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5 MB
  • 2022-06-16 14:27:37 发布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精美课件

  • 10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安徽全椒一个“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全椒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逐渐败落。吴敬梓二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的继承而展开激烈的争斗。经历这场变故,吴敬梓对虚伪的人际关系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而在当时,清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大力禁锢思想文化,用考试八股文的方法,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按朝廷规定,八股文只能写四书五经上的东西,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以朱熹的注疏为标准,文章的格式刻板,连字数都有规定,扼杀了大量人才。吴敬梓看透科举考试的弊病,用辛辣的笔锋,尖锐地揭露这一制度的问题,写出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创作背景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晚年自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著作另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作者名片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内容概览 儒林外史王冕生平(第一回)——-介绍王冕生平,展示王冕身上的士人精神,隐括全文儒林众生相(第二至五十四回)周进、范进(第二至四回)严氏兄弟(第五至六回)荀玫、王惠(第七至八回上半回)娄臻、娄瓒与蘧公孙(第八回下半回至十二回)马二先生(第十三至十五回上半回)匡超人(第十五回下半回至二十回)牛浦郎(第二十一至二十四回上半回)鲍文卿父子(第二十四回下半回至二十八回上半回)季苇萧、萧金铉(第二十八回)鲁编修(第十至十一回) 儒林众生相(第二至五十四回)杜慎卿(第二十九至三十回)杜少卿(第三十一至三十七回上半回)郭铁山(第三十七回下半回至三十八回)庄绍光(第三十四回下半回至三十五回)虞育德(第三十六回)萧云仙(第三十九至四十回上半回)沈琼枝(第四十回下半回至四十一回)汤镇台(第四十二至四十四回上半回)余特、余持兄弟(第四十四回下半回至四十六回上半回)虞华轩(第四十六回下半回至四十七回)王玉辉(第四十八回)凤四老爹(第四十九至五十二回)陈木南(第五十三至五十四回) 儒林外史民间四奇人(第五十五回)——名士渐渐消磨殆尽,重点介绍市井的四个奇人幽榜(第五十六回)——朝廷采纳御史意见,增加“幽榜” 正面形象理想“名流”——王冕叛逆人物——杜少卿沈琼枝真儒贤士——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市井小民牛老爹卜老爹鲍文卿娄焕文甘露庵的乡邻市井奇人人物形象 反面形象儒生假名士——杜慎卿杨执中权勿用官绅王惠汤奉张敬斋严贡生腐儒:周进范进迂儒:马二先生王玉辉鲁编修江湖骗子:蘧公孙匡超人牛浦郎普通文士:严监生王德王仁读书女子:鲁小姐 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相关情节王冕(正面典型)杜少卿(正面典型)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拒绝危素召见。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促膝长谈。最后归隐会稽山。尊重妇女,为人单纯,淡泊名利,慷慨大方,有些离经叛道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②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仍然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④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⑤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⑥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周进(腐儒的典型)生活穷困潦倒,却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①刚出场时,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饱受秀才梅玖和王举人的嘲弄和冷遇。②在贡院里受过度刺激,一头撞在号板上,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③任广东学道后,为了照拂范进,将范进取为第一。王惠(贪官污吏的典型)贪财、无立场、酷虐、蛮横①中进士后,照顾与自己“同年同乡”的荀玫,为的是将来官场上有个照应。②接到赴任南昌知府的报单后即刻上任,但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qú)公子(蘧景玉)来访,蘧太守给了银子后才正式就职。③做南昌知府时候,衙门里整日充满了“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成为朝廷眼里的“能人”。④宁王反叛,王惠归顺宁王。后宁王被打败,王惠逃跑,做了朝廷钦犯,最后不得已出家为僧。(续表) 汤奉(贪官污吏的典型)贪财、作威作福、酷虐、蛮横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他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夫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马纯上(马二先生)(八股迷的典型)执着于做官、八股制度的虔诚信徒,为人仗义、宅心仁厚①送匡超人十两银子,对匡超人说:“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②批八股文章,严格遵循朱子解释,不敢有所逾越。③做举业,干得极其认真。在文翰楼做选家,“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④差人拿着写有蘧公孙叛逆罪的呈子给他看,他把自己挣得的九十二两银子全部拿给差人,替朋友消灾。