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43 KB
- 2022-06-16 12:02:0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34卷第3期内蒙古林业科技Vol134No132008年9月JournalofInnerMongolia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Sept12008呼伦贝尔沙地研究综述12闫德仁,张宝珠(1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21内蒙古鄂温克旗林业局,内蒙古巴彦托海021100)摘要:从呼伦贝尔沙地形成、演化、沙物质来源以及现代沙漠化特征和植被恢复技术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呼伦贝尔沙地研究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等问题,认为实现呼伦贝尔沙地的逆转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努力。关键词: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防治对策;综述中图分类号:P941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4066(2008)032342063ResearchonHulunbeierSandyLand12YANDe2ren,ZHANGBao2zhu(1.InnerMongoliaAcademyofForestryScience,Huhhot010010,China;2.EwenkeQiBureauofForestry,Hulunbeier,InnerMongo2lia,Bayantuohai021100,China)Abstract:Someproblems,suchaspresentsituationofresearchandcountermeasuresofcontrollingHulunbeierSandyLand,arecomprehensivelydiscussedinsuchaspectsasform,evolution,sourceofsand,characteristicsofmoderndesertification,andrecoveryofvegetation,etc.It′sthoughtthattheinversionofHulunbeierSandyLandneedsalongtimeandefforts.Keywords:HulunbeierSandyLand;summary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部,大的一个历史过程。但不管成因如何,其形成必须具兴安岭中段西麓、呼伦贝尔湖以西,呼伦贝尔草原腹有两大前提条件,即动力条件和物质基础,两者相辅地,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西至达赉湖和克相成,缺一不可。动力条件由干旱多风的气候给以鲁伦河,南与蒙古国相连,北达海拉尔河北岸。满足,而干旱的气候则是由各种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呼伦贝尔沙地的地貌可分为2个部分:一是呼丰富的沙物质来源,则由地质地貌因素所创造。从伦贝尔平原,即广阔的蒙古高原的东北边缘部分,在地学观点来看,地质地貌因素对沙漠形成极其重要,地质构造上属于内陆华夏系沉降带;另一是大兴安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自然因素。岭西北麓低山丘陵区,地质构造属于大兴安岭新华1呼伦贝尔沙地形成的物质基础夏系隆起带的西北边缘部分。白垩纪时这里发生较大震动,形成NE~SW走向的大兴安岭隆起带和其111呼伦贝尔沙地地质构造[1]两侧的沉降带,奠定了呼伦贝尔地貌的基本形态。据地质学家研究,在中国大陆北部,从太古在沉降的同时,发生了缓小型的褶皱隆起和凹陷,使代(距今35亿年至25亿年)到古生代(距今6亿年呼伦贝尔沙地成为一个较大的宽浅盆地,其上沉积至5亿年),一直是汪洋大海,被地质学家称作天了白垩纪的砂岩、页岩等和第三纪河湖相物质,还有山—蒙古海槽。呼伦贝尔是天山—蒙古海槽的东第四纪冲积、湖积层和风积层物质。部,被地质学家称作古兴安海。当时这里是一片汪世界上每个沙漠(地)的形成,必定是各有特色洋,没有任何陆地。3收稿日期:2008204223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06BAD26B0402)资助作者简介:闫德仁(19632),男,内蒙古通辽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沙漠化防治研究。
