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00 KB
  • 2022-06-16 12:42:58 发布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doc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教材研读反思】《蜜蜂引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第26课,是第七单元的一篇名人轶事,是一篇传统教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新课标》中,低年段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识字写字,把课文读通读顺,积累语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读好人物对话语气。识字、写字方面:因为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儿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朗读、感悟方面:在课前研读教材时,我设想通过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感悟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再结合重点词句,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进行精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实践反思】 《蜜蜂引路》第一次研磨2010年4月13日星期二永宁中心小学李咏贤今天到二(3)班进行第一次的试教。vv蜜蜂引路>>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认记“莫、派”等6个两会字,会写“讶、谈”等9个四会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我主耍通过图片、小游戏、小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多读中识字,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课上,基本顺利完成了以上教学目标,由于本课篇幅短小,识字量不多,学生写字时间比较充分。从即堂的反馈看来,学生读书基本能把课文读通、读顺,写字效果也比较好,只出现两个同学写“敲、列”时出错。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体会课文屮人物的思想,读好人物对话语气。第三口然段是重点,我设想通过“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说,画…画”来突破难点。读…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找一找:找出列宁的有关动词;想一想,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画一画: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养蜂人和列宁的对话,在课堂上,我和学生合作,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好朋友见面,他们还会说什么呢?情境是活泼生动的,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的表演也是生动活泼的。但在后来的“选词填空”小练习中,看到学生对“往常”还不是很理解,好一部份同学出现选错。是因为前面的教学环节屮漏讲了这个知识点。而在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这一环节中, 课后反思,老师还是讲得太多,总生怕学生不会,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也是大约模糊知道,学生读得不够充分。看来,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必须要创设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多读,才能在读中感悟和理解。从整节课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老师在吋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不足;教学流程不够流畅,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贯彻和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落实好。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总之,教与学都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蜜蜂引路》第二次研库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永宁中心小学二(1)班第二课吋的教学重点是读中感悟。这篇篇幅短小的课文给我们的价值引领并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列宁的赞颂,本文的教学更多的要渗透“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积极动脑,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的探究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我定位在“发现”,通过读、说、演、找等儿童化的活动,多渠道开展言语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发现列宁的发现一发现线路图一发现列宁思维过程一发现文本中的近义词等等,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实现实与活的融合。听课老师的的评课反馈中主耍有以下的一些问题:1、老师开场口太平淡了,提出问题更好;2、问题可以问得更具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看出来的?3、“往常”学生说不到,因为他们理解的是“常”,从“往”字理解就知道,或者朗读上下文中感悟;4、应该多读,在读中感悟,再画线;5、“惊讶”学生读不出惊讶的语气;6、总的来说,读书时间较少,老师提问讲解过多;7、时间前紧后松。反思教学过程,出现以上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教者没有摆止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关系。教者还是重复了第一次试教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只顾“教”,却缺乏了对学生的“学”的引导,讲解过多,学生读书吋间少。结果就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学生也没有很好地通过读书来突破重点段第三段,部份同学就只是停留在“对文本的基 本理解和对列宁的赞颂”的层而上。因此,孩子读不出惊讶的语气,读不出感受和个人体会。《蜜蜂引路》第三次研塵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永宁中心小学二(4)班在第二课吋的学习中,我希望带给孩子的引领并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列宁的赞颂,是想渗透“生活屮、学习屮,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积极动脑,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的探究意识。如何突破重点段第三段是关键。在前两次的教学中,教者主耍通过讲解的方式来“教给”学生,结果出现了老师讲解太多,学生读得少的状况。如何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如何能引着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探究呢?在本次的教学设计中,教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发现列宁的发现一发现线路图一发现列宁思维过程一发 现文本中的近义词等等,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实现实与活的融合。这种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一开始,我请学生边读边找,发现了哪些景物,再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我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列宁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釆完蜜是要飞冋蜂房去的,我只耍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他发现小房子后又是怎么想的?这样改变了以往习惯于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我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來,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切地感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只有紧紧地围绕学生,多给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较大的捉高。语文教学要体现扎实、灵动,首先需要在教学的预设与操作上要做到扎实而灵动。 《蜜蜂引路》第四次研磨2010年4月28H星期三阜沙中心小学吕泳川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要做到有效识字,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上的是二年级第七单元26课《蜜蜂引路》第一课时,用的是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二年级李老师的教案。这节课让我亲眼冃睹了,原来学生是可以这样快乐识字的。整个教学设计以“趣”为着眼点,目标明确,条理分明,层层递进。设计的教学用语极富童趣与激励,并以“小游戏、小比赛”展开教学,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氛围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注意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外,本设计还十分注重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识字小能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曾经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吗?你述能用这个字组词吗?”这儿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还可以在生活屮认字,在与同学的扩词比赛中识字,孩子们学得兴味盎然。在写字的环节指导重点突出,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充分的吋间写字,而且 设计中老师注重了激励评价引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蜜蜂引路》第五次研磨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东升镇太平小学吴立芬老师这个班我从一年级跟上二年级,到现在为止,在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屮,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不会教,总觉得第一课时时间不够用。我的教学流程是:读准字音——书空笔顺——记忆字形——组词。但一节课下来吋间根本不够,觉得孩子记不住,也没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就这样,我患得患失。我借用了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二年级李老师《蜜蜂引路》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我豁然开朗,“多读识字”是让学生快乐识字的有效途径。我觉得“多读识字”有以下儿方面的优势:1>每一次读书目标明确,根据学生识字、读书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2、从字音、字形、字义多方面、多渠道地让学生在反复多次的读书中,跟生字多次见面。学生多次在文本具体的语境中认读生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效果显著。3、在第一课时内,学生多次接触文本,大部份同学都能做到读通、读顺,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文章的大意,对第二课时的朗读感悟作了很好的铺垫。4、本设计注重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了学生读书、写字的方法。通过一节课,学生不但学会了识字、写字和读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学习的方法,获得了学习的快乐。看来,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提高 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