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2 KB
  • 2022-06-17 16:06:50 发布

中考历史总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训练(带答案)+中考满分作文:当我面对两枚硬币的时候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考历史总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训练(带答案)+中考满分作文:当我面对两枚硬币的时候主题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1.(2018中考)“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刘备     B.孙权C.诸葛亮     D.曹操2.(2018中考)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3.(2018中考)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 A.蜀、吴、魏   B.魏、蜀、吴C.魏、吴、蜀   D.吴、魏、蜀4.(2018中考)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2019原创题)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关于“这次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次战役指的是赤壁之战B.这次战役引发了“八王之乱”C.这次战役后南方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D.这次战役为东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2018中考)《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7.(2018中考)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8.(2018三模)“孝文仁孝……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场改革(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    D.贞观新政9.(2018中考)“(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10.(2018中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11.(2018原创题)“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统称“北朝”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D.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12.(2018•张家界中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3.(2019原创题)208年,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通过火攻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4.(2019改编题)西晋末年,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5.(2018模拟)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三、综合题16.(2019改编题)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不能摘抄原文)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D 2.A 3.B 4.A 5.C 6.B 7.D 8.C 9.A10.A 11.B 12.C 13.T 14.F 15.T16.(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含义,意思相近即可)(2)匈奴、鲜卑、羯、氐、羌。(任写两个即可)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  中考满分作文:当我面对两枚硬币的时候  雪后初霁,爹来看我。  远远看到爹的身影,顿觉得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里,驱走了冬日的寒冷。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飞奔到爹的跟前。  “冷吗?”爹慈祥地问我。  “不冷。”我答应着,突然看到爹把大衣裹了一下,我呆住了——在这三九寒冬的雪天,爹竟毫无怨言地走过了凛冽寒风的十八里雪道。望着爹满是雪花的头发,我的眼前仿佛增添了一层雾气。  “钱够吗?”爹习惯地问。  “快没了,不过,再过三天就放假了。”  “哦”,爹说着解开了刚刚紧裹的大衣,北风“嗖”地钻了进去,爹打了个寒战,我的心中也随之猛烈一颤。  “给,这是二十整,够吗?”爹低头注视着我。   “够了,用不了的。”唯恐爹担心,便答道。  “哦,给你这个。”爹拿着一元硬币说,“拿着吧,干啥都行,就可别乱花。”  接过这枚带着体温的硬币,闪闪的光芒刺着我的眼睛,它几乎化成了  一团火焰,顿时,我全身的血液沸腾了。  “哦,这儿还有一个,也给你吧。”爹说着递了过来,我接过它,感到沉甸甸的。面对着两枚硬币,我不能自己,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