(续表) 鲁编修(八股迷的典型)老学究、痴迷八股举业①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希望自己后继有人,所教的唯一的女儿鲁小姐学问了得,可惜不是男儿身,不然“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于是招了所谓的“名人之后”蘧公孙为婿。②因女婿不肯做举业,心里生气,夫人相劝,更生气,结果“跌了一交,半身麻木,口眼有些歪斜”,中风了。严监生(趋炎附势的乡绅典型、吝啬刻薄的地主典型)有情义,节俭吝啬①自己出钱赔偿、打点,替哥哥严贡生料理了官司。②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③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④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⑤为了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咽气,一直等到赵氏挑去一根,才点头咽了气。(续表) 匡超人(无德的骗子典型)开始时孝顺、勤奋好学,认识潘三后堕落成虚伪、自私冷漠、忘恩负义、好吹牛的人①得到马纯上的资助回家悉心照顾父亲。刻苦读书,被知县赏识。②到杭州后,为景兰江等所包围,成为斗方名士,冒充风雅,相互标榜。③跟潘三一起假刻公章帮别人考试。潘三有难后,怕自己被牵连,坚决不去狱里看望。③谎称未婚,再次成亲,知道了原配妻子已死,却用莫须有的“诰命夫人”的头衔、荣华富贵来糊弄、打发自己的哥哥去安排后事。沈琼枝(最具有个性和解放意识的妇女典型)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双全、刚柔并济、不惧权贵①被嫁到扬州宋家。丫鬟领她进了房,其后评价她道:“新娘人物倒生得标致,只是样子觉得惫赖,不是个好惹的。”②不愿做妾,从宋家连夜逃出。③逃到南京后靠卖诗过日子。④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到了知县那里,沈琼枝毫不畏惧,跟他说了一番道理。(续表)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或用强烈的对比展示人物行为的前后矛盾,给予辛辣的嘲讽,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所表现的市侩嘴脸;或用夸张手法精心刻画人物活动的细节,借以暴露其可笑可鄙的内心世界,如严监生悭吝成性,临死前因两茎灯草伸着二指不断气;等等。作者嬉笑怒骂,或明嘲,或暗讽,或引人发笑,或令人切齿,无不尖锐深刻。1.高超的讽刺艺术。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的结构,正如鲁迅所言,“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它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作者是要对整个儒林文化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和扬弃,而这种“碎锦”式的“散点透视”,恰恰为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提供了最佳模式。2.独特的结构艺术。 《儒林外史》常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文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3.洗练的语言艺术。 选段描写了周进在贡院号哭的情景。这一细节活画出周进疯狂痴述迷的精神状态,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嘲讽与怜悯,也表达了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痛恨和批判。要点批注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精彩选读 这是第六回中对严监生之兄严贡生的精彩描写。严贡生为了赖掉十二两船资,故意将几片云片糕遗忘在船板上,馋嘴的掌舵以为是他不要的,竟自吃了。这下严贡生可抓到了把柄,于是虚张声势,说云片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严贡生道:“吃了好贱的云片糕!你晓得我这里头是些甚么东西?”掌舵的道:“云片糕无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粉面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严贡生发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要点批注 糕是他“费了几百两银子”合的一料药,药材都是在各地做官的老爷们带回的珍物。掌舵的听了,只好自认倒霉。严贡生挖空心思、全情投入演出这幕戏,只是为了区区十二两银子,其为人之吝啬奸诈、粗鄙无耻,可见一斑。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甚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叫四斗子开拜匣,写帖子:“送这奴才到汤老爷衙里去,先打他几十板子再讲!”掌舵的吓了,赔着笑脸道:“小的刚才吃的甜甜的,不知道是药,只说是云片糕。”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 专题一:故事会《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专题探究 杜少卿出身于大地主官僚家庭,“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却出淤泥而不染。他仗义疏财,淡泊名利,尊重女性,书中人物迟衡山评价他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杜少卿这位奇人的一件奇事。书中第三十三回,杜少卿的夫人初到南京,想看风景。杜少卿便安排了轿子,陪客,带夫人去清凉山游姚园。姚园的景色很美,路是鹅卵石铺成的,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他们在山顶的八角亭上摆席、饮酒,观赏美景。后来,杜少卿喝醉了,他拉着夫人的手,出了姚园,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随从嘻嘻笑笑,“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这件事情,在当时,可算是惊世骇俗了。这件事体现了杜少卿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繁文缛节的蔑视,颇显魏晋名士风度。【示例】《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杜少卿。