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2-06-16 11:50:2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安徒生童话小红帽教案篇一:童话故事-教学教案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四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2.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3.主动参与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表演《小红帽》2、欣赏《小天鹅舞曲》3、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一、聆听《小天鹅舞曲》教学基本要求1.
初听前可结合画片或幻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天鹅湖》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提示: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2.复听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提示:看谁的动作轻盈,合上音乐。3.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提示:请你用耳朵仔细听,敲击声音的强弱是否与音乐相适合?使学生注意乐感,培养合作的意识。4.在适当的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二、表演《小红帽》教学基本要求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童话书,你们将会亲眼看到很多童话人物。先请你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些“童话故事”“童话人物”??现在老师喜欢的童话人物就要出场了,我请大家猜猜他是谁?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3、在学生跟唱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可指导学生边唱边表演。可以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学生创编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5、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做道具配合表演。形成唱歌——表演——唱歌。6、《小红帽》的两种基本舞步(1)脚尖原地走步。踮起脚尖走步。
(2)踏点步。左脚向左踏一步,右脚紧靠左脚旁用前脚掌点地一次,两拍一步。然后出右脚,动作相反做。基本动作以动胯为主。动作说明1-4小节,左脚开始做动胯挥帽,一拍一下,挥帽8次。5-8小节,做踏点动胯,先右后左,做4个踏点步。9-12小节,同1-4小节。动胯挥帽。13-16小节,同5-8小节,踏点动胯。17-20小节,做动胯挥帽,动胯先左后右8次。21-24小节,做动胯挥手,双手挥动,一手挥帽,先左后右动胯8次。三、编创与活动:认识口风琴及字母谱d、r、m。口风琴是一种簧片键盘乐器,以很少的气息吹奏,便可以得到足够的音量。适合低年级儿童吹奏。键盘同风琴、手风琴,一般有两组以上的琴键,音域超过四个八度。d、r、m三个音由1、2、3指演奏。演奏姿势见课本图示。第二课时:1、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2、欣赏《糖果仙人舞曲》3、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一、聆听《糖果仙人舞曲》教学基本要求1.
初听音乐,教师可不讲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请你用动作表示。(指钢弦琴的声音)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提示:请你想像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二、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教学基本要求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哪两句是一样的?有几处相同的?2、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3、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歌词,填唱歌词。注意弱起的第一个音不要“吃”掉,“紫”一字两音,高音do要唱得肯定。如do不准,下行la最不易唱准,请老师注意学生的音准。用模唱解决。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提示:想一想怎样表演?注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方法。生长在南方的学生可能会看到野蔷薇,可让他们描述花的形状。生长在北方的学生大都不认识野蔷薇,教师可借助图片,或在网络里查找野蔷薇的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野蔷薇的形状,便于理解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二、编创与活动:填格子要求:用d、r、m填入空格中,形成三音组。学生可以自由地填写、再奏一奏,唱一唱。1.可在地上或黑板上画出九个圆点的格。选出一组学生操作。2.其他学生在自己课本上填写字母谱形成三音组。提示:想一想这三个字母谱怎样填写更合适?唱一唱,想办法让它的重复的少一些?比一比,看谁唱出的旋律多?3.把自己填写好的吹奏给大家听一听。4.试着奏与唱出三个音、六个音、九个音。还有??篇二: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童话剧小红帽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童话剧小红帽《小红帽》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善恶美丑昭然若揭。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会尝试着做表演者,找来篮子、围兜等扮演起小红帽、外婆、老狼等角色。