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67 KB
- 2022-06-16 12:30:1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09年第6期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No.62009第8卷(总第45期)JOURNALOFANHUIVOCATIONALCOLLEGEOFELECTRONICS&INFORMATIONTECHNOLOGYGeneralNo.45Vol.8[文章编号]1671-802X(2009)06-0103-02扬弃传统文化,追求女性自我———评《贵妇人画像》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付新梅(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蚌埠233060)[摘要]文章通过揭示詹氏的文化观,分析伊莎贝尔·阿切尔人生重要节点,勾画出她扬弃传统文化,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人生轨迹。[关键词]淑女;主体意识;觉醒[中图分类号]D74[文献标识码]B十九世纪美国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艾塔利·詹姆斯构之感,这种看法在当时的英国还很有市场。关于伊莎贝尔的《贵妇人画像》(以下简称《画像》)因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好读小说的传言,无疑使她富于活力的的青春形象显得虚义性而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对于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幻,这种世俗的虚假外套(envelope)最终影响她的人生。的命运有颇多争议,诸如:伊莎贝尔矛盾的自由观导致人生当然,作者为不使伊莎贝尔看来象个令人乏味的学者,悲剧;詹姆斯的“国际主题”影响了伊莎贝尔的人生选择;伊强调伊莎贝尔热爱生活胜过小说,女孩子应有的她都有:慈莎贝尔是美国文化身份的构建者。总体倾向认为伊莎贝尔是爱、爱慕、糖果、鲜花、优裕感。她享有她那个世界中的一切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的新女性。本文试图通过揭示詹氏的文化权利:经常参加舞会;拥有大量时装;阅读伦敦《观察者报》和观,分析伊莎贝尔人生重要节点:十九世纪初的无知的好学最新刊物;欣赏戈德伍德诺的音乐、勃朗宁的诗歌及乔治爱淑女,受墨尔夫人关于艺术作为自身外壳的观念影响而导致略特的文章。但她不失书本熏陶带来的高雅气质和艺术鉴赏的婚姻和自我意识觉醒,勾画出伊莎贝尔·阿切尔扬弃传统力,没有她的记者朋友身上可笑的“职业女性气息”。俨然一文化,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人生轨迹。位出众脱俗的女士,自然成为日后表兄拉尔夫和爵士的倾慕1.詹姆斯的文化观对象。詹姆斯所处时期的美国文化相对于蓬勃发展的经济相伊莎贝尔本质上是个符合当时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的对滞后的时期,虽然爱默森呼唤美国人发展美国独特的文有教养女性,其读书的形象是经典淑女画像,只是她自己对化,摆脱文化殖民主义,但由于它相对落后贫瘠的历史文化此一无所知。伊莎贝尔本人却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独立的新女环境难以激发作家灵感,许多人,如福斯特、福克纳和詹姆斯性。在小说开头,伊莎贝尔力图挣脱社会对她的束缚,“我不等乐于到文化底蕴深厚的欧洲寻求自我实现,与异质文化的想以结婚开始我的生活……”但最终她被自己的无知毁掉。碰撞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富矿。由于詹氏比其他人更多的欧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深植于心,她最后选择奥斯蒙德,洲经历,他推崇结合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理想文化”,包这个称自己为“习俗本身”的男子有其必然性,虽然她中了墨括知识、艺术和一系列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脱离社会、政治、尔夫人的圈套,但她浅陋的自我意识导致并加剧她的悲剧。经济环境,是仅被少数精英阶层拥有的高雅文化。他认为文直到小说结尾,她才意识到自己自我意识的局限和人生的巨化(culture),即文明(civilization)可通过经验(experience)获大反讽。取,经验使人得到知识(knowledge),失去纯真(innocence)。他3.与墨尔夫人的关系的《画像》的女主人公保持自己的美国特征,又从欧洲文化中伊莎贝尔首次见到墨尔夫人是在游历伦敦刚回花园山汲取精华,最终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达自己,实现自己。庄时,此时的她自视颇高,正陶醉于自己的非凡魅力:她拒绝2.无知好学的淑女了爵士的求婚,连同他的财富和地位。同样她拒绝了爵士的伊莎贝尔的姨妈杜歇夫人初次在奥斯蒙德尔巴尼见到对手,美国工业巨子戈德伍德,还有他的旺盛精力和稳固未的伊莎贝尔正捧着本书坐着,于是姨妈认为她是个具有可塑来。