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透过当时人们不以为奇的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细节,真实生动地揭示出形形色色儒林人物的可鄙、可憎、可笑、可怜,进而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对人心的毒害。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中。例如,第二回写夏总甲:“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简单几笔外貌描写,就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令人厌恶的下层官吏形象。他地位不高,生活也困窘,却摆资格,拿架子,耍小威风。作者的态度是嘲笑中透出憎恶的。《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示例】 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人物对话中。例如写范进进考场后和周学道的一段对话。周进问:“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一口一个童生,态度之卑微、口气之胆怯,活现纸上。作者的讽刺艺术还寓于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中。如第四回,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接着,作者以一系列的生动情节揭露他在乡里巧取豪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的卑劣行径,言行的鲜明对比形成尖刻隽永的讽刺效果。 专题三:续写故事《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廿年光阴转瞬即逝。荆元依旧开着裁缝铺,一日做工完毕,他抱了琴,踱步到清凉山,要去后山寻于老者,请他听自己新弹会的《潇湘水云》。山道绿柳掩映,颇为清凉。迎面一翁一妪,古稀花甲年纪,布衣木钗,极为朴素。他们手挽手,缓步登山,沿途欣赏风光。路上行人注目二老,议论纷纷,二老笑谈如故,不以为意。荆元猛然忆起,二十年前杜少卿携夫人游园,传为此方奇闻。【示例】少卿重游清凉山 荆元抚琴别故友 荆元迎面上前作揖,自报姓名。这二老,正是杜少卿夫妇。二十年来,少卿仗义轻财如故。钱财散尽,仆从便遣散了,家什也陆续典当,亲朋以他为败家儿,与他断绝了往来。他便携夫人在城西陋巷住下,给人写字营生,并无余财。三人相谈甚欢,分道而别。荆元径自向后山走去,隐约闻听丧乐,心下一沉。走近园圃,见邻里皆披麻——于老者已于两天前无疾而逝。灵堂内,哀号恸天。 荆元并不进灵堂,只将琴放在惯常抚琴的石凳上,默默弹起《潇湘水云》。琴音悠远,声动林木,鸟雀俱来相和。于老者长子闻琴声而出,待荆元弹毕,对他一鞠躬,道:“父亲二三百亩田园,已分给我兄弟五人。您常抚琴的石凳,恰在我园内。多年来听你们论琴,我也知一二,若不嫌弃,您以后可以常来。我已年迈,不敢违逆父亲意愿,科考已然无望,兄弟儿孙却还能有为。科场污浊,却也能通青云之路,于家不久将能振兴!”荆元神情漠然,收琴入囊,远远向老友拜了三拜,转身走了。 作者名片自主阅读推荐《围城》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小说以全面抗战初期为背景,以留学归国青年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一群知识分子在生活、工作、婚姻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揭示了一些上层知识分子内心的贫乏、空虚和卑微,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意义。内容概览 围城第一部分(第一至四章)方鸿渐的感情史介绍方鸿渐的感情史和十里洋场社交中各色人物。第二部分(第五章)前往三闾大学(过渡)方鸿渐感情失意,前往三闾大学。第三部分(第六至七章)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三闾大学中的教授拉帮结派,相互倾轧,方鸿渐被排挤。第四部分(第八至九章)婚后生活方鸿渐与孙柔嘉成婚,婚后生活不顺,争吵不断。 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相关情节方鸿渐被动、无能,意志不坚定、经不住诱惑;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①出国四年换了三所大学,一无所成,回国前为了应付家人,买了假博士文凭。②不喜欢苏小姐,万不得已拒绝时,用的还是法语。喜欢唐晓芙却不敢跟她说,闹矛盾时在雨中等唐晓芙,却又坚持不下去。③受邀演讲忘带演讲稿,只能胡扯出西洋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长存的笑话,出尽洋相。④有民族气节和正义精神。在华美新闻社时,新闻社因言论激烈受到警告,又有传言称敌伪企图收买报社,总编愤而辞职,方鸿渐不顾妻子的反对也跟着辞职了。人物形象 孙柔嘉独立自主、工于心计、外柔内刚、颇有主见①孙柔嘉故意把被陆子潇追求的事透露给方鸿渐,让方鸿渐心生妒意。②赵辛楣离开后,孙柔嘉说有人给她家里写信造他们的谣,挑拨方、赵二人关系。路遇陆子潇和李梅亭时,她紧抓方鸿渐的右臂,做出两人是情人的假象。在她不动声色、步步为营的“逼迫”下,方鸿渐终于跌入她所设置的婚姻“围城”。(续表) (续表)唐晓芙可爱纯真、独立率性、略有偏执①唐晓芙的初次出场就是与方鸿渐的会面,其间对话足以显出唐晓芙的聪明伶俐及话语间的讥诮嘲讽。②在受到表姐苏文纨的阻挠时,唐晓芙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爱,可是方鸿渐始终在犹豫。最终二人不得不分手。苏文纨工于心计、高傲狡黠、虚伪做作①以前做同学的时候,看不起方鸿渐。一起回国时,她又准备向方鸿渐示爱。但方鸿渐被鲍小姐引诱,她很妒忌,将方、鲍两人贬得一文不值。然而鲍小姐刚走,她就马上打扮好来找方鸿渐。②得知方鸿渐喜欢唐晓芙后,恼羞成怒,将方鸿渐的丑事抖出,导致唐、方两人最终分手。她为挽回尊严,下嫁给曹元朗。 《围城》以高妙的讽刺艺术为人所称道,是我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全书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比喻、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典故等层出不穷。另外,文章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艺术特色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作家、政论家。他的讽刺小说影响深广,高尔基称他为“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格列佛游记》《一个浴桶的故事》等。