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 MB
- 2022-06-16 12:01:4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UDC10126-31103612密级编号培养单位-丝进篁望堂睦学科:直丛望厶亟三直笪望申请人:直塑皇指导教师:鄞壹趔二。一三年十月
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苤查态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侮或证i:0而使脂过的材料。与我一同J:作的同忠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亓表示谢意。学馓姗青虢壶!丝挣删撇:篮!)日划:丝!≥:.:越盐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J.i-t1学位论文的规定,甚口:内蒙占人学有权:降:半: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盘”f.向囡家订天机构、部|’j送定学位沦文的复印仆平¨f|圣{:捅:t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心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半:院利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住!半:蝴间_呶得的研究成果属丁+内蒙占人:学。作者今后使川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火:半: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心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南稚如-|多悼日期:丝!±:.:也签: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丝!兰:!!:垫、
摘要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产业。呼伦贝尔市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故而因其资源多样性、资源的无法替代性及原始的神秘性而成为极富特色的旅游地区。呼伦贝尔市旅游业不仅具有投入少、效益好的特点,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但是,呼伦贝尔的旅游业发展与发达地区比较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由于当地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原因,致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匹配,’旅游业对当地GDP增长的影响尚不明显。因此,如何使刚刚起步民族旅游业实现高水平的发展,如何实现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探寻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和策略。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在绪论部分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第二章,对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进行的分析,介绍了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总体概况,并分析了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第三章,通过对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对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机会和威胁有利更加客观的认识;第四章,针对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明确总体思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愿景及战略核心;第五章,提出了促进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第六章,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能对内蒙古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关键词: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AbstractTourismhasbecomemostrapidlygrowedindustriesintheeconomicdevelopmentoftheworld.ThehulunbuirisLocatedintheminorityareas,Whichis觚1ofethnicflavor,Sobecauseofitsdiversityandalternativeofresourcesandoriginalmystique,Whichbecomeextremelycharacteristictouristareas.Thetourismofhulunbuirnotonlyhavethecharacteristicsoflowcostandgoodbenefits,butalsoledtothedevelopmentoflocaleconomyandincreasingopportunitiesoftneemDloyment.but,Thetourismdevelopmentofhulunbuirhavebiggapcomparedwithdevelopedareas,Duetotheleveloflocaltrafficdevelopedandtheoperationandmanagementisnothigh,ledingtothedevelopmentoftourismdoesnotmatchwiththelocalrichlVresourcesintourist,ThetourisminfluencingonthegrowthoflocalGDPisnotobvious.Therefore,Howtoachievehighdevelopmentoffledglingnationaltourism,Howto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ourismandthelocaleconomvisanimportanttopicinfrontofthelocalgovernment.Thispaperattemptstoresearchthehulunbuir’Stourismindustrydevelopmentstrategytoexplorethehulunbuir‘Stourismindustrydevelopmentstrategy.Thispaperisdividedintofiveparts:Intheintroductionpart.puttingforwardtheresearchbackground、significance