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9 MB
- 2022-06-16 12:30:3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金贝尔美术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制作人:
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新历史主义:以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材料、功能、精神为表现手段和目的,在建筑风格上,构图的“基本元”是以简单几何形——正方、矩形、圆,规则三角形等为主,具有现代和古代共有的特征。但在建筑艺术归属上,又接近20世纪的现代风格,在空间组合上则重现了某种历史上已有的等级空间序列手法。
金贝尔美术馆的建筑背景时间:1966-1972年地点:美国田纳西州简介:金贝尔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金贝尔在福特沃斯城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财产捐给基金会用来建造一个收藏馆,他希望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1966年由基金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查德布朗博士决定委托康来做设计。金贝尔美术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一直到1969年中期才破土动工。
路易斯康的建筑语言
1.明确的构图轴线
2.以简单而最有表现力的几何形作为构图单元金贝尔美术馆的特征元素是长条形的圆拱:初始每个拱的平面尺寸是150*25英尺,后来由于造价的限制,将整个建筑体型进行压缩,拱的尺寸调整为100*22英尺(30.48*6.7m),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拱单元由四个2英尺(0.61m)见方的柱子支撑,这样一来平面的展览空间内没有柱子出现,为室内布局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两拱之间是混凝土平板,平板下面是布置通风管道和轨道灯的位置。
3.材料的天然质感和人工肌理康重点运用了灰白色的现浇混凝土、灰米色的天然钙华石和橡木。这些材料是康的常用手法,他认为这些材料在质感上有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在太阳光下会有不同的微妙变化。
4.光是此建筑的重要乃至主导元素
金贝尔美术馆建筑分析
1.建筑环境金贝尔美术馆位于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内。建筑平面呈n字形,其西南面开口朝向公园绿地。n字形平面凹入部分铺满沙砾,上面是一片棋盘式的小树林,状如公园的绿化嵌入博物馆之中,使公园与博物馆两者的环境浑然一体,相互通融。然而,树林下的沙砾铺地却又不同于周围的公园草坪,它暗示着这里已进入博物馆的入口广场,公园内的步行观众由此抵达博物馆的入口。
2.建筑布局
3.朝向与自然光照的关系东西朝向有利于光线最大限度地从天窗均匀射入
4.平面形态平面呈“凹”字形,沿轴线两侧对称
4.立面分析立面采用组合元方式,以一个四根柱子支撑的摆线形拱壳为单元,来组合成美术馆各个空间。摆线形拱顶比曲线拱顶低,跨度较大,承重能力较强,同时利于室内光线的漫反射。采用摆线形拱顶具有古典特征,此处可体现出康的新历史主义建筑思想。
5.剖面分析拱顶端部的墙顶和拱曲面之间开了一窄条拱形玻璃窗,以强调墙体不承重。拱顶之间在拱脚高度上设置一条平顶过渡带,也是管道空间。
6.采光设计金贝尔美术馆最为成功之处,一是具有特设的自然采光,二是采光与建筑内外形象的完美结合。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康在每个拱壳中间,做了一个0.9米的通长天窗。天窗下面铝制穿孔把反射板使顶棚呈人字形造型,十分优美。这样使展示空间内既得到柔和的自然光,又避免了眩光的困扰。同时康还在拱壳与山墙交接处设计了一条细长的弧形采光带。这给建筑朴素的外观增添了一分细腻,又使拱顶产生一种悬浮感,室内也因此而显得生动。
7.博物馆空间的自然光运用自然采光能满足展览空间中的观者与自然解除的深层心理需要,自然光的引入会使人们在较长的参观进程中始终能保持与外界环境的联系,满足人们的“定位感”和“安全感”,使参观者不会产生迷失感,也不易产生疲劳。康就认为,观众在美术馆内心上美术作品时,不应受眩光现象的干扰,同时也不应完全与外界隔绝。
绝大多数艺术品的创作都是在自然光的条件下完成,为了忠实再现展品的原貌,在展览空间之中引入自然光当然是最佳选择。但是又不可过多的引入自然光,因为强烈的紫外线对艺术藏品有着极大的损害。
8.图片欣赏
谢谢观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两体贝尔不等式的应用.pdf
- 高中语文文摘(异域)诺贝尔遗嘱全文.docx
- 高中语文文摘(异域)“蝙蝠侠”贝尔这个明星不摆谱儿.docx
- 诺贝尔瓷砖基础知识.ppt
- 干式排渣机(克莱德贝尔格曼干渣输送系统).ppt
-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ppt
- 2018年研究生入学教育学呼伦贝尔市培训模拟试题(含解析).pdf
- 科学家的故事 “试管婴儿之父”荣获诺贝尔奖.doc
- 科学家的故事 “试管婴儿之父”荣获诺贝尔奖.docx
-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测试D卷.doc
-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doc
- 2015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中考语文答案.doc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D卷.doc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II )卷.doc
-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测试C卷.doc
-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测试B卷.doc
-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B卷.doc
- 借助辩证法对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几点思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