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 36页

  • 362.00 KB
  • 2022-06-16 12:29:54 发布

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其成立三百周年纪念之际,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每年由这家银行提供与当年诺贝尔奖金相同金额的奖金,交由诺贝尔基金会统一使用。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对获奖候选人推荐、奖金的评判和授奖仪式的等规则,基本与其它诺贝尔奖金一致。36 1969年获奖者简-丁伯根(荷兰)和拉格纳-弗里希(挪威)简·丁伯根和拉格纳·弗里希(RAGNARFRISCH)共同获得1969年经济奖。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36 1970年获奖者保罗-安-萨默尔森(美国)保罗·安·萨默尔森(PAULASAMUELSON)(1915-),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36 1971年获奖者西蒙-库兹列茨(俄国)西蒙·库兹列茨(SIMONKUZNETS)(1901-1985),俄籍美国人,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36 1972年获奖者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和约翰-希克斯(英国)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J.ARROW)(1921-)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人,与约翰·希克斯(JOHNR.HICKS)共同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约翰·希克斯(JOHNR.HICKS)(1904-1989)  约翰·希克斯,英国人。36 1973年获奖者华西里-列昂惕夫(美国)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1906-)华西里·列昂惕夫,美国人,他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36 1974年获奖者纲纳-缪达尔(瑞典)和弗-冯-哈耶克(澳大利亚)纲纳·缪达尔(GUNNARMYRDAL)(1898-1987)  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而获奖。弗·冯·哈耶克(FRIEDRICHAUGUSTVONHAYEK)(1899-1992)  弗·冯·哈耶克,澳大利亚人。36 1975年获奖者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俄国)和佳林-库普曼斯(荷兰)LeonidVitaliyevichKantorovichTjallingC.Koopmans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LEONIDVITALIYEVICHKANTOROV(1912-1986)  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前苏联人,由于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C.KOOPMANS)(1910-1985)  佳林·库普曼斯,美国人,他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36 1976年获奖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美国人,由于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而获得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7年获奖者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国)和戈特哈德-贝蒂-俄林(瑞典)36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EMEADE)(1907-),英国人,由于与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OHLIN)共同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出了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8年获奖者赫泊特·亚·西蒙(美国)36 1978,赫泊特·亚·西蒙(HERBERTA.SIMON)美国人(1916-)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1979年获奖者威廉-阿瑟-刘易斯(美国)和西奥多-舒尔茨(美国)威廉·阿瑟·刘易斯(ARTHURLEWIS)(1915-)  威廉·阿瑟·刘易斯和西奥多·舒尔茨,由于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36 1980年获奖者克莱因(美国)克莱因(LawrenceR.Klein)(1920-),美国人,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36 1981年获奖者詹姆士-托宾(美国)詹姆士·托宾(JAMESTOBIN)(1918-),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36 1982年获奖者乔治-斯蒂格勒(美国)乔治·斯蒂格勒(GEORGEJ.STIGLER)(1911-1991),美国人。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36 1983年获奖者罗拉尔-德布鲁(美国)罗拉尔·德布鲁(GERARDDEBREU)(1921-),法籍美国人,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36 1984年获奖者理查德-约翰-斯通(英国)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STONE)(1913-1991),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1985年获奖者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意大利)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1918-) ,意大利籍美国人。36 1986年获奖者詹姆斯-布坎南(美国)詹姆斯·布坎南(JAMESM.BUCHANAN,JR)(1919-),美国人,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36 1987年获奖者罗伯特·索洛(美国)罗伯特·索洛(ROBERTM.SOLOW)(1924-),美国人。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36 1988年获奖者莫里斯-阿莱斯(法国)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ALLAIS)(1911-),法国人。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36 1989年获奖者特里夫-哈维默(挪威)特里夫·哈维默(TRYGVEHAAVELMO)(1911-)挪威人,由于他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奖。36 1990年获奖者威廉·夏普(美国)、默顿·米勒(美国)和哈里·马科维茨(美国)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E)(1934-)  美国人,由于他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获得诺贝尔经济奖。默顿·米勒(MERTONM.MILLER)(1923-2000) 美国人,由于他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获得诺贝尔经济奖。哈里·马科维茨(HARRYM.MARKOWITZ)(1927-) 美国人,由于他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获得诺贝尔奖。36 1991年获奖者罗纳德-科斯(英国)罗纳德·科斯(RONALDH.COASE),英国人,由于他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获得诺贝尔奖。36 1992年获奖者加里-贝克(美国)加里·贝克(GARYS.BECKER)(1930-),美国人,由于他的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而获诺贝尔奖。