她回来时,杜歇先生正病入膏肓,故事中的男性在力量、性的未来淑女,就将她带到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在《画像》情趣和吸引力方面处于下降趋势,而女性正处上升之势。促中,伊莎贝尔多次以捧卷的形象出现。人们传言她生活在书使伊莎贝尔遭遇“习俗”困境的不是男性世界的观念体系,而中,甚至说她是个作家。这类传言使她显得高不可攀而优美是她的自我意识受到墨尔夫人的影响。动人。因为,十九世纪初,小说虽不至于“邪恶”但总给人以虚与墨尔夫人的相遇对伊莎贝尔来说是个意义非凡的时*[收稿日期]2009-10-28[作者简介]付新梅(1969-),女,安徽阜阳人,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2009.12.20XUEBAO103
理论研究付新梅———扬弃传统文化,追求女性自我第6期刻。初次见面,墨尔夫人作为一个完美的女性和客人打动了5.主体意识的觉醒伊莎贝尔,在主人即将辞世的花园山庄,墨尔夫人以自己的在得知拉尔夫病危时,伊莎贝尔火炉边的思考表明她毫无个人欲求而破例受到欢迎。她更以自己的左右逢源而立开始反思人生,意识开始觉醒。奥斯蒙德要她考虑为什么他足于社交界,是女性之佼佼者。在墨尔夫人的天赋、才艺及能一手塑造的女儿潘西不能嫁爵士。而此时,她思考的对象不力方面,伊莎贝尔只能望洋兴叹,仿佛那是一个私人花园,而是潘西,而是她自己。她思考的是她丈夫的价值观和她的不她只能在栅栏外面徘徊,找不到进园的小门。伊莎贝尔与墨同及其由此对他们婚姻产生的影响。“他希望她除了美丽的尔夫人由于有许多相通之处而相互吸引,她们曾就本质与表外表就没有自己的任何东西,不能有她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象,顺应习俗的外壳与独立自主的内心进行过长谈。墨尔夫区别在于思想观念:她的思想是活跃敏捷的,而他总试图遏人认为一个人的房子,一个人的家具,一个人的衣服,一个人制、阻碍和消除她的思想。她所理解的贵族式生活仅仅是渊所读的书,他所结交的朋友,这一切都是他自身的表现。伊莎博的学识和充分的自由相结合,学识会使人产生责任感,自贝尔认为内心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而成长。从某种意义上由则给人以快乐。”而他把传统看得至高无上,有一次他还告说,这也是关于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怀疑的新大陆与传统诉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有传统,但是倘若一个的旧大陆,天真与经验的讨论,它也是关于单纯浪漫的自我人不幸未能有传统的话,他必须立即著手去争取获得传统。与现代复杂的自我之间关系的讨论。身着黑衣的伊莎贝尔认伊莎贝尔有一个说不清的想法,认为传统观念不但要服务于为自己的精神比身体更自由。但她没有意识到着装的一大目有这些观念的人,还要服务于其他人,那样才能算是些极其的就是顺应习俗。墨尔夫人推崇的关于人们可以选择符合社优越的观念;当她看到这个严格的体系向她包抄过来,尽管会习俗和道德规范的生活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观点后为它点缀有华丽的锦帷,但那种黑暗、窒息的感觉袭上她的心伊莎贝尔采用。伊莎贝尔通过遇见并选择奥斯蒙德践行了墨头,感到自己似乎被关在一间弥漫着霉变腐烂气味的黑屋尔夫人的人生信条。里。但伊莎贝尔是乐观的,对她来说,“痛苦是一种积极的感4.与奥斯蒙德的关系受,它引起的不是沮丧、麻木,也不是绝望,它促使她思索、反伊莎贝尔初次来到奥斯蒙德位于弗罗伦萨的一个山顶省,对每一种压力都作出反应。伊莎贝尔在炉火旁思考的图的房子,目的是来欣赏他的收藏品。奥斯蒙德是个“艺术品研象才是真正的贵妇画像。此画反映了主体意识渐渐觉醒的女究者”,伊莎贝尔是作为精品被推荐给他鉴赏的。令人惊异性被掩盖的、最生动真实的一面。在罗马宫中一个房间里渐的是她竟把他也当作艺术品进行欣赏,奥斯蒙德成了她最有熄的火炉旁,她静静地坐着,似乎什么也没做,然而她的思想价值的藏品。她是一个收藏者,也是一个商品。其实,伊莎贝在驰骋。随着她坐到黎明,她回顾了过去,认清了她丈夫的本尔首先被自己的片面的欣赏趣味蒙蔽,然后才能受到墨尔夫质,看清了事实真相,就象盲诗人在黑暗中意识更清楚。随着人的欺骗。奥斯蒙德本意是“币”,“他是一枚铸造精良的金她思考的深入,她的主体意识渐渐觉醒,决心坚持自己的立币,但不是那种可以广泛流通的、有印记或像徽的普通硬币,场,拒绝服从奥斯蒙德。而是一块派以特殊用途的,精巧复杂的金牌。”当她后来离开伊莎贝尔自我意识的还表现在对戈德伍德的吻的反映他去看病危的拉尔夫时,他正临摹一枚戈德伍德币的情景就上。伊莎贝尔曾在激动不安中期盼戈德伍德的拥抱,“投身于说明他与真实世界的距离。但奥斯蒙德的山顶的房子,有围他的怀抱是仅次于死亡的最好的事情”墙的花园,紧闭的房门,似表明他的清高飘逸。奥斯蒙德的贫而当他们真正亲吻时,她既没有激情澎湃的眩晕感,也没有穷比富有更让伊莎贝尔动心,就象奥斯蒙德拥有欧洲戈德伍抗拒激情的颤栗感,她体验到的是真实平淡的戈德伍德。戈德币而非粗俗的美国人拥有同样粗俗的流通币。伊莎贝尔被德伍德的拥抱只使她感到意识和主体的被戈德伍德的强力奥斯蒙德和他的收藏弄得神魂颠倒,对于奥斯蒙德贪图她的消除。这种异性间的亲密接触没有带来惊喜,只有失望。传说财产浑然不知,竟将自己托付于他。在伊莎贝尔看来,奥斯蒙溺水的人看到的是自己过去的身影,而伊莎贝尔看到的是戈德是按艺术的原则生活的人———充满艺术元素,能以超出凡德伍德的而非自己。