- 420.56 KB
- 2022-06-16 12:14:2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张玉梅教学目标:1、扫除生字词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1至4小节,明白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通过古寺的破败感悟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课题1、猜谜:他是明朝人;他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他曾编写了一部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他是谁?(指名回答板书:李时珍)2、交流资料:在昨天的预习作业中老师让大家去找找有关李时珍的资料,相信大家对李时珍还有更多的了解,现在谁来谈谈。(指名回答)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李时珍是我国明代的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历经千辛万苦,化了毕生的精力编写了《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著,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惊世之作,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夜宿古寺)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4、读课题,质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读着这个课题,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教师板书:为什么?做了什么?)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读好课文。二、初读课文148
1、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我们平时不常见到的字词,我们要特别注意。(出示词语)庞宪行囊轮廓垒成呃逆胭脂生嚼涎滑笔墨砚台断垣残壁自由读(大家自己根据拼音试着读一读,注意把音读准了?)指名读(谁来试一试)攻克了这些难读的字词,现在大家有信心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吗?一起把书打开到87页。大家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比较难读的句子,段落,可以做个记号,试着多读几遍。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3、交流难读的句子。三、学习课文1至4小节1、课文读好了?老师相信这两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大家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2、交流答案:(1)出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一心”是什么意思?你可以换一个词吗?错过了客店,难道就没有其他地方可住了吗?(2)出示: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你觉得当时李时珍师徒的心情怎样?(焦急)你能把这种焦急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3、教师引读第三小节:理解“隐隐约约”“轮廓”,体会天色的确已晚。指导朗读:读出师徒的惊喜。148
4、学习第四小节:(1)就在他们焦急万分的时候,忽然,前面出现了一座房屋的轮廓,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什么意思?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的破败?(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小节,画词语。(3)交流关键词语破败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4)齐读词语,你读出了什么?(破败:断垣残壁很久没人住: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危险)(5)谁能通过朗读把古寺的这种破败、荒凉、危险读出来呢?(指名朗读)(6)这样古寺你愿意,住吗?而李时珍却对弟子庞宪说。师引读“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你觉得李时珍在对徒弟说这句话时,语气怎样呢?(干脆坚决)你从哪儿发现的?(就!)谁来读好这句话。(7)这样破败荒凉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古寺,李时珍却毫不犹豫地住了下来,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回答板书:不怕吃苦)再次齐读这句话。5、李时珍这样不怕吃苦是为了什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出示文字)读完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理解“查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一路上他们会受哪些苦呢?(句式训练)一路上,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有时饿了,他们就采点野果充饥148
;有时,他们就;有时,他们就……齐读课文第一小节,读出他们为了察访药材,一路所经历的艰苦。四、总结,布置作业。1、通过刚才的学习,前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住进古寺后,李时珍师徒又做了些什么呢?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来解决。课后请大家完成这样的作业?出示:课后作业:小练笔一路上,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有时饿了,他们就采点野果充饥;有时,他们就;有时,他们就……(此教案为高邮镇赛课教案)148
《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沈达明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2、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高大形象。3、抓住教材空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壮举,体会他的高贵品质。2、运用教材空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希腊神话(学生齐读:普罗米修斯火)(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天神,那他是一位什么样的天神?又为什么要盗火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课文,找出这段话,并把他画出来。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三、品读课文(一)品读1—2小节148
(1)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找到了这段话,谁来读一读。(学生发言出示: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是呀,从这段话我们明白了普罗米修斯原来是一个(板书:勇敢极富同情心)的神。那么,为什么说他极富同情心呢?(学生回答,因为……所以……)(2)你能想象一下没有火,在寒冷和黑暗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发言)(3)人们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不喜欢)那是他们没有办法,无可奈何,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出示:第一小节的文字)读出人们的这种无可奈何。(指名读后评价)你认为读好哪些词语才能读出人们的无可奈何。(重读:没有……只好……)(4)读得真棒!同学们,这小节的末尾有个“……”省略的是什么呢?(学生发言:省略的是还有很多没有……只好……,你还能想象一下没有火,人们只好怎么样呢?(出示: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看到这一切,极富同情心的普罗米修斯决心为人类盗火,从决心一词你又看出了什么呢?(盗火是一件危险、不容易的事)谁来想象一下盗火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畅谈:冒着被宙斯惩罚的危险。)尽管困难重重,可普罗米修斯还是决心为人类去盗火,可见他是多么的勇敢。谁能读好这一段话,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极富同情心以及那盗火的决心。(读后品读再齐读这句话。)(二)品读课文3、4小节(1)普罗米修斯又是如何盗取天火的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3小节,从盗火的过程中,你又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什么样的神?148
(2)从这一小节的文字你读出了普罗米修斯的什么呢?(指名回答:引出机智板书)(3)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机智呢?(躲悄悄地)普罗米修斯悄悄地躲在太阳神阿波罗的后面,盗得天火。当时的气氛怎样呢?(紧张)你能读出这种紧张的气氛吗?(指名读品读)(4)尽管气氛如此紧张,但普罗米修斯还是凭着他的勇敢和机智把火种带到了人间。从此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改变呢?(学生回答)(5)(屏幕显示第四小节文字)是呀,有了火人们用它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野兽,总之,(齐读)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就在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人间的那一天,人们的心情会怎样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人们这种高兴的心情呢?(指名回答)你又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干些什么呢?(出示)有了火种,人们欣喜若狂,他们。(指名说)(6)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谁带来的?(出示普罗米修斯盗火图)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此时,面对为人类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三)品读课文5、6小节。1、普罗米修斯为我们人类盗来火种,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可是,可能有人要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不正大光明地跟主神宙斯去要火,而要采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去盗火呢?(学生讨论畅谈:因为宙斯的心狠手辣天规)这些后果普罗米修斯知道吗?(知道)可见,普罗米修斯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富有同情心。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出示:第二小节文字)148
2、灾难终究没有逃过,主神宙斯知道在知道盗火一事,是如何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看了刚才的图片,听了刚才的录音,你想说什么?(学生畅谈)4、看来,大家心中最突出的情感就是主神宙斯的心狠手辣。板书:心狠手辣)他的心狠手辣具体体现在哪些词语上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的5、6小节。(立刻追查大发雷霆狠狠惩罚不解恨)你能读出宙斯的这种心狠手辣吗?(指名读、品读)(四)品读课文7、8小节1、面对烈日的暴晒、风雨的鞭打、鹫鹰的袭击,普罗米修斯后悔的吗?屈服了吗?(没有)2、出示:“普罗米修斯忍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请大家反复的读一读这句话,通过重读哪些词语,才能读出普落米修斯的不屈服,不后悔。(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后齐读)3、此时,面对着被锁在悬崖绝壁下的普罗米修斯,你还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发言)4、从你们刚才的话语中,老师看出你们已经深深地被普罗米修斯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板书:坚强不屈)其实,受感动的不光是我们,还有大英雄(板书:赫剌克勒斯为了记住这位大英雄,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他的名字。)课文第七小节中的哪个词语看出赫剌克勒斯深受感动呢?(不远万里)“不远万里”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是呀,如果,赫剌克勒斯不深受感动,又怎么会从遥远的地方赶来呢?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伸张正义)5、在赫剌克勒斯的解救下,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人们期盼以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四、总结拓展148
1、伟大的天神普罗米修斯为我们人类带来了火种,带来光和热,带来了幸福,他的壮举让人感动,他的精神受人敬仰。曾有许多的诗人用诗歌来赞美他,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屏幕显示诗歌)上课前,老师已经发到每位同学手中,请大家先小声自由地读一读,尽可能的读出你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感动与敬仰。普罗米修斯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带来光和热,送来人类新纪元!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高山险峻、铁链加身、烈日如火、暴雨如注……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身躯,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不,你给予我们的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勇敢坚强博爱无私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学生自由读后,指名一名学生配乐朗读。148
2、大家读地是多么的投入,看来已经被这首诗打动了。谁愿意站起来将这首诗歌给大家朗诵一下。(指名)老师给你配上音乐。3、我相信今天在座的老师、同学不光被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精神所感动,也被你这优美的朗诵感动了。大家把把掌声送给他。4、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的这个感人的希腊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亲戚、朋友听一听。5、如果,大家还想更多的了解普罗米修斯,老师留了一条课后作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推荐阅读:1、《希腊神话故事》(老师推荐你们读两本书,《希腊神化故事》这本书,能让我们普罗米修斯以及主神宙斯、大英雄赫剌克勒斯有更多的了解。2、中国神话《燧人氏钻木取火》(另外,关于火的起源,在我们中国还有一个传说,这就是《燧人氏钻木取火》)大家有兴趣读吗?(此教案为校内最佳课教案)148
天游峰的扫路人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肖玲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2、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说“没有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那天游峰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呢?(二)感悟天游峰之险1、请看屏幕——(出示天游峰的图片)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指名说)老师也罗列了一些描写山势高大险峻的成语(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重峦叠嶂奇峰突起拔地而起直刺云霄),我们一起来看看。148
2、作者是怎样描写天游峰的?(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相机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2)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写出了天游峰什么样的特点?指名说,并点出“险”(3)这儿的“——”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同学们看,在课文的第3自然段中也有一个“——”,它又表示什么呢?(声音的延长)(4)作者是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的?(比喻:“像一根银丝”“飘飘悠悠”“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指导读。过渡:这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看看天游峰上的游客——3、出示“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1)齐读。(2)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3)同学们,知道我们这幢教学楼有多少级阶梯吗?一上一下呢?当你一鼓作气从楼下爬到楼上,是什么感觉?而天游峰有多少级石梯?(3)指导感情朗读。(4)师述,并同时出示: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这位老人容易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导朗读,体会老人的不容易)148
(三)感悟老人形象承上过渡:那老人自己觉得累不累呢?1、学生默读课文。2、交流:(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1)师:这一上一下有多少级?但老人却说得——(点击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谁能学着老人的样子轻松悠闲地说说?(指名朗读)(2)老人为什么如此地轻松悠闲呢?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师小结并引导——老人深爱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木,深爱着自己的工作。因此他说——出示“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①生齐读。②师:我能舍得走吗?就是——课件切换至老人的图片。3、师:同学们,一座山,一把扫帚,一个老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一千八百多级石梯上辛勤劳作着。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1)指名说,并相机板书148
(2)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全面地了解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能体现老人特点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要的批注。(3)交流重点指导:“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这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第一处写了老人的衣着,第二处写老人的样子)能不能颠倒呢?4、师小结: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啊,作者在短短的旅途中,对老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自由读读课文11、1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敬意。(四)体会深深敬意(1)“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作者对老人的情谊深吗?从哪儿出来?(“紧紧”“再”)作者对老人不仅仅充满敬意,而且有着真诚的祝福——“30年后”(2)“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是老人的笑声太大,传得太远了吗?那是为什么呢?148
(3)师小结:正是因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默默地怡然自得地奉献着。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多了一些人生感悟,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写下心里的话吧。(4)生抒写胸臆,交流(五)总结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天游峰的扫路人吧,让老人自信、豁达的笑声永远伴随我们成长!板书设计:任劳任怨自信豁达朴素热情天游峰高险的游客累扫路人不累(此教案为高邮镇赛课教案)148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罗梅一、教学目标1、列在首位的是情感价值目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2、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二、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4、5两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重在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感悟樟树的“蓬蓬勃勃”。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不仅是文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文章的难点,理解这一段的内容对理解文章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让学生领会樟树那永久保持的香气的象征意义,懂得樟树的特点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三、教学设计(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1、上课伊始,媒体介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宋庆龄的故居。2、看完录像,你有怎样的感受?148
