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26 KB
  • 2022-06-16 12:11:39 发布

从时空之维看屈原主体性精神之张扬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6年从时空之维看屈原主体性精神之张扬杨慧芳摘要: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或者可以说是人类存在本身。从线性的时间看,时代总是向前发展的;但从空间的伸展而言,人之主体性精神之张扬可以超越历史的局限。《离骚》的自述生平是诗人对自己的生命归属的骄傲自许;屈原主体生命之高洁与生命所寄存时空之丑陋,让屈原的主体性精神在艰难的空间中伸张;只有在艺术世界中,他握住时间之矢的灵魂才得以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释放。关键词:时间;主体性精神;张扬法国人柏格森在他的哲学中贡献了他的主要古人对时间灌注的一种生命意义,是一种生命意概念:“延展性(duration)”。在他看来,我们生活识和生存状态的时间样态。于其中的“实在(reality)”,其实是一种延展性,而列维·布留尔在其《原始思维》一书中解释这我们最熟悉的延展性则是我们内在的变化和发展一现象“:原始人丝毫不像我们那样来感知,⋯⋯着的心理状态。柏格森所要探讨的就是这种延展原始人所感知的外部世界也与我们所感知的世界状态的实在,也就是我们内在的变化和发展的心不同⋯⋯不管他们的意识中呈现出的是什么客理状态。由此柏格森提出,这种内在意识的延展体,它必定包含着一些与它分不开的神秘属性,当性,或我们对实在的体验,是一种“真正的时间”。原始人感知这个或那个客体时,他是从来不把这④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最早始于农时的启迪“,时”第客体与这些神秘属性分开来的。”生活在距今二一方面的含义是指天象、气象和物候等自然环境千年前的屈原也认为,他的生命就启端于一个有所构成的情境和形式,用现代物理学的术语,所谓特定意义的时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天时、四时就是场。天时首先被编为便于协调生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活的时间表度体系,例如一年分四季、十二个月、于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二十四节气,一天有上午、中午、傍晚、半夜、凌晨灵均。”《(离骚》)高阳即颛顼,是神话里的太阳神。等等。这个标度体系如果抽去它们所包含的自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人类的历史是从东情境、形式和场出现,就成为纯粹的时间表度体方开始的,因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东方文系。但是古人的四时总是带着它们的象征“,春言明古国普遍流行太阳神话和太阳崇拜。唐兰先生①生,夏言长,秋言收,冬言藏”。“朝气锐,昼气惰,也指出“:东方民族称他们的君长为太昊、少昊,就②暮气归”。中国古代人的时间观念是与一系列大因为他们是代表天上的太阳神,因为东方民族自自然的现象融为一体、无法单纯提取的,它是日月认为他们的地区是太阳出来的地方,所以认为太⑤星辰的方位,使周围环境的晦明变化,是春夏秋冬阳神是天神中最尊贵的。”楚人也有对太阳崇拜的不同景色。江晓原在其《天学真原》中说到中国意识,其祭祀乐歌《九歌》里“东皇太一”与“东君”古代的历法绝不只是“判别节气,记载时日,确定就是明显的太阳的崇拜的产物。屈原认为他的生时间计算标准等编制历谱之法”。“历谱初时仅排命来源于天空神圣的太阳,并且诗人又于寅年、寅有每月日期、每日干支及个别历注,后来由简趋繁月、寅日降生,更预示了一种生命的神秘的特异,于每日下加注大量吉凶宜忌等内容,篇幅数十倍所以他的父亲,或按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当祀于神③于最初历谱,遂演变为历书”。由此可见,虽然缺庙,祈太祖赐名时,就给了“正则”、“灵均”这样既乏哲学意义上纯粹的“时间”概念,但中国人的时富含道德人格又预示出自然属性的名字。在这间总携带着它对人事的特定意义,这特定意义是里,屈原不是在宣扬自己高贵的出身,而是由自己 12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6年⑩和祖先颛顼这种渊源关系认定自己必须是高尚的。”这种有所作为、有所领悟、有所发问的存在的“,假若他没有了高尚的情操,也就不再是他自即屈原的“诗的时间”的存在样态。它源于屈子对己了。实际上,这是真正有高尚情操的人的内在自然、社会、自我的基本态度,他以对于现世的投⑥意识基础,这产生了人类的真正的自爱心”。这入展示自我生命之存在,楚国命运即屈子之命运,一自尊自爱意识,使屈原一方面寻找到自己生命自我的价值的实现即人格的完成,自然世界的演时间不平凡的启端;另一方面诗人在对自己的生示过程即人生追求的演示过程,对大自然的疑问、命之源的嘉许中昂起了高贵的主体生命之旗帜。探究,即对人生的疑问、探究。