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 18页

  • 50.00 KB
  • 2022-06-16 12:01:32 发布

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事业建设与科技发展大事记 (1998年----2005年)一、1998年6月10日 呼伦贝尔广播电台控制室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多路录音设备投入使用,这台录音设备可为多台录音设备提供标准信号。 二、1998年7月16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购置的一部1kw调频发射机为104.6mhz备份。经过工程技术人员按装调试投入使用。三、1998年8月1日 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成功的为鄂温克旗建旗40周年庆祝大会进行了现场直播。四、1998年10月   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录制18集广播剧“伊湛纳西’’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1997年度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五、1998年11月10日 呼伦贝尔盟召开全盟抗洪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驻扎兰屯大河弯工作组被授予全盟抗洪救灾先进集体,沈宝更同志授予先进个人。 六、1998年11月10日 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104.6mhz首次在职工俱乐部对全盟抗洪救灾总结表彰大会进行4小时的现场直播。七、1998年12月  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白力强、额尔敦、录制的音乐专题‘‘鄂温克婚礼”掠影、荣获98年度国家广电总局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三等奖。八、1999年1月7日  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753发射台王喜田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广电局1998年度自治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先进个人二等奖。九、1999年6月30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王玉林被评为全盟优秀共产党员,并受到呼盟党委的表彰。十、1999年9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更新了原有的微波设备和使用了45年的电缆,新微波设备的使用对电台广播信号传输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十一、1999年   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额尔顿吉尔迪录制的“达斡尔人家”,白力强录制的“我心中的蒙古包”,分别荣获国家广电总局1999年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三等奖。      十二、2000年4月盟委书记胡其图同志为呼伦贝尔广播电台成立50周年题词,“办好人们广播,服务各族群众”,的题词。 十三、2000年6月盟委书记胡其图盟长连辑,先后陪同国家广电总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广电局领导视察呼伦贝尔广播电台,753发射台,54发射台,控制室。就电台设备改造做了重要指示。十四、2000年7月15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张振华,自治区广电局副局长刘永欣,到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视察工作。十五、2000年2000年7月16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控制室陈敬治,韩东娟创作的“莫日格乐河写意”录制作品荣获自治区广电局2000年度技术质量二等奖。十六、2000年7月30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控制室陈敬治,郭华,吉尔迪,額尔敦对电台tc-1型微波信道电源进行技术改进荣获自治区技术三等奖。 十七、2000年7月30日上午为纪念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0周年,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在盟宾馆报告厅隆重举行庆祝大会,盟委书记胡其图,副书记付铁钢,政协主席赵山根,宣传部部长德玉庆,副盟长高敏,人大工委主任包国鱒及一些原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同志参加了大会,盟委书记胡其图发表了重要讲话。十八、2000年11月18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54”发射台副主任吴立新荣获自治区广播电视系统2000年度技术维护管理先进个人二等奖。十九、2000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1kw以上中短波发射台上划工作组到达呼伦贝尔,上划工作组组长内蒙古广电局501发射台副台长邢建钢,成员自治区广电局直属台办公室科长李海君,内蒙古广播台财务科会计韩吾桃。二十、2000年11月28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上划工作组成立,台长那木拉任组长,白力强沈宝更任副组长。组成人员,赵起荣刘淑珍 包海峰吉尔迪陈敬治,下设办公室沈宝更兼任主任。 二十一、2000年11月29日自治区广电局上划工作组在电台二楼会议室召开上划第一次会议,自治区上划工作组组长邢建钢同志宣读了自治区党委有关文件,并就上划的一些要求做了说明。呼伦贝尔电台台长那木拉代表电台就自治区上划工作电台要给与大力的支持,一定完成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广播电视局上划任务。二十二、2000年12月26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753”,发射台,“54”发射台上划工作全部结束。上午9时在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二楼会议室举行了签字仪式,呼伦贝尔电台台长那木拉代表被上划单位签字,邢建钢同志代表自治区广电局上划工作组接收签字。二十三、2000年11月30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在烟草宾馆举行盟市台合并,招待海拉尔台上划人员。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那木拉代表电台讲话。