3、是呀,宋庆龄的故居非常优雅,典型的欧洲建筑,美中不足的是,房子小了一点,所以周恩来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可是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5、的确宋庆龄非常喜欢这两棵樟树,那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齐读课题)(二)细读课文,体情悟道。1、本课我们要共同探讨两个问题2、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是什么样的?3、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高贵之处在哪?4、自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用大括号括起来。5、注重朗读,感受樟树外形美。(第四小节)指明回答,屏示第4小节读,那个词最能概括樟树外形特点。(蓬蓬勃勃)什么叫蓬蓬勃勃?(形容非常繁荣、旺盛。)默读第4小节,勾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多么蓬勃地两棵樟树呀,小声再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无论是_______还是_____,它们总是____________)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无论是干旱还是洪灾,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4小节)我们把两棵樟树的蓬蓬勃勃形象,归纳成樟树的外形美。6、注重比较,品味樟树内在美。(第五小节)148
了解了樟树外形的蓬蓬勃勃,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高贵之处在哪? “永久保持”什么意思?哪里体现了樟树的可贵?(即使……仍然……)第4小节写了樟树的外形美,那么我们把樟树的可贵之处归纳成——内在美。可是天下那么多樟树作者为什么不写,偏偏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宋庆龄是……。通过上节课的资料查阅,我们还知道——你们体会到了宋庆龄和樟树之间的关系了吗?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所以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那两棵樟树下留影。“瞻仰”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人们对宋庆龄非常的尊敬。)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外在和内在美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的爱戴和怀念。7、注重讲述,感悟人树相同处。(第6小节)(三)说话写话,深化 ①请以《想去宋庆龄故居》为题写一段话。 ②像樟树一样有着高贵品格的还有:松、梅、菊、竹、荷花……这些事物让你想起了什么?请把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此教案为高邮市赛课教案)148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尤兆梅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借助学会工具书和,整体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创设情境,体悟细节,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 3、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是真诚朴素的爱。 4、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爱,启迪他们养成以己之爱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孩子们感受“如茉莉一般的爱”是怎样一种爱。 教学难点:阅读细节,感悟人物内心世界,知晓“如茉莉一般的爱”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品饮一杯清茶:(教室内角橱处,摆放茉莉清香剂,一束茉莉花) 1、品茶引路:同学们,中华民族素有“茶之故乡”美称,今天,我准备了清茶,请大家品饮。 2、轻松话题:你们猜猜,刚才品饮的是什么茶?(板书:茉莉) 交流一下茉莉花茶的滋味,就机介绍茉莉花的特点。(板书孩子们表达的好词) 3、老师还带来了一篇与茉莉有关、散发茉莉清香的美文。想品赏吗? 148
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在这淡淡的茉莉花香中,在美妙动听的乐曲中,聆听课文配乐朗诵。(播放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轻音乐) 二、品赏一段文字: 1、捕捉初感:同学们,这篇美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谁与谁之间的故事? 2、目标初读:课文几处地方描写茉莉花?都用了哪些好词佳句?请专注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词语标注出来。不懂的词可以联系前后文、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3、交流板书: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充满诗意 4、意象关联:用上这几个词语描绘一下美丽的茉莉花。 茉莉与美文故事有什么联系?(板书:爱) 齐读课题。 5、这几段文字出现在哪几个情节里?请有感情地读出那几个情节。 三、感知一片真情:1、音画情境之一:感受“爱” ⑴投影文字1: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去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你爸爸今天包饺子给他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就买点现在的煮给他吃,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①品读细节,揣摩“虚弱”词义,角色扮演,以虚弱的声音模仿再读。 ②轻松思考: 在妈妈的心目中,自己生病和爸爸吃饺子哪个更为重要? 从妈妈的话中可以看出那么爸爸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妈妈爸爸 148
你还能从哪段文字看出这一点? ⑵投影文字2: 然而爸爸并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 ①品读细节,揣摩““直奔”词义,提示“奔”的读音bèn, ②轻松思考: 从这个词语中你了解爸爸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板书:妈妈爸爸 ③以最佳方式读出爸爸的心情。 ⑶情境表达,引读交流,形成认知: 是啊,父母之间爱的程度很深,所以爸爸虽然一身疲惫,但他顾不上____就直奔医院;虽然爸爸非常口渴,但他却顾不上_________就直奔医院;虽然爸爸非常饥饿,但他却顾不上________就直奔医院。 小结:爱就是爸爸对妈妈这份默默的关心和牵挂,担心和焦急啊。 2、音画情境之二:感受“真” ⑴投影文字3: 当我推开病房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①轻声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发散思维性交流) ②爸爸的哪个动作最能打动你,为什么?(小组交流) 平常之举,传递出真爱。 ③在这段文字中,妈妈的哪个表情让你感受到了温暖? 联系下文:妈妈挂着恬静的微笑入睡了吗? ④剧情扮演,情境独白:148
夜深人静的守侯,父母两人在内心默默地在和对方述说着—— 夜深了,爸爸伏在床沿边,心里默默地说:映儿她妈,我夜里睡得沉,你有事又不肯叫醒我,所以我只好握着你的手睡,这样_____________ 妈妈望着床沿上的爸爸,心里默默地说,映儿他爸,我怕惊动你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但我________ ⑤小结:虽然没有睡好,但看到所爱之人能够睡好,感到无限满足和幸福。妈妈对爸爸所有的爱都融入在了这一恬静的微笑中了。 (2)品读“探”字,体会美如茉莉芬芳的意境。 (3)引读表达: 爱就是妈妈__,爱就是爸爸__,爱就是我手中__,爱就是窗外那__,一切都是__,一切都__,生命因为(爱)而散发出芬芳,生命因为(爱)而富有光泽。 (4)情境朗读 3、音画情境之三:感受“如茉莉” ⑴投影文字4: 病房里,那簇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①是什么钻入我们的心中?岂止是茉莉的缕缕幽香?还有什么? ②请把“缕缕幽香”换成“缕缕关爱”,再读这句话,你又感悟到什么? 板书:如 四、收获一份启迪 1、音画情境之四: 148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⑴品读思考:“哦”字,是对课文哪段文字的顿悟? 为什么要用说两次“爱如茉莉”? 前一句与后一句有什么不同?你觉得怎样读更为合适? ⑵读全文,就板书小结: 父母间的爱如茉莉,细腻而温柔,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不仅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每一个读这个故事的人。 2、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充满了关爱,你能举例说说你身边的例子吗? 3、感恩关爱,奉献爱心。你能围绕“援川赈灾”爱心话题,给“爱”一个描述吗? 爱 温馨小家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的牵挂;爱是爸爸的叮嘱; 爱是妈妈嘴角的微笑; 爱是爸爸紧握着的双手; 爱是清晨淡淡的阳光; 爱是病房里那簇芳香的茉莉;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幽香缕缕; 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又充满诗意…… 祖国大家 148
爱是什么? 爱是_____的牵挂; 爱是______的叮嘱; 爱是四川灾区儿童的________; 爱是全国人民的__________; 爱是______; 爱是______;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幽香缕缕; 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又充满诗意…… 五、培养一种精神 1、学生配乐朗读。(轻音乐《茉莉花》) 2、爱如茉莉,洁白纯净;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我们在爱的芬芳中渐渐长大,我们收获质朴纯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让我们伴随着茉莉的缕缕幽香把爱传给他人,传递给四川灾区人民,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吧!(在轻音乐中结课) 附板书: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充满诗意 爱如茉莉(此教案为高邮镇赛课教案)148
导体和绝缘体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王永华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33~35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4、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教育,培养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意识。教学准备:课件、探究卡、电池、小电珠、带钳导线、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座、量杯、自来水、盐水、纯净水、铜片、钥匙、橡皮、塑料尺、不锈钢尺、铅笔、纸、不锈钢回形针、涂色回形针等实物。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教学难点:认识人体、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2007年12月12日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路温高大厦发生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虽经消防官兵的奋力扑救,但仍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事后,经警方调查,造成这起灾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装修工人用电不慎引起的。148
师:同学们,这起血淋淋的事故告诉我们:安全用电,人人有责,稍有不慎,就会酿成血的教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和安全用电息息相关的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㈠实验探究1、课件揭示,P33简单的电路图。提问:你认为小灯泡会亮吗?为什么?师演示提问:如果换成不锈钢尺,这个灯泡会亮吗?师演示这说明什么?提问:如果我们将尺换成这些物体(课件揭示P33图2)小灯泡会亮吗?你想试试吗?动手操作之前,请先拿出探究卡,填卡预测一下,再动手实验,做好记录。2、分组实验,填写探究卡。3、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4、提问:为什么用不锈钢回形针实验时小灯泡亮,而用涂色回形针实验时灯不亮?㈡归纳小结课件揭示: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㈢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还带来了哪些物品?想不想知道它们是否导电?先猜一猜,再试一试。2、分组实验。148
3、汇报交流。4、师:刚才同学们探究的物体都是固体,想不想探究一下液体的导电性能?老师这儿准备好了三杯液体,分别是盐水、自来水、纯净水,怎样探究呢?先看大屏幕(课件揭示P34图1)。谁来说说这个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实验中应注意些什么?(两铜片不能相碰)5、加大电流,演示实验⑴放入自来水⑵放入盐水⑶放入纯净水6、提问:同样是水,可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同?(因为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成份不相同,所以导电性能也不一样)㈣人体导电1、师: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物体的导电性能,我们自己的身体是否导电呢?你知道吗?你怎么知道的?2、师生合作:用人体验电球进行实验。3、课件揭示P34最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㈤安全用电1、课件揭示P35上图,说说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它们各起什么作用?2、课件出示:P35“小心触电”标志。说说在哪见过?表示什么意思?3、演示实验:⑴干燥的木棒不导电⑵潮湿的木棒导电4、小结:物体受潮易引起它导电性能的改变。5、课件揭示P35页下图,说说这些做法对吗?为什么?怎样做才安全呢?148
6、课件揭示:安全用电儿歌检修用电不能少,安全使用要知道,用电设备勤检查,地线零线须接好。手提电动工器具,漏电保护要配齐,修理更换零部件,电源插头要拔掉。金属容器潮湿处,安全电压不能超,线路插接要规范,遵章作业要记牢。用电容量要知道,线径选择很重要,只要用电不违章,安全生产保障好。㈥节约用电1、师:你认为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安全用电、节约用电?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3、师:这儿有几句节约用电的宣传语,请你读一读。课件揭示:⑴让电于民,让电于企业,让电于社会⑵少开一盏灯,节约一度电⑶人人节约用电,家家自觉让电⑷随手关灯,形成良好的用电习惯⑸节约用电,是你我共同的责任⑹人人争做节电标兵,个个竞当让电模范⑺节约用电关系你、我、他⑻用电紧张,请节约用电⑼节约用电、合理用电、互相让电⑽节约用电从我做起4、延伸:请你设计一句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宣传语。三、本课小结148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大胆探究,不仅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知道物体的导电性能不尽相同,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愿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人人成为一名安全用电的小卫士,节约用电的小能手。附:实验探究卡实验探究卡“√”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研究的物体预测实验研究的物体预测实验(此教案为高邮市科学赛课教案)148
灰椋鸟(第一课时)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邵生玉课前课件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欣赏。一、导入1、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谈感受,知道这首歌讲的是什么故事吗?2、介绍徐秀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女孩叫徐秀娟(课件出示),她是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的普通女孩,她为自己无限热爱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是我国第一位养鹤的姑娘,也是第一位为保护珍禽而献身的烈士。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她在盐城工作期间写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灰椋鸟》。(板书课题:灰椋鸟)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椋”是木字旁,不要写成竖心旁。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如果让你写灰椋鸟,你会怎么写?(板书:外形、生活习性、我对它的感情)2、作者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出示:148
水杉地毯刺槐栖息熟悉扑棱棱深涧翘首应和郁郁葱葱排空而至椭圆形浩浩荡荡翩翩起舞百鸟争鸣呼朋引伴情不自禁(1)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开火车读。(读时正音,提醒)(2)齐读。4、同学们预习得充分,读得也认真,太棒了!三、抓作者感情变化,理清文章主线1、(出示:灰椋鸟图片)同学们,这就是灰椋鸟,仔细观察,你能有顺序地说说它长什么样吗?指名说,追问:你觉得它好看吗?为什么?(指名2、3人说)2、作者一开始也觉得灰椋鸟不好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她觉得灰椋鸟不好看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指名说。出示: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1)板书:有什么好看的呢?(2)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给它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吗?(3)再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什么了?指名说,你再读一读,读出不喜欢。3、可是,后来作者的感情却发生了变化——出示: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1)齐读这句话。(2)作者还是不喜欢灰椋鸟吗?从哪看出来的?(3)板书:情不自禁地欢呼。四、精读第四自然段1、148
作者一开始觉得灰椋鸟不好看,不喜欢它,后来为什么又情不自禁地欢呼呢?(因为她看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板书:看鸟儿归林)2、灰椋鸟归林时究竟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播放课件录像)3、你能想到哪些来形容此时的场面?(热烈、热闹、壮观、令人叹为观止)4、课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呢?自由地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用笔画一画。指名说。5、(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一部分。6、哪些词让我们具体感受到壮观呢?(1)“大部队”:这个词能让你感受到什么?(2)排空而至什么意思?读好这个词。(3)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一只、两只吗?你觉得灰椋鸟怎么样?这哪是鸟儿啊!分明是训练有素的大部队来了!读出这种感觉!(4)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水势壮阔的样子。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巨大。)读好这个词,读好这句话。它们还会排成什么样的队形呢?让我们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景,(引读)——一开始……7、鸟儿们回来了,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它们在说些什么呢?让我们去听一听。148
(出示):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1)自由读,思考:它们在说什么呢?(2)小组讨论:如果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在倾诉什么?在呼唤谁,怎样呼唤?怎样与林中的鸟应和呢?选择一个说一说、演一演。(3)指名演。(4)小结:这样的场面真是“喧闹而又热烈”啊!(板书:喧闹而又热烈)一起读读这段话。五、总结今天,我们随着徐秀娟一起去观看了灰椋鸟鸟儿归林的场面,真是蔚为壮观啊!太阳渐渐落山了,林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我们明天再继续学习。六、作业(此教案为高邮镇郊区赛课教案)148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周桂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点:凭借语言材料,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而明白法布尔正是由于对昆虫的痴迷从走入科学的殿堂。教学过程:一、引言导入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多么奇特的癖好!今天我们就走进衣袋装满昆虫的法布尔,去了解他,寻找名人成长的足迹。【设计意图:通过引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二、品评语段,学习课文(一)第一段(第1自然段):了解法布尔的生活环境。1、指名朗读,从他的朗读中,你明白了什么?2、(出示: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指导朗读,这样一个小村子,自然风光优美,深深吸引了法布尔。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迷人的小村风光吗?3、让我们在头脑里为这个小村子画一幅画,村子里还有什么景物?4、为什么要把小时候法布尔的生活环境描述得如此具体呢?这个句子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148
是啊,由于从小生活的环境有数不清的小动物,所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环境的熏陶对法布尔成为昆虫学家有很大的影响。【设计意图:读环境,想环境,说环境,既是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积累学生的语言。】(二)第二段(第2-10自然段)课文通过两个例子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A、捉纺织娘1、暮色笼罩的田野,有两个焦急的身影在奔跑呼喊,那是法布尔的父母。法布尔到哪里去了?指名读第三小节。2、(出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3、“那只”能换成“一只”吗?为什么?4、法布尔早在三天前就听到了虫子悦耳的“歌声”,他一直在寻找,现在终于找到了。此时法布尔欣喜若狂,谁来读一读?5、自从听到这只虫子的叫声后,法布尔就对它念念不忘,他会怎么来寻找这只虫子?小练笔:第一天,天刚亮,法布尔就来到这里,清脆的叫声响起来了,,法布尔只得失望而归;第二天,红红的太阳当头照,法布尔又来到了这片草地上,他凝神倾听,啊,虫子又开始唱歌了,,法布尔再次沮丧地回去了;第三天,法布尔再次来到了这片草地,啊,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回,法布尔终于看清了虫子的庐山真面目,只见这只虫子,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148