第3期闫德仁,等:呼伦贝尔沙地研究综述到了早古生代,即从寒武纪中末期至志留纪末期,由于温度上升,气候变暖,大量的冰雪融化,均注期,也就是距今5亿年至411亿年之际,发生了加里入海拉尔盆地中,于是海拉尔盆地变成了一个大湖,东运动。受此影响的结果,在今内蒙古和大兴安岭可以称之为海拉尔大湖。海拉尔大湖的范围非常广一带的海底,出现了一些零星的、岛屿状的陆地和未大,同现在的呼伦贝尔草原大体一致。现在的海拉露出水面的海底潜山。在呼伦贝尔草原的东部和北尔河、辉河、乌尔逊河以及克鲁伦河的下游和额尔古部,也出现了若干孤岛式的陆地,但是范围甚小。纳河的上游,都包含在这个古大湖中。11111呼伦贝尔陆地的出现海拉尔大湖积水越来越多,难以容纳,于是湖水到了古生代末期的二叠纪,即距今2125亿年之在西北部冲出一道豁口外流,从而形成了额尔古纳际,发生了华力西运动。受华力西运动影响,中国北河。豁口的位置,在今旧粗鲁海图和新粗鲁海图之方的海洋几乎大部分都变成了陆地。古兴安海也不间(根河河口附近)。由于大量湖水外溢,使海拉尔例外,这里也结束了海洋的一统天下,形成了大片的大湖的水面不断下降,最后湖底大部分暴露出来,变陆地,这是名副其实的沧海变桑田。成了陆地。在地势特别低洼的地方,湖水无法外流,进入中生代(距今2125亿年至7000万年)以于是积聚为湖泊沼泽。现在的呼伦湖、贝尔湖,就是后,在其初期的三叠纪发生了印支运动。受印支运原先湖底最低洼的锅底坑,它们都是海拉尔大湖的动影响,呼伦贝尔草原变成了沉降带。海拉尔附近残余。在海拉尔大湖干涸以后,一些有源泉的流水是沉降带的中心,因而被地质学家称作海拉尔盆地。变成了河流,海拉尔河、辉河、乌尔逊河、哈拉哈河都在中生代的侏罗纪至白垩纪,即距今1195亿年是这样出现的。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由于气候日至8000万年之际,发生了燕山运动。受燕山运动影趋干旱,有些比较小的湖泊变成盐湖、碱湖,沼泽则响,在海拉尔盆地西北出现了额尔古纳隆起,在海拉变成了盐碱地。尔盆地东南出现了阿尔山隆起。额尔古纳隆起和阿在地质时期,呼伦贝尔草原曾是大海、大湖,沉尔山隆起,加剧了海拉尔盆地的沉降。由于地势低积有许多泥沙。特别是在第三纪、第四纪海拉尔大洼,周围的流水都汇聚到海拉尔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湖盆的出现,又沉积了深厚的泥沙。因此,呼伦贝尔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适当沉降带的中心,从而奠沙地的物质来源与古地理沉积环境最为密切。这些定了呼伦湖和贝尔湖的雏形。深厚的海相湖相沉积物,为沙漠的出现奠定了物质11112海拉尔大湖的瓦解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在风力作用下很容易出现在进入新生代以后,整个海拉尔盆地变成了大流沙堆积,为沙漠化的出现创造了必要条件。根据湖。在早第三纪末期渐今世,即距今4000万年至钻孔资料,第三纪地层的厚度超过200m,第四纪冲2500万年之际,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受喜马拉雅积湖积层的分布也相当广泛。早更新统为一套灰运动影响,海拉尔盆地出现了褶皱、断裂等一系列的色、灰白色黏土和粉沙层,中更新统为一套湖相沉积变化,海拉尔盆地的中心东移到辉河一带。在辉河的沙砾石层,晚更新统的沙层也广泛分布,第四纪期一带,第三纪沉积层厚达200多m,即证明了这种变间沉积的沙和沙砾层构成了呼伦贝尔沙地的主要物化的结果。质基础。在第三纪末期,海拉尔盆地东西两侧出现了大2呼伦贝尔沙地演变研究断层。西断层是沿克鲁伦河、呼伦湖、额尔古纳河走向,垂直断距达400m,被地质学家称作西山断层;呼伦贝尔沙地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深厚的沙质沉东断层是在嵯岗、双山一线,垂直断距550m,被地积。在固定沙丘剖面中普遍存在的3层有机质含量质学家称作嵯岗断层。较高的黑沙土与黄色细沙成互层,说明沙丘形成以在进入第四纪(从距今200万年开始)以后,大来曾有数次被植物固定的过程。兴安岭在逐步抬升。受此影响,海拉尔盆地的东部211晚更新世以来呼伦贝尔沙地的古气候演变[2]随之而抬升。于是,海拉尔盆地沉降的中心,又西移根据杨湘奎等对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到呼伦湖、贝尔湖一带。在更新世末期、全新世初的孢粉组合与古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呼伦贝35
