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 MB
  • 2022-06-16 12:01:39 发布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UDC~密级。编号论文题目10126—31010083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研究生:左窒嫒指导教师:塞瞳梅教援专业:盈亟笪堡研究方向:公基组织皇公基部[]△力资沤笸堡院(系):公基笪理堂院堑亟笪理2013年5月27日 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学l、‘进行的研究]:作及取得的研究成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ii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蓥直态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m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虢五熊日期:地l丕!(。≥指导教师签名:碧旦叁盛同期:坦f三,鱼!!‘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在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玉邋同期:21悖厶!兰指导教师签名:日期:觞匠之一L差鱼且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加强我国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工作逐步开展起来,社区在城市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工作者队伍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服务的质量,一支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可以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并促使社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市属于偏远落后地区,与国内外的一些社区工作先进地域相比,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都非常薄弱,本文运用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对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到存在的许多问题:管理体制不畅通、相关政策法律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程度低,社会地位低下、社区工作社会参与率较低等等。为了更好的推进落后地区社区工作的发展,加强落后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论文得出的结论是:需要通过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结构和提高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规范化管理;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完善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管理体制;广筹资金,完善财务管理等多种途径,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关键词:社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会管理创新 THERESEARCHCON『CER八ⅢGCONSTRUCTIONOFHUII烈BEⅡ!RCITYCONMUNITYWORKERSUNDERPERSPECTⅣEOFSOCIALN【ANAGEMENTINNO、厂ATIONABSTRACTAlongwithourcoun缸ysocialistmarketeconomicsystemandpoliticalsystemcomi肌ouslyimproVed,socialmamgeInentiIHloVationtopromote,s骶n舀heningthecollstmctionofgrass-rootsmanagementsystemofco删舭mityinChinaiscarriedoutgradually,thecom枷nityisplayingamoreaIldInoreimportamroleincitysocie咄ThecoIIl】ml皿tyworkersserviceleVeldirectlya位ctsthcqual时ofcomml吡lityservice,anexcellentteamofcommunityworkerscanproVidehighqualityofcoIIlInunityserviceandthecolIlInunityroleinto如llplay.HulunBeierbelongstotheremoteaIldbackwardareas,comparedwiththemImberofdomesticaIldforeignadVancedregionalcommunity,communityworkandcoHununitywofkertroopcons仃uctionisVeryweak,inthispaper’byusingthemethodsofinvestigation,dataanalysisandothernlethodstoanalyzethecu玎entsituationoftheteamofcommunityworkersinHulunBuirCity"thereexistmanyproblems:thecommunityandcommunityworkersmanagementsystemisnotsmooth,therelatedp01icyand1awisnotperfect,theregulationisnotinplace,communityworkerswithlowdegreeofoccupation,communitysocialworkparticipationrateislowandsoon.Inordertobetterpromotethebackwardareaof workandcommunitydeVelopment,tostl.en垂henthebackwardcommunityworkertroopconstructionarea,weneedtoimproVethecOmmunitywOrkersstmctureandimproVetheleVelofspecial也ation;To如nherstrengthenthestandardizedmamgpmentofcommunityworkers;OptimizationofcOmmunityworkersworking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enVironment;ImproVecommunitymanagementsystemandadministratiVemanagementsystem,toimproVetheleVelofcommunityseⅣice,perfectthecoI塔tIuctionoftheteamofcomnmnityworkers。KEYwoRDS:coI姗unity;commlmityworkers;teambuilding;tlleinnOVationOfsocialmaIlageInent 目录引言⋯⋯⋯⋯⋯⋯⋯⋯⋯⋯⋯⋯⋯⋯⋯⋯⋯⋯⋯⋯⋯⋯⋯⋯⋯⋯⋯⋯⋯⋯⋯⋯⋯⋯.1(一.)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1。1.选题目的⋯⋯⋯⋯⋯⋯⋯⋯⋯⋯⋯⋯⋯⋯⋯⋯⋯⋯⋯⋯⋯⋯⋯⋯⋯⋯⋯⋯..12.选题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22.国内研究现状⋯⋯⋯⋯⋯⋯⋯⋯⋯⋯⋯⋯⋯⋯⋯⋯⋯⋯⋯⋯⋯⋯⋯⋯⋯⋯一3(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51.研究方法⋯⋯⋯⋯⋯⋯⋯⋯⋯⋯⋯⋯⋯⋯⋯⋯⋯⋯⋯⋯⋯⋯⋯⋯⋯⋯⋯⋯..52.研究内容⋯⋯⋯⋯⋯⋯⋯⋯⋯⋯⋯⋯⋯⋯⋯⋯⋯⋯⋯⋯⋯⋯⋯⋯⋯⋯⋯⋯⋯6(四)创新点与不足⋯⋯⋯⋯⋯⋯⋯⋯⋯⋯⋯⋯⋯⋯⋯⋯⋯⋯⋯⋯⋯⋯⋯⋯⋯⋯⋯61.创新点⋯⋯⋯⋯⋯⋯⋯⋯⋯⋯⋯⋯⋯⋯⋯⋯⋯⋯⋯⋯⋯⋯⋯⋯⋯⋯⋯⋯⋯⋯62.‘不足⋯⋯⋯⋯⋯⋯⋯⋯⋯⋯⋯⋯⋯⋯⋯⋯⋯⋯⋯⋯⋯⋯⋯⋯⋯⋯⋯⋯⋯⋯⋯6一、社区工作者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基础⋯⋯⋯⋯⋯⋯⋯⋯⋯⋯⋯⋯⋯⋯⋯⋯⋯⋯⋯⋯⋯8(一)相关概念⋯⋯⋯⋯⋯⋯⋯⋯⋯⋯⋯⋯⋯⋯⋯⋯⋯⋯⋯⋯⋯⋯⋯⋯⋯⋯⋯⋯⋯81.社区⋯⋯⋯⋯⋯⋯⋯⋯⋯⋯⋯⋯⋯⋯⋯⋯⋯⋯⋯⋯⋯⋯⋯⋯⋯⋯⋯⋯⋯⋯..82.社区工作⋯⋯⋯⋯⋯⋯⋯⋯⋯⋯⋯⋯⋯⋯⋯⋯⋯⋯⋯⋯⋯⋯⋯⋯⋯⋯⋯⋯..83.社区工作者⋯⋯⋯⋯⋯⋯⋯⋯⋯⋯⋯⋯⋯⋯⋯⋯⋯⋯⋯⋯⋯⋯⋯⋯⋯⋯⋯..94.社会管理创新含义⋯⋯⋯⋯⋯⋯⋯⋯⋯⋯⋯⋯⋯⋯⋯⋯⋯⋯⋯⋯⋯⋯⋯⋯⋯9(二)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的区别⋯⋯⋯⋯⋯⋯⋯⋯⋯⋯⋯⋯⋯101.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的区别⋯⋯⋯⋯⋯⋯⋯⋯⋯⋯⋯⋯⋯⋯⋯⋯⋯⋯一102.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的区别⋯⋯⋯⋯⋯⋯⋯⋯⋯⋯⋯⋯⋯⋯⋯⋯⋯⋯..10(三)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lO1.人力资本理论⋯⋯⋯⋯⋯⋯⋯⋯⋯⋯⋯⋯⋯⋯⋯⋯⋯⋯⋯⋯⋯⋯⋯⋯⋯⋯102.需要层次论⋯⋯⋯⋯⋯⋯⋯⋯⋯⋯⋯⋯⋯⋯⋯⋯⋯⋯⋯⋯⋯⋯⋯⋯⋯⋯⋯113.双因素理论⋯⋯⋯⋯⋯⋯⋯⋯⋯⋯⋯⋯⋯⋯⋯⋯⋯⋯⋯⋯⋯⋯⋯⋯⋯⋯⋯124.成就需要理论⋯⋯⋯⋯⋯⋯⋯⋯⋯⋯⋯⋯⋯⋯⋯⋯⋯⋯⋯⋯⋯⋯⋯⋯⋯⋯125.社区治理理论⋯⋯⋯⋯⋯⋯⋯⋯⋯⋯⋯⋯⋯⋯⋯⋯⋯⋯⋯⋯⋯⋯⋯⋯⋯⋯12lV 二、加强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对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14(一)社区工作者担负着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141.社区管理的职能⋯⋯⋯⋯⋯⋯⋯⋯⋯⋯⋯⋯⋯⋯⋯⋯⋯⋯⋯⋯⋯⋯⋯⋯⋯142.服务社区居民的职能⋯⋯⋯⋯⋯⋯⋯⋯⋯⋯⋯⋯⋯⋯⋯⋯⋯⋯⋯⋯⋯⋯⋯.14(二)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中心和基础⋯⋯⋯⋯⋯⋯141.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142.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153.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源泉⋯⋯⋯⋯⋯⋯⋯15(三)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需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151.社区居民需求多样性要求我国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152.满足不同社区群体不同需求驱使我们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16(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方式需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161.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社区工作者的努力⋯⋯⋯⋯⋯⋯⋯⋯⋯⋯⋯⋯⋯⋯⋯⋯..162.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养老的主力军⋯⋯⋯⋯⋯.j⋯⋯⋯⋯⋯⋯⋯⋯⋯⋯⋯⋯⋯173.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一17三、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总体概况及存在问题⋯⋯⋯⋯⋯⋯⋯⋯⋯⋯⋯⋯..18(一)社会管理创新对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出的总体要求⋯⋯⋯⋯⋯⋯⋯⋯⋯⋯⋯⋯181.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182.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方向是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183.通过有效开展居民自治来实现社会管理创新⋯⋯⋯⋯⋯⋯⋯⋯⋯⋯⋯⋯⋯..184.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实行规范化管理机制⋯⋯⋯⋯⋯⋯⋯⋯⋯⋯⋯⋯⋯⋯⋯..18(二)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总体概况⋯⋯⋯⋯⋯⋯⋯⋯⋯⋯⋯⋯⋯⋯⋯19(三)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问题⋯⋯⋯⋯⋯⋯⋯⋯⋯⋯⋯⋯⋯⋯⋯191.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192.社区工作者队伍资金保障不足⋯⋯⋯⋯⋯⋯⋯⋯⋯⋯⋯⋯⋯⋯⋯⋯⋯⋯⋯.213.社区规模大,工作人员少,工作压力大⋯⋯⋯⋯⋯⋯⋯⋯⋯⋯⋯⋯⋯⋯⋯..224.社区工作者角色定位不清⋯⋯⋯⋯⋯⋯⋯⋯⋯⋯⋯⋯⋯⋯⋯⋯⋯⋯⋯⋯⋯.235.绩效评估和考核流于形式⋯⋯⋯⋯⋯⋯⋯⋯⋯⋯⋯⋯⋯⋯⋯⋯⋯⋯⋯⋯⋯.236.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23V 四、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4(一)对社区及社区工作者的管理体制不畅通⋯⋯⋯⋯⋯⋯⋯⋯⋯⋯⋯⋯⋯⋯⋯⋯241.管理体制不完善⋯⋯⋯⋯⋯⋯⋯⋯⋯⋯⋯⋯⋯⋯⋯⋯⋯⋯⋯⋯⋯⋯⋯⋯⋯242.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行政化严重⋯⋯⋯⋯⋯⋯⋯⋯⋯⋯⋯⋯⋯⋯⋯⋯⋯⋯..25(二)相关政策法律不健全,监管不到位⋯⋯⋯⋯⋯⋯⋯⋯⋯⋯⋯⋯⋯⋯⋯⋯⋯⋯261.法律不健全⋯⋯⋯⋯⋯⋯⋯⋯⋯⋯⋯⋯⋯⋯⋯⋯⋯⋯⋯⋯⋯⋯⋯⋯⋯⋯⋯262.监管不到位⋯⋯⋯⋯⋯⋯⋯⋯⋯⋯⋯⋯⋯⋯⋯⋯⋯⋯⋯⋯⋯⋯⋯⋯⋯⋯⋯26(三)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程度低,社会地位低下⋯⋯⋯⋯⋯⋯⋯⋯⋯⋯⋯⋯⋯⋯⋯271.职业身份不明确,自身素质不高⋯⋯⋯⋯⋯⋯⋯⋯⋯⋯⋯⋯⋯⋯⋯⋯⋯⋯一272.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27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28(四)社区工作社会参与率较低⋯⋯⋯⋯⋯⋯⋯⋯⋯⋯⋯⋯⋯⋯⋯⋯⋯⋯⋯⋯⋯..281.支持力量以老年入居多,义工作用有限⋯⋯⋯⋯⋯⋯⋯⋯⋯⋯⋯⋯⋯⋯⋯..282.慈善事业、物管公司等处在初级发展阶段⋯⋯⋯⋯⋯⋯⋯⋯⋯⋯⋯⋯⋯⋯..28五、国内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先进经验⋯⋯⋯⋯⋯⋯⋯⋯⋯⋯⋯⋯⋯⋯⋯⋯⋯⋯⋯.30(一)国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先进经验⋯⋯⋯⋯⋯⋯⋯⋯⋯⋯⋯⋯⋯⋯⋯⋯⋯⋯301.美国⋯⋯⋯⋯⋯⋯⋯⋯⋯⋯⋯⋯⋯⋯⋯⋯⋯⋯⋯⋯⋯⋯⋯⋯⋯⋯⋯⋯⋯⋯302.加拿大⋯⋯⋯⋯⋯⋯⋯⋯⋯⋯⋯⋯⋯⋯⋯⋯⋯⋯⋯⋯⋯⋯⋯⋯⋯⋯⋯⋯⋯⋯⋯⋯⋯⋯⋯⋯⋯⋯一303.英国⋯⋯⋯⋯⋯⋯⋯⋯⋯⋯⋯⋯⋯⋯⋯⋯⋯⋯⋯⋯⋯⋯⋯⋯⋯⋯⋯⋯⋯⋯304.新加坡⋯⋯⋯⋯⋯⋯⋯⋯⋯⋯⋯⋯⋯⋯⋯⋯⋯⋯⋯⋯⋯⋯⋯⋯⋯⋯⋯⋯⋯⋯⋯⋯⋯⋯⋯⋯⋯⋯..31(二)国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先进经验⋯⋯⋯⋯⋯⋯⋯⋯⋯⋯⋯⋯⋯⋯⋯⋯⋯⋯3l1.上海⋯⋯⋯⋯⋯⋯⋯⋯⋯⋯⋯⋯⋯⋯⋯⋯⋯⋯⋯⋯⋯⋯⋯⋯⋯⋯⋯⋯⋯⋯⋯⋯⋯⋯⋯⋯⋯⋯⋯⋯312.青岛⋯⋯⋯⋯⋯⋯⋯⋯⋯⋯⋯⋯⋯⋯⋯⋯⋯⋯⋯⋯⋯⋯⋯⋯⋯⋯⋯⋯⋯⋯3l3.武汉⋯⋯⋯⋯⋯⋯⋯⋯⋯⋯⋯⋯⋯⋯⋯⋯⋯⋯⋯⋯⋯⋯⋯⋯⋯⋯⋯⋯⋯⋯324.沈阳⋯⋯⋯⋯⋯⋯⋯⋯⋯⋯⋯⋯⋯⋯⋯⋯⋯⋯⋯⋯⋯⋯⋯⋯⋯⋯⋯⋯⋯⋯⋯⋯⋯.32六、加强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33(一)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结构和提高专业化水平⋯⋯⋯⋯⋯⋯⋯⋯⋯⋯⋯⋯⋯33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改善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332.建立社区与高校联系,吸引专业人才服务社区⋯⋯⋯⋯⋯⋯⋯⋯⋯⋯⋯⋯..34Vl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规范化管理⋯⋯⋯⋯⋯⋯⋯⋯⋯⋯⋯⋯⋯⋯⋯341.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划,完善相关法规⋯⋯⋯⋯⋯⋯⋯⋯⋯⋯⋯⋯一342.建立激励约束和考评体系⋯⋯⋯⋯⋯⋯⋯⋯⋯⋯⋯⋯⋯⋯⋯⋯⋯⋯⋯⋯⋯.35(三)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351.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352.建立完善的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准入制度⋯⋯⋯⋯⋯⋯⋯⋯⋯⋯⋯⋯⋯⋯..363.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37(四)完善对社区及社区工作者管理体制⋯⋯⋯⋯⋯⋯⋯⋯⋯⋯⋯⋯⋯⋯⋯⋯⋯⋯371.理顺街道及其他政府部门与社区的关系⋯⋯⋯⋯⋯⋯⋯⋯⋯⋯⋯⋯⋯⋯⋯,,372.明确社区工作内容,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373.创新社区治理机制⋯⋯⋯⋯⋯⋯⋯⋯⋯⋯⋯⋯⋯⋯⋯⋯⋯⋯⋯⋯⋯⋯⋯⋯.384.坚持政府、社会组织与社区组织的分工合作⋯⋯⋯⋯⋯⋯⋯⋯⋯⋯⋯⋯⋯..38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区居民自治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39(五)广筹资金,完善财务管理⋯⋯■⋯⋯⋯⋯⋯⋯⋯⋯⋯⋯⋯⋯⋯⋯⋯⋯⋯⋯⋯391.