【设计意图:练笔重在让学生感悟法布尔为了弄明白叫声是哪只虫子发出的,付出了很多努力。这种练笔,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文章的空白处补白,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累了学生的语言文字。】6、小结:法布尔捉到了纺织娘,真开心。长大以后,他对昆虫的迷恋愈发不可收拾了。B、口袋里塞满了昆虫,被爸妈责骂,仍然初衷不改。1、读第4自然段。奇妙的水底世界有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还有什么呢?再想想。(有活泼可爱的小虾,有挥舞着大钳的螃蟹,有慢慢爬行的乌龟……)2、有一次,法布尔发现了一只漂亮的小甲虫,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这么小,法布尔发现了并且敏捷地捉到了,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4、(出示:“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指名朗读,读出父亲怒气冲冲地责骂的语气。父亲很生气很生气,从他的言辞里可以体会到。那么你能用一些语句来描述爸爸此时的神态和动作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大发雷霆怒气冲天铁青着脸圆瞪着眼睛倒竖着眉毛挥舞着巴掌……)148
5、妈妈也没有安慰法布尔,还是一通责骂。(出示: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妈妈是希望法布尔的小手中毒吗?6、法布尔很不情愿地把这些宝贝放进了垃圾箱。比较:为什么用“放”,不用“扔”?通过比较体会“放”的无奈和不舍。7、爸爸妈妈都觉得法布尔在不务正业,所以竭力阻止。但是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并没有减少一丝一毫。齐读第10小节。【设计意图:通过指导朗读,品评文字,想像画面,让学生深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爱的执着。爸爸怒气冲冲的表情、动作、语言通过学生的想象,更加丰满。】(三)第三段(第11自然段)朗读第11小结,体会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的精妙。(装满昆虫的衣袋像个道具,贯穿全文。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着迷,经常去捉小昆虫,吧两个衣袋装得满满的,正因为法布尔从小痴迷昆虫,促成他从小时的痴迷到钻研,终于走进了科学的殿堂。)三、感悟痴迷,学习精神1、对待事物痴迷,通常会有什么表现,用一些成语来形容。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孜孜以求……2、讲名人痴迷某事某物的小故事,学习其中的精神。领悟:一个人只有执着地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设计意图:补充成语和故事,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积累。】四、课外作业1、借阅《昆虫记》,了解法布尔眼中的昆虫世界。2、到野外观察一种昆虫,写一篇观察日记。148
(此教案为送课到湖滨小学的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陈海峰【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分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在依据题意将大盒替换成小盒或者将小盒替换成大盒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148
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个大杯和几个小杯(大杯的容量正好是小杯的3倍)【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2、问:看出是什么故事了吗?3、问:曹冲用了什么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教师引导说出“替换”并板书。)4、谈话:曹冲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数学难题,有信心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曹冲称象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了解替换的策略不仅能解决数学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二、探索新知(一)理清大小杯的关系1、师出示一个大杯和几个小杯(5个)说:猜一猜,一个大杯可以倒满几个小杯?过渡: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来倒一倒。2、师演示。(正好3杯)3、问:谁来说一说大杯容量和小杯容量的关系?148
4、师:假如老师再装满一大杯水,分给每个小朋友每人一杯水,一共可以给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大杯可“替换”三个小杯)5、师:假如有30小杯的水,老师分给每个小朋友一大杯水,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导说出三个小杯可替换成一个大杯)教师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说出大、小杯容量之间的关系,意在让学生确立起倍和比的关系意识,能顺利进行转化,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学习例题过渡:小明在倒果汁的时候给我们出了个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电脑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2、读题获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3、指名说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句话的?过渡: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来容易吗?你们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要求:1、把什么替换成什么?2、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5、交流讨论结果学生汇报教师演示课件。6、小结策略。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替换成一种物体)7、列式解答。148
根据刚才的两种思路让学生自选一种喜欢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指名解法不同的两名学生板书,并让其再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应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教学检验过渡:跟他们一样的举手,确定百分之百做对了吗?那要确定做对怎么办?(检验)1、学生自己尝试检验。2、实物投影交流学生的检验方法。3、课件交流“只检验满足一个条件”的检验方法的不足之处。4、课件出示检验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检验方法。5、小结检验方法。【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的检验方法,检验时解答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所给的各个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还原思想”。】(四)小结你觉得“替换”的这个策略如何?三、巩固策略过渡:学到这儿有点累了,进段广告,轻松一下。[电脑播放广告]这则广告不仅教育我们好东西一定要和亲人、朋友分享,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目。(一)巩固练习1、出示巩固练习题。[电脑出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148
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杯牛奶呢?2、学生独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声交流。3、教师选择学生作业实物投影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4、口头检验。5、为什么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6、小结:我们还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替换”策略来解题。【设计意图:广告的插入可以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学生感觉非常新鲜,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二)教学“练一练”过渡:小明在装网球时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1、[电脑出示]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2、齐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3、问:与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5、你准备怎样替换?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6、同桌讨论。7、交流: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方法一:把2个大盒换成2个小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①现在7个小盒还能装下100个球吗?为什么?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方法二:把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①现在7个大盒要都装满,100个球还够吗?为什么?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148
8、学生选择一种解法解题。9、实物投影交流。10、口头检验。【设计意图:这道“练一练”实际也是本堂课的难点,通过图示的方法使学生能比较清楚的看出球的个数总量变化和盒子数量的不变,帮助学生较好的梳理解题的渠道,找准解题的依据,策划出比较明确的解题方案,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感受数学的趣味。】四、全课总结1、例题和练一练,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导学生明确:例题是倍比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练一练是差比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2、替换时你还注意到什么?有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明确: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3、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数学难题时,不要害怕,要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合理选择策略,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设计意图:这时的小结,是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怎样抓住它们的依据特点,采用不同的“替换”策略去解答问题。】五、课后作业练习十七第1题(可做为机动练习题)(此教案为高邮镇赛课教案)148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赵友俊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9-90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策略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见策略。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需求师:瞧:这是谁?生:多啦A梦师:多啦A梦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想来考考大家呢!有没有信心?(课件:多啦A梦配音读题)师:得到答案的举手。快,谁来回答!(催促)只有这么少的人举手啊,看来大家被难住了。没关系,多啦A梦不是有很多宝贝嘛,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宝贝。148
(课件:演示示意图)师:现在有答案的举手!(学生汇报10米)师:现在大家怎么一下子就知道答案了啊?(学生汇报)师引导得出:对,有了这个图,让我们更清楚地明白了题目的意思,顺利的解答这个复杂的问题。其实,画示意图也是解决问题一种常见的策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二、指导画图,体验策略师:请看屏幕——谁来读题师:这题是求面积变化的题目,信息也比较多,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这些信息更清楚地表示出来呢?生:画示意图师:好,那你们准备先画什么?生:先画一个长方形。(师徒手画出一个长方形)师:长是多少?(8m)师:把8米标上。(板书)师:刚才老师徒手画出了这个长方形。不用尺画出恰当的示意图也是一种很强的本领。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这个本领。现在你们能用这个本领画出这个长方形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画好。好,拿出笔在一号作业纸上画一画师:画好了吗?148
下面根据题目中的那句话来画示意图?(长增加3米)怎么画?谁来在这个图上指一指。(学生在黑板上指一指)对,长增加就要在长边上延长,或者我们还可以向这边延长。(师适时在图上做动作)能在宽边上延长吗?那样就是什么增加了。师:好,我就来画一画(先画一点点)我有一个疑问?和8米比,增加3米,大概画多长才合适呢?(画的比8米的一半短一点)师:说的真好,我来把它画好,注意及时标上3米。宽变化了吗?(没有)我们把宽也画好。你们也像我这样在自己的图上画一画。增加的部分也画好了吗?增加的面积是多少啊?(18平方米)我们一起标一标,标上增加18平方米师:还有什么信息没有在图上反应出来的?(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标在哪儿?我们一起把它标上去。师:现在示意图画好了吗?是啊,题目中条件和问题都清楚地反应在了示意图上。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对方的示意图是不是也画完整了。画完整了吗?师:看着这个示意图,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课件:隐去题目,学生说明题意。)师: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148
(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从图中看,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宽呢,知道吗?根据示意图,你准备用哪些条件来求这个宽?你们说的真清楚,看来示意图的作用真不小,他还能让我们的解题思路更加的清晰。现在你们会解答吗?做一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师:谁来根据示意图说说你的怎么解答的?(学生汇报,反馈。)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这题是长增加3米,如果是宽减少2米呢!请看:出示“试一试”(齐读题目)师:看了这条题目,你想用什么策略?好,请在2号作业纸的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并标上相应的信息。(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和老师一样的举手。(课件展示)根据示意图,要求现在花圃的面积可以怎么求?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想法)会列式计算吗,好做一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做好了吗?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注意结合示意图)148
四、回顾反思,提升策略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两道实际问题。你有什么体会?五、拓展运用,巩固策略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教师读题,“或者”和“都”重音)师:看了这题,你想到了什么策略?(画示意图)这题在画示意图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那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的“或者”和“都”的呢?(长变化的时候宽不变面积增加48平方米,宽变化的时候长不变面积也是增加48平方米)说的真好。请大家在3号作业纸上先画图,再解答。(指名汇报)师: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如果出现一种情况)(课件:出现这位同学画的情况)这是你画的什么变化的情况?(反馈)师:还有()变化的情况你知道吗?会画吗?哦,你是会画的,只不过没画出来。(课件:出现另一种情况)(反馈)师:这两种情况还可以结合在一个图上,就形成了这样。(课件)你能在说说你是怎么解得吗?(注意结合示意图说明解题思路)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目师:你们会做吗?拿出4号作业纸,做一做。148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展示作业)师:这样画怎么样?说说自己是怎么解的。(如果出现10×8=80平方米没有图的情况)师:这样做对吗?你怎么说他不对,你有什么理由?这样说的我都没怎么明白?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清楚地认识到呢?瞧,画示意图的策略多重要啊!(对错的那位同学说)你明白了吗?六、全课总结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此教案为江苏省赛课教案)148
孔子游春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樊建军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2、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读、说、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读、说、写的训练。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板书——“春”,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板书“孔子”,齐读,师:读了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什么?(交流关于“孔子”的资料)3、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优美的文笔,穿越时空,和孔老夫子一起去——(板书“游”)游春。4、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同学们,我们都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这一课你们预习得怎么样了?能把生字词读好吗?148
2、出示文中生字词:泗水、广袤、飘逸、眸子、和煦、凿、河畔、深奥、波澜起伏、活泼欢快、意味深长、奔流不息、司空见惯、绿草如茵、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情不自禁、手舞足蹈①开火车读,正音。②自由读,把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读出来。(重点词“和煦、司空见惯、从容不迫”重点指导)3、(1)默读课文:练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思考后可与同桌讨论)(2)交流。(指2名学生说,师相机板书:赏景、论水、言志)三、学习,品读第2小节过渡:孔子和弟子们来到泗水河边,欣赏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文哪部分写了这个内容?(出示第二小节文字)(1)自由读,思考:这段写了几层意思?每层写了什么?(2)指名交流。(3)学习第一层:让我们先来读读第一句,用心领略泗水河畔的美丽春景(课件单独出示第一句)①自由读(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②指名读(2—3名,并通过生生互评来指导朗读,体会春意)。③师:漫步在这春意盎然的泗水河边,老师不由地想起了一首诗~哪个同学和老师有同样感触?(指名说,《春日》齐背)(4)师:多美的春色,多迷人的春光!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令人不由地感叹——(出示):①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指导读好这句话)②(师出示)“广袤的大地……絮语……”。a:生齐读。148
b:师:再读这句话,你觉得大自然还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从哪句话中读懂的,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相机指导朗读)c:再读:师领读第一句,男女生分句读后几句。d:看,这是什么?(省略号)那这里省略了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几幅画!(出示图片)你能把省略号补充写下去吗?看谁在2分钟内写得多,写得好!△生动笔写(2分钟)△交流(评价)(5)再次出示全文①师小结:大自然是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②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美,这种神奇表现出来的呢?再看看这段文字,你能从中发现作者的高明之处吗?(成语及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6)出示图片(或录像)——泗水河美景,指导背诵第二小节。同学们,这就是阳春三月的泗水河畔,请大家边欣赏边回忆课文第2小节的内容,给它配上解说词。①生看回忆。②指名练习说。四、总结弟子们跟着老师来到泗水河畔,不仅欣赏到了如此美好的春光,他们还有更多的收获。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后请同学们熟读全文,背诵第2小节。(此教案为职称评定高邮镇上课教案)148
6AUnit7AtChristmasPartBandC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刘长军教学内容:B部分单词:awatch,ateapot,awallet,askateboard,ahairdryer,acalculator,acomb,amirrorC部分句型:Whose…isit/arethey?It’s/They’remine/yours/his/hers/ours/theirs一、Teachingaims:1.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awatch,awallet,ateapot,acalculator,askateboard,acomb,amirror,ahairdryer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Whose…isit/arethey?It’s/They’remine/his/hers/ours。二、Teachingkeypoints: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关日常用品的8个单词,其中skateboard,calculator,hairdryer单词较长,发音也有一定难度,应进行重点指导。2、如何正确的运用名词性物主代词。三.Teachingdifficulties本课时的难点是:mine,his,hers,ours这四个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规则。四、Teachingpreparation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练习材料,3)图片148
