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31 KB
  • 2022-06-16 12:14:41 发布

李时珍和仲景小续命汤_陈德荣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山西中医2004年12月第20卷第6期SHANXIJOFTCMDec.2004Vol.20No.6·文献研究·李时珍和仲景小续命汤陈德荣赵怀舟摘要:《本草纲目》中关于“仲景小续命汤”的提法,最早见于《本草衍义》一书。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早于《本草衍义》而足以证明其源于仲景的文献。依据《普济方》中对本方及与《本草衍义》中相同加减法的引用,可以较为准确地考订“仲景小续命汤”的全部药味组成。但先后引用此方的《普济方》和《本草纲目》的作者均未对此方来源做出进一步的追溯。因此小续命汤虽然来源甚古,但目前还不好遽然肯定其必出仲景。关键词:小续命汤;张仲景;李时珍;本草衍义;普济方;本草纲目;文献考证中图分类号:R2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04)06-0048-03清人汪昂曾说:“小续命汤……通治六经中风,邪不医药研究院门诊中药房的同志细心挑捡出3个不同批次的遂,语言謇涩及刚柔二痉。亦治厥阴风湿……此方今人罕药用杏仁完整者各210瓣,以当古之105枚,分别称重,3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1]。成书于明万历六年组结果为33g、33g、35g),但仍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考察。(公元1578年)的《本草纲目》强调了对小续命汤的灵活应众所周知,《金匮要略》中只有(大)续命汤而无小续命汤。依用和加减化裁,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它的使用范围。不但筋仲景大小青龙汤、大小柴胡汤、大小承气汤、大小建中汤、大脉拘挛、言语不利之中风病随证治之加减可疗,而且脚肿面小陷胸汤、大小半夏汤诸方大小相对而设的旨趣,仲景书中肿、水泄痔血以及风湿腰腿痛等症,也能举一反三,用此方的确应当有小续命汤存焉。若真能找到并证实“仲景小续命巧妙施治。汤”的存在及指归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中说:“有人年六十,脚肿1《金匮要略》中仅有(大)续命汤生疮,忽食猪肉,不安。医以药下之,稍愈。时出外,中风汗今本张仲景书中以“续命”为名的处方是《金匮要略方出,头面暴肿,起紫黑色,多睡,耳轮上有浮泡小疮,黄汁出,论·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之附方:乃与小续命汤倍加羌活服之,遂愈。”[2]《本草纲目·麻黄》“《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中说:“一锦衣夏月饮酒达旦,病水泄,数日不止,水谷直出。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服分利消导升提诸药则反剧。时珍诊之,脉浮而缓,大肠下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弩,复发痔血。此因肉食生冷茶水过杂,抑遏阳气在下,木盛草各三两芎一两杏仁四十枚土衰,《素问》所谓`久风成飧泄’也。法当升之扬之。遂以小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续命汤投之,一服而愈。”[2]《本草纲目·白龙须》发明中说: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凡男妇风湿腰腿痛,先服小续命汤及渗湿汤,后乃服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3][2]此”。《本草纲目·寒号虫》附方中引《奇效方》:“中风瘫按:《古今录验》续命汤是林亿等人从《外台秘要卷十四缓,追魂散……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日一服。继服小续命·风痱方三首》的第3首辑录而出的:“又续命汤,治中风汤”[2]。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不知痛处,或拘但《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中关于此方出处的判断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疗产妇大去血者,及老人却耐人寻味。其文曰:“有人年五十四,素羸,多中寒,小年常小儿方。服生硫黄数斤,近服菟丝有效。脉左上二部、右下二部弦紧甘草炙桂心当归人参石膏碎绵裹干姜各二两有力。五七年来,病右手足筋急拘挛,言语稍迟。