多渠道筹集资金⋯⋯⋯⋯⋯⋯⋯⋯⋯⋯⋯⋯⋯⋯⋯⋯⋯⋯⋯⋯⋯⋯⋯⋯⋯39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40结语⋯⋯⋯⋯⋯⋯⋯⋯⋯⋯⋯⋯⋯⋯⋯⋯⋯⋯⋯⋯⋯⋯⋯⋯⋯⋯⋯⋯⋯⋯⋯⋯⋯⋯⋯⋯⋯⋯⋯⋯⋯⋯⋯⋯⋯4l参考文献⋯⋯⋯⋯⋯⋯⋯⋯⋯⋯⋯⋯⋯⋯⋯⋯⋯⋯⋯⋯⋯⋯⋯⋯⋯⋯⋯⋯⋯⋯⋯⋯⋯42致{射⋯⋯⋯⋯⋯⋯⋯⋯⋯⋯⋯⋯⋯⋯⋯⋯⋯⋯⋯⋯⋯⋯⋯⋯⋯⋯⋯⋯⋯⋯⋯⋯⋯⋯⋯⋯⋯⋯⋯⋯⋯⋯⋯⋯⋯45VIl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选题目的引言(一)选置目的与选曩意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对居民的发展具有全面的决定性意义的是居民的单位,单位管理居民的劳保、住房等等,单位对于居民来说具有不可代替的归属感和依赖感,政府管理居民的途径是通过单位来管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我国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发生转变,城市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都加大了政府对城市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单位不得不把以往承担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移交给以社区为主要力量的社会,从而转换自己的职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社区在城市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工作者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服务的质量,一支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可以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并促使社区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呼伦贝尔市属于偏远落后地区,与国内外的一些社区工作先进地域相比,有巨大的差距,本文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选取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研究对象,希望可以为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对促进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基层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选题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完善,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对于我国基层自治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及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我国城市居民的构成复杂多样,既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也有外来务工的人员;有生活水平较高的居民也有温饱问题不能解决的低保户;有在岗职工也有无业人员。复杂的城市居民结构决定了每个群体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社区工作者具有极高的工作能力,可以为具有不同需求的社区工作者提供不同的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工作者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的能力。第二,有利于加快优化基层管理职能。随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的加快,我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的管理重心下移,许多职能下移到社区,因此对社区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才能加快优化基层管理职能。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区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社区保持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居民的服务者,是维护社会稳定重要力量,只有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国外研究现状(二)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西方国家从农业化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大量社会问题如贫穷、失业、犯罪问题的出现促使西方开始出现社区工作这一职业。社区这一级组织及社区工作这种工作方法最早产生于1939年的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学者罗伯特·兰尼(Robert·Lenny)的研究组呈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社区组织的理论和方法,从此社区及社区工作这两个名词被学术界所认可。美国最早专业研究社区组织及社区工作的名叫社区组织研究会的机构成立于1946年,这个团体致力于研究社区工作的专业化道路,并且积极的与相关的机构一起合作研究相关内容,编辑出版了许多社区工作的专著。西方国家的社区工作有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对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已经取得美国社会工作教育联会学士学位是成为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会员的必备条件。英国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对申请者的申请要求也极高,英国规定申请者必须在英国规定的专业院校学习,并且获得系统的相关社会工作训练课程的训练。西方国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制度促进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具有保障的服务。社区工作者在美国的社区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来自于美国社会工作专家罗斯曼(Rothman)认为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扮演着协调者和倡导者的角色。社区工作者倡导社区的居民应该抱成一团,都积极努力地参与社区工作和建设中来,通过这种途径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友谊。社区包含许多方面,美国社会学家泰勒和罗伯特·默顿的观点是,社区发展、程序发展及服务协调、策划理论、政治行动、社区联络等几个方面都包含在社区工作当中。美国社会学家伯顿(burtonrclark)所提出的“两分法”认为,在“直接干预法”中,社区服务机构和社区工作者在面对问题时直接去干预社区工作、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直接 内蒙占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并实现其不同愿望。而“非直接干预法"认为,居民应自己提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途径,社区工作者只负责协助和辅助居民。社区工作者可以充当多种角色,美国社会工作教授札斯超①的观点是社区工作者可以充当组织促进者、牵线搭桥者、咨询服务者、调查设计者、权益保护者、宣传鼓励者的角色。英国社会工作学者R.贝珂(RonBaker)的观点是从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来看,社区工作者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即直接服务者、间接服务者及合并服务者。这三大类在现实中还可以分为倡导者、研究者、支持者、指导者、行政者咨询者、治疗者、照顾者、促进者、教育、中间经纪人、调解者、管理与协调者者等十三种具体角色。西方国家对社区工作者的研究认为: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社区工作者应该具有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主要集中在社区工作者的角色扮演及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方面。西方学者对社区及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对中国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总之,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西方国家社区工作形成了法律保障、政府主管、社会参与的较为完善社区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系统,在理论研究中也有较大的突破。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社区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社区工作者薪酬福利较其他职业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负担过重,社区工作者结构不合理,这些都为西方社区工作和社区管理带来了挑战。西方研究方向也与我国有一定差别,国外的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只针对社区内的弱势群体,而并不是全体社区居民,国外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并没有面向全社会,我们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对西方理论进行分析研究。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社区工作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大多从西方的研究直接复制过来,所以相关的理论研究较少,我国对社区工作者的研究主要从一下几方面展开:(1)对我国社区工作者应有素质的研究社区工作者作应具备什么素质是学术界讨论的重要话题。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不仅包括从业人员的素质,还应包括专业素质,社区工作者应有素质现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社区工作者与传统的居委会干部有很大的不同,李少红阐述了传统居委会干部和新时期社区工作者的差别:1、专业人员类型的差别。2、专业工作方法的差别。3、专业价值观隋灭沽:《社会工作一理论、方法与实务》,巾囤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印版,第133.144负3 内蒙占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差别。4、专业角色的差别。5、专业工作原则的差别。6、专业伦理的差别,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角色特征。回良玉在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表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全面推进社区建设需要着重把握好几个问题,其中第四条就指出要把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环节。、高鉴国的观点是社区工作者出除了应具备的十几种能力外,有几种素质和能力如社会责任感,平民意识,知识基础和组织能力对社区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李炜明的观点是社区工作者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角色,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基础工作知识,还应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多种综合培训。钟莹认为社区工作者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以人为本意识,一切都要以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为重。在社区工作中,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公共事务。①李永红指出我国社区工作者应具备过硬的政治意识和坚韧强健的自身素质,应做到亲民廉洁、公道正派、助人自助、平和达观,还应该具备现代管理能力、沟通、协商、合作、社会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专业能力。固(2)关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研究李芹研究了职业化社区工作者和专业化社区工作者的关系,她认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可以包括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但不是所有的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都是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这两者是不同的两种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韩伟认为专业的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必要和必然的,他指出了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工作的困难性,同时也阐述了政府为了促进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应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我国社区工作者职业化道路还处于探索阶段,钱兆永在《规范化: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路》中指出,在对江苏部分地区的调研得出社区专职工作者规范化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出现好的经验做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1、社区专职工作者界定不清楚。2、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业类别比较模糊。3、社区专职工作者劳动与报酬不对称。4、社区专职工作者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5、相关法规滞后,影响规范管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可以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水平,贾维周分析了专业社区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城市社区工作专业化的推动力,提出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可i、钏噬:《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巾的丰要问题与对策川应——论社区工作擘业化足解决社区建设问题的币要途径》,《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6月号,第86贝.。+含水红:《造就i岛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沈阳十部学刊》2005年8月第7卷第4期,第59次.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提升社区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他的观点是建立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社区工作者的准入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将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相结合。(3)对我国政府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系研究蒋光福的观点是社区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政府和社区的关系不应是领导与被领导,而应是指导与协助的关系。社区不应是办事机构而应该是议事机构。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定位是受政府领导,是政府下设的办事机构,它的权威全部来源于政府,这种现状不利于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而王思斌认为在社区工作职业化的过程中政府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政府现在依然是雇佣社区工作者的雇主,每年培养出大量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和大学专科毕业生,政府应就社会工作及教育严重不协调这方面加大改革和重视力度。为了加快社区工作的发展,我国应该努力培育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队伍,政府应该在制度和政策上对志愿者队伍予以倾斜,鼓励和帮助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多为志愿者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志愿者队伍赢得政策资金支持和社会的支持。∞’综合对比我国对社区工作者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实状况的描述、对社区工作的研究、对社区工作者自身状况的研究,大多都从社区工作的角度研究,而对理论探讨少、对社区工作者管理研究的少,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论证的少,重复性的观点较多,提出新观点,运用新方法的较少。1.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有:(1)调查法。为了更好的对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利用工作优势并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全面地收集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相关数据、总体概况、存在问题等材料。(2)文献研究法。