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文言字词总结 3页

  • 67.50 KB
  • 2022-06-16 12:11:40 发布

屈原列传文言字词总结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屈原列传》文言字词总结一、词类活用1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动词,效法)3、蝉蜕于浊秽(蝉,像蝉那样)4、厚币委质事楚(厚,用厚币)5、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地)6、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内,在朝内)(外,在国外)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听,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8、亡国破家相随属(亡,使……灭亡,使……破败)9、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存,使……保存,(使……振兴)10、邪曲之害公也(邪曲,邪恶小人)11、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忠,忠诚之士贤,贤能之人)12、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说短处,诋毁)二、古今异义:1、人穷则反本。穷:古——处境窘迫。今——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没有钱;穷尽;用尽、费尽。2、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明年: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3、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诡辩:古——欺诈的言论,今——无理狡辩,动词。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反复:古——返回(楚国)恢复(国家)。一说,反,覆转。   今——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5、颜色憔悴。颜色:古——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   今——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6、、形容枯槁。形容:古——形,形体。容,容貌。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今——对人或事物的形容或性质加以描绘。7、而能与也推移。推移:古——变化。今——移动。8、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古——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三、通假字通假字本字例句解释离罹离骚者,犹离忧也。反返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见现靡不毕见指旨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见现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濯浊自疏濯淖污泥之中绌黜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免官从纵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质贽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见面礼反返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反返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反返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复覆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被披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内纳亡走赵,赵不内用心爱心专心117号编辑3 四、虚词【以】1、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介词,“用”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介词,“用”3、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介词,“凭借”4、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介词,“因”5、其后楚日以削连词,表示修饰关系6、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7、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目的连词,“来”9、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连词,“因为”10、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连词,“而”,表承接【因】1、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连词,于是2、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连词,于是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介词,“用”【于】1、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介词,“在”2、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介词,“从”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介词,“向”4、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介词,“到”5、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6、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至于”连用,介词,表示抵达的地点,译为“到(了)”)7、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于是”连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与现代汉语同【与】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连词,并列关系,“和”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介词,“和”,“跟”,“同”3、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动词,给【则】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连词,表顺承,“就”2、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连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助词,“…的人”【乎】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2、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蠼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3、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介词,相当于“于"【其】1、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第三人称代词,“他们”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第三人称代词,“楚国的”3、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自己的”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5、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而】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但是”“却”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4、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连词,表示承接关系。5、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用心爱心专心117号编辑3 6、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连词,表示并列关系7、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8、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9、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连词,表示假设关系。10、王怒而疏屈平。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因而”【为】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介词。“为了”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介词,表被动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助词,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可译为“呢?”4、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动词,“担任”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动词,“制定”【之】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代词,代“这件事”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代词,“这样的”,做复指性定语3、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近指代词,“这些”4、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助词,“的”5、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助词,取独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7、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动词,“到…去”用心爱心专心117号编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