在屈骚中,人与社农业文明的时间观念,表现为顺天应时的生会与自然,所构成的难以弥合的冲突,使屈原之生活原则“,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命展现于一个丑陋的、非理想的时空当中,这一过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程的艰险、痛苦以一种尖锐的冲突形式,展示着⑦违,后天而奉天时。”表现在文学中的时间体验,“存在者”———屈子的生命历程。是在平静自然的状态下人的行动节奏与自然节奏圄于现实之中的“美政”理想。聂石樵先生在的和谐。如《诗经》中大量的诗篇,就是描述了当《楚辞新注》中将屈原的“美政”思想概括为:民本lv•时汉民族的一种静态的时间体验,表现了黄河流意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等几个方面。“美政”域的大陆内部民族的生活状态。但是屈原却表现代表着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最高的利益追求和价值了一种不同于《诗经》的时间观念,陈世骧先生认核心,是他强烈向往的精神对象。民本思想是自为《:尚书》和《左传》中的“时”字意指“季节”,论春秋以来的普遍思潮《,周书》云“:黍稷非馨,明德语中的“时”字乃谓“时机”,孟子中的“时”字则指维馨。”“民不易物,维德物。”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历史上某些特定的“场合”,都未演成现代的“时家对此更为眷注,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人们普遍认间”一词的独立而明确的观念。庄子产生了“时为屈原是受到儒家思潮的影响。但是,屈原的民间”的完整而独立的概念;可是虚无的道家思想终本思想,并不像儒道两家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国家于连这个概念也否定了。直至公元前四世纪,现和民众发出悲天悯人的劝说和感喟。回顾中国历代人所理解的“时间”一词的明确概念才从大诗人史,儒家思想虽然一直被奉为至高无上的教条,但⑧屈原的作品中诞生。陈先生称之为“诗的时间”,历代统治者不过是择其所需,为我所用,儒家思想指由此开始的诗人对日月轮转中人的存在和自我不但从未被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者完整地贯彻,身份的确证和思考。正像海德格尔所言:存在惟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反被改造为统治者的驭人有借时间性才能展开出来。存在者存在,但存在之术,这恐怕也是儒家思想的原创者所始料未及不是存在者,因此存在并不存在。存在者都在时的。儒家思想推行者信奉的是“三谏不从而去之”间之中,但存在不是存在者,因此存在不在时间之的原则,如与屈原同时代的孟子,以“帝王师”的身中。存在不存在,但站出、显现、在场。存在是借份到处游说“,货于帝王家”但不违背自己的道德时间性而站出、显现和在场的。这个时间性就是原则,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就潇洒地一走了之。此在,是我们自己一向所是的、能够追问存在问题由此推断,爱国(这里指诸侯国)在当时并不为知⑨的一种特殊的存在者。吴国盛在《时间的观念》识分子所推崇。屈原则不同,他的民本思想诞生一书中总结说“:此在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对他来于他把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命运融为了一体,国说,存在是首位的,而作为何种存在者则是第二位兴他则兴,国亡他则亡。如《离骚》开篇对自己的的。与其他存在者不同的是,他总是对自己的存生命归属的骄傲自许,就把自己和楚国置于一种在有所作为,有所领悟,有所发问。这样的一种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之中。别林斯基说过“:一个所作为、有所领悟、有所发问的存在,被称为生存。真正的艺术家自然而然就具有人民性和民族性;由于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因此追究存在也只他首先就在自己身上感觉到了民族性,因而不由lw•能从存在者开始;由于此在这种存在者能够显现自主地就在自己的作品上打下民族性的印记。”存在,从此在这种存在者开始追问存在是最恰当屈原的民本思想是他作为一个伟大诗人,从内心 专刊杨慧芳:从时空之维看屈原主体性精神之张扬13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真实情感。对屈原所作所为的疑惑和不解。因此也只能让屈在对“美政”理想的追求中,他屡遭放逐却“亦原更痛苦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绝对孤立,他甚至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下同)。无法对这些劝解者说明白“放弃一切、苟合于世,灵氛和巫咸劝他“远逝”异国他帮“,求矩之所就是放弃自我,而没有了自我的存在,也就无须世同”,他却“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人的接纳”这样一个道理。