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69 KB
  • 2022-06-16 12:01:34 发布

199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8年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9谨里暑婪,;瓣毒眨-,豢喾一,墨福糍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年2月第1期(总第92期)JournalojHebUniversityEconomicsandTradeNo.1.F6.1999色一fl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口·_·‘。。。。’~F,’一/.,F{z|,2(天律财经学院天律300222)前不久,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揭晓,印度籍摘要印度格经济学寡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因其对福利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阿马蒂亚·森因其对福科经济学的突破性贡献而获此殊荣。瑞典皇家科学院审核委员会在以及发展经济学的突破性贡献而给阿马蒂亚·森颁奖的颂词中指出;他对福利经济学的基获1998年度诺皿尔经济学奖、本础研究作出了许多关键性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的一文旨在对阿马蒂亚·森对经济学般理论、福利与贫穷的指标以及对饥荒的证实研究等方的重大重莩做简单的舟绍·并由面。此得出对经济学研究的几点有益启示.阿马蒂亚·森1933年出生于印度的桑蒂克尼坦,1971年起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1977年起任牛津大学经济学教关键词不可瞻定理投票悖论福衬指数贫旁指数授,70年代末转教于美国啥佛大学1998年1月又转往英饥荒形成机制国剑桥大学,担任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Cambirdge)院长。国内经济学界对森的介绍较少,但实际上自7O年代以来,森在西方的福利经济学界、哲学和伦理学界就已是名声显赫,他曾被英国著名传记学家马克·布劳格列为20世纪百名经济学巨匠之一,世界著名的澳洲福利经济学家黄有光在其经典著作《福利经济学》一书中也不下数十次地引用森的有关文献,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早在1994年就预言森必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阿马蒂亚·森的主要掌盎壶鼓‘一(一)挑战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impossibilitythe—orem)收稿日期:2998年12月8一 纪昀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阿马蒂亚·森克服了1972年诺贝尔经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一经同世便对当时的济学奖得主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难政治哲学和福利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题,从而对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作出了巨甚至招来了上百篇文章对他的定理的驳斥。大的贡献。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阿罗指出,多李特尔、萨缪尔森试图以与福利经济学不相数规则(majorityrule)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干的论点来驳倒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但又遭在实际决策中往往导致循环投票。到肯普、黄有光和帕克斯的反驳,他们甚至例如,有A,B,c三人针对x,Y,z三建立了在给定个人次序情况下的不可能性结种选择方案进行投票,其投票次序如下表果。事实上,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经受住了衰l——投票悖论所有技术上的批评,其基本理论从来没有受投票者对不同选择方案的偏好次序到重大挑战。森针对阿罗不可能定理发起的挑战充分AXYZ显示了他的睿智,他所建议的解决方法其实BYZX非常简单。森发现,当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CZXY项选择方案并非是最佳的情况下,阿罗的在得多数票获胜的规则下,每个人均按照他“投票悖论”就可以轻松地迎刃而解。比如,的偏好来投票。不难看出,大多数人是偏好我们假定所有人均同意x项选择方案并非x胜于Y,同样大多数人也是偏好Y胜于z。撮佳,这样上面的表l就变为下表按照逻辑上的一致性,这种偏好应当是可以衰2——投票悖论的并决传递的(transivity),即大多数人偏好x胜于投票者对不同选择方案的偏好次序z。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偏好z胜于x。因此,AYXZ以投票的多数规则来确定社会或集体的选择BYZX会产生循环的结果,这就好象一只狗在追自CZXY己的尾巴,会没完没了地循环下去。结果,在这些选择方案中,没有一个能够获得多数票很显然,在对x和Y两种方案投票时,而通过,这又被称为投票悖论”(thevotingY以两票对一票而胜出于X(Y>x);同理,paradox),它对所有的公共选择问题都是一在对x和z以及Y和z分别进行投票时,可种固有的难题,所有的公共选择规则都难以以得到Z以两票对一票而胜出于x(Z>X)}避开这种两难境地。Y以两票对一票而胜出于z(Y>z)。这样,那么,能不能设计出一个消除循环投票,Y>z—z>x—Y>x,投票悖论就此宣告消做出合理决策的投票方案呢?阿罗的结论是:失,惟有Y项选择方案得到大多数票而获根本不存在一种能保证效率、尊重个人偏好、胜并且不依赖程序(agenda)的多数规则的投票森把这个发现加以延伸和拓展,得出了方案。简单地说,阿罗的不可能定理意味着,解决投票悖论的三种选择模式,即(1)所有在通常情况下,当社会所有成员的偏好为已人都同意其中一项选择方案并非是最佳知时,不可能通过一定的方法从个人偏好次(2)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项选择方案并非是序得出社会偏好次序,不可能通过一定的程次佳;(3)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项选择方案序准确地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偏好或者并非是最差森认为,在上述三种选择模式达到合意的公共决策。下,投票悖论不会再出现,取而代之的结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双月刊)1999年第i期是获得大多数票者获胜的规则总是能达到唯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所带来的那些机一的决定。会和活动(opportunitiesandactivities)而(=)创建全新的福利与贫穷指数(index这些机会和活动是建立在个人能力(capabil—ofwelfareandpoverty)ities.)的基础上,因而福利的实现又取决于其为了比较不同国家的福利分配和一国国他一些困素,比如拥有房屋、食品、健康等,内的福利分配变化,就需要构建一种能够衡森认为所有这些因素都应当在衡量福利时加量在福利与收入方面所存在的差异的专门化以考虑。森的这一创见受到国际发展经济学指数。这也是社会选择理论的重要应用,因界的高度重视,他不但将此溶入到“森福利为这种指数的建立是基于代表社会价值的福指数”的创建中,而且许多世界著名的福利利函数的基础之上的。