《格列佛游记》作者名片 小说以童话式的叙事风格,记叙了英国医生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深刻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的一系列矛盾,讽刺了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唯利是图、互相倾轧,并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勇斗争精神。内容概览 格列佛游记第一次航海(来到小人国)船只失事,格列佛被小人国俘虏拖走敌国战舰,格列佛成为小人国英雄第二次航海(误闯大人国)遭遇风暴格列佛被巨人捉住格列佛被迫表演,在皇宫多次遇险第三次航海(造访飞岛国)船只被劫,格列佛被飞岛人救起格列佛参观飞岛、科学院和巫人岛第四次航海(遍历慧骃国)水手叛变,格列佛被放逐至慧骃国经过了解,格列佛爱上慧骃国并想永久留下格列佛被陷害,逃离小人国木箱被老鹰叼走,格列佛离开大人国格列佛离开巫人岛,到日本乘船回英国格列佛被驱赶,只得离开慧骃国 国家国家特征相关情节小人国大人国在那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尺寸的十二分之一,人的身高不过15厘米①大臣们根据鞋跟的高低分出高跟党和低跟党。②通过绳上跳舞的宫廷游戏来选拔官员,谁跳得高谁就当选。朝廷官员有时也会表演这种特技,然后按照技术高低获得不同颜色的丝线。③小人国和邻国不来夫斯古国因为吃鸡蛋时,应先打破大头还是小头而发起战争。居民身高18米,作物也非常高①格列佛介绍的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和近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被大人国国王否定。②格列佛建议帮国王制造火药和枪炮来巩固国防,国王大为反感。 飞岛国人们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国王和贵族住在飞岛上,百姓则生活在三座海岛上①飞岛国里,殖民统治思想严重:国王和大臣高高在上,脱离土地和人民,终日沉思冥想,不事生产,脱离实际,却又靠下方人民来养活自己。下方城市发生叛乱或抗缴捐税,国王就把飞岛停在这城市及邻近地域上空,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从上面投掷大石块打击他们。②拉格多科学院从事荒诞研究,如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用猪耕地等。③巫人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④拉格奈格王国的臣子谒见国王时要舔地板,国王把毒药撒在地板上杀死他不喜欢的大臣。(续表) 慧骃国人兽颠倒,没有金钱,没有军队和警察,马是统治者,是理性的载体,人形动物“耶胡”则是被奴役者①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关于“钱”的议论。②“耶胡”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特别喜欢在田间寻找一种发亮的石头。为了争夺石头,它们就会搏斗起来,甚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续表) 1.尖锐深邃的讽刺手法。作者的讽刺手法非常丰富,运用反语进行讥讽,以类似漫画的夸张技巧描写各种怪诞的事物,而且善于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2.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虽然作者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为基础的。作者精确、细腻、贴切的描述,使人感觉不到它是虚构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实事,这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艺术特色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的要求,语文书各册安排了2部必读名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增加读书的兴趣。名著阅读学习目标 1.了解《儒林外史》作者及写作背景。2.把握作品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本课目标 课前预习 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鲁迅课前预习 同学们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便是选自《儒林外史》。接下来,一起看视频回顾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与中心主旨,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 范进中举前穷困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范进中举时喜极而疯的丑剧。范进中举后,社会各色人的趋炎附势。刻画了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而《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他刻画的儒生社会地位参差不齐,各个社会阶层都有。“外史”就是说所写之事在正史之外,所写之事可能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一定更接地气。一、破题《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生卒年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籍贯安徽全椒(jiāo)评价清代讽刺小说家代表作品《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儒林外史》等二、作者简介 背景:封建社会腐朽,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动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宦、显亲扬名的道路。