作者通过大量收集、查阅、鉴别和整理相关的文献、期刊、学位论文和网络资料等文字数据,并且广泛地阅读并了解政治、社会、地方经济、人力资源理论及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大量文献,提炼有关社区工作者的相关理论王恐斌:《体制转变巾社会工作的职、Ik化进程》,《北京科技人学学报》2006=午1月,第2页5 内蒙·1i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和资料,了解掌握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形成分析研究的依据及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3)访谈法。访谈法研究是通过对涉及评价社区工作者所需素质的社区工作者等人进行访谈,总结观点。(4)数据分析法。通过在相关部门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对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者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可以直观的展示出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情况。(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为当地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参考。(6)跨学科研究法。在分析研究中运用了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对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了研究。2.研究内容本文拟在人力资本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及社区治理论的’基础上,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以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文献研究及调研分析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员素质、队伍结构、资金保障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寻应如何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1.创新点(四)创新点与不足(1)本文的写作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狭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从队伍结构、人员素质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选题视角及选题对象上有一定的创新之处。(2)本人实际工作岗位与社区工作者有诸多接触,在写作过程中广泛收集并且采用身边实际发生的案例作为论据。2.不足本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目前学者们对我国社区工作者的数据模型研究不多,本文收集和分析的大部分资料都是文字资料,对数据和模型的运用还不完备,在研究方法上,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还有待加强。第二,对有些理论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不够灵活,有待于进一步细致、深入的研究相关理论并灵活实践。 内蒙。I‘i人学硕士学位论文1.社区一、社区工作者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基础(一)相关概念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社区与社会》(《Co唧unityandSociety》)一书中最早发现了“社区"这个词。(1)社区的传统含义。指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社区一词强调人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2)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与“单位”相对应的是指居委会所辖区域;与“国家"相对应的“社会"中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共同利益;民间性;一定的地域边界。社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特定的地理区域;二是具有特定数量的人口;三是地方居民之间共同具有相通的利益和意识,社会交往也相对密切。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指的社区通常指的是与个人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较小型的社区。①人们集中在社区范围内生活和工作,通过共同的生活和共同的劳动,社区里的人们相互熟悉、相互交流交往,从而在社区范围内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内部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人们也会在社区里形成亲密无间的感情交流。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并能够满足社区成员的多方面的需求才证明是一个成熟的社区。2.社区工作学术界一直对社区工作的含义没有统一的定论。“社区组织是一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社区确定本身的需要与目标,定下先后次序,寻找所需资源,并采取行动去满足这些需要与目标,以及在社区内发展居民合作的态度和实践”,这是美国学者罗斯曼最早给出的社区工作的含义。《社会工作概论》一书中认为“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发掘并培”郭平.创新社会{t:理视野下的城市社区党建研究[D].内蒙I。i人学,20128 内蒙t与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我国台湾学者廖荣利的观点是: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它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本着其哲理信念与专业技艺,与他所服务的社区居民一起群策群力,推动与民众福社有关的社会行动与社区方案的方法。研究中外学者对于社区工作的理解,本文认为所谓社区工作就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利用专业的社区工作方法和社区资源服务社区居民,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促进社区保持健康和良性的发展态势。3.社区工作者在西方社会中,专业从事社区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称作社区工作者。而在中国,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涉及面极广,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也不高,一直没有实现社区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在我国,社区工作者的含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广义社区工作者是指所有参与社区工作的人员,包括社区党组织委员、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志愿者、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公共服务机构成员以及高校或科研所的社区理论者。狭义的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党组织成员、居委会成员和聘用制的专职社区工作者,本文所要探讨的正式狭义上的社区工作者队伍。②4.社会管理创新含义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王思斌:《社会工作概沦》,高等教育m版社1999年,第116负.攀苏梅.我国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D].广两民族人学,2010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的区别1.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的区别社会工作者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的人员。社区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一种,社区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因此社区工作者是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2.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的区别社区志愿者是指参加某一个志愿者组织并自愿从事社区某些方面工作的人员,他们的工作总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大家的事情大家管。社区志愿者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愿性、组织性和公益性,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是一种关心社区、助人为乐的社会互助行为。他们不会在提供志愿服务中获取工资,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热情和兴趣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积极响应社区活动参与社区活动,所以说社区志愿者只是业余的提供服务的人员,而并不是一种职业,这与社区工作者是最大的不同。(三)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1.人力资本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内在矛盾不断的加剧,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的发展地位对生产关系做了一定的调整,在此过程中劳动再生产问题已经被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注意到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会为资本家带来经济收益,这一点与对物质投资能形成物质资本是相似的。西奥多州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被认为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西奥多州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在1960年发表了题目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他认为:人力资本包含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教育费用、培训费用、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等,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现,投资是人力资本的形成的关键,人力资本是一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10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随后,人力资本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学者们认为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对人力资本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学者们认为人力资本理论包括多层内容:一是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的作用远远地大于对物质资本投资的作用。二是对人力资投资的最主要的是对教育的投资,教育投资可以明显地提高人口的素质。教育程度高的人力资源比教育程度低的人力资源所产出的效应明显高很多。三是对教育不能进行盲目的投资,必须以市场供求为导向,以人力资源的价格摆动为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对社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来高。社区人力资本也就是说社区工作者的素质高低对我国社区工作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巨大的回报,可以直接影响社区服务的质量,所以人力资本理论必然是我国社区工作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撑。2.需要层次论需求层次理论出现于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IIlHar01dMaslow)是这个理论的首创者,他在其著作《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并且人的需要有层次。只有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会影响其行为,当较低一级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描述了人类的五种基本需要,从低到高为:一是生理需要,指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包括衣、食、住、行、婚姻、疾病治疗等基本需要。二是安全需要,指人们保护自身的身体、财产和情感等方面不受到伤害的需要。三是社交需要,也是指归属和爱的需要,指人们对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指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指地位、认可和关注等。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成长、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了解社区工作者的需求层次,满足社区工作者的不同需求;掌握社区工作的不同的优势需求,可以对社区工作者实施最大程度的鼓励。同时引导和控制社区工作者不积极的需求,对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双因素理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了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着工作任务的成败的观点,这个观点被称作双因素理论,也称作激励一保健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认为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大类。保健因素又称“维持因素”,是属于工作关系方面,与人们的不满情绪相关,如果对这个因素处理不满,结果会导致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但是保健因素不能激励员工的成长。激励因素属于工作成绩方面,它可以激励员工工作,为员工带来成就感,对未来的期望、愉快,进而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激励一约束理论对我国社区工作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为了促使社区工作者更好的发挥作用,一方面要维护对社区工作者的保健因素,另一方要重视对社区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充分发挥激励一约束理论的作用可以极大的激发社区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成就需要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在研究中发现一部分人具有常常考虑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成就方面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得来的,这就是著名的成就需要理论。(1)成就需要。麦克利兰提出成就动机表现为追求某种能表现事业成就的目标人格中,是人格特性中一种比较稳定的特性。(2)亲和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一种需要。(3)权利需要。不被他人控制并能控制他人的一种需要。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对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那些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成就目标,他们会以此为动力,在工作中备受激励,取得较高的成就。因此,如果在社区工作中具有成就需要的社区工作者很多,对于社区发展和城市发展具有重大的有利的影响。5.社区治理理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 内蒙古人学硕士学位论文越高。单纯的像过去一样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政府需要整合社会更多的资源,放下很多资源来解决社会面临的新问题。社区治理理论可以为政府职能下移到社区提供理论依据。社区治理理论是一个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和机制。所谓社区治理理论是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的条件下,各个主体如政府、社区组织、居民、辖区单位、营利性组织及非盈利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合作,有效提供给社区公共产品进而满足社区的需求的过程。社区治理理论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社区治理作为一种另类的社会管理模式。它的权力的运行模式是多角度,上下互动的,而不是如行政管理模式那样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过程。(2)社区治理的主体正在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过去对社会基层组织的管理的唯一主体是政府。而在社区治理中,管理主体不是唯一的政府而是多元化的,比如居民、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辖区单位等都可作为治理的主体。