为了让幼儿更加尽兴地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把握人物的特点,提高表演的水平,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根据人物特点,将音乐形象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2.在音乐中大胆试用动作、表情等表现人物形象,体验表演的快乐。3.通过表演,刨懂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道理。活动准备1.情景创设:森林(花,草,树,蘑菇等)2.课件、音乐(代表四个人物的音乐:《森林狂想曲》——小红帽;《天使小夜曲》——外婆;《波斯市场》——大灰狼;《拉德斯基进行曲》——猎人)3.人物图片、头饰活动准备一、情景导入——欣赏森林美景并用动作表现。播放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在乐曲声中带领幼儿走进教室。1.欣赏森林的美景。《森林狂想曲》的鸟鸣蛙叫、潺潺流水声,立刻把幼儿带人了“森林”的场景之中。同时,课件上画有森林的巨幅背景图、室内摆有立体的蘑菇、大树、鲜花、小草。在视觉、听觉上,都给幼儿极大的审美刺激,他们一下被吸引住了,兴奋地讲述自己的发现。2.模仿森林里的树木花草。
教师:谁来学一学漂亮的花朵?大家都来摆个花的造型,看看谁表演得最漂亮。二、故事欣赏——分析人物特点。在这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1.欣赏《小红帽》的故事。教师:故事里都有谁?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讨论:在四个人物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小红帽有没有做得不太合适的地方?评:分析人物特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只有帮助幼儿把握住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才能让幼儿在后面的环节中恰如其分地进行表演。因此,教师设计了“你喜欢谁,不喜欢谁”这样的问题,以帮助幼儿展开讨论获得答案。同时,幼儿通过讨论也明白不能随便听信陌生人的道理。三、听辨音乐——找出和人物特点相符的音乐。教师:小红帽的故事可真好听,老师还为4个人物配了4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分一分,这段音乐像谁。1.分段听音乐,区分并模仿小红帽和外婆的音乐形象。(1)第一段音乐像谁,为什么。教师:谁来学一学小红帽走路的样子,她边走路边做什么?(2)第二段音乐像谁,为什么。教师:音乐听上去很忧伤,就像外婆在病中思念着小红帽。谁来学一学年老的外婆走路的样子。
2.区分并模仿大灰狼和猎人的音乐形象。教师:再听两段音乐,你们听听像谁?(1)音乐很神秘,好像大灰狼鬼鬼崇祟地跟在小红帽的后面呢!教师:谁来学一学大灰狼走路的样子。(2)音乐听上去很有力,就像勇敢的猎人迈着有力的步伐走来啦。教师:大家来学一学。评:听辨音乐,创编与人物相匹配的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由于选取的四段音乐形象分明,幼儿一下就把音乐与人物相匹配起来了;幼儿的动作表演是建立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上的。因此,我让幼儿联想人物走路的姿态,这下幼儿的扮演就“有内容”了:小红帽——蹦蹦跳跳地采花;外婆——驼背弯腰,拄着拐棍:大灰狼——脚步轻轻,鬼鬼祟祟跟随在小红帽身后;猎人——脚步有力,扛着措枪。这样,幼儿的表演更加生动。四、音乐表演——体验并表现人物特点。1.商量分配角色。2.提出表演要求并进行表演。教师要对小演员和小观众都有要求:小演员要听清楚音乐再出场,注意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观众们要仔细看,对演员表演进行评价。3.观众评价。4.集体表演。五、欢庆胜利——体验战胜大灰狼的快乐。
教师:在故事的最后,大灰狼被打败了,大家都很高兴,让我们一起来唱歌,跳舞,庆祝胜利吧!播放《小红帽》的歌曲,幼儿边唱边跳出教室。篇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童话剧小红帽大班音乐活动:小红帽设计意图:《小红帽》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善恶美丑一目了然。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尝试着扮演起了小红帽、外婆、老狼等角色来,根据幼儿表达情感的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本节音乐活动,旨在根据不同的音乐旋律,寻找与之相匹配的故事人物特征,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在听一听、讲一讲、演一演中,感受着故事中鲜明的人物个性,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在注重情感体验,鼓励大胆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幼儿的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陶冶。活动目标1.感受不同的音乐旋律,寻找与之相匹配的故事人物特征,表演故事主要情节。2.在大胆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情景创设:森林(花,草,树,蘑菇等)2.课件、音乐(代表四个人物的音乐:《森林狂想曲》——小红帽;《天使小夜曲》——外婆;《波斯市场》——大灰狼;《拉德斯基进行曲》——猎人)
3.人物挂饰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欣赏森林美景并用动作表现。播放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在乐曲声中带领幼儿走进教室。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咱们出发吧!1.欣赏森林的美景,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师:我们来到什么地方?(森林)师:森林都有什么?(自由地说)2.模仿森林里的树木花草。师:那我们大家一起模仿花儿和蘑菇吧!(《森林狂想曲》的鸟鸣蛙叫、潺潺流水声,立刻把幼儿带人了“森林”的场景之中。同时,课件上画有森林的巨幅背景图、室内摆有立体的蘑菇、大树、鲜花、小草。在视觉、听觉上,都给幼儿极大的审美刺激,他们一下被吸引住了,兴奋地讲述自己的发现。)二、故事欣赏——分析人物特点。师:在这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曾经发生了一件事情,还记得昨天讲的故事吗?师:故事里面都有谁呢?
