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1 MB
- 2022-06-17 15:54:5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片、、,.、:?:、.A、—.■.心■^■■、>*、.、<-?.、、.占,?、■i....V、一'.'-、-.‘.:去、V'兰'*.、?’、?‘->?、w^V、.?:、之?、?、、’.'?、\?,.V?,:如;、、.:、心—.译产:一;V点心'记常X甲’—二—-节v.vv八r‘一'.一....學...■誇V'..'.>.v\v-■r詞油辞挺逢群':.-W.?教育学硕古学位论文谋:每’"、■、、、’?’’':;.*::、.1、..…-‘-:、手-■.:产-.'二咕一%■,一■、—?.?.CBI模式下的髙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证研究舌睐诗雨、-'-一V?>-'一、一-*-.X/-''■*、.一-V‘'.'一\於-N八一::-:、一一义'..V軒--■,..?一、V、‘,?、、'4'.一-._、三-—-'.,_.一r、心1闽南师巧大学导-0,f.k'..V'二〇—六年^户六月■-.—片.人、戸h-'、乂一:.->兴‘、品-..,V'--六相?、.-?>-一-占:.‘人.-一'-二.一■.、?丫二一
学校代码:10402学号:2013072001分类号:密级: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CBI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证研究学位申请人:陈诗雨指导教师:吴伊南副教授学位类别:教育学硕士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答辩日期:二○一六年六月
CODE:10402NO.:2013072001U.D.C.:ClassifiedIndex: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ofM.EducationAnEmpiricalResearchonApplicationofCBIforTeachingofEnglishGrammarinSeniorHighSchoolCandidate:ChenShi-yuSupervisor:AssistantProf.WuYinanSpecialty:EnglishCurriculumandTeachingMethodology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EducationUniversity:MinnanNormalUniversityDateofOralExamination:June,2016
闽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里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巧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粟。除T文中特别加W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L义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巧做出重耍巧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嫁輸曰朋^月日^学位论文版枚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愈学校保留并向圏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阁。本人授权闽南师范大学可W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W采用影印。、编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厲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W上相泣方框内打V)作者签名:韦巧顧日期年在月日^J导师签名::月日矣日期狂也年__^y
摘要摘要内容依托教学(CBI)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外语教学模式,它注重外语教学时语言本身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在国外二语教学中效果显著,因而也受到国内二语教学界许多学者的关注。近些年来已有不少学者针对CBI在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英语能力均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一教学模式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将CBI的模式运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探究CBI模式对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施效果。本研究试图证明CBI模式对于高中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高中生英语语法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并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规则,提升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研究选取厦门华兴实验学校高一年段两个平行班作为被试组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并对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为期一学期的CBI模式英语语法教学和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本实验研究对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成绩测试以了解高中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情况以及实验班学生相关方面发生的变化,并采用SPSS19.0对问卷和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相对于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而言,CBI模式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更适合于高中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2.CBI模式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能够提升高中生英语语法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3.CBI模式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能够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语法成绩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关键词:内容依托教学;语法教学;“6T”模式I
AbstractAbstractFocusedonthecombinationoflanguageitselfandtherelatedcontent,Content-BasedInstruction(CBI)isakindofadvancedmodelofL2teaching.ItiseffectiveinL2teachingabroad,andthusattractstheattentionofmanydomesticresearchscholarsinL2teaching.InrecentyearstherehavebeenmanyrelatedtheoreticalandempiricalstudiesofCBIonEnglishmajorsandnon-Englishmajorsinourcollegesanduniversities,whichprovethattheteachingmodelcanplayapositiveroleinimprovingthestudents’comprehensiveEnglishlanguageability.However,therearefewsuchkindsofstudiesoftheteachingmodelforourhighschoolEnglishteaching.Therefore,thisresearchappliesCBIinseniorhighschoolEnglishgrammarteachingtoexploretheimplementationeffectofCBIinourseniorhighschoolEnglishgrammarteaching.ThisstudyattemptstoprovethattheapplicationofCBIforseniorhighschoolstudentsEnglishgrammarlearningcanachieveapromotingeffectandimprovethestudents’interestandmotivationinEnglishgrammarlearningandthatitcanhelpthestudentsbetterunderstandandapplytherulesofEnglishgrammarandupgradetheircomprehensiveabilitytouseEnglish.ThisstudyselectedtwoparallelclassesfromGradeOneinHuaxinghighschoolinXiamenasthesubjectstoformexperimentalclassandcontrolclassandconductedEnglishgrammarteachingthroughCBIandtraditionalteachingmodelintheexperimentalclassandcontrolclassrespectivelyforaperiodofonesemester.Thisexperimentalstudycarriedoutquestionnairesandachievementteststounderstandtheseniorhighschoolstudents’EnglishgrammarlearningattitudeandtheirsituationofEnglishlearningaswellaschangesinstudentsfromtheexperimentalclassinrelatedaspects,andSPSS19.0wasusedinthisstudyfordataanalysisofthequestionnairesandtestresults.Thefinalresultsofthisstudyareshownasfollows:1.C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Englishgrammarteaching,theapplicationofCBIforteachingofEnglishgrammarismoresuitableforseniorhighschoolstudents’Englishgrammarlearning.III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TheapplicationofCBIforteachingofEnglishgrammarcanenhanceseniorhighschoolstudents’motivationandinterestinEnglishgrammarlearningandhelpthembetterunderstandandutilizeEnglishgrammar.3.TheapplicationofCBIforteachingofEnglishgrammarcanimproveseniorhighschoolstudents’performanceinEnglishgrammartestsandtheircomprehensiveabilitytouseEnglish.Keywords:Content-BasedInstruction;Grammarteaching;6-TmethodIV
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第一章引言..............................................................................................................................1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目的..................................................................................................1第二节研究意义..............................................................................................................2一、理论意义............................................................................................................2二、实践意义............................................................................................................3第三节论文框架..............................................................................................................3第二章文献综述......................................................................................................................5第一节语法教学研究综述..............................................................................................5一、国外主要语言教学流派中的语法教学............................................................5二、国内语法教学研究综述....................................................................................7第二节CBI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9一、CBI的定义........................................................................................................9二、CBI的理论基础..............................................................................................10三、CBI的特征......................................................................................................13四、CBI的教学模式..............................................................................................14五、CBI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7第三章教学实验研究............................................................................................................21第一节研究设计与实施................................................................................................21一、研究目的与假设..............................................................................................21二、研究对象..........................................................................................................21三、研究工具..........................................................................................................21第二节研究过程............................................................................................................23一、研究步骤..........................................................................................................23二、教学案例..........................................................................................................23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37V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节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与结果................................................................................37一、前问卷调查结果分析......................................................................................37二、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46第二节综合测试调查数据分析与结果........................................................................51一、实验班和控制班综合前测成绩的比较..........................................................51二、实验班和控制班综合后测成绩的比较..........................................................52第五章总结............................................................................................................................55第一节研究结论............................................................................................................55第二节教学启示............................................................................................................55第三节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57参考文献..................................................................................................................................59附录1前测调查问卷.............................................................................................................63附录2后测调查问卷.............................................................................................................65附录3情态动词语法专项测试.............................................................................................67附录4名词性从句语法专项测试.........................................................................................71附录5前测试卷.....................................................................................................................75附录6后测试卷.....................................................................................................................85致谢..........................................................................................................................................97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99VI