、researchmethodandthepath.Thesecondchapter,Analysingthedevelopmenthistoryoftourismindustrialinhulunbuir,IntroducingthegeneralsituationofInnerMongoliatourism,Analyzingthesituationoftourismindustryinthehulunbuir.Thethirdchapter,ThroughtheSWOTanalysis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dustryinhulunbuir,HavingamoreobjectiveunderstandingtoTheopportunitiesandthreatsoftourismdevelopmentinhulunbuir.Theforthchapter,Fortheexistingproblemsin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dustryinhulunbuircity,PuttingforwardthedevelopmentstrategyoftourismindustryinHulunbuir,makingsureCleargeneralideaandcorestrategicV1SlOnandstrategyinthedevelopmentoflocaltourism.InfifthchapteLPuttingforwardthecountenneasuresandSuggestion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dustryinhulunbuir.Thesixthchapter,theconclusionpartofthispaper,Hopingthatplayinga
positiverolethroughthestudyofthispaperfortourismdevelopmentinthehulunbuir,Atthesametime,providingsomereferenceandthinkingfor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InnerMongoliaregion.Keywords:HulunbeierCity,Thetourismindustry,Developmentstrategy11I
目录第一章绪论⋯⋯⋯⋯⋯⋯⋯⋯⋯⋯⋯⋯⋯⋯⋯⋯⋯⋯⋯⋯⋯⋯⋯⋯⋯⋯⋯⋯11.1研究的背景⋯⋯⋯⋯⋯⋯⋯⋯⋯⋯⋯⋯⋯⋯⋯⋯⋯⋯⋯⋯⋯⋯⋯⋯⋯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2.1研究目的⋯⋯⋯⋯⋯⋯⋯⋯⋯⋯⋯⋯⋯⋯⋯⋯⋯⋯⋯⋯⋯⋯⋯.21.2.2研究意义⋯⋯⋯⋯⋯⋯⋯⋯⋯⋯⋯⋯⋯⋯⋯⋯⋯⋯⋯⋯⋯⋯⋯.21.3研究的方法与路径⋯⋯⋯⋯⋯⋯⋯⋯⋯⋯⋯⋯⋯⋯⋯⋯⋯⋯⋯⋯⋯⋯3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j⋯..:jj⋯..■■一■.。⋯⋯.。.:⋯⋯.:52.1呼伦贝尔市概况⋯⋯⋯⋯⋯⋯⋯⋯⋯⋯⋯⋯⋯⋯⋯⋯⋯⋯⋯⋯⋯⋯⋯52.1.1呼伦贝尔市的自然资源⋯⋯⋯⋯⋯⋯⋯⋯⋯⋯⋯⋯⋯⋯⋯⋯⋯.52.1.2呼伦贝尔市的生态资源⋯⋯⋯⋯⋯⋯⋯⋯⋯⋯⋯⋯⋯⋯⋯⋯⋯.62.1.3呼伦贝尔市的文化艺术资源⋯⋯⋯⋯⋯⋯⋯⋯⋯⋯⋯⋯⋯⋯⋯102.2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12.3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162.3.1呼伦贝尔旅游产业概况⋯⋯⋯⋯⋯⋯⋯⋯⋯⋯⋯⋯⋯⋯⋯⋯⋯162.3.2呼伦贝尔旅游产业业绩⋯⋯⋯⋯⋯⋯⋯⋯⋯⋯⋯⋯⋯⋯⋯⋯⋯172.3.3呼伦贝尔旅游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202.4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困惑⋯⋯⋯⋯⋯⋯⋯⋯⋯⋯⋯⋯⋯⋯⋯.212.4.1如何推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特色旅游产品⋯⋯⋯⋯⋯⋯212.4.2如何提升旅游从业人员从业素养⋯⋯⋯⋯⋯⋯⋯⋯⋯⋯⋯⋯⋯212.4.3如何实现旅游业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2第三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243.1优势分析⋯⋯⋯⋯⋯⋯⋯⋯⋯⋯⋯⋯⋯⋯⋯⋯⋯⋯⋯⋯⋯⋯⋯⋯⋯.243.1.1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243.1.2区位优势明显⋯⋯⋯⋯⋯⋯⋯⋯⋯⋯⋯⋯⋯⋯⋯⋯⋯⋯⋯⋯⋯243.1.3民俗文化资源底蕴深厚⋯⋯⋯⋯⋯⋯⋯⋯⋯⋯⋯⋯⋯⋯⋯⋯⋯253.1.4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253.2劣势分析⋯⋯⋯⋯⋯⋯⋯⋯⋯⋯⋯⋯⋯⋯⋯⋯⋯⋯⋯⋯⋯⋯⋯⋯⋯。25IV
3.2.1旅游资源开发成本高缺乏层次⋯⋯⋯⋯⋯⋯⋯⋯⋯⋯⋯⋯⋯⋯253.2.2体制制约与经济基础薄弱并存⋯⋯⋯⋯⋯⋯⋯⋯⋯⋯⋯⋯⋯⋯263.2.3旅游形象宣传力度不够⋯⋯⋯⋯⋯⋯⋯⋯⋯⋯⋯⋯⋯⋯⋯⋯⋯263.3机会分析⋯⋯⋯⋯⋯⋯⋯⋯⋯⋯⋯⋯⋯⋯⋯⋯⋯⋯⋯⋯⋯⋯⋯⋯⋯.273.3.1国家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273.3.2旅游客源市场的不断壮大⋯⋯⋯⋯⋯⋯⋯⋯⋯⋯⋯⋯⋯⋯⋯⋯273.4威胁分析⋯⋯⋯⋯⋯⋯⋯⋯⋯⋯⋯⋯⋯⋯⋯⋯⋯⋯⋯⋯⋯⋯⋯⋯⋯.283.4.1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283.4.2旅游需求的多样性⋯⋯⋯⋯⋯⋯⋯⋯⋯⋯⋯⋯⋯⋯⋯⋯⋯⋯⋯283.4.3交通设施及人才制约⋯⋯⋯⋯⋯⋯⋯⋯⋯⋯⋯⋯⋯⋯⋯⋯⋯⋯283.4.4旅游淡旺季明显⋯⋯⋯⋯⋯⋯⋯⋯⋯⋯⋯⋯⋯⋯⋯⋯⋯⋯⋯⋯29第四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思路⋯⋯⋯⋯⋯⋯⋯⋯⋯⋯⋯⋯⋯⋯.304.1呼伦贝尔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思路⋯⋯⋯⋯⋯⋯⋯⋯⋯⋯⋯⋯⋯⋯⋯.304.1.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304.1.2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304.1.3坚持突出特色与全面布局原则⋯⋯⋯⋯⋯⋯⋯⋯⋯⋯⋯⋯⋯⋯314.2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3l4.2.1旅游发展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314.2.2旅游业的发展战略⋯⋯⋯⋯⋯⋯⋯⋯⋯⋯⋯⋯⋯⋯⋯⋯⋯⋯⋯334.3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344.3.1旅游产业要素规划⋯⋯⋯⋯⋯⋯⋯⋯⋯⋯⋯⋯⋯⋯⋯⋯⋯⋯⋯344.3.2旅游分区发展战略规划⋯⋯⋯⋯⋯⋯⋯⋯⋯⋯⋯⋯⋯⋯⋯⋯⋯354.3.3重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36第五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策略⋯⋯⋯⋯⋯⋯⋯⋯⋯⋯⋯⋯⋯⋯⋯⋯.385.1依托自然的生态旅游策略⋯⋯⋯⋯⋯⋯⋯⋯⋯⋯⋯⋯⋯⋯⋯⋯⋯⋯.385.2.1精心打造生态旅游项目⋯⋯⋯⋯⋯⋯⋯⋯⋯⋯⋯⋯⋯⋯⋯⋯⋯385.2.2突出生态旅游活动参与性等多种方式⋯⋯⋯⋯⋯⋯⋯⋯⋯⋯⋯385.2.3发展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395.2依托民俗的文化营销策略⋯⋯⋯⋯⋯⋯⋯⋯⋯⋯⋯⋯⋯⋯⋯⋯⋯⋯.395.2.1大力发展民族旅游文化⋯⋯⋯⋯⋯⋯⋯⋯⋯⋯⋯⋯⋯⋯⋯⋯⋯39V