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三、写作背景 《儒林外史》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描绘了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范进等一群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四、主要内容 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一方面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王冕、杜少卿等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寓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五、中心思想 王冕生平(第一回)儒林众生相(2-54回)民间四奇人(第55回)幽榜(第56回)儒林外史介绍王冕生平。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六、情节梳理 介绍了儒林的众生相。比如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贡生、王慧、匡超人等人。嘲讽了与“儒林”有关的各色人等。六、情节梳理王冕生平(第一回)儒林众生相(2-54回)民间四奇人(第55回)幽榜(第56回)儒林外史 名士渐渐消磨殆尽,市井中间,又出了几个奇人。第一位写手好字,吃穿随意,金钱随意,伸张性情,讲究一业之精。第二位精于下棋,清贫之人,清淡生意,独好围棋。第三位喜欢绘画,于富贵时,外怠俗务,深究其好。第四位弹琴做诗的,受虚名举业所困,不贪富贵随性快活。朋友不解其志,未得知音。王冕生平(第一回)儒林众生相(2-54回)民间四奇人(第55回)幽榜(第56回)儒林外史六、情节梳理 单御史上了个奏折,请求表彰故儒,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朝廷采纳御史意见,增加“幽榜”排名,即对文中出现的饿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六、情节梳理王冕生平(第一回)儒林众生相(2-54回)民间四奇人(第55回)幽榜(第56回)儒林外史 七、典型人物介绍 典型人物分类: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八股文为文章的正宗,无数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凉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腐儒封建制度的毒害事件:周进撞号板大哭 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 文学史上最强“碰瓷王”人物:严贡生事件:云片糕事件 为了能够讹诈船家,讹诈12两银子的乘船。严贡生的欺压和敲诈,在“云片糕”上表现得入木三分。严贡生假装发病,假装吃完神药“云片糕”,故意剩下几片云片糕放在船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以此来诱使船家偷吃,看见其偷吃,也假装没看见。 成功诱使船家偷吃云片糕,后假装是“找药”挑起事端。在船靠岸后,便火速将其儿子儿媳送回了家后,严贡生开始了其讹诈船家的最终表演。 第六回写到:严贡生发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发现”药被偷吃,大骂船家偷吃其药,并且信誓旦旦说这药要花费几百两银子。最终船家跪地磕头求饶,严贡生成功讹诈了这12两白银银子的船费,船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离去。 王冕,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他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而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刻苦勤奋,自学成才之后,拒绝权贵的拉拢和招募,远离名利场,并自得其乐。显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志趣追求,篇末点出全书主旨,点出八股取士是对读书人的异化,引发读者对千古文人之名利观的思考,统领全篇。 京官危素想约会王冕,翟买办请不动,时知县亲自来拜,王冕离乡躲避。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八、小结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时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的要求,语文书各册安排了2部必读名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增加读书的兴趣。名著阅读学习目标 1.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讽刺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2.掌握讽刺文学的阅读方法。3.利用专题活动探究,增加阅读兴趣,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本课目标 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作者是清代作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等。全书56章。它揭露了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儒林外史》吴敬梓文木老人科举制度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一、课前检测 3.,元朝末年人,好读书、善画画,虽被赏识,但拒绝入朝为官。后隐居于会稽山中,以此自终。4.在《儒林外史》中,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5.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王冕严贡生云片糕事件匡超人 二、自主预习 (一)散而不乱的解构艺术(二)形象简练的语言艺术(三)幽默高超的讽刺艺术三、小说艺术特色 (一)散而不乱的解构艺术散: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由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不乱: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社会弊端,中心主题明确,时间线清晰,有统一的情节线索。