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8 MB
  • 2022-06-16 12:01:20 发布

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uirshouldfollowthedevelopmentofsportstourismfocused,multi—level,notblindlyfollow,theprincipleofsustainable,stillshouldaccordingtotheproposedsevenbasispoints,keydevelopment,accordingtoresourcestype,characteristicanddistribution,thispaperputsforwardthehulunbuirisdividedintothreemajorfunctionalareas,preliminarybuildoutthesportstourismdevelopmentsystem:thenorthernforestwaterfolksportstourism;southwestgrasslandsnowfolksportstourism;southeastoficeandsnowmountainsportstourism;Atthesametime,theestablishmentoffolksportstourisminthecitywithheavydevelopmentzone.Andputforwardcurrentlysportstourismdevelopmentneedtointegratewithotherresourcesinthearea,inordertolayafoundationofdevelopment.Asacasestudy,thisarticleplannedthetwelvegrooveinthecomprehensivesportstourismprojects,provideideasfordevelopmentofsportstourismnewbrightspotinhulunbuir.Thispaperpreliminarydiscussestheconstructionofhulunbuirsportstourismdevelopmentsystem,forthehulunbuirsportstourismdevelopmenttoseekanewbreakthrough,toenhancecompetitivenessinhulunbuirtourismdevelopmentinthefuturetoprovidecertainreference.KEYWORDS:Sportstourism,Thehulunbuir,Sportstourismresources,Functionalareas,12intheditchcomprehensivesportstourist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一—!JL.—!一l刖吾⋯⋯⋯⋯⋯⋯⋯⋯⋯⋯⋯⋯⋯⋯⋯⋯⋯⋯.11.1选题依据⋯⋯⋯⋯⋯⋯⋯⋯⋯⋯⋯⋯⋯⋯⋯.11.2选题意义⋯⋯⋯⋯⋯⋯⋯⋯⋯⋯⋯⋯⋯⋯⋯.21.3文献综述⋯⋯⋯⋯⋯⋯⋯⋯⋯⋯⋯⋯⋯⋯⋯.21.3.1国外文献综述⋯⋯⋯⋯⋯⋯⋯⋯⋯⋯⋯⋯.1.3.2国内文献综述⋯⋯⋯⋯⋯⋯⋯⋯⋯⋯⋯⋯.242研究内容与方法⋯⋯⋯⋯⋯⋯⋯⋯⋯⋯⋯⋯⋯⋯⋯92.1研究思路⋯⋯⋯⋯⋯⋯⋯⋯⋯⋯⋯⋯⋯⋯⋯.92.2研究内容⋯⋯⋯⋯⋯⋯⋯⋯⋯⋯⋯⋯⋯⋯⋯.92.3研究方法⋯⋯⋯⋯⋯⋯⋯⋯⋯⋯⋯⋯⋯⋯⋯102.3.1文献资料法⋯⋯⋯⋯⋯⋯⋯⋯⋯⋯⋯⋯..102.3.2实地考察法⋯⋯⋯⋯⋯⋯⋯⋯⋯⋯⋯⋯..102.3.3逻辑分析法⋯⋯⋯⋯⋯⋯⋯⋯⋯⋯⋯⋯..102.3.4案例1分析法⋯⋯⋯⋯⋯⋯⋯⋯⋯⋯⋯⋯..103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不足⋯⋯⋯⋯⋯⋯⋯⋯ll3.1政策现状⋯⋯⋯⋯⋯⋯⋯⋯⋯⋯⋯⋯⋯⋯⋯113.2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现状⋯⋯⋯⋯⋯⋯⋯⋯⋯⋯.123.3旅游业发展现状⋯⋯⋯⋯⋯⋯⋯⋯⋯⋯⋯⋯⋯123.4市场需求现状⋯⋯⋯⋯⋯⋯⋯⋯⋯⋯⋯⋯⋯..13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5体育旅游资源现状⋯⋯⋯⋯⋯⋯⋯⋯⋯⋯⋯⋯.143.5.1山林草原体育旅游资源⋯⋯⋯⋯⋯⋯⋯⋯⋯.143.5.2冰雪体育旅游资源⋯⋯⋯⋯⋯⋯⋯⋯⋯⋯..153.5.3水上体育旅游资源⋯⋯⋯⋯⋯⋯⋯⋯⋯⋯..153.5.4人工设施体育休闲旅游资源⋯⋯⋯⋯⋯⋯⋯⋯163.5.5训练基地体育旅游资源⋯⋯⋯⋯⋯⋯⋯⋯⋯.163.5.6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17●3.6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及不足⋯⋯⋯⋯⋯203.6.1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育意识⋯⋯⋯⋯⋯⋯⋯⋯203.6.2体育旅游人才匮乏⋯⋯⋯⋯⋯⋯⋯⋯⋯⋯..2l3.6.3旅游资源同质化对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冲击⋯⋯..223.6.4宣传推广力度不够⋯⋯⋯⋯⋯⋯⋯⋯⋯⋯..223.6.5没有形成统一的体育旅游开发规划⋯⋯⋯⋯⋯⋯233.6.6交通不发达⋯⋯⋯⋯⋯⋯⋯⋯⋯⋯⋯⋯..233.6.7呼伦贝尔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233.6.8客源结构不合理⋯⋯⋯⋯⋯⋯⋯⋯⋯⋯⋯.244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264.1开发的原则⋯⋯⋯⋯⋯⋯⋯⋯⋯⋯⋯⋯⋯⋯.264.2开发的基本点⋯⋯⋯⋯⋯⋯⋯⋯⋯⋯⋯⋯⋯..264.3功能区划分⋯⋯⋯⋯⋯⋯⋯⋯⋯⋯⋯⋯⋯⋯.294.3.1北部森林水上民俗体育旅游区⋯⋯⋯⋯⋯⋯⋯.304.3.2西南部草原冰雪民俗体育旅游区⋯⋯⋯⋯⋯⋯⋯30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3东南部冰雪山地体育旅游区⋯⋯⋯⋯⋯⋯⋯⋯3l4.3.4整合区.⋯⋯⋯⋯⋯⋯⋯⋯⋯⋯⋯⋯⋯..324.3.5民俗体育旅游统筹发展区⋯⋯⋯⋯⋯⋯⋯⋯..325案例研究——牙克石十二里沟体育旅游开发区项目规划⋯⋯⋯.335.1策划目标⋯⋯⋯⋯⋯⋯⋯⋯⋯⋯⋯⋯⋯⋯⋯335.2策划方案⋯⋯⋯⋯⋯⋯⋯⋯⋯⋯⋯⋯⋯⋯⋯335.2.1位置选定⋯⋯⋯⋯⋯⋯⋯⋯⋯⋯⋯⋯⋯.335.2.2十二里沟旅游开发现状⋯⋯⋯⋯⋯⋯⋯⋯⋯.365.2.3主要规划项目⋯⋯⋯⋯⋯⋯⋯⋯⋯⋯⋯⋯375.2.4配套项目和附属设施的建设⋯⋯⋯⋯⋯⋯⋯⋯445.3旅游区主要活动内容⋯⋯⋯⋯⋯⋯⋯⋯⋯⋯⋯..445.3.1比赛⋯⋯⋯⋯⋯⋯⋯⋯⋯⋯⋯⋯⋯⋯..445.3.2主要娱乐活动⋯⋯⋯⋯⋯⋯⋯⋯⋯⋯⋯⋯455.4项目运作⋯⋯⋯⋯⋯⋯⋯⋯⋯⋯⋯⋯⋯⋯⋯455.5开发的优势和劣势⋯⋯⋯⋯⋯⋯⋯⋯⋯⋯⋯⋯.465.5.1开发优势⋯⋯⋯⋯⋯⋯⋯⋯⋯⋯⋯⋯⋯.465.5.2开发劣势⋯⋯⋯⋯⋯⋯⋯⋯⋯⋯..。⋯⋯..衢5.6该项目开发对区域的意义⋯⋯⋯⋯⋯⋯⋯⋯⋯⋯.475.6.1经济意义⋯⋯⋯⋯⋯⋯⋯⋯⋯⋯⋯⋯⋯.475.6.2社会意义⋯⋯⋯⋯⋯⋯⋯⋯⋯⋯⋯⋯⋯.475.6.3环境意义⋯⋯⋯⋯⋯⋯⋯⋯⋯⋯⋯⋯⋯.485.6.4文化意义⋯⋯⋯⋯⋯⋯⋯⋯⋯⋯⋯⋯⋯.48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7项目规划总结⋯⋯⋯⋯⋯⋯⋯⋯⋯.⋯.⋯⋯..486结论与建议⋯⋯⋯...⋯⋯⋯..⋯⋯⋯⋯⋯⋯⋯⋯496.1结论⋯⋯⋯⋯⋯⋯.⋯⋯⋯⋯⋯⋯⋯⋯⋯..496.2建议⋯⋯⋯⋯⋯⋯⋯⋯⋯⋯⋯⋯⋯⋯⋯⋯49参考文献⋯⋯⋯⋯⋯⋯⋯⋯⋯⋯⋯⋯⋯⋯⋯⋯⋯5l附录⋯⋯⋯⋯⋯⋯⋯⋯⋯⋯⋯⋯⋯⋯⋯⋯⋯⋯53致谢⋯⋯⋯⋯⋯⋯⋯⋯⋯⋯⋯⋯⋯⋯⋯⋯⋯⋯.56 1前言1.1选题依据中国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国民经济的重心将更加集中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来,这里的第三产业泛指服务业。而现代旅游业被认为是服务业中最有潜力,最绿色环保,也最能凸显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最能宣传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行业。旅游业的这些优势也恰恰符合现阶段中国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软实力的投射就是当务之急,我们需要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固有看法,也改变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旅游业可以说是永恒的绿色朝阳产业,旅游业也是中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和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大大领先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中国旅游局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3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国外游客达到2711.2l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3.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84.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国内旅游收入1.9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3.6%,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上一年增长20.1%。国家旅游局制定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经济目标纲要》提出:到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3亿人次,国内旅游的人数达到33.1亿人次,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9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总收入比重将超过8%,届时旅游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世界旅游组织在它发表的((2020年的旅游业展望》中做出了大胆而令人兴奋的预测,就是到_21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这就要求中国在未来十年中的旅游业发展上,要做到持续的、更好的、更快的发展,要努力做到符合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现代趋势,努力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现代潮流中去,努力满足国内和国外旅游者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自从“九五”、“十五以来”,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大兴安岭原始林区,有中国最大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呼伦湖(达赉湖),境内有3000多条河流和500多个湖泊,一年中自然雪期达5个月以上,呼伦贝尔市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还有40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活,这些少数民族很多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风俗文化。按照常理来看,拥有如此丰富旅游资源的呼伦贝尔应该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令人可惜的是,呼伦贝尔市的旅游业并没有在全国占据应有的位置。根据笔者在呼伦贝尔市旅游局了解到的数据显示,呼伦贝尔市2011年旅游业总收入为170亿元人民币,虽然名列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第一位,但是与其他省份的一些旅游资源远不及呼伦贝尔丰富的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例如江苏常州,2011年旅游收入达到了350亿元,是呼伦贝尔的两倍还多。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部分在呼伦贝尔市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各景区虽然都有一些体育旅游项目,但没有整体开发规划,仍处于盲目开发和各自为战的状态,这种情况既没有发挥出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的优势,也影响了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是要从体育旅游入手,研究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未来发展的策略。1.2选题意义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全国地区级城市中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之一,但是呼伦贝尔市的旅游业发展并没有很发达,其原因之一是呼伦贝尔市旅游景点的分布比较分散,开发的景点缺乏知名度,没有形成规模,并且在与周围其他省份和地区,如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的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同质化旅游产品的竞争下,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呼伦贝尔市旅游。体育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也是现代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和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和开发策略对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很有意义。具体表现为:第一,可以促进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第二,可以扩大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第三.广能够促进呼伦贝尔市体育产业的进一步瓣第四,可以推动呼伦贝尔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第五,可以发展和弘扬呼伦贝尔市的少数民族文化。1.3文献综述1.3.1国外文献综述国外的体育旅游发展较早,最早出现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与之相关的研究也2 较早。1966年DonAnthony为英国体育休闲中心委员会撰写了一篇题为《体育和旅游》的文章,成为最早描述体育和旅游相互关系的文献。文中尽管只是简单回顾了度假旅游中体育活动扮演的角色,但它却是体育旅游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该论文并没有激起大家深入探讨体育旅游的兴趣,所以,DeKnop(1990)指出,体育旅游的学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Glyptis(1982)关于欧洲五国体育和旅游的研究,则标志着体育和旅游相互关系研究的真正开端。该领域最早的实质性研究包括61yptiS(1991)的深层次研究,以及受英国体育委员会(GBSportCouncil)委托起草的关于体育和旅游相互关系的文件(JacksonandGlyptiS,1992)。在过去三、四十年的时间里,国外的体育旅游研究一直为争取成为正统的学术研究领域而努力。Gammon和Kurtzman曾在他们的文章中这样描述:“该领域的研●究和文献备受责难,在体育和旅游这两个各自相对成熟的学科中,要想找到属于体育旅游研究的独特领域,无疑是学术界的一大难事”。导致这种责难的部分原因是体育旅游领域存在着模糊的内涵和零碎的界定。近年来,一批体育旅游专著得以出版,其中最早的是1999年Standeven和DeKnop出版的专著{SportTourism},主要研究内容是体育旅游的经济影响:Turco,Riley和Swart(2002)的专著{SportTourism}则从管理学角度对体育旅游管理和营销进行了分析;Robinson,Gammon和Jones(2003)的著作《SportsTourism:AnIntroduction》,主要是针对体育旅游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并概括性地回忆了体育旅游的发展。在Hinch和Higham(2002)的专著{SportsTourismDevelopment}中,作者提出了有关体育旅游发展的前瞻性观点。