5.2.2实现旅游业与民俗文化相结合⋯⋯⋯⋯⋯⋯⋯⋯⋯⋯⋯⋯⋯⋯395.3整合营销传播策略⋯⋯⋯⋯⋯⋯⋯⋯⋯⋯⋯⋯⋯⋯⋯⋯⋯⋯⋯⋯⋯.405.3.1加强旅游市场宣传推广的深度⋯⋯⋯⋯⋯⋯⋯⋯⋯⋯⋯⋯⋯⋯405.3.2对不同的接触点进行有效管理⋯⋯⋯⋯⋯⋯⋯⋯⋯⋯⋯⋯⋯⋯415.3.3对数据库进行优化整合网络广告⋯⋯⋯⋯⋯⋯⋯⋯⋯⋯⋯⋯⋯415.4政府政策激励策略⋯⋯⋯⋯⋯⋯⋯⋯⋯⋯⋯⋯⋯⋯⋯⋯⋯⋯⋯⋯⋯.425.4.1优化配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旅游发展⋯⋯⋯⋯⋯⋯⋯⋯⋯⋯⋯425.4.2制定税收优惠政策⋯⋯⋯⋯⋯⋯⋯⋯⋯⋯⋯⋯⋯⋯⋯⋯⋯⋯⋯43第六章结论⋯⋯⋯⋯⋯⋯⋯⋯⋯⋯⋯⋯⋯⋯⋯⋯⋯⋯⋯⋯⋯⋯⋯⋯⋯⋯⋯.44参考文献⋯⋯⋯⋯⋯⋯⋯⋯⋯⋯⋯⋯⋯⋯⋯⋯⋯⋯⋯⋯⋯⋯⋯⋯⋯⋯⋯⋯⋯..45致{射⋯⋯⋯⋯⋯⋯⋯⋯⋯⋯⋯⋯⋯⋯⋯⋯⋯⋯⋯⋯⋯⋯⋯⋯⋯⋯⋯⋯⋯⋯⋯⋯⋯⋯⋯⋯⋯⋯⋯⋯.47VI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弟一早三百T匕1.1研究的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旅游己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四时之景不同,令许多游客趋之若鹜。旅游业持续增长的业绩为中国旅游业的j发展带来了希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人们思想的转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这种趋势必将为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各个民族地区旅游业都已具备实现更大发展优越条件。呼伦贝尔地区凭借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旅游资源,如旅游地的草原风情、独特的民族文化、别具一格的北国风光和众多边境口岸等,与其他旅游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民族旅游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旅游的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现己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格局,以旅游中心城市为基础,不断向外扩展,并结合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森林、边境口岸、草原及民俗遗迹等,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游玩,现如今,呼伦贝尔已成为中国21世纪民族旅游的重要基地。虽然呼伦贝尔旅游业已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呼伦贝尔旅游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诸多资源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比如旅游景区建设雷同缺少特色、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的时间空间安排不合理、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方面效率低下,盲目开发,浪费严重。为了使呼伦贝尔市民族旅游业取得良性快速的发展,更有利于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并成为呼伦贝尔地区的拳头企业,推动呼伦贝尔市经济快速发展,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呼伦贝尔市民族旅游业概况,并进一步分析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存在的风险,明确呼伦贝尔市民族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当地旅游业的战略指导思想,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绪论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呼伦贝尔市凭借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在自然及文化资源领域发展的旅游业初具规模。2012年,全市旅游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433万人次,同比增长23%;旅游业总收入215亿元,增长24%。全市旅行社数量增至187家,国家A级景区47家(其中4A级10家、3A级14家),星级酒店38家,全市旅游从业人数近3万人,带动社会间接就业12万余人川。目前,旅游业在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呼伦贝尔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因此生态旅游就成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进行资源整合、配置不合理及挖掘潜力不够等缺陷,无法发挥资源的优势效应。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概况进行了解分析,掌握呼伦贝尔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所在,捉住机会规避风险,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核心目标,从而提出相适宜的对策建议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1.2.2研究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来旅游业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是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也随之突显出来。随着旅游热的到来,超负压的游客为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带来了不利影响,并且传统粗放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方式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经济效益低下,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及只顾眼前而忽视长远利益的短视发展必然导致旅游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制造障碍。