内蒙古林业科技第34卷尔沙地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8次大的气候变化。量减少50%。当时气候环境相当于末次冰期极盛距今20万-14万a1B1P的晚更新世早期,孢粉期,但较中全新世高湿、高温期的气候环境还要恶化组合带为暗针叶林—草原植被,推断本区当时古气候许多,这也是本区生态环境脆弱,多发生荒漠化的主应属高寒冷湿带,年平均气温较目前低10~20℃。要原因。14万-7万a1B1P的晚更新世中期,孢粉组合212全新世呼伦贝尔沙地环境演变带为阔叶落叶林—草甸、草原植被,并出现喜暖好湿1万年以来全新世环境变化特征,对探讨千年的常绿阔叶或落叶树桦、桤木、蒙古栎、枫杨、柳等,尺度气候变化对沙地演变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属阔叶树大发展时期,反映当时古气候温暖。我们重建合理的植被,防止沙地扩展具有指导作用。[3]7万-415万a1B1P的晚更新世晚期,孢粉组根据汪佩芳的研究,全新世呼伦贝尔沙地演合带是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并以松、云杉、冷变可分为3个时期,并经历了4个逆转期。杉为主,尚有落叶松、桦等。说明当时古气候寒冷干全新世早期(12000-9000a.B.P),相应于新燥。巴尔虎左旗底部第一层古土壤,仅含有零星的桦、麻415万-212万a1B1P的晚更新世晚期,孢粉黄、藜、蒿、苔草以及稍多的苔鲜孢子。因为该区自组合带是常绿阔叶林—草原植被,推测当时的古气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初,气候显著变冷,在砂层中有猛候气温略高于现今温度。犸象、披毛犀等化石,砂层上部有冰卷泥现象,为冰212万-111万a1B1P的晚更新世晚期,孢粉缘气候的特征。进入全新世后,气候虽然转暖,但仍组合带是稀林草原植被,木本植物仅剩下松一个属,相对温凉,一些耐干冷的植物,如沙米、差巴嘎蒿开并见有旱生型麻黄,而喜湿好阴冷的冷杉、云杉等已始生长,形成半荒漠的自然景观,呼伦贝尔自全新世灭绝。说明当时气候寒冷干燥,古气候环境恶劣。以来最早的古土壤也于当时形成。111万-0175万a1B1P的全新世早期,孢粉组全新世中期(9000-2500a.B.P),相应于新合带为针阔混交林—草原植被。草本植物花粉占孢巴尔虎左旗第二~第三层古土壤中,赫尔洪德中的粉总数的8615%,以蒿为主,尚有禾本科、藜、菊科第一及第二层古土壤。孢粉组合反映当时自然景观等;乔木植物花粉占孢粉总数的1315%,主要有樟是以蒿为主的蒿类草原和以榆为主的疏林草原。由子松、冷杉、蒙古栎、椴、榆和柳等常绿叶落叶暖温带于全新世中期是气候最宜期,海拉尔东山底部的第树种。可以推断在111万年前,本区气候不像现在一层古土壤及北山水坑的第二层、第三层古土壤均这样干旱,植被也不是典型草原,甚至附近局部地区是该时期形成的,因而古土壤是温暖气候的象征。就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现呼伦贝尔沙地上全新世晚期(2500a.B.P以来),相应于鄂温仍保存的少数樟子松、榆,即可能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克旗底部的古土壤层。其下部蒿占优势,上部以藜树种,当时气候属温暖略干。为主的杂类草草原,它与表土分析结果相吻合,即随0175万-0155万a1B1P的全新世中期,孢粉着沙丘被固定,植物种类增多,差巴嘎蒿在群落中重组合带:稀树—草原—草甸、植被,推断当时的古气要性逐渐缩小,在非差巴嘎蒿占优势的群落中,藜科候与全新世早期比明显好转,气候属温暖湿润。及杂类草逐渐取代蒿的优势。0155万a1B1P至今的全新世晚期,孢粉组合综上所述,全新世以来呼伦贝尔盟沙地也经历带:孤树—草原植被,与前组合相比木本植物又有下了4次逆转期,即12000~9000a,6000~5000a,降之趋势,仅见樟松、榆、柳等。总体气候趋势显现3400~2500a,1000a左右4次固定期与9000~得寒冷。6000a,5000~3400a,2500~1200a,1000a以而在中全新世(015万a1B1P)高湿高温期结束后的4次扩大期。后,气候向干冷方向变化,导致了本区的生态环境恶3呼伦贝尔沙地现代沙漠化特征研究化。其特点表现为多年冻土南界南移,从50°移至47°。本区几乎全部为干旱荒漠—草原—面积所占311呼伦贝尔沙地气候变化特征研究据,当时的年均气温至少低于现代10~12℃,降水土地沙漠化和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36
