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7 MB
- 2022-06-17 15:54:4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4詞讀钟耗教育硕壬专业学位论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于畑嫌闽南师巧大学-:一、',—、.二〇—六年六月:■人../'.-?-.、.'■■_一.'‘■-..-?——、-■、‘5Ji.’.亡、S
闽南师范大学■I■专化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硏巧所取得的研巧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时标注引巧的內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化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巧确方式标巧本人完全恵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盾果由本人承巧。:日期月立曰;^年_J作者签名_专化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巧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留家有关部鬥或,光许论文被查阅和措阅l将本学位论文的巧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b本人授权闽巧师殖大学可ti、全部或部分内容編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化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材。""(请在W上相应方框内打V)::作者签名:?年月JL日计日期4_^导师篡名日期年月日了y
学校代码:10402学号:2013071042分类号:密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学位申请人:于姗姗指导教师:蒋红红副教授学位类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英语)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答辩日期:二○一六年六月
CODE:10402NO.:2013071042U.D.C.:ClassifiedIndex: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ofM.Education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LearningCommunityinSeniorEnglishGrammarTeachingCandidate:YuShanshanSupervisor:AssociateProf.JiangHonghongSpecialty:EnglishSubjectTeachi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EducationUniversity:MinnanNormalUniversityDateofOralExamination:June,2016
摘要摘要语法是构成语言内部结构规律的总结,是实现语言交际的基础。它决定着语言交际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在语言知识方面明确提出,语法是高中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某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适时改变。当前英语语法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比较偏向采用直接讲授法授课,认为这样的教学会更简单明了;但是,这种只是让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收知识,没有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解决当前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共同体。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型组织为理论基础,以高一英语语法为研究问题,试图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来验证以下两个假设: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法的敏感性和兴趣;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本研究选取内蒙古赤峰市某中学高一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班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在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形式下教授语法的教学实验,对照班仍然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法教授语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实验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并对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下实验班语法成绩优于未接受该教学方法的对照班,且此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法的敏感性和学习兴趣。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法成绩。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共同愿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I
AbstractAbstractGrammaristhesummaryofconstitutingtheinternalstructureoflanguagerulesandrealizingthefoundationoflanguagecommunication.Itdeterminesthefluencyandaccuracyoflanguagecommunication."ThenewEnglishCurriculumStandardforseniormiddleschools"clearlyputforwardthatintermsoflanguageknowledge,grammarishighschoolstudents"basicknowledgeofEnglishlanguagethatstudentsarerequiredtolearnandmaster.However,inthecurrentEnglishgrammarteaching,manyteachersadoptthedirectteachingmethod,whichisamethodeasytomakestudentsgraduallylosetheirenthusiasmandinitiativeforgrammar.Theyjustlearnpassivelyingrammarclassandseldomcommunicateanddiscusswiththeirclassmates.Inordertosolvethecurrentproblemsingrammarteaching,thisstudyadoptedanewteachingorganizationformcalledLearningCommunity,whichhascausedgreatattentionfromscholarsbothathomeandabroad.BasedonConstructivistLearningTheoryandLearningOrganizationTheory,thispapertakesSeniorOneEnglishgrammarasaresearchproblem.Throughqualitativeresearchandquantitativeresearch,thisthesiswantstoverifythefollowingtwoassumptions:(1)BuildingLearningCommunityinSeniorEnglishgrammarteachingcanstrengthenstudents"sensitivitytothegrammarandtheirinteresttoacertainextent;(2)BuildingLearningCommunityinSeniorEnglishgrammarteachingcanimprovestudents"marksofgrammartest.TheresearchobjectsarethestudentsselectedfromtwocomparableclassesofGrade1inaseniormiddleschoolofChifengcityinInnerMongolia.Duringthefourmonths,LearningCommunityteachingorganizationformisusedintheexperimentalclass,while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isusedinthecomparativeclassasusual.Byadoptingthemethodsofliteraturereview,interview,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andexperimentalresearchmethods,thepapercollectstheexperimentaldataandmakesfurtheranalysis.Theresultsshowthatafterasemesteroftheexperiment,themarksofgrammarintheexperimentalclasswhichhasbeentaughtwiththeconstructionoflearningcommunityisIII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betterthanthoseinthecomparativeclasswhichdoesnotacceptthisteachingmethod.What"smore,thismethodisbeneficialtostrengthenstudents"sensitivitytogrammarandhasincreasedtheirinterestinlearning.ThisstudynotonlyenrichestheresearchofLearningCommunity,butalsocultivatesstudents"consciousnessofcooperationandimprovesthestudents"grammaticalgrades.Keywords:LearningCommunity;sharedvision;Englishinhighschool;grammarteachingIV
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目录.......................................................................................................................................V第一章引言..............................................................................................................................1第一节选题背景...............................................................................................................1第二节研究目的和意义...................................................................................................2一、研究目的..............................................................................................................2二、研究意义..............................................................................................................3第三节论文结构...............................................................................................................3第二章文献综述......................................................................................................................5第一节概念界定...............................................................................................................5一、语法......................................................................................................................5二、学习共同体..........................................................................................................6三、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与构建原则..................................................................7第二节理论基础...............................................................................................................9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9二、学习型组织理论................................................................................................10第三节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11一、学习共同体的研究............................................................................................11二、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述评................................................................................15第三章研究设计....................................................................................................................21第一节实验目的.........................................................................................................21第二节实验假设.........................................................................................................21第三节实验设计.............................................................................................................22一、研究对象............................................................................................................22V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二、研究方法............................................................................................................22三、研究工具............................................................................................................23四、研究过程............................................................................................................24第三节教学案例.............................................................................................................26一、案例背景............................................................................................................26二、教学目的............................................................................................................27三、教学过程............................................................................................................27第四章结果与讨论................................................................................................................35第一节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分析.....................................................................................35第二节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37第三节访谈分析.............................................................................................................40第五章结论............................................................................................................................43第一节研究发现.............................................................................................................43第二节启示.....................................................................................................................44第三节局限性.................................................................................................................45参考文献..................................................................................................................................47附录........................................................................................................................................51致谢........................................................................................................................................57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9VI
