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0 KB
  • 2022-06-16 12:33:03 发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9 思想的声音 诺贝尔奖获得者寄语中国青年学案(无答案) 鄂教版(通用)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9思想的声音【师生共用】一、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2.领会科学家寄语的思想内涵,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3.培养尊重自然、崇尚并立志献身科学的意识和观点。二、学习重点:对科学家的观点进行筛选与整理。2.理解与认识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寄语的思想内涵。学习难点:领会科学家寄语的思想内涵,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三、学时安排:2课时完成第1课时【活动1】预习导学1.课题解说:文题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说明。2.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诺贝尔及诺贝尔奖,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做好读书笔记。3.带着查阅资料后的感性认识阅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本。(建议:边读边勾画批注)【活动2】学习研讨1.6位科学家在寄语中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你能找出关键语句加以概括吗。 让·多塞:福井谦一:西德尼·奥尔特曼:P.G·德然纳:乔治·夏帕克:詹斯·C·斯科:2.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中国青年寄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也提出了共同的希望,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3.请以课文为例,归纳寄语、祝辞类文字的特点。第2课时【活动3】拓展延伸、1.挑选出你最有体会的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2.科学家的观点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结合现实举例证明科学家思想认识的意义和作用。3.从科学家的寄语中,你觉得成长路上的我们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活动4】课时评价永远不怕为时已晚    如果还为时不晚的话,我也愿意离开生命旅途中的这个阶段,离开粒子物理学的战场,做一些其他尝试,那将是一个情况更复杂、更触及人性本质的新战场。我在集中营时的同伴教会了我:永远不要怕为时已晚,梦想明天,就是已经设计了未来……那么,也就是做好一生的安排。(1)概括本段的观点。(20字以内)(2)文段中“做一些其他的尝试”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3)这段话给你什么启示? 【教师用】19.思想的声音一、教材分析:课文精选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寄语,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给我们寄语,对于正在学习阶段的青年尤为重要。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领会科学家寄语的思想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自然、崇尚并立志献身科学的意识和观点。2、教学重点:科学家的观点的筛选与整理。对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寄语的思想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教学难点:领会科学家寄语的思想内涵,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3、教具准备:搜索整理相关资料二、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运用:1.文章涉及许多课外信息,让学生自愿组合,分组合作到学校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诺贝尔及诺贝尔奖和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办成小报或报告材料,激发学生兴趣,拓展阅读视野,并培养多方面能力。2.寄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但简练的语言概括观点,对学生很有难度。教学中一定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结合实际理解寄语内涵,才能发挥本文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价值。 一、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搜集资料激发兴趣——阅读文本概括观点——领会思想内涵培养科学精神二、教学过程设计:(可以省略)(教师在学案空白处标注教学过程设计提要)第1课时【活动1】预习导学1.课题解说:文题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说明。2.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诺贝尔及诺贝尔奖,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做好读书笔记。3.带着查阅资料后的感性认识阅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本。(建议:边读边勾画批注)【活动2】学习研讨1、6位科学家的观点分别是:让·多塞:要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人应该是自由、独立、自尊的。只有尊重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人的作用。福井谦一:要敬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注重对大自然的体验,只有体验才能认识大自然那无比的深奥,美丽与微妙。西德尼·奥尔特曼:读书,接受教育和努力工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P.G·德然纳:关注自然,理解自然,生命科学和社会伦理将是科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乔治·夏帕克: 对人性本质的研究是重新确定的研究方向,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需要的,就不要怕晚。詹斯·C·斯科:(1)要激发年轻人对科学和科学传播的兴趣。(2)要重视基础学科的研究,质疑人们已经接受的事物,努力拓展知识的疆界。关注研究过程,不强调结果,是一个科学家必备的素质。(3)能够自由地交换信息,乐于思辨和系统地阐述问题,乐于追寻解决的办法,并能够体会出研究史的乐趣。2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中国青年寄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也提出了共同的希望,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关注、热爱、亲近自然,注重体验;探究人性,有自由、独立、自尊的人格;立足于基础研究,加强合作,乐于思辨,能体会到研究的快乐。3.请以课文为例,归纳寄语、祝辞类文字的特点。第2课时【活动3】拓展延伸、1.挑选出你最有体会的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2.科学家的观点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结合现实举例证明科学家思想认识的意义和作用。 3.从科学家的寄语中,你觉得成长路上的我们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活动4】课时评价课内阅读永远不怕为时已晚   如果还为时不晚的话,我也愿意离开生命旅途中的这个阶段,离开粒子物理学的战场,做一些其他尝试,那将是一个情况更复杂、更触及人性本质的新战场。我在集中营时的同伴教会了我:永远不要怕为时已晚,梦想明天,就是已经设计了未来……那么,也就是做好一生的安排。(1)概括本段的观点。(20字以内)(2)文段中“做一些其他的尝试”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3)这段话给你什么启示?(1)答: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或需要的就不要怕晚。(2)答:“那将是……新战场”。(3)答:“要永远不懈的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言放弃。”一、教学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