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2-06-16 13:09:37 发布

培训需求分析的4把金钥匙.doc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培训需求分析的4把金钥匙 培训需求分析的4把金钥匙   经常和业内同行交流,大家都会提到培训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之一: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培训管理经验,从实操的角度阐述一些实用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培训需求分析?  有句话叫,“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我一直认为,开展培训是一定是针对问题而来,不管是补缺,还是提升,都是问题。培训需求分析就是把问题点找出来,然后分析哪些是可以通过培训能解决的,哪些是不能通过培训解决;可以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重点紧急要解决的,哪些是次要不紧急的;如果是重点紧急的问题,我们应该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来解决。  我经常也说这样一句话,培训经理的功能之一在于教会各部门经理使用一套实用的培训需求技术。如果部门经理不知道如何提培训需求,一定是培训经理的责任。  其次,我们在做需求分析过程中应有动态和层次思维。  所谓的动态思维是指我们的思维要随着企业的业务需求变化而变化。  有这样一个现实:  1、很多企业的培训,几年下来,开展的培训课程相差无已,制作的课件内容几年不变;  2、一个年度的培训计划实施下来,完成率偏低,而且计划外的课程数量占整个培训计划50%;  3、培训计划死板,不能满足实际业务需求,老板和经理们认为公司要开的的课程没开,不该开的课程却开,加之效果不太好,抱怨比较大;  针对以上事实,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掌握培训计划的“动”与“静”:  1、动态培训比例不超过全年计划总数的20%;  2、动态培训必须体现在技能提升层面,而非补缺层面;  3、培训应该与业务需求的变化对接,需求收集与分析不仅仅是年初或年末做的,而应该纳入日常的培训管理工作范畴;  4、对培训课程进行整合,实现固化与优化有效结合。  我们都知道,培训的静态需求是针对现有基础岗位、现有经营政策和环境固化下来的。而动态需求主要来源于:新岗位的增设,员工的晋升,公司新的战略目标,市场环境突变。  其次,需求分析要有层次思维。我们都知道,很多公司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必须要进行需求调查,发一张需求调查表,找几个人访谈就可以,其实这是一种极不专业的行为。  我们都清楚,不同层次的员工,他们的培训需求是不一样的,高层有战略的需求,中层有管理的需求,基层有业务的需求。  所以,用同一种方法去做不同的事情,效果甚微。只有用不同钥 匙开不同的门,这样的培训需求才具针对性。  以下主要结合我的培训管理实操经验,如何分析公司级培训需求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把金钥匙:整合历年培训计划  我们发现,每年都开展培训,很多培训项目是重复的。同时,我们也有这种观念,每年的培训都差不多,有必要做需求调查吗?其实不然,同样的课程,尽管历年和今年都开展,但其内容和要求已发生改变,如《有效沟通技巧》去年受训对象是在职员工,而今年可能是新进大学生。  如何整合呢?我们可以把历年的培训项目把它列成四个序列:淘汰项,维持项,改善项和提高项,针对改善项和提高项的培训课程是今年考虑的重点。  第二把金钥匙:参加各级会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你不对公司的战略、部门的业务和员工的绩效状况不了解,那你无法分析公司与部门级的培训需求。  所以,我在从事培训管理期间,与各部门经理约定并排好日程,定期去各个部门参加例会,公司级的会议只要有机会就参加。  在例会上,你会发现在业务领域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与其它系统和部门的沟通协调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发现需求。  第三把金钥匙:分析动态绩效曲线  我和我的下属经常说,做培训管理必须要了解公司员工整体的绩效状况。因为我要分析在每个业务模块内绩效好的员工和绩效差的员工的真正差异在哪,并随时跟踪员工的绩效水平的变化情况,把异常现象随时反馈至各部门。第1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