MikeWeed和ChrisBull合著的《SportsTourism:Partieipants,PolieyandProviders}则主要以英国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与体育旅游相关的主体行为者,即体育旅游的实际参与者、决策者和供应商。●——1990年,STIC(国际体育旅游委员会)成立,其目的之一就是推进体育旅游研究的进展。1995年,STIC创建了网上《体育旅游杂志》(JournalofSportsTourism)。此外,很多国际会议也开始把体育旅游研究作为主题。英国体育委员会(SportCouncl1)1986年举办的游憩管理研讨会是最早把“体育旅游”作为主题研究的会议之一,会议讨论了旅游过程中体育旅游活动的角色,并以伯明翰申办奥运会为例,从实践角度讨论了体育旅游的问题。体育旅游成为2001年“休闲研究学会大会”(LeisureStudiesAssociationConferenCe)和2002年“欧洲体育管理代表协会”的专门议题。1997年美国TEAMS首次召开了体育旅游年会,随后不久又在伊利诺伊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州召开了体育旅游大会。2000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以“体育创造旅游:融合与发展”为主题的会议。从组织角度考虑,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奥委会(IOC)和世界旅游组织(WTO)予2001年2月在巴塞罗那联合召开的“首届世界体育和旅游大会”。本次大会主要讨论了体育旅游的影响和管理问题,并做了两篇报告,分别是《关于体育旅游的简介》(Keller,2001)、《关于荷兰、德国和法国体育旅游偏好的案例研究》(IPKInternational,2001)。这一系列活动,都为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国际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综上所述,国外体育旅游研究己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旅游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这对体育旅游及其相关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十分有利的理论基础,意义重大。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国外的体育旅游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为期也不过40余年,学科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首先,在研究对象方面,对主体行为者的研究较多、结合体育赛会进行的实证研究较多、与直接经济活动相关研究较多,但与文化及其他社会属性相关的研究较少;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更多的借鉴了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尚未形成具有学科特色、十分适合学科发展的研究方法体系;最后,在研究队伍方面,多数参与者都具有体育管理、体育运动的从业背景,跨学科的专门研究人才不多。1.3.2国内文献综述由于我国体育旅游的产生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相应的理论研究也比较滞后。最早的介绍见于1989年徐隆瑞与梁向阳编写的《体育社会学》一书,书中对体育旅游做了阐述,把体育旅游归为体育服务行业,并例举了体育旅游的部分项目:潜水旅游、瀑布旅游等,明确了体育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1995年,在全国国际体育旅游座谈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张发强作了《关于体育旅游产业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此后,国内有关学者(主要是旅游界和体育界),才把目标瞄准了体育旅游市场,并开始了相关研究。为进一步系统阐明国内体育旅游研究概况,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自1992至2011年有关体育旅游产业的文献和有关体育旅游的书籍,发现目前对于体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体育旅游的概念、特征、类型等方面。对于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较多,如韩鲁安,杨春青在1998年曾提出,对体育旅游的界定有广义与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体育旅游可概括为,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4 1前言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的理解为,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汪德根的《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从经营说的观点出发,“认为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为~体的经营性项目群。”1张自明,孙民治的《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认为“体育旅游是旅游的组成部分,是旅游和体育的结合,是通过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补互利,把体育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为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文化娱乐健身等需求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开发与充分利用体育和旅游资源,这对体育市●场的拓展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谭白英,邹蓉的《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认为“体育旅游,即以非营利为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以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摩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旅游”。13阂健在《体育旅游及其界定》一文中分别阐述了旅游界人士、体育界人士对体育旅游的看法及界定。4罗永义《对体育旅游概念的思考》认为“体育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人们)出于体育目的而进行旅游或在旅游过程中参加体育相关活动而产生的一类兼有体育与旅游属性的社会文化活动的统称。”5对于体育旅游类型的研究也有极多成果。一般认为,体育旅游的内容,西九.因地j因民族而异,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研究者就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需要,进行着多元化的探索。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特色方面进行考虑,陈峰认为“体育旅游可分为度假型、娱乐休闲型、民俗型和观光型;"6从体育旅游者目的划分类型,谭白英和邹蓉2002年根据旅游者出游目的不同,把旅游者分为:“体育赛事旅游者、观摩体育赛事的旅游者、自发进行体育活动的旅游者和参观体育胜地的旅游者:汪德根等2002年以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为基础对体育旅游市场进行细分。”1以体育旅游开展的场所划分的体育旅游类型(间表1-1)1汪德根,陆林,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02,17(1):49—53.2张自明,孙民治.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M].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32.3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9(3):22—25.4阂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阴.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4—6.5罗永义.对体育旅游概念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2(12):42.6陈峰.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1(2):86-89.7汪德根,陆林,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阴.旅游学刊,2002,17(1):49-53.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卜l以体育旅游开展的场所划分的体育旅游类型大类资源类型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目的地露营、自驾游旅游资源城市、乡村、草原、森林、沙漠等骑游体育旅游资源城市、乡村、草原、森林、沙漠等以自行车、马、骆驼等为主要交通工具陆地体育体育观光旅游资源观摩足球世界杯、奥运会等旅游资源徒步远足体育旅游资源城市、沙漠、丛林、草原、平原等狩猎体育旅游资源国家允许的狩猎场所攀岩、蹦极体育旅游资源有条件的自然山体登山体育旅游资源有条件的自然山体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各类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水上体育河道、湖泊体育旅游资源船、皮艇、游、钓等旅游资源近海体育旅游资源船、皮艇、游、钓、帆船、游艇、冲浪划水等近代冰川体育旅游资源攀冰、登山、滑冰、滑雪等空中体育跳伞、热气球、航模、滑翔开阔的空中旅游资源无动力飞行等体育旅游资源冰雪体育滑冰、滑雪等体育旅游资源自然或者人工的冰场和雪场旅游资源沙滩体育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体育有条件的河滩、\湖滩和海滩等旅游资源对于体育旅游的特征方面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黄燕飞从与一般性旅游进行比较,认为“体育旅游与一般性的旅游有三点区别:目的不同;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不同;最终的效果不同。”8王桂忠等从活动的内容方面归纳体育旅游的特殊性,认为“体育旅游的特点包括:首先是健身与旅游相结合;其次是满足旅游消费的个性需求;最后是体育旅游具有可重复性:"9陆元兆和戴昌松从体育旅游活动的表现形式归纳特殊性,他们认为体育旅游具有可观赏性、可参与性、专业性和民族性四个特点。第二,对体育旅游市场的研究。市场研究方面,文献虽为数不多,但涉及的内容具现实意义,分别从消费动机、消费能力、出游态度,对体育旅游的了解程度、旅游者的人口特征,市场结构等方面研究老年人、中学生、大学生以及野外刺激体育旅游市场:季新涛在伺徽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中提出了“目前我国体育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比较混乱、体育旅游形式单一、体育旅游市场基础差、旅游者消费水平较低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建议。”10宛霞,邵凯等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中发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没有实现预期的规模与效益,产业发展也出现了瓶颈式的困境,提出了明确产业定位,明晰产业具体归属、加强体育旅游人才培养,重视体育旅游高等职业教育、鼓励第三部门进入产业市场,提升产8黄燕飞.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前景初探[J].体育文史j2001(2):18-19.9王桂忠.关于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2(2):53-55.∞季新涛.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5)"27.6 业活力的对策。”¨第三,对体育旅游产业规划与开发的研究。中国现阶段对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划与开发方面,而且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的开发和资源的开发。体育旅游业作为服务性行业的新秀,在业界广受重视。宛霞等2010年总结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总体布局:从全国范围看,体育旅游产业成相对集群发展;西北的沙地及高寒体育旅游;东北冰雪体育旅游;华东与华南的拓展及户外运动等。王辉在《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中认为“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体育旅游产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的核心作用越来越明显,将成为体育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出体育旅游产业具有以人为本的文化旅游资源、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绿色经济环保理念下的可持续性、有覆盖面宽、产业链条长的市场适应性、公众的参与性的特征并提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12高林舟对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资源及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13俞海滨2006年“上海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针对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现状,提出了开发建议与相关对策;¨吴峰山在2005年“山西省体育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根据山西省体育旅游市场现状分析了其主要经营项目存在的缺陷,组织管理存在的缺失等问题。惦这些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缺乏宏观的理论指导,存在地域的局限性,没能够打破地域界限,缺乏区域体育旅游的系统规划与开发,缺乏统一与协调:没有体现出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特别是跨区体育旅灏目经营协作、促销与综合服务网络尚未形成。体育旅游产品缺乏统一的促销氛围;。难以形成整体的形象和持续的效应。这些因素大大降低了当地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第四,对体育旅游效应的研究。对于体育旅游效应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几个方面进行的。从综合层面来探讨的文章比较多,例如,韩鲁安等2000年认为体育旅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于国民经济,体育旅游在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回笼货币、平衡国内需求、开辟新的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引进国外投资、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孑重大作用;对于社会发展,其作用主要是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增进和提高国民的身心健康,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合作,有助于11宛霞,邵凯等.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46.12王辉.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体育与科学,2010(4):60—61.13高林丹.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14俞海滨.上海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叨.体育科研,2009(4).¨吴峰山.