第一章引言第一章引言第一节选题背景随着通讯手段的不断更新,各国之间的社交变得更加频繁,这就要求国民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英语作为世界使用频率较为广泛的语言,便于人们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对话双方能够比较完整地理解对话内容。在语言交际中,语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语法,又如何谈论个人交际能力(转引陈婷,2006:12);语法是人们在语言发展中总结出的语言组成形式和方法。所以,语法在人际交流时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马驰,1996)。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学生的语言水平、理解和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范晓慧,2008)。随着社会对人才标准的变化,教育部更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6-14),要求学生应该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掌握必要英语学习策略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语法教学方面,教师要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传授,加强学生在实际中应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调整改变了以往注重语法形式和语法知识的记忆,开始从语法的功能着手,强调学习者在实践中语法知识运用能力(陈琳,王蔷,2002)。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仍然是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讲解语法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放置在知识传授者的位置上,关注本节课知识点讲解了多少,教学进程如何,却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也就习惯了单纯地接收和记忆教师讲授的知识,如此统一化的教学使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除此之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以个别化为主,很少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进行思想碰撞,所以他们往往只依靠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自己的力量去发展和进步,这样不仅个人的学习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与他人共同合作的意识。除了以上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长期的语法教学中还存在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和学生认为语法和语法教学的枯燥性这样的问题(陈婷,2006)。针对社会发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法呢?Larsen-Freeman(2005:34-38)提出教师和学生应该首先转变对语法的观念。还有学者提到,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语法的效果。近几年,美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学习共同体”的方法促进教育的发展,并且得到了良好的评价。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集体知识的增长的同时,增长个体知识(柳春艳、傅刚善,2006);助学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为学习者设计教学活动和创设情景使学习者养成共同探究、共同学习的习惯,学习者之间通过不断交流和讨论来提高彼此的学习效率和合作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建构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在高一年级的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此培养高一年级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敏感度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第二节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针对学生在语法学习时经常采用枯燥的记忆方法和“单子式”的学习模式等现象,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高一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否比传统的直接讲授法更加有效。为此,笔者以赤峰市某中学的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调查问卷、前后测和访谈的方式来研究学习共同体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2
第一章引言(一)与传统的直接讲授法相比,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否会增强学生对语法的敏感性和兴趣?(二)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二、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在于改变传统的直接讲授法,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出发,探寻英语语法教学的新认识,以提高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效果,推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一)理论意义此项研究试图通过学习共同体对学生语法成绩的有效影响,将学习共同体的理论研究扩大到其他学科领域。这项在高一英语语法教学中进行的实证研究不仅进一步拓宽学习共同体的使用范围,丰富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理论,而且还可以打开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研究新视角,深化语法教学研究,为整个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共同体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二)实践意义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组织形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笔者通过对高一学生英语语法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现在的英语语法教学仍然以传统的直接讲授法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因此,本研究的实践价值是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改善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进一步丰富英语教学组织形式,使英语教学的其他方面也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第三节论文结构本论文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阐述本研究的课题来源、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论文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中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及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章为研究设计,阐述本研究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和教学案例。第四章为结果与讨论,本章节对此次实验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并对实验中收集到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第五章为结论,主要是对以上四章研究内容,尤其是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分析本研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及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展望。4
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主要涉及课题中的核心概念、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对语法和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现状述评。第一节概念界定一、语法对于语法的概念,NoamChomsky(1965)从词汇和句子的角度提出:语法是一套规定句子如何形成、使用和理解的规则体系,即“句法”;在语法的本质方面,Widdowson(1999:82)提出语法是总结单词和句子的使用规则,即如何对词汇进行变化和如何准确使用单词组合成完整的句子;H.DouglasBrown(2001)认为语法是一套控制句子中的词汇的常规排列和关系的规则系统。还有一些学者从动态的建构系统角度对语法做出界定,如胡壮麟指出:“如果语言教育的目的包括教会学生正确地有意义地和得当地使用英语,我们就应该把语法看作是一个理性的动态系统,而不是任意规则的静态系统”(转引孙洁)。GeorgeYule(2002)提出语法是一套由意义、形式和用法构成的建构系统。Larsen-Freeman提出Grammaring,并总结语法形式(morprhosyntax)、语法意义(semantics)和语法功能(pragmatics)构成语法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她认为,语法意义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项(张玉如,2013)。从上述对语法的界定来看,学者们在不断的探究对语法本质的认识。语法的发展过程逐渐从词法到句法,然后发展到由形式、意义和用法组成的统一体,使语法的定义不断得到了丰富。因此,在语法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在强调语法形式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对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理解,努力把三者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语法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知识,更好地学习语法知识。二、学习共同体1881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dTonnies)在《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tandGesellschaft)上发表了对共同体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共同体的三种基本形式,即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19世纪八十年代的共同体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和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习共同体是共同体的一个分支,它与一般的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区别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共同体;助学者可以是教师、专家及其他辅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助学者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学术性支持、认知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学习者通过与同伴或助学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张建伟,2000)。1995年,“学习的共同体”的概念首次在博耶尔(ErnestL.Boyer)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Thebasicschool:acommunityoflearning)报告中首次提出“学习的共同体”的概念,同时也标志着共同体开始从社会学领域向教育领域发展。博耶尔认为,学校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必须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人人平等的原则,在有规则纪律约束下关心照顾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下彼此交流(博耶尔,1998)。潘洪建(2013)对学习共同体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习共同体既是是一种组织和实体,又是一种意识和精神。在班级活动中,学生要以共同愿景为前提,在真实任务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持续性的合作和互动,使团体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综合以上论述,学习共同体无论是一种实体还是一种精神,它强调了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共同愿景为前提,通过协作的方式,在指导教师的帮助和学习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下,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促进人际关系的形成。学习共同体不仅注重把握知识的意义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它还强调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合作技能6
第二章文献综述和合作态度。在学习共同体中助学者的主要职责是如何为学习者设计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并顺利开展有效的协商与合作等。三、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与构建原则(一)教学模式1.情况了解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之前,助学者要对学习者、学习任务及学习环境等现实情况进行调查与了解。首先,了解一下学习者对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态度和学习者在进行合作时是否具备与团队人员协作的能力;其次,关注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能力发展水平,即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最后,关注活动中的任务安排和实施细节,学习者在团队中是否主动参与团队人员的讨论。2.成员分配对学习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后,根据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则对学习者进行合理分配,从而组建学习共同体。3.正确认知成员分配结束后,助学者要引导学习者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和团队成员的差异性,及时进行自我评价。正确的认知使学习者能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使学习者增强自信心,是团队和个人得到进一步发展。4.活动指导:助学者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决定是否此次活动需要构建起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实施过程中,助学者要控制好活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既可以完成团队的任务又不会出现有空闲时间聊天的现象;对于活动中需要讨论的内容,助学者不仅要掌握好难度,还要体现出互动中的层次性和开放性。除此之外,助学者要对学习者进行一些合作技能的指导,如任务的分配、意见的提出及其总结技巧等。5.方法应用以上环节为学习共同体的实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使学习共同体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发现不足时,要及时进行反思,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下一轮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完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仇丽君,2012)。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二)构建原则1.成员的合理分配学习共同体内成员的分配情况影响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和学习效果。助学者在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后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配,每组由3-5名成员构成。“组间同质”主要是为了实现组间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学习,从而促进整个集体的发展;为了使每个共同体的综合能力相当,每组均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构成(梁书凤,2013)。在每个共同体中由领导者、记录者、汇报者、检查员和监督员等职位,并且组员要遵守角色轮换原则。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提出,“人们自始至终一直在异质的情况下发生相互行为”(横山宁夫,1983:66)。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的差异性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集体的合作。因此,异质性是共同体内部成员构成的前提(王书林,2013)。2.共同愿景博耶尔曾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中提到“有共享的愿景”是建构学习共同体的首要条件。因此,建构学习共同体时,助学者要激发和聆听学习者的个人愿景,同时还要与学习者分享自己的愿景,通过沟通和交流后将大家的愿景整合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信念。当个人愿景与共同信念结合在一起时,共同愿景才能确立(梁书凤,2013)。3.共享与协商原则在教学中,学习者带着真实的问题去收集资料,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与组内成员共享和协商。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其他学习者可以对提出的想法进行采纳和反驳;在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中去解决问题并达成共识。教师作为助学者,要鼓励学习者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析、判断和重组信息形成新的认识;当发现学生在讨论中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指导和修正(裴新宁,2001)。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学习者在学习中存在的焦虑感和减少学习者对助学者的过度依赖,而且可以促进共同体内成员积极思考和成员的感情交流,使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4.公平全面的评价和反馈助学者对学习者进行公平全面的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健康成长。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除此8
