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0 KB
- 2022-06-16 12:11:3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中国第一位诗人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遭贵族子兰(怀王幼弟),南后郑袖谗害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后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他的政治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昏庸腐朽、排除贤能的种种罪行。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刘向所辑的《楚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曹操(155~220)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年轻时曾被当时名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相当精通。曹操的诗,现存二十余首,都是乐府诗。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提醒大家要珍惜时间。
陶渊明(365~427)著名田园诗人著名东晋时期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渊明归田12年以后,写了著名的《饮酒二十首》,他把这些咏怀言志的作品题为“饮酒”诗,既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又有个性特征。陶渊明则是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饮酒》等诗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坚持躬耕自资的道路,傲视上层社会和豪门世族,甚至坚决拒绝统治者对他的征召。历来传诵最广的“结庐在人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首就是属于这一类。这首诗的意境是和平静穆的,表现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所以王安石说:“渊明诗有奇绝不可及语,如‘结庐在人境’四句,由诗人以来无此句。”只有思想真正远离官场,心远地偏,才能在采菊见山之际,景与意会,兴致悠然。,《桃花源记》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的景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气氛,以及桃源人民纯朴的精神世界,都是源于他对田园生活的体验。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苏东坡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李白(701~762)诗仙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不受爵禄,飘然引退。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种高亢的歌声,和他醉中令高力士脱靴的传说一样,赢得广泛的传诵和喜爱。苏轼曾借用晋代夏侯湛的话,赞美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李太白碑阴记》)。这种思想内容,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的确,李白既像屈原那样热爱祖国,憎恨黑暗势力,积极关心政治,又像庄周那样鄙夷权贵,蔑视富贵。李白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喜爱、歌颂高山大川。在他笔下,咆哮万里的黄河,白浪如山的长江,“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蜀道,“回崖沓嶂凌苍苍”的庐山,无不形象雄伟,气势磅礴。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有的写得真挚动人。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李白擅长绝句。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七绝佳作更多,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像《渡荆门送别》、《送友人》、《秋登宣城谢□北楼》等,格律工整,情景交融。 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712~770)诗圣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博览群书,善为诗歌。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中年后过着坎坷流离的生活,他的诗博大雄浑,千态万状,不仅慨叹自己遭时不遇,亦反映刍当时社会动乱形态,故有“诗史”之名。现存1400多首,著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岁起漫游吴越、齐鲁等地,过着“裘马颇清狂”
的生活。他受家庭熏陶和儒家思想影响,有志于报效国家,但应试落选,多次奔走献赋才得到一个小官。安史之乱后,受认为左拾遗、工部员外郎。不久被贬。后在成都建成一座草堂,安居下来。晚年因战乱漂泊。“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杜甫最能驾驭诗的各种形式,并能使每种形式都得到新的发展。杜甫的五、七言律诗功力甚深,达到很高的成就,数量占杜诗的一半以上,五律已见于杜甫的漫游时期,七律名篇多产生在到达成都以后。杜甫深厚的感情在五律中得到凝炼,在七律中得到充分的发扬。总的说来,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白居易文章精切,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等,现存诗歌近3000首,在唐代首屈一指。《卖炭翁》揭露朝廷强行劫夺百姓资财。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的诗流传很广,远及日本、泰国,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诗。《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王维(?~761)诗佛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送元二使安西》,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
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李贺(790~816)诗鬼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李贺一生,以诗为业。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商隐(约813~约858)小李杜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
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其中有实写爱情相思的,如“照梁初有情”、“昨夜星辰昨夜风”;有明属冶游狎邪的,如“近知名阿侯”、“长眉画了绣帘开”;有托喻友朋交往的,如“待得郎来月已低”、“户外重阴黯不开”(这两首现题为《留赠畏之》,而在较早的选本中作《无题》);有寄寓身世感慨的,如“何处哀筝随急管”、“重帏深下莫愁堂”;还有一些兴寄难明,托意在有无之间,颇难指实。尽管内容各别,大都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难以用题目概括的情况,统名之为“无题”。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情致深蕴,是其根本特征。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像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再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表面上写绝望的悲哀,骨子里却又透露了绝望
掩盖下相思如春花萌发、不可抑止的炽热情怀,显得分外沉痛而富有感染力。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具有独特风格。刘熙载《艺概》把他的诗风和李商隐加以比较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指明了两人的区别。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前人用“俊爽”二字来概括这一基本风貌(胡应麟《诗薮》),是比较中肯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生长在一个金统治者南侵的时代。年小时就随着家人逃难,尝过颠沛流离的痛苦。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其交友也多是爱国志士。他们每“言及国事,或裂赀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五裔方张,视之蔑如也”。陆游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再加上他的惨痛经历,从小就培养了他的爱国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他长大后,痛心国土的沦陷,山河的破碎,无时无刻不思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直到老死,始终没有改变化的雄心壮志,这在他临死时写的《示儿》诗里就表现得很清楚。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民国时期《屈原》热研究
-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岳阳屈原小学黄娜
-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检测试卷
-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教案
- 2019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模拟试卷(附答案)和关于屈原的作文:屈原,我想对你说(合集9)
-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中考回应
-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随堂检测
-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预习检测
- 屈原与楚辞及宋玉、荀卿赋
- 《屈原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2)
- 《屈原节选》导学案
- 屈原列传(公开课)
-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岳阳屈原小学黄娜)
- 屈原《离骚》译注
- 8《爱国诗人屈原》ppt课件1 3
- 论屈原《九歌》的形象塑造和抒情艺术
- 屈原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 屈原二中开展“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