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00 KB
- 2022-06-16 12:29:5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年份获奖者获奖成就1901年JacobusHenricusVan‘thoff(荷兰)发现溶液中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1902年EmilHermannFischer(德国)合成糖和嘌呤及其衍生物1903年SvanteAugustArrhenius(瑞典)提出电离理论1904年WilliamRamsay(英国)发现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905年AdolfvonBaeyer(德国)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1906年HenriMoissan(法国)制备单质氟,发展了一种高温反射电炉1907年EduardBuchner(德国)酵素和酶化学、生物学研究,发现非细胞发酵作用1908年ErnestRutherford(英国)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理论1909年WilhelmOstwald(德国)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反应速率的研究1910年OttoWallach(德国)脂环族化合物的开创性研究1911年MarieS.Curie(法国)发现镭和钋1912年VictorGrignard(法国)发现格利雅试剂——有机镁试剂PaulSabatier(法国)发现金属粉末存在下有机物的氢化作用1913年AlfredWerner(瑞士)金属络合物的配位理论1914年TheodoreWilliamRichards(美国)精确地测定了许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15年RichardMartinWillstatter(德国)植物色素(叶绿素)的研究1918年FritzHaber(德国)发明合成氨方法1920年WaltherHermannNernst(德国)热化学研究1921年FrederickSoddy(英国)放射性物质的研究,首次命名“同位素”1922年FrancisWilliamAston(英国)发明质谱仪,发现了非放射性同位素及原子量的整数规则1923年FritzPregl(奥地利)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1925年RichardAdolfZsigmondy(德国)胶体化学研究1926年TheodorSvedberg(瑞典)发明超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研究1927年HeinrichOttoWieland(德国)研究确定了胆酸及多种同类物质的化学结构1928年AdolfWindaus(德国)甾醇的结构测定和维生素D3合成1929年ArthurHarden(英国),HansvonEuler-Chelpin(瑞典)阐明了糖发酵过程和酶的作用1930年HansFischer(德国)血红素和叶绿素的性质及结构的研究,合成了高铁血红素1931年CarlBosch(德国),FriedrichBergius(德国)发明和改进化学高压技术1932年IrvingLangmuir(美国)创立了表面化学1934年HaroldClaytonUrey(美国)发现重水和重氢同位素1935年JeanFrédéricJoliot-Curie(法国),IreneJoliot-Curie(法国)合成新放射性元素1936年PeterJosephusbWilhelmusDebye(荷兰)提出分子磁偶极矩概念并且应用X射线衍射研究分子结构1937年WalterNormanHaworth(英国)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结构研究PaulKarrer(瑞士)类胡萝卜素、核黄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的研究1938年RichardKuhn(德国)类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类的研究1939年AdolfFredrerickJohannButenant(德国)性激素的研究LeopoldStephenRuzicka(瑞士)聚亚甲基多碳原子大环和多萜烯研究4
1943年GeorgedeHevesy(匈牙利)用同位素作示踪物研究化学反应过程1944年OttoHahn(德国)发现重核裂变反应1945年ArtturiImariVirtanen(芬兰)研究农业化学和营养化学,发明饲料贮藏保鲜法1946年JamesBatchellerSumner(美国)首次分离提纯了酶JohnHowardNorthrop(美国),WendellMeredithStanley(美国)分离提纯酶和病毒1947年RobertRobinson(英国)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的植物成分研究1948年ArneWilhelmkaurinTiselius(瑞典)电泳技术和吸附色谱法研究,发现血清蛋白的复杂本质1949年WilliamFrancisGiauque(美国)化学热力学研究,特别是物质在极低温度下的行为研究1950年OttoPaulHermannDiels(德国),KurlAlder(德国)发现和发展了双烯合成法1951年EdwinMattisonMcMillan(美国),GlennTheodoreSeaborg(美国)发现超铀元素1952年ArcherJohnPorteMartin(英国),RichardLaurenceMillingtonSynge(英国)开发并应用了分配色谱法1953年HermannStaudinger(德国)提出并创立了高分子化学1954年LinusCarlPauling(美国)研究化学键本质并用以阐明复杂物质的结构1955年VincentduVigneaud(美国)确定并合成了含硫生物体物质,特别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1956年CyrilNormanHinshelwood(英国),NikolayNikolaevichSemyonov(苏联)提出气相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理论1957年AlexanderR.Todd(英国)核苷酸和核辅酶研究1958年FrederickSanger(英国)蛋白质结构特别是胰岛素结构的测定1959年JaroslavHeyrovsky(捷克)发现和发展了极谱分析方法1960年WillardFrankLibby(美国)发明了“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法”1961年MelvinCalwin(美国)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理1962年JohnCowderyKendrew(英国),MaxFerdinandPerutz(英国)测定了蛋白质的精细结构1963年KaflZiegler(德国),GiulioNatta(意大利)发明了Ziegler-Natta催化剂,首次合成了定向有规高聚物1964年DorothyMaryCrowfootHodgkin(英国)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1965年RobertBurnsWoodward(美国)在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面作出重大贡献1966年RobertSandersonMulliken(美国)创立了分子轨道理论,阐明了分子的共价键本质和电子结构1967年ManfredEigen(德国),RonaldGeorgeWrey-fordNorrish(英国),GeorgePorter(英国)发明了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1968年LarsOnsager(美国)建立倒易关系式,从事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1969年DerekHaroldRichardBarton(英国),OddHassel(挪威)将构象分析用于化学,发展了立体化学1970年LuisFedericoLeloir(阿根廷)发现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4
