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还想剪纸.doc 1页

  • 24.50 KB
  • 2022-06-16 15:10:52 发布

老师,我还想剪纸.doc

  • 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老师,我还想剪纸今天下午,我给孩子们安排了剪纸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的兴致挺高的,可是不一会儿我就听见一些的抱怨声。“烦死了!”小豪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蹲下来笑着对他说:“剪坏了?”你只试了三次,老师看见对面的玥玥小朋友可试了五、六次才成功的。你只是这里有一个地方断开了,第一次剪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这样吧,你去仔细看一下她的蝴蝶,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这时我看见依依也有点左右为难,不知如何。老师:“我不敢剪”“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方法,你去看看剪蝴蝶的图示,是从那一边剪的”。把图示翻开看了又看,她回到座位动手剪了,是从对折纸开口的一面剪的,这也意味着她的蝴蝶不再一分为二了,只是没了触角。老师说“真棒!只是少了触角,能不能再试一次,连触角也装上,行不行?”这一次孩子们非常小心的剪“我剪出来了!老师,我还想剪一只”其实从上面事例中可以看出:毫无疑问,幼儿需要一个完全自由的时空,才能不断地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自我调整孩子会特别注意自己曾剪错的地方,这里正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孩子经验内化的关键环节,是反省的结果。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来。老师需要等待,需要“慢一拍”,压抑住想直接给予提示的冲动,让幼儿有珍贵的自我纠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