二十四、2001年1月1日隶属与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50年的“54”台“753”台从今天起改变了隶属关系,直接由自治区广播电视局领导,按照自治区文件要求,传输地方节目性质不变。二十五、2001年7月18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控制室塔娜录制的“为事业贡献一切”,专题节目荣获自治区2001年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二十六、2001年10月呼伦贝尔电台控制室清格乐荣获自治区广播电视技术竞赛二等奖 二十七、2001年8月6日国家“西新工程"落实给我台两部1千瓦调频发射机,开始安装调试,二十八、2001年9月8日国家“西新工程”两部1千瓦调频发射机,天馈系统安装调试工作开始施工,参与施工人员:吉尔迪郭华額尔敦王小刚陈敬治二十九、2001年10月1日国家“西新工程”落实给我台两部1千瓦调频发射机,天馈系统安装调试工作经电台工程技术人员艰苦努力,于2001年10月1日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正式开播。落实西新工程的目的:主要解决在边远地区收听不到中央广播电台和内蒙古广播电台汉语节目。工程项目参加人员:吉尔迪陈敬治郭华額尔敦王小刚。三十、2001年11月6日根据自治区广电局文件要求,盟市广播电视机构合并,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利用原海拉尔广电局99.9mhz频率发射汉语603khz,实现了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汉语节目双频覆盖。三频覆盖的目的:在海拉尔地区利用调频广播进行覆盖,提高了呼伦贝尔广播电台的收听效果。 三十一、2002年4月14日。电台时任主管技术副台长沈宝更同志率领电台技术骨干到北京广播电台,天津广播电台,济南广播电台,淄博广播电台,青岛广播电台进行了数字化广播设备考察,在北京广播电台考察期间邀请了北京广播电台总工程师章通进行了业务交流,并针对我台即将开始实施的数字化改造,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次业务研讨为呼伦贝尔广播电台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性的意见,为整体工程建设实施的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考察的目的:主要解决电台技术干部对数字化改造思想认识,参加考察人员:沈宝更 郭华 吉尔迪 钟金生 陈奕刚 韩先军三十二、2002年5月30日电台数字化建设一期工程,新机房改造开始施工,将对电台旧办公大楼22个办公室进行新机房改造,合计改造面积400平方米。改造机房的目的:解决数字设备的安装位置。因为原机房是上世纪50年代建筑的,多年失修从事业长远发展考虑将现有二楼的办公室改造成数字化机房改造难度较大。   2003年1月,陈敬治被评为2002年度全区广播电视维护管理先进个人二等奖。 三十三、2002年6月28日电台数字化机房改造土建工程结束。工程布线开始施工,现已改造的机房是上个世纪70年代建造的办公大楼,每个房间整体结构都要改变,整个线路重新布设,特别是信号传输线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各种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工程参与人员:吉尔迪,郭华,額尔敦王小刚,陈敬治,辛长生,金山。三十四、2002年7月呼伦贝尔电台控制室韩东娟录制的“光明使者”荣获自治区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三等奖。三十五、2002年8月6日新机房一次性隔音新技术实验成功,这次机房改造采用了最新隔音材料,对直播机房,录音机房都采用了这种新的隔音方法。工程效果:这种隔离方式是目前录音棚装修过程中技术简单、隔音效果好。三十六、2002年9月8日,蒙语直播间,录制间隔音技术处理完成。三十七、2002年9月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赠送“635”“637”录音机、放音机、“中华”、“西湖”调音台,500盘开盘磁带,为我台设备不足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三十八、2002年10月25日104.6mhz 1,2,3,号录制间全部完成。三十九、2002年11月18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数字化改造一期机房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共计改造机房22间400平方米,隔音技术处理面积1200平方米,加设了安全防火报警系统,时钟gbs定位自动报时系统。四十、2002年11月16日在广电局大楼楼顶建设了150平方米钢架结构的卫星信号接收平台,从而解决了电台转播信号长期靠有线台提供的历史。工程施工人员:陈敬治 郭华 吉尔迪額尔敦 王小刚 钟金生辛长生金山。 四十一、2002年12月9日呼伦贝尔广播电台数字化设备采购招标会在海拉尔召开。内蒙古电台技术部张哲主任被聘为我台招投标顾问,市广电系统十五名技术专家,被聘为招投标领导小组成员。祁穗峰台长担任招投标领导小组组长,沈宝更同志为副组长。本次招投标电台邀请3位公证人员进行了全程公证,市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孙振海同志到会。参加呼伦贝尔广播电台设备采购的有来自全国五家供应商,经过与会专家认真的考虑和对设备的评估,最后和北京英夫美的数字有限公司达成一期工程协议,工程费用150万元,完成呼伦贝尔电台一期数字化改造任务,共完成三套自办节目直播系统,一路备份系统,6个录制工作站,6个文稿工作站,2个管理工作站,2个广告管理工作站,中央服务器采取双机热备份,采用服务器集群技术,音频资源节目库采用多通道,双热插拔电源,rald5容错磁盘阵列柜,可以保证在有一个硬盘和出现问题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2002年12月14日举行了签字仪式。四十二、2003年1月10日呼伦贝尔广播电台数字化建设一期工程开始施工。首先建设中央计算机机房,和每个工作站网络线路布线,周边设备的连线。四十三、2003年3月20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数字改造一期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全部结束。28个数字音频工作站及周边设备启动试运行,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模拟实验播出。技术人员,节目主持人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原计划在2003年“五一”开播,后来受“非典”的影响,开播时间改变)四十四、2003年7月1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数字化播出系统开始正式运行。7月1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汉语603khz模拟数字转换一次性成功并正式开播。