第一章引言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目的2003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语言知识目标,高中阶段必须学习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含语音、词汇、语法、功能与话题这五个方面。语法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其重要性不容小觑。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的第七、八、九级语言知识目标对语法也有较为详细的要求。该新课程标准提倡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该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增强高中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而不应局限在英语语法自身的范畴内。同时,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还必须与语法意识、思维、语境、题材以及词汇用法相结合,即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来实现某些语言功能,从而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长期以来,语法翻译法在我国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法翻译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语言教学方法,主要关注点在于语言的形式。语法翻译法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在各种考试中获得很高的分数,但涉及到用口语去表达某种思想或谈论某种话题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哑巴英语”和“高分低能”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交际教学法传入我国,掀起了一阵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之风。交际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核心,但许多教师对这一核心产生了误解,忽视甚至取消语法教学。由于头脑中没有了语法的框架,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中式英语”现象,语法能力的发展也因此停滞不前。综上所述,这两种在外语教学界占据重要地位的语法教学方法均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探索出一条既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掌握语法规则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最近几年,内容依托教学(Content-BasedInstruction,简称CBI)受到了我国外语教学界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该理论将语言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或主题知识来学习语言。CBI围绕学生想要获得的内容或信息来组织教学,而不是围绕语言教学大纲或其它类型的大纲组织教学,它将课程中的任务、话题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目的语和学科知识的学习。在CBI的教学理念下,语法教学就是将语法作为工具去掌握专业知识,进而提高目标语的综合语言技能。在内容依托教学模式中,语言形式学习的重要地位被消解,但并没有被放弃。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学者对于CBI的理论探索始于王士先教授的一篇文章:《CBI—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向》(1994),此后,戴庆宁、吕晔(2004),常俊跃(2006)等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笔者通过研读文献,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大多数学者对于CBI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只有以常俊跃(2006)为代表的大连外国语学院的一些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其次,研究层次主要停留在大学英语专业,中职院校、中小学的研究篇数较少。因此国内目前对于CBI研究的空白在于这一教学模式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发现运用CBI模式进行语法教学的文献仅有三篇,分别是《英语专业CBI改革中暗示性语法教学实证研究》(李雪梅,霍跃红,2011)、《内容依托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策略研究》(刘雪莲,2012)以及2012年山西财经大学张艳琴的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教学法在大学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实证研究》,这三篇论文分别研究了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以及大学英语专业语法的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运用CBI的主题模式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验,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话题融入语法教学中,通过呈现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动机和兴趣,并设计多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将语法规则应用于交际中,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语法规则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应用,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第二节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在理论上,将CBI理念融入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于英语语法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我国外语界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CBI教学理念,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近些年,CBI理念正逐渐融入到中学以及高等教育中,缓和了英语课堂“满堂灌”的局面。将CBI理念融入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能够使学习者在大量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习得语法知识,并在真实情境中去应用语法知识,有效地进行交际,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2
第一章引言二、实践意义应用CBI模式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可以帮助高中生增强英语语法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他们英语语法学习的效果、培养他们英语交际的流利性和准确度。同时,应用CBI模式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验可以为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提供相关的依据。CBI模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这就保证了学习者通过真实的内容去学习语法,而不是以一种孤立的方式去学习。在CBI模式下,教师会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入课堂教学中,这些话题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将语法知识融入话题中让学生在话题中习得语法结构,会进一步加深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的掌握。第三节论文框架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进行论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包括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和CBI的研究综述,对国、内外主要语言教学流派中的语法教学和CBI理论基础、主要模式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第三章是研究设计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并结合教学案例对研究过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第四章对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相关的讨论。第五章是本研究的结论,总结了本实证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意义、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4
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一节语法教学研究综述一、国外主要语言教学流派中的语法教学回顾国外的外语教学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时期都曾出现过一些有影响力的外语教学流派,他们对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持不同的态度。这些外语教学流派可大致区分为重视语法教学的流派和忽视或反对语法教学的流派。重视语法教学并关注语法规则学习的流派主要有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认知法。相反,对语法教学持忽视态度、主张在自然条件下习得语法规则的流派主要有直接法、交际法和自然法。(一)语法翻译法中的语法教学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方法。直到今天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语法翻译法仍占据重要地位。在语法翻译法看来,外语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的能力,而语法就成了教学的核心。语法翻译法中的语法教学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教学材料取自名著原文,课文中的生词会用母语详细标注,语法和课文的学习孤立进行,采取先语法后课文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2.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演绎法进行语法教学,即先呈现语法条目,接着使用专业的语法术语详细地分析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语法。3.教师在课堂上较多地使用母语进行教学。4.关注语法形式教学,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被重视。(二)直接法中的语法教学直接法(DirectMethod)是在19世纪后期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出现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所谓“直接”,即直接用外语来教外语。直接法把“说”放到重要位置,外语学习开始于基本日常用语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发音。直接法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目的语进行思考和交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讲解词汇和短语时会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而不是直接翻译成母语,学生在课堂上要尝试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直接法中的语法教学有如下特点:1.教师不系统讲解语法规则,而是采取让学生用模仿、操练和背诵的形式去掌握外语。2.采用归纳的方式让学生在材料中去总结语法规则,重视口语语法。(三)听说法中的语法教学听说法是20世纪40年末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听说法主张“听说领先”,在听说法的课堂上,教师会将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进行听说训练后才能看到对话的文本。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将文本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句型提炼出来进行句型的练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所以听说法又可被叫做句型法。听说法下的语法教学有如下几个特点:1.以句型为中心,反复模仿、操练。2.广泛利用对比法,对比母语和外语的句型结构。3.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四)认知法中的语法教学认知法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批评与总结听说法的基础上,以认知心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以及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认知法认为语言受规则支配,人们学习语言应当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发现规则、理解规则以及运用规则的能力,因而可以看做是语法翻译法的现代形式。认知法中的语法教学有如下特点:1.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要尽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语法规则的掌握。2.适当使用母语。学生已有的母语经验会对语法教学起正迁移的作用。3.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或归纳法均可。(五)交际法中的语法教学交际法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流派。交际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反对单纯以语法为纲组织教学。交际法关于语法教学的观念有如下特点:6
第二章文献综述1.不单独教语法,也不苛求去纠正语法错误;交际法认为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错误会随着交际双方交际能力的提高而进行自我纠正。2.语言的流利性先于语言的准确性。交际法倡导者虽然不否认语法对交际能力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轻语法重交际。因此,语法的重要性从这一时期开始被推向边缘。(六)自然法中的语法教学20世纪90年代初期,Krashen(1982)在其二语习得五个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教学法。自然教学法不主张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语法形式进行详细分析,而强调语言意义的交际。自然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较为宽松、友好的情感过滤的氛围,同时给学习者提供便于交际的词汇,而不赞成进行任何形式的语法教学。可见,自然教学法将语法彻底排斥在外语教学之外。当代语法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语法教学该以明示还是暗示的方式进行。明示性语法教学(ExplicitGrammarTeaching)以演绎法(Deductive)为代表,主要关注语法规则的学习,教师在教授某一语法项目时,要先向学生系统讲解该语法项目,进而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练习。明示性语法教学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去使用语言,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暗示性语法教学(ImplicitGrammarTeaching)以归纳法(Inductive)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如果给学习者提供一个类似于母语的环境,学习者可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法。因此,在归纳法的课堂上,教师会提供给学习者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机会,让学习者自己去总结和归纳语法规则。显然,无论是明示性还是暗示性的语法教学都有其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语法教学方法。二、国内语法教学研究综述国内对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盛行于当代。国内不同学者针对不同层面的英语语法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于对国内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研究,赵美娟(1999)指出目前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和词汇量的掌握方面较以往有所提高,但语法错误量却有所增加。她呼吁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建议将语法教学分散在各门基础课中进行,并将语法课设计了三个步骤:呈现语法点、讨论分析和练习运用,在各个步骤中又提供了不同的操作方法,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便积极发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变提供语法为发现语法,并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指导学生应用语法,提高语言交流的质量。黄和斌(2002)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种认知式英语语法教学,即以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能力为起点开展语法教学,将概念、意象、整体、组块、意义、兴趣、推理等重要的认知因素融入到语法教学当中,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法教学,宋德伟(1999)将英语语法教学研究与非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研究相结合,阐明了非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误区:一是面面俱到,重点与非重点都予以讲解;二是重理论轻应用。为此,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和难点;二是先语用后语法,为应用而讲语法。宋德伟的研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英语语法教学改进的方向和语法教学研究新的视角。朱玉山(2007)将语法教学研究与非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相结合,提出以隐性语法教学法为主、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从提高英语语法意识和写作能力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适合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写作型语法任务的设计,即语法化任务(GrammaticalisationTask)、短文听写与重建任务(DictoglossTask)、看图作文任务(PictureCompositionTask)、句子组合改写任务(SynthesisTask)、短文改写任务(TextModificationTask),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审视英语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国内针对中学生的英语语法教学研究中,马福康(1998)配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利用教学情景引出语法要点,通过师生讨论、归纳总结、巩固操练和综合运用的步骤教授中学英语语法。针对国内混合型学习群的英语语法教学研究起源于赵璞(1996),他着重论述了虚拟语气及其教法。而后人们的英语语法教学研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黄和斌(1999)从宏观的角度,全面地回顾了16世纪到20世纪英语语法的教学概况,重点分析了20世纪以来各种英语语法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的长处与不足,以及对它们我国英语教学的影响。在这之后,张人(2004)、戴炜栋和任庆梅(2006)等以微观的认知心理学视角和交互式语法教学模式之范例,清晰地揭示了内隐认知研究对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并提出外显互动任务模式来促进我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发展。综上所述,国内英语语法教学研究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较低。其次,研究对象分布不均衡。国内英语语法自主学习研究的对象相对集中在混合型8
第二章文献综述学生群和大学生,对中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再次,英语语法教学研究范围狭窄,深度不够。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英语语法教学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何加强英语语法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究,切实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效率,提升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语法运用的水平。第二节CBI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一、CBI的定义CBI教学理念始于Lambert和Tueker(1972)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进行的沉浸式教学实验,该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CBI也因此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目前针对CBI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许多专家学者都尝试对这一理念进行描述。Widdowson(1978:16)首次提出了外语教学可以将语言和内容的教学结合起来,英语学习可以通过其它科目或主题的学习来达到习得的目的。Leaver和Stryker(1997:5)尝试把CBI理解为一种教学途径,他们认为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课程的中心可以从语言学习转变为内容的学习。Short(1991:629)指出外语教师在运用CBI理念进行教学时,应该以内容为纲而不是以语法或词汇为纲。依据Krashen(1982)的观点,在以内容为主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在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氛围中学习到关于文学、历史、科技等学科的内容知识,在学习内容的同时增长了他们的语言技能。针对“内容”的界定问题,可以依据Genesee(1994)的观点,即“内容”的范围很广,它不一定是学术性的知识,任何话题、主题或学生认为重要或感兴趣的事情都可以作为“内容”呈献给学生。比如,教学材料可以从他们喜欢的篮球明星到流行的电影或是由最近的新闻热点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同样,Met(1991:281)认为“内容”即学习材料,“内容”的选择始终要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并且与目标语言或目标文化相对接。在传统的课堂中,语言课程仅仅关注的是目标语言本身,例如语法、语言点等,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分开进行。而在CBI的课堂中,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同时进行,学生可以在学习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如文学、政治、历史等)的学科或主题的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感知和掌握。下图是传统语言课堂与CBI课堂的对比。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内容与语言课堂内容课堂语言结合传统语言课堂CBI课堂图2.1传统语言课堂与CBI课堂的对比从以上对CBI的描述不难看出,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完全可以通过学科或主题内容的学习来实现。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时可以语言本身和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正如Stryker和Leaver(1997:5)所说的那样,CBI可以被看成一种哲学取向,一种教学模式,它既可以说是教学大纲,又可以说是教学程序的构架。结合国内外多位专家对CBI的描述,笔者尝试给出CBI在本研究中的定义,即CBI是一种外语教学方法,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运用模式,它将语言教学与学科或主题教学结合起来,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技能,从而在外语学习上取得成功。二、CBI的理论基础(一)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Krashen(1982)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是他的二语习得五个假说的核心,也是CBI理念的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托。在这一理论中,Krashen(1982)首先区分了语言学习(LanguageLearning)和语言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在Krashen(1982)看来,语言“学习”就是有意识地通过学习一些语言的形式(如词汇或语法等)来获取语言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于儿童学习母语,让学习者置身于充足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大量的交际无意识地学会使用语言。“学习”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而“习得”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要想自然而然地在潜意识的情形下去习得一门语言,学习者就必须置身于恰当的语言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适当、充足的语言输入。10
