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9 KB
- 2022-06-16 15:10:1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剪纸艺术教学课例的开发与研究剪纸艺术在我国的历史渊源颇深。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每个炎黄子孙都应继承和发扬这门艺术。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陇东、陇南、天水、定西、兰州与河西走廊的广大农村,剪纸活动非常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剪纸能手。作为甘肃省小学美术教育,在学校开展剪纸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剪纸,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对弘扬民族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时,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剪纸艺术有浓厚兴趣,很多孩子从小就喜欢剪纸,他们没正式学习过但是他们剪得很好,有的甚至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通过剪刀表现出来,而且很丰富,很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来源:学。科。网]一、剪纸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目的:1.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及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让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延伸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创新与改革。2.通过对剪纸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来源:学科网]3.把艺术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知识相互融合,使学生的文化知识与动手能力得到促进与发展。4.使剪纸艺术教育成为我校的特色课程,表现出我校的良好学习风气、校园文化、和精神风貌,提升我校的特色教育品位。[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二、剪纸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探索的着力点:(一)、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剪纸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形式和教学手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对我们上美术课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例如:刚开始学习对称图案团花剪纸时,孩子们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怎样折和从哪下手剪,我借助课件把各种折纸方法及团花的部分图案设计方法一遍遍展示给孩子看,孩子听着舒缓的音乐,看着精美
的PPT画面,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动手创作,一幅幅带有童趣的漂亮的团花剪纸出现在我们面前。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材料,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示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得很清楚,教师也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创作。学生的奇妙构思,也可以及时反馈出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艺术教育就是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在美术课上,我们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剪纸艺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剪纸艺术课堂训练时,经过开始时的基本技能技巧训练后,我们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出浓厚的剪纸艺术氛围。(二)、剪纸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丰富深化教学内容。1.剪纸、学习、生活的巧妙结合。生活中不少的实际问题,都需要跨学科,多角度的思考,综合性地解决。生活是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现在的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好多家庭养着小宠物,所以孩子对动物特别熟悉。在学习《动物剪纸》时,我要求孩子回家仔细观察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宠物,让孩子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在课堂上互相说说他们的特点,然后再把搜集的一些艺术大师剪的动物剪纸作品,供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与实物作品的区别所在,学会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剪纸的形式表达出来。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校本课程易学、易懂,贴进生活,学生学习兴趣普遍提高,产生学习效率也相应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了,他们就会自觉地一丝不苟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3.培养学生勤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习惯。校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缺一样就不能正常完成任务,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上“我们的大花瓶”的延伸这节课,我布置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去收集作品,并讲清作品创作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动手去找,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的
技巧、技能,色彩搭配,然后自己动手再剪一个满意的作品送给家长。这虽然是极简单的事,但是可以再一次把动脑、动手、动口的训练进行了一次三结合训练。(三)、鼓励个性张扬,提高创新能力。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我在引导儿童进行剪纸创作时,鼓励他们有个人的特色和风格,有意识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学生带着自己追求美的兴趣和意象进入想象的世界里去,因为个性的差异,每个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很有可能正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不管学生剪得好不好,我都给予适当肯定,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像力,促使其形成创造素养和艺术个性。(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多创造学生的实践机会。有些教师尽管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课堂上也讲授得清晰到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却不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满堂灌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有的民间美术作品都是经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后产生的视觉艺术品,它虽然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技法,但却没有专业美术作品要求的技法水平高,因为民间美术的创造者是生活在最基层的老百姓。简易、朴质、便捷是大多数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能力操作实践的。在实践过程中,实际上是加深学生理解,协助实现教学目的的。尽管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却增加了教学的功效。民间美术在我们甘肃省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研究,目前尚属起步阶段,有许多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待于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去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也期待着更多的美术研究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此给予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间美术的教育在小学教学中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来源:Z_xx_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