遂与仲景小麻黄三两去节芎一两杏人四十枚,去皮尖两人续命汤,加薏苡仁一两以治筋急,减黄芩、人参、芍药各半以右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当小汗,薄避中寒,杏仁只用一百五枚。后云:尚觉大冷。因尽去人参、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疗但伏芩、芍,加当归一两半,遂安。小续命汤今人多用,不能逐证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洪肿。忌海藻、菘菜、生葱。《范汪加减,遂至危殆,故举以为例”[2]。方》主病及用水升数煮取多少并同。汪云:`是仲景方,本欠虽然以上引文中明确写出了“仲景小续命汤”6字,并两味’。”[4]且提供了“杏仁只用一百五枚”的细节(笔者曾请山西省中《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第二》的第7方与之雷同。其文曰:“大续命汤治与前大续命汤同,宜产妇及老小等方:作者简介:陈德荣,男,1951年4月生,副主任医师,山西省中麻黄芎各三两干姜石膏人参当归桂心医药研究院(太原030012);赵怀舟,单位同第一作者。甘草各一两杏人四十枚·48· 山西中医2004年12月第20卷第6期SHANXIJOFTCMDec.2004Vol.20No.6右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神情昏乱,头目眩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服。[5]《外台》名续命汤。范汪同,云:`是张仲景方,本欠两味’。”烦疼,不得转侧。亦治脚气弱缓热久,服之瘥。有病风人,每[9]以上证据清楚地表明,今本《金匮要略》中只有续命汤遇天色阴晦,节候变更,宜预常服不可缺,以防哑。”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卷一所载约略相同,而与《小品或者准确一些说是大续命汤,而缺小续命汤。并且这首(大)续命汤也是林亿等人在得到确切证据的基础上予以辑补方》、《千金要方》不完全相同。但在药味方面除了较《千金要方》所引多“枣二枚”[5]以外其余完全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的。2《本草纲目》所引小续命汤药味考诸如《千金》、《外台》等唐时方书中所反映出的古人以“续前已证明今传仲景诸书中并无小续命汤,那么以上《本命”为名的方剂不止一首,其方药物组成并不完全相同,而草纲目》引文中出现的“仲景小续命汤”到底是由哪些药味与李时珍所引《普济方》中的小续命汤最相符合的即如上文组成的呢?从其“减黄芩、人参、芍药各半以避中寒,杏仁只所示。更为重要的是成书于明初的《普济方》中该方的加减用一百五枚”的论述中我们只能得到方中必有芩、芍、参、杏法小注竟然与小续命汤在《本草纲目》薏苡仁[发明]条下所的部分结论,颇不令人满意。述和卷一“序例”中治疗54岁的“筋急语迟案”两处在形式进一步研究的初步结论是:此处所说的“仲景小续命上极为近似。其文曰:“筋急拘挛,语迟脉弦,加薏苡仁治筋汤”其实是《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第二》的第1方。其原急。加人参、黄芩、芍药以避中寒,服后稍轻,再加当归全文如下:愈。”[9]。如此惊人的“一致”不应当是巧合,而是李时珍确有“小续命汤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所本。因此,可以认定李时珍所认为的“仲景小续命汤”或者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说“古方小续命汤”的方药组成就是与《普济方》卷88相同麻黄防己《崔氏》、《外台》不用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的,其实初见于《千金方》的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芎杏人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草、芍药、芎、杏仁、附子、防风、生姜等12味药。如果按照姜五两《普济方》给出的线索进一步追溯,我们发现《济生方》(1253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年)中小续命汤的主治、药量与《小品方》、《千金要方》基本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差更合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一致。只是煎煮法中的“生姜七片,枣二枚”[5]为异也。由此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差。有风疹家天观之,《普济方》在引用《济生方》资料时对其内容尤其是“主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治”和“加减”两栏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是进行了较大调整[5]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小品》、《千金翼》同。”