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0 KB
  • 2022-06-16 12:30:27 发布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诺贝尔 3教案 苏教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诺贝尔3教案苏教版教学目的:情感目标:能学习诺贝尔为人类科学与进步事业献身的精神。知识目标:能了解诺贝尔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力目标:能知道诺贝尔奖的由来。教学重点:能了解诺贝尔奖的由来。教学难点:能体会诺贝尔为科学及文明事业献身的精神。教学方法建议: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有效教法建议:自读感悟。新型教法实验:合作、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最后的辉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听说谁得了诺贝尔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你们知道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二、简介主人公,初读课文。1.根据搜集的材料介绍诺贝尔。2.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3.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4.简单谈一谈初读后的感受。三、细读课文,体会精神。 (一)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说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2.独立思考,读书勾画答案。3.小组合作,交换意见。4.汇报:因为他一生共取得129项发明专利。按60年计算,平均每年就有2项,再说不可能一出生就搞发明,从这看他发明是惊人的,伟大的。为了发明炸药,他失去了二位亲人,自己也受了重伤。付出了血的代价。这是很了不起的,是伟大的。5.读了这段,还有哪句话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但是在科学的崎岖的山路上,诺贝尔始终在顽强地向上攀登,终于到达了光辉的顶点。因为我句话告诉我们,取得科学成果靠的不只是智慧,更重要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正因为这样,诺贝尔才创造了奇迹。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二)自学第二段1.自由读,思考:这段中哪些内容使你受感动?画出重点句,找出重点词,认真体会。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2.独立阅读思考。3.不懂的地方与小组合作,讨论。4.汇报:(根据汇报情况,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1)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必须将这笔巨款做出有意义的安排。从这看出他一生为事业是无私的。联系上文,他在忍受着疾病和逝去亲人的情况下,特别是忍受着令他难以忍受的不能再做科学实验的情况下,不是考虑如何用这笔巨款治好自己的病,如何安度晚年,而是在只要有一口气的情况下,认真考虑这笔巨款要做出有意义的安排,这种精神是伟大的,无私的。(2)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与世界各国有着牢不可破的联系……全人类的爱。读过之后一个形象高大、心胸宽广的诺贝尔伫立在我眼前。联系上文,他在为祖国的医学事业拨出一部分款项,我觉得已很了不起了。可他认为这样心胸有些窄小,他要把他的爱献给全世界,他觉得他之所以获得成功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培养、教育、关心和爱护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他爱自己的祖国,所以他更爱全世界。联系下文,他不仅这样想,而且这样做了,1895年11月27日 他做出了一项伟大的决定,设立了五项奖金,从此诺贝尔奖诞生了。从这看到了他为科学发展把爱献给全世界的共产主义精神。(3)我已经尽全国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作了最后的努力,我可以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死而无憾了。我这句话可以看出诺贝尔是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巨大财产献给了全世界和平和进步的事业,这样他死了就安心了,没有什么遗憾了,表现了他为科学发展而献身的精神。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学习第三段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巨大贡献”指什么?(一方面指他一生为科学所做的129项发明和成为举世闻名的企业家;另一方面把他的一生积蓄的巨大财富无私地贡献给人类,设立了五项诺贝尔奖。)2.这也是文章介绍的两件事,这两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因为他为科学做出巨大贡献有了财富积累,所以才有后面写他为安排巨款而设立诺贝尔奖这件事,前者是铺垫,后者是结果。)3.“辉煌”怎么理解?“最后的辉煌”指什么?“辉煌”是光辉灿烂的意思。“最后的辉煌”是指诺贝尔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人类的科学与文明事业作出的这一光辉灿烂的决定,用巨款设立五项奖。四、总结全文,体会中心。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五、课后练习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机械(jièxiè)血的代价(xiěxuè)优劣(lièluè)3.选恰当的词语填空。()的顶点()的行为()地攀登()的山路()的财富()地离开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2)他()也被炸得满身鲜血,()在科学的崎岖的山路上,诺贝尔始终在顽强地向上攀登。(3)他思忖着:我在事业上所获得的财富,死后()不能带走,()无人继承,必须做出有意义的安排。5.搜集有关诺贝尔的资料。参考答案:2.xièxiěliè3.光辉勇敢顽强崎岖巨大慢慢4.(1)不但……而且……(2)虽然……但是……(3)既……又……5.认真搜集材料即可。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诺贝尔4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3.学习抓住重点词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一、复习巩固,导入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诺贝尔》,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事。)2.你能具体地说说诺贝尔发明了什么炸药吗? (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威力更大的炸药)二、学习课文3-9自然段。(一)立志发明炸药1.每次发明与革新都有原因和动力,出于什么原因,诺贝尔要发明炸药,又不断地改进炸药呢,轻轻打开课本,浏览课文三至九自然段,找到相关句段读一读,说说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 (生自由读书)2.交流出示:“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1)(指名读)(2)诺贝尔怎么会想到发明炸药呢?