三、小说艺术特色 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二)形象简练的语言艺术《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 (三)幽默高超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如: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三、小说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作者加以典型概括,从而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这部小说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于形象性,使人物“穷形尽相”。文中运用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贴切自然。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以上这些艺术构思很独特。小结 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笔法;联系现实深入理解。四、读书方法指导 (一)体会批判精神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 (二)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用手法之一。另一种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三)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阅读时需要参阅资料,更好地理解作者讽刺的对象,把握作品主旨。 专题一:故事会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专题三:续写故事五、专题探究活动专题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方法指导:【1】梳理你想讲述的故事情节,准备一个简要的提纲;【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生动的细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3】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努力在自己的讲述中体现出来。专题一:故事会 两根灯草有个乡绅叫严监生,吝啬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老人摇头摇得厉害。老奶妈又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去了。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方法指导:【1】抓住含义丰富的细节,准确把握作者的态度;【2】边读边批注,选择立论材料;阅读前人评点或研究著作,深化理解;【3】从反面人物形象上体会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参考思路:1.对比的讽刺艺术;2.夸张的讽刺艺术;3.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一、对比的讽刺艺术 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 对比的讽刺艺术除了同一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还塑造了一批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与体现社会腐败的反面人物进行对比。大家可课后思考一下。 范进中举当范进面对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时,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灵,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于是,“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二、夸张的讽刺艺术 夸张的讽刺艺术吴敬梓在真实的基础上,透过夸张这个放大镜,把生活的黑暗扩大化,把一件小事上升到人物的精神层面。作者从范进几十年的辛酸悲苦来写这极度兴奋的一瞬,将当时的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 三、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吴敬梓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情,不以主观偏见去遮盖对象的丰富内容。整篇小说虽以描写反面人物、揭露反面现象为目的,但并没有因要显露出描写对象的戏剧性,而忽视人物的客观真实性。在他笔下,讽刺对象并不是无恶不作的坏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综合因素的人物,恰恰是这样,讽刺才更真实、深刻。 《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方法指导:【1】打开思路,天马行空,尽情想象,不妨设置一些悬念,让故事更吸引人;【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3】在续写中尝试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专题三:续写故事 续写《范进中举》范进中举之后,和张乡绅结交,成了方面大耳的“老爷",后来又当上了知县。范进成天带着家丁招摇过市,强征保护费。有一次,一个穿着褴褛的读书人说没钱交保护费,范进刚走过去,那个读书人就抓住范进的袖子说:“范老爷,我是你乡试那年的同案啊,还记得我吗?”范进一把甩开他,一脸鄙夷地说:“这是哪的贱民,我可不认得,给我打。“几个家丁上前摁住那人,那人挣扎着说:”当年要不是我借钱给你去乡试,你能有今天吗?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一个家丁见范进恼怒的脸色,上前就恶狠狠地扇了他一个巴掌:“你敢诋毁我们家老爷,给我狠狠地打。”“家丁们见状,对那人就是一阵拳打脚踢,见那人奄奄一息才住了手。范进看着刚才说话的家丁说:”干的不错,赏!“说罢,带着人大摇大摆地回去了。范进回到了家后,想了想今日在街上的情景,又叹了口气,暗自派手下的人送给那人当初给他乡试的钱。范进想着自己的前途,又有了一点精气神,盘算着下一步该做什么……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该书采用了高超的讽刺手法,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掌握讽刺作品的阅读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会开展专题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