因此社区治理需要政府聚拢社会多方面的参与主体,与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善治为目标,实现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3)社区治理就结构而言,由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横向网络互动结构。我国过去的对街道和社区的管理体制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一街道一社区一居民的管理体制,只有自上而下的关系,而没有横向互动的关系。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社区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政府与街道、社区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是良性互动的。一些社区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志愿组织也联系起了政府和居民,从而将社区中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构筑成横向的网状结构。(4)社区治理就过程而言,由行政控制转为民主协商。过去的管理体制中,政府的行政化倾向非常严重,而社区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化参与,要求社区的发展必须以居民的意志为目的,居民将和政府形成一种平等的支持关系。为社区工作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治理理论所强调的互动模式可以有效的指导社区管理体制完善和创新,形成居民、社区和政府的平等支持关系,减轻社区工作者的行政负担,释放他们为民服务的能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上来。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加强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对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社区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依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中心和基础,社区工作者队伍是社区建设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建设,所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对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社区工作者担负着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1.社区管理的职能一是执行政府管理的职能。虽然从法律上规定我国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实际上我国社区行政化倾向非常严重,社区不得不承担上级政府指派的如计生、民政、低保、综治等各项任务。二是履行社区居民自治职能。目前社区工作者在社区自治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民意反映渠道通畅,民意形成集体选择,实现社区各组织自我规范与协同活动。2.服务社区居民的职能一是向居民提供社区基本服务。面向各种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面向普通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服务。二是就业服务。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出现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加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一问题愈发加重,如何帮助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是社区工作者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三是社会救助服务。我国在早期建立最低生活保障这一救助制度,社区工作者在社会救助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他们负责核定受助家庭的家庭状况并对其实施救助。(二)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中心和基础1.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来行使民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参与公共事务。社区工作者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的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是14 内蒙占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将各部门的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和居民,所以说离开了社区就没法实行社会管理创新,离开社区工作者队伍就失去社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人力资源。2.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单位人"逐渐转为“社会人",居民社会生活的聚焦点、支撑点和矛盾都越来越多的集中于社区,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建设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以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重要的切入点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强化社区的居民自治功能,健全新型的网格化、网络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合力更好的服务于民。3.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源泉一直以来,人民群众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新事物和社会矛盾也层出不穷,当前的一些社会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集合体,因此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应当不断总结基层社区工作者的经验和做法,倾听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心声和想法,努力的探索出符合实际的社会管理创新途径。(三)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需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1.社区居民需求多样性要求我国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需要当代的社区工作者具有全面的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由我国社区居民需求表可以了解到,我国社区居民对社区的需求种类繁多且具有个性化。所以针对不同的需求,我国的社区工作者需要给与不同的服务和满足,这对新时期的社区工作时一个极大的挑战,必须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内蒙古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类别社区提供的需求在职职工、下岗职工、退休职工、老年人、待业青年、个社区居民构成体工商户、流动人口等加强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居住、治安、卫生公共需求状况,开展社区活动等需求类别个性需求就业、住房、医疗、社保、低保、救助等物质需求就业、住房、医疗、社保、低保、环境、治安等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等表2.1:我国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2.满足不同社区群体不同需求驱使我们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我国的社区居民结构很复杂,既有在职职工也有下岗职工;既有本地居民又有外来务工者;既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又有个体工商户;既有儿童又有老年人等等,虽然各个群体有共性的需求,但每个不同的群体都有其最迫切的需求。为了满足每个群体最迫切的需求,需要我们有一支工作水平极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以保证提高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效率。(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方式需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是社会最基础的细胞,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的和谐稳定,而社区的和谐发展则取决于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所以一支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可以提供良好的社区服务,社区工作者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服务水平的高低。1.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社区工作者的努力文化是社会的灵魂,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引导和支撑,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而在社区义化建设中,社区工作者是主导力量,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努力。社区文化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社区义化有利于16 内蒙-oi火学硕士学位论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社区工作者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中可以起到宣传和组织的推动作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可以最大效率的提升社区文化建设。2.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养老的主力军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13.7%,比上年末提高O.47个百分点。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2l亿,占总人口的16%,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国家十分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①随着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独生子女已经担负不起照顾四位老人的重担,所以,社区养老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实行社区养老,不仅仅要照顾好老人的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到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和文体娱乐活动需要一支强有力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只有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的队伍才能为老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真正的使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天伦之乐。3.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解决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是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最为关心、关注的重要问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政府的行政力量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和城市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社区工作者可以访问居民家庭,了解失业下岗人员的具体情况,掌握社区内失业下岗人员的各种资料信息。二是掌握了下岗失业者的资料的社区工作者可以集中和调动社区内的就业资源,形成再就业网络,可以帮助社区下岗失业的弱势群体重新树立再就业信心。三是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市场、技术和信息支持等,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四是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可以充实到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中来,为社会减轻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压力。h鲢P:碰型型班如£ap匹:艘∑£n』lQngii臼皇!竖曲l也j,仝困老龄办公室17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呼伦贝尔市工作者队伍建设总体概况及存在问题(一)社会管理创新对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出的总体要求1.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问题,阶层利益冲突、流动性问题加大、社会风险引发失范等等这些问题都挑战着我国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开展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仅需要解决好这些社会问题,更要做好基层管理工作。基层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社区工作,社区工作的好坏又取决于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水平,所以说,搞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迫切的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借助社区工作者的力量,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做好均衡发展。2.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方向是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居民获得充足的幸福感,这就要求我们的社区工作者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对现有的工作方法进行发展和创新,将科学化的观念深入到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社区工作者明确的工作目标就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最终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3.通过有效的开展居民自治来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是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它的服务对象是人。要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对人的服务,首要条件是了解人民的需求,倾听人民的所思和所想,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来帮助人民解决现实的问题和难处。居民自治是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社区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不断探索居民自治模式,通过真正实现居民自治来是居民享受到社会管理创新所带来的成果。4.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实行规范化管理机制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提升社区科学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是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进而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德才兼 内蒙古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备的社区工作者充实到社区工作中来。要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招聘录用、劳动合同、日常管理、教育培训、考核评估等事项均作出详细规定,形成一以贯之的社区工作者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二)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总体概况截止2011年,全市共有街道36个,社区281个,社区工作者共有1343人。其中女性1132名,占总数的84.3%;大专以上292人,占总数的22%;四十周岁以上的有873人,占总数的65%,平均年龄四十一周岁;社区工作者补助400一1500元不等。