第二章文献综述针对语言输入量多少的问题,Krashen(1982)给出了“i+1”这一解释。学习者之前的语言水平用“i”来表示,语言输入只有稍稍高于学习者之前的语言水平即“i+1”时,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才会从“i”向“i+1”提高。因此,只有让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大量接触到“i+1”的语言材料,他们便会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同时,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与此同时,Krashen(1985)还强调输入的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eInput),认为只有通过充分、合理、适合学习者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他们的语言习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Krashen(1985)认为理想的输入应满足四个要求:第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即教师输入的语言信息必须符合学习者当前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语言基础,必须是他们能理解的语言信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须通过非语言手段帮助他们理解所输入的语言。第二,输入地语言必须是有趣的、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关联性越大,学习者就越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第三,语言输入不应是以语法为大纲的。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一言堂”只会导致哑巴外语现象的产生。第四,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所谓大量的语言输入,就是大量地去读和大量地去听。在大量的听、读过程中,学习者会自然而然地吸收许多有用的语言素材和语言知识。学习者会对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加工,就会很自然地使用所习得的目的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Krashe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关键。因此,如何有效地向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一个关系到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CBI就是以学习者学习的专项内容作为所需的语言输入,学习者通过接触和使用语言来学习专业知识、获取专业信息、解决专门的问题,进而逐渐习得该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Krashe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为CBI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二)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又称为交际教学法,由最初的“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发展而来,也有学者将它笼统地看作是一种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思想。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在否定了结构主义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后,提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其基本概念为“意念”、“功能”、“交际”。意念是指人们用以表达空间、区间、时间等的1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理念与思想,功能则是指语言用以表达这些抽象概念的作用,交际的概念则是指用语言做事的过程和结果。交际语言教学这一术语之所以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使用,与Hymes(1972)提出的属于社会语言学范畴的“交际能力”有密切的关联。在Hymes(1972)看来,交际语言教学就应将使学习者获得交际能力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必须以语言功能和意念的学习为对象,教学过程也应该是让学习者学习用语言做事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学会得体地用目的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Littlewood(1981)看来,交际语言教学不仅注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注重语言的功能,这是最它明显的特征之一。因此交际语言教学的核心就是将教学过程变成交际的过程,交际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用来表达意义的系统。交际语言教学的重点在于语言表达的意义以及语言的运用,而不是语言形式的学习,因此语言教学就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有意义的交际,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并获得交际能力的提升。第二,语言运用的流利性比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更重要。交际语言教学认为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会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地纠正自己的错误。第三,教师组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不同作用,而课堂上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要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Canale和Swain(1980)总结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语法能力、话语运用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前两个部分描述的是语言的用法。语法包括语言结构方面的知识即音素、语素,词汇和句法规则等。话语的运用能力是能够准确地组织句子,并能成功地与对方进行交流。社会语言学能力包括在特定的场合使用恰当语言的能力,即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选择说话内容。策略能力指交际者使用诠释、引用、重复去解释那些在特定场合下难于表达和理解的语言。不难看出,Canale和Swain(1980)着重强调的是后两者的运用,这正好与CBI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在CBI看来,教学不应单纯地以语法、词汇等作为重点和关键,而应以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推动语言能力的提高。CBI不仅重视语言传统意义上的四种基本能力(听、说、读、写),更注重语言在真实语境中的实际应用。12
第二章文献综述(三)合作语言学习理论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在美国兴起。合作学习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学习者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因此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要进行合作学习的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共同进行学习,加强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全体学习者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规划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课堂教学必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中,学习者按不同特性及不同能力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每个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确保每个学习者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掌握所学的内容,并为本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习者为了理解和掌握每个内容以及最后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必然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中,学习者从他人那里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向他人阐明自己的观点、同他人进行辩论,达到弥补各自在理解方面不足的目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中的互动,为学习者提供自然、真实的二语习得机会,教师亦可以用此方法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一个成功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降低他们的学习焦虑,帮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CBI模式的课堂中,教师也要将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并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各个小组布置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讨论,并把成果展示给其它小组,在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因此,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为CBI运用到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三、CBI的特征Stryker和Leaver(1989:269)在Content-BasedInstructioninForeignLanguage:ModelsandMethods一书中科学地总结出了CBI如下的三个特征:(一)以学科知识或主题为核心CBI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围绕相关学科知识或主题展开的。学习者在学习一些特定的主题或诸如自然科学、数学、艺术、社会学、商业、历史、政治、国际关系或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的同时,他们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正如许多学者在描述CBI1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作为二语或外语教学模式的优势时指出的那样,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在大多数语言教育场景中人为地将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分离的现状。(二)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CBI的一大特点就是广泛使用来自于目的语文化背景的真实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录像带、录音带或是其他辅助视听材料,这些材料是为目的语的本族语者所制定的。CBI教学活动强调通过使用真实的语言去理解和表达有意义的信息,进而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挑选真实的语言材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教师必须仔细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语言材料,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让学生获得处理其他背景材料中未知语言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三)课程内容符合特定学生群体的需要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必须符合特定学生群体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也要适合于他们今后的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意义和有挑战性的学习和认知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就必须确定符合学生需求的主题或学科知识,以便通过这种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四、CBI的教学模式正如Stryker和Leaver(1997:5)所指出的那样,“CBI可以是一种哲学取向,一个方法体系,为一门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或为整个教学程序设计的一个框架”。CBI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教学理念,或由该理念延伸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不同的学者对CBI“内涵”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模式。Snow和Met(1989:201)等学者将CBI模式归纳为以下三种:主题模式(Theme-BasedLanguageInstruction),附加模式(AdjunctLanguageInstruction)和保护模式(ShelteredContentInstruction)。(一)主题模式CBI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基于主题的教学方法(Grabe&Stoller,1997)。在主题式教学模式(Theme-basedLanguageInstruction)中,语言教学大纲围绕某个主题或者话题设计,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则围绕该主题或话题展开。教学材料可以选择来自目标语言的各类话题,所选的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戴庆宁,吕晔,2004)。主题式教学模式主要由外语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该模式以主题为中心,14
第二章文献综述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贯穿于主题内部的各个环节,通过图片、视频及模拟等教学手段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该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借助主题,让学生获取新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由于主题模式对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要求较低,因此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普遍使用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该教材每一单元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展开,这些主题涵盖了英、美等国家的历史、文化、科技的各个方面,主题内容充分体现了跨学科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与CBI的主题模式在高中阶段的运用实现了有效的的衔接。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高中阶段学生,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主题模式来进行实验。Grabe和Stoller(1997:78)也专门为主题式教学模式设计了“6T”模式即主题(Theme)、课文(Text)、话题(Topic)、线索(Thread)、任务(Task)和过渡(Transition),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贯穿了CBI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课堂。“6T”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主题主题是指贯穿课程设置的中心内容。主题的确定须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学生现有的英语语言能力是否达到讨论该主题的水平、教师是否有能力驾驭该主题。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一单元都确定一个主题,涵盖文化、历史、科学等领域,因此为CBI主题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衔接。2.课文课文即教学的内容,它包括教材中给定的内容,也包括辅助阅读材料以及视听材料。课文内容的确定一方面要与主题相符合,另一方面要考虑其长度、教材之间的关联和延续性。此外,课文所使用语言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内容的兴趣程度等都需要仔细地斟酌。3.话题话题就是比较集中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它源于教学内容,是对主题更深层次的探讨。教师在这一教学步骤中要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本或视听材料中的某一要点进行探讨,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4.过渡1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过渡所起的作用就是把一个主题之中的若干话题以及学习任务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5.线索线索是把各个教学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以增加整个课程设置的逻辑性与连贯性。6.任务任务是指在语言教学中所开展的与语言学习直接相关的活动。在CBI模式中,不能机械地强调任务的完成。只有做到任务与内容完美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发现语言规则、在情境中进行交际等,其目的是提高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二)附加模式附加式教学模式(AdjunctLanguageInstruction)是指同时开设语言课和专业课的一种教学模式。专业课作为主导,语言课辅助专业课进行,要求学生将语言知识视为一种媒介去掌握专业知识。该模式由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共同授课,学科教师讲解学科知识,语言教师在学科知识的背景下教授语言(顾飞荣,稷胜美,2005)。这一模式对于语言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他们即需要熟悉学科知识,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做一些编导工作,设计一些适合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同时,附加式教学模式需要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附加式教学模式的评估分为专业和语言两部分内容,专业课测试主要考察学科知识,语言测试主要考察语言知识。由于附加式教学模式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该模式更适用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戴庆宁,吕晔,2004)。(三)保护模式保护模式(ShelteredContentInstruction)是一种强式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学习学科知识。在该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既可以让学科教师教授学科内容,也可以让语言教师或这两类教师一起来教授学科知识和语言。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熟练运用目标语并熟悉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该模式采用的教学材料主要来自于目标语的各种专业课程,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学生要将通过专业课学到的知识作为可理解性输入从而获得语言知识的提高(章文君,2008)。在进行教学评估时,保护模式不单独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测试,而是通过测试学科知识来16