第二章文献综述之外,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也要给予肯定。对于汇报时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整个过程可以刺激学习者的求知欲,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在对学习者的汇报做出评价后,助学者要通过学习者的汇报情况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效果得到改善。第二节理论基础对学习共同体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指导思想,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指引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给予相应的策略支持和指导。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期望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习得所讲述的知识,并提出学习不应该是学生被动地学习和记录教师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者通过与教师和学习伙伴之间的协作来理解学习材料,在后期逐渐建构知识体系。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接触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使学习者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全面(王嘉毅,2007:74-75)。“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校环境提出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所设计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成员在“协作”的过程中,通过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等过程获得知识。“会话”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习者之间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决定学习任务的分配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会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会话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很大。“意义建构”主要是理解和掌握涉及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一名主要的助学者,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性质、规律以及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长期存储当前所学内容,并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对于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改变了教师原来在教学中的扮演角色,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换同时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由于教师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教学策略进行一定的调整。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产生学习兴趣;其次,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联结;第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情境促进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并及时有效的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主要包括:问题式,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在交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启发式,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并及时对错误的知识建构进行自我调整和纠正。学生要在学习中发挥主体的作用,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积极发现和探究意义的构建;其次,通过收集和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相关假设并加以验证;最后,把获得的新知识与自己的原有知识联系在一起。从上述建构主义的总体理论思想可以得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不断探究和建构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在一定的仿真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自己积极、主动地、通过自身的经验来选择、加工收集的资料去建构知识,即一边探究一边构成知识的意义。二、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P.M.Senge)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者,并在企业管理和当代的学校组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更系统地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在老师佛瑞思特(JayForrester)的指导下,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理论、认知科学等理论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在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并提出与之相关的理论,即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认为学习型组织应该发生在一个学习气氛浓郁的组织中,成员通过充分发挥创造力、不断地进行团队学习以整体解决组织内的问题,使组织和内部成员共同发展。学习型组织共有五项基本特征: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10
第二章文献综述越、系统思考(佚名,2013)。第一,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SharedVision)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因素,真正的共同愿景源于组织中不同人员通过反思和对话产生。当组织内所有成员拥有了一个共同愿景时,此时的组织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成员一同努力达成这个目标;第二,团体学习(TeamLearning):学习型组织十分重视团体合作,认为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成员通过思考和分析,然后与成员分享自己的假设,这样不仅可以更新自己的心智系统,而且还可以增强团队的力量;第三,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MentalModels):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开放与沟通的方式反思自己、了解他人。第四,自我超越(PersonalMastery):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要求学习者要明确自己的愿望,然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全身心的投入,最终使愿望实现。第五,系统思考(SystemThinking):通过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以便全面掌握知识(彼得·圣吉,1998:8-11)。学习型组织理论给予学习共同体的启示主要是强调集体主义。为了实现集体的共同愿景,集体内的成员要加强合作从而促进整体的成长。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集体价值观和责任感。学习型组织的这种教育理念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当今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节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一、学习共同体的研究1.国外学者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综述(1)学习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国外研究者开始对学习共同体进行研究。由于早期的研究条件限制,大多数研究者多是从理论上研究和分析学习共同体。现代教育开创者杜威(Dewey)结合了社会因素和共同体对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中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经历”和“学校即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等教育理念。他认为学校除了1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一个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理论知识的场所,还是一个社会的雏形团体,学生通过与学校、师长的交往互动获得经验和技巧并体会社会的需要。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转变课堂的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无意识地提升自我素养和获得知识(Senge,2009)。虽然杜威没有明确地提出“学习共同体”这个概念,但是,他的许多理论观点与学习共同体的思想是相符的(Senge,2009:51-65)。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T.Sergiovanni)在斐迪南·滕尼斯和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共同体需要依赖忠诚、忠实、善良、身份的认同感、责任、义务和互惠;后期,社会学家赋予共同体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生活的群体、组织或团队(冯锐,2007)。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的学校和教育改革促使了很多新的教育观点的出现,如迈克·富兰,(1993)提出的“学校是学习机构”和佐藤学倡导的“学习型共同体课堂”等。迈克·富兰通过总结学校改革的经验提倡学校应该依靠主要力量源(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校以外力量之间的协作)逐渐向“学习者的社区”转变。与迈克·富兰有相同观点的还有赛吉欧维尼(ThomasJ.Sergiovanni),他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举办的一次会议上倡议把学校转化为“学习共同体”,并在《建立学习共同体》(BuildingCommunityinSchools,1994)中明确提出了学习共同体对学校的重要性(转引阮晓君,2011)。日本东京大学的教育学家佐藤学教授从哲学原理和课堂教学要素的角度,提出创建学习共同体需要“公共性、民主主义、卓越性”和“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所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与客观世界、他人和自我的交流。1995年,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中倡导学校改革和创建学习共同体;三年后,佐藤学根据“学习型共同体课堂”的理念建立了研究学习共同体的实验基地(胡文仲,孙有中,2006:),如“滨乡模式”和“岳阳模式”学校(佐藤学,2003:136-149),并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中记录了日本学校改革的案例。(2)网络学习共同体方面的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习共同体理论开始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198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借助网络系统在教室内形成学习共同体。为了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经验交流与合作,英国研究者在2002年创建了覆盖整个英国的网络学习共同体(NetworkedLearningCommunities,简称NLCs)(金晓芳,2010)。2005年美国夏洛特·古娜瓦德娜教授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认为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是进行网络教学最主要12
第二章文献综述的方法(希建华,2005)。近期的研究中,Lai,Kwok-Wing(2015)从虚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在知识在线学习社区的构建:以博士课程的案例研究为例文章中,阐述了教学策略和学习任务的设计对知识建构的影响,而且还证实了在网上讨论的结构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性。除了上述学者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笔者在ERIC中检索到近五年学者对学习共同体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如Kemp.Linzi(2010)以国际生为研究对象作为创新点,在学习共同体中从创建、共享和建构知识方面对国际生进行教学研究;他认为学习共同体可以让学生共同分享信息、互相学习借鉴,从中创造新知识;为了验证学习共同体对提高国际本科生构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性,Kemp.Linzi将一个案例研究展示在文章中,便于读者理解应用过程。对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Tam,AngelaCholFung(2015)从信仰和实践角度提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教师的课程、教学、学习、教师角色和教学五个维度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在学校改革上,So,Kyunghee;Shin,Jiwon,Son,Woojung(2010)从学校改革的角度出发,对韩国和日本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通过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结果得出,虽然两个国家教师都在努力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改变以往的课堂实践,但是数据的分析结果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原因似乎是由于不同文的化背景。综合上述对国外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分析,笔者发现早期的国外研究者主要是从内部结构、类型、使用范围和学习改革的角度论述他们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解,到了20世纪末,学习共同体开始与虚拟网络相结合,逐渐扩大学习共同体的应用领域。近几年,虽然国外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虚拟网络学习共同和学校改革,但研究的主要方向仍然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和虚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并且从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上变得更加细化了。2.国内学者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综述(1)学习共同体的理论研究现状国内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理论是建立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钟启泉把学习共同体引入国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将其成果《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新世纪“基础学校”的构图(之一)》发表在1998年的《上海教育》上,主要介绍了博耶尔(ErnestL.Boyer)的《基础学校:学习的共1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同体》(Thebasicschool:acommunityoflearning)。钟启泉(2009)还从学校改革的角度指出,“学习共同体是学校改革的哲学,使教师成为反思性的实践家。它也是学生学习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社区的家长和居民共同参与和学习的场所。”虎技能(2011)对佐藤学教授在日本发起的“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进行简要述评,并且根据中国现状和佐藤学教授提出的“改革的力量要从学校内部发起”提倡对中国学校进行改革。张桥银和蒋译标(2009)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教育组织形式和组织关系等角度进行详细的定义性描述,并对学习共同体的主体、特征、条件、方式、表现形式和作用范围方面进行基本属性的分析。郑葳和李芒(2007)从学习共同体特性的角度分析,提出学习共同体本身的平等性和民主性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提高教学的实践质量;学习共同体生成的过程主要有文化创生、赋予权利和对话协商。钟启泉和虎技能通过介绍国外研究者的观点寻求如何将学习共同体更好的应用到中国的教学中;张桥银和郑葳的研究角度是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对学习共同体内部所涵盖的内容进行详细剖析。(2)学习共同体的实证研究现状1999年,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指导对学校管理进行了实践研究,希望将学校建设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与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学习共同体,参与者之间相互学习。教育局通过组织中小学形成学习共同体给学校提供互助学习的平台,激励学校主动发现问题,并在全区召开现场会与学校共同研讨和解决问题。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虚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也随之重视起来,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该校在2000年开发了虚拟学习社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并于2003年向北京市中小学免费开放。在相关的硕士论文中,也有很多研究者对网络学习共同体进行研究,如林剑剑(2008)以Web2.0为基础,以研究生为对象进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2009年10月,马旺艳(2011)在安徽三联学院对大一和大二的本科生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Moodle虚拟学习共同体实践,并在后期发放问卷以取得更客观的数据;周艳鲜(2011)提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并提出相应的构建策略;张萌(2013)以微博为基础提出在大学英语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分别从微博的交互性、情感交流和归属感的角度分析了微博与学习共同体结合的好处;张景成、帅蓉(2015)从教师角色的定位、学习目标的明确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三个角度描述了在大学英语自主教学中构建网络学习14