2.学生准备:每人一张纸条和一份礼物。五.Teachingprocedures:SteponeWarmingup1)Greeting:Hello,boysandgirls.Nicetomeetyou.Firstletmeintroducemyself.MyfamilynameisLiu.YoumaycallmeMrliu.SteptwoPresentation1、TalkwiththeSs:T:I’mveryhappytomeetyou.Youaresolovely.What’syourname?Nicetomeetyou.Whatdayisittoday?(Friday)Whatdateisittoday?(The25thofNovember)Whatfestivalisthe25thofDecember?(出现日历,教该Christmas单词)Oh,yes,Christmasiscoming.(播放幻灯片)Look,here’saChristmasTree.Andwhoishe?(FatherChristmas)学习该两词:ChristmasTree,FatherChristmasSupposetodayisChristmas.Let’ssay“MerryChristmas!”andlistentothesong’wewishyoumerryChristmas’.2.Playagame.T:TodayisChristmasDay.FatherChristmaswillgiveyousomepresents——当当当当(呈现圣诞老人动画,背包)what’sinhisbag?Pleaseguess.教授新单词148
watch,teapot,wallet,calculator,skateboard,comb,mirror,hairdryer3、小组竞赛。快速出现图片,学生说出单词。看看哪组等分最高。T:Wow,you’resoexcellent!StepthreePresentation3.T:OK,lookhere——当当当当,what’sthis?Ss:AChristmastree.T:Yes,abeautifulChristmastree.FatherChristmasputsmanypresentsunderit.Theyareforyou.Pleaseguess,what’sthis?Whose…isit?(贴板书。出现圣诞树,上面挂礼物,邀请某同学点击之后出现给某人)Ss:It’s…’s.T:It’shis/hers/ours/mine.(贴板书,依次出现,并讲解)Whatarethey?Whose…arethey?(出现复数物品)Ss:They’rehis/hers/ours/mine.(贴板书,依次出现,并讲解)4、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提问whose……isit/arethey?。重点朗读mine,his,hers,ours比较后让学生讲解两种物主代词(PossessivePronoun)的区别。(多媒体展示)StepFourActivity1、Workinfour.TakeouttheirthingsandputthemonthedeskTalkaboutthem.Model:S:whose……isit/arethey?S3(其余三人齐说):It’shis/hers/ours/mine148
They’rehis/hers/ours/mine.交换一个同学进行提问。2、InvitesomeSstotalkaboutthetheirthingsinthefrontoftheclassroom.StepFivePracticeCompletethesentences.Thenchecktheanswerstogether.用适当的物主代词填空1.Thisis____(my)book.____(your)isinthebag.2.Theclassroomis (our).3.Arethesewatches____(her)?No.____(her)watchesareathome.4.Theyaren’t____(his)teapots.Theyare____(their).5.Thebigmirroris (his).6.Thatisnot____(my)comb.It’s____(her).7.Isthiscalculator_____(your)?8.Thishairdryerisn’tmysister’s.It’s_____(my).StepSixSummary1.TodaywelearnedalotaboutChristmasDay.2.AndweknewalotaboutPossessivePronoun.StepSevenHomeworkToprepareyourChristmaspresentsforyourfather,mother,teacher,goodfriends,andsoon,andsay“MerryChristmas”.148
(此教案为高邮镇郊区赛课教案)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冯卫兵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二册第60页例题,第61-62页“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认识人民币”这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材,要求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要求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材从一幅三名孩子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入,使学生联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组织学生通过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整体的认识。“试一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间的进率,为学生购物付币做准备。“想想做做”的习题安排得层次分明:第1、2两题让学生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第3、4两题让学生认识取钱方案的多样;第5题创设购物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2、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148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准备: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面至少有1分、1角、2分、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分、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1、出示教材第60页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三个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钱)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二、自主探究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认识)请你从盒子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听。(2)分组活动:学生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展示出来。 2、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2)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148
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随着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3)提问: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完成课本第60页填空:1元=()角1角=()分(4)试一试:一张1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三、应用拓展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3、拿一拿。(1)“想想做做”第3题。148
要求学生从1张5角、2张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励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2)“想想做做”第4题想一想: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邮票。怎样付8角钱?先让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拿8角钱,并在小组内交流。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用二种人民币怎么拿?用三种人民币怎么拿?4、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支4角),自动铅(每支7角),尺(每把3角)。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四、总结延伸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放学后,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此教案为校内最佳课教案)148
认识角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唐永琴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至65页例题以及第65至66页的想想做做第1至4题。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比较角的大小。教具准备:课件、五角星、剪刀、扇子、钟面、三角板、硬纸条。学具准备:五角星、剪刀、扇子、钟、2根小棒、硬纸条、蜡光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角。1、引导观察,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国旗。)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国旗)对,我们对国旗太熟悉了,只要是好天,每个星期一我们都会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今天早晨上操时也看见国旗在操场上空迎风飘扬。师:国旗上有什么?(五角星)五角星就是说它上面有角。(板书:角)148
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从一个顶点沿着两条边移动手指,再在这两条边之间用手指画弧线。师:这就是一个角,你会像老师这样摸一摸,指一指上面的角吗?指给你的同桌看,五角星上的角很多,看谁指得多。(课件闪烁五角星上的角)(2)师:剪刀,扇子,钟面上也有角,你们能分别指出来吗?指名上前指一指,在课件闪烁剪刀,扇子,钟面上的角。2、适时抽象,建立表象。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我们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师在黑板上画角并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标上各部分的名称。3、练习。(1)找角我们已经认识角了,生活中的角还有很多,你能找出一些来吗?(同桌互说后指名说)(课件依次出现各个物体)(2)搭角师:刚才我们找出物体上的角了,那么你们能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吗?(3)辨角第65页第1题指名回答(4)数角148
第66页第2题指名口答二、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1、师演示钟面上的指针,拨成一个小角,问;现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怎样?师慢慢转动钟面上的指针,现在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师:角有什么特点?(师板书:角有大小)(课件展示第65页例题)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是怎么知道的?2、第65页试一试(1)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你还能把它变小吗?怎么变?(2)指名上前展示手中的角(3)出示小棒组成的角并比较大小3、第66页第3题(1)慢慢的打开纸扇,角有什么变化?(2)慢慢的合拢剪刀,角有什么变化?4、折角(1)学生用蜡光纸折出一个角,画上角的标记。(2)同桌比较角的大小。(3)上前展示。三、全课总结四、拓展练习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图形略)(此教案为高邮镇郊区赛课教案)148
认识物体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周茂苹教学内容:第26~2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它们呢?小朋友们把你们带来的物品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2、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3、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认识物体)148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汇报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给大家看一看。引导: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平平的面?谁来数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学生数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生汇报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正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正方体也有6个平平的面——我是数出来的。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生:不一样师小结: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148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圆柱的样子呢?(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平平的圆形的面。师:球呢?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师引导:球没有平平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非常好。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谈话: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1、形状是长方体的有哪些物体?生:文具盒,砖……师:哦!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2、正方体又有哪些?生:魔方,骰子……3、圆柱的有哪些?生:灯管。茶叶盒……4、乒乓球、玻璃球……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四、总结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这节课都学了哪些知识,认识哪几种图形?(此教案为校内最佳课教案)148
认识整万数高邮武安中心小学韩素芳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七册第86-87页教学设想:特级教师朱乐平曾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那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解决学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即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现在在哪里”,准确的定位课时教学目标,知道究竟想到“哪里去”,然后才能有效地选择学习方式,解决究竟“怎样去”。“认识整万数”是在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大小以及对数感的培养基础上,进一步迁移类推整万数的读写法。教学中应当激发起学生认识大数的兴趣,依据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思维方式,尝试五、六位整万数的写法,进而寻找规律,迁移类推其它整万数的写法,然后在掌握写数的认知基础上,发现分级规则,并引出读数的法则。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利用“最近发展区”施教,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教学实践:一、课前谈话,呈现旧知。148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聊一聊,放松一下心情。我们今天要研究一些有关计数的知识。知道什么是计数吗?(板书:计数)其实很简单,计数就是数数,比如,王老师伸出几个手指头?咱们班有多少同学?人类祖先曾经用过石子计数的方法,例如抓到一只羊,放一个石子表示,这个祖先的羊很多,怎么办?真聪明,祖先就是这样做的,那么,这个大石子表示什么?如果十不够呢?如果百不够呢?个、十、百、千是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现在画面上石子表示多少只羊?为什么不读五、二十,计数单位的位置是有规定的,十必须始终在个的左边,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个所在的数位叫个位,十所在的数位叫十位,百呢?千呢?生产生活还有一些比它更大的数,他们是怎样表示的?想研究吗?做好课前准备。二、认识万级计数单位。1、试读大数,体验激趣。出示:甘蔗2003年总产量90240000吨,油菜籽11420000吨。师:见过这些数吗?读过吗?谁来试着读一读?不会读没有关系,王老师一开始也不会读,有谁会读的?想知道这些数怎样读吗?想象他读的一样好吗?2、师:要认识这些大数,我们需要掌握更大的计数单位。你们还知道哪些计数单位?(生自由回答)。148
这些计数单位是怎样产生的呢?请看大屏幕:认识吗?这是一个(计数器)。用一些珠子可以拨出大小不同的数。想一想,在其中一个数位上最多可以拨几个珠子?再添上一个珠子就要(满十进一)。我们就在计数器上研究更大的计数单位,我们已经知道十个一千是一万,千左边的计数单位是(万)。(满十,进一)万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万,现在一万一万的数,(拨珠,数数)再拨一个珠子是(十万),这是因为十个一万是(十万),万左边的计数单位是(十万)(满十,进一)现在是十万,十万十万的数,(拨珠,数数)再拨一个珠子是(一百万),这是因为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万左边的计数单位是(百万),(满十,进一)现在是一百万,我们还可以(一百万一百万的数),(拨珠,数数)再拨一个珠子是(一千万),这是因为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百万左边的计数单位是(千万),现在是一千万,我们还可以(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十个),指出:还有更大的计数单位,这节课不再研究。新得到的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换一个角度感受一下:以前的数学学习中,用一个小正方体表示“个”,这是“十”、“百”、“千”,想象一下,一个“万”是多少?(出示)十万呢?注意观察:(整屏幕)一百万,屏幕放的下吗?一千万呢?能想象出来吗?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这些数都很(大)。3、师:再看古人发明的计数器,真的是很神奇。一个珠子不只当一、当十、当百、当千,还可以当万、当十万、当百万、当千万。出示:这是我们新学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它们所占的位置分别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三、写整万数。1、五、六位数的写法。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拨珠认数的游戏,好吗?注意观察大屏幕:这是多少?怎么看出的?你能写出三万吗?每位同学的手中有一张纸印的计数器,请在计数器下面写出这个数。谁和大家交流?还有谁来说?你更喜欢哪种说法?引导:数位增加后,我们可以说的简洁一些。可以先写3,再添4个0。(评价:我们在保证正确的基础上,要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简洁。)继续观察,几万?写下来,看谁写的又对又快。(点)已经有一位了,两位……我们请写得快的同学交流,是怎样写的?现在是9个珠子,表示(九万)。写下来。谁来交流。148
师;回顾刚才写的3个数,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引导:4个0,这是因为(拨数时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有珠子吗?)几万,指出:这些数都是整万数,我们就要认识整万数(板书)。还有吗?写几万的数,都是先写几,再添4个0。再添珠。多少万?(11万),会写吗?2、七、八位数的写法。师:简单吗?我们提高一下游戏的难度。老师报数,你们拨珠,再写下来。注意:二十三万。用你们手中的珠子在纸上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拨一拨,其他同学做小裁判。(停,还没有经过裁判的同意)同意吗?用你们的行动把他请回去。(示意:鼓掌)那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23个万就是二十三万。会写吗?谁来交流。接着听数:一百万。谁来?写下来。王老师只问一个问题:你们一共写了几个0?王老师有没有听错,一起告诉我,几个0?找一个同学看一看,(板书)是这样写的吗?那王老师有一个疑问,刚才我们说的好好的,再添4个0,这里怎么会有6个0呢?再拨:一百九十五万。手中的珠子够吗?谁来说一说。写下来。3、简单吗?我们换一种玩法。出示:一万一万的数,从一百九十五万数到二百零六万。师:一万一万的数,在哪位上拨?师拨生数。206万时,写下来。你们想拨吗?出示:十万十万的数,从九百六十万数到一千零二十万。师:十万十万的数,在哪位上拨?师拨生数。1020万时,写下来。四、介绍数级。1、简单吗?还想象这样的重复的写下去吗?因为(写数的方法是一样的)。148
师:对啊,王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的写法,都是很自然的分成了两部分。后面都是4个0,前面表示多少万。比如23表示(23万),195,1020。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前面的数写多少就表示多少万?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一定的数学道理呢?这是有一定数学道理的。请看大屏幕:按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位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表示有多少个一,称为个级。那么,新学的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就是(万级)。仔细观察,你发现前面的数都在哪一级?它就表示多少个万。后面的数都在个级,拨珠时一个珠子也没有,要写几个0?2、师:先写多少再添4个0,实际上就是分成万级和个级来写的。五、读整万数。1、师:大数容易写错,用分级的方法就简单了。大数也容易读错,我们也可以用分级的方法来读。试一试,比如,10200000,怎样分级?分级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标记,称为“分级线”。读。再分、读其它数。2、读的真好!想再分享先分级、再读数的乐趣吗?打开书到87页看第3题。(提示画法)分级后自己轻声的读一读。看大屏幕。分级。请一个同学读第一组,其他同学读其余题目。读一读,比一比。比出了什么?或者说每一组数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多4个0,读法上多什么?为什么?其余读法呢?六、综合应用。1、生活中的大数。师:生活中有很多大数,但不是分级分好的,需要自己学会用眼睛来分。出示课始的两句话,让读错的同学再读。师评价:学习就是不断的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148