四十五、2003年7月15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完成了蒙语954khz 调频104.6mhz,模拟数字转换。从此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结束了模拟时代的历史,她标志着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在节目制作,播出,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在广播技术发展中是一个新的历史跨越。  2003年7月22日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局长会议在呼伦贝尔召开,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副局长张海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李丹,会议期间分别到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数字化机房视察,并题词。四十六、2003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控制室塔娜录制的“走进金帐汗部落”荣获自治区2003年节目技术质量一等奖。四十七、2003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播控部韩东娟、塔娜录制的“千年古渡的摆渡人”荣获自治区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四十八、2003年7月22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数字化改造一期工程在广电局一楼大厅举行了剪彩仪式,内蒙古广播电台副台长刘长永,内蒙古广播电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宁丁,北京英夫美迪有限数字公司副总经理崔立君,市广电局局长吴长海,副局长那木拉出席了剪彩仪式并剪彩。 四十九、2003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成功的在北山那达慕会场现场直播了呼伦贝尔盟撤盟设市庆祝大会。并完成了大会会场的扩声工作。五十、2003年7月28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技术人员参与市广播电视局“西新工程”综合塔建设,首先完成了电视塔载调频发射天馈系统拆卸工程,为了保证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三套自办节目不停播,电台技术人员利用原海拉尔广电局广播电视塔架设了104.6mhz临时发射天线,在塔体施工长达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保证了节目的正常播出。五十一、2003年7月26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至“753”发射台26公里光缆工程开始施工,经过两天的紧张施工,7月27日蒙汉两路信号全部开通,从此解决了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长期以来利用微波传输信号的历史。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至753发射台光缆的开通标志着数字化传输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技术,它给节目的质量、安全播出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保证。 五十二、2003年9月26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数字化改造二期工程总控监控系统和北京英夫美迪数字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电台投入70万元、建一套多路监控、频率信号自动转换、网上多路监测功能的控制中心。这套总控的建立能够完成电台音频局域网络自动播出、它对安全播出、和播出质量提供强大的、可靠的技术平台。五十三、2003年10月16目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西新工程”、数字化改造通过自治区验收、并对我台一年来落实国家“西新工程”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给于了高度平价、对我台数字化建设和工程项目所采取的积极态度、科学的务实精神给予了肯定。五十四、2004年1月12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确定2004年为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技术维护管理年,并制定了技术维护管理年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五十五、2004年6月3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二期工程。数  字总控机房开始全面施工。 五十六、2004年6月15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二期工程数字化总控机房经过供货商技术人员和我台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经过十几天日夜奋战,2003年6月15日晚16时三套自办节目、两套转播节目、三路信号传输、其中一套光缆传输经过一整天的紧张施工一次性切割成功、这在数控建设中是从来没有的。总控系统的启用使我台数字化建没又上了新台阶、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自动化播出、能完成我台三套自办节目的安全监测、信号管理、实现了一台计算机管理整个机房数个工作站,达到了数套节目一网播出的能力。五十七、2004年9目25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在内蒙古网络公司呼伦贝尔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电台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工作完成了在扎兰屯市、阿荣旗等地呼伦贝尔电台信号落地任务,开始利用当地的调频广播,准时的转播市电台的节目、使我台的节目覆盖有了一定提高。五十八、2004年4月18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完成了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蒙语广播节目落地、从而解决了这两个旗长期听不到市台节目的历史。五十九、2004年4月26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通过网络公司“156”光缆干线蒙汉语广播信号全部入网。