(出示)你能用“为了,诺贝尔立志发明炸药。”来说一说吗?请你继续用这样的句式“为了什么他发明什么” 来说一说。还有吗  (为了能够安全运输他发明了黄色炸药,也就是固体炸药。  他为了使炸药的爆炸力更强,他发明了威力更大的炸药。)(3)所有的“为了”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他本人曾经说过的(出示媒体)谁来读。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4)(齐读)诺贝尔小小年纪,志向却如此远大,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诺贝尔的美好愿望,读好两个感叹句。(二)液体炸药【出示第5自然段】师引读第5自然段: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炸药的发明上。最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风行全世界,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三)固体炸药过渡:1.最初的理想已经实现,诺贝尔为什么还一定要继续研究并且发明固体炸药呢?(如果自己的发明不安全,怎么谈得上造福人类呢?)2.诺贝尔不断探索,但他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来读一读6.7这两段文字。找一找,从哪些具体语句中能感受到他发明炸药的艰辛?可以在你的书上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A:“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坚持不懈。  1.什么叫毫不气馁?(一点也不放弃。)2.面对哪些失败和痛苦,他毫不气馁?[实验室被毁失去亲人]其实,这两段话写得很概括,但却承载了诺贝尔太多的艰辛,太多的伤痛,设身处地地想想读读时(板书:设身处地地想)你就能读出“毫不气馁”这个词语的深层内涵。当读到“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时,你想到了什么?(昂贵的器材没有了、参与的人也没有了、重要的实验资料、实验数据也没了、实验成果都没了……)是呀,这些东西都没有了,但诺贝尔什么没有丢?(意志没有丢、信心没有丢、勇气没有丢、理想没有丢、参与实验的人也没有了、精益求精的精神没有丢……)小结:同学们,我们从这句话中就读出了“毫不气馁”就是当什么都没了,但只要信心还在、理想还在、信念还在、勇气还有,一切还可以重头再来。只有短短两句话,但却像重锤一般敲击着我们的心灵。谁来读读。指名读——这字字句句含着血,带着泪呀,一起读。过渡:刚才这位同学顺着词朝上文读就读出了毫不气馁的意思,你再顺着词朝下读读,还从哪儿读了诺贝尔的毫不气馁呢?出示: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了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几百次看出什么?——挫折多,百折不挠;四个年头看出什么?——漫长,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次失败,看出诺贝尔怎么样?(有非凡的意志力才能坚持,坚持不懈;)这就是毫不气馁!“租了一条大船”租了一条大船做实验可以看出。他还是坚持搞下去,看出毫不气馁。从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可知道当时诺贝尔的实验室爆炸后,邻居们是什么反映吗?政府是什么反映?【爆炸 让邻居们惊恐万分,他们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瑞典和一些国家政府发出禁令,并表示要追究诺贝尔的法律责任。实验室的爆炸使斯德哥尔摩的百姓们简直要造反了,市政府当即发布命令,禁止在城内搞实验,否则将驱逐诺贝尔一家。是的,就是在这样饱受压力的情况下,诺贝尔仍没有放弃,这就是毫不气馁。同学们你看,我们就这样联系上下文、设身处地地读着想着,毫不气馁这个词就被我们读出了丰厚的内涵。就在这不放弃的坚持中,他终于有所收获了。老师引读:(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从此……)“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师:这成功中包含了多少艰辛和努力!诺贝尔在这不放弃的坚持中包含了太多得艰辛和努力,为的就是向着自己的理想挺进,他的理想就是:为了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四)大威力炸药过渡:发明了安全的黄色炸药后,诺贝尔很快发现,和液体炸药相比,固体炸药的威力有所减弱。于是,他投入到了更加痴迷的实验中。也就在这不放弃的坚持中,他又发明了爆炸力更大的炸药,快速浏览8、9两个自然段,简单地说写了什么?(写了一次实验的过程。)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么一次实验,请同学们用心默读8、9自然段,相信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仔细看一看,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场景1:“有一次……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1)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问题来?可能问题:为什么诺贝尔要亲自点燃导火线?为什么点燃导火线后不走,双眼还是紧盯着?为什么诺贝尔的心会怦怦直跳?为什么他的双眼还是紧盯着炸药不放呢?(2)同学们真会提问,有问题了怎么办?(细细读课文)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读课文,看你是否能读懂诺贝尔的心。①诺贝尔为什么不让助手点燃导火线,而要亲自点燃呢?【怕助手有危险、看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难道他就不会有危险吗?——你亲自点燃,除了怕助手有危险,还有其它原因吗?②诺贝尔的心为什么怦怦直跳?A.怕败——【害怕实验是否成功、期待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怕死——火星接近炸药,就意味着——爆炸,难道诺贝尔怕炸药爆炸,有危险吗?(是的)(师提示: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看一看,是否会有更深的体会?——他是一位研究炸药的专家,同学们,他知道研究炸药的危险性吗?(他从一开始早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他退缩了吗?——没有。他怕死吗?——不怕。)——亲人的离去也早已让他认识到炸药的残酷性。他退缩了吗?——没有。他怕死吗?——不怕。——在船上的四个年头,他一次次死里逃生,鬼门关里他不知走了多少回了。他退缩了吗?——没有。他怕死吗?——不怕。B.小结:这时候,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他是怕死吗?他是在——担心实验是否成功?他是在期待自己的实验能取得成功,所以他的心在怦怦直跳。C.哪句话最能让你感受到诺贝尔的心在怦怦直跳呢?(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里连续用了三个“!”——是什么接近什么?马上就能看到实验的结果了! 指名读:你感受到诺贝尔那颗跳动的心了吗?你能读好这句话吗?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一起来感受他那颗怦怦直跳的心。③诺贝尔为什么双眼还是紧盯着炸药不放呢?他到底想看什么?【观察细节,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诺贝尔已连续不断地做了无数次实验。他每次实验都是亲自点燃导火线,每次都在细细观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他这样做,就是想为今后做实验积累经验,不断改进。