第3期闫德仁,等:呼伦贝尔沙地研究综述是气候变暖后,沙漠化土地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许掏蚀作用的加速—风蚀坑形成;风蚀坑的侧向发展;[4-5]多研究表明,由于天气、气候情况是许多自然灾地下水位的下降与风蚀坑规模的扩大;风蚀作用的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或触发机制,一种灾害往往停滞和风蚀坑的固定;风蚀坑的活化;风蚀坑的萎缩对其他灾害有引发、加重的作用,这就是气象灾害的和消亡。连锁效应。根据宋丽瑛和李建华等的研究,自20世沙质草原风蚀坑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典型草原面纪70年代后期,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明积的不断缩减,以及风蚀坑和坑后积沙为特征的沙显,降水减少;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普遍性、区域性、地风沙地貌面积的持续扩大。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季节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等特点。虽然单个风蚀坑的发展是有极限的,风蚀坑最终将[15]宋丽瑛和李建华等利用1951-2001年呼伦被某种类型的植被固定,并向草原顶极植物群落缓贝尔市各站点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对气温距平求慢演替。但是,逐步扩大并联结成片的各类沙丘的直线回归方程和10年直线滑动平均值的方法,分析固定却非常困难,经常处于活动状态,并存在向大规呼伦贝尔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年平模典型沙漠地貌景观转变的高度危险性。因此,朱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的变化都是在波动震达等研究认为呼伦贝尔草原是沙漠化正在发展中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升温较明区,并且在一些潜在自然因素基础上,任何人为的强显。各季的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度经济活动都会导致沙漠化的发生发展。最小。50年来,年平均气温总的演变是在波动中变313呼伦贝尔沙地动态变化研究暖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为气温异常偏低现象的呼伦贝尔沙地的动态变化除受气候环境变化的高峰期,气温异常偏低现象出现最多的月份是1月影响外,和人为不合理活动以及防治土地沙漠化工和8月,2月次之,常出现地区是在大兴安岭西坡、程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研究者数据采呼伦贝尔高原东部海拉尔区、牙克石、额尔古纳市等集时间、判定标准的不同,呼伦贝尔沙地动态变化研地;温度异常偏高现象出现范围一般较广,具有群发究结果有很大的差异。[7]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出现最多的月份是9月,7月次封建民和王涛卫星遥感监测研究,呼伦贝尔2之,常出现地区是在大兴安岭东麓的鄂伦春旗一带。草原现有各类沙化土地20893157km,占总土地面312呼伦贝尔沙地风蚀地貌特征研究积的25%,以草场沙漠化为主,其中,草场沙漠化面2沙漠化土地的形成具有历史与现代两方面的演积20736136km,占总沙漠化面积的99%,耕地沙2变过程,也可以说是环境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共同漠化面积157121km,不到总沙漠化面积的1%。[8]作用下的自然体。作为自然综合体,沙漠化土地是董建林和雅洁研究,1987-1997年10年间,2现代地貌过程、植被演替过程、土壤退化过程及水文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土地由1987年的5963km2过程的综合反映。其中,风沙地貌过程起主导作用,(占沙地总面积413万km的13187%),上升到2并强烈地影响制约着植被演替、土壤退化过程、沙地1997年的80763km(占沙地总面积的20138%),水分循环过程等。总体上沙漠化土地处于扩展之中,10年来沙漠化土22呼伦贝尔沙地近代形成过程主要表现是固定沙地面积增加2800km,年均增加280km,沙漠化的地活化和草场沙化,其地表特征主要是斑块破碎、扩形势十分严峻。展以及局部沙化,风蚀坑的形成等等。对此,张德平根据2004年第3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10-14][9]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在呼伦贝尔沙地,测结果,呼伦贝尔沙地现有沙化土地面积2根据形态特征,风蚀坑可分为简单类型风蚀坑和复13051151km,占土地总面积的512%。有明显沙2合类型风蚀坑两大类型。而在水分、植被、土层、下化趋势的土地面积为11060193km,占414%。其伏散沙、风力、重力、动物和人类活动营力等主要因中,按沙化类型分,有流动沙地(丘)面积28013222子综合控制下,风蚀坑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以下km,占112%;露沙地面积4365151km,占2几个过程:即风蚀裸地土层破口的形成与地下散沙1811%;半固定沙地(丘)面积912117km,占2的出露;风的掏蚀作用的产生;植被及土层的崩解与318%;固定沙地(丘)面积7493151km,占沙化土37