①(三)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问题比对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还存在着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社区工作者队伍资金保障不足、社区规模大,工作人员少,工作压力大、社区工作者角色定位不清、绩效评估和考核流于形式、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等问题。1.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1)普遍年龄偏大从调查的数据得知,呼伦贝尔市所辖281个社区,共有社区工作者1343名。社区工作者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到13%,年龄在40—50岁的社区工作者占到52%,30—40占到30%,20—30岁的社区工作者占到5%,可见,在呼伦贝尔市社区干部队伍中,年龄在40—50岁的中年人成为社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力量。“、数据来源于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 内蒙tli人学硕.上学位论文图3.1: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年龄结构图(2)性别比例失调从调查数据看,呼伦贝尔市所辖281个社区共有社区工作者1343名,其中女性1132名,占总数的84.3%,男性社区工作者211名,占总数的15.7%。国家民政部2005年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293个社区进行的调查,其中女性社区工作者的比例为63.12%,男性社区工作者的比例为37.88%,①这个差距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的表现更为地明显,女性成为社区主要的工作力量。网I!玄丝J粥性殳陀图3.2: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性别结构图(3)文化水平偏低在被调查的社区工作者中,具有大学及大专学历占到22%,具有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占到总人数的56.8%,具有高中以下学历的占到总人数的21.2%,而具有社区管理工作的专业背景的人数更为稀少,由此可见,社区二卜作者的文化水平整体还是偏低的。b!!乜;碰鲨竖出§d匹:gQ羔£n』!zg型曲!Yg型12QQ51Q12.垒52里鱼:丛幽巾’#人民jL和困民政部20O0O0987654321 内蒙di人学硕上学位论文图3.3: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学历结构图2.社区工作者队伍资金保障不足(1)工资待遇差根据调查,以前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的生活补贴为420—500元/月,2012年,根据呼伦贝尔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求提高全市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达到1500元/月,社区居委会委员达到1300元/月。虽然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比照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这些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的物价水平,福利保险也没有过多的保障(政府和社区工作者个人各付一半)。(2)培训经费少根据调查结果可知,针对社区工作者这一群体的专业、系统、全面的培训非常的少,培训时间也特别短,未参加过系统全面培训的社区工作者占到了85%。政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划拨的专项培训经费极其少,更没有为基层社区工作者成立专门的培训教育机构。现阶段为基层社区工作者培训的老师基本上是上级业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培训内容更多的倾向于理论,对案例分析和实地教学开展的极少。(3)资金拨付政策有缺陷,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经费管理问题。目前,呼伦贝尔市所辖13个旗市区的有关政府部门都将拨给社区的经费划拨给街道办事处,由街道办事处转交给社区使用。上级有关政府部门划拨的经费,街道办事处会抽取、自留一部分,本来就很少的社区活动经费能拨到社区的则少之又少了。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没有对社区的自治地位予以承认。同时,没有得到专项经费的组∞印们∞加m0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织还有社区志愿组织,社区志愿组织没有收入来源,除了身体力行的发挥一些作用,由于没有经费,很多公益活动都无法开展。②经费政策缺陷。随着社区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运作,为了给社区建设提供物质和经济保障,相关的财务制度必须在社区建立起来。长期以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为政府承担了大量的任务,这种对政府任务的承担本该是一种有偿的服务,但是各级政府部门不愿意也无力支付购买社区服务的资金,只能在政策上对街道和社区予以支持。同意街道和社区自己寻找途径创收,来实现“三有一化”的问题。由于每个街道和社区的情况都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街道和社区经济基础不同的现象。根据调查显示,9096以上的社区都没有长期的、稳定的收入。所以形成了只能等有资金的时候对社区进行投入,没有资金就不能投入,造成了社区建设的不可持续发展和恶性循环,对社区居民的活动的可持续性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解决街道和社区的资金供给问题时发展社区建设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3.社区规模大,工作人员少,工作压力大根据《关于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每个城市社区配备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原则上按照户籍人口每300一400户配备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举个例子,现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健康街道办事处每个社区平均4000户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平均800户的外来人口,平均每个社区有工作人员7名,实际中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任务远远超过规定任务。由于社区工作者人数与工作任务不协调导致了矛盾的产生,社区工作的蓬勃发展与社区工作者数量的萎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面对这一情况,社区无权增加工作人员,无力支付更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致使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不高、不堪重负,而政府仍1日把细小琐碎的工作任务下达给社区及社区工作者来完成。例如,社区中实行居家养老这项服务,为居民老人送饭的工作又毫无疑问的落在社区工作者的肩上。再比如,社区居民想要自发组织文艺团体、各种协会等等政府要求一定要有社区来出面组织,这样才能使这些民间队伍“获得公信力,具有合法性”。社区的各项资源非常的丰富,但是在社区工作中没有科学合理的分工和合作,本该承担社区义务的居民不必承担任何义务,所有的事情都推给社区来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 内蒙,i火学硕土学位论文社区工作者角色定位不清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社区居民,他们的工作任务是满足社区居民不同的需求,社区是我国的自治组织,所以社区工作者的好坏本应该由社区居民来考核和评价,政府对社区工作者应该是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呼伦贝尔地区的社区工作者工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政府的评价,他们的任务是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这是有悖于自治组织性质的。由于社区及社区工作者的经费都要由政府来承担,所以社区工作者要把政府下达的任务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而不是居民的需求,大量的政府工作使社区工作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服务辖区居民。5.绩效评估和考核流于形式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对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呼伦贝尔地区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考核体系仍存在很多弊端:一是现在的考核主体是政府而不是社区居民,这与社区自治的性质是有所相悖的;二是考核内容和方法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三是考核效力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有效的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可以充分激发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潜能,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一项核心任务。显然,呼伦贝尔地区现行的激励约束制度可以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6.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影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好坏的最直接的途径。呼伦贝尔市地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成熟的培训体系。例如,大多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都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缺乏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培训内容,当前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教育还都只是政府随意提供,并没有形成对社区工作者需求的科学分析。如今,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呼伦贝尔地区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对社区及社区工作者的管理体制不畅通1.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会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如公众对社区工作者职业认同度低、社区工作者职业性质模糊、人员结构不佳、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不能发挥实际作用等等。街道办事处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太过模糊表明社区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按法定地位角度来讲,街道办事处不是一级政府,而是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是指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的派出机关。1954年12月3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指出,加强城市的居民工作,密切政府和居民的联系是建立街道办事处的主要目的,其目的不是让街道和社区承担更多的政府职能。此条例对街道办事处的任务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一是办理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即政府)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二是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三是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基于我国的国情,街道办事处的任务早已经远远不止以上三项。按照规定,街道办事处不应该是一级政府,也不应该承担一级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能,更不应该具有作为一级政府应该具备的行政权力,街道办事处只能受上级政府的委派和委托,行使一部分的职权和职能,街道办事处理应该是上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稿)中明确指出社区居委会的性质: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在社区的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的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社区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社区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在现实工作中,毋庸置疑街道办事处属于政府的派出机关,所以街道办事处对所辖区域行使的管理属于国家行政管理的一种,那也就是等于说街道办事处对所辖社区的管理也属于国家行政管理,社区理所应当成为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对象,一切受街道办事处管理和控制,由此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却不能发挥基层的自治作用,从而产生了如公众对社区工作者职业认同度低、社区工作者职业性质模糊、人员结构不佳、 内蒙占入学硕士学位论文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不能发挥实际作用等等的不良影响。2.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行政化严重(1)行政任务加重使社区工作者在服务职能上有所减弱。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社区服务的重要性被大众所认知,呼伦贝尔地区过去由政府部门和党政机关承担的许多工作都转移到社区中来,比如说人口普查、卫生整治、信访维稳等工作都转移到社区来,由社区承担这些工作。许多社区工作者都形象的把自己的工作比喻为“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可装”、“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等等,社区职能随之增加了很多。这些职能的增加也增加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工作者超负荷运转。由于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增加,而对于许多居民不满的任务,社区工作者也只能执行任务,而没有任何权利解决不满,由此就造成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误解和不予配合。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负担重,加之社区居民的不满和不解,让社区工作者感到压力倍增,无法正常开展工作。2013年初,呼伦贝尔地区对社区工作项目进行了集中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每年社区的工作任务有:开展各级部门创建活动22项、各部门进社区工作19项、各项报表136种、台账43种、迎接上级检查多次。此外,还需要与上级各部门签订10余本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需要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也有20余种。当政府部门有工作任务的时候,他们首先要做的是把工作分解,分解后把工作下达到基层,由此所谓的“政府工作重心下移”被政府理解为“政府工作任务下移”到基层社区上来,具体的合法化的途径就是到社区挂一块本系统的站、点的牌子,随后向站、点布置工作,但却没有任何经费和人员的支持。在每个社区都会挂有上级不同政府部门的牌子,这些牌子的作用便是此项工作由社区来执行。然而,社区不仅仅要完成各级各部门下达的任务,还有迎接各部门的各项考核,大量的迎检工作也为社区工作者增添了很大的负担。问题就此出现了,社区工作者疲于应付上级政府的行政性指令而无力履行为民服务的职能,不利于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工作的开展。(2)社区管理体制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偏离社区服务居民职能。社区工作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为所在辖区居民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社区的性质属于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但长期以来,呼伦贝尔地区社区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尽管制度上规定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对社区工作不是领导而是指导工作,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仍然扮演着领导社区工作的角色,社区对上级政府职能部门交给的任务力不从心。社区工作者一方面承担着执行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任务,另一方面又承担着为社区居民 内蒙古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全心全意服务的职能,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不明确。社区作为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对于社区工作的绩效考核本应该由所服务的对象即社区居民来评价,但当前呼伦贝尔地区对社区工作者的绩效考核主要来自上级管理机构而不是来自于居民,导致社区工作者失去了为民服务的诸多动力,在工作方法上仍然不是从居民的需要出发,只着眼于执行上级指派的任务。