出示PPT,根据幼儿所说,分别出示人物图片。师:有活泼可爱的小红帽、(谁来学一学小红帽?)有生病的外婆(谁来学一学外婆?)、有鬼鬼祟祟地大灰狼(谁来学一学大灰狼?)、还有机智勇敢的猎人(谁来学一学猎人?)。(分析人物特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只有帮助幼儿把握住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才能让幼儿在后面的环节中恰如其分地进行表演。)三、听辨音乐——找出和人物特点相符的音乐。师:老师为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各配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分一分,这四段音乐都表现的是谁呢?小朋友觉得是谁,那你就跟着音乐动一动,做一做!1.分段听音乐,区分并模仿小红帽和外婆的音乐形象。(1)欣赏第一段音乐《森林狂想曲》师:是谁呀?小红帽!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模仿小红帽的样子吧!(教师进行故事旁白)(2)欣赏第二段音乐《天使小夜曲》师:是谁呢?外婆!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学学生病的外婆!(教师进行故事旁白)(3)欣赏第三段音乐《波斯市场》师:是谁呀?大灰狼师:我们大家一起模仿大灰狼走路的样子吧!(教师进行故事旁白)(4)欣赏第四段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师:是谁呢?猎人师:大家跟着音乐一起来模仿一下!(教师进行故事旁白)哇,他们好开心呀!(听辨音乐,创编与人物相匹配的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由于选取的四段音乐形象分明,幼儿一下就把音乐与人物相匹配起来了;幼儿的动作表演是建立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上的。因此,我让幼儿联想人物走路的姿态,这下幼儿的扮演就“有内容”了:小红帽——蹦蹦跳跳地采花;外婆——驼背弯腰,拄着拐棍:大灰狼——脚步轻轻,鬼鬼祟祟跟随在小红帽身后;猎人——脚步有力,扛着措枪。这样,幼儿的表演更加生动。)四、幼儿整体欣赏音乐,教师进行示范。师:小朋友表演的真好,老师也想学学小朋友的动作完整地表演给你们看呢!你们帮老师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好吗?幼儿围坐在老师的周围,安静地欣赏音乐,并通过老师各种表情和动作,帮助回忆故事情节。师:老师表演的好吗?哪(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动与静的转换。这种静不是简单的休息,而是让幼儿在安静的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在头脑中再现出音乐中的故事情景,将音乐中的多元素变化与故事中的角色变化相匹配,感受和理解完整的音乐形象,为下一步的故事表演奠定基础。)五、邀请个别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六、听音乐,分角色表演故事。师:那下面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人物头饰,跟着音乐来进行情景表演吧!(幼儿自取头饰)教师向幼儿提出表演要求: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可要听好了,不同的音乐表现的不同的人物哦!七、活动结束,教师进行总结。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太厉害了,其实,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千万不要轻易地相信陌生人的话,对吗?师:好了,和我们的客人老师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