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2-06-17 14:42:52 发布

浅谈小学阶段英语音标学习的重要性和浅谈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汇编.doc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小学阶段英语音标学习的重要性和浅谈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汇编浅谈小学阶段英语音标学习的重要性浅谈小学阶段英语音标学习的重要性《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每个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须掌握600-700个单词;能够阅读短小的英语故事;能够用所学的句子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因为小学英语课时少,学习的资源又很匮乏,家长也没上过多少学,辅导不了孩子。只靠教师每周的三节课去教读大量单词,孩子课上读的很好,可是课下没人指导复习,第二天就忘光了,教师还得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如此循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部分学生开始厌学英语。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只有让学生提早认识音标才能解决问题。首先,音标是英语发音的基础。如果能够很好的认读音标,那么学生的单词发音就会准确无误。然而准确的单词发音又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其次,学生一旦会读音标后,教师就可以让其通过查词典的方式提前自学,认读新单词,做到真正的英语预习(以往仅仅是复习巩固)。为课堂学习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再次,学生掌握了音标,并能根据读音和音节来背单词,提高了效率。最后,在学生能够自己认读单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英语阅读练习。如:英语漫画、英语故事书、英语儿歌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增加了词汇量,增强语言交际能力。从而在英语课堂中,能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增加自信和兴趣。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小学阶段没有明确提出学习音标。主要原因是防止孩子年 龄小,同时学习英语字母和音标,可能会发生混淆。就我看来,我们教师可以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音标教学。这样,孩子们早已学会了字母,不会与其混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词汇量及英语基础,反而能够帮助其音标学习。音标教学最好不要只按PEP课本上的编排进行教授,第一进度太慢,第二每个单元才归纳一两个音标,不够系统,学生对音标没有一个整体的比较、区分、识别与识记,学了这个,忘了那个,比如六个元音之间渐次的区别,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透,并让学生反复模仿。我认为音标教学最好系统一点,应尽量在2、3节课里集中教授一遍含有例词的音标表,然后再经常把整个音标表拿出来反复让学生模仿老师跟读,复习、巩固,一遍又一遍,平均每个月复习2遍,整个过程需要2学期的时间(当然,孩子全部掌握以后,还要不时地复习、巩固,以免遗忘)。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慢慢给孩子渗透音节的知识,比如开音节、闭音节,及音节的划分,并最终能使孩子根据读音和音节来背单词。孩子掌握了音标,并能根据读音和音节来背单词,就好比孩子具有了收获英语单词的工具,这一技能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来说意义重大,掌握这一技能没有家长的辅导,孩子也能自学了。总之,英语音标就像我们汉字的拼音一样重要。提早让学生学会认读,学生就可以提早多认识英语单词,扩大阅读量,更好地维持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小书本大智慧一一浅谈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切阅读的基础和前提。研究发现,3〜8岁是一个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可见,在这个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今后养成良好的阅读,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至关重要。一、对小班阅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我们再来看看小班初期的幼儿,他们的阅读习惯如何呢?以下是我们在莫一餐后自由阅时间观察到的现象:孩子们陆陆续续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开始坐在椅子上看书了。一开始,还是比较安静,只见可可一页一页有序地翻看着。大概过了两三分钟:UU的读书兴致高涨起来:她指着书本上的草莓图案,喊起来:谁要买草莓,谁要买草莓……她的嚷嚷,犹如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一颗小石子,激起阵阵涟漪:宝宝和秋秋连忙拿着自己的书赶过去,我要买我要买恬恬拿了一本书,随意地翻了几下,就合上了,走到书架前又换了一本……而其他孩子也开始蠢蠢欲 文翰双手握着书,左右转动,嘴里发出“呜呜”的开车声音;还有的孩子,模仿老师弹琴时的模样,他们把书靠在自己的椅子上,双手做弹琴状……从上我们发现:在幼儿手中,书本是他们的玩物,可以当汽车,可以当超市物品。仔细分析问题所在,也不是孩子们不爱看书,当遇到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内容,他们还是很乐意去翻翻看看讲讲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孩子们种种看书现象也正说明了一个问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做所谓“小书本大智慧”,每一本小小的书籍里都蕴藏了大大的智慧:对小班的幼儿来说,不仅要他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看书,热爱阅读,从小书本里汲取更多的知识与“营养”。二、小班“小书本大智慧”之阅读习惯培养策略:(一)让书架变得丰富而有趣分析幼儿的看书行为,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不爱看书,其实跟教师提供的书本也有很大的关系。反思教师自身,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书架,图书提供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有时书从开学初投入这几本,到学期结束是鲜有增加。图书更替较少也导致书本越翻越旧,最终变成破破烂烂。所以,我们从改变小书架开始,让小书架变得丰富而有趣。1.小书架,大学问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良好的驱动者,所以我们从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尝试着进行了以下改变。