对配套许多的公共基础设施没有妥善加以利用。比如,建成的“星光老年之家”成为了棋牌室,而非社区养老的场所,浪费了资源,居民没有完全参与到社区生活中来。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尚未完成是造成社区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行政任务过多产生了社区管理严重问题,社区自治发育不足又要求政府必须介入到社区管理中来,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社区管理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导致社区工作者没有形成良好的为民服务意识,社区居民接受不到社区工作者提供的优质和高效的社区服务,使社区工作者失去了最核心的服务宗旨。1.法律不健全(二)相关政策法律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管理工作也飞速发展,但与之相适应的对社区工作及社区工作者的专项法律法规的发展确是非常滞后的,目前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政部主管的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及其他一些指导性文件。在出现涉及社区工作者的问题时,没有专业的法律可以依据,只能参照其他法律法规执行,社区工作相关法律的滞后远远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区工作,拖延了社区工作的发展进程。2.监管不到位社区的工作种类繁多、纷繁复杂,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涉及到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多个角度和方面。社区作为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决定了社区的居民是社区的主宰者,社区居民具有与生俱来的监督社区工作者工作和服务的权力。要想做好依法让居民监督社区工作就需要社区完全公开社区工作的流程、工作内容、社区工作标准和社区工作者的相关信息,让社区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使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到社区工作。以此同时,社区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人员也同样应该受到所在社区对其工作和服务的监督及管理,防止社区居民共同的权利被滥用。当前,由于对社区建设及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的情况监管不到位致使社区建设出现很多不良现象。“作假”已经成为监管不到位的一个严重的后果。正如前面讲到的,我国政府对社区的管理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许多任务被强行的下达给社区及社区工作者,这类工作对社区工作者毫无热情和积极性可言,导致一些社区工作者对这些任务采取了敷衍了事的态度。例如,政府要求社区工作者开展公益性志愿服务,社区工作者为了顺利的迎接上级的考核,社区工作者只找来“演员”和“道具",然后留下影像资料交给上级政府,而真正的公益性志愿服务却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这种做法和方式极大的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形象,造成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不信任和失望,同时也失去了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进而失去了对社区工作及活动居民参与的欲望,对我国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影响极为不利。(三)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程度低,社会地位低下1.职业身份不明确,自身素质不高目前,国家颁布的职业分类没有明确将社区工作者列为哪一类职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仍然处于不明确的状态,这种不明确的状态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即相应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级工作无法在社区工作者身上实行,所以相应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也无法得到完善,最终导致社区工作者队伍难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工资制度,这就使社区工作者无法在社区工作中获得自我的肯定进而影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社会和居民对社区工作者也没有很清晰的认识,社区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颇为困难,缺乏社会和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认同感。2.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社区工作者的应聘渠道是街道招聘,每届任期通过选举而来的,社区工作者与街道本该是一种正规的合同关系。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的各项权利,社区工作者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待遇,但是现实工作中,社区工作者的各项权利缺乏权威的法律依据和相关法规,社区工作者的“五险一金”等待遇缺乏制度保障,也没有统一的薪酬制度。 内蒙古火学硕士学位论文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考核制度是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工作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社区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呼伦贝尔地区对社区工作者相关的考核激励不够完善,不能科学的评价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成绩、思想工作作风和履职情况。社区工作者之间没有形成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竞争机制,仍处于“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态,竞争氛围不浓厚。有些街道虽然实行了民主考核制度,但是却不认真执行。有些单位民主测评的结果不真实,只说优点不说缺点,工作业绩好的社区工作者评级较低,而老好人评级较高;或者是有些单位把优秀的名额轮流发给社区工作者,失去了考核制度的意义、权威性和科学性,成为人情交换的一种手段。(四)社区工作社会参与率较低1.支持力量以老年人居多,义工作用有限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缓解工作压力,社区工作者也在积极的寻找帮手,他们寻找的帮手和下属就是“居民小组长"。而真正把社区负责人选举上台手握有选票的正是居民小组长,他们是居民的代表、真正居住在本地的本地居民,反而充当了社区工作者的下属,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这说明呼伦贝尔地区的社区选举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还有待完善。居民民主意识还不强,并没有意识到这与他们手中的民主权利是不相符合的。社区负责人作为领导来为居民小组长分配任务,而不是由居民自主和独立的自治,说明社区维护政府权威与居民民主自治是相矛盾的,所以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状态。现今,居民小组长的主要力量便是一些素质较高并热衷公益事业的退休老人,帮助社区工作者可以帮他们充实退休生活是个不错的选择。除居民小组长之外,社区工作者还努力的调动义工来服务社区居民,但是社区义工的作用并不明显,发展速度很慢。2.慈善事业、物管公司等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社区本该是个各方力量支持的区域,但是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明确“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可以看出,政府并不允许除政府以外的资金介入社区中。民间的慈善没有合法地位,民间慈善把钱捐给社区的结果就是社区必须把钱上交给上级部门或者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他官方组织,社区不能自留捐助款项,如果自留会遭到上级处分。另一方面是物业公司的发展。物业公司获得了政策和法律的允许,承担许多社会管理的职能,这与社区是有相似之处的,但物业公司是一种经济组织而不是社会组织。物业公司为了搞好与业主的关系保证物业费及时收缴,在管理小区工作中,物业公司会采取很多办法例如开展便民服务、文体活动等等来得到小区居民的认可,这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是强有力冲击。社区工作者没有权利管理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在管理小区过程中反而比社区工作者更具有说服力和话语权。社区工作者与物业公司之间也不仅是竞争关系,他们也有合作关系。物业公司与业主发生矛盾时需要社区工作者出面进行调解;而在统计社区居民信息的时候,社区工作者需要借助物业公司的统计数据辅助工作。竞争关系也好,合作关系也罢,这种超社会组织职能的经济组织的存在对社区工作者的存在价值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五、国内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先进经验(一)国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先进经验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和管理模式都已经非常成熟和稳定。他们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有了非常完善的管理体制,社区工作者在西方国家的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社区及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较落后的呼伦贝尔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美国美国的生产力及经济极其发达,它是实行分权制的联邦国家。但美国一切的社会事务并没有由政府来包揽,而是政府积极的推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将许多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交给了非政府组织来承担。美国的社会事务主要由政府、盈利部门(企业公司)及非政府组织三大部门来管理,美国的社区工作者也由这三大部门分开管理。使能者(Enable)是政府的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培养民众的领袖的方法有市民参与、市民自决、市民自助,使能者社区工作者在重视市民的互助合作和培养市民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加拿大加拿大主要注重研究社区工作及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的历史、现状及主要功能方面的问题,社区工作者的管理与使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等方面,这与美国的研究是基本相同的。3.英国社区的发展涉及到多个群体和组织,根据英国社区发展基金会的评估报告可以看出,社区发展的组织和参与者有:l、中央政府有关部门。2、社区团体:通常以教会为基础的地方组织。3、地方权威机构。4、全国性的协会。5、欧洲委员会。6、志愿者:指的是各种志愿者团体。7、其他的全国性志愿者机构或联系机构。8、学术机构。9、支持社区发展的捐30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赠组织和基金组织.10、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的多面手或专家。①英国的社区工作多数是由这些非政府组织来开展的,因此英国发展社区工作的基本方式也就是积极的推动第三部门的发展。这种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如何协调好政府自身和第三部门的关系。4.新加坡新加坡社区工作的官方色彩较浓厚,居民顾问委员会、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内的主要的工作组织。主要负责整修社区内的公共福利的居民顾问委员会地位是最高的,负责管理和协调其他另外两个组织的工作。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妇女委员会、青年组等组织,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包括从计算机培训到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系列计划,这些组织对社区内居民完全开放。居民委员会相当于我国城市中的社区组织,为居民顾问委员会和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反馈搜集的信息并提供人力资源的帮助。主要承担治安、环卫(专业工作由服务公司完成)等任务。(二)国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先进经验目前我国先进地区对社区管理模式及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比较典型的有上海、青岛、武汉和沈阳。1.上海上海地区形成了政府、社区及居民合力强、协调统一的社区管理模式,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社区和居民的积极性广泛参与社区活动,统筹各方面力量。上海对社区建设投入力度巨大,具有良好的社区办公环境、基础设施、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充足。社区工作者可以向社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部分社区正在尝试实行直接选举的选举形式。2.青岛青岛的主要做法是注重社区服务的质量,评价社区工作的成绩的重要指标是社区服务的质量水平,青岛还努力的采取措施使社区居民的政治生活更加丰富,实行社区干部直选,“、刘江红.城市社区工作者镑理模式研多0一以长沙市雨仡区饮家塘街道为例[D].国防科学技术人学,200931 内蒙古火学硕士学位论文促使广大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其中,多方调查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提供服务的满意度,督促社区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3.武汉武汉社区管理的亮点是主动转变政府的职能,明确社区的自治功能。武汉提高社区工作者服务水平的途径是理顺政府和社区的关系,这样既减轻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同时还解决了社区工作行政化严重的倾向,取得了良好的收效。4.沈阳沈阳大胆创新,在当地社区设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一并同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自治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以社区议事会、社区管委会为主导,以居民组长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骨干的社区自治工作网,形成了全区自上而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体系。 内蒙’占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六、加强呼伦贝尔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一)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结构和提高专业化水平1.完善教育培调机制,改善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当前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并不高,这极大的制约了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面对这一问题,应该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对社区工作者要进行学历教育,如去党校和培训机构进修,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他们的专业素质培训。开发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职业培训课程,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影响社区工作者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社区工作者的实务工作能力,当前,大部分社区工作者的实务能力并不是很强,我们更应该特别关注对社区工作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在讲授中加入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等形式可以增进社区工作者互相学习和讨论交流,可以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情景处理当中去,从而加强社区工作者处理实际问题和事务的能力。(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培训的规划。要提高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必须在保证社区工作者队伍相对较稳定的情况下对社区工作者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规划,将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作为社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完成。