我们还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恐龙、昆虫)2、感受大数的大小。师:有些大数,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才能更准确的掌握信息。出示:(体育场座位)60000个座位究竟有多少呢?我们跟熟悉的事物比较。我们班多少人?我们看作60人一个班,大约多少个咱们班才能坐满?师:一张纸很薄,100张这样的纸才1厘米。猜一猜,十万张这样的纸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出示:(天安门)。世界最大的广场究竟有多大呢?(颐和园)颐和园大约是它的几倍?3、拨珠猜数。师:同学们对大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现在电视上有很多竞猜的游戏,我们也来玩一个猜大数的游戏,好吗?出题:一个五位数,最高位上5个珠子,其它位上没有珠子。一个七位数,最高位上是3,万位上是7,其余各位都是0。一个整万数,一共用了1个珠子。一个六位数,是一个整万数,一共用了3个珠子。七、课堂总结。1、师:课上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问题?2、师:书中说明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那其他国家是什么样的计数习惯是什么?与我国有什么不同?课后上网、查找书籍或象英语老师请教。(此教案为高邮镇赛课教案)148
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高邮市武安中心小学陈启华教学要求: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教学重难点:1、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分角色朗读,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2、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不同。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制作动物头饰。2、查阅、搜集动物过冬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快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在黑板上三个小动物的图片)1、(引读课文)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常常在一起……2、说话训练你有好朋友吗?是谁?你们常常在一起干什么呢?心情怎么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第一节,读出那种快乐的感觉。1、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带给我们大家?148
2、齐读第一节。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地凉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课件展示:秋风扫落叶的画面,秋风刮起的“呼呼”声。)小动物们怎么过冬呢?(课件展示3个小动物围坐在一起。)二、讲读课文2—8自然段(一)小组合作学习。1、分角色读课文2—8小节。(组长负责角色分配)2、组内交流:三个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二)理解感悟。1、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讨论。生:燕子到南方过冬。因为南方暖和,虫子多。师:是呀,冬天,北方太冷了,虫子都射起来了。小燕子到南方过冬才有虫子吃。你真聪明!你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相关句子,好吗?生读第三节。课外拓展:你们知道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到北方的这种鸟儿叫什么鸟吗?你还知道哪些鸟也是候鸟?2、师生配合读4—5节师:老师做小燕子,谁来读青蛙的话,和老师配合一下?师生合作朗读。课外拓展: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哥哥过冬的方式一样呢?3、谁能做一只小燕子,去问问小蜜蜂是怎么过冬的?请两个学生读6—7节,理解冬天没有鲜花,蜜蜂是怎样战胜困难的。148
课外拓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靠贮藏粮食过冬的?板书:青蛙(图片)冬眠小燕子(图片)候鸟小蜜蜂(图片)蜂巢里三、分角色朗读课文1、小组中朗读,准备参加全班竞赛。引导;与好朋友说话怎么说?他们是用什么口吻说的?“商量”是什么样的口气呢?2、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及时评议。四、戴头饰表演1、引导:燕子说话时会做什么动作?蜜蜂说话时会怎样?青蛙有怎样的表现?小伙伴们告别时会说些什么?2、戴头饰分角色表演。3、你们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有礼貌,如称呼“哥哥”、“姐姐”相互关心)五、课外拓展1、三个好伙伴相约第二年春天再相会,第二年春天很快就来到了,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又相约聚在了一起,它们会说些什么呢2、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特殊的过冬方式,能跟大家介绍一下吗?(此教案为高邮市赛课教案)148
Unit8Acampingtrip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刘娟榕Teachingcontent:FunwithEnglish5AthesecondperiodofUnit8Knowledgeaims1.Sscanunderstand,speak,readandwritethefollowingwords:children,ahill,show2.Sscanunderstand,speak,readthefollowingwords:atent,ablanket,atelescope,atinopener,acampingtrip,acampingsite3.Sscanunderstand,speak,readandwritethesentencesandpatterns:Whatdoyouhave?IWehave…Whatdoes…have?HeShehas…Whatdotheyhave?Theyhave…4.Sscanunderstand,speak,readthefollowingsentencesLook,…and…arecoming.Great!Abilityaims:LearnhowtounderstandthesentencesandpatternsanddialogueEmotionaims:LetthestudentsbeinterestedinEnglishandbewillingtoshare148
theirsthingstoeachother.Importantanddifficultpoints1.Enablethestudentstograsptheusageofthepossessivepronouns2.ApplythesentencestructuretotherealsituationTeachingaids:PPT,someobjectsnecessaryTeachingsteps:Step1.PresentationT:Hello,boysandgirls.S:Hello,MissZhang.T:Look,todayisfine.Shallwegoandhaveacampingtrip?S:Great!T:(教读campingtrip)Readafterme.T:OK,shallwego?S:Yes.T:Let’sgobybus.(播放音乐)T:Look,hereweare.It’sourcampingsite.(教读campingsite)Well,Ihavepreparedmanythingsfortoday’scampingtrip.Letmeshowyou.Look,Ihaveatent(教读tent).Whatdoyouhave?Pleaseshowusyourthings.(示意学生举起他们的物品)T:(走向一个学生)S1,Ihaveatent,whatdoyouhave?S1:Ihave…T:Right.(板书:Whatdoyouhave?Ihave______.)148
教读该句型T:S2,look,Ihaveablanket,whatdoyouhave?S2:Ihave…T:Good,教读blanketT:Now,boysandgirls,pleasetalkwithyourpartners.(学生自己练习)T:Areyouready?Let’sworkinpairs.S:Actouttheirdialogues.T:Excellent.S1andS2,whatdoyouhave?S1&S2:Ihave…T:Oh,sorry.Youshouldsaywehave…(板书:Wehave…)Tryagain.Whatdoyouhave?S1&S2:Wehave…T:Good.Hi,Group1,whatdoyouhave?G1:Wehave…T:Oh,Isee.Look,MissWangissittingthere.WhatdoesMissWanghave?Whocangothereandaskher?(MissWang通过说悄悄话的形式,告诉学生她有什么?)T:Now,S4,whatdoesMissWanghave?S4:Shehave…T:Oh,sorry.You’rewrong.Youshouldsay“Shehas…”(教读Shehas重点教读has)148
S4,sayitagain.S4:Shehas….T:Thankyou.T:MissWang,youhaveacamera,right?MW:Yes.T:Canyoutakeaphotoforus?MW:Ok.T:Thankyou.S5,WhatdoesS6have?S5:Shehas….T:WhatdoesS7have?S:Hehas….T:Yes.Now,whowantstoaskyourfriends?(学生之间,用这个句型练习)T:Well,youdidagoodjobtoday.Letmesee,whichgroupisNo.1Oh,thisgroupisNo.1,I‘llgiveyouapresent.Boysandgirls,doyouwanttoknowwhatdotheyhave?S1:Theyhave…T:Welldone.板书:Whatdotheyhave?Theyhave…同法,练习几组。Step2.LearnthetextT:Good,boysandgirls.Wehaveacampingtriptoday.Helenandherfriendshaveacampingtriptoo.Pleaselookatthescreenandthenanswermyquestions.1.Wherearethey?148
2.Whataretheydoing?(播放对话)T:Ok,wherearethey?S1:…T:Yes.Whataretheydoing?S2:…T:Youaresoclever.Now,takeoutyourpaperandreadthedialoguebyyourself.Haveyoufinished?S:Yes.T:Lookatthescreen,andlet’smatchthepictures.(根据课文内容,将人物与实物连线)Step3.ConsolidationT:Look,therearetwopictures.Thefirstone,thechildrenaretakingacampingtripinthezoo.Whataretheytalking?Thesecondone,thechildrenaretalkingaparty,whataretheytalking?Pleaseusethesesentencesandmakeadialogueingroup.T:OK,children,todaywehadacampingtrip.I’msohappy.Areyouhappy?S:Yes.T:I’msogladtohearthat.Step4.Today’shomework1.Readthedialoguewithyourpartners.2.Writedownyourdialogue148
BlackboarddesignUnit8AcampingtripWhatdoyouhave?IWehave….Whatdoes…have?HeShehas….Whatdotheyhave?Theyhave….(此教案为高邮市赛课教案)148
《八只小鹅》教案设计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毛荣秋教学内容:1、听《我的小鸡》2、唱《八只小鹅》教学目标:1、聆听和表演《我的小鸡》《八只小鹅》,感受活泼、明快的情绪,体验模仿小动物的乐趣。2、通过学唱,初步掌握简单的二部合唱。教学重难点:营造歌曲教学的情景,引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二声部歌曲。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听《我的小鸡》1、导入师:同学们,今天从农庄来了一位客人,听听,它是谁?(播放《我的小鸡》音乐,学生聆听,回答。)2、师:谁能把刚才听到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听?(学生模仿)148
师:好,我们一起来学学。(出示节奏)X0XX|XXXX|XXXX|XXXXX|叽叽叽我的小鸡叽叽叽叽可爱的小鸡分成两个半句教唱(一遍)师:连起来唱时注意,前面的“叽叽叽”跟后面的“叽叽叽叽”不同,第一个“叽”唱完要停顿半拍(范唱,练习),而第二个地方是连续唱的,不要停顿(范唱,练习)练习,分组练习。3、再次聆听《我的小鸡》师:小鸡不光唱歌好听,它的样子也很可爱。你会模仿小鸡的样子吗?(学生表演)还有吗?请爱好绘画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心中的小鸡”,其他同学随老师一起跟着音乐表演,我将邀请跳得好的同学到前面来跳。(播放《我的小鸡》音乐,第一遍后,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跳。)4、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们所听的这首歌曲名叫《我的小鸡》,是一首阿塞拜疆歌曲,阿塞拜疆是一个国家的名字,歌曲表现了人们对小鸡的喜爱之情。其实,在农庄里,许多的家禽朋友都很可爱,其中就有家禽朋友说:“大家瞧瞧我——头戴红帽子,走路摆架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知道我是谁吗?”二、唱《八只小鹅》1、导入:师:翻开书32页,是谁呀?一共来了几只小鹅?师:鹅宝宝贪玩,鹅妈妈能放心吗?鹅妈妈对小鹅们说(出示节奏)XXXX‖呷呷呷呷148
师:鹅妈妈好象在说什么?(出示节奏)鹅妈妈XXXX‖八只小鹅鹅宝宝XXXXXXXX‖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师:鹅妈妈很不放心小鹅们出来玩,它说:我只要一喊“八只小鹅”(范唱),你们就要答应我。师:下面请一二组扮演“鹅妈妈”,三四组扮演“鹅宝宝”,我们来排练一下。(分开唱)范唱,练习。师:下面请“鹅妈妈”和“鹅宝宝”同时唱。我想邀请一位“鹅妈妈”跟我合作,谁愿意?(合唱,评价)换一下,再请一位“鹅宝宝”来。(合唱,评价)师:请一位“鹅妈妈”跟一位“鹅宝宝”来合唱,听他们合作得怎么样?(合唱,评价)师:下面请一二组的“鹅妈妈”跟三四组的“鹅宝宝”来合唱,看我的手势同时唱。师:跟妈妈排练完之后,鹅宝宝终于可以出去玩了。听,它们玩得多开心!2、听范唱3、同学们,我们也来加入白鹅快乐的行列,跟它们一起唱起来,好不好?(组织教学,提醒同学们“态度优雅,摆好架子”)4、跟老师听琴声轻声模唱整首歌曲。(一遍,注意前奏接第一句要接好)5、师:我发现,歌词中“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可真多,我们一起来数数,共出现了几次?(一起数,并做好记号)这五次,唱得都一样吗?6、再唱一遍。师:这五个“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唱得都一样吗?148
(男女生比较练习)7、除了这五句“八只小鹅”之外,歌曲中还有两句,歌词也相同。请你找出来,听老师唱,说说,这两句唱法相不相同?有什么不同?(标记起来,特别注意“看来”这两个字的区别)跟老师边划旋律线边唱。8、说说刚才练习过程中的注意点。另外,你觉得还需要注意什么?9、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10、巩固练习。(部分同学齐唱,指名唱等)11、师:鹅宝宝们玩到现在,鹅妈妈的叮嘱,它们还记得吗?(回忆鹅妈妈的叮嘱,数一数,鹅妈妈喊了几次“八只小鹅”?鹅宝宝都答应了吗?仍然由一二组扮演鹅妈妈,三四组做鹅宝宝,我们来单独唱一唱最后三句。12、练习“八只小鹅”和“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13、师:下面加入伴唱,我们将歌曲完整地唱一遍(明确各声部应该怎么唱)。我想问问,要唱好这首歌曲,你觉得还应该注意什么?14、评价,纠正。15、巩固练习,请部分同学到台上唱。(评价)16、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想一想,除了用“呷呷呷呷”伴唱,还能怎么唱?(交流讨论,练习)三、拓展训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歌声中跟小鸡还有大白鹅成为了好朋友。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家禽朋友?(猪、狗、鸭、兔、牛、马)它们是怎样唱歌的呢?边学它们的模样边唱一唱,看谁学得像,唱得好听。请同学们回去后,将这首歌曲中的《八只小鹅》改成你最喜欢的家禽朋友,并唱给同学听。师:扮成自己最喜欢的家禽模样,跟着老师,我们来合作一首《快乐农庄交响曲》四、听音乐,模仿家禽的样子和声音出教室(此教案为高邮市赛课教案)148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加)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徐芳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6—37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2、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验算习惯和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索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实物投影、例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1、出示口算卡片5+8=4+9=6+5=9+6=7+5=50+80=40+9=60+50=90+60=70+50=2、用竖式计算57+18=34+26=3、揭示课题148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境图,提问:谁能说说图中有哪些信息?2、提问: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三、自出探索,学习新知1、谈话: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出示板书: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提问:求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85+143=______(本)2、提问:你会用竖式算出85+143的和吗?大家来试一试吧。让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指导。3、交流计算方法。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指名说。师板书:85+143------------问:十位上8加4得几,怎么办?学生答得出计算结果。师把板书竖式填完整,在横线上填数。4、谈话: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验算)好,请大家一齐和老师在原式上验算。验算得结果是228。5、教学“试一试”(1)谈话: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这个问题同学们都能够自己列式解答:“求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的问题能不能解决?怎样列算式?学生口答,师板书:85+126=_____(本)148
谈话:请大家自己用竖式计算85加6得和,谁想上来试一试,指名板演,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并让学生在原来的算式上验算。6、总结加法计算方法谈话:谁能说说今天所学的两位数加两、三位数跟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我们用两节课学习了加法计算,能不能总结一下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师:谁来说说。指名说根据回答出示小黑板。笔算加法要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三、组织练习,深化巩固1、想想做做第1题。①谈话: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请看想想做做第1题,请大家做在书上,请3名同学上来做。②评议,好一起看一下第1题。问:对吗?对,你来说一下,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个位上……90+910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个位上……下面的同学互检一下,如果都做对了,就给他画一颗☆。2、想想做做第3题。①谈话:明天是植树节,大树也赶忙做了几道题。(投影出示大树图)让我们来看它做的对不对?②指定逐个分析,评价错在哪里。看第1题,错在哪儿。③请大家一齐帮大树改正错误。148
④都改好了吗?好第1题的正确答案……以后我们在计算时不要像大树这样粗心,好吗?3、做第4题。谈话:春天到了,同学们都到郊外去爬山,他们也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请看第4题,谁来说一说图意,指名说,一齐说一说图意。提问:求下山要走多少米?应该怎么列式,请大家在书上完成。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1□3+286+26□381430四、全课总结谈话: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请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笔算进位加法应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此教案为校内最佳课教案)148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乔树勇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教学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药匙、精盐、土豆、自制小潜水艇、筷子、吸管、细铁丝、一角硬币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你们都见过刘谦的表演吗?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露一手,(滴管浮在水中,沉浮自己控制。)2、教师做出魔术师表演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将橡皮泥放入准备好的饱和盐水中,此时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148
3、提问:我们每组都有一支吸管和一个水瓶,你们也想表演一下吗?4、导情追问:这个先不着急,先来研究一下橡皮泥在水中的情况。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让沉在水底的橡胶泥浮在水面上?(二)学生实践探究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小组讨论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2、学生汇报想法3、教师小结:你们的设想都很好!下面我们就实践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吧!4、学生实践探究。5、引导学生交流、反馈探究的结果教师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板书)6、游戏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竞赛,看哪个组在浮上来的橡皮泥小船上放的硬币最多!(1)学生比赛(2)汇报你们在橡皮泥上放了多少枚硬币?为什么同样大的橡皮泥造成的船装的硬币都不一样多呢?(3)学生小结:装硬币的多少与小船空间大小有关,小船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装的硬币就越多。(三)借助漂浮物使橡皮泥浮上来1、质疑:除了改变形状使橡皮泥浮上来,你还有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起来呢?提示:a.提醒学生用橡皮泥堵住吸管口。148