第二章文献综述评估语言学习的效果。该模式同样更适用于高等阶段的学生。目前在大连外国语学院以常俊跃(2005)教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就是运用保护模式对大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授课,他们开设了各种课程如美国自然人文地理、美国历史文化和《圣经》与文化等,充分体现了CBI保护模式的特点。这种保护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在二语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但实施该模式最大的困难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教师。五、CBI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CBI的研究CBI教学理念的产生始于Lambert和Tueker70年代初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进行的“沉浸式”二语教学实验。该教学实验采用法语作为教学媒介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进行“沉浸式”教学,学生主要通过学科内容来学习语言,而不是以传统的方式教授语言知识。80年代初,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把“沉浸式”双语教育引入到大学阶段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转引自俞理明、韩建侠,2003),随后该教学模式被推广到加拿大其他地区和美国,CBI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CBI理论研究方面,Widdowson(1978:16)首先提出语言教学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设想,认为语言习得的过程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学科作为媒介来完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CBI教学理念——语言与内容整合式教学,逐渐成为二语教育界广泛关注的对象。CBI教学理念兴起的奠基人之一Mohan在1986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语言与内容》,大大推动了许多国家的CBI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在他看来,语言和专业的分离会使语言失去工具的功能,同时交际的目的性和真实性也随之失去。实践证明语言和专业相脱离的结果就是,在专业知识课中语言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而在语言学习课程中内容是可以用来交际的这一点又得不到相应的重视。Brinton(1989:17)等指出,CBI事实上是属于交际语言教学的范畴。这些学者进一步将CBI的理论系统化,并根据CBI教学理念将其分为3种模式:主题模式(Theme-basedLanguageInstruction),辅助模式(AdjunctLanguageInstruction)以及保护模式(ShelteredContentInstruction)。为了将CBI更直接、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Stroller(1997:78)提出了“6T”的操作方法,这六个T分别代表主题(Theme)、课文(Text)、话题(Topic)、线索(Thread)、任务(Task)以及过渡(Transition)。另一方面,Met(1999:281)从CBI教学中教师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她提出合格的CBI教师应该兼备语言和专业1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内容两项专长,在以下几个领域必须有充分的储备:(1)了解二语或外语的习得;(2)语言教学之道;(3)内容知识;(4)内容教学之道;(5)教材的开发和选择;(6)了解教学评估方法。同时,国外有关CBI的实证研究中较为突出的例子有:(1)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法语系采用CBI的保护模式给那些法语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开设希腊文化课,授予他们一般人文课学分。结果显示这些学生不但学到了关于希腊文化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法语的各项基本能力。(2)美国耶鲁大学从1987年开始每年暑假都会举办两期培训班,采用将语言学习和专业教学相结合的CBI教学模式,学生专业课知识以及英语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综上所述,国外CBI教学实践起步早、发展快、覆盖面广,在许多领域都有其实证研究,更有关于提高语言能力应用研究方面的累累硕果,充分证实了CBI模式应用于二语或外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二)国内CBI的研究从上个世纪90年代CBI传入我国至今,CBI方面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研究为主,到实证方面的研究逐年增多的历程。最早在国内从事CBI理论方面研究的是王士先(1994),他的《CBI—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向》探讨了CBI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并讨论了其在我国条件下应用的可能性。王士先认为,从适应面广、有利于教材编写和统一测试、便于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效果等方面来看,主题式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冯清高、李少军(1995)对CBI的理论基础和运用模式进行了评述,认为较为缓和的CBI附加式模式(ModifiedAdjunctModel)比较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的现实,即按照合理的比例同时开设并且合理配置专业课与基础课。此外,廖春红,杨秀松(2009)对《高等教育中的CBI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述评,提出要正确对待CBI教学中学生英语基础的问题。他们认为,CBI模式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所以在许多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在实证研究方面,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常俊跃(2008)等人选取大连外国语大学2007级和2008级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CBI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测试成绩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测试成绩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而且在语言教学方面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蔡奥生18
第二章文献综述(2005)将CBI的主题模式应用于华中农业大学双学位班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发现用CBI组织专业英语讨论对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英语口语水平可以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具有中高级以上英语水平的学生。杨德祥、赵永平(2011)的研究表明,CBI能促进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张世新(2008)尝试将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CBI模式。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比起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CBI教学模式更能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英语运用水平,并且低水平的学生学业进步尤其明显。马美宏(2011)研究了CBI模式对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的影响,发现CBI模式可以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降低学习焦虑感,有利于他们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田灵兴(2009)则以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为CBI模式应用研究的对象,同样证明了CBI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与国外的同行相比,我国外语界对CBI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慢,成果不多。我国的研究者们虽然在CBI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了一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方法与经验,但在整体上还有许多欠缺:一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有些层面的研究还未开展或虽已开展,但不够充分。例如,常俊跃(2008)等人就在大学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开展CBI运用实验,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探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经验,但目前尚未有人针对非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中小学阶段等方面展开类似的系统研究。另一方面,CBI运用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笔者根据对过去20年CNKI相关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对CBI的定性研究占据了绝大多数,定量研究相对偏少。因此,为了能将CBI更好地融入到我国各层次的外语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增加基于科学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或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0
第三章教学实验研究第三章教学实验研究第一节研究设计与实施一、研究目的与假设本实验试图证明CBI模式可以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并且比常规的语法教学模式更适合于高中生语法学习。本研究基于以下假设:1.CBI对于高中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2.CBI模式能够提高高中生语法学习的兴趣和动机。3.CBI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运用语法规则。二、研究对象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厦门华兴实验学校高中一年级2个平行班的58名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其中高一(1)班30人(男生21人,女生9人),高一(2)班28人(男生21人,女生7人)。本实验将高一(1)班作为实验班,采用CBI模式进行英语语法教学;高一(2)班作为控制班,采用常规的语法翻译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实验班和控制班均由笔者亲自任教,教材选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和必修四,每周的课时相同。实验时间为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为期四个月。实验进行中不透露任何相关信息。三、研究工具本实验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一)两份调查问卷(前问卷和后问卷)本研究需要使用前问卷调查和后问卷调查。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笔者分别参照了冯坤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及语法学习情况实验前学生问卷”(冯坤,2011)、周遥的“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周遥,2007)、潘星彬的“英语语法学习情况学生问卷(实验前)”(潘星彬,2014)和张艳琴的“语法教学实验后学生问卷”(张艳琴,2012)等调查问卷的题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设计了本研究的前后调查问卷。两份调查问卷分别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向参与本实证研究的学生发放。学生要在老师2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监督下二十分钟之内完成问卷。问卷开始前,教师要针对该问卷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告诉学生该问卷是一份语法学习调查,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地去回答问题。前调查问卷(见附录1)包含十二道选择题,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于英语语法学习的动机、兴趣以及对教师语法教学的态度。后调查问卷(见附录2)只在实验班发放,共计十道选择题。后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实验班学生在进行四个月的内容依托教学后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验证CBI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动机和兴趣是否有一定的影响,以及该模式是否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英语语法规则,以及学生对未来运用CBI模式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建议。(二)两份语法专项测试试卷本学期重点学习的语法项目有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和主谓一致,这三项语法分别是各个单元的语法要点。教师在讲解完每一单元时,要针对该单元出现的语法项目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语法专项测试以检测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情况。本文以情态动词和名词性从句为例,设计了两份英语语法专项测试试卷,并对平均分以及各个分数段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用以比较CBI模式下的英语语法教学以及常规模式英语语法教学对于高一学生英语语法成绩的影响。两份英语语法专项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详见本论文的两份教学案例。(三)前、后综合测试卷前测试卷采用厦门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英语质量检测试卷。前测要在教学实验前进行,以确保两班同学的英语综合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实验。试卷满分150分。后测试卷采用厦门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英语质量检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后测在教学实验后进行,以检测两班同学的英语综合水平有无显著性变化。教师在测试过程中要严格监督,以确保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四)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应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问卷以及前后综合测成绩进行分析。22
第三章教学实验研究第二节研究过程一、研究步骤本实验研究在高中第一年第二学期进行。实验前,根据高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选取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为控制班,实验班采用CBI模式下的“6T”方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控制班采用常规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前要对两个班级进行英语综合前测,以确保两班成绩无显著差异方可进行实验。本实验研究持续时间为四个月,学期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实验后的英语综合测试,以检测两个班同学的英语综合水平有无显著性差异。(一)实验班教学过程在实验班的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CBI模式下的主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笔者根据Stoller(1977:78)的“6T”方法,即Theme(主题),Text(课文),Topic(话题),Task(任务),Thread(线索),Transition(过渡),来组织课堂英语语法教学。针对每一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笔者会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文字、图片和音像材料等作为语法教学依托的内容,同时在课堂上会提供多种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辩论、小组讨论等。在课堂活动进行中,笔者会将本单元中涉及到的语法掺杂到其中,在多种语料的支撑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法规则、总结规律,最终达到正确运用英语语法规则的目标。(二)控制班教学过程笔者在控制班主要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即先呈现某个语法点,接着针对这个语法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语法规则,最后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语法点。同时,课堂上教师采用母语来讲授语法要点和例句。在本研究中,笔者将“6T”模式运用于实验班英语语法教学中,依托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和必修四一共十单元的话题,讲授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三个语法项目。现以情态动词和名词性从句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教案二则,并详细阐明其实施步骤。二、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一(实验班)高一英语必修三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语法知识:情态动词2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6T”模式教学设计:1.Theme:Festivalsaroundtheworld根据前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包括文化、历史、旅行、电影以及新闻等类型。本单元“节日”的话题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重新得到大众重视,一些西方节日也逐步被大家所熟悉,以节日话题作为内容依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Text:(1)SometextsaboutwesternfestivalssuchasNewYear’sDay,Valentine’sDay,Halloween,Easter,ChristmasDay(2)Picturesonwesternfestivals(3)Videosonwesternfestivals本单元书上的阅读部分向大家介绍了纪念死者的节日、纪念名人的节日、丰收的节日和春天的节日。还有一些节日是学生所熟悉但并没有出现在课文中,如西方的复活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笔者选取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外国节日,并从网上收集了这些节日的英文介绍供学生们阅读,选取一段视频训练学生的听力,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3.Topic:(1)Talkaboutsomefestivalsyoulike.(2)Talkaboutyourviewsonpeoplegaininginterestsincelebratingwesternfestivals.课堂上所有的话题都是围绕主题“世界各地的节日”来进行的。学生会就这一系列的话题来表达各自的看法,并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际。4.Transition:(1)Topicaltransition(2)Tasktransition话题和任务的转换要与主题紧密相关,这样才会使整堂课的教学流畅地进行。5.Thread:Festivalsandculture线索与主题密切相关,笔者由本节课谈论世界各地的节日这一主题联系到节日背后体现的各国文化。24
第三章教学实验研究6.Task:(1)Readthematerialsandfindgrammaticalpointsaboutmodalverbs.(2)Makesummaryontheuseofmodalverbs.学生在课堂内外要完成许多任务如搜集材料、阅读材料、观看视频、评论图片、总结情态动词用法、讨论、辩论以及展示等。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在完成这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讨论或展示的过程中使用与主题相关的语法项目,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规则。教学步骤:DayOne:TeachingObjection:1.Studentswillknowmoreaboutsomewesternfestivalsabouttheirhistoriesandwhatpeopledoonthatday.2.Studentswillexpresstheiropinionstowardfestivals.Teachingsteps:Stepone:IntroductionTheteacherwillshowsomepicturesofdifferentfestivals.Studentswillguesswhatfestivalitisandtrytodescribewhattheyknowaboutthesefestivalsincludingtheirhistoryandwhatpeopledoonthatday.Steptwo:FastreadingTheteacherwillsendeachgroupsometextsaboutwesternfestivalandaskthestudentstoreadthepassagewiththefollowingquestions:1.WhatarethefamiliargreetingsinNewYear’sDayandwhat’sthemeaningofthesegreetings?2.WhatareValentineSymbols?3.WhatdowesternpeopledotocelebrateHalloween?4.WhatthingscanrepresentEaster?5.WhyisChristmasDaysoimportant?6.WhatdopeopledoonChristmasDay?Stepthree:WatchavideoTheteacherwillplayashortpieceofvideowithoutsubtitle.Thisvideodescribeshowa2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familycelebratesThanksgivingDay.Thereareafewdialoguesinthisvideo.Afterwatchingthevideo,studentsshouldanswerthefollowingquestions:1.Whatcanyouseeinthisvideo?2.Whatdidtheytalkabout?3.What’sthehistoryofThanksgivingDay?Stepfour:DiscussionTheteacherwilldividetheclassintofivegroupsandletstudentsingroupstalkabouttheirviewsonpeoplegaininginterestsincelebratingwesternfestivals.Stepfive:HomeworkWriteapassageonyouropiniononpeoplegaininginterestsincelebratingwesternfestivals.DayTwo:TeachingObjection:Studentswillbeabletofindsentenceswhichincludemodalverbsfromreadingtextsandexplainthemeaningofeachmodalverb.Teachingsteps:Stepone:GrouptaskTheteacherwillletstudentsfindsentencesinthereadingpassagethatusemodalverbssuchasmay,might,will,would,can,could,shall,should,andmust.Thestudentsshouldunderlinethesesentencesandexplainthemeaningofeachmodalverb.Thestudentsmayfindthefollowingsentences:1.Mostancientfestivalwouldcelebratetheendofcoldwinter…2.Sometimescelebrationswouldbeheldafterhuntershadcaughtanimals.3.Atthattimepeoplewouldstarveiffoodwasdifficulttofind…4.…ortosatisfytheancestors,whomightreturneithertohelportodoharm.5.FortheJapanesefestivalObon,peopleshouldgotocleangrave…6.Itisnowachildren’sfestival,whentheycandressupandgo…7.…thechildrenmightplayatrickonthem.26