她不能忍受戈德伍德完全占据自己的想人的眼光欣赏贵夫人的画像,用伊莎贝尔欣赏他的眼光欣赏象空间,她不排斥激情,但她无法忍受“闪电”使她目盲,她不伊莎贝尔,这是其他富有而年轻的男人无可比拟的。伊莎贝能在黑暗中找到自我。“她穿越了黑暗(因为她什么也看不尔不禁为自己的艺术发现而欣喜。她不顾亲人的反对选择了见)来到了窗口”,感受到光明,“一条康庄大道就在她的面比自己年龄大一倍的奥斯蒙德时,她觉得自己是独特的,她前。”此时成熟的伊莎贝尔意识到拉尔夫才是她的知己,是的精神狂热改变了奥斯蒙德在她眼中的客观形象。她认为他“理想文化”真正代表者。“如果有人恨你,那么,也有人爱是艺术的化身,她在强烈的自我意识支配下认为自己反对世你。”拉尔夫临终的话给了她鼓舞和力量,她要重读、重写自俗偏见进行了大胆选择,她的选择是脱俗的,纯洁的,不同凡己的历史,清醒地认识她故事的含义,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响的。拥有财富和没有父母的引导,使她对于其它婚姻的功的小说女主人公,通过慎重自由的自我选择而自我实现。利因素嗤之以鼻。但她的自由追求导致了毁灭性的婚姻。伊6.结论莎贝尔的错误在于她看待奥斯蒙德的视角单纯而美好,她坚伊莎贝尔的自我实现是通过对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态信这样的视角合理正确。事态的发展表明,视角包容了他的度,并非一味抛弃传统,如果那样就会像墨尔夫人和奥斯蒙虚伪。奥斯蒙德是一个审美者,然而他对于美应有的激情却德一样成为丧失自我的畸形儿。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伊莎受制他的缺乏激情。他与充满激情的伊莎贝尔结婚使他沮丧贝尔的经历启示我们,要慎对传统文化,接受自己的历史,保地意识到自己精神的贫乏,因而对这个既不断使他感到自己持自己本质特征的同时吸收异质文化的优势,杜绝在文化的的不足又不愿降身屈就到他的水平的年轻女性怀有不满和旋涡中丧失自己。嫉妒。(下转第106页)104XUEBAO2009.12.20
理论研究邱坤荣———爱的关怀和召唤·巧妙的叙事视角第6期那些比较高洁的情怀节操。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作者的地山运用客观叙事话语创造了叙事本文中“春桃”形象世界,写作意图虽然并未直接或明显地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和传对于叙事本文的根本目的来说,这一形象比创造它们的言语统礼教之类,但是实际上,春桃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与五四更为重要。话语、形象、意蕴产生了独特的魅力。的“反封建反礼教”的精神也有若干合拍之处,宣扬了作者的然而,小说家仅仅告诉自己的读者应该相信什么,不应人生姿态,寄寓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理想。该相信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因巧妙的叙事视角此,就应以反拨与颠覆为叙事的主调,执意去寻找现实或将“叙事本文对故事的讲述要选择一个观察的角度,就如来的认同。许地山在《春桃》的叙事策略上,没有去承当现实摄影、拍摄是先要取景,而采取不同的焦距和角度从取景框的认知的核心义务,也没有进行单纯的道德叙述,而是着重所取到的景也不一样。”许地山在《春桃》中采用了客观叙事强调阅读主体的某种审美需求和使命意识,旨在唤起人们的的视角,客观叙事就是与作者或叙事者介入到叙事中的主观自行顿悟。式叙事方式相对的一种叙事技巧。其实质是作者或叙事者对在《春桃》中,读者感受到是“爱的关怀和召唤”精神的故事或任务悬置评说,而是直接将人物或事件,“通过话语、某种张扬,感受到的是道德力量的冲击,感受到作者在某种形象、意蕴的三维结构,来虚构一个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程度上诠释着什么,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通过种种方式,在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另一维度”,同时展示在读者面前。作为生履行着对“爱”和“生活”意义的某些探索和奢望……命形式的文学叙事,讲述的是虚幻的人生,在我们放下书本后,久久不能忘怀的是那些打动我们心灵的故事和人物,话[参考文献]语、形象、意蕴的魅力在于它使这一切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1]詹姆斯·费兰.来自词语的世界[M].第131页.合肥:们的眼前。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在许地山的客观叙事中,是依靠人物形象的行动或相[2]吴文微.话语与故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互之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其间最多用三言两语来交代场景的2001.269-270.转换。有论者认为许地山“和沈从文一样,是五四以来最令人[3]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M].余中先译.上海:上着迷的‘说故事者’(story-teller)。”这里把许地山与沈从文并海译文出版社,2003.7.