36 1993年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美国)和罗伯特-福格尔(美国)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1920-),美国人,由于他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而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奖。罗伯特·福格尔(ROBERTW.FOGEL)(1926-)美国人,由于他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所以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奖。36 1994年获奖者莱因哈德·泽尔腾(德国)约翰-海萨尼(美国)和约翰-纳什(美国)约翰·纳什(JOHNF.NASH)(1928-)  约翰·纳什(JOHNF.NASH)美国人(1928-),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约翰·海萨尼(JOHNC.HARSANYI)(1920-)  约翰·海萨尼(JOHNC.HARSANYI)美国人,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奖。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SELTEN)德国人(1930-)。36 1995年获奖者罗伯特-卢卡斯(美国)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1937-)美国人,他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由此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奖。36 1996年获奖者威廉-维克瑞(美国)和詹姆斯-莫里斯(英国)詹姆斯·莫里斯(JAMESA.MIRRLEES)(1936-) 英国人,由于他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的论述,获得1996年诺贝尔经济奖。威廉·维克瑞(WILLIAMVICKREY)(1914-1996)美国人,由于他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1996年诺贝尔经济奖。36   1997年获奖者罗伯特-默顿(美国)和迈伦-斯科尔斯(美国)罗伯特·默顿(ROBERTC.MERTON)(1944-),1944年生于美国纽约,由于他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因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经济奖。可以说默顿等人的理论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从1988年起,这个新的领域被命名为“金融工程”。迈伦·斯科尔斯(MYRONS.SCHOLES)(1941-) 美国人,由于他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由此获得1997年诺贝尔经济奖。36 1998年获奖者阿马蒂亚-森(印度)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1933-)印度人,由于他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作出精辟论述,荣获诺贝尔经济奖。36 1999年获奖者罗伯特-A-芒德尔(加拿大)罗伯特-A-芒德尔(ROBERTA.MUNDELL)(1932-),他具有革新意义的研究为欧元汇率奠定了理性基础。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36 2000年获奖者麦克法登(美国)和赫克曼(美国)  200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J-赫克曼和丹尼尔-L-麦克法登,以奖励他们发展广泛应用在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中对个人和住户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对赫克曼奖励他对分析选择性样本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对麦克法登奖励他对分析离散抉择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36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尔洛夫(美国)、迈克尔·斯彭斯(美国)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三位美国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36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恩曼(以色列)、弗农-史密斯(美国)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恩曼(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丹尼尔-卡恩曼是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弗农-史密斯是因为“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得奖。36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恩格尔(美国)和格兰杰(英国)恩格尔现为美国纽约大学金融服务管理学教授。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创立了一种被经济学界称之为“自动递减条件下的易方差性”理论模式,并提出了根据时间变化的易变性进行经济时间数列分析的方式。格兰杰现是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据瑞典皇家科学院介绍,格兰杰对经济学研究的一大杰出贡献是,发现非稳定时间数列的特别组合可以呈现出稳定性,从而可以得出正确的统计推理。他称此是一种“共合体”现象,并提出了根据共同趋势进行经济时间数列分析的方式。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格兰杰的发现对研究财富与消费、汇率与价格以及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意义。36 200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基德兰德(挪威)、普雷斯科特(美国)挪威经济学家基德兰德(Finn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EdwardPrescott)由于揭示了经济政策和世界商业循环后驱动力的一致性而共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连续第5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基德兰德(FinnKydland)、普雷斯科特(EdwardPrescott)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实际经济周期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真实经济周期模型认为:正的技术冲击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业、投资和产出提高,总供给曲线上移,经济高涨;反之则反是。商业周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基本趋势本身的波动,而不是经济围绕基本趋势的波动,即周期不是对均衡的偏离,而是均衡本身暂时的波动,既然是均衡,便具有帕累托效率,不存在市场失灵,政府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  36 200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罗伯特-奥曼,193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目前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现在以色列的希伯莱大学更改中心担任教授。奥曼是国际知名的博弈论专家,2002年与约翰-纳什一同被聘为山东青岛大学名誉教授。托马斯-谢林,1921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1951年从哈佛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是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和公共政策学院荣退杰出教授,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荣退教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