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 KB
  • 2022-06-16 15:14:24 发布

从北安嬷嬷人剪纸传承分析流变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从北安嬷嬷人剪纸传承分析流变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嬷嬷人,又名妈妈人儿,是极具满族特色的民间剪纸,是萨满教嬷嬷神的崇拜在民间的遗存。嬷嬷,旧读音为mama,嬷嬷神直译为母亲神(mothersgod),比如著名的敖东妈妈、佛托妈妈等,是满族萨满教主要祭祀的神灵。嬷嬷神崇拜,始于母系氏族时代,早期满族信奉的神灵均为女性神。珊蛮,女真语巫奴也,以其变通如神。萨玛冠铜帽,腰系铜铃,有病者延使祈禳,手持剑,敲太平鼓,唱歌词,杀牛马以祭,虎神来色势狰狞,妈妈神来则言语噢咻,姑娘神来则意态腼腆,各因所凭肖之。而剪纸嬷嬷人则是萨满祭祀中人与神沟通的媒介传说。满族曾是北安地区世居民族,北安嬷嬷人剪纸在北安地区传承过程中被鄂伦春族、蒙古族、汉族等兄弟民族接受,并逐渐形成特殊风格。2013年,北安嬷嬷人剪纸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以北安嬷嬷人剪纸的传承为例,看流变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北安嬷嬷人剪纸基本情况北安秦汉时期属于肃慎、夫余活动区,其中肃慎即是满族的先民。北安金代遗址众多,虽然没有剪纸文物出土,但在庙台子、石龙等金代遗址出土过不同形态的女真族小铜人,也属于萨满教的遗风。除了质地外,它们与嬷嬷人剪纸均有供奉、祈求平安的含义,可以将它们看做是嬷嬷人剪纸的同素异形的存在。清末开放边禁,大量汉族人口涌入北安地区,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嬷嬷人剪纸在细节上更加细腻。北安嬷嬷人剪纸包括嬷嬷神、嬷嬷人、招魂儿等多种形式。质地多为各种纸质,偶见桦树皮、玉米皮、阔叶质材等。早期嬷嬷人剪纸造型粗犷古拙,表现内容多与萨满崇拜相关。 在一百多位嬷嬷神中,大部分是幼儿孩童的守护神,保护子孙平安驱邪免灾。如佛托妈妈(柳树嬷嬷)、蝴蝶嬷嬷、他斯哈妈妈(老虎嬷嬷)等。其中柳树嬷嬷是最常见的。柳树是满族崇拜的对象,自其先民女真族就有拜天祭柳的习俗,柳树嬷嬷剪纸可能就是这种传统的体现。而老虎嬷嬷则是山神,祛灾辟邪,佑护孩童不迷山不迷路,能够顺利回家。此外,还有伊尔哈格格(绣花神)、和硕赫赫(方向神)等。都十分明确地表露了满族人对嬷嬷神的崇敬。嬷嬷人和另一种名为长生树的剪纸则是长辈剪给孩子们的玩具,至于招魂儿是扣夜星、五道娃娃之类具有祈禳性质剪纸的通称,专为幼儿收惊厌胜。北安嬷嬷人剪纸形象以女性居多,偶见男性形象,与吉林长白山地区的嬷嬷人剪纸造型相类,正面站立,双手张开,五指分明,五官阴剪,鼻子三角形或近三角形。人物衣着是满族装束,朴实庄重,装饰味道十足。北安嬷嬷人剪纸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前期,在北安地区乡镇、农、林场还少量存在,但在90年代后就罕见于民间,仅有部分作品传世。二、北安嬷嬷人剪纸在传承过程中产生的流变北安嬷嬷人剪纸在传承过程中,随着时代发展、民族融合、满族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特点。首先,萨满祭祀活动消失,使作为萨满文化衍生的嬷嬷人剪纸失去原有的实用价值,却也从中独立出来,成为活跃在纸上,乡土气息浓郁,不失民族特点的民间美术形式。并用民间传统剪纸形式,记录塑照民族文化的记忆。其次,北安地区各民族在杂居过程中交流碰撞中产生流变。北安地区曾经是满族世居之地,清末,大批关内汉族移民到达北安地区并成为北安主体民族。在这过程中,避免不了文化的交流碰撞。如:满族有与汉族迥异的审美意识,就是尚白贱红,这是由于满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冬季漫长,白色是保护色,而红色是易受到野兽攻击的颜色。满族认为白色是吉利颜色,但受汉文化影响,春联、门笺等也开始使用红色。 嬷嬷人剪纸原属祭祀、祈禳之物,从北安博物馆馆藏的几件嬷嬷人剪纸来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北安嬷嬷人剪纸多用草纸;七八十年代嬷嬷人剪纸质地则是各种白纸,如演草纸、大白纸、图画纸等;九十年代之后的嬷嬷人剪纸基本都是采用红纸或彩纸剪成。第三,安嬷嬷人剪纸在装饰手法上也发生一些改变。早期北安嬷嬷人剪纸线条粗犷,不用毛刺装饰。身材矮短,眼睛阴剪,无瞳孔;除招魂儿外,均为单独纹样。当代北安嬷嬷人剪纸细节处开始强调装饰性。以线带面,多采用毛刺、锯齿、麦穗、圆形进行装饰,粗豪中有婉约,更加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和心理需要。眼睛依然阴剪,但已出现瞳孔。造型骨架上出现团花等形式。三、如何看待流变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多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对北安嬷嬷人剪纸产生影响是必然的。从衍生到独立,从一个民族到融合多个民族;从粗豪到温婉;从简单纹样到复杂纹样,逐渐形成北安嬷嬷人剪纸传承的轨迹。而未来,只要人们还能从北安嬷嬷人剪纸中看到满族传统文化的根,还能够看到北安地域文化的影子,那么它还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展传承下去。由此可以推及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流变、发展、与时俱进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否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终将成为博物馆中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