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42 KB
  • 2022-06-17 16:09:29 发布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选登:传承与创新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选登:传承与创新    第一篇:    从记事起家中书房挂满了竹子图水墨的质感清晰而饱含韵味节节的竹竿象征着蒸蒸日上大有不与世间污秽同流之意小时候虽惊叹于画上竹子的惟妙惟肖却对边上那几行小字频频皱眉    小时队书法不甚了解长大了才慢慢有所知晓那字非隶非楷并不如平日所见那些大家之字整齐美丽    年级再长些我了解到那是明清时期板桥的字画此时又方知郑燮的字长久以来一直备受世人议论有说他的字歪歪斜斜似连小学生都不如;却也有人以为它错落有致、别有韵味的他们说隶书、楷书皆传承于千百年的书法文化而郑板桥又将其进行了创新    板桥体诞生于满清较胜时期那时的清王朝对文字的约束更是严格无论是八股文的盛行抑或文字狱的猖獗都使那个时代的文章死气沉沉而郑板桥却在如此重压之下形成独一无二的文体是他对当朝封建的不腐还是对自由与创新的向往    正是这种传承与创新不仅仅出现板桥体这样绝世佳作更是形成了五千年独一无二而又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    上溯至春秋时期孔子对于炎黄帝思想的传承与对治国修身创新性的独特融合形成了对后世影响颇深的儒家思想;而战国的孟子他又传承了孔子的“仁”的理念对执政也进行创新融入“仁政”的概念;诸子百家的文化成为后世文人诸如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杜甫等文人墨客传承的对象而那些垂名青史的大师们无一不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同的经历与情感酿出文化与文学无与伦比的美丽     传承与创新对现世也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作家韩寒对于古典文学的继承与现今社会挫败的创新还是现代舞对古典芭蕾的传承与对近代自由的新鲜无独的创新甚至是高科技产品的出现都以身证明创新与传承的重要性    传承是对于古旧文化的肯定与对精华的保留而创新是结合不同的时局、不同的社会状况而产生的独一无二的内容唯有两者共同结合才能达到“和”的境界    第二篇: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