第三章教学实验研究8.Festivalscanalsobeheldtohonourfamouspeople.9.HarvestandThanksgivingfestivalscanbeveryhappyevents.10.InEuropeancountries,peoplewillusuallydecoratechurchesandtownhalls…11.Somepeoplemightwinawardsfortheirfarmproduce…12.AttheSpringFestivalinChina,people…maygivechildrenluckymoneyinredpaper.13.Thesecarnivalsmightincludeparades,dancinginthestreets…14.Thecountry…looksasthoughitmightbecoveredwithpinksnow.15.Ifawomandroppedherhandkerchief,amannearbymightpickitupandreturnittoher.16.Sometimesawomanmightseeamanshewantedtomeet.Shemightdropherlacehandkerchiefonpurposetoencourageromance.17.Themessagehadnobeginningorend.Itcouldberepeatedendlessly.18.SonofVenus,goddessoflove.Hecouldcausepeopletofallinlovebypiercingthemwithoneofhismagicarrows.19.Easteregghuntscanbepartofacommunity’scelebrationofholiday.20.Thechildrenwouldbuildtheirnestinasecludedplaceinthehome,thebarnorthegarden.Steptwo:ExerciseStudentswilldotheexerciseonpage5toconsolidatetheusageofmodalverbs.Stepthree:presentationTherearethreesituationsbelow.Withyourpartner,usemodalverbstoaskandanswerquestionsbasedonthesituation.Trytouseeachmodalverbatleastonce.Bereadytopresentyourdialoguestotheclass.1.YouwanttoinviteyourfriendtocometoapartyonSunday.2.Youwanttobeadoctor,soyouaskyourteacheraboutwhatsubjecttostudy.3.Youwanttoaskyourmumforpermissiontogowithyourfriendstothecinema.Stepfour:HomeworkConcludetheusageofmodalverbs.Dotheexerciseofmodelverbs.2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教学案例一(控制班)高一英语必修三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语法知识:情态动词教学步骤:第一步:呈现语法规则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情态动词的含义,即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对某一动作或状态的态度,认为“可能”、“应当”、“必要”等等。它们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必须和不带to的不定时(即动词原形)连用,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情态动词有如下几个:can,could,may,might,shall,should,will,would,may,might,must,oughtto等。第二步:解释语法规则接下来,教师逐个对情态动词的用法进行讲解。例如在解释can和could时分别向学生介绍can和could表示能力、可能性以及表示请求或允许的情况:1.表示能力:Someofuscanusethecomputernow,butwecouldn’ttenyearsago.在这一句中,can和could表示一种“能力”,翻译成“能”。2.表示请求或允许:Youcanfinishtheworktomorrow.(can表示允许)CouldIpleasehavealittlemoretime?(could表示请求)3.表示可能性:Thatmancan’tbemyEnglishteacher.HehasgonetoCanada.(表示现在的可能性)。Hesaidthenewscouldbetrue.(表示过去的可能性)第三步:巩固练习教师从学科网站中精心挑选出关于情态动词的习题,作为课后的作业。教学反馈:首先,在课堂氛围方面,实验班学生状态集中、反应热烈,小组内部同学互相帮助,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活动。控制班学生前半节课注意力较集中,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听老师讲授语法知识并做好记录,但在后半节课一部分同学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仅有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坚持到课程结束。28
第三章教学实验研究其次,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教学效果在课后的语法专项测试的成绩上也有所体现(小测试卷见附录,满分100分),如下表所示:表3.1情态动词语法专项测试成绩统计高一年级小测成绩统计高一(1)班高一(2)班90-100分2080-90分4170-80分91260-70分10860分以下57合计3028及格率83%75%平均分67.965.8从课后的语法专项测试成绩上看,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基本持平,但实验班在高分段(80-100分)的人数多于控制班,控制班成绩大都集中在60分到80分之间。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同学对于情态动词的理解好于控制班,证明了CBI模式对于英语语法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教学案例二(实验班)高一英语必修三Unit3TheMillionPoundBankNote语法知识:Objectclausesandpredicativeclauses“6T”模式教学设计:1.Theme:TheMillionPoundBankNotewrittenbyMarkTwain本单元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改编的戏剧剧本。《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著名的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用漫画的手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趣味横生,也揭露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残酷现实。学生普遍对小说题材的课文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更容易组织教学。2.Text:(1)thetextsofthewholescenethatrelatedtothisplay2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somepartsofthemovie(3)somepicturesaboutMarkTwainandhismasterpiece本单元的阅读部分是由《百万英镑》改编的戏剧剧本的节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戏剧理解这部剧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马克•吐温以及他的生平。其次,本篇文章的体裁是戏剧,学生对这一体裁的文章接触不多,因此需要教师介绍一些戏剧的常识。最后,本篇只是《百万英镑》戏剧的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该部戏剧的全部内容,教师需要寻找到该戏剧的全部文本作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材料。3.Topic:(1)InpairsimaginewhatmayhappentoHenry?(2)Howtoactoutaplay?本篇课文由一对富豪兄弟的赌约开始,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猜测这对兄弟打赌的任务和亨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课程结束后教师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部短剧,小组内部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就如何表演戏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4.Transition:(1)Topicaltransition(2)Tasktransition话题和任务的转换要与主题紧密相关,这样才会使整堂课流畅地进行。5.Thread:Henry’sexperienceinLondonafterhegotthemillionpoundbanknote.本篇课文由一对富豪兄弟的赌约开始,他们选定了一个流浪到英国的美国人亨利并把百万英镑大钞借给了他,故事情节就是围绕亨利拿到这个百万英镑后在伦敦的种种经历展开的。6.Task:(1)Readtheplayandfillintheblanksaccordingtotheoccasionsthatthingshappened.(2)Actashortplay.(3)Concludetheusageofnounclauseaccordingtothesentencesthatcomefromthetexts.本单元设计的任务主要有三个,首先在内容学习课堂上,教师要求同学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填写亨利和富豪兄弟之间发生的事,设计该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戏剧的情节发展。在学习完本篇课文后,教师要布置学生在课后分组去表演该戏剧的一幕情节,短剧表演可以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要求小组同学之间互相配合,积极揣30
第三章教学实验研究摩人物形象。最后在名词性从句的语法学习中,教师需要同学在课文以及补充材料中找到大量名词性从句,分析各种名词性从句的特征并总结名词性从句的用法。教学步骤:DayOne:TeachingObjection:1.Studentswillknowthecharactersoftheplayandtrytoactashortplay.2.StudentswilllearnthepartofTheMillionPoundBankNoteandknowmoreaboutMarkTwainandhislifetime.Teachingsteps:Stepone:IntroductionBeforetheclass,theteacherletsstudentsfindsomeinformationaboutMarkTwainfromdifferentaspectssuchashislifetime,hisrepresentativeworksorhisanecdote.Atthebeginningoftheclass,theteacherwillchoosesomegroupstointroduceMarkTwain.Afterthis,theteacherwillmakeasummaryaboutMarkTwainandhislifetimeonthePPT.Steptwo:Reading1.LearnsomebackgroundinformationInthisclass,studentswilllearnanewliterarystyle,whichiscalleddrama.Soatfirst,theteacherwillprovidesomebackgroundinformationaboutdramaincludingitselementsanditslanguage.2.SkimmingAfterknowingsomebackgroundinformation,theteacherwillletstudentslistentothetapeandreadthetext.Afterreadingthetext,thestudentswillanswerthefollowingquestions:(1)Howmanycharactersarethereinthisscene?Whoarethey?(2)Whoisthemaincharacter?Wheredoeshecomefrom?(3)Whenandwheredidthestoryhappen?(4)WhathappenedinScene3?Useonesentencetodescribe.3.Scanning3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Inordertobetterunderstandthistext,theteacherwillletstudentsworkingroupsandfillinthefollowingblank:WhatHenrysaysWhatthebrothersHowtheyOccasionsHowHenryfeelsordoessayordoappeartobeBeforeHenryentersthehouseWhenthebrothersgreetHenryWhenthebrothersdecidetoaskquestionsWhentheyaskabouthisplanWhenHenryexplainshowhegottoLondonAfterthebrothersknowheispennilessWhentheygivehimtheletterWhentheytellhimaboutthemoneyinitBeforeHenryleavesStepthree:RetelllthedramaStudentsworkingroupsandtrytoretailthedrama.ThisstepistotrainstudentsoralEnglishandletthemhaveabetterunderstandingofthewholepassage.Stepfour:HomeworkStudentsworkingroupsandprepareashortplay.Attheendofthisunit,therewillbeashortplaycontest.DayTwo:TeachingObjection:Studentswillfindsomeobjectclausesandpredicativeclausesfromthepassageandconcludetheusageofnounclause.32
第三章教学实验研究Teachingsteps:Stepone:ObjectclauselearningAtthebeginningofthisclass,theteacherandthestudentswillreviewthelastclasstogether.Theteacherwillaskstudentsaquestion.T:Whatisthebetbetweenthetwooldandwealthybrothers?Ss:OliverbelievesthatwithamillionpoundbanknoteamancouldsurviveamonthinLondon.HisbrotherRoderiskdoubtsit.T:Pleaselookatthissentenceandwhatdoyoufind?(TheTeacherputthefirstsentenceonPPTandletstudentsanalyzethissentence.)S1:Theobjectofthissentenceisalsoasentence.T:Excellent!Wecallthiskindofsentenceobjectclause.Inthispassage,therearemanyobjectclauses.Pleaseunderlinealltheexamplesintheeplaywherenounclausesareusedastheobject.Thestudentswillfinethefollowingsentences:1.Mayweaskwhatyou’redoinginthiscountryandwhatyourplansare?2.Ican’tsaythatIhaveanyplans.3.Ididn’tknowwhetherIcouldsurviveuntilmorning.4.MayIaskyouhowmuchmoneyyouhave?5.Nowifyou’llexcuseme,IthinkI’llbeonmyway.6.Youmustn’tthinkwedon’tcareaboutyou.7.Weknowyou’rehard-working.8.Whydon’tyouexplainwhatthisisallabout?T:Whatistheleadwordofeachsentenceandwhat’sthemeaningofit?S2:Theleadwordofthefirstsentenceis“what”andthemeaningofitis“什么”.(Theteacherwillletsomestudentsanswerthequestion.Steptwo:ExerciseStudentswilldotheexerciseonpage21toconsolidatetheusageofobjectclause.Stepthree:PredicativeclauselearningTheteacherwillletstudentsunderlinealltheexampleswherenounclausesareusedas3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thepredicative.Thestudentswillfindthefollowingsentence:ThefactisthatIearnedmypassagebyworkingasanunpaidhand.Stepfour:ExerciseStudentswilldotheexerciseonpage21toconsolidatetheusageofpredicativeclause.Stepfive:PresentationWorkinpairs.Imagineyouarelookingforajob.Yourpartneristheinterviewer.Brainstormsomequestionsandanswerthemwithnounclauses.EXAMPLE:Whydoyouwanttoworkforthiscompany?Thereasonisthat.......Couldyoutellmewhyyouareinterestedinthisjob?Itisbecause......Whatqualitydoyouthinkisthemostimportantforthisjob?Ithink......Couldyoutellmewhatyouknowaboutthiscompany?Iknowthat......Stepsix:HomeworkConcludetheusageofobjectclauseandpredicativeclause.Dotheexerciseaboutnounclause.教学案例二(控制班)高一英语必修三Unit3TheMillionPoundBankNote语法知识:名词性从句中的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教学步骤:第一步:呈现语法规则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名词性从句的含义。名词性从句是在句子中起名词作用的句子。它的功能相当于名词词语,它在复合句中能担任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介词宾语等,因此根据它在句中不同的语法功能,名词性从句又可分别称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第二步:解释语法规则接下来,教师分别对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的用法进行解释。例如在讲解宾语从句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宾语从句在复合句中起宾语的作用,可以作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34
