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2-06-16 12:14:22 发布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阳城实验小学李春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部空前巨著,是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还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这本书是(生:《本草纲目》)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生:李时珍)。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二、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1、看课题,你最想提什么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2、追问:他为了什么事而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察访药材,修订《本草纲目》)3、为了察访药材,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只能夜宿古寺。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我-7- 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生齐读)4、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难道修订《本草纲目》真的只吃一点点苦吗?我们常用“衣—食—住—行”来概括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从这几方面来看看他们师徒二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5、默读课文1——7自然段,在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下面做上标记。6、交流:他们的生活苦吗?你从“衣食住行”中的哪一方面感受到了他们的苦?*体会行之苦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1)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行之苦”?行的时间长:a总时间长:好几个月了。b每天行走的时间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理解词语意思)行的路程长。李时珍和庞宪走遍安徽、河南、湖北。教师补充:还有江苏和江西,上万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2)师点拨: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为了察访药材,他们走的都是荆棘丛生的小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他们每天就这样走啊走,一直走到什么时候?(走到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走到什么地方?(走到前不见村,后不着店。)走到心情怎样?(走到心里焦急起来。)(3)、齐读第1、2自然段,再次来体会他们的“行之苦”。*体会住之苦-7- 导入: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知道大家的心都为李时珍师徒俩的住宿问题而悬着,那么,他们今夜到底住在何处呢?(破败的古寺里。)(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古寺的破败?(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交流: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师:这古寺的确破败。看来他们住得也很苦。然而,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轻轻推开门”,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李时珍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多么低啊。(3)读一读,读出古寺的荒凉,李时珍的淡定。*体会食之苦。(1)他们吃的怎么样?谁来跟大家交流?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2)啃的意思是(用力咬)为什么需用力咬?(预设:可能是带的干粮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太长了。)(3)李时珍都近五十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饿了就啃些干粮,渴了就喝些泉水。他们的“食”是如此之苦。*体会衣之苦师:俗话说,衣食住行是“衣”打头,那么在长期的跋山涉水中,同学们再想想李时珍师徒可能遭遇的衣之苦是什么?-7- (预设:为寻访药材,背的药材多,笔墨纸砚多,自然无法带很多衣服,得忍受衣服脏、寒之苦。)7、总结:李时珍师徒二人忍受着衣不御寒之苦;忍受着啃干粮,喝泉水的食之苦;忍受着破败古寺的住宿之苦;忍受着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行走之苦。这些足以能看出他们生活非常艰辛。板书:生活艰辛8、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还经受什么苦?(心灵之苦。)预设:常年漂泊在外,师徒俩形影相吊,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荒郊野外,孤独寂寞啃食着心灵。9、面对这么多的苦,李时珍却笑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从这里的苦和笑中,你体会到了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不怕吃苦。10、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呢?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11、这个句子里有两处对比,你能找到吗?一是“破庙”和“家里”的对比,强调“苦多了”;一是“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的对比,强调吃苦“值得”。12、就是这种“万民得福”的信念支撑着他,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想——(出示句子)他不怕吃苦,就是为了——板书:万民得福13、他当时说这话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坚定的)好,你也像李时珍一样用坚定的语气把这句话告诉你旁边的弟子庞宪。三、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导入: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1、自由朗读8——-7- 12自然段,a你从书中知道了哪些中草药?说说它的药效。b说说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2、自由交流:(1)你知道了哪些中草药?这种草药药效怎样?(2)他亲自品尝草药给我的印象最深。你能读读这一幕吗?出示重点句子:“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3)、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出示图片:鸡肠草、鹅肠草)李时珍用了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生交流,相机出示:先仔细端详,还不能辨别,就放在嘴里嚼嚼。板书:亲尝草药(4)、同学们,你敢品尝草药吗?(生:不敢)。你在担心什么?(生:害怕草药有毒,毒死自己)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5)、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为了更准确地区分它们,他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补充故事。出示: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所幸的是,后来他终于脱离了危险。(6)你又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严谨认真-7- (7)、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险,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出示句子: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亲自品尝草药,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是为了万民得福。(完善板书)再次齐读这句话,读出我们心中的崇敬之情。四、感受不同意境蕴含的不同心境。1、他们在破败的古寺内认真地、专注地记录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2、但是,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圆盘似的月亮”,心境像月亮一样宁静,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趁着这大好月色研究草药,他就是李时珍。课文结尾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了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3、出示:在这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的深夜里,李时珍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预设:a他忘记了害怕,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心中只有《本草纲目》。b他忘记了饥餐渴饮,忘记了晓行夜宿,忘记了旅途的寂寞,心里只想为民造福。4、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7- 5、让我们再读最后一段话,让古寺的破败阴森,李时珍的执著无悔,都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五、讲李时珍故事,感受李时珍的光辉形象。1、李时珍35岁开始编写《本草》,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61岁那年终于完成《本草》这部巨著。这将近30年的奔波,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这就是他的塑像。(出示李时珍塑像)此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什么?预设: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好医生,你一心只想造福百姓。2总结: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生)。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生)。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生)板书设计:17.李时珍夜宿古寺生活艰辛——不怕吃苦亲尝草药——治学严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