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5 KB
  • 2022-06-17 16:06:46 发布

九年级历史竞赛试卷+中考满分作文:爱的诠释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九年级历史竞赛试卷+中考满分作文:爱的诠释九年级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米兰多拉(1463-1494)在《论人的高贵的演说》中借上帝之口说道:“亚当……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作者的观点属于                                                           (   )A.君权神授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启蒙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2.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种“大汇合”开启于      (   )A.三角贸易    B.新航路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3.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取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C.颁布了系列法典               D.扩大了法兰西的疆域4.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这样写道:“在巴巴多斯(位于美洲加勒比海),1712—1768年有20万黑人奴隶输入,但人口只增加了2.6万。”这主要表明      (     )A.黑奴贸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黑奴的寿命很短    C.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D.黑奴流动速度很快5.“1857年爆发的印度民众大起义,虽然仅仅两年之后就以失败告终,却使英国消耗军费4000多万英镑,使大批英国军官和士兵毙命。”材料主要说明了这次起义(     )A.取得了阶段性的革命胜利     B.成为了印度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C.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D.改变了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方式 6.“我们有根据期望文明各国赶紧援助我们……可是这种期望竟然落空!不仅欧洲人,甚至美洲北部我们的兄弟们,在这场斗争中都……袖手旁观……为了驱逐西班牙人并建立一个自由政府,我们所必须具备的是什么?显而易见的,这就是联合。”这封信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     )A.玻璃瓦尔     B.章西女王       C.华盛顿      D.尼赫鲁7.下图反映了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变化情况。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外殖民扩张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D.工业革命的影响8.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却不相信这种结论,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莱特兄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现代物理学的革命        B.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C.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D.交通运输也的发展 9.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地一起还多。材料反映了日本                         (     )A.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C.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D.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10.1837年,英国工人提出一个《人民宪章》,此后他们为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坚持斗争了十多年。在《人民宪章》里,工人们提出的核心内容是                  (     )A.获得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   B.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       C.取消工人夜班               D.实行义务教育1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有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史实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十月革命胜利 12.“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欧仁•鲍狄埃创作的这首《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它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为自己的解放继续斗争。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巴黎公社失败   D.俄国十月革命 13.学习“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等内容后,同学们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其中之一就是                                                   (    )A.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B.民主法制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14.“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的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关于材料中“这一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为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打下了基础          C.允许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D.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为先进工业国15.下表是1928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机器制造业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其地位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赫鲁晓夫改革16.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属于欧洲地区“新的国际关系制度”的出现与哪一次会议有关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17.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     ) A.《九国公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华沙条约》  D.《开罗宣言》18.毛泽东曾说:“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识,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已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慕尼黑会议   C.铁幕演说   D.马歇尔计划19.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问世,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以及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他的认识                   (     )A.完全推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C.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D.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基础20.他的创作往往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惊人的真实”,他大大发展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始终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思想性格的变化,这就是他著名的“心灵辩证法”。这位俄国作家是                                                 (      )A.巴尔扎克     B.马克•吐温     C.罗曼•罗兰    D.列夫•托尔斯泰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直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开辟了道路。其秉承的三权分立思想,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近代政治体制,创造了第一个联邦总统制共和国家,使美国的经济发展踏上快车道。    ——亚特伍德《人类简史》 材料三、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比对,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1)根据上面结构图,请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什么特点?(1分)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1分)(2)根据材料二,概况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的敌人”有何区别?(2分)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材料一、1763年,他受命修理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台纽可门蒸汽机,得以仔细研究其结构。之后的二十年间,他克服经济困难,经过反复实践,终于使蒸汽机成为了一切机械的万能原动力。材料二、(工业革命中诞生的工业)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死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替代了。 材料三、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是分不开的。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他的这一技术的改进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市场格局发生的主要变化(1分)分析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1分)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1分)从材料三来看,美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1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材料一 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材料二 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材料一,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1分)(2)材料二所说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3)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至少答两点)?(2分)24.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材料一、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一个主要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同盟,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又称“同盟国”。 材料二、1914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材料三、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六月,德国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宣告结束。(1)根据材料一,说出一战前的国际格局中,德国处于什么地位?(1分)(2)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2分)(3)根据材料三,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场(2分)(4)人类应如何汲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实现世界的长久和平?(1分)25.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5分)  中考满分作文:爱的诠释  有一种美丽的语言能述尽母爱吗?我觉得不能。  有什么神奇的标尺能衡量母爱吗?我认为没有。  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6月的一个夜晚一场大面积泥石流,在一瞬间冲毁了四川美姑县的4个村庄,吞噬一百五十余条生命。一位年轻的母亲,不顾自己的大腿已被乱石压断,在齐腰深的泥石流中双手高举着仅有几个月的婴儿,艰难地挺立了四个多小时。她一直坚持到清晨,等来了救援人员,婴儿竟然毫发无损!  我读这则报道的时候,热泪不知不觉顺着脸颊涌流。泪眼模糊中,眼前似乎屹立着一尊神光环绕的雕塑。那就是我们的母亲!那环绕她的正是母性之光!   我曾经在《读者》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南京7·31空难,飞机上的乘客几乎全部丧生,然而有一个名叫丹妮的女婴却奇迹般地活着。原来,在飞机失事的瞬间,丹妮的妈妈贡红梅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乱石异物和扑面的烈焰,她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小丹妮的生。母亲把女儿搂得那样紧,以至救援人员费了好大的气力才把小丹妮救出来。  我读这篇文章已经是几年以前了,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可是,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篇文章在我心灵上引起的的震撼!我流着泪思索着一个与我的年龄不相称的问题:母亲是什么?似乎从这一时刻起,我找到了答案。  有一天,我的“作家”老爸给我抄来一首小诗,诗的题目是《一碗油盐饭》: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我一眼扫过这首小诗的时候还在懵懵状态。第二遍细读这首小诗时,我的泪水流了下来。为了这样的一位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要给孩子准备一碗油盐饭的母亲,为了这样的一位贫寒与凄苦中竭尽全力给孩子以仁爱、温馨和慈善的母亲。透过凄风苦雨,我似乎看见:在千千万万的贫困乡村里,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穷困而伟大的母亲!   和众多的同学们一样,我从小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长大。或许困为拥有的太多,反而有点儿体验不到母爱的珍贵了。直到进入初中,我远离家乡进城学习,直到入校之初那紧张忙碌的军训,使我与父母有了一个月之久的别离。那一个月,每当看到同室女伴与前来探望的母亲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时,我都要悄悄躲到一边。我知道妈妈的左腿骨折了,听医生说怕要半年不能走动。妈妈是不可能来看望我了。可是那天中午,顶着热辣辣的日头,妈妈来了,她拄着双拐由爸爸搀扶着来了……  我的嗓子像堵了东西,只是哽咽着喊了一声“妈妈”。  啊,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伟大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