山西省体育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资源的利用,有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m陈俊青等2003年认为“体育旅游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社会进步,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大了就业机会;维护社会安定,陶冶情操,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H戴光全等认为,“体育旅游从经济利益上分析:体育旅游作为无形产品可以拓宽消费领域,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有效的促进了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大就业机会。从政治、社会、文化角度分析,体育旅游可以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世界和平,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精神文明发展,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1816韩普安,崔继安,和平等。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闭.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44.17陈俊青,欧阳明胜.论我国体育旅游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3):118-120.13戴光全,杨丽娟.体育旅游及其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1):68—74. 2研究内容与方法2.1研究思路2.2研究内容2—1论文研究思路研究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发展现状,以此为基础,经过综合分析,总结出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为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研究方法2.3。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与本论文有关的关键词,如:体育旅游,体育旅游产业,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等,总结出本论文需要的资料信息。通过去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书籍,找到本论文需要的资料信息,如民族学类书籍,体育学类书籍,旅游学类书籍,社会学类书籍,以及内蒙古旅游局的文件和年鉴等。2.3.2实地考察法2011年7月26日到2011年9、月20日之间,陆续x,l-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呼伦湖、湿地草原自然保护区、牙克石市云龙山庄、敖鲁古雅旅游区等呼伦贝尔市最知名的、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发展现状。2.3.3逻辑分析法首先通过总结前面几个调查方法使用后得到的结果,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宏观的体育旅游开发和研究的现状,对已经开发、正在开发和尚未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进行的优势劣势,开发的经验进行逻辑分析,对呼伦贝尔市在开发体育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自己的发展策略,以指导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未来的发展。2.3.4案例分析法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结果,通过逻辑分析,选择呼伦贝尔市一处具有体育旅游开发潜力的地方,进行模拟的开发,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得出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以微观的案例在宏观上指导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开发。10 3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不足呼伦贝尔市是世界上管辖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市,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安徽和江西两省之和。在国内,呼伦贝尔市同黑龙江省比邻,在国际上,呼伦贝尔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有8个国家级口岸同这两国通商。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经济往来频繁。从整个旅游发展体系上看,呼伦贝尔市弥补了周围发达省市(如北京、天津、辽宁等)的旅游资源空白,最主要的是呼伦贝尔市作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有独特的人文风景,这就使它拥有了吸引大量国内和国际旅游者的优势区位,为呼伦贝尔市大力开发入境旅游提供了可能性。3.1政策现状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国家发展西部地区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包含了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国防等国民经济中的方方面面,旅游业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呼伦贝尔市虽属中国东北地区,但由于它是少数民族边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且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因此呼伦贝尔市也在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中。于2012年3月召开的岭西地区重大项目策划座谈会上,呼伦贝尔市有40个项目进入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植项目的范围,这其中,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的开发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呼伦贝尔市应该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吸引大量的优惠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进入,努力发展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形成体育旅游与传统旅游业、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联动机制。促进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更好更快发展。’目前,呼伦贝尔还没有对体育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只是看到了一些比较分散零散的项目,并且开发深度较浅,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这也影响了客源。因此,对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开发,对资源进行整合,将能够使单一的体育旅游资源形成一个体系,从而使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形成规模,出现“聚集”效应,使体育旅游产业的效益扩大化。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现状过去几年中,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止到2010年底,呼伦贝尔全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57元,相比于2005年增长了80.6%,年均增长率12.55%,农村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53元,相比于2005年增长了95.8%,年均增长14.38%,牧民的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075元,相比于2005年增长了104.3%,年均增长15.36%。在经济发展快速的情况之下,呼伦贝尔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一点从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截止到2010年,呼伦贝尔市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消费支出为11870元,与2005年时相比增长了75.4%;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为4370元,相比于2005年时增长了76%,年均增长12%:牧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6110元,相比于2005年时增长了48.2%,年均增长为8.3%。在密切关系到旅游业的交通和通信建设上,过去几年当中,呼伦贝尔市也实现了高速发展,在公路建设上,截止到2010年末,呼伦贝尔市的公路里程已经达到了19472公里,比2005年末时增长了65%,全市乡镇以上地区已经全部连通了柏油路,全市所有重要旅游景点都连通了柏油路。在航空运输方面,从2005年到2010年,海拉尔东山机场共新增国内航线19条,达到22条,新增国际航线5条,达到6条,新增运营航空公可珊家,达到12家。满洲里机场从2005年到2010年共新增航线5条,达到10条航线,与12个城市连通。铁路建设上,‘从2005年到2010年,呼伦贝尔全市共增加铁路运营里程达185.4公里。在通信建设上,呼伦贝尔市在2010年已经实现了所有城镇的电话、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的覆盖,全市所有大的旅游区都实现了3G网络的覆盖。一上文中的数据可看出过去几年中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与旅游行业最息息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发展快速,这一方面是给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性。这些都将成为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发展的强大助推器。3.3旅游业发展现状过去几年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包括经济收入、接待人数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呼伦贝尔市旅游接待人数从2005年的410万人次增长到了2010年的980万人次,年均增幅达到了23.9%;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53亿元12 3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不足增长到了2010年的145亿元,年均增幅达到了28.12%。两项指标的年均增幅都超过了20%。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呼伦贝尔在过去几年也有了快速的发展,从2005年到2010年间,呼伦贝尔市新建一个大型旅游基地,既红花尔基樟子松森林公园旅游中心;新增滑雪道四条,包扩海拉尔西山滑雪场一条、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一条和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两条;新建立漂流景区两个,既巴林喇嘛山漂流和扎兰屯金龙山漂流;新开办旅游文化节三个,既“中国一达斡尔冰钓节”、“新巴尔虎旗驼文化节”和“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开雪节既冰雪文化节”;新建立两个国家级的体育运动训练基地,既扎兰屯金龙山U型池滑板国家训练基地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国家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训练基地。截止到2010年,呼伦贝尔市共有47个A级景区,每个旗市都有A级景区,有星级旅游酒店38个,具备相当于星级接待能力的酒店有近80个,有接待床位5万多个。以上的发展情况表明,呼伦贝尔市在过去几年中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旅游景区水准明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大大加强,这些条件,都为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未来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4市场需求现状现在的旅游市场需求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在呼伦贝尔市的旅游市场上也同样如此。第一,旅游市场的需求多样化。随着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和项目被开发出来,使得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传统的、一般化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在逐渐的弱化,而且可以想见这一变化的过程在可见的未来将—嘲加明显。同时,随着老百姓生活休闲方式的多样化,就使得旅游者出游时在选择旅游产品和出行线路时变得更加精挑细选和更加挑剔—}专统中那种“某某某到此一游”似的去过某些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就很得意、很光荣的意识已经慢慢弱化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的是真正的乐趣和身心的放松。从现实中的旅游市场观察来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观赏和参加那些“独特”、“新颖”、“刺激”的旅游景点和项目,希望在这样的旅游活动中获得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的满足。第二,旅游市场需求的个性化。由于近些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品快速提高,社会上人群的分层越来越明显。于是,很多人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开始拥有了真正的业余爱好,他们愿意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一项与工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无关的活动中去,从而获得某种个性的需要和自我认知上的满足,这也是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诉求。这样,就使得人们选择进行旅游活动时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能凸显自身要求和价值的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于是,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特色”旅游产品出现了。第三,旅游市场需求主动化。现代旅游业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已经不再是“游山逛景”那种纯粹参观式的传统旅游项目。更多的人已经越来越不接受被动的旅游方式,人们希望在休闲旅游的过程中更多的亲身参与到旅游项目和活动中去,人们在旅游中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作者实地考察期间在牙克石凤凰山景区、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和海拉尔呼和诺尔景区做了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对呼伦贝尔市旅游市场需求现状进行补充说明,共回收300份调查问卷(见附录1)。