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4 KB
  • 2022-06-17 16:06:49 发布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有答案)+中考满分作文:我在幸福成长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有答案)+中考满分作文:我在幸福成长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1.(2018中考)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A.推行县制    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    D.承认土地私有2.(2019原创题)“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孝文帝改革中含有迁都的措施B.改革措施中学习汉语的内容影响深远C.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D.改革使汉族逐渐被鲜卑族同化 3.(2018模拟)《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2018中考)“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5.(2018中考)“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6.(2019易错题)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 ①技术 ②自由劳动力 ③市场 ④资金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2018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C.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8.(2018•萍乡模拟)战国末期的秦国,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中期的俄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A.专制统治 B.民主强国 C.和平崛起 D.制度创新9.(2018中考)“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为改变这一状况,1933年罗斯福开始(    )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B.对外进行武力扩张C.全盘推行国有化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0.(2019易错题)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1.(2018模拟)“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在运用计划与市场的手段来发展经济上进行过一系列的探索,其中不成功的探索有(    )①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②斯大林模式 ③赫鲁晓夫改革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2.(2019原创题)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桌,吃的烧饼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促进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是张骞出使西域。(    )13.(2018模拟)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道: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这一现象反映了明治维新的情况。(    )14.(2019原创题)为了克服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斯大林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原则是新经济政策。(    )三、综合题 15.(2018中考)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 (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16.(2018模拟)中日两国面临不同的机遇,做出了不同的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代的效仿】 材料一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1)材料一是日本哪次改革的内容?它仿照的是中国隋唐制度,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历史特征是什么?【近代的效仿】材料二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大国崛起》解说词(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日本正在开展哪一场改革运动?这次“出行”的目的是什么?【中国的变迁】 材料三 16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2000年)(3)材料三中“160年前,中国……跌落”是指什么?“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又有什么含义? 【中国的飞跃】材料四 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同(同治帝)光(光绪帝)中兴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采取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150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虽发生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摘编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 《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同(同治帝)光(光绪帝)中兴”主要是指在中国开展的什么运动?概要说明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     参考答案1.B 2.D 3.D 4.A 5.C 6.B 7.C 8.D 9.D10.D 11.A 12.F 13.T 14.F15.(1)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2)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汉文化对孝文帝的熏陶或孝文帝对汉文化的仰慕。(3)戊戌变法(或变法维新运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5)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是否得到支持;改革措施是否得当;改革者的决心等。(答对任意两条即可)16.(1)大化改新。繁荣开放。(2)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制度和文化。(3)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洋务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考满分作文:我在幸福成长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幸福中,有父母对我们的疼爱,爷爷奶奶嘘寒问暖,我们真的很幸福  我小时侯再姥姥家上幼儿园,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姥姥对我特别关心,我想要什么姥姥就给我买什么可以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我还经常让她生气。记得有一次,我看见一些大同学玩陀螺,我也很想玩,就去跟姥姥要,姥姥刚要带我去买,但被刚进门的妈妈听见了她不让我要还骂了我一顿。我感到很委屈就放声哭了起来,声音大的可以震破玻璃这是姥姥心疼了,她对妈妈说:“他想要你就给他买,干吗非要让他哭呢?”妈妈说:“他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还不把他宠坏了,您就别管了。”姥爷也过来说:“就给他买一个吧!”妈妈没办法,只好带我去买。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幸福中,有父母对我们的疼爱,爷爷奶奶嘘寒问暖,我们真的很幸福  在路上,风吹着树枝来回摇摆好像对我很失望,小鸟在树上唧唧喳喳的叫好像在嘲笑我的无知。妈妈对我说:“以后不能再跟姥姥要东西了,她老了,不舍得买一点东西你却要这要那你说你这么做对不对?”我一声不吭,在心里进行激烈的斗争,到底还要不要了?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如果要得话就显得我很无知,如果不要我又很想玩。最后妈妈还是给我买了。我也高兴地笑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姥姥是多么地爱我,我感到很幸福,家里得人对我关心倍至,我还调皮捣蛋让他们生气,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着大街上无家可归的孩子,我更觉得幸福了。姥姥那么的爱我,我却不停地捣蛋,她为了我付出了许许多多,自己舍不得买东西吃,但是我要什么她就给我买什么,真是无微不至。  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挣大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来报答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  我现在终于体会到了我真的很幸福啊!我要珍惜这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