呼伦贝尔地区应该把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作为一种长效机制来实行,可以成立社区学校等专门针对社区工作者培训的机构,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社区工作者培训,加大对培训的投入力度。在培训方式上,注重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注重针对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使培训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2)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突出培训的重点。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应该做出科学的设置,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理论的核心,结合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为基层服务的创新能力为培训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社区工作者不同岗位要求的职责,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如在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文化素养、业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同时还要紧密的结合呼伦贝尔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课程设置,要着重加强对社区工作者在基层民主建设、民生保障和改善及规范化服务等内容的培训。与此同时,由于呼伦贝尔地区长期以来对社区工作者缺乏社会公共管理理论和社区治理理论的培训,培训计划应当突出这方面的学习。对于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参与率不高的情况,应当加强对社区工作者对社区管理知识和创 内蒙pi人学硕上学位论文新能力的培训。总之,培训内容科学设置可以使社区工作者完整系统的掌握社区管理理论,掌握居民的实际需求,掌握我国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工作和发展规律。.一(3)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要想提高对社区工作者培训的效果,必须创新培训方式,我们探索以下几种形式来开展培训:一是对新进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成员实行岗前培训。对社区工作者岗前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系统的岗前培训可以使社区工作者在上岗前就在脑海里牢牢树立起社区工作主导的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及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了解并且掌握社区工作者的基本工作知识和管理技能。二是对社区工作者实行在职脱产进修的培训模式。对于在长期的社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年轻的、愿意长期致力于社区工作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有关的街道办事处或者其所在社区以及社区工作者个人可以推荐或申请到党校或者高校进行脱产培训,提高其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三是对社区工作者实行在职不脱产形式进行培训。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短期的培训班或者讲座,帮助社区工作者理顺工作思路更新观念和工作技能。四是组织社区工作者参观交流和出外考察的培训。通过与其他或者外地社区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学习,学习外界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达到开阔思维、提高技能的目的。2.建立社区与高校联系,吸引专业人才服务社区为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丰富社区人才结构,应该建立社区与高校的联系,吸引专业的社区工作人才来服务于社区,特别是要吸引具有丰富社区工作理论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社设立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等专业,由于学科发展历史很短,大多数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社区工作人才的培养方式,吸引高校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可以更好地帮助高校毕业生将社区工作理论运用到社区工作实际当中去,完善学科建设,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充实了社区工作者的力量,为社区工作带来新思路、新方法。(二)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规范化管理1.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划,完善相关法规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社会上各类群体,与此同时,在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上一直缺少对社区工作者自身的人身健康、工作环境等保障措施。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对社区工作者最本质的工作要求,但忽视社区工作者正常合理的需要而只强调其单方面的付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出不是理智的选择,不利于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当社区工作者与居民发生纠纷的时候,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在责任认定和赔偿方面很容易引起争议。社区工作者是一门合法的职业,理所当然应当获得相应的法律保护,应当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社区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处理依据,不仅能维护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可以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形象和认同感。2。建立激励约束和考评体系社区工作任务繁重、纷繁复杂,社区工作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不高涨、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所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提高社区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制定社区工作和管理的统一规范,从工作职责和奖惩等多个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二是定期召开社区工作者谈心交流会,互相交流感触,帮助解决问题,互通经验,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共同发展。三是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及时树立典型,加强宣传,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促使其更好发展。四是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可以采取公开考试、民主考察等方式选拔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进入到事业单位工作或推荐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可以尝试选拔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担任街道领导。五是结合地区实际,制定一套标准的职称评定和社区工作者晋升制度,不断激励社区工作者更好的完成工作,保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三)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1.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目前,我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在进入条件、绩效考核、教育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都对社区工作者做出了规定,这些地区在探索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道路上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国家职业标准没有对社区工作者作出相应的职业认定。上海市在2003年颁布的《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中,社会工作者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类别,被加入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管理范畴中。社会工作者被正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式认定为我国的新职业并形成相应的职业标准是在2004年6月我国颁布的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中。但是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在诸多方面如含义、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都是差别很大的。一是在法律上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社会工作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产生了社区工作者这个职业,目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政府都把社区工作者等同于社会工作者,所以现行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修改是非常有必要的,对社区工作者的规定应明确的体现在法律上,并将社区工作者作出相应的国家职业类别的规定,既可以增强社区工作者对职业的认同感,也可以增加公众对社区工作者的社会认知感。二是实现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要实现职业化,首先应该认定社区工作者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可以组织职业资格考试,进行统一的职业资格认定;探索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对社区工作者的录用、教育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要实现专业化,应系统的对社区工作者加以培训或从高校吸引社区工作专业人才。在培训过程中,应将西方的社区工作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将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2.建立完善的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准入制度(1)设立城市社区工作者的执业资格要求。实施统一、标准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可以选择更适合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可以作为政府考核和评价社区工作者的标准。实施此项制度可以逐渐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从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能力建设。(2)制定认证程序。应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资格认定程序,主要包括对社区工作者学历、所学专业和资历的验证;对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从业经验的评级;实习期的评价及资格注册的规范等等,认定机构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认定程序规范的完成认定程序。(3)确定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对社区工作者实行职称与等级制度是对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肯定,可以促进社区工作者不断往更高等级晋升和进取,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方式,从而努力的完善自我。香港对社区工作者的等级设置可以为呼伦贝尔市地区的等级划分提供参照,香港社区工作者的等级设置是:首席社区工作者主任、高级社区工作主任、社区工作主任、助理社区工作主任、总社区工作助理、高级社区工作助理、社区工作助理等职位。对于不同层次的职位设置都有不同的晋升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并且这些依据设置的科学规范,成为社区工作者努力工作的一个巨大的动力。(4)制定职业资格认定机构统一的资质标准。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从业资格认证的认证机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构必须获得国家批准的认证资质,以保证认证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3.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离不开优秀和专业的社区工作者人才,但实际工作中社区工作者现有的福利待遇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及高校优秀毕业生。虽然近年来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不断上涨,但仍然赶不上日益上涨的物价水平。政府应根据当地的物价水平,调整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并制定合理的工资制度,形成社区工作者工资的自然的增长机制。(四)完善对社区及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体制1.理顺街道及其他政府部门与社区的关系目前,两种对社区建设的倾向已出现在中国,一种是强调行政管理权力下放和政府权力在街道社区整合的行政化倾向,这种倾向的观点是将街道办事处转变成一级政府组织,街道过去的职能也随之转变成为对辖区和社区的综合的行政管理,社区的机构设置也与街道机构设置相对应。另一种倾向是强调居民参与和社区自治,这种观点的提出针对街道与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包揽的行政事务过多,同时又忽视对社区居民的动员,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延缓了社区工作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缺陷,我们需要对这两种倾向进行优化和整合。当前我国的社区建设既要重视政府的第一动力的作用,又要保证把社区居民参与和社区居民自治作为核心,政府要意识到应该由政府主导社区转变为引导社区工作,这才是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2.明确社区工作内容,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社区自治与社区行政事务过多的矛盾越来越加剧,政府职能部门与街道办事处应该适当的放权,减少对社区过多的行政干预和直接控制,减少社区的行政任务。同时也可以将社区的公益性事务交由公益性组织来完成,减少社区工作者的行政负担,集中精力为辖区的居民服务。 内蒙古火学硕士学位论文3.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政府对社区管理的“大政府、小社区”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产生了诸多问题,如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服务效率低下等等。由于政府仍然在社区管理中处于核心位置,因此要解决社区出现的诸多问题,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把社区管理组织作为切入点,解决好社区治理结构的问题。要想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必须通过明确社区的地位,完善社区的权力结构,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提高自治能力、鼓励居民参与,从而实现政社分开、议行分设。努力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社区自治功能与政府管理功能相互补,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源融合,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社区的法律地位,完善社区自身的权力机构。继续推进和落实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依法选举。作为社区工作主体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必须有社区居民依法选举产生,代表居民对政府工作、社区中介组织的行为进行具体的监督;对社区的事务实行讨论、决议等职能。真正能够代理上级政府对社区居民实现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政府不再对社区工作者交办行政任务。二是在社区设立社区服务执行机构,真正的做到社区工作“议行分开",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权威性。4.坚持政府、社会组织与社区组织的分工合作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区自治工作的组织者。