内蒙古林业科技第34卷地总面积的3111%;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为211060193km,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518%。参考文献:[1]景爱1沙漠考古通论[M]1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14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恢复与防治对策研究[2]杨湘奎,杜绍敏,张烽龙1呼伦贝尔高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变[J]1自然灾害学报,2006,15(2):15721591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自然条件最好的沙地,素[3]汪佩芳1全新世呼伦贝尔沙地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J]1中国以呼伦贝尔草原著称于世。历史上,呼伦贝尔沙地沙漠,1992,12(4):132191曾经有大面积的森林,也正是生物的繁荣,为人类提[4]王涛1中国沙漠与沙漠化[M]1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在这种条件下,呼伦贝尔草原社,20031接纳了史前的人类活动。20世纪初,沙俄帝国为大[5]马世威,马玉明,姚洪林,等1沙漠学[M]1呼和浩特:内蒙古量掠夺我国的资源,在1893-1903年修筑滨洲铁路人民出版社,19971[6]金维林,张宝珠,尤木金,等1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原因分析[J]1时,海拉尔河两岸固定沙地上的樟子松林被砍伐殆内蒙古林业科技,2004,30(3):352371尽,以至海拉尔河两岸沙地地表裸露。新中国成立[7]封建民,王涛1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历史演变研究[J]1后,由于过分强调“以粮为纲”,直接导致土地沙漠干旱区地理,2004,27(3):35623601化的发生;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导致沙[8]董建林,雅洁1呼伦贝尔沙地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变化分析化,并且气候变化加剧草原沙化退化。然而,长期以[J]1林业资源管理,2002,(4):392441来,呼伦贝尔沙地综合治理一直受到冷落,长期的生[9]邓芳,陈杰1呼伦贝尔沙地动态分析与质量评价[J]1内蒙古态欠帐和过度索取林业科技,1999,25(3、4):442461,形成3条大沙带,严重威胁呼伦[10]张德平,王效科,哈斯,等1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贝尔草原的生态环境质量,使呼伦贝尔沙地生态问(Ⅰ):形态、分类、研究意义[J]1中国沙漠,2006,26(6):题逐渐受到重视。894291012002年,为有效遏制呼伦贝尔草原的沙化趋[11]张德平,冯宗炜,王效科1呼伦贝尔草原风蚀沙化的机理研势,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决定实施一项长达18年的究成果综述[J]1中国沙漠,2006,26(2):30023061“沙地治理樟子松行动”工程。2004年全国政协向[12]张德平,孙宏伟,王效科,等1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国务院提出了《关于专项治理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地(Ⅱ):发育过程[J]1中国沙漠,2007,27(1):202241[13]张德平,王效科,胡日乐,等1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的建议》的报告。整治呼伦贝尔沙地和保护呼伦贝(Ⅲ):微地貌和土层的影响[J]1中国沙漠,2007,27(1):252尔草原迫在眉睫。否则,我们将失去最好的草原。