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王维的诗范文.docx 4页

  • 66.38 KB
  • 2022-06-17 15:50:46 发布

小学王维的诗范文.docx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学王维的诗范文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本文为小学王维的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三年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三年级: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四年级:杂诗 【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附:王维鹿柴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 “空山”的意象.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中的景物形势特点.对句的“响”字与“空山”相呼应:只有在没有太多障碍物的情况下,声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复回荡,方才可以说“人语响”.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则选取傍晚时分的景色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来,各类景物斑斑驳驳的,明暗对比鲜明。近处,投在地面上的蓊郁的树影渐渐拉长;树林深处,因黝暗而显得十分幽邃.这种景观的最佳时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须是晴朗的傍晚,阴雨绵绵是不行的.诗的第一个透视点是深林.人的感官无法直接测知树林深处,此诗以不可见即想象中的“无限”和“神秘莫测”写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阳明天中为最深.第二个透视点是青苔.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观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它的生长,是浓密的树木遮住日光的结果,而此刻却在夕照中.这两个透视点合在一起,互相映发,使诗意虚实相生.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