面对这样的问题,怎样克服这些弊端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旅游业所共同关注的话题。于是,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它成为了当代世界旅游业追逐的目标,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必将是生态旅游。呼伦贝尔市拥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即保护资源的完整性,首先应该分析呼伦贝尔市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及风险,针对这些特点提出战略规划及战略核心思想,进一步推动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让呼伦贝尔市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大市的愿景。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2
第一章绪论现在对现状的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运用SWOT法分析实现战略目标的优劣势以及机会与威胁,从而提出呼伦贝尔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并在系统审视呼伦贝尔旅游产业的发展的角度上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对策建议,以实现正确快速的发展旅游产业,都具有实践意义。1.3研究的方法与路径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选择主要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法,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呼伦贝尔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总结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并通过中国知网及统计年鉴搜集了近几年的旅游业相关数据,依据旅游业的外部特性、公共产品特性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性,提出了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愿景及战略核心思想,从而为呼伦贝尔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六篇,依次为:第一篇为绪论部分:第二篇为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第三篇为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第四篇为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思路:第五篇为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第六篇为结论篇。各部分的内容如下:第一篇介绍了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及研究的方法路径。第二篇陈述了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第三篇通过对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对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机会和威胁有利更加客观的认识。第四篇针对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明确总体思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愿景及战略核心。在第五篇中,提出了促进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第六篇为结论篇,提出了本研究的成果及展望。’)
第一章绪论图1.I论文研究路径图4
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2.1呼伦贝尔市概况呼伦贝尔市得名于境内呼伦湖(亦称达赉湖)和贝尔湖。地处东经115。3l7~126。047,北纬47。057"--53。207。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33.3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公里,中蒙边界682.24公里。呼伦贝尔市现辖14个旗市区,其中有2个区,5个市,7个旗;135个镇乡苏木街道办事处,其中63个镇,17个乡,19个苏木,36个街道办事处。截止到2012年末,呼伦贝尔市总人口达2663920人,全市有旅游局13个,有旅行社182个,星级饭店38家,旅游景点达60余处,有47处属于国家A级旅游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433万人次,增长23%,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58.84万人次,增长9.4%。国内旅游者1374.16万人次,增长23.7%;国际旅游创汇3.55亿美元,增长25%。旅游业总收入215亿元,增长24.3%。并且,2012年期间以来,呼伦贝尔市有四个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2.1.1呼伦贝尔市的自然资源(1)独特的地理位置呼伦贝尔市处于亚洲中部,属于蒙古高原。在呼伦贝尔中部,有大兴安岭自东北至西南纵贯,分割成了三大地形单元及不同的经济类型区域:海拔达700.1700米的岭上成为了大兴安岭山地林区;海拔达550.1000米的岭西成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它属于草原畜牧业经济区;农牧结合经济带是草原与林地的过渡地带,这块地带富有黑钙土,因此成为国有农牧企业聚居地;海拔达200~500米的岭东地区成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2)丰富的水资源在呼伦贝尔境内有两大水系,分别为嫩江和额尔古纳河,它们以大兴安岭为分水岭,形成了大小河流3000多条,有98条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5