321关于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恢复治理技术研[14]王帅,哈斯,张军,等1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碟形风蚀坑表面气[16-27]究,目前能够查到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沙地樟子流及其意义[J]1中国沙漠,2007,27(5):74527491松造林、封育技术、影响天然更新因素研究;利用草[15]宋丽瑛,李建华,王洪丽,等1呼伦贝尔市50年气候变化与方格法、条播与插条间作、穴播和人工漫撒技术固定近期异常气候[J]1内蒙古气象,2005,(3):7291[16]郑翠玲,曹子龙,王贤,等1围栏封育在呼伦贝尔沙化草地植流动沙地技术;围栏封育恢复沙化草地植被技术等。被恢复中的作用[J]1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3):782811应该说,针对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恢复治理技术研究[17]冯富堂,王士新,红心,等1呼伦贝尔典型草原区沙地植被恢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科技力量看都非常薄弱,也是制复中间试验[J]1中国草地,1993,(4):382401约呼伦贝尔沙地治理的主要因素之一。[18]吴锈钢,宋小东,王恩利,等1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结构调整及[28-38]关于呼伦贝尔沙地防治对策研究文献主更新改造技术措施[J]1防护林科技,2002,53(4):822831要是集中在调查思考、治理区划、沙地现状、发展趋[19]高景文1沙地樟子松野生大苗移栽技术[J]1内蒙古科技与势、成因等,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开始关心和经济,2002,(3):982991[20]刘萍,崔克城,丰兴秋1樟子松次生裸地天然更新生长的研注重呼伦贝尔沙地的治理,但由于多种因素(资金、究[J]1林业勘查设计,2000,69(1):技术、政策、气候等)的影响,要想实现呼伦贝尔沙[21]贾铁民,孟令华1海拉尔松(沙地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J]1地的逆转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努力。认识呼伦贝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11(1):902921尔沙地!关心呼伦贝尔沙地!保护我们即将失去的[22]刘康,王效科,杨帆,等1红花尔基地区沙地樟子松群落及草原!这也是作者撰写本文的初衷和思考。其与环境关系研究[J]1生态学杂志,2005,24(8):8582862138
第3期闫德仁,等:呼伦贝尔沙地研究综述[23]郑元润1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种群优势度增长动态及自疏[31]韩广,张桂芳1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要生态气候因规律的研究[J]1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17(4):33923441子的定量分析[J]1林业科学,1999,35(5):222291[24]吕世海,卢欣石1呼伦贝尔草地风蚀沙化植被生物多样性研[32]王信建,张利明1关于呼伦贝尔草原沙化情况的调查报告究[J]1中国草地学报,2006,28(4):62101[J]1林业经济,2006,(7):82101[25]金维林,张宝珠,邢克温1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封育推广技[33]韩广,张桂芳1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土地的综合整治区划术[J]1内蒙古林业科技,1999,25(1):192251[J]1中国沙漠,2000,21(1):252291[26]欧国菁,郭景唐,冯令敏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沙地樟子松[34]刘显之,魏绍成,张永亮1呼伦贝尔植物区系组成及植被特适生土壤条件的探讨[J]1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9(3):征[J]1草业学报,1994,3(4):32240130323081[35]吕红峰,潘东华,刘珍,等1基于生态安全条件的沙区土地利[27]张伍全1应用TM卫片研究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资源动态变用结构优化—以呼伦贝尔沙地典型样区为例[J]1呼伦贝尔化