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MB
  • 2022-06-16 12:37:27 发布

真正老蜜蜡,顺便对比一下普通老蜜蜡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真正老蜜蜡,顺便对比一下普通老蜜蜡一直喜欢蜜蜡,后来偶尔看到真正的老蜜,就慢慢地开始对老蜜感兴趣了。可能市场上都把颜色较深的棕色蜜蜡统称为老蜜。所以大部分朋友对老蜜的认识仅止于深色的。其实严格意义上的老蜜,就俺的理解应该是做成成品百年以上,经过把玩,甚至入过土的。一般老蜜的特点是:由于蜜蜡性质所至,因此很容易被磨花。通常老珠表面会有一些岁月的痕迹,比如大多表面布满风化细纹,或表面坑坑洞洞。这里要特别注意,老蜜的风化细纹有点儿象是景德镇瓷器的“开片”不规则且细密地遍布表面,但看上去,纹似乎又被一层透明质包在里面,表面摸上去又是光滑的。行话似乎就叫包浆。这种“开片”一般大眼看不太出要仔细观察或在放大镜下才会看出。而目前也有不少仿旧的珠子也有所谓的裂纹冒充风化纹,但仔细对比全然不同。二楼下面第二张图风化黄手串是仿的,它的表面“风化纹”可以感觉到比较深,基本用手可以直接摸出来,肉眼直接清楚看到。看似明显,但极做作。如果是工艺好的,会用真蜜蜡珠去做,土里埋埋,看上去旧旧的,还真颇有岁月的痕迹,但那就象是年青人化个老妆。经不起推敲。厚道的就用蜜蜡做旧,划出裂再烤出色,不厚道的就根本不是蜜蜡了。 上面图可能不清楚,但大家仔细瞪着瞧,应该能瞧见一些开片,而且就我个人经验,通常半珀半密或是透明的珀质较多的,更容易有明显的开片(细密风化细纹)下面给大家对比下。上面是块琥珀原石,可能风化纹(开片)看上去会明显些。珠子的实在 难拍出来。我仔细看了下,其实还是看不太出来,但右下角大家细看看会能感觉到一点吧?下面风化黄手串就是是仿的纹(本来珠子看着比较老旧,乍一看还挺蒙人的。被我清洗了一通),目前大多做出的纹就这样的。比较象的是用棕色做风化纹更显老旧,我自己手头没图,也不大方便用别人家的图,凑合着看看用想象理解一下吧。 贴一枚比较大只的,俺最喜欢的一粒。这粒难得的是个头大(不是费话么)然后表面基本光洁无伤。重点是半珀半蜜比较灵活的感觉。两头切得不平整。一般老珠子似乎很规则形状的很少。大多给人的感觉就是随便那么一切。两头配的小珠子其实就是普通的棕色蜜蜡,照片看不出哈。这粒表面不用放大镜,肉眼对光细看就能看到一层细密风化纹(开片)。 这么一说,可能有人会疑惑了,那目前市场上的新工棕色蜜蜡是不是年代就不够甚至是假的呢?一般而言,目前市场常见的天然琥珀蜜蜡类(不包括彩蜜哦),与古董级老蜜蜡的真正的起源是一样的,所用的原料是同一种,都是经过千万甚至上亿年的松柏类树脂,经过复杂而漫长的自然环境洗礼石化而成的化石。不同之处就是目前市场常见的所谓新蜜蜡,是近期开采的原料,近期加工成饰品的。而且为了增加强度,大多在前期经过加温加压处理。(琥珀蜜蜡类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以及少量的硫、硬度在2-3、比重1.05-1.1,熔点150℃-180℃,燃点250℃-375℃。可轻而易举地用小刀切割,韧性差,裂痕呈贝壳状。因此原石直接加工成饰品比较容易损坏)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把颜色淡的,比如黄蜜叫新蜜,而把颜色深棕的蜜蜡叫老蜜。其实这只是市场上的一个约定俗成,严格说来并不算是十分规范。而登的这些古董级老蜜的则是至少百多年前就加工成成品,并被佩带过的。多被称为老件。就如同明清瓷器之与现在的瓷器,虽然过去工艺可能不如现代的优越,看起来也不如现代的漂亮,但价值与内涵会有不同。 下面这些就是棕蜜,目前市场称之为老蜜的蜜蜡。大家可以跟上面的或下面将要登的真正老蜜对比一下。虽然有的外形还算古意,但终究感觉还是少了些历史的厚重感这粒是外形比较完美,比较规则的,完全不透明蜜蜡质。表面很光,有明显纹路。深浅不一。 肉眼对着光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星半点的开片,放大镜下就比较明显了。从颜色上看,这粒颜色不算浓重。很多人认为蜜蜡是以色来分够不够老,觉得色浓且深的为老。我个人觉得不尽然(注意是不尽然,表示我只是部分不同意,有些可以以此标准,但有些也是例外)。