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有63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湖泊500多个。呼伦贝尔湖泊面积在1.5平方公里的有67个,5个湖泊有5.10平方公里,有8个湖泊大于lO平方公里,有2个大于100平方公里。(3)气候特点明显在气候方面呼伦贝尔市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两麓和大兴安岭山脊之间气候差异显著。呼伦贝尔市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而在夏季温凉短暂,在春季风大气候干燥,在秋季气温变化大霜冻时间早,呼伦贝尔年平均气温.5.2℃,呼伦贝尔昼夜温差大比较大,无霜期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日照时间比较充沛,年总辐射量在76758千瓦/米以上,每天的照射时数达2500—3100小时,对于植物的绿色光合作用非常有利,可以缩短植物的生长期;呼伦贝尔的降水量不多,但雨热同期,并且降水期集中于7.8月份,正处于植物的生长旺期。2.1.2呼伦贝尔市的生态资源(1)呼伦贝尔市的资源呼伦贝尔市土地总面积达3.8亿亩。呼伦贝尔市的土地有8大类,其中二级分类有42种类型。对于呼伦贝尔市的土地资源来说其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呼伦贝尔市60%以上草地都分布在呼伦贝尔草原。在呼伦贝尔市中,天然草场的总面积达1.21亿亩,在全市的土地总面积中占31.84%。其中海区、满市及牧业四旗的草场面积达1.05亿亩,在全市草场面积中占到86.78%,这三区占自治区草场总面积的9.7%。自大兴安岭以西为呼伦贝尔草原,是新左旗、新右旗、鄂温克旗、陈巴尔虎旗、和海拉尔区、额尔古纳市南部及满洲里市、牙克石市。呼伦贝尔草原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跨越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及典型草原三个地带区域。呼伦贝尔草原多为天然草场,有一部分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占本区草原总面积的10%。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主要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的植物资源大概1448种,102个变种,隶属117个科560属。(2)呼伦贝尔市的景观从景观学的角度来说,典型草原景观、低平地草甸、草甸草原景观、沼泽草地景观以及山地草甸景观构成了呼伦贝尔草原景观的主要类型。在岭东和岭西两麓、呼伦贝尔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山地分布着草甸草原景观,它们处于草原向森林的过渡带,是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共生地,这一地带是内蒙古最优良6
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的天然植被和中湿润程度最高的草原带地区。在呼伦贝尔高原中西部分布着典型的草原景观分布,自治区面积最广的牧场,同时也是优良的天然放牧场和割草场。在海拔1200.1500米处,沟谷区和平缓台地及大兴安岭坡地林线一带分布着山地草甸景观,此草地中多为莎草、禾草和杂类草。此外还有低平地草甸景观、沼泽草地景观。在这片草原上草质不仅优良、类型繁多,而且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大兴安岭是呼伦贝尔大水域的分水岭,由额尔古纳河和嫩江两大水系组成,500多个湖泊及3000多条河流贯穿始终。呼伦贝尔市的水资源总量有316.19亿立方米之多,在内蒙古自治区占到56。4%,分摊到每个人身上是全国人均的5.4倍。呼伦贝尔的大口岸由中俄蒙三国边境线组成,其长达l733.32公里,其中有8个国家级口岸,在每个口岸中都蕴含着极具文化内涵的边境民族风情。呼伦贝尔草原上水系资源也比较丰富,除克鲁伦河外,其余河流均属于额尔古纳水系。这一水系包括莫日格勒河、还有浩荡的海拉尔河、拥有美丽景色的伊敏河等,都为呼伦贝尔草原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另外,代表呼伦贝尔呼伦湖和贝尔湖也流淌在这片草原上。呼伦湖素有中国第五大湖之称,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它属于第一大湖。在呼伦湖及其周边的7400平方公里的地区,都成为了综合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湿地。贝尔湖享誉国内外,是中蒙界湖。贝尔湖中的泉水能治疗各种疾病,被称为满洲里灵泉。另外,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湿地资源也非常富集。额尔古纳湿地是保存最完整亚洲面积最大的湿地,其面积为1260平方公里。乌兰诺尔湿地是最佳的观鸟区,它水草茂密,湖泊众多,已被载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另外美丽的海拉尔河湿地为当地的景色增添历史的韵味。此外,在呼伦贝尔的大草原上分布着众多地质遗迹。如在新巴尔虎右旗的阿敦础鲁花岗岩、湖蚀洞穴、伊和乌拉上怪石,矗立在呼伦湖岸边的成吉思汗拴马桩、古冰斗遗迹等都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增添了不少魅力。(3)呼伦贝尔市拥有独特的游牧文化现如今,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除了生活着蒙古族,还有,蒙古族及“通古斯”鄂温克族都保留着他们原来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及游牧文化。原生态的游牧文化与辽阔的草原融为一体,丰富着呼伦贝尔草原旅游资源的内涵。在内蒙古自治区共有五大草原,分别为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鄂尔多斯草原和乌兰察布草原。在这几大草原中,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类型极为相似,它们都是以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为主。但是呼伦贝尔草原被人们7
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称颂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美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可以说是中国目前生态及游牧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草原,呼伦贝尔将自然景观和游牧文化无形的融为一体,是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品牌形象。呼伦贝尔市林业资源的主体主要位于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之间,从2012年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其林地面积有2.4l亿亩,人均林地90.47亩,在全市土地总面积中达到63.42%。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734亿亩,其中森林覆盖率51.4%,在全市土地总面积中占到45.63%。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11.30亿立方米。黑桦、蒙古柞、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山杨等是呼伦贝尔市的主要树种,呼伦贝尔市不仅森林资源多,生活在森林中的人们创造的森林文化也种类繁多,如狩猎文化和森工文化。