b.指导学生把筷子用细铁丝捆成木排,用线把吸管编成排。2、小组内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法领取材料,组织探究实验5、展示实验结果,组间相互参观交流体会,使组间能掌握更多的方法。6、交流、反馈探究结果,师生小结:借助漂浮物可以使橡皮泥浮上来。(四)玩小潜艇,研究沉浮的道理。1、提问:有什么东西既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2、你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有关潜水艇的哪些事情?能给大伙说说吗?3、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想亲自驾驶一艘潜水艇吗?4、学生做潜艇上浮、下沉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要求认真观察现象)5、汇报小结:把潜艇灌满水,潜艇变重了就会下沉;抽掉水,里面进入了空气,潜艇变轻,就上浮。(板书:改变自身重量)师:你们可真聪明,相信一定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回家后自已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一下小船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到水里呢?(五)指导学生探究下沉物体上浮的方法——加入盐等1、故事激趣:教师讲述死海淹不死人的故事。是谁救了他们?你们想不想揭开其中的秘密?2、创设情景:昨天,我请朋友从死海为每一位小朋友带回来一杯那神气的“水”,就是刚才我放橡皮泥的这一杯,从表面看你能看出死海的水与普通的水有什么不同吗?3、观察与感受148
(1)将一大一小两个土豆分别放进不同的两杯水中,你们看现在有什么现象发生?(土豆在死海的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在普通的水中不能浮。)(2)其中的秘密在哪呢?(3)交流并猜测原因(如果学生提出是大小的原因,就交换试一下,从而明确和土豆的大小无关)(4)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来吧!大家用舌头尝一尝就知道了。(它是咸的!)(5)你受到怎样的启发?(6)学生谈想法4、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杯类似于“死海的水”?引导制做“死海之水”。(将土豆放在烧杯中,再往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慢慢地向杯中加入盐,不断的搅拌,直到土豆浮在水面上。)5、学生制作“死海之水”并放入土豆验证。6、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向水中加入大量的盐,也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六)拓展延伸1、如果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土豆也能浮上来吗?(学生也可能自己想到,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当然最理想了)2、学生设想3、鼓励课后继续探究下去。(此教案为高邮市赛课教案)148
苏教版第二册:美丽的盘子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陈蔚教学目的:1、认知领域:了解盘子装饰的历史、特点和方法。2、操作领域:培养学生在盘子中进行适合纹样设计的能力和动手绘制的能力。3、情感领域: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在盘子中进行造型设计和制作。难点:如何巧妙地在盘子外形里进行合理、美观的装饰。另外教师关注盘子的装饰的方法的创新,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美丽的盘子具有的装饰性,在教室里营造一个盘子装饰的环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实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出示一只没有任何装饰的白瓷盘问:“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生:“盘子,盘子。”(师在讲得过程中课件1出示课题:盘子)。师:“小朋友,老师想你们家里的盘子肯定也不少,那你们知道盘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生答:“装菜的。”这时,老师再刚才的盘子中间贴上了适合盘子形状的图案问:“小朋友,148
你们看现在盘子有什么变化?”生:“盘子上帖上了美丽的图案”师:“你们觉得哪只盘子更美?”生:“第二只更美。”二、揭题:师:“第二只更美!对了!其实啊盘子除了装菜还有美化生活的做用!美丽的盘子让人赏心悦目!今天啊老师就带大家学习怎样让盘子变美!”(师在讲得过程中课件1出示课题:美丽的)。三、新授其实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知道美化盘子了,老师现在带大家去参观一下盘子博物馆!1、首先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组盘子,看的时候请思考这些盘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播放课件)好!现在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些盘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提示:他们都是……生:他们都是蓝颜色!他们上面都有兰色的花纹!师:很好!表扬他!!其实啊这些盘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盘(点课件出现青花瓷盘)师:意思就是:在这些陶瓷做的盘子上都画了青色的花纹,青色是蓝色的一种。2、看了我国古代的青花瓷盘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唐代的盘子——唐三彩花叶盘(出示课件图和唐三彩简介:唐三彩是以黄、褐、绿三色为主的一种陶器,用这种方法做成的盘子带有花叶边图案的就是有名的唐三彩花叶盘)148
3、看了刚才的陶盘和瓷盘现在老师现在要给大家介绍一为外国非常有名的画家,他叫做--毕加索(课件图和毕加索简介: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老师有他的两副作品,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展示毕加索的作品)师:大师不愧是一大师啊你们看画个盘子都比别人巧妙!你看出巧妙在哪里了吗?生:牛头正好画在盘子里面,一点都没有画出去,牛角正好顶着盘子的边。盘子中间的圆用栅栏围起来正好是斗牛场,里面是牛和斗牛士,盘子外围观看的人正好围了一圈把斗牛场围住。真是太巧妙了!4、李平凡的作品5、下面大家看到的是漆器盘,是在木制盘外面涂上漆做成的盘子。6、我是还收集一些现代的美丽盘子现在请大家认真欣赏四、讨论如何做美丽的盘子,讲解几种装饰方法看了这么多盘子,同学们是不是心里开始痒痒了?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美丽的盘子呀?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你要做一个美丽的盘子你会怎么做呢?怎么给盘子穿上适合它们的花衣服呢?师:你打算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盘子呢?生:148
要想把盘子变美啊有一个秘诀:就是花边和图案,大家都知道花边当然要围绕盘子的四周画,盘子里面的图案也要画成适合盘子形状(把之前贴图案的盘子拿出来再拿出一个长方形的图案贴在另一个盘子上,问学生这样好看吗?为什么?因为大了,所以我们画的时候注意要画适合盘子形状的图案)小朋友们如果你要做一个美丽的盘子你会怎么做呢?怎么给盘子穿上适合它们的花衣服呢?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装饰盘子呢?现在我们先看看老师学校里的学生是怎么作盘子的!看看他们是怎样花花边和图案的(播放课件)师:你打算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盘子呢?怎么装饰呢?生:……师:相机出示课件1、在纸盘子上面用油画棒水彩笔画图案或者在纸上画再贴在盘子上面2、在纸盘子上面用橡皮泥贴图案3、自己用彩色纸做纸盘子在上面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图案4、用自己的照片装饰盘子五、分小组动手做(每小组做一种装饰方法可以合作)(教师巡回指导,课件2循环播放)六、展示,评价七、总结(此教案为美术课高邮市赛课教案)148
小鹰学飞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罗梅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朗读、背诵。 难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具准备:挂图、小黑板。一、复习1、认读词语:急促拼命头顶盘旋摇头飞行鼓起2、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已经(我已经会飞啦!)真的(我真的会飞啦!)总算(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二、问题导读学课文1、(播放课文动画)小鹰在学飞过程中,一共说了几次“自己会飞了”?请在听完课文朗读后,自由读课文,把小鹰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2、交流出示:我已经会飞啦!我真的会飞啦!148
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3、学习“小鹰学飞”的第一个过程,也就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课文内容,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小鹰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2)小鹰的话应该怎么读呢?(3)老鹰又是怎么教导它的呢?4、(多媒体出示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上空的画面,课文内容)(1)交流问题。(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才说我已经会飞啦!)(2)板书:大树上面(3)指导朗读:小鹰的话应该怎么读呢?(高兴)指名学生朗读:小鹰初次学飞行,就飞到了大树上面,是很高兴啊!还可用激动、骄傲的语气读。(4)那么老鹰又是怎么回答的?你明白鹰妈妈的话的意思吗?(板书:不算会飞)(5)指导朗读:鹰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老鹰的话应该读的亲切,和蔼,语重心长。指导学生朗读。(6)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7)小结学习方法:是啊,鹰是鸟类中的飞行冠军,只飞到大树上根本算不上会飞,小朋友,刚才我们通过回答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这种方法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下面我们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请小朋友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5(多媒体出示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山上空的画面,课文内容)(1)交流: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才说我真的会飞啦!(2)指导朗读。板书:大山上空小鹰的话应该怎么读呢?148
自信的小鹰。大声的喊出来吧!(3)我们明白了小鹰这时非常自信,相信自己会飞了。那老鹰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板书:不算会飞)(4)指导朗读。师生分角色朗读(5)小结:老鹰说的话真有道理,对于见识过真正飞行的老鹰来说,小鹰能飞到大山的上空根本不算什么。6、(多媒体出示小鹰跟着老鹰飞到白云上面的画面,课文内容)过渡:小鹰听了老鹰的话,又是怎么学飞行的呢?把学飞行的句子找出来,跟大家交流交流。(1)自由朗读(2)交流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鼓起劲是什么意思呢?拼命怎么理解呢?(鼓起劲就是再次鼓起勇气,使出劲来。(拼命就是指小鹰拼了自己的性命,拿出了吃奶的力气,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往上飞)(3)指导朗读(4)那谁来表演表演这只小鹰呢?评:这只小鹰使出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在刻苦练习飞行呢!它飞得高不高呀?飞得累不累呀?真是越往高处越难飞。师:哪句话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飞得高,飞得累呢?(5)出示: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指导朗读:飞呀飞呀我们应该读得慢一点,说明小鹰在反复地练习呢!读好“飞呀,飞呀,”148
(6)练读,齐读。大树看不见了,飞了几十米高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应该有几百米高了吧,小鹰飞得真累呀,真高呀!我们来读好这句话。(7)齐读。(8)指导朗读:这时的小鹰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那谁来把小鹰说的这句话读好呢?板书: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9)练读,齐读。(10)我们再来仔细阅读小鹰说的这句话,你看一下后面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呢?前两句都是感叹号,这里是怎样的语气了呢?(11)说明了什么呢?(这里小鹰用了不肯定,探询的语气,说明小鹰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不仅提高了飞行的本领,而且变得比较虚心了。)(12)这一次,老鹰是怎么对小鹰说的呢?板书:往上看(13)老鹰的话是什么意思呢?(14)什么是盘旋呢?动作演示:环绕着飞(老鹰向小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是在告诉小鹰飞行的本领是没有尽头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说自己已经会飞了,要不断苦练,永不止步。老鹰的教导,我们可以用四个成语来概括:这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15)学生齐读成语(16)小鹰听了老鹰的话,看到了几只鹰在白云上面盘旋,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出示填空:小鹰听了老鹰的话,看到了几只鹰在白云上面盘旋,说:“。”(17)从小鹰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它明白了什么呢?148
(小鹰明白了原来比它本领大的人还多着呢,自己还没有真正得学会飞行呢,以后要更加刻苦地练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应该克服困难,勇敢地向前进,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来送给这只聪明的小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再次读成语。小朋友,你们都是小学生,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知识,知识的海洋是浩瀚的,无止境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不断进取。让我们用这四个成语来勉励自己,三读成语。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道理——学无止境一往无前。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寓言,把道理铭记在心。一学生读老鹰,一学生读小鹰,其他读旁白部分。(此教案为校内最佳课教案)148
有趣的发现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刘凤英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教学难点:1、学习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二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围绕着课题提出了哪些问题?又解决了多少呢?剩下的问题我们就在这一节课上解决。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由朗读。148
3、指名学生分句读: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4、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你会用“要么……要么……”说一句话吗?5、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还等什么呢,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148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3、指名读,正音。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很认真,很细心)5、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1)“许多”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呢?(蜻蜓、蝴蝶、蚂蚁、蜘蛛……)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指名读好词语。(2)“反复”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指名读好词语。(3)“终于”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指名读好词语。6、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7、学习第二、三、四句(1)出示,指名读。问:你读懂了什么?归纳:这里一共写到了几种昆虫?它们的命运又是怎样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是昆虫,他们的命运为什么不同呢,那是因为——148
(岛上经常刮大风)。(2)情景演示:选几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种昆虫,大风来了,你们应该是什么表现呢?教师讲述: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板书:适者生存(3)齐读第三自然段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读。(2)这个有趣的发现是指什么发现呢?(3)达尔文为什么会有这个有趣的发现呢?师述:仔细观察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五、总结: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此教案为高邮市赛课教案)148
三个小伙伴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张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表演过程中明白三个小伙伴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完成栽树任务中的特定作用,感悟合作的意义。3、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主动承担任务,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表演明白三个小伙伴自身的特点以及合作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词语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个小伙伴》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说“伙伴”两字的笔顺。2、开火车读词语,齐读。发现规律,后面六个词语里都有轻声音节。伙伴一同没有不要紧就用箩筐鼻子皮口袋锄头嘴巴拱出手拉着手一、148
师:好伙伴有事总在一起行动,遇到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三个小伙伴。读好它,今天,这三个小伙伴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范读课文喜欢这个故事吗?那就赶紧拿起课本,大声地读读二、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1、要求: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多读两遍。边读边思考问题。2、检查读词:首先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读好了。硬硬的嘴巴一同一个树坑一个皮口袋大大的口袋一堆肥料又跳又笑手拉着手三、读后交流,学习朗读课文这个故事大家已经看了,也读了,谁来说说1、它们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没有锄头挖坑没有箩筐运肥料没有小桶浇水师:这可怎么办呢?示句子,指导朗读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2、师:三个小伙伴想出了什么办法呢?交流:“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148
指导看图认认野猪硬硬的嘴巴,说说嘴巴的用处。找找袋鼠的皮口袋在哪里。看看小象长长的鼻子,说说鼻子又有什么用处。想想,小动物们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的呢?(自豪的,胸有成竹的)再读好这三句话。生读,评读。再齐读。3、师:三个小伙伴利用自己身体的特点来解决问题,怎么样做的呢?找找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拱、运、吸”,做动作表演一下。师:三个小动物做这些事情时可轻松了,谁能读?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供出了一个树坑,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小象跑到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怎样读能读出轻松、很快的样子呢?注意读好词语。“不一会儿”“一堆”“吸足”生练习朗读,师评读,再次练习朗读4、师:就这样,三个小伙伴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把小树栽好啦!出示图:看图想象说话,瞧,它们多高兴啊!生交流:它们高兴得哈哈大笑它们高兴得手舞足蹈,都说:“小树栽好啦!”5、朗读全文,表演课文:师:多么可爱的三个小伙伴呀,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终于把小树苗栽好了。你喜欢它们吗?喜欢它们什么?生交流:喜欢它们的自信、聪明、团结、可爱。148