和充实的。《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风第一》[6]卷首即是本方,唯无3小续命汤疑非出于仲景辨主治一栏;《外台秘要卷十四·卒中风方七首》的第3首虽然小续命汤早在南北朝时期陈延之的《经方小品》中“《崔氏》小续命汤”[4]即是本方,并且主治栏中明确说“出小已被引用,足见久远;虽然小续命汤位于《千金要方》和《千品”。唯方中无防己。金翼方》相关内容篇、卷之首,足显珍贵;虽然小续命汤因为《小品方》中收录此方的直接证据在《医心方卷三·治中风病“真中”与“类中”之辨而经历浮沉,颇具影响,但这并一切风病方第二》中,此节的第4首方即“《小品方》小续命不意味着它一定就是仲景之方。汤”[7]。唯方中无杏仁。实际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一·神农本经名例》中笔者认定李时珍引文中“仲景小续命汤”即是上方的理所列的两个小续命汤病例均转引自北宋医家寇宗《本草由十分简单。第一,此方12味中有黄芩、人参、芍药、杏仁等衍义·序例下》一文。成书于北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药。第二,依据李时珍在其他地方提供的该方方注来判断。的《本草衍义》,现在较好的版本是199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薏苡》中说:“按古方小续命汤注出版的颜正华、常章富、黄幼群等的点校本。与《本草衍[12]云:中风筋急拘挛,语迟脉弦者,加薏苡仁,亦扶脾抑肝之义》的原文相比较,《本草纲目》中的确存在着个别字句义。”[2]李时珍所说的“古方小续命汤注”云云出现在《普济及行文顺序的不同,但除了将第一个病案的年龄61岁误引方卷八十八·中风》的第12方“加减续命汤(一名小续命作60岁外,其主旨大意基本上是忠实于原文的。这也进一汤。出《济生方》)”中。朱所著的《普济方》一书大约成书于步证明《普济方》所引本方方注“加人参、黄芩、芍药以避中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顺便指出,这个现象从寒”中的“加”字本作“减”,而经后人妄改以致误。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任应秋先生在《中医各家学说》中所说:现在我们可以对“仲景小续命汤”一说的来龙去脉做一[8]“李时珍《本草纲目》所附的方,采自《普济》的特多”论断简要概括。首先是北宋政和年间的医家寇宗在其《本草衍的正确性(任应秋先生从直接引用中统计,此处提供间接引义序例》中第一次提出;其次是明初朱在《普济方》中把寇用的例证)。当然在任应秋先生之前纪昀在《四库全书提要》宗的验案以处方加减注文的形式予以保留;最后是明末中也说过“李时珍《本草纲目》采录其方(指《普济方》)至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加以引用。的话。《普济方》卷88该方主治一栏作:“治中风不省人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薏苡》中间接[13]渐觉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颤掉,语言謇涩,肢体痿痹,引用《普济方》的注文资料时仅仅说“古方小续命汤”云·49· 山西中医2004年12月第20卷第6期SHANXIJOFTCMDec.2004Vol.20No.6云,没有像直接引用寇氏医案时那样照录“仲景小续命汤”[6]孙思邈.千金翼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90.了。这说明李时珍在确知此方远早于《济生方》的同时,并没[7]丹波康赖.医心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有遽然认定此方必出仲景。现在我们仍然没有确切的资料1955.85.来证明寇氏结论正确与否。因此,虽然《金匮要略》中有大续[8]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4.命汤存在,但小续命汤是否出于仲景的命题仍需存疑待考。[9]朱.普济方(第三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文献:1959.21.[1]汪昂,严苍山增辑.汤头歌诀(正续集)[M].上海:上海科学[10]太平惠民和剂局.刘景源点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技术出版社,1958.31-3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2.[2]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严用和.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文献组、湖州中医院整理.