同时,长约700公里,其面积达17.61万平方公里的大兴安岭山地穿过呼伦贝尔中部,是大兴安岭山脉总面积的53.8%。绵延数千里的大兴安岭不仅是松嫩平原与呼伦贝尔高原的分界线,同时还是嫩江水系和额尔古纳水系的分水岭。雄伟壮观的大兴安岭山脉成为了游客欣赏的山地旅游资源,在大兴安岭山脉中有奥科里堆山,其有“中国富士山"之称,还有能一览众山的乌兰山与凌顶山,还有形状怪异的鹿鸣山等等。内蒙古自治区内11个林区中面积最大的林区就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中,呼伦贝尔的森林覆盖率占49%,其森林资源占内蒙古自治区的93.6%。所以,呼伦贝尔地区森林资源覆盖量可谓全区第一。在大兴安岭山地中,有国家森林公园11个,在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内有寒温带明亮针叶原始林,它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天然落叶松原始林;该山地中还有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和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其中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天然花园”;大兴安岭还有我国樟子松采种基地即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另外,由于经常发生地质运动形成了大量的地质遗迹旅游资源,比如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阿尔山天池,喷发后的火山熔岩形成了神指峡、柴河大峡谷;受熔岩堵塞而形成的红花尔基瀑布及达尔滨湖;岩浆冷却之后所形成的鄂伦春旗黄菠萝石海及阿尔山石塘林。作为大兴安岭森林旅游的灵魂的狩猎文化一直被鄂伦春族和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护着。(4)呼伦贝尔的冰雪旅游资源享誉国内外作为中国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呼伦贝尔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非常凉爽但是去的比较快。每年的温度都平均在零下5.2℃.2.5℃,这里最寒冷的时候温度达到零下30℃.40℃。其中大兴安岭林区的冰雪期非常长达7个月,比其他地8
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区早一到两个月降雪,大概每年10月初降雪,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降雪最早,并于第二年四月份才慢慢融化。自然形成的呼伦贝尔的冰雪深度可达18.50厘米,呼伦贝尔的极寒天气及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为那些喜欢体验极寒天气及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了完美的旅游场所。另外,呼伦贝尔的沙地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在呼伦贝尔高原上分布着呼伦贝尔沙地,它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区。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凭借着丰富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以及当地的快速发展的经济态势,旅游业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呼伦贝尔市先后获得了诸多殊荣,如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面向二十一世纪全国六大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中国北方旅游资源最丰富区、中国最美丽的草原之首、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大新天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际旅游名城、中国网民最关注的十大旅游城市、亚洲休闲胜地、中国活色生香的十五大都市等等。呼伦贝尔被人们成为大旅游之地,主要依托于天然的湖泊、原始森林、辽阔的草原、自然地冰雪、众多的口岸及民俗古迹的独特性,呼伦贝尔旅游地受到世人的称赞。呼伦贝尔依据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出台了相应的旅游发展战略定位即呼伦贝尔定位于多民族风情生活体验地、蒙古民族寻根地、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冰雪运动基地、鲜卑后裔祭祖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以出入境游、生态旅游及民俗文化旅游为主打牌,提出了健康环保重视体验的思想,主攻四季游及开发旅游资源,逐步建设各地区的主题旅游,开发多种旅游精品路线,如赋予呼伦贝尔北方生态休闲旅游基地,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如呼伦贝尔生态观光旅游,朝圣祭祀的少数民族地旅游,倾听大自然之声的牧场庄园小镇之旅、体验民族风情的家庭自助旅游、体验民俗文化之旅、体验冰雪运动之旅及草原自驾游等。(5)呼伦贝尔旅游初具规模截止到2013年7月,呼伦贝尔市重点开发了一批以旅游景区景点,主要以冰雪、草原、河湖、森林、口岸、民俗文化、边境异域风情为主。例如白音哈达、巴彦呼硕、金帐汗旅游景区、呼和诺尔旅游区都以展现民俗风情为主,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绰源国家森林公园、巴林喇嘛山国家森林公园都以展示森林风光为主,海拉尔纪9
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念园、嘎仙洞景区、诺门罕战争遗址、满洲里红色交通线遗址这些都展示了反法西斯战争遗址,还有民族博物馆:莫尔格勒河及呼伦湖旅游景区展现湖泊风光,中俄互市贸易区、满洲里国门、室韦俄罗斯民族乡及额尔古纳界河体味异域风光,牙克石市风凰山旅游景区、呼伦贝尔市东山名仕会所、鄂温克旗冬季那达慕、满洲里冰雪民俗风情园都让游客体验呼伦贝尔特有的极寒冰雪风光。目前,呼伦贝尔市有国家级景区47家,它们都是依托民族风情及生态自然风光建设,其中3A级景区有15家,4A级景区达到了10家。呼伦贝尔市为了整体打造“呼伦贝尔”品牌,还制定了旅游节庆品牌,即开发四季旅游及原生态旅游。首先是在每年春季,呼伦贝尔会举办“杜鹃节”体验游;其次是在每年夏季举办“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的文化自然生态游;在次就是在每年秋季举办“大兴安岭森林文化节”的森林摄影节;最后是在每年冬季举办“冰雪旅游节”的民俗冰雪旅游。在名为红春、绿夏、金秋、银冬的呼伦贝尔四季旅游中始终贯穿蒙古族的“那达慕”、达斡尔族“斡包节”、鄂温克族“瑟宾节”、鄂伦春族“篝火节”以及俄罗斯族“巴斯克节”,使呼伦贝尔这座大旅游城市更具魅力。2.1.3呼伦贝尔市的文化艺术资源(1)民族文化基础底蕴丰富目前,呼伦贝尔市已具备完整的文化艺术事业体系,民族特色及地方特色都非常鲜明。