所以他最终只能“颜色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这种九死未悔、痴憔悴”地“行吟泽畔”,让天地来承载他的孤独和悲心不改的情结在与现实的遭遇中,让诗人发出:哀。“曾欷余郁悒兮,哀朕时之不当”的感叹!理想在艺术世界中的自由盘桓。与在现实中追求与现实的格格不入,让诗人有遭逢时间遗弃之感!美政理想的困窘相对照,屈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但诗人并未接受这一结果,相反,他在与时间的抗美轮美奂的神灵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可以自争中展示着自己的生命意义。在离骚中,以“朝由地支配、驱使玉虬、翳、望舒、飞廉、鸾皇、雷师、⋯⋯,夕⋯⋯”构成的句式,凡六次,无一不隐含一帝阍、丰隆、鸩、飞龙、蛟龙等。他们为他驾车、作种对理想的渴望和对实现理想的时间的焦虑“,汩仪仗、作使者等不一而足。游国恩先生说得好: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陂之木兰“《离骚》中羲和、望舒、雷师、丰隆、宓妃、蹇修等等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也都是神话中的人物;县圃、崦嵫、咸池、白水、阗序”。主体生命的价值存在,在“忽其不淹”的时间风、春宫、穷石、洧盘、天津、西极、流沙、赤水、不之流中,鲜明地凸现出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周、西海等等,则全是神话中的地名;此外还有许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之落多神话中的动物、植物。但屈原运用这些神话中英。”诗人企图抓住刻刻飞驰的时间之车,以成就的素材和后世辞赋骈文中的隶属用典有很大的不“我”之存在的价值。于是诗人紧张地投身于这一同,因为他主要从神话传说中汲取丰富想像,通过“现在式”中:“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于县圃。自己奔放不羁的想像把它们组织在一起,构成了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在时光之流中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所以他运用神沉浮、激荡、冲进、搏击是《离骚》主人公的一个最话传说的素材又不受它的拘束,相反使它服从新lx•基本的形象特征。海德格尔说:“焦虑把存在带的主题,成为结构完整的艺术作品。关于这一点,到最本己的存在的被抛状态面前,并展露出日常《离骚》中的‘叩阍求女’一段就是最好的例证,因熟悉的在世界中存在的无家可归感⋯⋯焦虑展开为在这一段中出现的众多神话人物都没有僵化为了世界的无意义,这种无意义又启喻着人们所关典故而是作为活生生的形象参与着诗人神游天国心之事的虚无性,或者说,使自己对一种存在潜在的活动。这说明诗人已通过一番自由的想像把原可能性进行图谋的不可能性,这种潜在可能性属有的神话素材结撰成新的情节,并使它服从一个ly•于生存,他本初的植身于人们所关心的对象。”总的抒情主题,成为《离骚》完整的艺术结构中的lz•屈原生存的无家可归感,来自世界的无意义,无意一个有机部分。”在这一点上,王富仁先生说得义的现实提供于他的不只是拒收其美好理想,更更彻底“:屈原的作品不同于后来的游仙诗和神魔是对一个高洁生命的毁灭。在他的生存中,奸佞小说,他的《离骚》不同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小人的排挤、昏聩君王的不解,尚不是最悲哀的。别》。他们之间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后来的诗我以为,最大的悲哀在于他是一个孤独的存在者,人无论如何精心构制一个神仙家的世界,他们都世界对他的无意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不是把它们当作环绕着自己的一个真实的世界来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如果说楚骚中的奸描写的。而在屈原的作品里,所有那些我们认为佞给屈原带来的是诬谗和放逐,那么女、巫咸、不实的情景都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世界描写者l{•灵氛和渔父这些人物形象,是以善良的劝解者的的。”在这个世界中,屈原握住了“时间之箭”,神身份给屈原指出了一条不同的路,可以摆脱困苦灵鬼大多具有大气磅礴、吞天吐地的逼人气势重获一种人生。但这些劝解更清楚地证明着他们和雄视万物、傲邈天地的人格力量,他们“与天地 14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6年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歌》下同)。东皇太一想和永久的美与善的荣耀之时。这种事情如果发神腰悬长剑,择日而降,一副高绝飘逸、气宇轩昂生在基督教的传统里,屈原的寻求也就是上帝的l|•的形象;云中君则在翻卷奔涌的彩云簇拥下,飞扬寻求了。”