第二章文献综述共同体。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虚拟网络学习共同体主要是通过青年人认为比较方便的互联网和微博为途径,所以虚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较为成熟的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2012年,张威和郭永志(2012)运用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形式在沈阳师范大学对133名本科生进行了为时一学年的教学干预;实验结束后对所收集的数据分析后得出,学习共同体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有较好的效果。虽然文章中证明了学习共同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文章中作者没有涉及到如何创建学习共同体和提供相关的步骤。在检索的文献中,与高中英语教学相关的学习共同体主要涉及的是校本专业和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黄爱娟(2014)从校本研究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高中英语新课改下的校本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方式进行探讨;彭慧(2014)釆用人种志为主要研究方法,并结合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新疆两所高中的六名英语教师和两位教研组领导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近10年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相关的硕博论文发现,国内学者从多种理论角度和科学视角对学习共同体进行研究,并且主要集中在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和虚拟网络学习共同体这四个方面;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硕士论文中,从教师角度出发的研究方向是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和现状的分析;从学生角度出发的主要是在实践方面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研究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大学生,但是作者在文章中没有提出实验过程的详细步骤。因此笔者根据高一学生正处于初高中学习的衔接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多在第一学期后半段开始出现分化并形成一定的梯次的特点,选取高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对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描述,从而弥补这个缺口。二、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述评(一)国外学者关于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Rutherford(1987)提出:1967年以前,语法教学几乎是语言教学的同义词(转引陈双,2014)。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语法在语言学习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语法1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翻译法(theGrammar-translationMethod)在当时被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的特征是以语法分析为主,教师通过语法术语描绘目的语的句法结构;学生通过背诵词汇和语法规则完成语法练习。20世纪初直接法(theDirectMethod)的出现使形式语法有所减弱;其代表人物有艾盖尔特(B.Eggert)和贝力兹(M.D.Berlitz)等。直接法提倡以第二语言或者目标语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口语能力,强调语言的自然学习。20世纪40年代,听说法(theAudio-lingualApproach)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原理下形成,以句型或结构操练为纲,注重学生的听、说和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听说法和直接法有一个共同点是:教师通过向学生直接展示句型,使学生理解语法内容。50年代,在直接法和听说法基础上产生了情景教学法(theSituationalMethod)。教师通过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入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词汇,然后再对语法点进行解释说明;学习者也在口语练习过程中积累词汇和语法。20世纪60年代,认知法(theCognitiveApproach)的出现使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和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认知法反对学生机械的背诵语法规则,提倡学习者通过利用认知语言规律的心理特点分析和理解语法规则。70年代,在海姆斯(Hymens)和韩礼德(Halliday)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交际教学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主张在交际中学生通过接触、模仿和自由表达思想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的出现给语法教学增添色彩的同时,也给语法在教学中的地位造成了新的威胁和挑战。一些第二语言的研究者认为语法对学习者的语言提高没有什么作用;代表人Krashen提出,语言学习不应该是学习者有意识的去学习语言知识,而是在自然的语境中渐渐习得的一个过程;并且,语法对外语教学的作用是边缘性的(peripheral)(Krashen.S,1999)。DeKeyser(1998)等人认为语法课只能让学生从中获得陈述性的知识,在语法知识的能力上没有什么作用。因此这个时期的语法在教学中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削弱(Hossein&Fotos,2004)。但是,任何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质的变化。Rutherford的意识提升理论(Consciousness-Raising)和20世纪90年代Schmidt(1990)的“注意”理论(NoticingHypothesis)使语法教学再次受到关注。意识提升理论首先对Krashen提出的明确语言知识和不明确语言知识不同的观点提出反对,认为明确语言知识对不明确语言知识具有促进作用(转引自陈双,2014),然后对传统的语法教学提出反对,认为学习者应该通16
第二章文献综述过接触语言材料的分析,掌握语言的规则。因此,意识提升理论不仅肯定了语法教学的作用,还强调了课堂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Schmidt提出,学习语言过程中,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语言的形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Skehan(1998)发现,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不能同时对目标语的意义和形式进行加工。Pienemann(1984)根据德国英语学习者行为的研究提出“可教性假设”(TeachabilityHypothesis),认为在语法学习过程中,虽然一些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但是语法教学可以使一些语言学习的结构更加完善。Swain等人通过研究语法教学对错误的反馈(Carroll&Swain)和一些特定目标语形式(Doughty.1991;Lightbown&Spada.1990)得出:语法教学在提高学习者使用语言的准确性上具有积极的作用。Larsen-Freeman和Long(1991)等研究者提出,传授语法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和语言水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外语教学中增设语法课程注意语言的形式还是必要的。在以上的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者承认语法教学的积极作用。但是,笔者在研读一些文献时发现很多学者对于传统的语法教学法模式也是颇有看法的。许多学者都提出反对陈述加操练的语法教学模式;如Skehan(1996)从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提出,反复的操练和实践就可以掌握语言结构是不具有可信度的。还有一些支持显性语法教学的研究者也对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提出质疑,认为显性的语法教学与隐性的语言知识之间的转化不是直接的,在短时期内学习者的中介语不会发生变化(Ellis,2003)。但是,笔者通过对Spada和Ellis的研究分析得出,两位研究者的观点与上述研究者的观点有所不同。Spada(1997)认为,通过教师讲授的语法知识,学习者所得到的认知在其记忆中能够得到较长时间的保存,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准确性也较高。Ellis(2002)指出,语法教学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在任务型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讲授语法知识,并建议将语言形式的讲授和有意义的交流结合在一起。近几年,国外研究者对语法教学如何才能与语言输入和输出相完美地结合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加工教学法、合作输出任务和互动反馈等教学方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语法教学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受到冷落,但是,随着后期学者们的研究使其再次登上历史的舞台。国外学者提出了语言形式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从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语法教学对提高外语学习者准确使用目标语的积极作用。1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二)国内学者关于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国内对英语的教学方法多是引进欧美国家和前苏联教育专家的教学理论,并且以语法翻译法为主。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引入,很多高校教师将交际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希望能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在中学的教育中,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不适合在中学应用,中学的教学应该以语法为主。80年代初,功能交际法的出现和2001年7月制定的《全国制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使语法教学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逐渐被忽视(彭昆湘,2007)。针对上述现象,山东聊城大学的刘凤山(2004)根据Klapper的观点对交际教学法提出了一些看法,他认为学习者在没有形成一定的语言认知能力和语法知识时,交际教学法会使语言学习的过程变得比较盲目和琐细。后来《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制定者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2003年9月召开会议对《全国制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修改,以弥补当时的错误。虽然我国在建国以来应用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包天仁教授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他认为,英语在中国作为一门外语,如果教师每天强调听和说的重要性,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来讲的话,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那样的语言环境。所以英语教学只能提供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准交际能力(包天仁,2004)。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了近5年的硕、博论文发现,国内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与多元智能理论、情境教学法和支架式以及图式理论的结合。从2009年至2014年期间,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文献发文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2年发文量达到了106篇。数据显示,2012年的环比增长率为39%,是这个时期的高峰期。增长趋势如图2.1:18
第二章文献综述图2.1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文献发文量通过以上对国内语法教学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关于语法教学的模式一直是沿袭外国学者提出的理论。但是现在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教育在引进外国的教学理论时,应该作何调整才能更适合中国学生的发展。因此,中学师生应该共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1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
第三章研究设计第三章研究设计归纳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学习共同体的前沿动态后,笔者以赤峰市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选取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一阶段是初高中学习的衔接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多在第一学期后半段开始出现分化并形成一定的梯次。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学习共同体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并对研究做出总结,提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第一节实验目的本研究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共同体是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提升他们对语法的敏感性,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二节实验假设针对内蒙古赤峰市现阶段高中语法教学中的教学现状,根据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则,笔者在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期间进行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验研究,主要验证以下两个假设:1.学习共同体在高一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构建是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提升他们对语法的敏感性?2.学习共同体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过程中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因此,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笔者将进行以下实验设计。2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第三节实验设计一、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7月,笔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实习,实习的对象是高一(5)班和高一(6)班,共116名学生。两个班级共有116名学生,其平均年龄为16周岁,男女比例相差不大。笔者经过对比两个班级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短文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成绩,发现两个班级的英语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所以,选取高一(5)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建构学习共同体,对照班在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直接教授法。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两个班级进行执教,并由指导教师作为专家指导;实验中使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三和必修四。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笔者查了近几年有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期刊,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整理,对该项研究课题具有较为客观科学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归纳、总结学者们的研究,笔者深入了解到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体会到学习共同体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也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发现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为笔者确定了本次研究的课题,并确保本研究不是在重复前人研究过的问题。2.问卷调查法围绕以上的研究问题,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了解目前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语法的方法和学生学习语法的态度。调查问卷的设计参照孙静静于2013设计的学习共同体课题研究学情分析调查问卷和研究需要进行编制的,并多次与导师探讨完成的。访谈的对象是在实验班内随机抽取选的5名学生,以了解学生对学习共同体的反馈。22