结果显示,在呼伦贝尔市的旅游项目中最喜欢体育旅游的游客的比例达到67.67%,在调查中参加过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项目的游客高迭89.33%,在您认为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项目与您去过的其他旅游区相比能否让您满意这一问题的回答上,不满意的比例为32.67%,满意的比例为30%,还可以的比例为37.33%,对于今后呼伦贝尔旅游开发中应加强哪些项目的开发,有62.33%的游客选择了参与型旅游项目。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可得出结论,在呼伦贝尔市旅游的游客中绝大多数都参加过并且最喜爱体育旅游项目,但是对呼伦贝尔市体育谳项目的满意程度不高,有超过六成的游客都认为呼伦贝尔市今后应加强参与型旅‘游项目的建设,而体育旅游正是参与型旅游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开发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会有充足的游客做基础,它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要求,并且具有很大的改进和上升空间。3,5体育旅游资源现状3.5.1山林草原体育蝴源呼伦贝尔市拥有巍峨屹立、逶迤连绵的大兴安岭山脉,面积达到84000平方公里,造化出各具特色的巍巍高山,如佛教名山喇嘛山以及风景秀丽的龙岩山、五泉山、凤凰山、西山等等,这些名山可结合景观建设开发登山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探险游、狩猎等旅游活动。举世闻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就坐落于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93000平方公里,其中80%是天然草场。草原上风景如画,蓝天白云与青翠的大草原相交于远方的地平线,草原上牛羊成群结队,河流蜿蜒潺潺,雄浑的景色让人过14 3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不足目难忘,草原上是开发骑马、狩猎和滑草等体育旅游项目的理想场所。3.5.2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呼伦贝尔市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降雪量大,大雪遍地,这为展开雪上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合开展冰雪体育旅游。最为典型的是牙克石市,它位于大兴安岭中段西坡,境内多中小型山地,森林覆盖率达到73%,年平均降雪量超过150ram,已建成和投入使用的滑雪场有一个,既凤凰山滑雪场。凤凰山滑雪场海拔900多米,天然雪期达到150天以上,一般每年的l1月中旬到第二年的3月末为滑雪期,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其雪景、雪期、雪质不亚于黑龙江和吉林的滑雪场。现已建成初、中、高级4条滑雪道,滑雪雪道总长度达到5800米,可容纳400人同时滑雪,其中高级雪道可作为专业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场地,雪场配备了各种型号的滑雪板和汽船,并配备了马拉爬犁和2台雪地摩托车。在滑雪场周围建立了云龙山庄,可同时容纳100人住宿和400人就餐,形成了可以目接待400人滑雪的规模,滑雪场交通便利,距离牙克石市仅8公里,是呼伦贝尔市规模最大的滑雪场。扎兰屯的金龙山滑雪场总面积有15万平方米,有5条初、中、高级雪道,雪道总长有3700多米。滑雪场建有一座冬奥会标准的单板U型池,是国家级U型池训练基地。雪场设施齐备,除了可以滑雪外,还可以开展登山、宿营、CS野战、射箭等体育旅游项目。海拉尔东山滑雪场也是呼伦贝尔市规模比较大的滑雪场,它在自然条件上与凤凰山滑雪场相近,雪场占地6万多平方米,距离海拉尔市区4公里,有两条雪道,配有专业的滑雪教练和各种滑雪器具,可同时容纳300人滑雪,为国家中小型标准滑雪场。呼伦贝尔多山,并且冰雪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开展冰雪体育旅游。呼伦贝尔市冰雪旅游项目接待人数从2005年的3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00.3万人,冰雪体育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9.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2亿元,上缴税收从2005年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亿多元,发展十分迅速。3.5.3水上体育旅游资源呼伦贝尔市水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3000多条河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西两侧,境内还有大小湖泊500多个,最有名的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一呼伦湖。因为呼伦贝尔境内多山和多水系,因此许多河流落差适中,十分适合开展漂流运动,而在一些静水水域很适合开展钓鱼这样的体育旅游活动。在漂流旅游的景点中,最著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要算是位于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中的“九曲松风”漂流项目,“九曲松风”主要是在激流河上开展,激流河是呼伦贝尔北部原始林区落差最大、水面最宽阔、弯道最多的原始森林河流,河流流程480公里,流速3-5米每秒,用于漂流的河道有lO公里长,河道呈网状分布,漂流时两岸景色宜人,不时有水鸭游过,船速时快时慢,融入天地和自然之中。比较有名的还有喇嘛山下雅鲁河漂流等。开展垂钓运动最有名的就要算是位于满洲里市境内的呼伦湖垂钓了,呼伦湖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湖中水生动物丰富,景区还提供了小艇,可以泛舟湖中心去钓鱼,在湖岸边还设置了钓鱼台。3.5.4人工设施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呼伦贝尔市各地己建有多处不同规模的游览区,其中有很多人工体育休闲旅游设施,当中最受欢迎的要数狩猎场、射击场、跑马场等。红花尔基森林公园位于鄂温克旗境内,海拔740一l100米之间,面积1.4万公顷,这里是亚洲最大的樟子松原始森林。现在,红花尔基森林公园旅游区的一期建设已经竣工,其中包括了游客喜爱的射击场、狩猎场、48座别墅群、18座蒙古包群等人工建设的体育旅游设施,有10余人的管理团队和120人的专业服务人员,可同时接待150人住宿和500人就餐。扎兰屯金龙山旅游区还建设了一个7洞的高尔夫练习场,并配备有专业的高尔夫球教练员,目的是丰富体育旅游项目和普及游客的高尔夫知识。同时,呼伦贝尔市还有很多地区在规划建设大型的人工体育休闲旅游设施。3.5.5训练基地体育旅游资源呼伦贝尔市拥有几处体育训练基地,这些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为国家培养和训练专业运动员,但是在旅游季节,游客也可以参观,甚至亲身在这些训练基地上开展钵育活动,在旅游的过程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莫旗国家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这个基地建设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基地的地面建筑达到了13000多平方米,还建设有面积4300多平方米的观赛看台。该基地集比赛和训练于一体,是中国最大的夏季曲棍球训练基地。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的U型池是完全按照冬季奥运会标准赛道设计建造的,该赛道现在是中国国家队U型池训练基地。每到冬季的旅游季节,滑雪场经营者都可以以此基地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16 3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不足3.5。6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呼伦贝尔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40个,如蒙古、朝鲜、满、回等。在这里生活的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信仰和生活习俗。在呼伦贝尔市生活的少数民族很多都有自己特别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节庆活动。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那达慕大会”、“马奶节”、“春节”等等。虽然这些节日并不以体育运动的名字命名,但是这些节庆活动中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这些特色的文化并不都为外人所知。因此,开发体育旅游,吸引更多的国内和国外游客参与到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和活动中来,可以更好的发展和弘扬呼伦贝尔市的少数民族文化,提高呼伦贝尔市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呼伦贝尔市已开发的比较成熟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有:“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传统节庆活动。每年都会在蒙古族人聚居的地方举行,大会组织范围广泛,大到自治区级的那达慕大会,II,N村屯一级的那达慕大会。传统的那达慕大会在每年农历的6月初4开始,会期时间长度不一。在那达慕大会上,要进行许多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最著名的要数“三技”,也就是赛马、摔跤和射箭。但是在呼伦贝尔最有名的不是夏季那达慕,而是“冬季那达慕。”呼伦贝尔的冬季那达慕活动在每年的12月份开始,持续到来年的3月份。每一届冬季那达慕的主题都不同习拳办地点也不同,会在呼伦贝尔各旗市轮流举办。在冬季那达慕活动期间,游客们可以参与到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中去,如雪地马拉爬犁、雪地赛马、射箭:雪地汽车越野、滑雪、滑冰等等,还可以去蒙古包里品尝蒙古族的传统美食,体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冰雪文化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中国最后一个还在狩猎的少数民族部落,是现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唯一还在饲养和使用驯鹿的。他们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活方式,住在原始木屋中,穿着兽皮。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感受到一这个部落生活方式的特殊和保护他们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从2005年开始,每年的12月份都会举行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冰雪文化节,游客如果选择这时来敖鲁古雅,就可以观赏和参与到这个部落原始的生活中来,可以和他们一起狩猎,烧烤野兽肉,甚至于做一件兽皮的衣服作为旅游的纪念品,骑马、摔跤、射箭等体育活动更是平常的旅游项目。篝火节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节目,1991年,鄂伦春旗委、旗政府决定将每年的6月8日定为“篝火节”,以表示感谢党对他们的关怀。考虑到6月8日在防火戒严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将“篝火节”改在6月18日。篝火节除了狂欢活动外,还有赛马、曲棍球等体育比赛。是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节庆活动。中国~达斡尔冰钓节,第一届中国冰钓节于2010年10月14日在呼伦贝尔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举行,这是现今中国最大的冰钓活动。由于呼伦贝尔市周围的省市人口规模很大,且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因此这为呼伦贝尔市旅游创造了大量的客源。但是同样的,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资源同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市有很大的相似性,例如这些省份都有很丰富的森林草地旅游资源和冰雪旅游资源,这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上就产生了竞争关系。这样同质化体育旅游项目的竞争给呼伦贝尔的体育旅游市场带来了冲击,但是,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资源与他们相比还是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发挥这些优势可以使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立于不败之地。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见表3-1)。呼伦贝尔市主要体育旅游资源(见表3~2)。呼伦贝尔市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见图3一1)。表3一l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山地草原冰雪体育水上体育人工休闲体育训练民族特色资源类型体育旅游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基地体育旅游资源东北三省周边省市比较地区周边地区内蒙其他其他各地周边省市地区、河地区地区的训北练基地大兴安岭冬季漫长开展水上发展潜力呼伦贝尔多民族聚山势巍峨自然雪期体育旅游大、综合的体育训居的少数比较优势雄伟,为长、开发的地区大性较强练基地都民族边疆中国最大冰雪旅游多流经少处于著名地区、历的原始林历史较长数民族部风景区内史悠久、区、呼伦经验丰富落地区和且民族特风格独特贝尔草原国家级森色强烈一举世闻名林公园,风景绝佳 3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不足表3—2呼伦贝尔市主要体育旅游资源类型项目地点区内相关项目呼和诺尔呼和诺尔草原射猎、滑草、骑马金帐汗金帐汗草原游牧观赏、骑马山林草地体育旅游莫尔道嘎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登山、自驾游红花尔基红花尔基森林公园射猎、射击、骑马敖鲁古雅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观赏、骑马、射猎嘎仙洞嘎仙洞鲜卑祖庭游览、登山五泉山牙克石五泉山旅游区登山、自行车自驾白鹿岛游、莫尔道嘎白鹿岛登山、徒步穿越观光度假海拉尔海拉尔西山滑雪场滑雪、雪橇等体育旅游冰雪体育旅游牙克石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滑雪、雪橇等扎兰屯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滑雪、雪橇等莫尔道嘎莫尔道嘎激流河漂流水上体育旅游资源莫尔道嘎莫尔道嘎白鹿岛漂流巴林巴林喇嘛山漂流扎兰屯扎兰屯金龙山漂流满洲里满洲里呼伦湖捕鱼、垂钓人工体育休闲设施红花尔基红花尔基旅游公园射猎、骑马、射箭旅游资源扎兰屯扎兰屯金龙山高尔夫球训练场莫旗国家曲棍球人才培养基地体育训练基地扎兰屯扎兰屯金龙山国家U型池训练基地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夏季那达慕和冬季那达慕活动各旗市赛马、摔跤、射箭、射猎等民族传统节庆项目敖鲁古雅敖鲁古雅使鹿部冰雪节民族传统赛马、摔跤、射箭、射猎等一体育旅游莫旗中国一达斡尔冰钓节祭神、冰钓等新巴尔虎新巴尔虎旗驼文化节赛骆驼、篝火晚会1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j‘j.手i{图3—1呼伦贝尔市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3.6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及不足3.6.1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育意识滚矮虽然近些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长时间以来中国人工作是为了解决“衣、食、住、行”的传统观念仍然没有彻底的转变,且中国人选择旅游行程的时候主要选择名胜古迹和历史景点的习惯、把旅游当做是增 3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不足长见识和炫耀的话题的目的也并没有彻底转变。但是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向家庭小型化、业余生活休闲娱乐化、消费大众化的方向转变。