重订1977-1982.53,1009,1399,2646,1491.严氏济生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5.[3]何任.金匮要略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3-[12]寇宗.颜正华,常章富,黄幼群点校.本草衍义[M].北54.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9-20.[4]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收稿日期:2004-08-30)1955.392-393,378.本文编辑:李艳萍[5]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156,155.患者神清、精神好,被动体位,不能转侧,左上肢及双下针刺治疗脊髓炎1例肢痿软无力,右上肢活动正常,二便频数,偶有尿痛,纳可,徐志凤舌淡红、苔微黄腻,脉濡数。有贪凉饮冷史,诊为痿证。辨证为肺热津伤、脾胃亏虚、筋脉失养。治以培土生金,濡养筋关键词:脊髓炎;针灸疗法;验案脉。取穴以“治痿独取阳明”为原则,上肢取曲池、外关、合中图分类号:R7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谷,以左侧为主,下肢取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血海、三1000-7156(2004)06-0050-01阴交、解溪为主穴,均用补法,每日1次。湿热夹杂配阴陵泉,用泻法。原口服激素药每周减1片,逐渐减量直到停服。刘某某,女,7岁,2004年7月8日因四肢疼痛4天,排针刺3次后患者可自己行走数步,步态蹒跚,二便无好转。尿困难3天,四肢无力2天,发热1天入天津市儿童医院治加中极、关元、天枢、水道、秩边、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均用补法,以益气固元。针刺10次后患者可独疗。查体:被动体位,言语正常,颅神经(-),肌张力双上肢增高,双下肢减弱,四肢肌力左下肢0~Ⅰ级,右下肢Ⅰ级,立行走20余米,步态较平稳,转侧灵活,左上肢肌力已恢复左上肢Ⅱ~Ⅲ级;右上肢Ⅳ~Ⅴ级,双侧T2以下痛觉减退,至Ⅴ级,停上肢取穴,左下肢直腿抬高约35°,肌力Ⅳ级,右双上肢取物准确,腹壁反射(-),肛门反射(+),双侧膝腱下肢直腿抬高45°以上,肌力Ⅳ级以上。针刺20天,患者行反射(-),跟腱反射左(+),右(-),双上肢腱反射活跃,立走自如,可以跑动,小便每日10次左右,量约150mL/次,毛肌反射(+),多汗。胸片、头部CT未见异常,MR:延髓至大便1~2次/日。针刺25天后,患者跑动如常,白天小便2胸4水平脊髓炎性病变。SEP(感觉诱发电位):双侧颈髓段h左右1次,大便正常,每日1次,再针5次而停止治疗。按:该患者经西明确诊断为脊髓炎,经抗炎、抗病毒等电位异常。VEP(视觉诱发电位):左侧视通路轻度异常。入治疗已度过急性期,属中医痿证范畴。患者年幼正气不足,院诊断为急性脊髓炎。入院后予阿昔洛韦、头胞拉定、强的松、甘露醇、伊可新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抗炎治疗,于2004受暑热毒邪浸淫,发热不退,肺受热灼,津液耗伤,无以濡润年8月1日出院。出院时患者精神食欲好,颅神经查体筋脉。又因贪食生冷油腻,损伤脾阳,阻遏运化功能,导致津(-),T8以下痛觉减退,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右上肢肌力Ⅴ液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最终发生痿证。《临证指南医案》谓“阳明为宗筋之长,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级,左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张力略低,跟腱反射右侧(+),不能束筋骨以流利于机关,此不能步履,痿弱筋缩之症作左侧(-),双巴氏征(+),右下肢肌张力Ⅱ~Ⅲ级,左下肢肌力矣”。治疗上,依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培补脾土,以生肺Ⅱ级。出院带药:伊可新1片,1次/日;10%氯化钾10ml,3次金。故取穴“独取阳明”。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日;乳酸钙0.5g,3次/日;强的松2.5mg,1次/日;脑复康筋”,宗筋润则关节利。脊髓炎在急性期过后采用针灸治疗0.4g,3次/日。于8月3日转我科针灸治疗。以善其后,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作者简介:徐志凤,女,1963年10月生,副主任医师,天津市北(收稿日期:2004-09-20)辰区中医医院(天津300400)。本文编辑:王福岗·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