1971年GerbardHerzberg(加拿大)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几何性状研究1972年ChristianBoehmerAnfinsen(美国),StanfordMoore (美国),WilliamHowardStein (美国)研究核糖核酸酶分子结构和催化反应活性中心1973年ErnestOttoFischer(德国),GeoffreyWilkinson(英国)具有多层结构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1974年PaulJohnFlory(美国)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实验两方面基础研究1975年JohnWarcupCornforth(澳大利亚)研究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VladimirPrelog(瑞士)有机分子以及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研究1976年WilliamNunnLipscomb(美国)硼烷结构研究,推动了化学键理论的发展1977年IlyaPrigogiue(比利时)研究非平衡态热力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1978年PeterDennisMitchell(英国)生物膜能量转换研究1979年HerbertCharlesBrown(美国),GeorgWittig(德国)建立了新的有机合成法1980年PaulBerg(美国)核酸生物化学,特别是DNA重组的基础性研究WalterGilbert(美国),FrederickSanger(英国)测定核酸中的碱基顺序1981年福井谦一(日本),RoaldHofmann(美国)分别提出前线轨道理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1982年AaronKlng(英国)发展了晶体电子显微镜方法阐明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1983年HenryTaube(美国)研究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1984年RobertBruceMerrifield(美国)发展了固相化学合成方法1985年HerbertAaronHauptman(美国),JeromeKarle(美国)开发了应用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法1986年DudleyRobertHerschbach(美国),李远哲(美国华裔),JohnCharlesPolanyi(加拿大)研究化学基元过程动力学1987年DonaldJamesCram(美国),Jean-MarieLehn(法国),CharlesJohnPedersen(美国)合成冠醚化合物,奠定了超分子化学基础1988年JohannDeisenhofer(德国),RobertHuber(德国),HartmutMichel(德国)分析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1989年SidneyAltman(美国),ThomasRobertCech(美国)发现核糖核酸(RNA)的催化性质1990年EliasJamesCorey(美国)创建了有机合成理论——逆合成分析原理1991年RichardRobertErnst(瑞士)建立了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992年RudolphA.Marcus(美国)研究化学系统电子转移反应理论1993年KaryBanksMullis(美国)发明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MichaelSmith(加拿大)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法1994年GeorgeAndrewOlah(美国)碳正离子化学研究1995年PaulCrutzen(德国),MarioJoseMolina(美国),FrankSherwoodRowland(美国)研究平流层臭氧化学,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的破坏作用及化学机理1996年RobertFloydCarl(美国),RrichardErrestSmalley(美国),HaroldWalterKroto(英国)发现了碳的球状结构——富勒式结构1997年PaulDelosBoyer(美国),JohnErnestWalker(英国)阐明了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生物催化原理4
JensChristionSkou(丹麦)发现了Na+,K+-ATP酶1998年WalterKohn(美国)提出了电子密度泛函理论JohnAnthonyPople(美国)发展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1999年AhmedH.Zewail(埃及、美国双重国籍)使用飞秒波谱研究化学反应的过渡态2000年AlanJ.Heeger(美国),AlanG.MacDiarmid(美国),白川英树(日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2001年W.S.Knowles(美国),野依良治(日本),K.BarrySharpless(美国)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2002年JohnB.Fenn(美国),田中耕一(日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KurtWüthrich(瑞士)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2003年PeterAgre(美国),RoderickMacKinnon(美国)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2004年AaronCiechanover(以色列),AvramHershko(以色列),IrwinRose(美国)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2005年YvesChauvin(法国),RobertH·Grubbs(美国),RichardR·Schrock(美国)研究有机合成的复分解反应2006年RogerDavidKornberg(美国)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真核生物转录过程2007年GerhardErtl(德国)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的开创性研究2008年OsamuShimomura(美国日裔)、MartinChalfie(美国),钱永健(美国华裔)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有突出成就2009年VenkatramanRamakrishnan(美国)、ThomasSteitz(美国)、AdaYonath(以色列)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呼伦贝尔旅游
- 呼伦贝尔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及考试说明
- 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说明
- 化学动力学简史与诺贝尔化学奖
- 贝尔实验室-晶体管
- The Abel Prize—The Missing Nobel失踪的若贝尔奖
- 语文:21《诺贝尔》过关试题(13-14苏教版五年级上)
- 【文档】诺贝尔介绍材料《诺贝尔》(语文苏教五上)
- 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范特霍夫
- 诺贝尔获奖简介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WCDMA外协工程师技术认
-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民族小学生血脂状况分析
- 呼伦贝尔阿荣旗物业管理暂行规定(试行)
- 如果你的爱停留在呼伦贝尔
- 川端康成的雪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作品之一
-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诺贝尔》教学设计1
-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诺贝尔》课堂练习
-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