第三章教学实验研究的宾语。引导宾语从句的词有连词that,if,whether;连接代词who,whose,what,which;连接副词when,where,how,why等。教师对每个连接词引导的宾语从句分别举一个例句呈现在ppt上。第三步:巩固练习教师从学科网站中精心挑选出关于情态动词的习题,作为课后的作业。教学反馈:首先,在课堂气氛方面,实验班要好于控制班。由于学生对马克•吐温比较熟悉,都能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搜集关于马克•吐温的简介以及生平的材料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在上课过程中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完成所布置的各项任务。相比较而言,控制班的课堂虽然知识性较强但趣味性不足。其次,实验班和控制班的英语语法教学效果在课后的语法专项测试成绩上也有所体现(小测试卷见附录,满分100分),如下表所示:表3.2名词性从句语法专项测试成绩统计高一年级小测成绩统计高一(1)班高一(2)班90-100分2180-90分5370-80分12660-70分4760分以下711合计3028及格率76.6%60.7%平均分65.360.8从课后语法专项测试成绩上看,实验班成绩高于控制班,及格人数也多于控制班。从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在名词性从句的理解和运用方面表现得更好一些。这也进一步说明在英语语法学习中,老师讲解得面面俱到不一定对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有很大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以及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一点正是CBI模式下的主题式教学力求做到的。3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36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第一节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与结果一、前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本研究的前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认识、对语法学习的看法以及对教师教授语法的态度。前问卷同时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发放,共58份,其中实验班30份,对照班28份,问卷回收率100%。前问卷由十二道选择题组成,包含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从题目一到题目四,主要调查学生对于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第二个维度从题目五到题目八,主要调查现阶段高中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情况。第三个维度从题目九到题目十二,主要调查学生对英语老师语法教学的态度及建议。(一)实验班前问卷调查结果前问卷维度一由题目一到题目四组成,主要调查学生对于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第一道题目为“你觉得英语语法重要吗”。数据显示实验班有36.7%的同学认为语法非常重要,56.7%认为语法是重要的,仅有6.7%的同学认为语法一般重要。表4.1.1中的数据表明,实验班大多数同学对于语法的重要性有清晰、正面的认识。表4.1.1题目1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136.736.736.7B1756.756.793.3C26.76.7100.0合计30100.0100.0第二道题目为“你喜欢学习英语语法吗”。数据显示非常喜欢和不喜欢英语语法学习的同学均占13.3%,说明实验班同学对于英语语法学习既无足够的喜欢也无足够的厌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喜欢”(33.3%)和“一般”(40.0%)这两个选项。表4.1.2中的数据表明,实验班同学对于英语语法学习并没有足够的兴趣。3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1.2题目2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413.313.313.3B1033.333.346.7C1240.040.086.7D413.313.3100.0合计30100.0100.0第三道题目为“你认为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是什么”。数据显示10%的同学认为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是在语法填空中获得高分,6.7%的同学认为能够确保写作质量,大多数同学认为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和有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表4.1.3中的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对语法学习的认识符合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语法的要求。表4.1.3题目3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310.010.010.0B1343.343.353.3C26.76.760.0D1240.040.0100.0合计30100.0100.0第四道题目为“你觉得高中语法学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数据显示10%的同学认为高中语法内容过于繁琐复杂,33.3%的同学认为语法点容易忘记,20%的同学认为习题无法与所学语法点相联系,36.7%的同学困惑于句子结构弄不清。表4.1.4中的数据表明,现阶段高中生对英语语法学习都有一定的困惑,语法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轻松。表4.1.4题目4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310.010.010.0B1033.333.343.3C620.020.063.3D1136.736.7100.0合计30100.0100.0前问卷维度一的总结:前四道题目主要了解学生对于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通过问卷的结果可以发现,现阶段的高中生对于英语语法学习的重要性都有较一致的认识,但是在语法学习方面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因此,设计一种新的英语语法学习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困惑是十分必要的。38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维度二由题目五到题目八组成,主要调查现阶段高中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情况。第五道题为“你现在的语法学习情况怎样”。数据显示,只有一名同学选择了A选项即学得很好、有趣、兴趣较浓。63.3%的同学集中在B选项即学得一般、有点用、兴趣一般。表4.1.5中的数据表明,现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并无太大的乐趣,由于没有兴趣,所以间接地影响了学生英语语法能力的提高。表4.1.5题目5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3.33.33.3B1963.363.366.7C826.726.793.3D26.76.7100.0合计30100.0100.0第六道题为“你是如何学习语法的”。表4.1.6中的数据显示,86.7%的同学学习语法的方式都是通过课上老师的讲解,该数据表明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很差。表4.1.6题目6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2686.786.786.7B26.76.793.3D26.76.7100.0合计30100.0100.0第七道题为“在学习中,遇到语法难点你会怎么做”。表4.1.7中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同学(63.3%)选择先思考、查阅资料、或者向同学请教,不懂再主动向老师请教。但也有一部分同学(23.3%)持不管不顾的态度。该数据表明,大多数同学在英语语法学习的过程中的态度是认真的,懂得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表4.1.7题目7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963.363.363.3B13.33.366.7C310.010.076.7D723.323.3100.0合计30100.0100.0第八道题为“你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应用所学语法进行交际的频率”。表4.1.83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数据显示,选择“偶尔用”和“基本不用”的同学各占40%和46.7%。数据还表明,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很少进行日常的英语交际,也不会将所学的英语语法知识进行交际,他们把大多数的时间用在提高学习成绩上,这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普遍现状。表4.1.8题目8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3.33.33.3B1240.040.043.3C1446.746.790.0D310.010.0100.0合计30100.0100.0前问卷维度二的总结:题目五到八主要了解学生现阶段的英语语法学习情况。通过问卷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现阶段高中生在英语语法学习方面没有太大的兴趣,成绩提高得缓慢,课堂上主要依靠老师讲解英语语法知识,基本不用所学语法知识来进行交际。维度三由题目九到题目十二组成,主要调查学生对老师语法教学的态度及建议。第九题为“你的英语老师在上语法课时,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表4.1.9中的数据显示,43.3%和20%的同学所描述的教师讲授语法的方式都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或演绎法。数据表明,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师在讲授语法的方式大都按照传统的模式,很少应用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和资源、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进行语法教学。表4.1.9题目9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343.343.343.3B620.020.063.3C1136.736.7100.0合计30100.0100.0第十题为“老师讲解语法时,学生的反应如何”。表4.1.10中的数据显示,70%的同学对于教师讲解英语语法持正面的学习态度,既没有抵触情绪,也谈不上喜欢。表4.1.10题目10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516.716.716.7C2170.070.086.7D413.313.3100.0合计30100.0100.0第十一题为“你的英语老师是否对你进行过语法策略指导”。表4.1.11中的数据显40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示,大多数同学偶尔或很少接受过老师的英语语法策略指导。由于高中英语需要掌握的英语语法条目繁多,在不进行策略指导的前提下学生会在繁琐的语法讲解中迷失方向,甚至放弃语法学习。表4.1.11题目11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413.313.313.3B1653.353.366.7C620.020.086.7D413.313.3100.0合计30100.0100.0第十二题为“你希望老师用哪种方式来讲语法”。表4.1.12中的数据显示,66.7%的同学提倡用语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来进行语法教学。该数据表明,学生希望在学习英语语法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乐趣,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积极性。表4.1.12题目12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2066.766.766.7B310.010.076.7D723.323.3100.0合计30100.0100.0前问卷维度三的总结:题目九到题目十二主要调查学生对老师英语语法教学的态度及建议。数据结果显示,现在大多数的教师都是采用传统方法来进行语法讲解。演绎法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于此种教学方法并无太大的反应;教师虽然很全面地讲解了英语语法,但由于很少对学生进行策略方面的指导,学生课后并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导致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不高,多数学生更愿意教师创设某种情境来进行语法讲解,而不是孤立地去举一些缺乏语境的例子。(二)控制班前问卷调查结果前问卷维度一的四道选择题中,第一道选择题为“你觉得英语语法重要吗”。表4.2.1中的数据显示,认为语法学习非常重要或重要的累积百分比为57.1%;相比较实验班93.3%,控制班学生似乎在语法学习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偏见。4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2.1题目1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414.314.314.3B1242.942.957.1C1242.942.9100.0合计28100.0100.0前问卷维度一的第二道题为“你喜欢学习英语语法吗”。表4.2.2中的数据显示,控制班无人选择A选项即非常喜欢语法,而选择B选项喜欢语法的人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C选项即对语法的学习态度一般,选择D选项即不喜欢语法的人数也要比实验班多。从数据中可以看书,控制班对于语法学习的兴趣比实验班稍差。表4.2.2题目2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B517.917.917.9C1760.760.778.6D621.421.4100.0合计28100.0100.0第三道题为“你认为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是什么”。表4.2.3中的数据显示,控制班50%同学选择了B选项即能够用正确的句子进行交际,这一结果同实验班43.3%的同学选择B选项相差不大,说明两个班的同学对于语法学习的目的都有足够清晰的认识。表4.2.3题目3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517.917.917.9B1450.050.067.9C13.63.671.4D828.628.6100.0合计28100.0100.0第四道题为“你觉得高中语法学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表4.2.4中的数据显示,困难来自于各个方面,但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选项内容过于繁琐复杂以及D选项句子结构弄不清、语法点易混淆。结合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高中生对于英语语法学习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需要教师调动一切力量解决他们目前的困惑。42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表4.2.4题目4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242.942.942.9B310.710.753.6C310.710.764.3D1035.735.7100.0合计28100.0100.0前问卷维度一的总结:通过对比实验班和控制班对语法学习的态度可以发现,现阶段高中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目的都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普遍认为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法来进行交际,但对于当前的英语语法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厚。在他们眼中,英语语法非常复杂,语法点很容易忘记,学习了太多的语法但始终没办法在做题的时候很好地发挥,对于句子结构的分析也存在很大困惑。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大多数学生的困惑。维度二由题目五到题目八组成,主要调查现阶段高中生的语法学习情况。第五道题为“你现在的语法学习情况怎样”。表4.2.5中的数据显示,控制班有39.3%的同学选择了B选项学得一般、觉得语法有点用、兴趣也一般,选择C和D觉得语法学习有点困难和很困难的同学各占25%和32.1%,该数据大于实验班的百分比,从中可以看出,控制班学生现阶段对于语法学习的困惑大于实验班。表4.2.5题目5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3.63.63.6B1139.339.342.9C725.025.067.9D932.132.1100.0合计28100.0100.0第六道题为“你是如何学习语法的”。表4.2.6中的数据显示,78.6%的同学都是通过上课听老师讲来学习英语语法,这一数据与实验班接近,表明两个班同学在接受语法的途径是大致相同的。表4.2.6题目6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2278.678.678.6C13.63.682.1D517.917.9100.0合计28100.0100.04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七道题为“在学习中,遇到语法难点你会怎么做”。表4.2.7中的数据显示,42.9%的同学会先思考,查阅资料,或者向同学请教,不懂再向老师请教,这一百分比与试验班63.3%相比稍低一些。然而,选择D选项即不管不顾的同学所占百分比为46.4%,高于A选项所占百分比。该数据表明在控制班有更多的同学在遇到语法难点的时候选择放弃,而这种现象在实验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实验班的同学对语法学习的积极性稍大一些。表4.2.7题目7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242.942.942.9B13.63.646.4C27.17.153.6D1346.446.4100.0合计28100.0100.0第八题题目为“你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应用所学语法进行交际的频率”。表4.2.8中的数据显示,42.9%的同学选择了“偶尔用”,21.4%的学生选择了“从未使用”,该数据结果与实验班接近。可以看出,实验班和控制班同学虽然都一致认为学语法是要学会应用,但在真实条件下,他们应用所学语法进行交际的频率很小。表4.2.8题目8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3.63.63.6B932.132.135.7C1242.942.978.6D621.421.4100.0合计28100.0100.0前问卷维度二的总结:题目五到八主要了解学生现阶段的语法学习情况。通过问卷数据可以知道,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同学对于现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都存在一些排斥,由于他们学习语法主要来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在没有兴趣的前提下想提高成绩确实很困难。从题目九到题目十二为维度三,主要调查学生对老师语法教学的态度及建议。第九题“你的英语老师在上语法课时,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表4.2.9中的数据显示,50%的同学所描述的教师讲授语法的方式都是传统的演绎法。该数据结果与实验班接近,表明现阶段传统语法教学根深蒂固,要对其进行改革并不容易。44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表4.2.9题目9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450.050.050.0B517.917.967.9C725.025.092.9D27.17.1100.0合计28100.0100.0第十题的题目为“老师讲解语法时,学生的反应如何”。表4.2.10中的数据显示,64.3%的同学对于教师讲解语法方式持正面的学习态度,也有少部分人非常抵触。综合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现阶段学生对于老师讲解英语语法并无太大的兴趣。表4.2.10题目10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3.63.63.6B621.421.425.0C1864.364.389.3D310.710.7100.0合计28100.0100.0第十一题为“你的英语老师是否对你进行过语法策略指导”。表4.2.11中的数据显示,少部分同学偶尔接受过教师的英语语法学习策略指导,也有一部分同学(35.7%)从没有接受过教师给予的语法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综合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数据可以发现,多数教师在教授英语语法的过程中仅仅做到了将语法呈现给学生并进行分析和讲解,后续的指导学生如何去应用所学的语法这一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表4.2.11题目11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B1035.735.735.7C828.628.664.3D1035.735.7100.0合计28100.0100.0第十二题题目为“你希望老师用哪种方式来讲语法”。该调查结果与实验班的数据相接近,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利用语境来学习英语语法,将语法点放到语境中会加深学生对于该语法项目的理解,在语境中学习语法也会增加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4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2.12题目12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657.157.157.1B27.17.164.3C310.710.775.0D725.025.0100.0合计28100.0100.0前问卷维度三的总结:题目九到题目十二主要调查学生对老师英语语法教学的态度及建议,综合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数据来看,学生对现阶段教师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所采用的方式不是很满意,所以在现阶段的英语语法课堂上应该创造出一种师生互动的氛围,教师要在讲解某个语法项目时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去体会英语语法的规律。(三)前问卷分析总结前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班和控制班在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语法学习的方式、对当前教师英语语法教学的看法以及对语法教学的期望大致相同,这也保证了CBI模式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实证研究得以顺利开展。从问卷的数据可以总结出,当前语法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方式根深蒂固,造成学生对语法学习没有兴趣,语法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虽然教师尽可能地讲授每一个语法项目,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能吸收极少部分的语法知识,更谈不上去应用语法进行交际。其次,虽然现阶段出现许多新兴的语法教授方法如任务型、情景式、交际式语法教学,但由于课程设计较为繁琐、教师课前需要做大量准备、课程进度较慢等客观原因,许多教师不愿意进行尝试,这也是英语语法教学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本研究试图解决这一难题,力求使学生即能很好地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又能应用其进行交际,让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产生兴趣。二、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一)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本研究的后问卷主要调查在经历了一学期的内容依托教学(CBI)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之后,学生对学习英语语法的态度以及对教师语法教学模式的态度。该问卷46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仅在实验班进行,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分,回收率100%。后期调查问卷包含三个维度,共有十道题。维度一主要调查学生对内容依托教学实施效果的看法,由题目一和题目二组成。维度二调查学生对教师以及内容依托课堂教学的看法,包含题目三至题目七。维度三是学生在进行一学期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学习后,对自身英语语法能力的看法,包含题目八至题目十。维度一包含题目一到题目二,主要调查学生对内容依托教学实施效果的看法。题目一为“通过四个月的语法学习,你对内容依托教学的效”。表4.3.1中的数据显示,76.7%的同学对内容依托教学的实施效果表示满意。该数据表明多数学生对内容依托语法教学是推崇的。表4.3.1题目1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516.716.716.7B1860.060.076.7C723.323.3100.0合计30100.0100.0题目二为“你感觉这四个月的语法学习”。表4.3.2中的数据显示,6.7%的同学认为收获非常大,60%的同学觉得有收获,33.3%的同学认为收获很小。