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既普通的休闲旅游和纯观赏性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观念比较淡薄,对体育旅游这种陌生的、小众的旅游产品还不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因此,培养一个新兴的旅游门类和旅游产品需要有足够的耐心。3.6.2体育旅游人才匮乏由于长期以来内蒙古旅游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都缺乏对体育旅游的重视,造成了各地区的体育旅游开发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再加上近些年呼伦贝尔市各地区的旅游市场异常火爆,每到旅游季节各个景区都游人如织,这给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造成了不论怎样景区都不缺游客不缺收入的印象。这就使旅游开发者们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去聘请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如导游员、翻译和一些体育项目的教练员等等,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呼伦贝尔市的旅游直接从业者人数从2005的13000人增长到2010年的22000人,这其中,从各级学校毕业的旅游专业人员从2005年的3000人增长到2010年的5000人,可见,呼伦贝尔旅游从业人员中专业旅游人员的数量较少,这在短期内可能影响不大,但长远来看危害巨大。缺乏专业的人才就无法提高服务质量,并会在旅游活动中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例如,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因为旅游活动中受伤而遭到的投诉事件,在2005年时为325件,但是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187件,五年问投诉事件数量增长了265%,而据呼伦贝尔市旅游局和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这1187件投诉中465件是由于导游或一些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嘱咐和指导不当引起的,这其中笔者曾亲身经历过两个事故的发生,2012年8月笔者在白鹿岛漂流景区考察时,有一位游客因导游未强制要求在漂流过程中穿着救生衣,在漂流过程中溺水时不能及时浮起,而造成很大伤害,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治疗;还有在2011年冬天,笔者去凤凰山滑雪场考察期间,一位游客虽然聘请了滑雪教练,但是该教练并未对游客做过多指导就允许游客滑雪,导致游客滑倒,大腿肱骨严重骨折,被急救车紧急送医。另据统计,呼伦贝尔市2010年的22000名直接旅游从业人员中,专业的俄语、蒙语、英语翻译人员登记在册的仅为153人,这为许多外国游客在呼伦贝尔的旅游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近些年中国各地区旅游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呼伦贝尔市的很多旅游项目都不是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一无二的,特别是体育旅游中的很多项目都存在一些危险性,如骑马、滑雪、漂流等,在进行这些旅游项目的时候都需要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的提醒、指导和督促,如果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持续徘徊不前,市场就会把游客逐渐吸引到服务质量更好的景区。因此,如何尽快提高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市场上的高水平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使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产业能够更好更快更健康发展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3.6.3旅游资源同质化对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冲击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资源不是绝无仅有的,例如周边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同样是少数民族众多的边疆地区,且同样处于东北地区,很多旅游资源与呼伦贝尔相似,例如,冰雪旅游方面,黑龙江的亚布力滑雪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滑雪基地,有国家级雪上运动基地3个,曾举办过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亚洲冬季运动会,吉林的北大湖滑雪场也曾举办过亚洲冬季运动会;山地旅游方面,吉林的长白山和黑龙江的小兴安岭众多景点也是举世闻名;就是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其他地区相比,呼伦贝尔的体育旅游资源同样不是独一无二的,锡林郭勒的草原体育旅游大名鼎鼎;兴安盟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登山和温泉同样名声显赫。在这样的同质化旅游资源的激烈竞争下,呼伦贝尔市的目标游客群会遭到分流,体育旅游的优势地位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想要立于不败之地非常困难。3.6.4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相信很多生活在呼伦贝尔的人去其他省市时都会有被当地人问“您哪里很冷吧?”和“您是否骑马上下班?”这样问题的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呼伦贝尔的马文化和寒冷气候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同时也说明了其他地区的人对呼伦贝尔有多么不了解。事实上,呼伦贝尔的气候不止有冰天雪地,呼伦贝尔的体育旅游也不止有骑马,射箭,摔跤,上文分析过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是现在“酒香还怕巷子深”,对外宣传是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能够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今后要大力推广呼伦贝尔市的自然体育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体育旅游资源,把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作为一个品牌在全国推广,就像人们一想到滑雪就会想到瑞士,~想到冲浪就会想到夏威夷一样。 3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不足3.6.5没有形成统一的体育旅游开发规划至2012年秋天为止,呼伦贝尔市还没有出台一份统一的呼伦贝尔体育旅游开发的规划和方案,体育旅游项目还是零散的分布于各旅游景点当中。这样的情况容易造成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上的破坏、浪费、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损害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整体形象,不利于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未来的更好更快发展。3.6.6交通不发达虽然位于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是呼伦贝尔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同时也说明呼伦贝尔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与中国几大经济发展中心的距离比较远,相对比较闭塞。呼伦贝尔市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200公里,距离沈阳1200公里,距离上海2400公里,这些数字表明呼伦贝尔市距离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东的经济中心区距离都很远,远离中国最富裕的人群聚居地。而且,虽然上文提到过呼伦贝尔市交通建设上韵发展,但仅是针对自身前些年的发展情况而言,但总体较为落后,呼伦贝尔市现在还没有一条已经完全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全市公路网的主要构成还是省道和国道;且到目前为止呼伦贝尔市还只有两个民用机场,其中满洲里机场只是支线机场,交通中转作用不强;铁路建设上呼伦贝尔市的很多重要旅游景点所在城镇还未通火车,例如毕拉河、黑山头等。这样的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开发和推广。3.6.7呼伦贝尔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其实,这同样是旅游经营者应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六要素。但是,通过观察呼伦贝尔市的旅游行业现状,并与全国旅游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相比,内蒙古的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不高,体育旅游项目上的服务就更是如此。相信有在旅游旺季到呼伦贝尔旅游经历的游客都有同样的体会,旺季呼伦贝尔旅游市场上的各景区的餐饮和住宿费用都会大幅上涨,而且上涨幅度比较离谱,淡季2、3星酒店的价格一般为200元每晚到300元每晚,但是进入6月中旬的旅游旺季之后,2、3星酒店的价格会涨至500元每晚到800元每晚,涨幅甚至在300%以上,虽然价格涨了,但餐饮住宿的质量却并没有提高,呼伦贝尔地区的夏季温度也还是较高,特别是6、7、8三个月的旅游旺季期间,日最高温度在3023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摄氏度以上的天气通常都会超过23天。但呼伦贝尔地区的各景区的旅游接待酒店普遍没有空调,这大大降低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心情,这种低质高价的旅游服务损害了呼伦贝尔体育旅游的形象。由于呼伦贝尔各景点、各旗市之问的距离普遍较远且道路情况不佳,因此,旅游中的出行也是呼伦贝尔市旅游服务的重要要素,但是在旅游的出行上,车辆的质量和舒适度无法保障,笔者亲身观察发现呼伦贝尔市各旅行接待社很少为游客提供空调巴士,且巴士的车龄明显较长,甚至连安全性也无法保障,大小事故频发,2005年呼伦贝尔旅游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133起,2010年发生了543起,这一数字5年间增长了300%还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呼伦贝尔市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快速,但很大程度上也显示出呼伦贝尔市在旅游交通运输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游览车司机更是成了霸权人物,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的现象很普遍。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服务质量还是不高,更多的是走马观花一般,旅游活动有时候甚至成了摄影活动,到了一个景点,拍一些照片就被要求走人。旅游活动中的娱乐项目不够丰富,有一些体育旅游的运动项目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在活动过程中也缺乏足够的保护措施,在每年夏季的漂流活动和冬季的滑雪活动中都有游客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和保护措施而受伤的情况出现。旅游经营者最喜欢的就是这“购”了,但是这也正是旅游者游览过程中最纠结的部分。呼伦贝尔市的旅游纪念品市场缺乏管理,旅游产品种类少,以次充好情况严重。在游览过程中强行要求游客购物的情况也屡有发生。3.6.8客源结构不合理上文提到过呼伦贝尔市近些年接待旅游人增长迅速,旅游市场发展很快。但是游客来源结构并不合理,这也成为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呼伦贝尔近6年接待旅游者统计(见表3-3)。表3—3呼伦见尔近6年接待旅游者统计表单位:万人根据上表的数据显示,近些年呼伦贝尔市接待旅游者数量逐年大幅增长,但是接待海外旅游者的数量在接待总数的比重上却逐年减小,并且海外游客数量在2009年24 3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不足还有一个明显的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呼伦贝尔市接待旅游者数量的增长中大多数来自于国内游客数量的增长。因此一方面说明呼伦贝尔市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上对国内旅游者的吸引力很足,但是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境外旅游者吸引力的不足。根据中国城市居民到访率在空间上的分割规律(吴必虎等,2005):中国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减弱;80%出游市场集中在距离居住地5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中国居民到访率在空间上的分割(见图3—2)。所占比侈f|%距,离s/km图3—2中国居民到访率在空间上的分割引白吴必虎2005根据上图显示分析,中国国内居民在选择自己的出访和出行地点是,80%都会选择距离自己居住地点500公里以内的地方。一在地理上呼伦贝尔东西相距700多公里,南北相距1700多公里,这也反映出在呼伦贝尔旅游的国内游客中呼伦贝尔本地居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据统计,呼伦贝尔2011年旅游者中本地居民比例达到了77%。19这一数据也符合图3—2的预测。上述情况表明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客源结构不合理,最重要的是海外入境游客和呼伦贝尔市以外的国内游客所占的比重不高,本地游客虽然出行人次很多,但呼伦贝尔人口只有270万,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都不强,这也是虽然呼伦贝尔访镕数量逐年大幅增长,但旅游收入仍然不高的原因之一。今后呼伦贝尔在对体育旅游的开发上要加大力度吸引消费能力较强的海外入境游客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游客。19王玲.内蒙古冰雪旅游开发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6):33.2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4.1开发的原则根据上文中对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开发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呼伦贝尔体育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第一,重点开发。利用优势优先开发呼伦贝尔市的山地草原、冰雪和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逐步深入开发水上和人工体育休闲娱乐设施体育旅游,找准时机发展赛会和节庆观赏体育旅游项目。第二,多层次开发客源市场。优先开发呼伦贝尔本市居民和周边省市和地区的体育旅游客源市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推广手段和便利条件,吸引距离较远的海外的旅游者来呼伦贝尔市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第三,不盲目开发。上文分析过呼伦贝尔市的国民经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表明呼伦贝尔的旅游接待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还很有限,赴呼伦贝尔旅游的游客数量还不高,所以切记一哄而上、盲目开发、扎堆开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四,可持续开发。