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 KB
  • 2022-06-16 13:09:22 发布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言识人“金钥匙”》教学设计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作者:姚玉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课。        教学目标:一:揣摩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设计:        一、自学——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人物形象默读故事,用波浪线划出蔺相如说的话,结合他说话时的情境想想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温馨提示:画一画,写一写。根据人物语言,结合当时的情境,联系上下文,把人物的给你留下的印象用铅笔写在相应位置。)        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读“完璧归赵”        1.出示课件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诵读:抓住“理直气壮”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        想象:如果你是秦王,听蔺相如这么一说,你会怎样做?        探究:蔺相如这一撞,撞出了什么?         比较: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不要逼我”行不行?说说你的看法。        感受:像这样用假设关系的句式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还有几处,找出来读一读,再感受一下。        (二)研读“渑池之会”        1.课件出示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诵读:抓住“拼”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        交流:说说蔺相如这么说妙在哪儿。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气势的?也就是说,蔺相如又在用假设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气,逼秦王为赵王击缶。但他凭什么敢和秦王拼呢?        (三)研读“负荆请罪”        1.课件出示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体验:如果你是廉颇,你认为蔺相如为什么不跟你见面?        诵读:抓住“啊”的语气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        探究:你觉得蔺相如应不应该避着廉颇?        体会: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写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的?(四)配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五)“趁热打铁”,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课文,感知廉颇的人物形象学以致用,趁热打铁,同样的方法,再想一想,廉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人物语 言,联系上下文)总结学法:语言识人“金钥匙”联系上下文更全面        三、拓展提升,揭示“和”的意义        1.一个知错就改,另一个真诚相待,都是那么难能可贵!从此过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正由于将相二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        2.从此,“负荆请罪”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四、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