第三章研究设计3.实验研究本实验研究选取赤峰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中的两个平行班,分别采取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和直接讲授法两种模式进行语法教学,以探讨学习共同体能否提高学生对语法的敏感度和学生的语法成绩。三、研究工具论文中的研究工具主要包括与语法知识密切相关的前测和后测、两次调查问卷和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一)前测和后测为了比较直接讲授法和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形式的效果,笔者分别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和后测。笔者以实验班和对照班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的短文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的成绩为前测结果(试卷见附录1),以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水平是否相当,是否符合做实验的前提要求。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再次进行后测(附录2),时间为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以检测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水平。前测和后测的试卷是由短文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构成,出卷者为高一英语组全体教师,并由英语组长审核。因此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二)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实验前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对英语语法教学的态度,以及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学生对学习共同体教学的反馈,笔者设计了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问卷调查(附录3)是在实验前期进行的。调查的对象是实验班和对照班,希望通过学生提交的问卷了解目前教师在课堂上教授语法时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目前教学方法的态度。第二次问卷调查(附录4)是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的。调查的对象是实验班的学生,目的在于获取学生对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形式的反馈,以便能更好地改进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的应用。2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三)访谈为了获得学生对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形式在语法教学中应用的更多信息,笔者在实验结束后,从实验班中随机抽选了5名学生进行访谈。四、研究过程在进行教学干预前,笔者以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的短文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成绩作为基准,通过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值为0.702;因此,两个班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备进行实验的条件。笔者在对照班采用直接讲授法:课前,教师会让学生预习即将讲解的语法;上课时,教师向学生讲解语法概念、形式和功能等语法知识,通过呈现例句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实验班采用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授课:在对班级成员分组前,笔者通过对学生的平时观察和与班主任的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性格,所以在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成员的分配上主要根据学生前测成绩和性格特征来分组。根据共同体成员组成原则和班级的实际人数情况,笔者将5人组成一个共同体,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比例为1:2:2,性格上采取互补原则,即内向与外向相结合;共同体成员确定后,成员根据随机原则对领导者、记录员、汇报员、资料筛选员和监督员角色进行分配,并确定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然后由领导者进行总体布置和资料分析,监督员负责整个流程的管理,资料筛选员对任务搜集和筛选,经过成员的讨论后由记录员记录任务的完成情况,最后由汇报员进行后期汇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任务采取轮换制。根据每个单元的语法情况,课前,教师分配学生收集下节课所需的语法资料,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学习共同体成员共同拟定组内目标、分配任务和收集资料,通过讨论和整理资料,总结出讨论的成果。上课时,教师会随机抽取汇报人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以口述和板书的方式进行成果汇报,汇报结束后,教师对汇报的结果进行点评、补充和讲解。课程结束后,共同体对本节课的表现和学习成果通过测评的方式和自我评价进行反思。整个实验过程中,笔者会进行两次问卷调查,问卷I(见附录3)是在2015年3月24
第三章研究设计份进行,调查对象是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其目的是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态度和对教师授课情况的满意度;问卷II(见附录4)是在2015年6月底进行,调查对象是实验班的学生,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学习共同体的反馈情况。在发放问卷之前,笔者运用SPSS中的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两次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测。其分析结果如下:表4.1可靠性统计量Cronbach"sAlpha项数.74911表4.2KMO和Bartlett的检测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730Bartlett的球形度检近似卡方210.840验df55Sig..000图表4.1和4.2所示,问卷I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Alpha)为0.749,说明问卷I中的所用的题目内部一致性还可以,信度较高。表4.3可靠性统计量Cronbach"sAlpha项数.79918表4.4KMO和Bartlett的检测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743Bartlett的球形度检近似卡方166.106验df66Sig..000图表4.3和4.3所示,问卷II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Alpha)为0.799,表明问卷II所包含的问题之间的一致性还可以,信度较好;KMO为0.734,适合做因子分析。2015年7月11日,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见附录2),目的是检测学习2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共同体在提高学生英语语法成绩方面是否有效。后测应用的试卷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试卷,并运用SPSS17.0对短文改错和短文语法填空两种题型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为了更深层次地探索学习共同体的应用效果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笔者在学期末随机抽取实验班的5名学生进行访谈(见附录5)。访谈的问题主要是在学习共同体的应用下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的一些体会和意见;访谈的时间和地点是在下课后一个较为安静和便于交谈的环境中进行的;访谈的内容由笔者进行录音并在访谈后进行总结。通过对访谈记录结果的分析使本次实验更加具有说服力。访谈问题如下:(1)请根据以前的直接讲授法,谈谈你对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感受?(2)在整个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3)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学习共同体你有什么建议?实验结束后,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后测的成绩分别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以验证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第三节教学案例由于此次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无法将全部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所以笔者以必修3第五单元的语法—同位语从句为例,对实验班中的教学步骤进行介绍。课题:人教版教材必修3中Unit5Canada—TheTrueNorth部分:同位语从句一、案例背景学生在必修1中已经学过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往往使学生容易混淆,从而阻碍学生在阅读时的理解。因此在设计本次的教学任务时,笔者从定语从句入手,使学生在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中能更清晰地理解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26
第三章研究设计二、教学目的1.语言知识目标:通过对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分析,掌握两者在多方面的区别。2.语言技能目标:能在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中熟练运用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3.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共同体中加强合作精神。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笔者:“同学们,明天我们将要对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之间进行一定的区别。在讲解两者的区别之前,我要向大家布置一项任务,任务的内容是在必修2的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课文中找出所有的定语从句,并根据找到的定语从句同我们刚学过的同位语从句对两者进行比较。明天将你们的结论在课堂上与大家一同分享。”(此次任务的共同愿景是通过复习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结构为更好地分析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在性质、引导词、先行词和位置方面的区别作准备);第二天上午,笔者随机抽取了一个共同体的成员询问任务的进展情况。王佳琦:“我们红蜂队(thegroupofRedHornets)5个人的任务已经都分配好了,领导者为张志利,他负责整个过程的协调和资料分析,监督员朱宏宇负责整个流程的管理,我是资料筛选员,主要负责在必修2中找第一单元的定语从句,李晓峰是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我们讨论的结果,最后派王洋上讲台汇报。”课堂教学中:(课文内容:加拿大-“真北方”;共同体以红蜂队为例)(一)导入视频播放(加拿大旅游局中国地区代表高平对加拿大一些景色的英文介绍)T:Goodafternoon,boysandgirls.YesterdaywehavelearntthetextofCanada.DoyouremembersomethingaboutCanada?Ss:Someofthem.T:OK!InordertoreviewthetextandlearnmoreaboutthebeautyofCanada,IwillshowyouavideoaboutCanada.Nowlet’senjoyit.2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目的:通过视频中的画面和声效使学生的注意力慢慢集中起来,通过视频中对加拿大的介绍,使学生能回想起课文中的内容。(二)呈现学生找出必修3Unit5Reading中的同位语从句,教师呈现在PPT上,并让学生说出同位语从句的一些知识点。PPT1.SomepeoplehavetheideathatyoucancrossCanadainlessthanfivedays,buttheyforgetthefactthatCanadais5,500kilometersfromcoasttocoast.2.ThegirlsweresurprisedatthefactthatoceanshipscansailuptheGreatLakes.T:Now,pleasetellmesomethingabouttheappositiveclause.S1:Theappositiveclausebelongstosubstantiveclause.S2:Itsantecedentsincludeidea,fact,advice,doubt,hope,information,newsandsoon.S3:Theappositiveclauseisanexpressionforanoun.S4:Itsconjunctionis“that”,andithashow,whenandwhere.T:Youalldoagoodjob.Doyourememberwehavelearnttheattributiveclause?Now,pleaseshowmethesentencesthatyouhavefoundinyourbooks.S1:1.Ahugecrackthatwaseightkilometerslongandthirtymeterswidecutacrosshouses,roadsandcanals.2.Thenumberofpeoplewhowerekilledorseriouslyinjuredreachedmorethan4000,000.3.Then,laterthatafternoon,anotherbigquakewhichwasalmostasstrongasthefirstoneshookTangshan.4.Thearmyorganizedteamstodigoutthosewhoweretrappedandtoburythedead.5.Workersbuiltsheltersforsurvivorswhosehomehadbeendestroyed.S2:1.Theamberwhichwasselectedhadabeautifulyellow-browncolorlikehoney.2.Thiswasatimewhenthetwocountrieswereatwar.T:Ok,nowpleasetellmesomethingabouttheattributiveclause.28
第三章研究设计S1:Theattributiveclausebelongstoadjectivalclause.S2:Ithasmanyantecedents,andtheyarenounandpronoun.S3:Theattributiveclausesmodifyantecedents.S4:itsrelativepronounsincludethat,which,who,whomandwhose;itsrelativeadverbsarewhen,whereandwhy.T:Welldone.Justnowwereviewedtheappositiveclauseandtheattributiveclause,andmanystudentstoldusthekeypointsaboutthem.Throughwhatthestudentssaid,wecanfindthattheappositiveclauseandtheattributiveclausehavesomethingincommon.Nowlookatthefoursentencesontheblackboard,andpleasedistinguishthemwithyourmembersfromdifferentaspects,likeantecedents,relativepronounandtheiractions.1.Itisafactthatshehasdoneherbest.2.Itisa(fact)thatyoucan’tdeny.3.Thenewsthatourteamhaswonthegameisreallyencouraging.4.Thenews(that)hetoldmeisreallyencouraging.目的:复习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使学生在与成员的讨论和交流中对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做深入的学习。(三)学习共同体讨论(以红蜂队和骑士队为例)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讨论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异同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助学者,要及时给予学生一些提示,使其顺利进行。TheexampleofRedHornets:T:Maybeyoucananalyzetheantecedents,forexample,differentpartofspeech.ZhangZhili:Theantecedentsoftheappositiveclauseandtheattributiveclauseareallnouns,buttheappositiveclauseexplainsabstractnouns,right?ZhuHongyu:teacher,whatabouttheirconjunctivepronouns?T:It’sagoodaspecttoanalyzethem,soyoucantalkwithyourmembers.WangJiaqi,what’syouropinion?WangJiaqi:Ijustlookedupthedictionary,andtherearesomeitems.Look!LiXiaofen:Ialsofindthattheconjunctionoftheappositiveclausecan’tbeomitted,butthat2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oftheattributivecan.Let’smakeaconclusion.I’mready.Saythem.WangYang:Therelativepronounorrelativeadverbservesasacertainelementintheclause,likesubjectorobject.TheexampleofRedHornets:WeiJingkuo:Therelativepronounsoftheattributiveclauseincludethat,which,who,whomandwhose;andtherelativeadverbsarewhen,whereandwhy.LiuLei:Theconjunctionoftheappositiveclauseis“that”.Bothofthesetwokindsofclausescanuse“that”.T:Whatelse?ZhangYujia:Theappositiveclausealsouses“how,whenandwhere”.ZhangXu:Teacher,theattributiveclausehastwotypes:restrictiveattributiveclauseandnon-restrictiveattributiveclause,buttheappositiveclausejusthasonetype.T:Yes,itisanewidea.Don’tforgettotellyourrecorderwhatyouhavesaid.WangXiangchun:Whentherelativepronounoftheattributiveclauseplaysaroleintheclauseasobjective,therelativepronouncanbeomitted.目的:引导学生注意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小组讨论。(四)展示汇报教师随机抽取两个共同体中的汇报员进行成果汇报,并将学生的总结要点呈现在黑板上。展示汇报的过程中,笔者着重对被选取的共同体小组的汇报成果和表现进行记录。以下为红蜂队和骑士队的展示汇报:T:NowpleasewelcomethereportersofRedHornetsandKnighttoreporttheirresults.WangYang:Theseareourlearningcommunity’sconclusion.First,theappositiveclausebelongstosubstantiveclause,andtheattributiveclausebelongstoadjectiveclause.Second,theappositiveclauseistheexplanationforanounandthenounisanabstractword,buttheattributiveclausesmodifyantecedents.Third,theconjunctionoftheappositiveclausecan’tbeomitted,butsomeoftheattributiveclausecan.Lastbutnotleast,theappositiveclausehasnologicrelationwiththenoun,buttherelativepronounorrelativeadverbservesasacertain30
