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0 KB
  • 2022-06-16 12:29:54 发布

五上22《诺贝尔》山亭实小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21.诺贝尔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美观书写生字新词,听写积累课后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会”、“风行”“毫不气馁”等词语的意思。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条理,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的复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3.在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文中关键词句的基础上,感受诺贝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热爱科学、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并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8——10自然段。学会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心里的写作方法。4.初步学习写小传,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幷练习为身边的人写小传。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条理,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并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能有声有色的朗读课文8——10自然段难点: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三、教学评价设计:1.整体感知环节,利用新闻导入、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诺贝尔,用多种形式的检查预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规范书写,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使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诺贝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2.精读感悟环节,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炸药”发明中诺贝尔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的精神,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3.回归整体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交流,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来加深对诺贝尔的认识,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四、教与学的准备:1.学生: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搜集诺贝尔的相关资料。完成预习单2.教师: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的文学家莫言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是中国荣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个人。那么你们知道诺贝尔奖的来历吗?它与一位伟大的人物有关(出示诺贝尔图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1课——诺贝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让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介诺贝尔,教师随机补充。【意图与思考】: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对诺贝尔并不熟悉,对诺贝尔奖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我就利用“莫言在今年成为中国荣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人”这一新闻来导入新课,让孩子们感到获得贝尔奖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并让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认识诺贝尔,走进诺贝尔就水到渠成了,为体会人物精神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多种形式的认读生字。瑞、摩、逝、械、锤、砸、置。提示:(“逝锤置”这三个字是翘舌音;“机械”的“械”,读xiè,不要读成jiè,右边是“戒”不能写成“戎”。“砸”的右半部分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指导“锤”字的笔顺书写,右边有三个横,最后一笔的横不能太长。)(2)生练习描红,并在田字格上写2遍。【意图与思考】:加深对生字的巩固,让生养成书写认真的好习惯。(3)检查词语。投影出示:实验机械艰苦爆炸劈山筑路毫不气馁装置威力运输逝世荒山野岭怦怦直跳(4)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有关诺贝尔的信息。(5)生交流汇报预设:生1:我知道诺贝尔出生的时间是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地点是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 生2:我知道了诺贝尔奖的授奖时间是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这也是他逝世的时间。生3:我知道了诺贝尔奖的授奖地点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它是一次世界性的盛会。(随机理解“盛会”的意思。)生4:我知道诺贝尔一生有很多发明,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生5:我还知道诺贝尔逝世时立下遗嘱,把他的所有遗产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文为奖金,将给取得成就的人。······(随即板书: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瑞典斯德哥尔摩发明炸药设立诺贝尔奖)【意图与思考】:让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认识诺贝尔,熟知诺贝尔奖的特殊性。让生汇报文本中的信息并板书出来,主要目的是让生掌握诺贝尔的资料,在为诺贝尔写小传奠定了基础)(三)理清课文思路1.过渡:诺贝尔一生有很多发明,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炸药。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一内容呢?(引导生说出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那么文中的一二小节和第十小节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1、2小节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10小节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意图与思考】:如果刚开始就让孩子概括课文的内容我认为有点难度,所以我在孩子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了解了诺贝尔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炸药,再找出相关的段落,从这个地方入手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引导生在理清了文章的条理,在此基础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很容易了。2.给课文标意思段第一部分:1、2小节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第二部分:课文第3至9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10小节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再次大声朗读课文3——9小节,用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词语概括说一下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呢?预设:生:我通过朗读,了解到诺贝尔首先发明的是液体炸药,为了安全运输继续研究发明了固体炸药,为了引爆固体炸药,又发明了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最后通过自己连续不断地实验,又发明了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生:我还知道诺贝尔发明的液体炸药风行世界,被称为“诺贝尔爆炸油”。(理解“风行”的意思)······根据生的汇报随机板书:液体炸药固体炸药雷管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过渡:那么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投影出示四小节。让生朗读,体会。3.现在你对诺贝尔有了一个怎样的认识呢?根据生的汇报板书:无私奉献热爱科学【意图与思考】:让生从整体感悟认识诺贝尔是一个无私奉献、热爱科学的一个人。为下节课体会人物精神打下基础。4.练写:完成《学习与探究》练功房1题附:板书21.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液体炸药发明炸药固体炸药无私奉献雷管热爱科学爆炸力更大的炸药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听写词语:实验机械艰苦爆炸劈山筑路毫不气馁装置威力运输逝世荒山野岭怦怦直跳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诺贝尔是一个无私奉献、热爱科学的人。