体育旅游不只是在旅游活动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的开展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对体育旅游的开发要做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统一,不过度,不破坏,不浪费,可持续。第五,坚持环境保护。旅游业是最绿色环保的朝阳产业,体育旅游同样如此,呼伦贝尔市在开发体育旅游的同时一定要发挥这一优势,顺应国家绿色经济建设的潮流,不破坏环境,因地制宜的开发体育旅游项目,让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项目发展做到绿色、节能、可持续。4.2开发的基本点第一,推进体育旅游在民众中的普及。加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全社会对体育运动的热衷程度,多兴建体育文化设施,普及群众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在推广和大力开发旅游业的同时要着重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宣传和推广,让民众熟悉体育旅游、喜欢上体育旅游。在开发体育旅游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要按高、中、低档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和项目,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和资金投入的情况,走上高效益的发展道路。第二,发展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产业要加强体育领域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养建设问题。目前,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业处于26 4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蓬勃发展阶段,众多旅游项目加速上马,众多旅游设施加速建设,众多旅游经营开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一进程中,呼伦贝尔市在专业的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上有很大的缺口。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培养方面,呼伦贝尔市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的,在这里,作者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力度在内蒙古及呼伦贝尔市各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门和旅游教学部门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这些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会直接从事体育旅游的基层管理工作和一线从业者,如导游、运动项目教练等等,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加大各职业院校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力度。内蒙古拥有数量众多的职业院校,例如旅游学校等,这些院校承担着为内蒙古旅游业培养一线从业人员的重任,这些院校中走出的学生在呼伦贝尔工作时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形象,因此,要加大对这些院校的投入,提升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要逐渐加强培养体育旅游高端人才。包括培养研究体育旅游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加大研究机构对体育旅游的研究等,如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中开展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在各高校中设立体育旅游研究方面的课题等等。第三,打造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优势地位。首先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坐稳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头把交椅,巩固已有市场;其次是加强与其他同呼伦贝尔体育旅游资源相近的地区的沟通交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让呼伦贝尔的体育旅游涌身投入到与其他地区的竞争中去,把呼伦贝尔的优势资源打造的更具优势,把发展不足的发面努力迎头赶上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呼伦贝尔旅游。第四,发挥呼伦贝尔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优势。这是呼伦贝尔的优势,但是有的时候资源太多,优势太多也会成为一种负担。那就是容易出现博而不精,杂而不纯的情况。例如,要是提起草原上的体育旅游,我们想到的去处肯定还会有锡林郭勒,会有巴音布鲁克,也许心目中的第一位不一定会是呼伦贝尔。但是如果问一个中国人去海边旅游应该去中国的哪个地方,那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三亚,这就是品牌效应。呼伦贝尔市要做的也是要发挥自己最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出特色精品,像是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人的特殊文化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这样的优势在呼伦贝尔还有很多,旅游决策者和从业者们要利用好这些资源,打造出精品中的精品,把自己树立成中国特色体育旅游业的标杆。第五,制定统一的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开发规划。合理利用优势资源,规避不利条件,因势利导,合理开发呼伦贝尔的体育旅游,做到不浪费、不盲目,更好、更快的发展呼伦贝尔的体育旅游。2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六,加强交通建设。呼伦贝尔市对于外界来说相对比较闭塞,首先,这就需要呼伦贝尔的旅游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们要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让更多远方的游客认识呼伦贝尔的体育旅游,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地理位置上的劣势对呼伦贝尔体育旅游发展的制约。其次,要努力发展呼伦贝尔市的现代交通运输业,大力建设公路铁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尽快让各个主要景点所在地区都有铁路相连接,市内主要旗市要有高速公路相连接;在对外的交通联络建设上,最主要的是要加强航空运输业的建设和发展。由于现在呼伦贝尔只有海拉尔和满洲里两个民用机场,其中满洲里机场仅是支线机场,且这两个机场都位于呼伦贝尔市的东南部。但呼伦贝尔在地形上,南北长1700多公里,东西距离700多公里,因此很多远方的游客在搭乘飞机降落在这两个机场时,往往赶往其他景点的路程还要搭乘几百公里的火车或汽车,这给游客的游览和旅行社的接待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正因为这样的情况,呼伦贝尔市应该在东部和北部交通枢纽城市建立机场,建议在东部的扎兰屯市和北部的根河市建立支线机场,这样以覆盖呼伦贝尔的重要旅游景点;除此之外,还要在航线和通航城市上加大发展力度,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重点城市和广东、江苏、山东等经济发达和人口大省的航线和航点,以吸引更多发达地区游客的前来,在国际航线上争取开通更多俄罗斯城市和韩国、日本城市以及东南亚城市的航点,以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呼伦贝尔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第七,提高服务质量。现阶段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体育旅游的发展长期不受旅游业管理者、开发者和游客的重视,但是随着这些年呼伦贝尔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方面对体育旅游开发的重视,呼伦贝尔市的体育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发展不均衡,这里的软件主要是指体育旅游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对于提高呼伦贝尔体育旅游业的整体服务质量,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呼伦贝尔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和质量,这其中包括提高接待地餐饮住宿的质量,加速旅游车辆的升级换代和加强安全检查,提高安全性,加强体育旅游设施和装备的建设,提高安全性,努力避免体育旅游活动中事故的出现。第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对于提高呼伦贝尔市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笔者在上文中提到过,在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提高呼伦贝尔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呼伦贝尔市整个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中专业院校毕业的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对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的贡献似乎并不大,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就是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在短期的经济利益和个人因素的作用下,很多从28 4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业人员把游客至上的宗旨放到脑后。今后,呼伦贝尔市的旅游管理部门及经济活动监督部门要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监督,建立服务标准,加强监管力度,做到以制度促质量。第三,对旅游活动中不合理的部分和违规的行为,相关管理和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对不合理部分要督促旅游从业者予以改正,对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要予以坚决制止和查处。每年到呼伦贝尔市旅行游览的游客越来越多,旅游活动中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很多纠纷的起因都是旅游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的,如哄抬物价、强制游客购物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因此相关执法和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管力度,多管齐下,提升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业的整体服务质量。第八,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大力吸引海外和呼伦贝尔市以外的国内游客是今后体育旅游开发的重要方面。首先,在开发体育旅游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周边地区游客的吸引。呼伦贝尔市的邻居黑龙江省有人口3800多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500美元,吉林省人口2400多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500美元,辽宁省人口5000多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这三个省份前往呼伦贝尔市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三个省的流动人口众多,这三个省2010年的流动人口超过l亿,据有关数据显示,其中参与旅游的有35%,达到3500万,这其中黑龙江省与吉林省距离呼伦贝尔市距离很近,辽宁省距离呼伦贝尔市的距离也在800公里之内,因此,呼伦贝尔市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去分流这三个省的客流,吸引更多游客来呼伦贝尔旅游:其次,大力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游客来呼伦贝尔旅游;最后,要尽力吸引海外游客,最大限度的优化客源结构,增加旅游收入。具体措施,第一,要加大在媒体层面投放广告的宣传力度;第二,在国内和国外举办呼伦贝尔体育旅游展销会,吸引更多旅游企业和游客来呼伦贝尔投资和旅游:第三,提高朔的旅游服务质量和丰富体育旅游项目,让每一个来呼伦贝尔旅游的外地游客都成为呼伦贝尔体育旅游的宣传员;四是努力吸引呼伦贝尔本市的居民在本市的旅游景点出游,进一步开发本地旅游客源市场。第四,由于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高度发达,时空上的距离正在变的越来越近,上文介绍过呼伦贝尔拥有独特的体育旅游资源和地缘优势,且近些年在交通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呼伦贝尔应该加大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宣传和推广,并更加努力发展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远方的游客前来呼伦贝尔旅游。4。3功能区划分根据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资源和行政区划的分布,呼伦贝尔体育旅游的开发可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划分为三个功能区(见图4-1),从空问和地形的角度观察,这三个功能区在空问上的划分是不连续的,他们在空问上是并不连接的而是相对比较独立的资源密集区。对旅游资源进行分区分类开发有助于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开发,发挥各地体育旅游开发潜力的最大优势。4.3.1北部森林水上民俗体育旅游区主要指额尔古纳市、根河市和鄂伦春自治旗以北的的原始森林地区,这一分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中,这里有中国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水资源,有丰富的森林林水上体育旅游资源,有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原始部落的丰富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这一分区中的主要景区有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自鹿岛旅游区、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旅游区、玉泉森林木屋度假村、黑山头中俄边境旅游区、室韦原始部落旅游区、鄂伦春自治旗布苏里山庄旅游区。该体育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夏季以森林水上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展登山、探险、漂流、垂钓等体育旅游项目,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为特色,开展摔跤、狩猎、射击、射箭等体育旅游项目;冬季以冰雪和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为依托,开展林中射猎、驯养驯鹿、马拉爬犁、狗拉爬犁、冰雪雕塑等特色体育旅游项目。