陈先生把诗人的悲剧放在时光之流流动地降临人间,肆意遨游太空,来去飘忽;日神中,认为时光以其无限征服了人的有限是一切悲踏惊雷、驾长车、驱黑暗,鞭催着怒吼的巨龙“;广剧的结局。但对于诗人屈原而言,也未尝不可以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冻雨说是时光以其无限和永恒,演绎着诗人的无限和兮洒尘”,主宰寿夭与命运的大司命,随意驱使着永恒。诗人用毁灭表明自己的选择,在国亡他则风云雷电,喷射逼人的煞气;少司命则猎猎逸气“,亡的那一刻,他的自沉已经让这一行动销蚀了个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河伯乘水人的色彩,同时也用这一举动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车、驾螭龙、游九河、登昆仑、宿朱宫,有的是意气不肯屈服,用死亡让自己走向了永生!也唯其如飞扬、畅游天地的自由和惬意;要眇宜修的湘夫人此,二千多年前这样一个形象对于今天的我们仍面对浩浩江水,随心所愿的“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有震撼,那是因为他演绎了一个人在天地之间应水兮安流”;就连丰神秀韵、婀娜多情的《山鬼》,也有的高贵、自尊和不屈,是因为他的追求在今天还不乏超尘绝俗、山高水长的清丽骏逸。我们看到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他比今天的我们的是天地之间耸立着一群刚健遒劲的自然神灵,更像人那样特立独行在天地之间。他们豪迈勇毅、自由洒脱,给人一种吞天吐地、大气磅礴的时空震撼和人格力量的激荡。对于屈原注:①《吕氏春秋·十二纪》.而言,这个迷离芳菲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没有明②《孙子兵法·军事篇》.确的界限,他生活的世界便是神话的世界,他是把③江晓原《:天学真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这一切作为自己生活的世界来看待的,他既不像第133页.儒家文人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当中,也不像道④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34页.家文人超脱现世,生活于个人的自由精神天地之⑤唐兰《:中国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论大汶口中。在生长于楚地文化背景中的屈原眼里,神话文化是少昊文化》《,〈大公报〉在港复刊三十周年世界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他用纪念文集》,香港,1978年,上册,第73页.⑥l{•王富仁《.古老的回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与周围世界对话,所以他的年,第14页,第7页.作品才包蕴着浓郁的原初的奇异气息,从这一意⑦《易传·文言》.义而言,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真正具有诗意的精神⑧马茂远《:楚辞资料海外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06页.特质的纯粹而又伟大的诗人!⑨lz•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关于诗人最终选择了自沉汨罗,后人多有慨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25、342页.叹和惋惜。陈世骧先生说“:诗中的‘吾’燃烧着为⑩吴国盛《:时间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45页.公众利益而抗争的热情之火,自然是占据着诗歌lv•聂石樵《:楚辞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全部前景的傲岸人物。然而这一人物显然一开始第3页.就投身于时光之流,或与之沉浮,或受其冲激,或lw•《别林斯基全集》第五卷(俄文版)第302页.逆之而争进,独自拼死地维护着人的德操、人的本lx•胡小明《: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40页.质以及人的存在。正像所有伟大的悲剧作品的结ly•游国恩《:屈原》.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66—67局那样,他在最后的挫折中,在一个悲剧性的宁静页.时刻,向时光屈服了。他的时间意识是一种为存l|•马茂远《楚辞资料海外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93页.在而焦虑、失望的意识,特别在神游天国以寻求理(作者哲学系访问学者;指导教师朱良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