(3)同学们通过自己朗读课文解决了心中的疑问。那么,听了刚才的交流,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么夸夸诺贝尔呢?【为了研究炸药,他早已置生死于不顾。】【这种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炸药就是诺贝尔的生命。】【他对炸药的研究是精益求精。】(4)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你们真正读懂了诺贝尔的心。是啊,他对科学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他的这种献身精神真令我们钦佩,更使我们为之震撼,怪不得他的眼神是这么坚定!板书:献身科学(5)指导朗读(自由读)同学们看到了他那坚定的眼神了吗?请你们读读这段话,能把你感受到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诺贝尔的心在随着火星的移动而不停地跳跃着;我仿佛已看到了他那坚定的眼神。你感受到诺贝尔那颗跳动的心了(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一起来走近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场景2:“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指名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听听看,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爆炸声——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炸药威力相当之大?(指名读:看看你的朗读能否体现出炸药的威力。)巨大的爆炸声也表明了诺贝尔已经成功地发明了爆炸力更大的炸药。(齐读:我们一起来感受炸药那巨大的威力。)惊呼声——为什么会惊呼?人们都以为失去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会为他——惊呼,还会为他——哭泣、叹息、惋惜……(因为“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涌出来”无论是在听觉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了人们无比的震撼,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当然都认为诺贝尔必死无疑。)(指名读:应该读出人们当时什么样的心情呢?)场景3:满身鲜血从浓烟中冲出的画面。(1)这时诺贝尔已经被炸得满身鲜血,那是极端痛苦的,为什么他此时却高举双手,呼喊成功是那么的欢欣鼓舞?——你一门心思想着成功,根本没有顾及伤痛,成功使他忘记了一切。(指名读:感受他的成功。)——研究炸药才是他的生命,身体的伤痛对他来说已是微不足道。(指名读:感受他此时的欣喜若狂。)——我也明白正是这样的精神才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齐读:让我们一齐为你的成功表示祝贺吧!)3. 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一连串的画面连起来,通过我们自己的朗读,使这震撼人心、扣人心弦的画面更加清晰,更加逼真。(齐读8、9自然段)同学们,当我们回顾前文,你知道他的理想之路是用什么铺成的?用生命铺成的,用鲜血铺成的,是用许多惨痛的教训铺成的。是啊,这条理想之路就是:(出示: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生齐读。)三、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总结课文。1.师: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书上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2.结合整篇课文,你觉得这里的“整个生命”具体指哪些东西?(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热情,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普通人应有的悠闲的生活,包括享受他的亲情,他的爱情)3.是啊,诺贝尔一身与炸药为伴,在科学事业上,他轰轰烈烈,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发明,获得了一项又一项专利,但是,在个人生活上,他却是凄凉的,弟死父残,一身未婚,晚年还倍受病痛的折磨,孤独地死去。同学们,你觉得他值得吗?4.是的,诺贝尔为了科学,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他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影响深远的事。是什么?出示遗嘱,这就是他立下的遗嘱: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1)同学们,你读懂了诺贝尔为什么要立这份遗嘱吗?(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不忘激励更多的精英豪杰献身科学事业,他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动。)(2)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们班的郭建同学就给我提了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他说,老师,五个领域中,和平这个领域好像与其他领域不太一样?我们现在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有谁能解答。炸药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把炸药作为一种武器,将会怎样?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是什么?他能预见人类可能会把炸药用于战争,但他希望看到这一幕吗?(所以他设立了和平奖,就是想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其实诺贝尔早就知道,炸药用来为人类开山劈石,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如把炸药作为一种武器,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他设立了和平奖,就是想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4.诺贝尔这博大的胸怀,和对全人类的热爱的确让我们钦佩不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句铿锻有力的话句再读一遍,牢记心中。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名字,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他就是——诺贝尔!5.总结:同学们,如果我们也能像诺贝尔一样志向高远,锲而不舍,相信在你们当中也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那就让我们记住这个——《永远的名字》(齐读)作业:1.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2.推荐阅读:埃里克.伯根格伦所著的《诺贝尔传》,全面介绍了诺贝尔艰难成才,勇敢开拓事业以及他流芳百世的遗嘱。3.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有哪些华人科学家,他们的成就各是什么?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