对社区定位的模糊直接影响着社区自治水平的提升,所以社区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地位,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做到社区服务与依法行政相分离。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或者派出机关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社区自身的主要职能是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社区工作者清楚了自己的定位才能清楚自己的功能和职责。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工作良好的开展最根本的是要明确社区工作者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自治权力。要改变社区一直以来对政府的经济依赖和政治依赖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构建起社区与政府新型的合作关系,把社区与政府各自的权力和职能理顺清楚,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立和监督。使社区居民委员会及相关的社区组织真正的变为为民服务的大平台,按照法律规定的条目承担政府的公共服务,使社区真正成为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居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要明确社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清楚的了解自己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主要目的是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社区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应当从政府下达的行政任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去探索居民的实际需求,做到协调公共资源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要。所以,社区应当努力变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为自下而上的服务方式,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和权威性。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区居民自治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社会对社区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太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这个职业不被广泛认知,居民对社区工作者认知度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媒体对社区工作的宣传作用,使社区工作被全社会认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公众了解社区和社区工作者,增强社区工作者自身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此外,上级政府应多深入社区,联系社区工作者,了解社区工作,倾听社区工作者建议和心声,便于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也可以使社区工作者感受到重视和关爱。(五)广筹资金,完善财务管理社区工作者能否顺利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工作经费是否落实到位,所以必须多渠道筹措社区工作的专项经费。1.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了保障社区工作能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社区应建立健全财力支撑体系,不断探索财力来源的渠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对社区的财政投入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社区的办公经费、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及公共设施的建设费都有政府来负担,政府对社区的投入及时、充足可以保证社区工作的顺利运转,一旦政府对社区建设投入的经费不足将直接影响到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及生活水平,极大的影响了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的质量和工作的积极性。除了保障对社区工作者正常的财政投入外,政府还应该适当的协调税务、工商等部门为社区兴办各类服务项目减免税费,提供便利。二是充分吸收社区居民捐赠和社会捐助。通过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界对社区进行捐款赞助。三是利用社区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发展社区经济。要发展有偿经济,以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目的。例女II可以在社区开办停车场、报刊亭、社区商店、快餐及各种中介及家政服务等等。可以吸纳社区的下岗工人、困难人员和残疾人在社区内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比如小工艺品、编制、来料加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工等等,同时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社区服务。也可以将社区拥有产权的可以利用的场地租给个体商户,收取的租金可以用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及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政府拨付给社区充足的用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资金能否得到良好的利用关键取决于是否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来保障资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制度:一是社区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完善社区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管理社区财务,并有独立的银行账号。合理的利用社区资金,科学的制定年度计划,完成年付决算,严肃财政纪律;建立会计档案制度,定期做好内部审计;自觉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公开社区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财务公开透明。二是政府部门必须严格的监督社区的财务使用情况;为社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40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仅仅要加强社区工作者自身的建设,更要始终跟随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西方国家探索出了相对较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道路,但是对社区工作者的发展体系和职业化道路至今仍然不完备。可见,我国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很长时间内仍需要在管理体制、资金保障、自身建设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本文以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者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管理创新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为依据,运用了多种方法研究并分析了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总体情况、相关要求、存在问题、内外原因和解决措施等等。认为主要存在人员素质不高、队伍结构不合理、资金保障不到位及管理体制等几大问题。为此,有必要尽快建立呼伦贝尔地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由此提出了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结构和提高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规范化管理;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广筹资金,完善财务管理等多种途径,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解决方法。论述中存在诸多不足,仍希望能对呼伦贝尔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内蒙古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袁秉达,孟临.社区论[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2]唐忠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3]高鉴国.中国社区工作者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4]周沛.社区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英]艾伦·特韦尔威特里.社区工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6]黄序.城市发展中的社区建设[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7]朱海森.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侯钧生,陈钟林.发达国家与地区社区发展经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张明亮.社区建设政策与规章[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0]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社区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1]李德志.当代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德斯靳,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3]刘继同.中国社区工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4]史柏年.社区治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5]隋玉洁:《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6]钱兆永.规范化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路[J].社区,2004(9).[17]钟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回应——论社区工作专业化是解决社区建设问题的重要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18]王月凤.应尽快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J].中国民政,2005(5).[19]邱素琴.推进社工人才职业化进程[J].中国人才,2007(9).[20]李迎生.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8(5).[21]张纪,刘琰.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5).[22]李晓光.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3]刘霞.关于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2).[24]汪承武.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学习月刊,2007(12).[25]刘艳良.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践及思考[J].中国人才,2007(9).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王文静.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6).[27]乌云娜.如何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0).[28]徐云,鲍风亮.浅析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11).[29]高纪文,纪慧玲,顾柳.社区工作者职业化探索[J].价值工程,2010(14).[30]刘俊清.从职业身份看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1]高灵芝.试析城市社区运行机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2]施正宗等.社区服务需要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J].社会工作,1995,(6).[33]薛新娅.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认知与思考[J].中国社会导刊,2007(18).[34]孙莹.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J].中国社会报,2003(3)[35]贾敬,王庆林.社区工作者角色辨析[J].知识经济,2008(10)[36]回良玉在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表彰会议上的讲话[J].社区,2003(10)[37]薛惠芳.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1)[38]柯有民,陈亢.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职业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2)[39]杨荣.功能与角色:中加社会工作者比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8)[40]伸组文.努力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J].人民日报.2006.(12)[41]李永红.造就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J],沈阳十部学刊.2005(7)[42]王思斌.体制转变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1)[43]苏梅.我国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44]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J],党政干部参考,201l(3)[45]朱胜进.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J],浙江社会科学,2011(10)[46]郭平.创新社会管理视野下的城市社区党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47]刘江红.城市社区工作者管理模式研究一以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为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48]周焘.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包头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49]吴帅.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50]孙明.城市社区工作者素质模型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51]张雷.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发展状况研究[D].宁波大学,2011 内蒙‘·‘i人学硕士学位论文[52]向征.目前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08[53]王婧.四川成都金牛区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本文是在导师宋晓梅教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的完成经历课题选择、论文开题、资料收集、撰写修改等阶段,这些阶段都凝结着我的导师宋晓梅教授的智慧和心血,导师对我的严格要求和广博的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终生受益。在此向导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曾给我授课的公共管理学院的各位教授们授给我行政管理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教授了我研究此类问题的系统思维方法,在各位老师的关怀下和教导下我的毕业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由衷地感谢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体老师。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中,他们给予诸多启迪;在我的生活中,他们给予诸多帮助和关照。在此,我还要感谢一直以来不断给我前进动力的家人,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的支持与帮助,他们的帮助时我坚强的后盾。同时我要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篇论文进行审查、指正的各位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