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2-06-17 16:08:26 发布

2016高考满分作文:科技的新秀,人文的毒酒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6高考满分作文:科技的新秀f人文的毒酒【真题再现】浙江卷:虚拟与现实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满分佳作]科技的新秀,人文的毒酒浙江一考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无尽的苦海。”近九十年前,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他的高考作文卷上,寥寥数笔勾勒了这样的文字。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科技新秀创造了VR时代,一副眼镜便可以带给人们无限的幻光,然而我们真的可以毫无顾忌地拥抱它吗?我想答案或许是否定的。人类于旧状况总是心平气和,而对于较新的机遇,却那么求全责备。记得计算机问世时,无数电影巨子、金融大鳄都发出相似的声音:“没有一个家庭想在家里安装计算机”,而现在的我们回首不禁捧腹;记得有人在中国宣传互联网时,几乎所有政府机关、企事单位都看准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局,然而正是这个“骗局”成就了马云和他的帝国。而现在,当另一项颠覆性科技成果摆在我们面前,历史是不是在重演?“科技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爱因斯坦如是说。虚拟现实技术带给人们实际生活中难以触碰的体验,它把梦境搬到了现实,它把现实装扮成梦境。置身其中,我们便是上帝,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很好地投影我们的愿望的世界:站在屋里就能对战魔兽,坐在沙发就能环游地球。李白讲过“为君槌碎黄鹤楼”,而现在,就算我炸掉天河又有何不妥?这种超现实的诱惑力和帝王一般的控制权令人无法抗拒。然而,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道的那样,“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任何事物的辩证性都不容忽视,现实就是铁证。在计算机刚刚闯入中国时,多少孩子被那个屏幕牢牢地桎梏;在互联网产业风生水起之时,互联网泡沫让多少企业灰飞烟灭,而电信诈骗的猖獗,亦是托附于移动互联网基站这个“帮凶”;而现代技术带来的“群氓效应”等问题,甚至关系到人类道德建设。天下的午餐不免费,科技在带给我们空前的财富、无上的便利的同时,亦带走了人们温润如玉的品性和山崩鹿兴的理性。《吕氏春秋》有言:“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古之圣人,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今之众人,在沐浴虚拟现实技术的春风时,必须先知先觉:会不会有人尤其是孩子会像《盗梦空间》里的梅尔一样沉醉于梦境不能自拔?会不会有人利用该技术迷惑大众,实施犯罪?虚拟现实技术对社会秩序和人类价值观的冲击,不仅留待监管部门思考,更需要我们普通大众的深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老子说的。科技的新秀,人文的毒酒,我们区别对待她。 【名师点评】全文结构正反对比,逐层深入z层层剖析,可谓精妙。具体而言”本文有以下亮点:1•辩证分析,有思想。文章是一篇颇具思想的好文章,无论是从开篇的导入,还是中间的议论分析,亦或是结尾的深入剖析,读来都令人感到深入内心。文章引用的名言也是非常精妙、有思想的,看得出考生的积累广泛、阅读写作基本功扎实。2•观点明,善比较。文章观点明晰,作为一篇时评类作文,本文开篇即点出作者观点。由此在下文层层展开,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人们熟悉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相比较,引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史实与现实发展,来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利与弊。3•多引用,过渡巧。过渡自然。在每段的开头,均引用或化用名言,使得论述流畅自然,同时使各段的论述更有说服力。成功公式:辩证分析+文采斐然【鲜□素材】给老人让座背后的大学问【鲜•素材】一位网友在公共汽车上的遭遇被多家媒体转载。根据网友自述,他坐公交靠窗睡着了,隐约觉得小腿被人踢了一脚,接着又一脚,没一会儿又一脚,于是瞬间想发火。一睁眼看,发现是两个大约五六十岁的阿姨,像是刚刚锻炼完。还没等这位网友说话,其中一位开口了,“阿姨腿脚不好,给阿姨让个座吧”。这位显然年纪轻轻的网友写完经历,忿忿不平加了一句“坏人都变老了”。【备考方向】道德自觉让座公德心社会责任润物细无声[时文选读]给老人让座背后的大学问果冻网上不少网友为这位无端被踢的年轻人抱不平,讽刺大妈“腿脚是不好,所以也就踢你才使得上劲”。近年来因公交让座而引发的纠纷不少,有些还大打出手,打人者中,好几位老人被讥“为老不尊”,公交上使出无影脚逼人让位的大妈,更加重了“坏人变老”的印象。与道德有关的践行,只要一开口,道德就输了,更何况动手。要实践某种道德,最重要的恐怕只有两条,第一是道德更多是一种反求诸己的自我要求,其次,道德的践行始终是非暴力的。拳脚相向不是道德,那是道德的另一端,武力。假如大妈动口不动手,也许车上乘客情感的天平还倾向于年长者,一旦以武力胁迫,那就不是让座而是争座了。离日常践行中人们推崇的尊老爱幼美德已相距甚远。网上最近流传一篇文章,《日本人为什么不给老人让座》,写的是一位中国游客到日本旅行的观感。作者发现,虽然日本人文明守礼,但公共交通系统却绝少见到给老人让座的情形。在一番近距离的观察之后,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让座之举似在提醒“你老了”,但不是所有老人都服老的。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不愿意成为“被照顾的人”,日本人虽也让座,但十分讲求技巧一一既要让对方坐下,又要避免让人感觉不好。让座让到这个份上,已不是一句文明守礼、讲求道德就能解释得了的。日本的例子说明,道德的践行是需要技巧的,比如心灵阅读的技巧,还有从他人感受出发的细膩的领悟力。在台北搭乘捷运,我就看到过车厢满满,却无人去坐爱心座的情况。友人告诉我,假如有人坐 爱心座,老人家上车,坐着的人让座,老人会觉得过意不去好像是自己逼得别人离座。为了减轻老弱者的心理压力,台北的乘客达成默契,大家都不去坐爱心座。小小公交座位,避让之间方显人心微妙。现实中,比较理想的情形,我以为还是按需坐为好。比如广州地铁,播报说的是“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并不强调老幼病残。一个身体有恙的壮年人,或者是连续加班的年轻人,可能比身强力壮的老年人更需要座位。不是论资排辈,而是按需分配。这么做的好处,是承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之间存在差异,我们应该按照人的意愿,而不是他/她的身份,来决定公共资源分配的优先权。这跟传统上,中国人按长幼有序来进行利益划分有所不同。更何况,什么是“老”、什么是“弱”,其定义本身,一直在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变化。这不,眼看延迟退休政策出台,报纸上开始大谈现在的老人如何健壮,65岁退休不算晚,70岁退休也正常了。如果70岁退休正常,上下班站个一会儿,又算得个什么事儿呢?摘门《南方都市报》2015年11月01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