举,大约就是认为许地山的小说有“传奇”色彩,类似于沈从[4]张斌.浅谈许地山的悲剧情怀[J].潍坊学院学报,文的湘西传奇类小说。但是,两人的情况并不相同。沈从文的2005,(5).小说有着一种清新刚健、奇谲流动的民间色彩,他的小说素[5]慕丽丽.试论许地山《春桃》中的生命意识[J].许昌师材很大程度上接近原生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在这种客观叙专学报,2001.(6).事中,许地山吸取了民间文学的营养。这种叙事方式在刻画[6]刘荻.另一种视角观照下的女性形象———许地山早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等方面,效果来得更直接、更客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五四”新女性比较[J].安徽文学(下观,因而更令人信服。这使我们想起了美国文艺理论家詹姆半月),2007,(04).斯·费兰所说的:“我们在小说中经验的种种世界,尽管由语[7]朱洁文,马生龙.生本不乐虽哀犹爱———论许地山言创造,但它们不只是词语的世界;更准确地说,它们是来自“为人生”的文学观[J].理论导刊,2002,(9).词语的世界,包含着人物和行动这些要素的世界;这些要素[8]沈庆利.死的向往与生的坚定———论许地山的生命本质上是非语言性的,而且比起创造它们的语言来说,它们哲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对我们经验那些世界更为关键”。[9]孙中田.彼岸与此岸之间──走进许地山的小说世其实许地山的“讲故事”的客观叙事也是粗线条、有重界[J].北方论丛,1999,(5).点的勾勒。许地山毕竟是受过西方文学的熏陶,他的故事总[10]徐明旭.许地山评传.原载《中国现代作家评传》.山是从现在切入,类似希腊的古典悲剧,使得情节波澜起伏,各东教育出版社,1986.种激荡均聚集在极短小的时空内,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许(上接第104页)注释: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5),29-33.[1]本文所选的《贵妇人画像》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4]王庆.“论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的美国身份年版,洪增流译.构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6,47-52.[5]Berland,Alwyn.CultureandConductInTheNovelsof[参考文献]HenryJames.Americanliterature[M].DukeUniversityPress,[1]陈丽.“伊莎贝尔的自由观”.外国文学研究[J].2002,1981(1).(1),80-87.[6]Edgar,Pelham.HenryJames,Man,Author.[M].[2]戴维·米勒.开放的思想与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Toronto:Macmillan.1927.版社,2000.[7]Wegelin,Christof.TheImageofEuropeinHenry[3]顾超美.“一个个性被自由毁掉的自由追求者”[J].James[M].Dallas:TaylorPublisherCompany,1958.106XUEBAO2009.12.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育心理学常考人物——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 教育基础知识人物理论整理:奥苏贝尔
- 初中英语名人演讲稿莫言在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素材
- 贝尔信株洲智慧神农城项目-剖析智慧城市综合体应用
- 谈霍贝尔对案例方法的运用
- 科学前沿 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
- 科学前沿 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16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七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doc
- 【2019年整理】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8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8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 内蒙古省呼伦贝尔市2017_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诺贝尔教案2苏教版
- 漫谈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中小学生课外必读-诺贝尔的故事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