做法一:根据主题投放我们根据主题教学,有目的地投放与主题相匹配的书籍。当一个主题结束,更换另一主题时,书架上的书也随之更换了。由于书中的一些故事或图 画,是教师在课堂中讲述过的内容。幼儿对此有一定的熟悉度,他们能边看边自己讲述其中的故事或内容,因此他们很喜欢看。如进行《亲亲热热一家人》的主题教学时,书架上摆放的则是与此主题对应的配套书籍,书中《敲门》的儿歌,《爸爸妈妈生气了》的故事等都是课堂中教师讲述过的内容,每当餐后或其他自由阅读时间,幼儿会主动拿书进行阅读,边看还边能念念儿歌,讲讲故事。做法二:好书充实书架班级内有个习惯,每当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有一些家长会送一些玩具或图书给每个孩子。我们则利用此机会,选择了一些适合班内孩子阅读的图书来充实书架。如家长带来的《青蛙沸洛格》系列,《安全知识小读本》系列,《贝贝熊系列》读本……都是幼儿喜爱的系列书籍。好的书籍充实我们班级的书架,孩子们看书的积极性也高了。做法三:自带图书齐分享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了,在交往的过程中也逐步有了相互交流的需要。根据幼儿这种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我们设立了周五图书分享日活动。每当周五,幼儿会从家里带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来,书的内容和种类也更丰富了。自由活动时间,幼儿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自己的书,有的孩子还能主动和同伴交换呢。小标签,大用处种类繁多的书籍在投入时除了按照图书的种类进行外,为了便于管理,让我们的小书架保持整洁有序。我们从书架最上层开始,按顺序1、2、3……进行编号。借助标签,固定了图书摆放的位置。投放的书籍不管是主题配套教材,还是幼儿自带的图书,在投入前我们都给每本书贴上标签。孩子们按照标签拿书,放书,显得有条不紊了。自从有了小标签,幼儿拿书的时候小心翼翼了,放书的时候也仔细了,总是看清楚,放对位置了才离开。这样一来,我们书架上的图书摆放得一目了然,整齐有序多了,真是一举多得。(二)听、看、讲,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小班的孩子由于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年龄特点的限制,还比较难理解画面之间的联系和内容,这也是很多幼儿在自由阅读时, 拿到书翻一遍就说看完了的原因。对此我们采用先听后看再讲的方式,浅谈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听:就是老师讲孩子们听。在幼儿用餐前,入睡前,教师与孩子们同读一本书,边翻边讲述书中的内容。师幼共同阅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以直观的方式教授幼儿如何翻书,如何阅读的过程。如教师用游戏的方法交给孩子们有关书的基本知识:如封面就像书的大门,翻书的时候要轻轻地打开房间的小门,从左往右看完了再打开下一扇小门,看完了把所有的门都关起来。听的形式也多样化,由看图听故事逐渐变成单纯的听故事。慢慢地,幼儿喜欢听了,乐意听了,会主动要求教师:我们一起看书了。看:就是放手让幼儿自主阅读。但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师幼共同阅读,大家人手一本相同的书,教师边讲边翻,幼儿边听边翻,阅读过程中教师简单的提示,巩固有序翻书的经验。第二阶段是逐步过渡阶段:听一半看一半,教师只讲前面一段,留下一个悬念,告诉孩子们,自己从书中去找找答案。这样,单纯的听故事变成了幼儿主动看书。最后放手让幼儿自主阅读。小班幼儿的思维和语言是同步的,这时老师只要仔细观察,提示幼儿注意图画之间的联系,稍加引导,就能鼓励他们将看到的内容讲述出来。讲:听得多了,看得多了,很多孩子也能自己看着书,把故事里的内容讲出来了,有语言表达较好的孩子也可以把故事复述下来了。我们也利用餐前时间,让幼儿变成小老师来给大家讲故事,并要求他们讲得响亮。每当这时候,在众多小听众的掌声中,小老师的故事也越讲越出色了。听、看、讲使阅读变得简单、有趣,在老师细致的引导下,孩子们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阅读的良好习惯正在逐渐形成。(三)分享让阅读变得快乐而自主在实践中,我门惊喜地发现: 通过阅读,不仅能使幼儿得到语言的发展,知识的发展,更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在周五的图书分享日活动中,小书本尽可能地发挥了它的作用。通过图书的分享阅读,不仅增加了幼儿的阅读兴趣,而且使幼儿的分享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好朋友合看一本书两个人合看一本书,这是分享阅读的初级阶段。当孩子们们看到有同伴因没带书时,他们提出可以大家一起看。于是教师进一步提出:如何两个人合看一本书,首先要经过商量取得同伴的同意,然后可以两个好朋友坐在一起,同捧一本书,一边翻一边讲,幼儿阅读的兴趣浓厚。几个好朋友一起看有了两人看一本书的前提,我们创设了三个四个孩子同看一本书的条件,几个好朋友一齐阅读就顺利成章了。趁一次分享日中幼儿带书比较少的机会,教师又不提供其他书籍,而是进一步提出只有很少的书,两个好朋友一起看也不够,还能不能更多的人一起看,怎么看的问题。幼儿经过商量,提出可以三个可可以四个好朋友一起看,翻书的时候可以轮流翻。于是分享的范围又扩大了。幼儿在同看一本书的过程中,还有语言的交流。边阅读变交流,分享让阅读变得快乐而自主。三、“小书本大智慧”实践成效:一年来,我们开展的“小书本大智慧”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获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尤其是在孩子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首先,幼儿对书的兴趣大大增加了:盥洗结束后,用餐完毕后,起床用点后,在每一个自由活动时间,总有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是一人静静地阅读,或是两三个边看边交流着。即使在非阅读时间,也有幼儿会主动提岀:老师,我能看书吗?很多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会经常主动要求去书店: 找找自己喜欢的书,买一本带回家。其次,幼儿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幼儿喜欢看书了,能坚持每天看书,并学会了安静看书。书成了孩子们最知心的朋友。看书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了幼儿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阅读成了幼儿的自觉行为,在家也会自主阅读了,晚上入睡前还会主动要求家长讲1——2个故事。很多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开始关注书中的文字,在大人讲故事的时候,他们会一个一个逐字点着,听得不清楚的时候,还会要求再读一遍。再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会边看书边讲述其中的故事了,熟悉的故事幼儿还能复述下来,在讲故事时间讲给同伴听;幼儿表达流畅了,也会出现很多书面语:如“晃来晃去”,“蹦蹦跳跳”等四个字的词语或叠词。孩子们在阅读、表述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由此看来,小书本真正发挥了大智慧,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小班幼儿自主阅读取得了良好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