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 KB
  • 2022-06-17 16:10:07 发布

安徽省庐江县汤池中学高考语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含1篇高考满分作文)》作文指导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安徽省庐江县汤池中学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含1篇高考满分作文)》【考点阐释】内容充实,对于记叙文來说,一般是记叙要素完整,人物和事件尽可能数量多一点(最好涉及两三个人和两三件事),或者在写一个人、一件事吋,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角度和层次尽可能丰富一点;对于议论文來说,一般是在中心观点Z下尽可能安排几个分论点,逻辑推理的层次感强一点,围绕观点尽可能多提供一些论据;对于说明文来说,一般是在介绍一个对象吋,尽可能地多涉及一些过程、步骤,并且多提供一些资料。中心明确,就是文章的中心要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具体说来,记叙类的文章,要冇一个感情基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议论类的文章,要有一个基本立场和一个中心论点;说明类的文章,要有一个清楚的对象。内容充实和屮心明确,实际上都是“量”上的要求,只不过前者指向多乃至无限(好的文章往往还有言语之外的意味),而示者指向少(在驾御能力保证的情况下,可以表达多个意图)乃至为一。【教者指路】1、如何做到“内容充实”?从根木上来说,要给自己思维“增容”,提高思维的广度、厚度、密度、强度和速度,从而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治本”。在应试训练的过程屮,我们要讣联想和想象的“鼠标”反复点击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口己的思维具有独创性。联想的实质是由此及彼。要使自己在高考中拥冇这种本领,就必须加强平时的训练。这里捉供三种训练的方法:①造句法。我们按照“我由……想到了……”的形式,通过造句的手段,展开快速的联想。比如,“我由蜡烛想到了老师”,“我由电脑想到了比尔•盖茨”,“我由麻雀想到了儿时的弹弓”,“我由水想到了屈原在泽畔披发行吟”等等。②辐射法。就是围绕一个概念(一般是词语)展开无限多的联想。比如,在“灯”这一词语的周围,可以辐射出很多相关的词语:光明、黑暗、星星、飞蛾、煤炭、眼睛、圣火……乂如,在“o”的周围可以辐射出许多相关的词语:黑洞洞的枪口、深深的老井、一盘冷月、一轮红口、一圈围观的人群、妈妈滴落的眼泪等等。③过渡法。就是在任意两个词语之间填上一些有意义的相关词语。比如,在“土地”和“铅笔”之间可以填上“树木”、“伐木”、“工厂”等,即变成合乎逻辑的一个过程:土地——树木——伐木——工厂——铅笔o如果说联想的实质是由此及彼,那么想象的实质就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力是可以培养的,关键是要冇好的方法训练。这里介绍两种行Z冇效的方法:①假设法。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属于此法。比如,我们可以在平时对“减少十岁”、“时光倒流”、“人变甲虫”、“与上帝対话”等作出大胆的假设,想彖出人们在年轻化后的一系列有趣行为、口己回到古代的荒诞情景、人成为甲虫后的种种经历(卡夫卡曾把这种经历写成小说《变形记》)、上帝的音容举止等等。②“未必”法。1991年的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就属于此法。我们平时可以对一些成语、俗语、名言等进行求异思考(不能简单地进行求反思考,那样容易犯绝对 化的错误,应该合乎辨证思维),利用哲学原理提出新的看法,如由“杀鸡吓猴”想到“杀鸡未必能吓猴”,由“开卷有益”想到“开卷未必有益”,由“班门弄斧”想到“班门未必不能弄斧”,由“落后者挨打”想到“落后者未必挨打”。总之,如果我们搞好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训练,那么到临场发挥时,我们就能“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从而使内容变得非常充实。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搞这种单纯的思维训练,述必须丰富生活以扩大眼界,感受生活以悟出真谛,广泛阅读以积累素材。2、如何做到“中心明确”?①交代意图:记叙类文章,耍善于在记叙、描写的基本上进行精当的议论和抒情,以此点出事件的意义,或者干脆在开头先交代一段感悟文字,然后引出主体事件。议论类文章,要将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旗帜鲜明地摆出來。②巧设文眼:以精粹、深刻的只言片语作文眼或段眼,可以为全文或全段立骨。③反复明示:一旦行文条件适合,就把主旨中的核心词语亮出来,在行文中处处设立标志。④注意照应:比如写材料作文,不仅要在开篇引述材料,分析材料,在展开论证的过程中还应适当回应原材料。⑤附加文字:如果文章写得比较含蓄,担心别人看不懂你的写作意图,不妨在正文前加一个题记,或者在文末跟一个后记。但要提醒的是,主旨原本非常明朗的文章,最好不要多此一举。[满分再现】北京的符号北京-考生我看见祥了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布黑漆漆的车身、亮品品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札I呼应……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卩屮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镰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冋味无穷。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则刷"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邂,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嫂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牛,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老舍先牛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山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火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白己的笔,用白己的心,以白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乂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乂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牛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彖征、北京的符号。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一一《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牛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 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屎永恒的丰碑。【写作借鉴】这是一篇以“北京的符号”为题曰(2006年卷)写的一篇佳作。作为一篇考场作文,联想面如此广阔,信息量如此丰富,内容如此充实,着实叫人惊叹。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对老舍先生人格魅力的无限崇拜和对他所有作品的无比热爱。这再次证明了“厚积薄发”的道理。为了强化主题,为了照应题目,作者在行文之中不断出现“北京的符号”的短语:“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第2节),“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第5节),“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第6节),“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第7节),其中第7节的三“者”,实际上包含着题干中所说的“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两个方而,非常切合题意,可谓中心切确。【素材积累】O川丰富的文化底蕴充实文章的内容。读余秋雨先牛的散文,如《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文明的碎片》等,总觉得其内容旁征博引、博人精深。这说明作者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在考场作文中的表现主要冇两个方面,一是名人名言的引用,二是典型事例的运用。名人名言的引用,在高考作文中出现得最务。女口2001年全国高考“诚信”话题作文,有一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文中既有曹操《龟虽寿》中的名言、韩鉅《马说》中的妙语(“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騎死于槽協之间")和姜醱词中的警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力也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中吕布,日中赤兔”、“人无信不立”、“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等俗话。这些言论的使用大犬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乂如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话题,有一考牛运用名人名句写了这样一段文字:“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涌浪漫漫的大海便需冇"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冋"的博大胸怀……”这段文字因为运用了古诗词,便有了文化底蕴,这样文章的内容也就变得充实了。同样,典型事例的运川也有这样神奇的效应,例如卜.面这两段文字:“们牙选择鼓琴江畔,严光选择垂纶富春,孔子选择观水于山上,陶潜选择采菊东篱,辛弃疾放声"千古江山",苏轼高歌"大江东去",他们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踏踩出俊美的人生。”、“简•爱放弃了白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乐•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