师:你能把它们自信、聪明的样子读出来吗?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指读,评读。师:要是能把小动物当时自信的样子表演出来会更好,你能自信地说行吗?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带头饰表演)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说话:这是一群怎样的小伙伴?(词语积累:勤劳、能干、聪明、智慧、合作、齐心协力)也可以试着用上“又聪明又能干”。2、几年过去了,让我们再来看看小动物们栽下的树,(投影苹果树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又()又()说话。(投影文字):又()又()的苹果又()又()的苹果树又()又()师总结:是啊,有句话叫“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在一起可以做成许多大事,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团结合作的故事、成语、名言。请大家读一读下面的谚语,想一想(谚语积累)出示句子,生齐读,再试着背1、人心齐,泰山移2、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3、三个臭皮匠顶上诸葛亮4、众人拾柴火焰高5、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五、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续编故事:三个小伙伴又是怎样摘苹果,并把苹果运回家的?板书148
14三个小伙伴野猪 嘴拱树坑袋鼠 口袋运肥料小象 鼻子浇水(此教案为高邮市赛课教案)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孙尔兰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他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学习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他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1课,(齐读课题),理清了文章的条理,还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第一段。(齐读第一段),你想说些什么呢?是呀,同学们都为红军的处境担忧着,彭德怀也在为这件事担忧着,那他是怎么做的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148
二、快速浏览第二段,回答刚才的问题。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都体会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回答得也很棒。但是,我们知道,好的文章是要细细品味的。三、出示自学题。认真轻读第二段,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用“~~~”画出彭德怀爱战士的句子,选择一两句抓住关键的词语仔细品味,在句旁简要地写出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检查自学情况。1、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抓住“抚摸”、“塞进”、“一直看着”来理解。B彭德怀背过脸去.(抓住“背”来理解,并让学生思考“背过脸去会想些什么?)C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抓住“摘下”来理解彭德怀做这个动作是把大黑骡子看作战友,让学生根据省略号写下去,想象彭德怀会做些什么。)D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抓住“推开”、“发火”来理解彭德怀的心情。)2、彭德怀更爱战士的句子:A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抓住“盯”一字展开想象,彭德怀会想些什么?)148
B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草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抓住“深情”、“只有”来理解杀牲口是唯一的办法。)C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抓住“也”、“又算得了”、“最后”体会到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的读和评来进行。四、总结。同学们,你们刚才抓住了关键的词句来分析,品味,领悟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其实这些词句分别描写了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是这些语言、动作、神态才使彭德怀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我们在写作文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在战争年代,彭德怀一直担任总指挥,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彭总”。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资料,谁想来说一说,你了解的彭总?1、学生交流。2、出示毛主席称赞彭德怀的诗,齐读。五、学生写话彭总,我想对你说:“。”(此教案为高邮镇郊区赛课教案)148
认识分米和毫米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吴党琴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一分硬币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吴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148
谈话: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要求:明天就是三八节了,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卡,你知道这张贺卡的长和宽各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张贺卡,用尺量一量。(长20厘米,宽10厘米)讲解: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分米也是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米。(板书:分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1)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呢?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数一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组织交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只要是10厘米长就是1分米)(2)画一画。谈话:你们能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画好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检查。提问:画长1分米的线段要注意什么?(沿着直尺的边,从0画到10;两个端点不能漏了;画好后要标好长度)谈话:请同学们用拇指对准线段的左端,用中指对准线段的右端,比画一下,看1分米有多长?148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3)说一说。提问:你们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吗?(学生举例)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几分米吗?小组合作在米尺上数一数,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组织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分米。(4)量一量。谈话:用米尺来量一量课桌和椅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大约各是几分米。学生测量后,组织交流。2、认识毫米。(1)谈话: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提问:那数学书的厚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提问:在量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数学书的厚度不满1厘米)是的,用厘米不能准确地量出数学书的厚度,这就需要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毫米)(2)谈话: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的每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谈话:那1厘米中有多少毫米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出示放大了的尺)这里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把刻度放大了。(师生共同从1数到10)148
谈话:刚才我们数了从0~1这1厘米间有10毫米,除了这个1厘米外,你还能找到另一个1厘米,学着刚才那样,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吗?反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数的结果。也就是说10毫米的长度和几厘米一样长?(1厘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谈话:再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毫米)(3)谈话:请同学们再用尺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大约是1毫米)谈话:那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长或厚大约是1毫米,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可能想到:银行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提问: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4)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老师量出了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你能说说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并说说自己的方法。反馈:你是怎样看出橡皮长35毫米的?结合学生回答,讲解:5毫米的地方有一根比厘米刻度线稍短一点的刻度线,因为它在5毫米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5毫米线。再问:这根回形针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呢?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位新成员:148
分米和毫米(完成课题板书),还知道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为了使用方便,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小明的日记。谈话:学习了数学知识,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3)班小明写的一篇日记,记录了为妈妈过生日的事,想看看吗?出示:2009年3月7日晴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为妈妈买些礼物。一早,我从2()的床上爬了起来,到卫生间,拿起1()长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饭,急忙来到超市。超市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一走进超市,我就看到了滚着烤的肉肠,每根都长约1(),真馋人!逛了一会儿,我选了一条妈妈最喜欢的小方巾,边长约是5()。我付了款,高高兴兴回家了。提问:小明不知道括号里应该用哪个长度单位,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2、量一量。谈话:请每位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在小组里讨论一下,选哪个单位合适,然后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和铅笔的长度大约各是多少?填在练习纸上。四、课堂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此教案为高邮镇郊区赛课教案)148
快乐的小木匠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董雪云教学内容:1、听《铁匠波尔卡》2、唱《快乐的小木匠》3、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快乐的小木匠》,并从中体验到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2、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能进一步得到提高。教学重难点:理解和熟悉歌词打击乐器与歌曲的配合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148
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快乐的小木匠(出示视频),看看它是谁?小熊猫原来并不快乐,因为它自以为木匠活很容易做,但由于粗心、马虎,结果把长颈鹿家的高桌子锯得只有一点矮,好心为大象伯伯修洗澡桶,不料却把桶给敲爆了,出尽了洋相。后来,小熊猫改正错误,认真仔细地干活,做出来的东西既漂亮又牢固,人人都夸奖,于是它的心情变得怎么样?还是来听一听吧!(出示MTV《快乐的小木匠》)二、学习第一段1、熟悉歌词A、分句读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出示课题)提到木匠,你们熟悉吗?你们知道木匠都要干些什么?(学生回答并表演)师:现在的木匠都使用电刨和电锯,而小熊猫使用的是老式的刨刀和大锯,这些工具使用起来很费力,但却最能显示木匠们的本领。师:下面,我们也动起来,学学这些木匠活好吗?我想找个小助手,谁愿意?其余同学将凳子放到桌子下面,准备好刨刀,我们要开始工作了!师:跟老师学,我先来。(出示第一段歌词,老师边读边做,师读一句,生学一句)(“沙沙沙沙大锯响”,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模仿拉大锯的动作。)师:快乐的小木匠,干活时当然要快乐起来,我快乐时喜欢笑嘻嘻(做动作),你们快乐时呢?好,用自己的动作边读边做——“我是快乐的小木匠,小木匠,嗨!嗨!快乐的小木匠。”师:你能在“嗨!嗨!”这个地方设计一个特别的动作吗?B、完整地读148
师:评价。把书翻到16页,刚才我们读的是歌词第一段,现在,请同学们两个一组合作看谁练得快、练得好,注意歌词的顺序,开始吧!(学生自由练习)指名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师在一旁用双响筒伴奏。评价。再指名学生练习。评价。全班一起练习,师用双响筒伴奏。2、唱歌曲师:下面就请跟着老师轻声唱这一段。(师放声唱,生轻声跟唱,两遍,第二遍时学生的声音稍微放开一点)解决难点(示范,个别练习或小组比赛)师:现在,请用自然的声音演唱。3、巩固练习,并用双响筒伴奏小组练习,请一位学生用双响筒伴奏。评价。个别练习,要求加上表演动作,请一位学生用双响筒伴奏。评价。(如果有时间,可以再叫一名学生练习)二、学习第二段1、读歌词师:唱得真好!小木匠们,休息一下,听老师读第二段歌词。(师读)师:听出来了吗?第二段有几句歌词跟第一段一样,是哪一句?(生答)148
师:接下来,请你们自己读第二段第一行歌词,并设计动作。练好了就请举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学生练习。评价。学生一齐练习。评价。2、唱歌曲师:跟琴声,轻声唱第二段。评价,纠正。齐唱。指名练习。3、用沙锤伴奏师:这第二段,我们也邀请了一位乐器朋友(出示沙锤和节奏)。讲解名称、演奏方法:它叫沙锤,能发出“沙沙”的声音(学生尝试演奏)。下面,我们来拍拍沙锤的节奏。一共拍三下:第一拍拍腿,长一点,接下来拍两次手,短一点。(示范,练习)请拍得好的同学上台用沙锤伴奏,其余学生唱第二段。三、学习第三段1、读歌词(从学生对打击乐器感兴趣入手,介绍其他几种打击乐器及其演奏方法。)师:我发现,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些打击乐器,除了双响筒和沙锤,你还认识哪些打击乐器?(学生介绍)如果给你一件打击乐器(出示三角铁),你会用它伴奏吗?148
师读第三段歌词,请一位同学用三角铁伴奏。评价。(引导学生设计的节奏要简单易操作)还有要试试的吗?全班跟老师读第三段歌词前两句,请一位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评价。师:因为我们刚开始接触打击乐器,所以在设计节奏时,最好简单点,不要太复杂。下面我们一起读第三段歌词,注意结尾,跟一二段结尾不同。学生齐读。2、唱歌曲师:跟着琴声,轻声唱第三段。评价,纠正练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3、巩固练习男女生分唱。评价。四、完整演唱歌曲1、将整首歌曲完整欣赏一遍,注意歌曲各段之间间奏的停顿。(出示视频)2、师:歌曲中的间奏,你们听到了吗?(学生哼唱)间奏有话要对大家说:“小朋友,别把我给忘了,等我唱完你们再接着唱,别跟我抢。”3、师:下面,我们将三段连起来,跟音乐轻声唱,记住,别抢了间奏的位置。4、纠正,练习。148
5、用自然的声音演唱。6、指名唱。五、拓展练习:打击乐器合奏1、师:同学们,歌我们都会唱了,如果再加上乐器伴奏和舞蹈,我们都可以开一场小小音乐会了,大家同不同意?2、师:我们先排练一下!请第一大组练习唱歌,第二大组用打击乐器伴奏,第三大组扮演小熊表演。开始吧,如果你排练好了就请做好。学生自由练习。3、师:你们排练好了吗?我想邀请一批小小艺术家。愿意担任小歌唱家的请举手(选择8名学生担任演唱)。那么小演奏家呢?最后邀请一批小舞蹈家上台。请其余的同学做文明小观众,音乐会上,当别人的表演很精彩时,请为他们鼓掌,而如果出现了问题,我们能不能笑话他们呢?对,我们也要用掌声为他们加油。4、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的音乐会开始了!(放音乐,学生表演)5、师:小观众,你们觉得音乐会成功吗?(学生讨论,表扬优点,指出不足)6、时间允许的话,再换一批小艺术家表演。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熊猫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好了,该跟我们这节课的朋友——小熊猫还有乐器朋友们说再见了,小歌唱家、舞蹈家们,让我们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出教室吧!六、师生告别(此教案为校内最佳课教案)148
友谊的航程(第一课时)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史美平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的理解,了解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美国的收获,体会中国人民的友谊。2、学会本课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教学重点:通过美国人民的表现体会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赢得美国人民的友谊。课前准备:1、课件:出访图、军容图、军舰图。2、投影:生字词、第三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子。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1、(出示课件):1997年的一天,一支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满载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横跨浩瀚的太平洋,开始了友谊的航程。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友谊的航程》。(板书课题)148
2、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投影)圣迭戈争睹卓越侨胞振奋雄姿英发昂首阔步洛杉矶锃亮热泪盈眶扬眉吐气秘鲁a、指名读词,正音b、这些词你最喜欢读哪一个?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词的理解)带着对这个词的理解再读词。(2)提问过渡:a、课文主要讲了“友谊的航程”的哪一站?b、哪几自然段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2—4自然段)二、读讲课文第2—4自然段(一)第三自然段1、在美国圣迭戈进行访问,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收获是很大的,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哪一自然段很好地概括了中国舰队的收获?指名回答。(第三自然段)2、(出示第三自然段投影)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圣迭戈的收获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赢得友谊,使侨胞振奋、自豪)3、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中国舰队的出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第二自然段)(二)第二自然段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中国舰队的出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呢?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学习。2、(出示小组学习工作单)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学习。148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能表现中国舰队出访赢得美国人民友谊的词、句。(2)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3)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以下要重点指导)(1)“奔走相告”、“争睹”(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看到“奔走相告”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中国舰队来访的消息奔走相告。(2)“你们以卓越的精神和无上的光荣,代表了你们伟大的祖国!”a、(投影出示)学生试读b、美国军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指名回答c、(出示军威图课件)看到了这些,你怎样称赞他们?d、有感情地读军官称赞的话。(3)“你好,中国!”师范读,学生评价后读。1、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和自豪。(板书:不仅···也···)(三)第四自然段1、(投影出示第一句)自由读,要求读通顺。2、这句话写出中国水兵行进在美国大地上时华侨的表现,他们表现是怎样的?他们会怎样欢呼雀跃呢?生齐表演“欢呼雀跃”。3、他们还说了些什么?(1)(出示“在美国······令人兴奋呢!”)a、师范读,生评价,试读。148
b、把“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呢!”换个说法。(2)“在美国······扬眉吐气呀!”(投影出示)a、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说这句话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呢?b、学生试读、齐读。c、(出示军舰课件)学老人抚摸军舰说说这句话。d、你还知道哪些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事?三、课堂总结中国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第一次到达美国圣迭戈进行访问,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向世人证明了中国海军拥有远洋航行的综合能力,是中国科技水平在海上的缩影,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设计出更先进的舰艇,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给全世界。四、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2、搜集资料:(1)反映中国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资料。(2)反映中美人民友谊的歌曲、故事。(此教案为郊区赛课教案)148