4.3.2西南部草原冰雪民俗体育旅游区主要是指呼伦贝尔市的海拉尔区、满洲里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旗管辖范围内的旅游区,这一区域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南部,大兴安岭山脉西麓,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就处于这一区域,这里草原和冰雪旅游资源丰富,也是民俗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这一分区中的主要景区有金帐汗草原旅游区、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诺门汗草原旅游区、巴彦呼朔草原旅游区、红花尔基公园旅游区、甘珠尔庙藏传佛教旅游区、呼伦湖草原湖泊旅游区、满洲里呼伦贝尔草原与中俄边境旅游区、海拉尔反法西斯战争纪念园旅游区、海拉尔西山滑雪场旅游区、满洲里滑雪场旅游区等。该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夏季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依托,开展骑马、摔跤、射箭、射猎、滑草、湖中钓鱼等体育旅游项目,与此同时,利用当地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展夏季那达慕、藏传佛教庙会等体育旅游项目;冬季,借助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展滑雪、冰钓等冰雪体育旅游项目,还可开展冬季那达慕等冬季民俗体育旅游项目。 4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4.3.3东南部冰雪山地体育旅游区主要是指呼伦贝尔市的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阿荣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管辖范围内的旅游区,这一区域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大兴安岭山脉东麓,这里大部分地区的地形是山地,冬季气候寒冷,降雪量大,自然雪期长,雪质好,开展冰雪体育旅游的时间比较长,十分适合开展冰雪体育旅游项目。这一分区中的主要景区有五泉山旅游区、凤凰山旅游区、金龙山旅游区、凤凰山滑雪场、金龙山滑雪场、喇嘛山山地旅游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国家曲棍球人才储备训练基地等。该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夏季以山林资源为基础,开展登山、探险、漂流、山地自行车等体育旅游项目;冬季以山地和冰雪资源为基础大规模开展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如滑雪、雪O地爬犁、雪地赛马、雪地赛车等体育旅游项目。未来的开发要以此为基础增加雪道数量,加强建设冰雪体育旅游设施。图4一l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功能分区示意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4整合区开发旅游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而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那就要求开发者尽可能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旅游开发者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尽量缩小旅游景点之间的距离,让旅游者在最短的旅游距离,最小范围的旅游线路上,可以选择最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可以享受到最多的旅游体验和旅游服务。因此,在呼伦贝尔旅游的开发中,为了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使呼伦贝尔体育旅游开发的各功能区与区内其他旅游资源相整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步开发,相互促进,实现旅游开发效益的最大化。而且,从呼伦贝尔体育旅游的发展程度来看,只有把呼伦贝尔的体育旅游资源与区内其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开发,形成规模优势,才能奠定呼伦贝尔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做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与体育旅游功能区相应的整合区(见表4—1)。表4-1体育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区整合区北部整合区西南整合区东南整合区整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呼伦贝尔草原各大景牙克石凤凰山、五合公园、白鹿岛景区区、呼伦湖景区、甘泉山景区、扎兰屯旅敖鲁古雅景区、黑珠尔庙景区、红花尔金龙山景区、喇嘛游山头景区、室韦景基景区山景区、莫旗国家资区、玉泉森林景区曲棍球储备人幢源布苏里山庄景区地景区4.3.5民俗体育旅游统筹发展区呼伦贝尔市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整个呼伦贝尔市的分布比较分散,因在开发体育旅游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特色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这一区是指整个呼伦贝尔地区,该区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少数民族资源有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在今后的开发上要更注意对呼伦贝尔民族特色体育旅游的开发,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品牌优势,并把它们与其他功能区和整合区相结合,予以大力发展。32 5案例研究——牙克石十二里沟体育旅游开发区项目规划5.1策划目标充分利用十二里沟的现有资源,把十二里沟建设成为具有较大规模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景区的旅游项目以体育旅游活动为主体,以其他休闲娱乐活动为补充,成为呼伦贝尔市第一个具备四季旅游接待能力的,以体育旅游项目为主的旅游度假村。整个项目要突出呼伦贝尔体育旅游的优势,弥补不足,为未来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开发起到示范作用。5.2策划方案5.2.1位置选定地点。十二里沟位于呼伦贝尔牙克石市东北15公里处,面积约60000亩,距离呼伦贝尔市中心海拉尔区80公里,距离牙克石云龙山庄旅游区仅15公里的路程。(具体位置见图5一1)。十二里沟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见图5—2)。图5—1十二里沟旅游区位置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十二里沟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环境条件。十二里沟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西麓,处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属于典型的半山区,海拔900米到’1300米,地势相对较高。十二里沟‘面积60000亩,大部分是森林景区,植被覆盖情况良好,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景区内有一个面积0.5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型湖泊,整个景区有獾子、野猪、狍子、驯鹿、野兔等野生动物生活。景区中的一座山峰与地面相对高度150米左右,坡度30。左右,是冬季开展滑雪运动的理想场所,山下平整的草地有面积约400亩,是开展赛马运动的●._理想场地,小型湖泊是温暖时节开展水上运动,冬季开展冰雪赛车的理想场所。十二里沟的自然环境优越,通过人工开发,是发展体育旅游综合旅游区的理想场所。现在的十二里沟建设有牙克石市的特禽养殖观赏基地,饲养了狍子、野猪、驯鹿等野生动物上千头,结合这一优势与十二里沟优越的自然环境,可以开发大规模的狩猎场。附近的8号农场是牙克石市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为游客提供特色的餐饮接待服务。十二里沟特禽养殖基地(见图5—3)。十二里沟主山峰(见图5—4)。十二里沟主峰下小型湖泊(见图5-5)。十二里沟原始森林(见图5-6)。十二里沟主山峰下平原草场(见图5-7)。34 5案例研究——牙克石十二里沟体育旅游开发区项目规划图5-3十二里沟特禽养殖基地图5—4十二里沟主山峰图5-5十二里沟主峰下小型湖泊3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6十二里沟原始森林鬻蒙骞i鑫警带誉醪黪熏i..豢≥ij:.j{懑譬图5—7十二里沟主山峰下平原草场交通通信状况。十二里沟在交通上有201省道与牙克石市相连,行车时间约十五分钟就可到达牙克石市区,十二里沟已经实现了电话线、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的覆盖,●——因此该区域在交通和通信上都有一定的便利性,这也为旅游区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笔者规划的十二里沟景区大致自然环境分布情况如图5—2)5。2.2十二里沟旅游开发现状十二里沟传统上只是牙克石市特禽养殖基地,旅游开发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开发的项目只有野生动物观赏、特禽野味餐饮、森林中河边烧烤等。整体上只是当地居民野餐和野游的一个选择地点而已,可开发项目很多,开发潜力巨大。35 5案例研究——牙克石十二里沟体育旅游开发区项目规划5.2.3主要规划项目夏季旅游项目规划。由于十二里沟旅游规划区兼容性很高,因此不同的旅游时节可以发展不同的旅游项目。十二里沟体育旅游综合旅游景区夏季旅游项目规划(见图5—8)。图5—8十二里沟体育旅游综合景区夏季旅游项目规划攀岩滑草体育旅游活动区。夏季利用十二里沟主山峰的落差和山地草场,开发出2条滑草滑道和一个攀岩场地。(滑草场见图5—9,攀岩场地见图5—10)。3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9滑草场图5—10攀岩场地水上乐园体育旅游活动区。利用十二里沟的小型湖泊,进行水上游乐设施的建设,如水上滑梯、水上跳台跳板等,开发水上乐园体育旅游活动区。小型水上乐园(见图5—11)。 5案例研究——牙克石十二里沟体育旅游开发区项目规划图5—11小型水上乐园草地射箭体育旅游活动区。利用十二里沟的平地草场,建设一个射箭场地(见图5—12),开发出草地射箭旅游体育旅游活动区。图5—12射箭场地卡丁车体育旅游活动区。利用十二里沟的山下平原草场,规划建设一个卡丁车场(见图5-13),开发出卡丁车体育旅游活动区。3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13卡丁车场跑马场体育旅游活动区。利用十二里沟的山下平原草场,规划建设一个跑马场(见图5-14),开发出跑马场体育旅游活动区。项目初期计划建设马厩两个,引进马匹20匹。图5一14跑马场狩猎体育旅游活动区。利用十二里沟的山地、草场和原始森林地形以及十二罩沟特禽养殖基地的野生动物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个狩猎场(见图5—15),开发出狩猎体育旅游活动区。40 5案例研究——牙克石十二里沟体育旅游开发区项目规划—熏攀鬓图5一15狩猎场民俗文化旅游区。利用牙克石市的蒙古族少数民族资源,在十二里沟建设一个蒙古族民俗文化村,为游客们提供蒙古族特色旅游文娱项目,如蒙古族歌舞、小型那达慕、篝火晚会等等,开发出十二里沟的民俗文化旅游区。蒙古族民俗文化村夏季那达慕(见图5—16)。图5—16夏季那达慕冬季旅游项目规划。依托与十二里沟的自然环境,这一开发区在冬季同样可以开发出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项目。十二里沟体育旅游综合景区冬季旅游项目规划(见图5—17)。4l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17十二里沟体育旅游综合景区冬季旅游项目规划滑雪场区。依托十二里沟主山峰的落差及冬季冰雪资源,建设一个滑雪场(见图5—18)。初步设计两条雪道,一条初级雪道和一条中级雪道。图5一18滑雪场小型冰上赛车区。利用十二里沟的小型湖泊,在冬季结冰期建立一个冰上赛车场(见图5~19),引进雪地摩托、小型越野车等设备,为游客提供冰雪赛车体育旅游项目。42 5案例研究——牙克石十二里沟体育旅游开发区项目规划图5一19小型冰雪赛车场冬季狩猎区。夏季山林草地狩猎区被降雪覆盖后,开发冬季雪原狩猎区(见图5-20)。图5—20冬季狩猎场冬季草原体育旅游区。十二里沟的山下平原草场在冬季被大雪覆盖之后,利用这雪原开展冬季体育旅游项目,如冬季射箭、马拉爬犁、狗拉雪橇、雪地摔跤等等。冬季民俗文化旅游区。利用十二里沟夏季的蒙古族民俗文化村的优势,在冬季开展冬季那达慕活动,冬季篝火晚会等民俗体育旅游项目。蒙古族民俗文化村冬季那达慕(见图5—2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21冬季那达慕5.2.4配套项目和附属设施的建设餐饮住宿设施。在十二里沟综合体育旅游区中建设住宿和餐饮接待设施,根据当地自然状况,作者认为应该把这个区域建设在十二里沟的原始森林中,利用原始森林那山水森林相依相伴的优美环境建设森林别墅区、森林小宾馆和森林酒店;在蒙古族民俗村中建设蒙古包蒙餐酒店。与此同时,在森林餐饮住宿区域中建设小型的休闲娱乐设施,如网球场、游泳池等。项目规划建设具备可接待200人住宿和500人同时就餐能力的餐饮住宿接待设施和可以同时容纳50人活动的小型休闲娱乐设施。停车场。在旅游景区的东西两个入口处建设两个停车场,设计建设120个标准停车位。景区内禁止机动车行驶,景区内以电瓶车和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实现环保的目的。道路建设。景区规划修筑一条公路,该公路经过牙克石市市区,与301国道相连通,设计为双向4车道,这条公路的建设将会大大的提高将来旅游区建成后的交通促利性,是旅游区未来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5.3旅游区主要活动内容5.3.1比赛利用旅游区规划的卡丁车场、射箭场、滑雪场和狩猎场,举办卡丁车、射箭、滑 5案例研究——牙克石十二里沟体育旅游开发区项目规划雪和狩猎等比赛。比赛规格可以是正规比赛,比如呼伦贝尔市一级的或牙克石市一级的,甚至是自治区级的比赛;同时可以利用这些场地举办游客之间的比赛,这种比赛可以是每天都进行,比赛应设置一些奖品或优惠活动作为对获胜游客的奖励,还可以组织游客参加蒙古族风情村组织的小型夏季和冬季那达慕活动中的传统体育比赛,这些比赛活动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活动,也凸显了体育旅游在十二里沟旅游区的核心地位。5.3.2主要娱乐活动第一,射箭。包括蒙古弓和现代反曲弓,射箭活动中包括射固定靶和射移动靶。第二,滑草。山地滑草活动。第三,卡丁车。在人工建设的室外卡丁车车场上开展的卡丁车活动。第四,骑马。在天然草原马场上骑马、赛马。第五,水上活动。在小型湖泊的水上乐园开展水上游乐活动,如游泳、水上滑梯、跳水、湖上泛舟、垂钓等,选择在森林住宿区过夜住宿的游客还可以在住宿区的游泳馆游泳。第六,狩猎。在狩猎场参加狩猎活动,射杀的猎物游客按照一定价格购买后,可以在森林餐饮区的餐馆中加工制作成游客喜欢的美食。狩猎活动原始刺激,野味菜肴鲜美可口,让游客体会到历史上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少数民族人民们过的游猎生活。第七,滑雪。冬季在十二里沟滑雪场滑雪。第八,冰雪赛车。冰雪赛车上位于结冰后的小型湖泊上,旅游区为游客提供了雪地摩托、小型越野车等机动车,让喜爱驾驶的游客们充分体会冰上驾驶、赛车的乐趣。第九,民俗旅游活动。游客可以在旅游区内的蒙古族民俗村参与丰富的民俗活动,例如每年一届的夏季和冬季小型那达慕、蒙古族大宴会、蒙古族篝火晚会、蒙古族传统萨满教祭天仪式等,可以让游客深刻体会到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5.4项目运作十二里沟项目运作有四个主要部分。第一,由呼伦贝尔市政府指导,牙克石政府制定具体的开发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具体包括旅游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区同外部交通道路建设,居民拆迁和环境保护等实施方案;第二,政府牵线搭桥吸引外部资金投AN旅游区的建设中,吸引外部先进技术和优秀人员进入旅游区;第三,加强4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本地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培养力度,旅游区的建设要最大限度的起到缓解当地居民的就业压力的作用,加强对当地餐饮、服务和物流等行业的招商力度,让更多当地的中小企业进入旅游区从事经营活动,使旅游区的开发尽可能的拉动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第四,旅游区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都要大力的宣传和推广,尽可能的打开旅游区的知名度。最重要的是在整个旅游区的建设中都要做到对环境的保护,做到环保挂帅,绿色。开发。5.5开发的优势和劣势5.5.1开发优势第一,环境优势。十二里沟自然环境优越,处于原始森林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70%,当地有20多种大型和小型野生动物栖息。