[J]1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4,27(增刊):11321151学院学报,2006,14(4):6281[28]韩广,张桂芳130多年来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演变特点及[36]孙洪志,石丽艳1沙地樟子松的空间分布格局[J]1东北林业防治对策研究[J]1中国沙漠,1989,18(3):22122251大学学报,2005,33(1):932941[29]韩广1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综合评估研究[J]1中国草[37]高景文,王丽洁,吴兰花1国家沙地樟子松自然保护区的建地,1995,(2):202251立[J]1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6):182191[30]李健1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成因及生态治理分析[J]1防护[38]马远震,陈杰,王兴武1呼伦贝尔沙地定位监测[J]1内蒙古林科技,2006,(5):362371林业调查设计,2006,29(3):202221(上接第33页)(2)用泰青杨和合作杨作砧木进行嫁接繁育,灌区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结合用泰青杨和合作杨随着树体的增大,其根系不能完全供给地上部分正作砧木嫁接技术适当发展毛白杨、银白杨,特别是毛常生长和发育所需的水分与养分因子,需要进一步白杨的优良类型和银白杨的雄株,是有很好发展前采取生长季节多次培土的办法,促使毛白杨、银白杨景的。产生自生根,产生较大的根系群,提高其生长量和抗(6)开展对中宁县近40年生毛白杨的优良单逆性。株和银白杨雄株的选育,采取优化措施,进行品系优(3)利用泰青杨和合作杨作砧木,嫁接繁育毛化,进而进行苗木繁殖,是应先着手的具有前瞻性的白杨等较难生根杨树品种,必须辅助如苗根培土等基础性工作。措施,才能够培育较高质量的嫁接苗。(4)用泰青杨和合作杨作砧木进行嫁接繁育,1参考文献:年生苗木在越冬保存率及是否存在“小脚”现象方[1]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1宁夏气象志[M]1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1面,是存在差异的,总体上以泰青杨作砧木效果更[2]赵天锡,陈章水1中国杨树集约栽培[M]1北京:中国科学技好。其原因及解决办法有待进一步研究。术出版社,19941(5)在目前宁夏平原,新疆杨是惟一的杨树主[3]周全良,薛继志,蒲振新,等1宁夏杨树品种引进栽培现状及栽品种,受天牛危害仍很严重。毛白杨、银白杨是我新品种引进应注意的问题[J]1宁夏农林科技,2002,(3):1241国的乡土树种,宁夏中宁县有近40年生的毛白杨、[4]陈明川,刘爱军,陈学勤1三倍体毛白杨不同砧木嫁接试验银白杨大树,生长旺盛,基本无病虫害,在宁夏引黄[J]1内蒙古林业科技,2002,28(1):32413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出炉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中伊莎贝尔对于自由的追求
- 一维波动方程的达郎贝尔公式
- 达朗贝尔方程及其解
- 上海贝尔4G常见告警解析及网管常用操作
- 雅斯贝尔斯教育观
- 阿贝尔恒等式与数学竞赛
- 2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届取得者[精品]
- 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现状_问题及对策_罗刚
- [考试]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1
- 呼伦贝尔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站2018年1月—6月审查合格
- 诺贝尔文学奖分析
- 贝尔斯登的破产
- 201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考数学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版)
- 2018年呼伦贝尔市中考物理题
- 人物简介 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伦琴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贝尔格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