圆的认识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杨华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组织有效地学习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名称。2、让学生探究并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力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初步空间观念。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蕴含的美,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及关系。教学难点: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具准备:纸圆、圆规、尺、带圆的物体、平面图形、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初步体验圆特征的应用。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的游戏吗?那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吧!148
五名学生呈“一”字型排开,开始玩游戏。师: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为什么?二、想圆,走进圆的世界。1、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学生拿出自带的圆的物体展示,并互相说一说。2、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也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自然界中圆的影子吧!(出示课件)3、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的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三、摸圆,感知圆的定义1、师:学生拿出带圆的物体,闭上眼睛,摸一摸圆的边并想象圆的形状。2、师:它跟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学生边回答,边出示课件。四、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第一次动手画圆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画圆的方法,学生小结。哪种画圆方法最科学最方便?2、突出画圆也有专门的工具——圆规出示课件(孟子——无以规矩,不成方圆。)3、第二次动手画圆4、汇报交流,掌握方法学生说说初次画圆失败的原因(课件出示)——圆规画圆的步骤,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画圆。5、再次画圆,理解圆心和半径学生自学教材,把相关名称用线画下来。148
(1)认识圆心师:观察一下你们练习本上刚画的两个圆,用同一把圆规画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学生回答,并板演,师板书。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o。师: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答,师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出示课件(2)认识半径师:那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呢?(定长的长短决定了圆的大小)学生结合自学教材,得出半径概念。让学生在自己的画的圆上标出圆心o和半径r。师:现在你能清楚地告诉老师什么原因决定圆的大小了吗?(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3)折圆,认识直径师:拿出自己的圆纸片,然后把它对折几次,你会发现这些痕迹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自学得出:这些连接圆心的痕,它的名字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课件出示)板书:直径(学生在圆上用字母标出直径)师:这些直径都是一条线段(强调通过圆心而且两端都在圆上)(4)学生齐读各部分名称。五、析圆,探究圆的特征1、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在同一个圆里可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相信大家会有所发现的。(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结果)148
2、课件出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动手操作,分小组,交流。量一量,折一折,记录数据,集体交流。)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师板书。3、小练笔(填表)课件出示,学生回答。4、课件出示,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分小组合作,拿着圆纸片对折再对折后,小组交流。集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5、课件出示,判断题。指名学生回答。6、课件出示,选择题。开火车头回答。7、出示一组车,观察车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小组同学说一说,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小组讨论交流)(车轮做成圆的,有利于车轮滚动,车轴应装在圆心位置。车轮滚动对车轴应保持平稳状态,使行进的车辆也保持平稳状态。)六、全课总结,升华圆的认识1、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学生自己小结收获的果实。2、师: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觉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的如此美妙而神奇。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中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所在吧!3、课件出示:美妙的圆生活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七、拓展延伸练习148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纸片,你能帮老师在两张纸片上分别画出最大的圆吗?(同座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并课件出示。结束语:师(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都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教案为高邮镇赛课教案)找规律高邮武安中心小学陈广萍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第1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材呈现的场景综合了按规律排列的三种不同的物体。为了让学生逐渐进入探索的状态,教材先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再提出“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重点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中把握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本质规律。“试一试”问题来源于例题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利用例题中掌握的方法自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148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学过程: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找规律一、体会周期现象多媒体出示3组图形1、初步感知。提问:继续往下会是什么?2、提出问题。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找到了3组图形排列的规律,看到这样有规律排列的图形,你想研究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根据情况加以肯定)二、发现周期规律1、独立思考(出示第一组图形)。启发:第15颗是什么颜色?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动动脑,动动笔吧。2、小组交流。148
谈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一人介绍,其他三人做评委,看他的方法究竟行不行?3、全班交流。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学生中可能会出现:(1)画图的策略:●○●○●○●○●○●○●○●○●→红●表示红珠,○表示黄珠(2)列举的策略:可让学生结合图解释:左起,第1、3、5……颗都是红珠,第2、4、6……颗都是黄珠,即奇数为红珠,偶数为黄珠,17是奇数→红(3)计算的策略:17÷2=8(组)……1(个)→红交流时重点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提问:谁能讲讲算式中的四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把2个看作一组,重复出现,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余数“1”表示的是第9组珠子中的第一个,也是每组的第一个。)4、比较反思:第99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呢?(停顿发现有学生举手)教师:这么快就有了答案了啊?说说看,你是怎样想的?有没有同学用画的方法?为什么?我们发现用画的方法有时是有局限的。5、解决第二、三串珠子里的问题。148
谈话:刚才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第一串珠子里的问题,这几种方法都很好。那么第二串、第三串珠子中,第17颗珠子分别是什么颜色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试试看。估计大多数学生会采用计算的方法:17÷3=5(组)……2(个)→蓝17÷4=4(组)……1(个)→蓝引导:采用计算的方法的人举手。为什么不用刚才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呢?原来用奇偶数的方法来判断,有时也有局限性。那么你认为一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好?(计算)5、小结。引导学生交流下列三个问题。(1)这三题都是求第17颗珠子的颜色,为什么第1题除以2,第2题除以3,第3题除以4呢?(2)你怎么知道第1题是红色珠子,第2题、第3题是蓝色珠子的呢?(3)现在你能说说,要算出某一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关键是找准什么?然后看什么来确定的吗?(适时板书:几个一组,看余数。) 三、运用周期规律1、出示例题中彩旗、彩灯、盆花画面。谈适:每逢过节,一些单位都喜欢用彩旗、彩灯、盆花来装扮,一起来看这幅图。漂亮吗?彩旗、彩灯、盆花的排列有规律吗?每组图中排在第21个的是什么?用计算的方法算算看。学生自主解决,并组织交流。(1)21÷4=5(组)……1(面)→红旗(2)21÷3=7(组)→绿灯(3)21÷2=10(组)……1(盆)→蓝花148
提问:第(2)题没有余数,你怎么知道是绿灯的?追问:像这样的题目,有余数的怎样看?没有余数的又怎样看?(如果没有余数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谈话:那现在我来说余数,你来抢答是什么,好吗?师生共同活动。(第1题彩旗,余2、3;第2题彩灯:余1;第3题盆花:没有余数)追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余数是1、2是红旗。)余数是几时是黄旗呢?(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2、谈话:我发现你们学数学很有灵感,想不想再来检测一下自己?(出示“练一练”第3题)提问:你能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是什么吗?3、当回设计师。谈话:你也能设计像这样有规律的图形吗?试试看,再算出第32个图形是什么。学生活动,并与同桌交流。小结:你觉得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怎样知道第几个是什么?4、拓展练习。谈话:小军还在穿珠子呢!一起来看,他用红、黄两种珠子,按这样的顺序穿的。(黄、黄、红)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2)还是3颗为一组,为确保第18颗是红色,还可以怎样穿?你是怎么知道的?148
(3)还是3颗为一组,确保第22颗是红色,可以怎样穿?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ABCCABCCABCC……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1、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2、用计算器计算1÷54,计算器会显示0.0185185185…,你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5个数字是几?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提问:其实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事情太多了,你能举例吗?提问:你们对十二生肖有了解吗?说说看。(1)你今年几岁?属什么?今年多少岁的人跟你是同一属相?(2)小明今年11岁,属牛,他妈妈也属牛,他妈妈今年多大?五、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有收获吗?有疑问吗?设疑:还是继续来看穿珠子吧:(出示画面)小红穿的60颗珠子中,有几颗红珠,几颗蓝珠呢?课后去研究。(此教案为省录像课赛课教案)148
春联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赵明星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五副对联。2、学会课后生字,理解生字新词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五副春联的意思。难点:初步懂得对仗、音律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2、理解对联的意思。148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方法。教具准备:学生、老师课外收集积累各种春联。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春联给新春佳节带来怎样的气氛?用积累的成语来回答。(欢天喜地、张灯结彩、普天同庆、载歌载舞、喜气洋洋、欢乐祥和、万紫千红……)2、指导读出人们的喜悦心情。3、出示五副对联,小组讨论对联的意思。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4、挑选自己喜欢的春联给大家介绍。(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6、积累背诵这五副春联。二、学习第二段1、自己读课文,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春联有什么特点?(1)讲究对仗,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2)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2、反复诵读前面五副春联,再次体会春联的特点。148
3、交流师生课外收集的春联,进一步的感知春联的特点。(1)指名读,交流对仗的词语。(2)教师提供资料,拓展学生视野。东风万里绽桃李,春雨九天催柳梅。盛世清平乐,新春满庭芳。改革换尽千年旧,开放迎来万年新。祥光永驻人增寿,福水长流户有余。三、学习第三段1、齐读这一部分。2、讨论:为什么作者说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掌握使用文字的技巧、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奥妙、积累丰富的语文词汇。)四、总结课文1、齐读全文。2、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作业设计:1、收集背诵各种对联。(如:治学联、婚联、挽联)2、照样子,对对子。珍禽对()高山对()春风对()雨潇潇对()开花对()白银对()红梅对()百业兴对()板书设计:23、春联美丽春光148
内容:繁荣景象欢乐祥和幸福生活美好祝愿特点:讲究对仗语言奥妙音律优美(此教案为校内最佳课教案)水墨画动物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金菊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2、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3、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二、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难点:用水墨画出有一定意境的动物画。三、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水墨画技法的资料,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常规的国画示范工具等。四、教学过程148
1、欣赏感受导入新课。(1)教师课件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画版本动画片,学生欣赏。(2)学生谈谈欣赏体会,与平时所看的动画片有什么区别?(3)导入新课——《水墨画动物》2、学习探究。(1)小组讨论,复习水墨画的基本绘画技法:(结合三年级学过的《可爱的大熊猫》一课)包括用笔的基本方式——侧锋,中锋;墨的干。湿。浓。淡及染色的基本方法。(2)课件展示各种画法的熊猫作品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教师提问:水墨画熊猫和其他画法的熊猫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形神兼备,惟妙惟肖,韵味十足,等)(3)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与彩墨画混杂的动物作品,学生观察,自学书本后回答问题:以上画作能否分类,分别是哪两类,水墨画是否等同于彩墨画?两者有何区别?(4)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画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5)学生练习彩墨画的两种画法3、演示启发。(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画螃蟹。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148
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如鱼鹰,树熊的画法等)4、创作练习。(1)作业要求: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5、展示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6、课外延伸。课后请学生搜集国画大师的相关资料及各种水墨画作品。(此教案为郊区赛课教案)148
3BUnit10Doyouplay...?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赵研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教材3BUnit10Doyouplay…?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乐器类单词:apiano、aviolin、aguitar2、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Doyouplay…?Yes,Ido./No,Idon’t.3、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重点:乐器类单词及日常交际用语。教学难点:单词的正确发音、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教具准备:自制小奖品、水果、课件 148
(课前准备活动:齐唱动画儿童歌曲《Hello!Howareyou?》。)Step1Warming-up1.T:TodayisDingding"sbirthday.(米老鼠Dingding出现打招呼)Helikesmusicverymuch.Let"ssing"Happybirthday"tohim,Ok?齐唱《Happybirthdaytoyou!》边唱边拍手。2.T:Now,Let"splayagame.IfI"mright.Clapyourhands.IfI"mwrong.Stampyourfeet.Doyouunderstand?Ss:Yes.T:Mycoatisblue.Thisisabook.That"sapencil-box.Ilikethisapple/banana...(随地取材,生根据对错拍手或跺脚。)Step2Presentationandpractice1.(由游戏引入)T:Doyoulikethisapple?S:Yes./No.师引入句型Yes,Ido./No,Idon"t.2.Look,Dingdingiscoming.I"llgivehimapresent--playthepiano.师弹钢琴引导生齐唱《Hi,Dingding!》Oh,whatamIdoing?I"mplayingthepiano.Followme:piano(升降调)板书,各种形式操练。T:Doyouplaythepiano?S:Yes,Ido./No,Idon"t.3.Justnow,thesentence"Doyouplay..."isthetitleofUnit10.Readafterme:Unit10Doyouplay…?4.Oh,Mimiiscoming.Let"sseewhat"sherpresentforDingding.(掌声)Oh,yeah.Wonderful!(指屏幕)What"sthat?It"saviolin.T:Doyouplaytheviolin?S:Yes,Ido./No,Idon’t.(板书,开火车问答,注意纠正学生发音。)148
5.Look,Duduiscoming..Let"sseewhat"shispresent.课件呈现吉他音乐。Thisisaguitar.Doyouplaytheguitar?(板书,以表演、同桌问答等形式操练。)6.IfIspeakloudly,youspeaklowly,viceversa.(通过大小声变化操练所学内容)Step3Consolidation1. Playagame:Who’smyfriend?以开火车找朋友的形式操练“Doyouplaythe…”,被请到的人成为火车头。Whocanplaythepiano?Standup,please.Let’saskthem“doyouplaythepiano?”…2. Let"ssayarhyme.Doyou,doyou,doyouplaythepiano.Yes,yes,yes,Ido.Doyou,doyou,doyouplaytheviolin.No,no,no,Idon’t.(创编儿歌)Whocanmakearhyme?Let’stry.Step4Homework1.Listentothetape.2.Makeadialoguewithyourclassmates.TodayI’mveryhappy.Dingdingishappy,too.(Dingding感谢大家,和大家说再见。)Let"ssaygoodbyetoDingding.《Goodbye!》148
板书设计:Unit10Doyouplay…?Doyouplaytheviolin?Yes,Ido./No,Idon"t.(此教案为校内最佳课教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