十二里沟有两条河流流经,其中比较长的是免渡河,正好从森林餐饮住宿区流过,让整个旅游区的风景更灵动,更迷人。十二里沟的夏季平均气温比较低,为平均零上20摄氏度左右,是很理想的避暑场所。同时,旅游区的水电和通信齐备,能通行大巴的道路已经建成。旅游区中还有大型的特禽养殖基地,是未来的狩猎场开发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游客的游览提供了一个上佳的选择。第二,区位优势。十二里沟位于牙克石东北部,距离牙克石市区仅15公里,距离呼伦贝尔市行政中心海拉尔区仅80公里,距离海拉尔东山机场85公里,旅游区有两条公路连通,分别是201国道和牙克石至扎兰屯省道,还有301国道和正在建设中的哈尔滨至满洲里高速公路从旁经过。5.5.2开发劣势第一,知名度不高。对于十二里沟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旅游开发没有形成体系,知名度不高,这是十二里沟旅游区开发的最大劣势和制约因素,因此,在未来的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推广十二里沟旅游区,如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还应在各种旅游产品展销会上积极介绍十二里沟旅游区的开发,大力招商引资。第二,道路路况较差。现在连通十二里沟的两条公路都只是双向两车道的低等级公路,若未来游客数量大增,那很容易会出现交通拥堵状况。因此,未来对十二里沟 5案例研究——牙克石十二里沟体育旅游开发区项目规划旅游区的开发的同时,要加大道路交通建设,提高游客前往游览的便利性。5.6该项目开发对区域的意义十二里沟旅游区如果开发成功,那将是一个大型的统合性的四季体育旅游景区。景区中涵盖了典型的呼伦贝尔优势体育旅游资源,如山林草原体育旅游项目、冰雪体育旅游项目、人工设施体育旅游项目和特色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项目的开发规划中涉及了基础建设、人文文化建设、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等。十二里沟体育旅游综合旅游区的建设是与上文中呼伦贝尔市整体体育旅游开发相呼应的,符合作者提出的呼伦贝尔市未来体育旅游开发的总体趋势。这个项目的开发对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开发中的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环境等都会产生重要的意义。5.6.1经济意义十二里沟综合旅游区的开发会带动呼伦贝尔市很多行业的发展。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旅游区的开发将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旅游设施建设、餐饮住宿和娱乐设施的建设等,这些建设项目将会带动呼伦贝尔市基础建设行业的发展;其次,旅游区需要大量的游览设备,如滑雪服、滑雪用具、雪地摩托、小快艇等等,这些设备的大量采购将会带动呼伦贝尔市制造业的发展;再次,旅游区建设的同●_●时还需要大量的旅游从业人员,如导游员、翻译、服务员、旅游区管理人员等,这对解决呼伦贝尔市的就业问题将会发挥很大作用;四是旅游区建成之后将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区参观游览,这会使呼伦贝尔市得到大量的旅游收入。最后,十二里沟旅游区的开发将会带动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经济意义。5.6.2社会意义十二里沟旅游区的建设将会吸纳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金用于经济建设,旅游区的建设涵盖了体育、人文、娱乐等方方面面,等于是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到对社会有益的经济建设上来,旅游区的建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健康的休闲场所,旅游区提供大量的体育休闲项目,人们前来旅游,有助于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47 内蒙古9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6.3环境意义该项目的建设规划完全是因应十二里沟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该项目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生态项目,有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5.6.4文化意义十二里沟体育旅游综合旅游区的旅游项目中有大量的含有呼伦贝尔市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滑草、赛马、射箭、摔跤、狩猎、小型夏季冬季那达慕等,还有蒙古族风情村这样的文化旅游项目,游客们在参加这样的旅游活动是可以相互交流旅游经验,增长文化知识,体会呼伦贝尔市蒙古族的特色文化和风俗,游客离开时会宣传呼伦贝尔市的特色文化,成为呼伦贝尔的“宣传员”b因此,项目的开发有很重要的文化意义。5.7项目规划总结十二里沟旅游开发区规划是在作者实地考察和进行逻辑分析后提出的,项目符合上文中作者提出的呼伦贝尔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整个旅游区的活动项目以体育旅游活动为主。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发挥了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优势,充分利用了优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发展上的不足,如旅游区规划之初就提出了要建设以体育旅游项目为主的旅游度假村,提出了要建设连接旅游区的公路,并关注了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提出了这个项目运作要做到的四个主要部分,最后分析了旅游区开发的优势、劣势和意义。该项目的建成将为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未来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6结论与建议6.1结论本研究从体育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呼伦贝尔市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所在:政策优势、区位优势、游客需求优势、资源优势;制约因素和不足所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育意识、体育旅游人才匮乏、旅游资源同质化对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冲击、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同意的体育旅游开发规划、交通不发达、呼伦贝尔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客源结{每不合理。结合分析结果和呼伦贝尔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第一,提出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开发原则:重点开发、多层次开发客源市场、不盲目开发、可持续开发、坚持环境保护。第二,提出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开发的基本点:推进体育旅游在民众中的普及、加强体育领域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资源优势、发挥呼伦贝尔市丰富的民族特色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制定统一的体育旅游开发规划、加强交通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第三,对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功能区划分:北部森林水上民俗体育旅游区、西南部草原冰雪民俗体育旅游区、东南部冰雪山地体育旅游区;还提出了体育旅游开发的整合区和民俗体育旅游统筹发展区。最后,作者在案例分析中设计了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十二里沟旅游开发区,该开发区以体育旅游项目为主,与上文中的呼伦贝尔体育旅游开发对策相呼应,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本论文得出了呼伦贝-尔体育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用以指导呼伦贝尔体育旅游未来的发展。但是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作者还有很多工作做的丕够好,对呼伦贝尔体育旅游的调查还不够深入,还有一些研究方向没有进行,这些都是作者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6.2建议第一,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符合我国西部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强烈愿望。尤其在当前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大力发展西部旅游业的背景下,更应抓住难得4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机遇,积极推动呼伦贝尔市体育休闲旅游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它对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发展的经济、文化功能,切实推进呼伦贝尔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进程。因此应加大媒体宣传,让呼伦贝尔市独特的体育旅游资源展现在世人面前。第二,旅游项目的开发、推广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体育旅游项目来说,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资金。同样,对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研究和探索、人才的培养、体育旅游相关教师的培养也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而呼伦贝尔市在我国属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各项资金相对不足,经费问题将是影响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因素。解决好经费问题将为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第三,教育必须以社会的发展为导向。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唯有紧紧抓住市场●这一导向,紧密的结合旅游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所需,培养出能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专业人才。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产学合作和国际合作,通过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利用各方面各渠道的机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结合。第四,发挥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开发、保护和弘扬呼伦贝尔市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文化。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少数民族文化的优势,让呼伦贝尔市体育旅游的发展包含更多的文化元素。50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谢芳.试论中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43—45.[2]程旭冒等.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7):54—55.[3]孙延昭.体育旅游的基本理论探析[J].漂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75—76.[4]张建平.现代体育旅游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2,(5):41-42.[5]连桂红,刘建刚.论体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37—39.[6]孙延昭.2008年奥运会经济与奥运文化产业的研究[J].经济师,2007,(5):18—19.[7]Mikeweed&ChriSBull著,戴光全主译。体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48):91—93.[8]Hall,C.M.(1992)Adventure,sportandheal.InSpecialInt色ristTourism(C.M.HallandB.Weilereds)[M],London:BelhavanPress.2006(45):90—93.[9]DelPy.L.(1998)AnoverviewofSPortTourism:BuildingTowardaFramework.[J],JoumalofVoeationMarketing,V01.4,NO.1,2007,(43):88—89.[10]邓文冲.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23—24.[11]闰中波,王满.体育旅游与体育保健结合之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5,(2):12—13[12]万序玉,朴勇慧,刘政军等.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5):51-53.[13]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9(3):105—106.[14]刘萍.我国发展健身体育旅游业的优势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8):32—33.[15]格日勒图.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6):15—16..[16]高珊.河北省体育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6):45—47.[17]李凤新中国北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演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3):51—53.[18]张志刚.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综述[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8,(3):61—62.[19]钟晨.汉中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8):71—72.[20]于莉莉.上海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5):99—100.[21]杨秀丽等.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4):77—785l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李春兰.论体育旅游的开发及发展策略[J].经济论坛,2010,(11):123—124.[23]尹德涛等.体育旅游与体育旅游资源分类研究[J].商业时代,2007,(11):87—88.[24]徐林峰等.后奥运时代大众参与型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及营销[J].中国科技博览,2009,(8):66-67.[251杨海红等。体育旅游发展论略[J],太原大学学报,2005,(3):45—47.[26]金明灿.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J].科教文汇,2009,(4):21-23.[27]吴青兰.旅游业产地地位研究一以厦门市为例[J].厦门大学,2008,(6):33—35.[28]李波等.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08,(9):77—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