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走进诺贝尔,现在请大家继续朗读课文第3——9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对诺贝尔又有一个新的认识,并标出有关的语句。【意图与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感悟人物精神。让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炸药”发明过程中诺贝尔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抓住关键词去感受困难,体会人物的精神,感受诺贝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二.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1.秘密都藏在简单的语言文字背后, 通过你那明亮的双眼能在文中找出一个四字词语来说明他又是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呢?分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预设:生:我又认识了一个毫不气馁的诺贝尔。(随机板书:毫不气馁)投影出示:(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a:指名读。(理解“毫不气馁”的意思。)  b: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引导生感悟诺贝尔非常坚强,非常热爱科学。) 过渡:所以,为了人类,为了科学,他毫不气馁。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现诺贝尔毫不气馁呢?  继续交流,投影出示:(2)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a:读了这句话,你还能想到哪些词语呢?生:屡败屡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随机板书:锲而不舍)     b: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c:诺贝尔的实验成功了,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呢?引导学生读——“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d: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7小节。【意图与思考】:指导生读出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不容易,读出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感受诺贝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过渡: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板书:连续不断)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镜头。课文8、9自然段就为我们介绍了其中一个,读一读,你又有怎样的感悟呢?投影出示:(3)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a:指名读。思考:这两句话写出了当时的什么情景?b: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写出了当时诺贝尔点燃导火线时那紧张的心情呢?【意图与思考】:引导生了解作者通过“双眼紧紧盯着”“双眼仍然盯着”等神态描写来表现诺贝尔当时那紧张的心情心里,学会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心里的写作方法。c:谁能把诺贝尔当时紧张的心情读出来呢?让生尽情的朗读。d: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还能听出什么?【意图与思考】:老师范读,让生从老师的读中更进一步感悟体会当时诺贝尔离危险越来越近,危险越来越近,那么离成功也越来越近,所以诺贝尔紧张的同时而又为可能到来的成功而激动。 e:怦怦直跳的心是为即将到来的危险而紧张,更是为可能到来的成功而激动,让我们一起带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来读这一段话。 投影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人们为什么惊呼?(教师引导生感受当时的危险)2.咱们在这儿正为诺贝尔担心呢,引导学生齐读第9小节。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欣喜若狂)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引导学生说具体:成功了,做了很多次,成功来之不易)(如果成功来得简单,诺贝尔会这么高兴吗?     这一刻是值得疯狂的,因为他为之付出了太多。让我们把这个片段再来读一遍。3.小结:诺贝尔成功了,你觉得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板书:锲而不舍无私奉献)同学们,诺贝尔的生命结束了,但他对人类的贡献永远不会结束。让我们有声有色的朗读课文8——10自然段吧,记住这位伟大的人物吧!【意图与思考】: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让生进一步感悟到一位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文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可贵呀!学习他那种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环节三、回归整体——情感延伸。1.师:同学们,诺贝尔获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敬佩,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许多的发明,不仅仅因为他志向高远,锲而不舍,还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永远记住他,让我们为诺贝尔写一篇小传吧。你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呢?2.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来讨论写小传的方法。3.投影出示课后作业4题的要求: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4.让生完成后,进行朗读交流。进一步感受诺贝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热爱科学、造福人类的精神。5.布置作业给自己或身边的人也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吧。板书设计:21.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液体炸药发明炸药固体炸药毫不气馁无私奉献雷管热爱科学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锲而不舍附五上《诺贝尔》预习单班级:姓名:1.通过课前收集我对诺贝尔有了这些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能读准这些生字瑞摩逝械锤砸置3.我还能读好这些词语实验机械艰苦爆炸劈山筑路毫不气馁装置威力运输逝世荒山野岭怦怦直跳4.读了课文,你还有那些不明白?写在下边,课上与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完成的:很好()好()一般()较差()(九)教后反思:成功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我注重了课前的预习,能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相应的知识链接,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努力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文段的分析,让重点信息与相关资料联系,把知识讲活,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在教学中,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小,对诺贝尔并不熟悉,对诺贝尔奖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我就利用“莫言在今年成为中国荣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人”这一新闻来导入新课,让孩子们感到获得贝尔奖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并让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认识诺贝尔,走进诺贝尔就水到渠成了,为体会人物精神打下基础,受到了较好的效果。2.在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时,把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的信息及时板书出来,在孩子们为诺贝尔写小传时奠定了基础,能全面掌握诺贝尔的资料,效果也不错。3.在孩子概括课文内容时,我是在孩子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了解了诺贝尔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炸药后,再找出相关的段落,从这个地方入手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引导学生在理清了文章的条理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很容易了,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了。不足之处:反思自己的课堂,总体来说第一课时比较成功,但教学第二课时中引导学生继续品析诺贝尔这个人物的精神时,由于我当时有点操之过急,认为孩子对第一课时内容掌握还不错,误认为孩子对诺贝尔有了全面的了解,所以没有给孩子充分的阅读时间,想急于求成,反而带来了不好的效果,表现在学生的发言不积极、不主动,比较沉默。教学建议:在学生的活动中还需要再具体设计,多一些方法上的指导,给孩子充分的阅读时间,多鼓励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合作的乐趣。设计人:陈艳山亭实验小学2011年荣获区语文优质课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