该数据表明在CBI模式下,大多数同学会通过课堂参与活动、学习一些英语语法知识并尝试去运用,这样他们在具体的考试以及交际方面就有一定的收获。表4.3.2题目2的调查结果有效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A26.76.76.7B1860.060.066.7C1033.333.3100.0合计30100.0100.0维度一的总结:题目一和二主要调查在进行四个月的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教学之后,学生对于该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实施效果的评价。总体来看,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普遍满意而且觉得收获很大。维度二从题目三到题目七,主要调查学生对教师以及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看法。题目三为“你觉得老师采用的方法”。表4.3.3中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生4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对老师采取的内容依托教学法持肯定的态度。该数据表明内容依托教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表4.3.3题目3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413.313.313.3B2376.776.790.0C310.010.0100.0合计30100.0100.0题目四为“你对老师继续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表4.3.4中的数据显示,希望老师继续采用内容依托教学方法的同学占据了很高的百分比,说明学生认为该种方法对他们的英语语法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表4.3.4题目4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310.010.010.0B2480.080.090.0C310.010.0100.0合计30100.0100.0题目五为“你对现在的英语课堂气氛”。表4.3.5中的数据显示,60%的同学对课堂气氛持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态度,表明这一部分同学能够有效地参与课堂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思路;也有40%的同学对课堂气氛不满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有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教师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会使用英文进行交流,组织教学活动,这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指令,不能完全地参与课堂活动。表4.3.5题目5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310.010.010.0B1550.050.060.0C1136.736.796.7D13.33.3100.0合计30100.0100.0题目六为“课堂上教师会提供真实的材料来帮助我们学习”。表4.3.6中的数据显示,实验班全部的同学对这一题目都选择了完全同意或同意。数据表明教师在实施内容依托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紧扣这一理念的特点,采用了正确的方式并且得到了学生的认可。48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表4.3.6题目6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930.030.030.0B2170.070.0100.0合计30100.0100.0题目七为“课堂上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表4.3.7中的数据显示,23.3%的同学完全同意这一说法,43.3%的同学同意这一说法,两者比例之和超过班级的一半同学,说明大多数同学在内容依托的课堂上都有机会同老师或同学生进行交流。也有33.3%的同学不同意这一观点,造成这一结果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这一部分同学英语基础较差,无法就某个话题进行全英文的探讨。二是有少部分的同学性格较为内向,不敢在教师设计的一些竞争性的活动中表现自己。表4.3.7题目7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723.323.323.3B1343.343.366.7C1033.333.3100.0合计30100.0100.0维度二的总结:题目三至题目七主要调查学生对于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课堂的态度以及对教师实施该模式效果的评价。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进行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课堂普遍表示满意,认为内容依托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有足够交流的空间,也希望老师继续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维度三由题目八到题目十组成,主要调查学生在进行一学期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学习后,对自身英语语法能力的看法。题目八为“学完情态动词后,你能很好地应用它们吗”。表4.3.8中的数据显示,将近80%的同学完全可以或可以很好地应用情态动词。教师在讲解情态动词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情态动词可以表示请求这一特点设计了若干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写对话并进行表演,因此学生对这一语法项目的印象比较深刻,在学完情态动词后偶尔也会应用学过的情态动词在同学之间交流。4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3.8题目8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516.716.716.7B1963.363.380.0C413.313.393.3D26.76.7100.0合计30100.0100.0题目九为“学完名词性从句后,你能很好地应用它们吗”。表4.3.9中的数据显示,超过70%的同学在学完了名词性从句后能够很好地应用它们。针对名词性从句的讲解,教师主要采取仿写以及对话的方式,依托该单元的主题设计了大量的句型以及对话的练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引导词,进而熟练地应用各种名词性从句。表4.3.9题目9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033.333.333.3B1240.040.073.3C723.323.396.7D13.33.3100.0合计30100.0100.0题目十为“你觉得四个月的学习之后,你的英语综合能力有提高吗”。表4.3.10中的数据显示,13.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有很大的提高,66.7%的同学认为有一定的提高,选项A和B的百分比总和将近80%。这些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在经历了一个学期内容依托的英语语法学习之后在自我认识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表4.3.10题目10的调查结果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413.313.313.3B2066.766.780.0C310.010.090.0D310.010.0100.0合计30100.0100.0维度三的总结:题目八到题目十主要调查学生在进行一学期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学50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习后,对自身英语语法能力的看法。从调查结果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在进行一学期的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学习后,对于书本上出现的重要语法点都能够很好地实际运用,而且普遍认为自己的英语综合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二)后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在经过了一学期的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教学之后,实验班的学生对于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首先,在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方面,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师采用的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教学表示满意。在课堂上,教师会将与授课单元相关的大量图片、视频以及阅读材料带入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也会因此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主题模式下的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课堂中,教师不再“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寻找含有某一语法项目的篇章,在教师的帮助下去分析、概括语法要点。这样,通过发现获得的知识会长时间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而且不容易忘记。其次,针对教师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学生普遍认为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有机会用英语来进行交流。最后,在语法项目的掌握方面,许多学生在学完了某个特定的语法项目后都能很好地应用它们来进行交流。在主题模式的内容依托英语课堂中,针对每个语法要点,教师都会设计一项活动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学生会在活动中大量地运用学到的语法项目,从而加深了理解。从以上学生的转变可以看出,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适合于高中英语语法课堂,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第二节综合测试调查数据分析与结果一、实验班和控制班综合前测成绩的比较本研究的教学实验前进行了英语综合前测,以确认实验班与控制班这两个班同学的英语综合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进而决定可否进行CBI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验。这两个班实验前的英语综合测试结果经SPSS19.0数据软件统计,具体数据如表4.4.1与表4.4.2所示:5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4.1实验班和控制班英语综合前测成绩分组统计量表班级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前测实验班3064.366713.767742.51363控制班2862.464311.818012.23339从表4.4.1可以看出,实验班英语综合前测的平均分是64.3分,控制班英语综合前测的平均分是62.4分,两个班级实验前的英语综合成绩相差不大。表4.4.2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均值方程的t检验差分的95%Sig.(双均值标准误置信区间FSig.tdf侧)差值差值下限上限前假设方差.095.759.56356.5761.90233.38043-4.8698.6741测相等8439假设方差.56655.626.5741.90233.36250-4.8348.6392不相等8518从表4.4.2我们可以看出,Sig.(2-tailed)=0.576>0.05,即P>0.05,这说明实验班与控制班这两个班的英语综合前测成绩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这两个班同学的英语综合水平相当,因此,可以进行CBI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验研究。二、实验班和控制班英语综合后测成绩的比较持续时间为四个月的CBI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验研究结束时,笔者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实验后的英语综合测试,以检测两个班同学的英语综合水平经过这段时间后有无显著性变化。该英语语法教学实验后的英语综合测试结果经SPSS19.0数据软件统计,具体数据如表4.4.3与表4.4.4所示:表4.4.3实验班和控制班综合英语后测成绩分组统计量表班级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成绩13073.833311.931082.1783122865.285711.054942.08919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实验后综合英语成绩如表4.4.3所示。实验班的综合英语后测成绩平均值为73.8,控制班综合英语后测成绩的平均值为65.2,从这两个平均值可知实验班学生英语综合后测成绩好于控制班学生的英语综合后测成绩。52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表4.4.4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均值方程的t检验差分的95%置信区间Sig.(双均值差标准误FSig.tdf侧)值差值下限上限成绩假设方差.470.4962.82456.0078.54763.026312.485214.6100相等204假设方差2.83255.998.0068.54763.018232.501314.5938不相等277如表4.4.4所示,Sig.(2-tailed)=0.007<0.05,即P<0.05,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这两个班的综合英语后测成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实验班的综合英语后测成绩比控制班提高得更多。结合本研究的后问卷调查结果以及CBI模式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经过了一学期的内容依托式英语语法教学之后,实验班的学生对于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实验班学生英语综合后测成绩好于控制班学生的英语综合后测成绩就是这种转变的结果。在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上,实验班的学生在活动中大量地运用学到的语法项目,从而加强了英语语法的理解与运用,不仅他们的英语语法专项成绩有所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相应地提高。因此,他们的英语综合后测成绩自然就会高于控制班学生的英语综合后测成绩。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和实验数据验证了本实验的假设:CBI模式可以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并且该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适合于高中生的英语语法学习。5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54
第五章总结第五章总结第一节研究结论本研究将CBI模式应用于高中一年级英语语法教学中,通过对前后英语综合测试、语法专项测试以及前后问卷的分析证明,CBI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更能提高高中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语法成绩。根据实验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CBI模式能够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语法水平。在CBI模式下,教师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入语法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语境的材料,学生从材料中找出对应的语法条目,通过在语境中进行归纳总结,再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如讨论、辩论中运用所学的语法进行交际,加深了学生对于语法项目的理解。其次,CBI模式对于提高高中生英语语法学习的兴趣有所帮助。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兴趣有所增加,语法在学生眼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学习语法能够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使用更规范、更地道的语言,学生更愿意应用所学的语法进行交际,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最后,CBI模式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实验表明,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课堂内外教师会布置给学生阅读大量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在CBI模式下的课堂上,教师会播放一些视频和音频材料,学生在听完后回答教师针对这些视频和音频所传达信息进行的提问,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听力。在课后,教师会针对本堂课中辩论和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去完成一篇小作文,拥有丰富的语料后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CBI模式适合于高中英语教学,而且应该加大力度推广这一模式的运用。第二节教学启示一、改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积极与新课程标准相对接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是能在某种语境中实现交际的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而就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形势而言,大多数5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教师迫于高考压力,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他们将所有语法项目解释给同学,再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这种方式的确会对学生的高考有一定的帮助。但随着高考形势的改革,高考英语对学生的考察慢慢倾向于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下应用,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不能实现这一要求。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法教学观念,不以语法项目为纲,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去设计课程,积极地与新课程标准相对接。二、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背景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现有的高中英语教材每一单元都按照特定的主题来编排,主题范围包括文化、科技、环保等题材。教材的编排紧扣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一宗旨,但受篇幅所限,每一单元只能通过一篇文章简单介绍与主题相关的某一方面,学生往往对该主题只有一个大概的、粗浅的了解。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深挖课文中隐藏的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并收集一些相关的文字和音像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了解了这些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就会很好地运用这些语料来完成交际活动。三、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绎法与归纳法是教师进行语法教学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演绎法能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某一语法项目,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的准确性,对于语法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归纳法倡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总结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的能力。对于某些特定的语法条目,教师也要运用演绎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梳理和理解相关语法条目,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四、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上,教师应提倡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语料以便总结语法规则。这只是个语言输入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语法规则,还要进行相应的语言输出。语言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的主题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讨论、辩论、针对某一情景设计对话、进行表演等。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就会应用到所学的语法规则,就会加深对该语法项目的理解,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也是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倡导的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所在。56