因为有些蜜蜡是因为暴露在外,经常被日晒,或被把玩,因此氧化得较快,所以颜色会更红些。而有些可能放在不见天日的地方,倍受冷落,没机会被氧化成较深颜色也是有的。此外,蜜蜡本身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因为树脂中混入的杂质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是吧。而现在市场上被称为老蜜的大多棕色蜜蜡其实是同年代的蜜蜡经过人工加温而使外皮迅速氧化而呈现出浓重颜色的。这与长时间的自然氧化还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粒,曾经是我的最爱!一见惊艳,因为纹路动感!!非常光滑,几乎疑为新蜡,但表层密布的一层风化细纹,如果没有悠长的岁月是无法雕琢上的。侧面有伤,然而对我而言,这条伤,却更有感觉! 唉可惜被朋友抢走!!>_<~~所以我的经验,以后见同好的朋友,啥也不能带!! 这粒跟上面的风格类似,小点儿,也不规则点,颜色也淡,看上去不够老,照说是没上面的好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反而特别喜欢这粒。这类的纹路因为珠子颜色较淡,所以看上去特别明显且生动。孔壁开片似的风化细纹非常明显。又是一粒相对完美的,半珀半蜜的,喜欢它更甚于楼上的楼上那粒完美大枣,正是因为它不太规则。照说颜色也稍嫌淡,应该没上面的上面的好,但本人反而特别喜欢这粒。肉眼看开片就很明显了。且因为半珀半蜜,看上去纹理特别生动,似乎是云层现在仍在流动的感觉。尤其观察孔壁处。开片更为明显。因为这种老蜜孔都大,所以直接配了金链子穿过它。发现老珠子很多似乎就是直接把蜜蜡磨成柱形,然后跟切馒头似地随便一切,就打孔OK,不象现在有精密车床细细地把珠子磨到完美。搁以前这种形状叫不够精细,搁现在叫粗旷美。可见什么东西都是要择日而生,才不至有生不逢时之憾。 这一粒是完全蜜蜡质不透明的。表面坑坑洞洞,跟偶LG的脸有一拼。颜色浓重。感觉似乎很老?不规则枕头形,特别喜欢它,就因为它看上去不是很美,很个涩,反而有特点。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不会太喜欢完美的蜜蜡。感觉几近完美比完美更有味道,蜜蜡如此,感情如此,世上万物何尝不如此?顺便再说一个区别新蜜与老蜜的小方法之一(但不能以这个为准来区别哦)。一般真正老蜜稍微撮撮就会有松香味。而新工的经过精加工打磨光滑的不大容易闻得到味道,除非在打孔或打磨产生高热的时候才会闻到。此外还有原石或是一些随形挂件保有原皮的,撮撮也会闻到。当然有种香珀除外,但目前天然类的市场上基本没有,所以不计在内了就。哦还有做仿的工业加香的不算在内。工业加香的香味会比较霸道,随便能闻到,而蜜蜡的天然撮出来的味道有点若有若无,而且不会是很浓重 一粒大只扁平的,色浓,形贴。不透明蜜蜡质。表面肉眼看不出风化细纹(开片),要放大镜看。有用砂纸仿的,据说可以做出些细纹或是坑洞,但还是老话,形似神不似。注意区分老蜜与否除了看表面还可以看一些细节,比如孔洞。看上面那粒侧面,观察洞口,会发现孔比较大,是拉长的,不是圆的,孔上有点小伤。(不过蜜蜡的伤,只要不太大,没太大所谓,没事儿勤撮着,慢慢看着就会不大明显了。假以时日,还反而会有些沧桑感)那是因为以前工艺没现在先进,没有精密车床为辅。打孔靠手工,通常是两头打,然后中间汇师。所以有些老件甚至还会在中间有点点拐弯,那是两头孔没对准的缘故,搁以前那是失误,放现在反而物以稀为贵了有的为了快还会用火锥打,仔细观察有的老珠中间有炙伤的黑痕。这些只算是看老件与否的标志之一(注意只是之一,不是全部哈),因为现在有的仿的也会故意把孔做得不规则。 那如何区分呢?这就要观察细节了,老话,做得再象,细节也无法仿,老的仔细观察孔洞,孔洞的内壁也会有明显的风化冰裂纹(开片)而仿的往往就是外表似,裂是明裂,孔却过于干净。说到这里说个有点哭笑不得的现状。蜜蜡刚开始流行时,有些老珠实在太残,或是形状太不规则,不合现代人的审美,所以为了把表面的裂啊,纹的去掉,专门把老珠重新打磨来迎合市场。现在喜欢老珠的人多了,就有用新珠来做旧弄残来充老珠的。可见美也是跟着代转换的。就象我这种长相若干年后或是N多年前,可能会被称为美女,而现在。。。。还真是生不逢时啊>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