截止2012年,呼伦贝尔市有公共图书馆14个,含院乡镇苏木的博物馆达23个,文化馆和群艺14个,基层文化站103个,专业性的文艺表演团体13个,档案馆24个以及草原书屋有718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有15个,文化经营场所有3195家之多。在内蒙古的草原文化节中获得多次奖项。(2)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呼伦贝尔市对于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非常显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截止2012年,呼伦贝尔市有国家、自治区和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自治区级的有56项,市本级的达到76项;呼伦贝尔市中成为国家、自治区、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有257人,国家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的有76人,市本级传承人有180人。在文化宣传方面,呼伦贝尔为提升草原文化国际影响力曾多次赴俄罗斯、蒙古、捷克、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表演交流。(3)异域文化特色鲜明】O
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异域文化可以说是呼伦贝尔极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呼伦贝尔的中俄边境上,有许多华俄后裔居住,他们被称为俄罗斯族。他们的祖辈最初以采矿业在这里生活,逐渐到呼伦贝尔从事经商和伐木。他们中大多是中俄混血人种。这些人居住的房屋是俄式风格的“木刻楞”。在文化信仰方面,他们多信奉东正教。在这充满着异域风情的边境小镇上,吸引着诸多旅游者让他们不出国门也可感受到异国情调。此外,达斡尔族、朝鲜族和“索伦”鄂温克族生活在河谷平原上,他们体现了农耕文化。大部分的达斡尔族信仰神教,至今他们人保留着传统而又独特的风俗,例如他们的房屋结构、摆设及院落建筑都有不同含义,他们用禾质大轮车作为交通工具,女子的刺绣手艺都非常独特,呼伦贝尔市还有着朝鲜族聚居区。在呼伦贝尔市,朝鲜族是唯一种稻米的民族,他们家家都是传统式的住屋,并且室内墙壁色彩交相辉映,每间屋子都有火炕相连,朝鲜族的住宅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呼伦贝尔市还居住着“索伦”鄂温克人,他们受农耕文化影响,在饮食及居住上都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此外,具有百年历史的中东铁路遗址也坐落在呼伦贝尔,还有独一无二的讲述达斡尔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萨满文化的中国达斡尔民族园,还有具有东北抗联历史的纪念馆和英雄园以及非常雄伟壮观的国门,这一系列的文化资源都极具开发和观赏价值。2.2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内蒙古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内蒙古地区依托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和种类都比较齐全的人文资源,并且有利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及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享誉国内外,为内蒙古旅游产品打造了独特的品质烙印。目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景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并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布局,一些偏远地区的旅行社卫生服务条件迅速得到改善,并且旅游星级饭店数量剧增,分布也逐渐合理化。随着食、住、行、游、购、乐等一系列相关设施的健全,内蒙古地区的旅游产业逐渐向一个完整的体系靠拢。例如,目前内蒙古地区主打精品旅游景区,比如以呼伦贝尔地区大旅游为龙头组建了众多产业群。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各大旅游产业发挥的规模经济效应也逐渐突显。在2010年,内蒙古接待海外游客达142.10
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万人次,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6.11亿美元,内蒙古旅游的人次中国内旅游者高达4477.51万人,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内旅游收入高达692.91亿元,从各地区的统计数据来看旅游业的总收入达732.69亿元,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31%,由此可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实属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产业。本文对比了2011年与2012年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国内旅游花费、天数和收入情况(见表2.1),并对近几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人数情况进行汇总。表2.12011年与2012年内蒙古境内国内旅游花费、天数和收入情况对比表2011年实际数2012年实际数国内旅收入花费收入花费停留游者停留国内旅游者(元/天数(万人(亿(元/天数(万人次)(亿天)元)天)元)次)全区5502.835177.95847.286002.905887.311080.65呼和浩特市6703.33931.90207.927503.181028.92245.40包头市6ll2.88700.93123.346203.22769.33153.59呼伦贝尔市6102.48661.93100.147602.74746.48155.45满洲里6302.47180.2028.047002.59199.8336.23赤峰市6022.44450.5466.186202.80508.1988.22通辽市5752.85270.0544.256002.66305.2448.72兴安盟4582.87141.2018.565102.39158.4019.31锡林郭勒盟4683.1666.0196.624802.93804.80113.19二连3803.395.2511.944503.67108.5617.93乌兰察布市54l1.23239.4315.936501.40275.4025.06鄂尔多斯市6442.9503.1193.967003.01589.48124.20巴彦淖尔市4832.2125.4213.335202.37137.7816.98阿拉善盟4682.7l102.2112.965103.10125.3519.82乌海市5062.54109.7714.115l52.48129.5516.5512