阿马蒂亚·森可以说指标,如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TheUN是在这一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第一位经济学sHumanDevelopmentIndex),都是本着这家,他认为传统的贫穷指数——以一国处于一精神创建的。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份额(H)作为衡量指标的(三)对饥荒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做法存在很多的缺陷。首先贫困线的确定缺森通过对1940年以来发生的印度、孟加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多多步步带有些武断性}拉和非洲撒哈拉沙漠贫穷国家的数起灾荒的其次,它忽视了贫穷群体内部的不同贫困程实证研究中,得出了饥荒形成机制的根本原度,因而即便在贫穷群体的收入水平有较大因。在他1981年出版的重要著作《贫困与饥的提高但仍低于贫困线以下时,传统的贫穷荒:论权利与剥夺》一书中,他批驳了认为指数就难以反映出其收入水平的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发生饥荒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短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森在构建贫穷指数缺或发生干旱或洪水等因素的传统论调。森的过程中,首先阐明了描述收入分配的洛伦认为,事实上在大多数发生饥荒的年度,发兹曲线(Lorenzcurve)和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生饥荒的国家不但有充足的食品供应,甚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之间的食品生产较前一年度有较大增长并对外出口关系,并给出了社会对不同收入分配的偏好的情况下,人们仍面临着饿死的威胁,这主次序。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贫穷指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享用食品的能力(ca—数,即P=H·[I+(1-I)·G3,其中Gpabilitles),即他们没有进入食品市场的购买为基尼系数,I为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处于力。森对于饥荒问题所作的实证研究证实了0和1之间,G和I均针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他对饥荒形成机制的解释,而要彻底理解饥贫穷群体计算得出。荒的形成机制,就要仔细分析不同的社会经在对福利指数的研究中,森认为一些常济因素如何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并如用的指数(如人均收入等)仅仅反映了多数何决定其福利得以实现的机会和能力。比如,人生活状况的平均数,而忽视了福利分配的在1974年发生在孟加拉国的饥荒,就是由于状态,即难以科学地反映出许多人仍然一贫该国发生水灾造成食品价格飞涨,农民的工如洗的事实。森提出了全新的福利指数,并作机会锐减,其实际收入也大幅下降,导致在该指数的创建中采取经济学与哲学相结合这一群体得以实现其福利的能力相对于其他的方法,使对重要经济问题的讨论重新回到群体而言更容易遭到剥夺。森通过对近年来道德伦理方面,这也是森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发生的一些特大饥荒的环境条件和形成机制大创新。森对福利一词的理解是:创造福利的审慎考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可以说 纪昀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是当今发展经济学界不折不扣的“政治经济之一,也是许多理论之所以走到尽头的根本学”。原因。其实,在当代经济学中,无论是博弈论中的四犯两难困境,还是凯恩斯的合成谬二、阿马蒂亚·森获奖启示误,都说明了个体的理性行为可能造成社会(一)贫困问题的研究正再次成为国际经群体的非理性行为。因此,许多经济学家所济学界的重要课题倡导的基于“看不见的手”的自由主义原则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取得了突飞猛是否真能奏效,是很值得怀疑的。进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取得长阿马蒂亚·森作为世界著名的唯一女性足的进步,这固然是和经济学家们的贡献分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的学生,深深感受不开,但在满足整体数量增加的同时,却忽到了其老师由于倡导规范分析而遭受到的不略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分配,贫穷问题公正的学术待遇。这对森的研究方法有着重依然是困扰全人类的主要问题。尽管许多国大的影响,因此一方面为了进入主流学派,使家的政府都已经意识到贫困问题的重要性,自己的学术观点能够得到承认,其许多著作也作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国家种种开支造中也不乏高深的数学公式I但另一方面他秉成的财政困难,使得贫困问题的解决依然步承了罗宾逊夫人的规范分析传统,在国际经履维艰。有关数据表明,全球贫困人口仍维济学界日益呈现数理化研究倾向的同时,更持在近20亿的水平,与60年代相比,除人加侧重于经济问题的规范分析,并且其许多口增加带来的贫困人口比率下降以外,绝对理论是采用了经济学与哲学和伦理学相结合数几乎没变。在经济学家还沉浸于种种假设的方法,对当今世界尚未解决的许多实际经所带来的近乎完美的结论时,它背后的贫困济问题给予了奠大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问题却往往成为被经济学遗忘的角落。印度上发挥了经济学的经世济民职能。森在研究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的获奖,预示着贫方法上的这一重大剖新受到了瑞典皇家科学困问题又重新回到了经济学研究的议事日程院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同行经济学家的一上来,并终将恢复其本身应具有的重要地位。致赞扬。(=)经济学的研究亟需方法创新参考文献近年来,代表经济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国1.方福前I(福利经济学》,人民出版杜.1994年第1际性经济学杂志往往通篇充斥着纷繁的数学版公式和博弈矩阵,过于注重经济问题的技术2.(澳)黄有光著、局建明等译:t福衬经济学),中国性分析,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经济学的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第1版“经世济民”的最高职能。3.(英)马克·布劳格著、黑稚杰等译(20世纪百名经济学巨匠).中国经济出扳杜,199Z年第1版当代经济学秉承了亚当·斯密关于所谓4.RupertPeanam—ReaandaiveCrook.TheE—经济人的理性假设,却忽视了斯密对情感和conomJstEconomics,TheEconomistNewspaperLtd.,1986行为的伦理分析,以这种角度去狭隘理解关5.We~ite。ftheRoyalSwedishAcademy。fSconces:于近代经济中人类的观点,导致经济学一味http1//w"*w.kva.se地屈从于人性的自利,甚至还大大加以讴歌责任编辑:赫凌赞颂,这可以说是当代经济理论的主要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