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9 KB
- 2022-12-27 13:31:1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讲授模式的应用【摘要】阐述语法教学模式中讲授模式的四个实施步骤: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讲授新知识、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探讨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讲授模式【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06-02英语语法是指英语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是两者都表示教学所经过的程序,而教学模式指具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活动的操作框架,是得到经验支持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要教好英语语法项目,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开展,那么,就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有效的语法教学模式:讲授模式语法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应选择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语法的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说,语法也是词与词之间的运用规则,因此,英语语法属于概念性知识,那么,有效的语法教学模式就应该是讲授模式(PresentationModel)。讲授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步骤: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Clarifyaimsandestablishset)、呈现先行组织者(Presentadvance第7页共7页
organizer)、讲授新知识(Presentlearningmaterials)、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Checkforunderstandingandstrengthenstudentthinking)。“阐明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此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阐明目标一般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明确学习意义。“设置情境”一般通过简单复习先前所学知识、提问、讲述相关趣事等形式,使学生进入准备学习状态。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任务进行之前教师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目的是以旧知识来导入、整合和联系当前教学任务中的新知识。呈现先行组织者这一环节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尤其重要。既然知识在人们的大脑里是以类似于金字塔的形式存在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在先前所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不断完善其大脑里的知识体系。讲授新知识一般采用“规则―例子―规则”的策略(rule-example-ruletechnique),即先讲清定义、原理、结构等知识要点,然后再举出相应的、学生熟悉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最后,重新概括陈述知识要点。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检测的。具体的形式有作业、测验、提问以及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交谈,主要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谈论所学知识,而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整合新旧知识,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深入理解更复杂的知识间的内在关系。第7页共7页
以上这四个步骤是有机的整体,每一个步骤根据学生等实际情况可以调整,但不能省掉。二、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高中英语语法项目很多,主要有动词将来动作的表达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定语从句、被动语态、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主谓一致、动词-ing形式、构词法、动词过去分词、倒装、省略、虚拟语气等。这些语法项目都可以也应该运用讲授模式来教学。下面结合讲授人教版必修1的Unit1间接引语来阐述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一)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阐明目标比较容易,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实,告诉学生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顺势复习相关已学知识,如通过提问等形式,概括出学生所熟悉的四个句子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并分别设计这些类型句子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情形,让学生进入准备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例如,讲授间接引语时,直接告诉学生:“Todaywe’lllearnindirectspeech.”接着,通过提问来设置情境:“Whoisabsenttoday?”那么,有学生会说出缺席学生的名字:Tom。教师就说:“John,pleasetellmewiththecomplete/fullsentence.”因为这个句子简单,所以就会有一些学生能够答出来。然后,教师向另一名学生提问:“Kate,PleaserepeatJohn’swords.”教师再向另一名学生提问:“Mike,canyoutelluswhatJohnsaid?”第7页共7页
这时,教师要注意,教师可以不要求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只要让学生产生模糊的间接引语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没有缺席的学生,教师通过谈论天气、询问年龄、打听做作业的时间等方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二)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先行组织者是语法教学的关键一环,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进入准备学习状态以后,教师应在屏幕上呈现为讲授间接引语而设计的先行组织者(见图1)。引用某人的话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直接引语,因而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如何用自己的话转述某人讲话的准确意思。图1也让学生明白了要学的知识在语言知识体系中位置,从而有意无意地把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体系里,使学生大脑里的英语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例如:“JustnowKateandMikeretoldusJohn’swordsintwodifferentways.Thatmeanstherearetwodifferentwaysforustoquote/retellaperson’swordstosomeoneelse,andthetwowaysaredirectspeechandindirectspeech.Infact,we’vealreadylearneddirectspeech.Andtodaywe’lllearnindirectspeech.”然后,重复上面的学生的回答,作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例子,通过让学生分辨来加深理解引用某人的话可以用两种方法。图1间接引语教学的先行组织者第7页共7页
图2是为教授定语从句而设计的先行组织者,也起到同样的作用。图2定语从句教学的先行组织者(三)讲授新知识讲授新知识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一堂课以陈述句的间接引语为教学任务。采用“规则―例子―规则”的策略,要讲清间接引语的定义、结构(人称、时态、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要注意,每一项新知识要点讲授以后,一定要列举相应的例子(与非例子),直到大部分学生理解为止,因为概念是通过例子与非例子的区分来获得的。然后再概括重述知识要点,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例如,开始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正板书左侧1/3栏里写出“间接引语”这几个字,并另起一行写出:“定义: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建议板书用汉语,用英语陈述)。然后,教师把直接引语Johnsaid:“Tomisabsent.”和间接引语JohnsaidTom/hewasabsent.写在副板书(黑板右侧1/3栏)上。教师要进行比较,突出标明其差异。然后,在正板书中间1/3栏上概括写出间接引语的“特点、引号、时态、人称”(用四行)。现在,学生对间接引语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以后,在屏幕上再举一些事先准备的例句,如“Itiswarm”,“Iam15yearsold”,“Hedidhishomeworkinhisroomyesterdayevening.”等等,并通过转换练习,逐步归纳出间接引语的特点,即“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分别写在人称的下方)等方面的变化。每一项新知识要点归纳以后,列举相应的例子(与非例子),直到大部分学生理解,最后概括整理,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第7页共7页
(四)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如前所述,理解程度主要是通过大量练习来检测的。其实,教科书的编著者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练习。例如,人教版必修1的Unit1里就配有由易到难的练习。因此,教师讲授间接引语以后,就应安排做第五页的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里的练习1、2、3。值得注意的是,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板书里的间接引语,是为学生掌握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服务的。因此,学生答对或答错时,都要用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作为判断标准,多次不断地接触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以达到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的目的。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口头陈述间接引语的知识要点,归纳间接引语的特点,比较间接引语与直接引语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口语表述活动,学生既能够整理所学新知识,也训练了逻辑推理等思维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综上所述,讲授模式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模式。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按照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讲授新知识、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等四个步骤进行。其中,呈现先行组织者是语法教学的关键一环,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起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2]Arends.LearningtoTeach[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7页共7页
[3]鲁子问.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5]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J].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金舜英(1962-),朝鲜族,吉林延吉人,硕士,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学科教育教研室副教授。(责编卢海)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