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表2.22000.2012年内蒙古国内外游客人数和过夜情况变化表年份接待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200038.74735200139.4908200243.41153200341.1994200479.1151l200599.5620622006122.324522007147.429802008153.231982009126.613880.22010140.02447820ll147.651782012151.5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内蒙古旅游局网站及新闻网资料整理西部大开发政策推动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依托着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旅游业被内蒙古自治区摆到了优先发展的行列,内蒙古各大旅游业依托当地的资源及本土文化优势,不断进行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改进旅游产业的配套基础设施,真正体现内蒙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份额,从而实现旅游业推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目标。自200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就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主要投资于旅游产品的宣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截止到2013年,内蒙古已有景点和景区368家,其中有105家3星级景区、51家4星级景区和2家5星级景区。预计至“十二五”期末达到330亿元,从而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逐步提升。在旅游人次方面预期至“十二五”期末达到1800万人次;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内蒙古地区旅游企业比较多但是规模普遍较小,旅游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不够,缺少对本民族特色文化的理解,也就导致了无法真确的传播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虽然内蒙古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特别再呼伦贝尔地区,但是旅游资源丰富量与内蒙古旅游业在全国的发展情况并13
第二章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沿革不相符,没有很好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目前,内蒙古地区旅游业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内蒙古地区政府也相应的制定了“十二五”期间战略目标,对旅游人次及旅游总收入设定增长目标,从统计数据看,内蒙古自治区已超额完成2010.2012年的增长目标。表2.3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旅游人次及旅游总收入增长目标指标目标类型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增长率(%)13旅游人次人次(万人次)980.771108.271252.351415.161599.131807.02旅游总收增长率(%)18181818入收入(亿元)143.0l168.75199.13234.97277.26327.17表2-4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收入情况汇总表内蒙古自治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者人均天花费国内旅游收入年份(万美元)(美元/人天)(万元)200012645154.25322300200113740153.82513300200214935164.44700000200313836832900200425313161.951240917200535207157.881797200200640379162.462482400200754500175.33510100200857719181.514295000200955831183.685732200201060190183.4369292002011670978473000201277200201314
醑楚R-一o-一o-—_烂\/厂、’寸oNonono苫翟<{R∞o卜—、n∞n∞oV、卜⑦n●一N围擎∞,_岔o—、寸●一寸-一∞N-一蚌装R●一o。摧\/,、onNo苫翟<:R"寸o●一∞a-一寸∞n●一∞fq∞N圈擎o—、卜∞-一岔o∞N口S薅R∞o△栏。,、∞o∞No翟<{Ro●一∞NoN口o—、N囤擎n岔n卜n卜-一n●一卜n§烬k卜noo。栏一,、—、nonoNoNv、o∞o翟<:R寸岔卜n∞o∞—、卜寸岔-一N圈:擎N—、o岔N岔寸●一n寸-_蚌蕊Rt"lo。o卜蜷。,、no昏o●一寸N—、●一no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莞贝尔上海分公司动力电池检测设备
- 现代财政学之父理查德阿贝尔马斯格雷夫
- 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在的引进及影响
- 关于呼伦贝尔地区四少民族中学生断面文化传承的差异性调查研究
- 化学动力学的发展与百年诺贝尔化学奖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1-2000年(英文资料篇)
- 阿贝尔群中给定度的凯莱图和Hypohamiltonian图的线性k荫度.pdf
- 黄祖斌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财启示
- 克洛德·贝尔纳实验医学思想研究
- 内蒙古呼伦贝尔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 揭示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 《克丽斯特贝尔》中柯勒律治的诗歌想象的心理分析.pdf
- 呼伦贝尔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
- 呼伦贝尔市农牧民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
- 信息经济学的三剑客_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述
- 新媒介环境下文学传播的现状探析——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报道为例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金河林业局林业中学2018年初中思想品德毕业生模拟考试题(解析
- 从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计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