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案 5页

  • 66.00 KB
  • 2022-06-16 12:37:20 发布

《蜜蜂引路》教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3)、查找蜜蜂和其它昆虫的相关资料。二、教学课题小语人教版第4册《蜜蜂引路》三、教材分析1、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3、教学重点: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6、教学准备:互联网、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师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3、以读促学,以读代讲,在熟读品读中体会到蜜蜂的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小朋友,包老师和大家一起猜猜谜语吧: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百花丛,传播花粉又采蜜,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蜜蜂)2、贴图:蜜蜂。老师给你带来了可爱的蜜蜂图片,想看吗?5 http://www.nipic.com/show/1/41/3530479k8c77e68c.htmlhttp://down.111cn.net/down/sc/pic/mo/2010/1220/22341.htmlhttp://www.nipic.com/show/1/41/771945eea252af88.html3、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蜜蜂呢?蜜蜂采的蜜很甜,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蜜蜂的课文。它就是——4、板书课题10蜜蜂(图)引路。读题目——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学习课文中一一解决。一、复习生字,导入课文。1、现在我们先复习生字宝宝。请一起读。向导附近派人谈天惊讶敲门引路列宁莫斯科2、你有哪个词语不理解的?3、如果没有,那包老师想问问,你知道向导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向导是人,不是动物的。但是这里谁是列宁的向导?4、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9页,你能找找“向导”这个词在那个句子里?请你读读?(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5、你知道了什么?6、那列宁是怎么来到养蜂人的住所的?请大家读课文,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然后举手。三、研读课文。(一)、重点研读第三段。1、谁来说说。你怎么知道的。在第几自然段?读读。你读书真认真。大家来齐读。2、(边出示美丽的图片,边说)列宁边走边看,周围的风景多美呀,风和日丽,这是列宁可能会看到什么?对呀!多美丽的大自然!可是,列宁无心欣赏,他只看见……(蜜蜂)请你读读那个句子。请你读读。3、对呀,他只看到蜜蜂,说明列宁怎么样?他为什么只观察蜜蜂,不观察美丽的花朵?4、是呀,列宁不仅细心还很用心,因为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很密切,所以他去观察蜜蜂。这时,他会想……5、是呀,接着,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这时,你们猜猜,那个小房子是谁的家?老师给你带来了蜜蜂的家族探秘的视频,让大家了解一下。看看你们猜对了吗?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yODQ4ODg=.html6、你们真厉害了,蜜蜂采了蜜可能就会回家,那找到蜜蜂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你们猜对了吗?我们往下读。请男生读读。7、你们猜对了吗?那列宁是不是也是这样猜测的?你能找到一个词说说列宁也是这样子猜测的?(果然)小朋友,你们和列宁一样聪明。课文中用了“果然”5 这个词,表示结果和列宁猜测是一样的。列宁找到了养蜂人,多高兴、多开心呀,我们读这一句话是应该读出高兴地语气,而果然这个词更要读得高兴些。请女生再读读这个句子。真好听。8、这座小房子,果然是养蜂人的家。当养蜂人开门时,看到了列宁,他是怎么样的表情呢?谁知道?请你们找找,举手回答。(二)学习第四、一、二自然段。1、请你回答。(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读读吗?2、(出示第四自然段)对呀,养蜂人惊讶极了。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好,你来读。读得好。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3、那养蜂人为什么惊讶?下面请四人小组一起读读课文,然后讨论一下,老师给你们提个醒,联系上下文找找。4、汇报。你从哪里知道的?请同桌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说说,读一读。读完的举手。5、(回答,出示)(列宁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常常是什么意思?对呀,是常常,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请他谈天。他从来不知道养蜂人的家在哪里。是让人请养蜂人来列宁家谈天。小朋友的眼睛真雪亮。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句吧。6、小朋友读书的声音真响亮。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吗?谁知道。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7、(回答,并出示第二自然段。)那往常又是什么意思?对呀。往常,也就是以前经常派去找他的人去了莫斯科,列宁就只能亲自去找养蜂人了。养蜂人发现了列宁自己找到了他家,所以他就惊讶了。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吧。8、对呀,就是这两个愿意,谁愿意来读读。((1)、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2)、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都明白带点字的意思吗?常常:经常。往常:以前经常做,现在可能不做了。9、谁来试试做做这两道题。(1、放学后,陈刚( )到操场上打球。2、( )是妈妈送我上学,今天是爸爸送我上学。)小朋友真厉害。做得真好。10、列宁亲自找到了养蜂人,养蜂人很惊讶,这是列宁却很亲切,很幽默地回答——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谁再来试一试。11、读了这句话,说说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他是什么意思?向导一般是人,怎么是蜜蜂呢?12、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出示:蜜蜂引路,其实列宁没有,只是他13、对呀,蜜蜂不会引路,是列宁通过仔细观察,动脑筋,把蜜蜂当做向导,才找到养蜂人。5 我请一二组当列宁,三四组当养蜂人,老师当旁白,读读好吗?准备!14、小朋友真棒!读出了惊讶的语气。学到这里,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四、总结扩展。1、课文学完了,现在我们知道了,不是蜜蜂主动为列宁引路的,而是列宁通过(指着黑板:让孩子们一起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把蜜蜂当作向导,才找到了养蜂人的家。2、通过本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向列宁学习遇事要细心观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3、今天我们学了可爱的蜜蜂,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昆虫都是勤劳有趣的,像蜜蜂这种群体生活的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视频,请你们也一起来了解了解吧。http://www.letv.com/ptv/vplay/1331924.htmlhttp://v.ku6.com/show/-pmNA9zqWehGCK3W.html五、作业(任选一题)1.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家人介绍蜜蜂。2.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板书:26、蜜蜂引路列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六、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我围绕了这样四个问题:“蜜蜂真的是向导吗?”“蜜蜂怎样引路?”“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从课文中,你感悟到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并组织学生讨论。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并不单纯以学生答案正确为目标。通过朗读,在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这样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广东省学校: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培教小学姓名:包怡君职称:小学语文高级教师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新城路培教小学从教6年,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严谨治学,认真研究探索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伴随着我成长是网络,在互联网中我学习到了不少的先进理念,借助网络我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大门,让课堂上充满了智慧与乐趣。网络辅助我在各种公开课中展现自己的风采,论文也先后获得省、市、区等奖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