第三章研究设计elementintheclause,likesubjectorobject.WeiJingkuo:Firstly,therelativepronounsoftheattributiveclauseincludethat,which,who,whomandwhose;andtherelativeadverbsarewhen,whereandwhy;theconjunctionoftheappositiveclauseis“that”.What’smore,thereare“how,whenandwhere”.Secondly,theattributiveclausehastwotypes:restrictiveattributiveclauseandnon-restrictiveattributiveclause.Last,therelativepronounoftheattributiveclause,whenusedastheobject,canbeomitted.T:Thankyoufortellinguswhatyouhavediscussed,andwhatyouhavesaidhasbeenwrittenontheblackboard.Doyouhaveanythingelsetosay?Waitamoment.Thereisnoothervoice.T:OK!Nowlet’sdrawaconclusionaboutthedifferencesbetweentheappositiveclauseandtheattributiveclause.目的: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体会到团体的力量,在得到教师和学生肯定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总结与反思教师把学生汇报结果中的重点写在黑板上,并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补充。1.性质不同同位语从句属于名词性从句,是对名词或名词短语内容的补充或解释。定语从句属于形容词性从句,由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是对先行词的修饰和限定。2.引导词不同同位语从句that,whether,what,who,how,when,where等,引导词在从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定语从句有关系代词that,which,who,whom,whose,as等(没有what),关系副词where,when,why等。3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3.先行词不同同位语从句所修饰的名词多为抽象名词。常见的有idea,situation,thought,fact,evidence,belief,doubt,fear,hope,question,theory,suggestion,proposal,word,thought,truth,promise,order,news,ability等等。定语从句所修饰的是名词、代词、主句的一部分或整个句子。4.其他定语从句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引导词,当作宾语时是可以省略的。而同位语从句的引导词不能省略。目的:简单明了的掌握知识。(六)运用巩固安排学生以共同体的形式和个人自主学习的形式运用大家共同总结的结论分析句子。T:Accordingtowhatwehaveconcluded,pleasecomparethetwosentencesinyourgroupandfindoutthedifferencesbetweenthem.Thesentencesareontheblackboard.1.Groupwork(1)Somesilkbooksthathavebeenfoundareover2,140yearsold.(2)Thereisnodoubtthatthepricesofcarswillgodown.2.Individualwork(1)Ihavenoideawhenhewillbeback.(2)Withthepaythathereceivedandsaved,hewentonwithhisstudiesatuniversity,wherehereceivesadoctor’sdegree.目的:通过小组训练后,锻炼个人的学习应用能力。(七)能力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必修3第37页的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和第71页的usingstructures练习题目的:学生将总结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32
第三章研究设计(八)小结和作业播放一段由专家对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分析的视频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视频来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唐金娥工作室,主讲人:唐雪飞,网址:http://v.ku6.com/show/s59R2Vei6wKXv850LPZdiA...html)目的:使学生加强本节课所讲知识的巩固,并增加本节课的趣味性。作业:1.复习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2.教师提供给每个共同体一篇相同的文章,由学生找出文章中所含的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并根据课上总结的知识进行分析。3.区分下列句子IhaveboughtthewatchthatwasadvertisedonTV.Thefactthatthemajorityvotedforthemansurprisedmanypeople.Icanneverforgetthedaywhenweworkedtogetherandthedaythatwespenttogether.TheyexpressedthehopethatwewouldgoandvisitShanghaiagain.Ihavenoideawhyhewasexcitedthattime.ThenewsthatChinawillsendupmannedspaceshiptolandonthemoonhasexcitedalltheChinesepeople.目的: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这节语法课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整体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在不断地交流、协商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其体验到了身份的存在感。不足之处是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在成员讨论中参与的频率还是较少;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在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34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第四章结果与讨论在本章节中,主要是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基于数据的分析结果总结出学习共同体在高一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第一节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共同体在高一英语语法教学对学生语法成绩的影响,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⒈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干预之前所收集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目的是检测两个班级是否具有同质性。由于实验中的两个被试班级均为平行班,为了保证两个被试班级的同质性和进行不同教学模式后的学习效果的比较,笔者对两个班级进行了同质性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不同教学模式之前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1所示:表5.1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的差异性检测组统计量班级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前测实验班576.574.091.542对照班596.864.167.542独立样本检验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均值方程的t检验差分的95%置信区间Sig.(双均值差标准误FSig.tdf侧)值差值下限上限3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续表5.1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的差异性检测前测假设方差.017.897-.384114.702-.294.767-1.8141.225相等假设方差-.384113.96.702-.294.767-1.8131.225不相等9从表5.1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语法前测平均分分别是6.57和6.86,并且P值是0.897>0.05,因此可以判断没有拒绝零假设;取P指位于假设两组方差均等时是0.702>0.05,可以看出在干预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语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具有同质性,因而具备做实验的条件。实验结束后,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2所示。表5.2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成绩的差异性检测组统计量班级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分数实验班577.88794.31139.56611对照班596.38103.74458.47177独立样本检验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均值方程的t检验差分的95%置信区间Sig.(双标准误差FSig.tdf侧)均值差值值下限上限分数假设方.279.5982.057119.0421.50698.73263.056292.9576差相等7假设方2.045113.38.0431.50698.73692.047062.9669差不相60等表5.2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均有所提升。实验班的平均分是7.8879,对照班的平均分是6.3810,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高1.5069分,并且数据中的P值为0.042,小于0.05,显然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同质。这反36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映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具有显著差异性。学生的后测成绩表明:实验班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与在教学中应用学习共同体有必要的联系;所以,学习共同体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成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节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2015年3月15日笔者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发放问卷,力图掌握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现状和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语法的情况,以此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问卷中共有十一道选择题(见附录一),主要涉及到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学习者对助学者教学的反馈;另一个维度是学习者在学习语法时的自身情况。每个选择题中设置A、B、C、D四个选项。问卷调查结果见表5.3:表5.3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的问卷结果:A%B%C%D%18.767.024.321.042.753.42.93/67.522.310.241.027.266.05.862.429.664.33.77/30.457.412.2818.477.72.91.0922.366.010.71.01034.058.37.8/1118.456.322.32.9/=noonechoicesit从表5.3的分析数据可知,虽然在116名学生中67%的学生认为英语语法是学好英语的前提之一,但是有53.4%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语法是比较枯燥的;当问到学生是否喜欢英语语法时,67.5%的学生的态度是肯定的,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学习语法的;3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但是,在提及是否有信心学好语法方面,66%的学生呈现出的是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因此,60.3%的学生在学习语法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为了学好英语,66%的学生一直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学好语法。在对现阶段教师语法讲解的方式是否满意方面,29.6%的学生表示还是比较满意的,但64.3%的学生认为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提到是否能吸收教师上课时讲解的语法知识点时,30.4%的学生表示基本上可以吸收,而57.4%的学生表示吸收方面会遇到一些困难;在教学实践中,18.4%的学生在学习语法时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而77.7%的学生除了在课上听教师的讲解外还会通过一些其他的途径来辅助自己的语法学习;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34%的学生主要是依靠识记语法知识点来学习语法,58.3%的学生会借助一些其他的方法使自己能更好的吸收语法知识;当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从表格的百分比中可以看出只有18.4%的学生会主动去寻求他人的帮助。问卷的总体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识到语法知识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法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语法知识的途径多是以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知识点为主,当遇到语法问题时,只有较少的学生会选择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因此,学生的问卷反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语法知识。实验结束后,笔者在实验班进行了第二次调查问卷,问卷中共有十二道选择题(见附录二),主要涉及到四个维度:首先,提到助学者此次教学方法的变化;然后,询问学习者对教学方法改变的感受和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最后,让学习者谈及班级学习气氛的变化。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后对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反馈和一些学习观念的转变。问卷调查数据如表5.4:表5.4实验班在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形式后的问卷结果ABCD143.639.113.24.1256.829.513.7/347.940.711.4/428.452.39.110.238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续表5.4实验班在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形式后的问卷结果ABCD559.131.89.1/640.936.418.24.5771.815.912.3/82568.26.8/918.26.870.54.5106.89.12559.11165.929.54.5/1223.457.619/1336.39.243.711.8145.332.3/62.41519.128.934.217.81645.323.615.915.21777.914.38.8/1837.246.7133.1/=noonechoicesit由表5.4可知,经过一学期学习共同体模式的教学后,56.8%的学生认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们学习语法,并且43.6%的学生感觉本学期自己的语法成绩有所提高;在调查结果中,52.3%的学生反映,他们所在的学习共同体中的目标确立是由组内成员共同商讨的,47.9%的学生提到每次共同体成员在解决问题之前,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完成任务的效率;对于学习共同体中组内成员分工的问题,59.1%的学生认为分工明确具有一定的重要性,40.9%的学生反馈他们都是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的任务;在组内成员讨论时,71.8%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有68.2%的学生可以在交流中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当别人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有异议时,65.9%的学生表示会接受同伴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共同体内其他成员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时,能聚精会神的听的学生占59.1%;得出总体的结论时,70.5%的成员表示都得到了机会去代表本组进行发言,把共同体成员的总结的成果分享给其他的共同体;在教3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师对学生的辅导方面,57.6%的学生表示教师在小组需要时进行指导就可以;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认为增强了学习兴趣和提高了学习成绩的各占43.7%和36.3%;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28.9%的学生会向同学寻求帮助,34.2%会选择借助资料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使45.3%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77.9%的学生感觉到了班集体的快乐;同时37.2%的学生感觉现在班级的学习气氛很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学生在自身能力、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他人的合作和共同体的内部因素等几方面对学习共同体的评价还是比较肯定的。