第五章总结第三节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尽管笔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努力做好CBI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证研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笔者对于CBI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透彻,接触不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者发表在国外文献中的重要资料,无法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实证研究案例。第二,本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小,由于实习学校高一年段人数较少,因此选取了实验班30人,控制班28人的样本,实验结果只代表了这两个班的学习结果。如果在人数较多的学校,通过抽样的方式获取样本,或许会有更准确的对比结果。第三,本研究测量工具的效度不够,前后测选取的期末测试卷的试题就提高学生语法能力以及英语综合能力这一角度来说缺乏一定的效度。第四,本实验持续时间仅有四个月,对于一个完整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实验来说,持续时间显然不够长。第五,由于笔者的教学经验不足,得出这样的高中英语教学实验结果,如果换做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实验,结果或许会有所不同。基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笔者对今后继续研究本课题的学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第一,针对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小这一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抽取更多的人参与实验,以提高实验结果的说服力。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实验持续时间应适当延长,这样的出的结果就会更真实、更有效。第三,除了将CBI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验内容可以延伸到英语阅读、口语、听力、写作等空白之处。第四,高中英语教师应按照教材主题的不同,设计新的CBI教学模式,让这一新的二语教学理论更加地成熟。5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5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Brinton,D.M.Snow,M.A.&Wesche,M.B.1989.Content-BasedSecondLanguageInstruction.[M].NewYork:NewburyHouse.Brinton,D.&Snow,M.A.1997.TheContent-BasedClassroom:PerspectivesonIntegratingLanguageandContent.[M].NewYork:Longman.Canale,MichaelandMerrillSwain.1980.TheoreticalBasesofCommunica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Testing[J].AppliedLinguistics,1-47.Genesee,F.1994.IntegratingLanguageandContentLessonsfromimmersion.EducationPracticeReport11.NationalCenterforResearchonCulturalDiversity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Grabe,W.&Stoller,F.L.1997.Content-BasedInstruction:ResearchFoundation.[A]InSnow,M.A.&D.Brinton.TheContent-Basedclassroom:PerspectivesonIntegrationLanguageandContent.[C]WhitePlains.NY:AddisonWesley-Longman.Hymes,D.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A]Pride,Holmea.Socialinguistics[C].Harmoundsworth,UK:Penguin,1972.Krashen,S.D.1982.PrinciplesandPractic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NewYork:PergamonPress.Krashen,S.D.1985.TheInputHypothesisIssueand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Littlewood.W.1981.On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Met,M.1991.Learninglanguagethroughcontent:learningcontentthroughthroughlanguage.ForeignLanguageAnnals,281-295.Mohan,B.A.1986.Languageandcontent[M].Reading:Addison-Wesley.Richards,J.C.&Rodgers,T.S.2001.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Short,D.1991.HowtoIntegrateLanguageandContentInstruction:ATrainingManual[M].WashingtonD.C:CenterforAppliedLinguistics.Snow,M.A.,Met,M.,&Genesee,F.1989.Aconceptualframeworkfortheintegrationoflanguageandcontentinsecond/foreignlanguageinstruction.TESOLQuarterly.23:201-217.5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Snow,M.A.1991.Content-Basedinstruction:Amethodwithmanyfaces[A]InJ.E.Alatis(Ed.),LinguisticsandLanguagepedagogy:Thestateoftheart[C]Washington,DC:GeorgetownUniversityPress.461-470.Snow,M.A.1993.Discipline-BasedForeignLanguageTeaching:ImplicationsfromEFL/ESL.[A].InM.Krueger&F.Ryan.LanguageandContent:DisciplineandContent-BasedApproachestoLanguageStudy[C].Lexington.MA:DCHeath.Stryker,S.B.&Leaver,B.L.1989.Content-basedInstructionforForeignLanguageClassrooms[C].ForeignLanguageAnnals.Stryker,S.B.&Leaver,B.L.1997.Content-basedInstructioninForeignLanguageEducation[C]Washington,D.C.:GeorgetownUniversityPress.Stoller,F.&Grabe,W.1997.Asix-T'sApproachtoContentBasedInstruction[A].InSnow,M.A.&Brinton,D.M.ThecontentbasedclassroomPerspectivesonIntegratingLanguageandContent[C].NewYork:AddisonWeslegLongman.Widdowson,H.G.1978.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蔡坚,2002.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3):13-15.蔡奥生,2005.运用内容教学法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口语水平[J].高等农业教育(5):69-71.蔡基刚,2011.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5):35-38.曹佩升,2012.大学英语CBI主题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验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145):51-55.常俊跃、董海楠,2008.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5):37-40.常俊跃,2013.英语专业“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整体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效果分析[J].语言教育(1):13-18.戴庆宁、吕晔,2004.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4):16-20.戴庆宁,2006.CBI理念与双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108-109.戴炜栋、任庆梅,2006.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外语界(1):7-15.冯坤,2011.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冯清高、李少军,1995.内容教学法评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84-88.高巧巧,2013.CBI理念下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的内部评价[D].硕士论文,西安外国语大60
参考文献学.顾飞荣、嵇胜美,2009.15年国内CBI外语教学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11):133-137.杭亚静,2013.CBI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4):75-94.韩红梅,2013.CBI理念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177-179.黄和斌,2001.谈高校英语专业独立语法课的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30-34.黄娟,2007.CBI模式及其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4):147-148.廖春红、杨秀松,2009.高等教育中的CBI模式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86-92.李雪梅、霍跃红,2011.英语专业CBI改革中暗示性语法教学实证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12):103-107.刘雪莲,2012.内容依托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3):84-86.吕良环,2001.语言与内容相融合-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8):52-56.吕晓环、杨跃,2008.主题模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3):84-86.李莹,2006.CBI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河套大学学报(1):47-49.马美宏,2011.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D].硕士论文,西安外国语大学.马福康,1998.关于当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J].外语界(1):47-49.毛俊涵、刘婷婷,2013.国内CBI教学研究十年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12):117-119.宋德伟,1999.刍议非英语专业精读课语法教学误区及对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2)75-77.田灵兴,2009.内容教学法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D].硕士论文,西北师范大学.王士先,1994.CBI-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向[J].外语界(2):27-31.夏洋,2009.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施CBI教学的模式与效果个案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177-179.夏洋、常俊跃,2010.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式教学问题与对策[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6-12.杨玉英,2005.内容型教学理论及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6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杨德祥、赵永平,2011.内容依托式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J].外语教学(5):61-64.袁平华,2006.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之理据及教学元模式探究[J].课程与教学(3):31-36.袁平华、刘婷、王丽娟,2010.CBI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及英语水平的影响[J]当代外语研究(9):55-60.俞理明、韩建侠,2003.渥太华依托式课程教学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研究(6):465-466.章振邦,2009.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赵美娟,1999.关于英语专业的语法教学[J].外语界(4):49-52.朱玉山,2007.隐形语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型任务设计[J].外语与外语教学(9):50-52.赵璞,1996.英语语法中的虚拟问题[J].外语研究(3):48-52.张人,2004.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4):43-47.章文君,2008.CBI与工学结合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创新-以“电子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外语界(3):26-32.张艳琴,2012.内容教学法在大学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张世新,2007.内容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硕士论文,河北师范大学.周遥,2007.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探索[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62
附录1附录1前测调查问卷英语语法学习情况学生问卷(实验前)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了解大家对英语语法的认识,学习语法的动机与需求,以及对教师教授语法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学生问卷。问卷所有问题并无对错之分,进供研究使用。请同学们认真作答。谢谢大家的合作!说明:问卷不需要填写姓名,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班级:1.你觉得英语语法重要吗A.非常重要B.重要C.一般重要D.不重要2.你喜欢学习英语语法吗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3.你认为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是什么A.在语法填空中获得高分B.能够用正确的句子进行交际C.能够确保写作质量D.有助于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4.你觉得高中语法学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A.内容过于繁琐复杂B.语法点记住后容易忘记C.习题中记不起正确的语法点D.句子结构弄不清,语法点易混淆5.你现在的语法学习情况怎样A.学得很好,有用,兴趣较浓B.学的一般,有点用,兴趣一般C.学的有点困难,觉得没什么用D.觉得很困难,没有用,没兴趣6.你是如何学习语法的A.上课听老师将B.自己做题巩固C.看语法书自学D.看美剧、读英文原著7.在学习中,遇到语法难点你会怎么做A.先思考,查阅资料,或者向同学请教,不懂再主动向老师请教B.查阅语法书或者网络资源,坚决自己解决C.反复复习知识点,做题找感觉D.不管不顾6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8.你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应用所学语法进行交际的频率A.经常用B.偶尔用C.基本不用D.从未使用9.你的英语老师在上语法课时,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A.老师课堂板书讲解,学生做笔记B.老师结合习题,测试讲解C.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讲解D.完全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10.老师讲语法是,学生的反应如何A.非常喜欢B.非常抵触C.正常学习态度D.其他11.你的老师你的英语老师是否对你进行过语法策略指导?A.经常B.偶尔C.很少D.没有12.你希望老师用哪种方式讲语法A.语境教学法,创设含有新语法的小故事、小短文等情境来学习新语法B.传统教学法,根据试题讲解语法C.学生自主学习,不会的向老师请教D.其他64
附录2附录2后测调查问卷英语语法学习情况学生问卷(实验后)亲爱的同学们:本次的问卷旨在了解大家在进行了一学期内容教学法的语法学习之后对于语法学习的态度,此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法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问卷仅供研究使用,希望各位同学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谢谢大家的合作!说明:问卷不需要填写姓名,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通过三个月的语法学习,你对内容依托教学的效果: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测2.你感觉这三个月的语法学习:A.收获非常大B.有收获C.收获很小D.没收获3.你觉得老师采用的方法:A.非常好B.好C.不好D.非常不好4.你对老师继续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A.完全同意B.同意C.不同意D.完全不同意5.你对现在的英语课堂气氛: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完全不满意6.课堂上老师会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来帮助我们学习A.完全同意B.同意C.不同意D.完全不同意7.课堂上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A完全同意B.同意C.不同意D.完全不同意8.学完情态动词后,你能很好地应用它们吗?A.完全可以B.可以C.不太会应用D.完全不会运用9.学完名词性从句后,你能很好的应用它们吗?A.完全可以B.可以C.不太会应用D.完全不会运用10.你觉得通过三个月的学习,你的英语综合能力有提高吗?A.有很大提高B.有一定提高C.没提高D.完全没提高6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66
附录3附录3情态动词语法专项测试6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68
附录36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70
附录4附录4名词性从句语法专项测试7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7272
附录47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74
附录5附录5前测试卷7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76
附录57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78
附录57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80
附录58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82
附录58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84
附录6附录6后测试卷8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86
附录68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88
附录68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90
附录69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92
附录69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94
附录69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96
致谢致谢时光飞逝,转眼间在闽南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的这三年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三年里,我的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有着最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最丰富学术资源,置身其中让我的视野开阔并很快地适应研究生的生活。外国语学院也有着一批学术严谨、尽职尽责的教师团队,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使我在学业上取得长足的进步。论文写作从选题到定稿大约有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导师吴伊南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吴老师在紧张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对我的论文进行审阅并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使我的论文写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此,我向吴伊南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吴玉玲教授、杨鹏副教授等许多优秀的老师也在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最后要感谢我的室友杨碧花、李娇和雷淑芬,感谢室友在论文写作以及格式修改的过程中给予我的无私的帮助,三年的陪伴让我们亲如一家人。马上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学到的本领即将接受检验,我相信付出终会有回报,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牢记恩师的教诲不断前进,不断完善自我,为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而努力奋斗。9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98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文章名称发表刊物(出版社)发表时间刊物级别署名次序《英语内容依托教学研究综述》《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6.2省级刊物独立署名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