至此,呼伦贝尔牧区两个旗所在地能及时的转播市台节目,并进行有效覆盖。六十、2004年6月18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成功举办了中国录音师协会常委扩大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制作数字化网络系统。六十一、2004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李春、张瑜录制的“草地恋歌”荣获自治区2004年度节目技术质量一等奖。 六十二、2004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王晓刚、金德柱录制的“大草地歌吟”荣获自治区2004年度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六十三、2004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塔娜蔡微录制的“樟子松”荣获自治区2004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一等奖。六十四、2004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金山、李月微录制的“白衣天使”、荣获自治区2004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六十五、2004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白芷兰王世光录制的“布里亚特的婚礼”荣获自治区2004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六十六、2004年9月29日呼伦贝尔广播电台工程技术人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的为海拉尔啤酒集团举行三证整合认证新闻发布会进行了异地现场直播。这是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首次在人民大会堂远距离直播。这次直播成功为我台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检验。六十七、2004年10月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向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赠送两部德国生产的“dda”/24路模拟调音台,一部数字音频信号综合测试仪,价值30万元设备。 六十八、2005年4月18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广播电台、在呼伦贝尔广播电台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案设计,多方案论证、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于2005年4月18日开始试播。从此解决了这个旗没有广播的历史。六十九、2005年7月11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功的在我台104.6mhz直播间向全国听众现场直播了“走进呼伦贝尔”大型直播节目。这次节目的成功合作充分说明我台的技术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七十、2005年7月份就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调频104、6MHZ发射机更新、提升功率和北京广播没备厂达成购买协议。我台决定更新104.6 发射机,并提升功率由原来的1千瓦提升到5千瓦。七十一、2005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沈宝更額尔敦李春录制的“草原圣洁的邀请”荣获自治区2005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一等奖。七十二、2005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韩东娟张瑜录制的“兴安杜鹃”荣获自治区2005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一等奖。 七十三、2005年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郭华、王晓刚、李月微录制的“阿爸的草原”荣获自治区2005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七十四、2005年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白芷兰、陈敬治录制的“介绍萨满”荣获自治区2005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七十五、2005年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金山、蔡微录制的“蒙古包草原牧人心灵的港湾”荣获自治区2005年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七十六、2005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孙静玉、阿荣录制的“相会在敖包”,荣获自治区2005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七十七、2005年7月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阿荣、付玉艳录制的“乌兰泡观鸟”荣获自治区2005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七十八、2005年8月10日电台技术部门对发射机房进行改造、本次改造将调整机位、完善一塔多频天馈系统的后续硬馈改造,完成发射机自动播出、信号监控系统。 七十九、2005年9月20日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调频104.6MHz发射机更新并提升功率,有原来的1kw提升到5kw在电台工程技术人员和厂家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发射机安装调试工作顺利完成开始试验播出。104、6MHz发射机的更新和提升功率,对电台的104.6mhz交通文艺频率的播出效果、覆盖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覆盖能力有以前多5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覆盖人口一以前的40万提高到70万人。发射机的稳定性,安全性有了明显的改善,由于覆盖能力的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104.6MHz作为我台主要频率,广告收人接近其它两个频率的总合,这些充分说明通过提升功率,增加了覆盖范围,提高了播出质量,体现了技术支持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