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语法教学,学习共同体在英语语法教学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支持。第三节访谈分析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束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班学生对学习共同体的感受和评价,笔者在实验班的57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名学生进行访谈。以下是访谈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1.请根据以前的直接讲授法,谈谈你对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感受?(1)课堂气氛更加舒适。在访谈的过程中,有3个被采访的学生提到课堂气氛的改变。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告诉笔者的,“我感觉整个课堂气氛改变了许多,以前一直是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感觉特别严肃;现在老师不再是一直讲了,每次在讲解语法之前会让我们在讲台上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所以感觉现在的语法课没有以前那么枯燥、乏味和刻板了。”(2)学习效率更高。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下需要共同体内成员的共同合作,通过成员的共同思考使解决问题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许多。其中一个学生的回答:“以前总是感觉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但是现在的这种模式将大家的力量聚集在一起,解决问题的效率比以前高了好多,比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时间少了很多,而且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同学分享我的想法。”(3)同学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在笔者在和学生交流时,学生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40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和同学的交流变得更频繁了。以前不怎么说话的同学现在大家在一起交流时间长了关系也变得密切了。”(4)信心的增加。在访谈的过程中,学生还提到了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增加了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的信心。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感觉这个学期没那么讨厌语法了;以前老师讲语法时,每次都要一直在笔记本上记好多的语法知识;虽然现在也要记录,但是感觉自己也参加到其中就没有那么反感了;而且现在大家经常在课余时间讨论一些问题,这样在上课时更加有信心去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2.在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综合对被访谈者的回答,笔者总结出学生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共同体成员在进行任务分配的时候,有的同学会不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甚至有的同学还偷懒不去完成任务,导致共同体很难完成目标;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基础比较薄弱跟不上成员的步伐,就不想与大家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3.在课堂中运用学习共同体你有什么建议?希望在课文的讲解或者是其他的方面也能多运用这种方式,并且教师能多提供一些关于语法的资料;组长应该对组员的管理方面进行加强,对那些对英语兴趣较低的同学多给予帮助。从被访问的学生的回答中可以显示出: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能够与同伴积极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当笔者问他们是否喜欢学习共同体这种方式的时候,学生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对于学习共同体是否对学生的英语语法成绩有所提高,笔者对被采访的学生进行了提问。学生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们认为学习共同体使英语语法感觉不再那么枯燥,成员之间在讨论问题时要仔细的思考和研究,与教师教授的不同之处是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会积极地参与进去,而不是仅仅的听老师讲解。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对于一些英语学困生,他们也在其中得到了优秀学生的帮助和鼓励,学到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如何分析句子等,除此之外,他们感觉到对英语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在课下的时候,学生们也积极地帮助组内成员,互相分享收集的资料,处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同学还会到其他组员那里分享自己的成果并给予帮助;当问到是否每个成员都会积极地参与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是大部分的组员会积极配合,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学生会过多依赖其他的组员。4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根据上述的分析,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环境下提高了对语法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学会了彼此互相尊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体会成功的喜悦。当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并且自己也积极地查找相关资料。42
第五章结论第五章结论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在高一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明确了语法教学和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研究现状;根据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对赤峰市某中学的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实验研究;经过问卷调查、前后测和访谈的数据分析,证明了恰当的运用学习共同体对学习英语语法的有效性。虽然实验获得了一些成就和教学启示,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希望此次研究可以对后绪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有推动作用。第一节研究发现该研究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高一年级的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初步验证了在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对学生语法成绩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不仅在较为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语法知识,增强了对学习语法的敏感性和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法成绩。即学习共同体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效率的提高。以下是学习共同体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所取得的效果:1.学习共同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习共同体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互相团结、帮助的环境,除了处理好自己的学习任务,还会关注同伴的学习情况;当同伴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帮助分析和解决。2.学习共同体减少了学困生对学习英语语法的焦虑感,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并且为他们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下,当学困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会与大家共同商讨、分析和解决;有了想和大家一起去思考的意识。这样也就使学困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焦虑感有所降低,随之提高学困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除此而外,学困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他们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3.学习共同体提高了学生的语法成绩。4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实验结束后,笔者对实验后期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班学生的英语语法成绩比对照班的语法成绩有明显地提升,并且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分析英语问题方面逻辑思维也有所提高。4.学习共同体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熟悉、密切,营造了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上,学生也增加了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频率,使师生的关系也有所改善。所以,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增加了学生在共同体中归属感、认同感和尊重。第二节启示通过此次研究,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希望可以对今后研究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提供参考,以下是总结的启示:1.为学生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学习共同体主要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在舒适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尽情地与同伴分享、交流和讨论彼此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的思维会不断碰撞出新的想法和更多的解决方法;对于想法有一些偏差的学生也会在大家的讨论中会逐渐向正确方向发展。2.提供多种合作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学习共同体时,要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模式,根据教学任务适时调整和完善,使学生在共同体中不断成长和发展。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语法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根据本地区的教学条件和学生水平将新的教学理论适度地应用到教学中,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法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对语法的兴趣。4.及时发现与调整44
第五章结论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主要成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助学者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及时根据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给予帮助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第三节局限性从高一学生的实验数据、问卷调查结果以及访谈内容来看,虽然目前学生参与学习共同体得到了一定的效果和好评,但是在整个实验中由于笔者的个人能力、学术视野和现实教学环境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将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实验时间的有限性。本次实验中,笔者主要侧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变化。由于实验期只有四个月和实验班人员的限制,因此研究过程只能到该学期的暑假前。2.被试选择的有限性由于实验中客观条件的限制,笔者选择了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样本范围较小,没能在数量和范围上进行深入研究。(1)缺少一定的熟练性在整个过程中,笔者在进行实验时还存在一定的不熟练性,可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2)数据分析的局限笔者在分析数据分析时没能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和一些其他原因。所以,对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学习共同体,还需要在后期进行研究从而完善实验中出现的不足。4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4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EllisR.2002,Doesform-focusedinstructionaffecttheacquisitionofimplicitknowledge?[J].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24):223-236.Ellis,R.2003.Task-Based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Q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George,Yule.2002.ExplainingEnglishGrammar[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Kemp.Linzi,2010.Teaching&LearningforInternationalStudentsina"LearningCommunity":Creating,SharingandBuildingKnowledge[J].AJournalofScholarlyTeaching(5):63-74.Krashen,S.D.1999.SeekingaRoleforGrammar.AReviewofSomeRecentStudies[J].ForeignLanguageAnnals32:245-257.KrashenS.1981.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Lai,Kwok-Wing,2015.KnowledgeConstructioninOnlineLearningCommunities:ACaseStudyofaDoctoralCourse[J].StudiesinHigherEducation(40)n4:561-579.Larsen-FreemanDiane,2005.TeachingLanguageFromGrammartoGrammaring[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34-38.PeterM.Senge.2009.TheFifthDiscipline[M].张成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51-65.SchmidtRW.Theroleofconsciousnessinsecondlanguagelearning[J].AppliedLinguistics,1990,11(2):129-158Skehan,P.1998.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andTask-basedInstruction[A].JWills&WillsD(eds).ChallengeandChangeinLanguageTeaching[C].Oxford:Heinemann.So,Kyunghee;Shin,Jiwon,Son,Woojung,2010.AComparativeStudyofClassroomTeachinginKoreaandJapan:ACaseStudyonReformingSchoolsintoLearningCommunities[J].AsiaPacificEducationReview(11):273-283.SpadaN,1997Form-focusedinstructionan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reviewofclassroomandlaboratoryresearch[J].LanguageTeaching(29):1-15.4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Tam,AngelaCholFung,2015.TheRoleofaProfessionalLearningCommunityinTeacherChange:APerspectivefromBeliefsandPractices[J].TeachersandTeaching:TheoryandPractice(21)n1:22-43.Widdowson,H.G.1978.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包天仁,2004.胡春洞教授访谈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5):18-19.[美]彼得圣吉,1998.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布鲁纳,2001.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学的观点[M].宋文里译.台湾远流出版社:51.陈琳、王蔷,2002.全国制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双,2014.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与习得顺序调查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陈婷,2006.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分析及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仇丽君,2012.基于学习风格的学习共同体构建[D].扬州大学.厄内斯特•博耶尔,1998.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人家庭[R].人民教育出版社:19-21.范晓慧,2008.浅谈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107.冯锐,2007.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3):72-75.横山宁夫,1983.社会学概论[M].毛良鸿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胡文仲、孙有中,2006.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5):243-247.虎技能、王晓军,2011.日本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述评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4):71-75.黄爱娟,2014.高中英语新课改校本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新课程导学:47.金晓芳,2010.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构建高中生物课堂的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刘光余、邵佳明、董振娟,2009.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04):65.刘凤山,2004.交际法外语教学中的几点新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24.林剑剑,2008.基于网络的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柳春艳、傅刚善,2006.论学习共同体[J].现代教育技术(3):13-16.马弛,1996.英语学习中语言与语法的关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增刊):105-106.马旺艳、管锦亮,2011.普通高校学生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1):26-28.48
