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2-06-16 16:39:46 发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九年级诗词赏析复习九上:1、《望江南》(温庭筠——晚唐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空之一,有“花间鼻祖”之称。“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或“梦江南”)(1)、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以“”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勾画了女子的行动;“”二字既点出了思妇形单影只的情景,又写出了她倚楼而望久久等待的神态,与后句中的“”暗成对比。(3)、“”写出了思妇等待的时间之长,“”写出了失望之深;“”一句即景抒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实际上暗示女子。(4)、从“”到“”写出了词中女子等待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一句直抒心境,写出了,点明全词。(5)、这首小词风格清新、明快,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写到;就景物而言,从、写到、,又写到;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到以至最后的“”。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本文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1)、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等,既渲染了,又暗示出之情。“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季节是,以一个“”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极寒。“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群山连绵,暮烟袅袅,夕阳西下,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一座孤城,城门紧闭,可见边塞的悲凉;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2)、词的下片集中抒发了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是全词核心,把、两种感情统一起来,写自己和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句中运用,揭示将士思家不能归的原因是“”。“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5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写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征夫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这两句抒发了将士们的感情;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3)、全词体现出、的风格。3、《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文学家、书画家,字,号,“派“词人的代表)(2008中考考)(1)、从审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的词作;全词的点睛之笔是:“”,贯穿全词的词眼是“”字;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2)、这首词的上片以为主,描写了场面,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一个“”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为报倾城随太守”中的“太守”指的是,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下片以为主,表达了作者渴望的豪情壮志。(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中贴切地运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更:①用“亲射虎”这个典故,是表明;②用“遣冯唐”这个典故是;③用“射天狼”这个典故是;“天狼”在这里是。(4)、本词中作者有老当益壮,不肯服老,渴望建功立业之意,这使人想曹操的诗句“。”4、《武陵春》(北宋·李清照——号,杰出的女词人,派词人的代表,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著有《漱玉词》。“武陵春”是。)(1)、①、“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泥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时节。②、“日晚倦梳头”——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浓重的哀伤。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程度: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④、“”、“”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2)、①“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消除愁苦的念头。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人们总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一个新思路,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又用“也拟”“只恐”5 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3)、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妙处:如:。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派词人的代表。)(1)、题中“赋”意为“”;“壮词”意为“”,即、、、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词作。本词中最能体现壮词的语句是:“。”(2)、上片——描述: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耳边依然还响着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析: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析: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3)、下片:前四句描写场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析: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析: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结语——“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析: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4)、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传统写法,前句为第一部分,最后句为第二部分,全词抒发了作者。(5)、本词上片描述的是,下片前四句描写,最后一句写,表现作者,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6)、作者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来。(7)、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营造出5 氛围;词中写作者豪情万丈,寄托理想的两个动词是“”、“”。(8)、“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9)、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他兼具文韬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九下:《诗经》两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1、《关雎》(1)、《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本诗重于“”,首章见物,直写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情和愿望。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3)、《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作比句是:。除手法外,本诗还运用了的写法,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4)、结合你平常所学,你对文中“君子”的理解是:;对“淑女”的理解是:。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5)、全诗语言上采用四字短语,形式工整流畅;结构上采用重复复沓,形成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韵律美。2、《蒹葭》(1)、这是一首诗,诗分三章,每章首二句写景以起兴,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深秋的清晨):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白晶晶的浓霜,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3)、“”交代了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他思见心切,望穿秋水。(4)、“”“”“”,写出芦苇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白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的情状与过程,形象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道阻且“”、“”、“”和宛在水中“”、“”、“”的变换,都从不同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主人公寻见伊人困难重重,突出了主人公追寻之路的,渲染了主人公感情的5 ,写出了伊人若即若离,主人公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体现出动人的“朦胧美”与“距离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