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2-06-16 12:31:5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印度聚焦第326期2013年8月17日印度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国和印度,总是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关于诺贝尔奖的讨论热火朝天。印度有没有诺贝尔奖得主呢?他们都是谁呢?(一)霍拉纳 (1968年获诺贝尔生物化学奖)霍拉纳1922年出生于印度,毕业于旁遮普大学,后在利物浦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工作期间开始研究核苷酸,并人工合成具有重复结构的脱氧聚核苷酸。在威斯康星大学进行的核苷酸合成工作对解释遗传“密码”做出重大贡献。1968年,因阐明遗传密码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与罗伯特·霍利、马歇尔·奈伦伯格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年还获得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自1971年起,任麻省理工大学教授。(二)罗纳德·罗斯(190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热带病医生。证实疟疾是由疟蚊传播,为成功地研究和防治疟疾奠定了基础,获190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57年5月13日生於尼泊尔阿尔莫拉,1932年9月16日卒於伦敦。父亲是英国驻印度的军官,母亲是印度人。他早年对艺术极感兴趣,但顺从父亲的意愿,1874年入伦敦圣巴塞罗缪医院学医。1881~1888年任职於印度军医团。1888年回英国休假期间,随E.E.克莱因学习细菌学,後回印度研究疟疾。1899年返英,任利物浦医学院热带医学讲师。1901年被选入皇家学会。1902年晋昇教授。1926年英国成立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热带卫生研究所,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所长。他多才多艺,喜爱文学和数学,发表过剧本、小说、寓言、诗歌等。但好与人争吵,常常激起敌意而招致麻烦。他对工作十分热忱负责,曾广泛周游,
进行预防消灭疟疾的活动。重要着作有《西非疟疾考察报告》、《疟疾的预防》。(三)吉卜林( 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吉卜林1865年12月30日生于印度的孟买,在英国接受的教育。父亲曾是孟买艺术学校教师,后任拉合尔艺术学校校长和博物馆馆长。吉卜林6岁时被送回英国受教育,17岁中学毕业返回印度,父亲为他在拉合尔找了份工作,担任拉合尔市《军民报》副编辑。由于工作关系,他游篇印度的风土人情以及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生活有相当透彻的了解。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用英文写作的作家,也是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获奖人。对于国人来说,他最出名的是那首写给他儿子的诗《如果》,被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作为励志诗。(四)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五)拉曼(193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拉曼1888年11月7日出生于印度南部的特里奇诺波利。父亲是一位大学数学、物理教授,自幼对他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他对音乐和乐器的爱好。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的拉曼,以表彰他研究了光的散射和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在光的散射现象中有一特殊效应,和X射线散射的康普顿效应类似,光的频率在散射后会发生变化,频率的变化决定于散射物质的特性,这就是拉曼效应。拉曼是印度人民的骄傲,也为第三世界的科学家作出了榜样。(六)特雷莎修女 (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特蕾莎修女是阿尔巴尼亚裔人,1931年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决定成为终身职业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奉献给解除贫困,而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其他两位是196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七)钱德拉塞卡(198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钱德拉塞卡是一位印度裔美国籍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1910年出生在英属印度旁遮普地区拉合尔(现在的巴基斯坦),在家中排名第3,父亲为印度会计暨审计部门的高阶官员。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与另一位美国物理学家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兴趣广泛,年青时曾学习德语,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的文学作品。1937年起钱德拉塞卡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53年取得美国国籍。晚年他曾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写了《Newton"sPrincipiafortheCommonReader》。此书出版后不久他便逝世了。他是另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八)阿马蒂亚·森(199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阿马蒂亚·森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湾,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院长。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他因为在福利经济学上的贡献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福利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根据社会公众的生活状况来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否得当。阿马蒂亚·森穷其一生致力于这一研究,并因此而被称作“经济学界的良心”。他在1970年出版的专著《集体选择和社会福利》影响深远。(九)拉马克里希南(200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拉马克里希南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吉登伯勒姆(Chidambaram)。1971年,取得印度巴罗达大学物理学理学学位;1976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6-1978年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攻读生物学研究生学位,1978-1982年在耶鲁大学化学系从事核糖体方面的
博士后工作。目前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2009年,因为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与他人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呼伦贝尔跨公路方案报审表.doc
- 呼伦贝尔市镇体系规划.doc
- 呼伦贝尔市请教师资格认定体检表.doc
- 呼伦贝尔市方税务局关于制定.doc
- 获得诺贝尔的华人科学家.doc
- 《诺贝尔获奖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doc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林业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
- 把玩单个微观粒子的量子系统——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pdf
- 呼伦贝尔学院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图书馆活动简讯.doc
- 呼伦贝尔市呼伦湖导游词.doc
- 科技服务社会 贡献生态文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科技管理与实践.pdf
- 康贝尔麻鸭蛋氨酸需要量研究.pdf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I)卷.doc
-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测试.doc
- 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能力建设调研方案.doc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称中微子超光速不可能.docx
- 量子力学的世纪大论战诺贝尔物理学期中.docx
- 从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理学或医学奖看生物化学的发展_濮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