参考文献潘洪建,2013.“学习共同体”相关概念辨析[J].教育科学研究(08):15-16.彭惠,2012.基于新疆高中英语教师的人种志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裴新宁,2001.“学习者共同体”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综合理科教学中的实践之一[J].全球教育展望(3):10-12.阮晓君,2011.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有效实现[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孙洁.(2009-01-13).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认知策略[J/DL].[2015-04-22]http://www.chinaqking.com/%D4%AD%B4%B4%D7%F7%C6%B7/2009/57194.html王嘉毅,2007.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王书林,2013.任务导向的分布式学习共同体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希建华,2005.远程教育与跨文化交流-专访国际远程教育知名学者夏洛特•古娜瓦德娜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4-6.佚名,1998-09-23.第五项修炼[OL].[2014-04-19]http://www.doc88.com/p-1486198196134.html张建伟.(2012-03-02).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J/DL].[2015-04-16]http://www.etc.edu.cn/newsight/yjxxx/gongtongti.htm.张景成、帅蓉,2015.大学英语自主教学中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8)62-63.张萌,2013.构建基于微博的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J].考试周刊(19):81-82.张桥银、蒋泽标,2009.浅论学习共同体[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115-118.张威、郭永志,2012.10.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8(5):32-36.张玉如,2013.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郑藏、李芒,2007.5.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理论纵横:18-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周艳鲜,2011.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百色学院学报(24):137-140.佐藤学著,2003.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49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50
附录附录附录11.语法填空SarahandJanethavebeenfriendssincethey1__________(start)school.Theydoeverythingtogether:study,read,watchTV,surftheInternet,playsportsandlistentomusic.Anyone2____hasaproblemcanasktheotherforhelp.WhenSarahwasinthe3_____(three)grade,someoftheotherstudentsmadefunofher4________shewasshy.Janettoldtheotherstudentstostop5_______(make)funofSarah,andshehelpedSarahovercomehershyness.Inthefifthgrade,Janethad6______(difficult)inhermathclass.Shestudiedhard,7_____shejustcouldn’tunderstandthehomework.SarahhelpedJanet8_____herhomeworkand9_______(patient)explainedeveryexercisetoJanet.Aftersixmonths,Janetdidmuchbetteran-devengot10_____Ainthemathexam.2.改错ThankyouverymuchforinvitemetoyourbirthdaypartyinSaturdaymorning.I"dliketocomeandIhavetogotomyhometowntoseemygrandparents.Theywereveryoldandunluckilytheyarenotinagoodhealthrecently.MymotherhasalreadymadeatelephonecalltothemandpromisedvisitthemwithmethisSaturday.Mymothersaidwewillstayatmygrandparents"thewholeweekend.SoI"mrealsorryIcan"tattendyourparty.Ihopeyouwillunderstandallthis.HereIwishyoualotfunonyourbirthdayandmuchhappyreturnsoftheday.51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附录21.语法填空TheInternethasbecomepartofyoungpeople"slief.1______reportshowsthat38%ofstudentsoftenusetheInternet.Mostofthemget2______(use)informationontheInternet3_______usetheInternettohelpintheirstudies.Butmanystudentsdon"tuseit4______agoodway.Someplaygamestoomuch,somevisitwebsites5______shouldn’tlookat.Sobadthingsmayhappen6____studentsspendtoomuchtimeontheInternet.7______isimportantforstudentstousetheInternetproperly.Nowwehaveatextbook,8_____usesmanyexamplestoteachstudentssomegoodwaystousetheInternet,Itgivesuseful9_____(advise).SomestudentsalsomakefriendsontheInternet.Butifyouwanttohaveaface-to-face10_____meetwithyouronlinefriends,letyourparentsknowandmeetinaproperplace.2.改错Nowmoreandmorepeoplekeepdogslikepets.You"lloftenseepeoplewalkedwiththeirdogsunlessyouareinatownoracity.Onceuponatime,peopleuseddogsforthehuntingofotheranimal,andsomeevenusedthemdrivesheep.However,thereasonthatonekeepsadoghaschanged.Thoughpeoplestillkeepdogstofrightenthieves,butthemostimportantreasonisthatpeoplefeelaloneinthecity.Adogisachild"sbestfriendwhenhehadnofriendstoplaywith.Adogisachildforoldpeoplewhenhisrealchildrenhavegrownupandleft.52
附录附录3高一英语语法学习现状问卷调查Ⅰ亲爱的同学:你好!非常感谢你能参加这次问卷调查。这是一份关于我们学校高一学生英语语法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同学们现在英语语法学习的情况和目前英语语法课堂的一些情况,以便今后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此问卷仅供科学研究使用,所选答案不存在正确和错误的问题,请大家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此问卷调查承诺对你的个人信息保密。谢谢你的合作!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在所选项目上打√:1.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______。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教师讲授2.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你会采取何种方式?A.请教老师B.请教同学C.自己查资料D.暂时搁置3.你所在班级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吗?A.经常B.偶尔C.基本不开展4.你所在的小组讨论时间一般是_____。A.5分钟以内B.5-10分钟C.10-15分钟5.你认为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重要吗?A.重要B.不重要C.无所谓6.你是否赞同学生应该具有“沟通、交流、合作”的意识?A.完全赞同B.基本赞同C.有点赞同D.完全不赞同7.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______。A.增进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B.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身不足,提高自身素质C.发挥自身特长8.你所在班级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共同利用彼此的学习资源(包括课堂笔记、学习资料等)?5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来没有9.组内讨论时,你一般如何参与?A.积极参与B.有时参与C.被迫参与D.从不参与10.有争论时,你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吗?A.非常愿意B.比较愿意C.比较不愿意D.非常不愿意11.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解决问题时,你有较好的解决思路时,你会______。A.不分享给其他同学B.告诉几个关系好的同学C.有人问就告诉D.主动分享给同学12.你目前在学习语法时是否存在焦虑心理?A.存在且较严重B.存在但不严重C.不存在54
附录附录4高一英语语法学习现状问卷调查Ⅱ同学们:你们好!感谢同学们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支持与合作。为了了解同学们对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英语学习的看法和感受,以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因此设计此问卷。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请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谢谢合作!个人基本资料:性别:A.男B.女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在所选项目上打√:1.在合作中,积极与组内成员合作、交流,发言时使用“我们”来表达组内意见。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比较不符合D.非常不符合2.在合作中知错能改,但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比较不符合D.非常不符合3.在合作中理解和领会小组目标、活动规则,并为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比较不符合D.非常不符合4.在学习共同体中,共同愿景是很重要的。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比较不符合D.非常不符合5.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是助学者,有时是学习者,有时是贡献者,有时是旁观者)。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比较不符合D.非常不符合6.你在小组活动中,与其他学习伙伴会互学互教、共同研讨问题。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比较不符合D.非常不符合7.你在小组活动中,能虚心请教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伙伴有关语法的问题,并达到伙伴的指点。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比较不符合D.非常不符合8.你在与学习伙伴交流时会有意识地模仿和学习其他成员的分析技巧。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比较不符合D.非常不符合5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附录5访谈问题如下:1.请根据以前的直接讲授法,谈谈你对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感受?2.在整个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3.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学习共同体你有什么建议?附录6Asateenager,IfeltIwasalwayslettingpeopledown.Iwasrebellious1out-side,butIwantedtobelikedinside.OnceIlefthometohitch-hiketoCaliforniawithmyfriendPenelope.Thetripwasn"teasy,andthereweremanytimesIdidn"tfeelsafe.Onesituationinparticularkeptmegratefultostillbealive.WhenIreturnedhome,Iwasdifferent,notsooutwardlysureofmyself.Iwashappytobehome.ButthenInoticedthatPenelope,whowasstayingwithus,waswearingmyclothes.Andmyfamilyseemedtolikeherbetterthanme.IwonderedifIwouldbemissedifIweren"tthere.Itoldmymom,andsheexplainedthatthoughPenelopewasalovelygirl,noonecouldreplaceme.Ipointedout,“sheismorepatientandisneaterthanIhaveeverbeen.”Mymomsaidthesewerewonderfulqualities,butIwastheonlypersonwhocouldfillmyrole.Shemademerealizethatevenwithmyfaults-andthereweremany-Iwasalovedmemberofthefamilywhocouldn"tbereplaced.Ibecameasearcher,wantingtofindoutwhoIwasandwhatmademeunique.Myviewofmyselfwaschanging.Iwantedasolidbasetostartfrom.IstartedtoresistpressuretoactinwaysthatIdidn"tlikeanymore,andIwasdelightedbywhoIreallywas.Icametofeelmuchmoresurethatnoonecanevertakemyplace.Eachofusholdsauniqueplaceintheworld.Youarespecial,nomatterwhatotherssayorwhatyoumaythink.Soforgetaboutbeingreplaced.Youcan"tbe.56
致谢致谢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我的师长、同学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蒋红红副教授。她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投入,对教学态度的严谨,对学生的体贴和关爱都是我受益匪浅。本论文是在蒋副教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给予了很多无私的帮助,并不厌其烦地多次帮学生修改论文。其次,我要感谢我的中学实习指导老师苏瑞莲老师,感谢她在教学实践上无私的传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并在教学方法上给予我很多建议。再次,感谢这篇论文中所涉及的各位学者。本文参考了诸多学者的研究文献,在各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下,我才能顺利的完成本论文的写作。在此诚挚地感谢我的父母及其亲朋好友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没有他们对我默默的支持和鼓励,我将无法顺利完成现在的硕士学业。感谢他们在我的求学路上所做的一切。最后,感谢曾经教育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们。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57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58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署名次文章名称发表刊物(出版社)发表时间刊物级别序2015年12《英语词汇记忆法》《速读》省级刊物1月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