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诺贝尔化学将 3页

  • 181.00 KB
  • 2022-06-16 12:02:06 发布

2011诺贝尔化学将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以色列科学家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2011年10月05日22:25:54来源:新华网新华微博【字号:大中小】【打印】   10月5日,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在以色列海法出席新闻发布会。当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新华社发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记者刘一楠)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与一天前宣布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一样,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斯塔凡·诺尔马克当天上午11时45分开始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英语宣布获奖者姓名及其科学成就。    随后,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拉尔斯·特兰德等人解释谢赫特曼获奖原因。他们说,谢赫特曼于1982年4月8日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理”的现象——他们当时所观察的铝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而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此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谢赫特曼的发现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为维护自己的发现,他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但这一发现促使科学家开始重新思考对物质结构的认知。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在5日发表的声明中说,从原子级别观察准晶体形态,会发现原子排列具有规律,符合数学法则,但不以重复形态出现。在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后,科研人员陆续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其他种类的准晶体,并在取自俄罗斯一条河流的矿物样本中发现天然准晶体。瑞典一家公司也在一种钢中发现准晶体,这种准晶体如同盔甲一般增加材料强度。    如今,科学家正尝试将准晶体应用于其他产品,如不粘锅涂层和柴油机制造等。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有机结构化学教授邹晓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准晶体原子排列不具周期性,因此准晶体材料硬度很高,同时具有一定弹性,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这种材料的应用目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共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由谢赫特曼一人独享。     谢赫特曼1941年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1972年从位于以色列海法的以色列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任该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