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4 KB
  • 2022-06-17 14:35:49 发布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的巧妙运用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的巧妙运用巴东一中谭宜维关于作文素材,这些年各地高考评卷场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看法,就是文章用例排行榜前几名一般是:中国的屈苏、李杜、司马迁,外国的牛顿、霍金、爱迪生。这些索材的确显得陈旧,我个人认为,素材陈旧是一冋事,会不会推陈出新是另一冋事。素材是否陈III不是能否得高分的标准,更不是唯一的标准。屈原的怨愤年年有人发,牛顿的苹果岁岁有人砸,关键是怎么去发、怎样去砸。所以,当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积累新鲜素材的时候,就应该学会该怎么尽可能地运用好我们头脑來已经储存的素材。下面我就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來谈谈如何巧妙运用作文索材。(-)想象扩展,虚实结合。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事被琴说穿,被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在何时会偶然出现机缘。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自古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潯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而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江南烟雨〈琵琶行〉》)很显然,这篇文章以经典名篇《琵琶行》为灵感触发点,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了拓展,把精炼而浓缩的诗句,浸泡成具体可感的画面,空灵飘逸,富有诗意。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这种梦幻的散文,的确妙不可言,考场却不敢轻易尝试。的确,对于大多数作文题目來说,写成观点明确的议论文更保险,但如杲恰逢一个能触发你心灵感触和诗意情怀的题目,这种写法也未尝不可。比如下面这一段,就是2009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这一年的作文题目是半命题“站在——的门口”,这位聪明的作者,写了一篇《站在项脊轩的门口》,节选的这段文字就是课文第一段对修葺后的项脊轩几句描写的想象扩展:“冥然儿坐,万籁冇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蔼,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2009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项脊轩的门口》)而且,就算是写议论文,把引用的索材的重要细节进行生动描绘,也更能增添文字 的感染力。比如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于生命弯道绽放华彩》,引用的依然是同学们都熟悉的课文索材《苏武传》中的相关文字。苏武在胡天北地“渴饮雪,饥吞毡”之事我们都知道,在这篇作文里作者是这样细致描绘的:“朔风冷冽,他与冷月为伴,北顾中原;黄沙漫漫,他与孤冢为伴,放眼远望;地窖冰冷,将满口的毡毛和草皮一块咽卜•,心里却沸腾着热血大气之中不失细腻之感,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更能体现深刻主题,也就让这个素材打上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烙印。(二)精炼概述,叙议结合。有道是“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唯取其效",精当是议论文中叙述材料的基本要求。否则,会被认为是用长篇材料来凑字数,或者被谋解为“以叙代议",文章叙述太多,冲淡了文体特征,文章就成了“四不像二同学们在平时议论文写作时最大的毛病就是对材料的叙述太多,比如下面这个片段:在电视剧《听见你的声音》中有这样一幕:张慧星…...O她没有报仇,因为她知道就算坏人再怎么邪恶都不值得自己拿幸福去换,她是在与自己讲和,让自己的内心不再受仇恨的折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让自己难过许久,有时候会因为掉了一百块钱而让自己心情沉重一天,有时会因为与朋友吵架而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而杀人狂闵俊国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始终不肯与自己讲和,亦一直都在饱受折磨。(本班学生考场作文)那我们该怎么引用材料会更好呢?材料要做到精当地取舍和表达。精当地取舍就是学会概述材料,摘引关键词,避免叙述兀沓繁琐。精当地表达就是要求在表述材料时要语言洗炼、笔墨经济、疏密得当,密则密而有致、密不透风,疏则生动鲜活,疏而不散。比如下面这一篇优秀作文的片段: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好的团队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组成了一支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然而项羽的团队缺乏沟通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端倪。团队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话题“团队力量”)作者没有详细叙述故事的经过,而只是用“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简单几句话概述了双方主要人物行为和性格,来分别说明刘邦的成功和项羽的失败主要取决于团结协作这个中心观点,紧扌】|主题,夹叙夹议,说理为主,用例为辅,干净利落。再看下面这一段文字:荆轲高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西楚霸王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气盖士,时不利兮雄不逝”自刎于乌江边;文天祥奋笔疾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捐躯报国;谭嗣同临终愤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r踏上刑场……他们慷慨就义,为各自的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他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他们,用英勇和牺牲铸造了令后人敬仰的中国魂。(《中国魂》) 前面排比的四句话分别概述了四个人物的行为和品格,然后在后面进行总结议论,表达观点,文笔集中,思路清晰。与第一段不同的是,这里采取的是先叙后议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我们的文章只有一个中心素材作为论据,我们也要注意叙述和议论的思路,尽量分段來体现思路和结构。(三)合理模仿,有效移植我们对经典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句了结构进行模仿然后再移植到作文來,会为作文的表达壇添光彩,读來还冇别致的韵味。比如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会为你的文章增添一些古典风味,下面这两段文字就是很好地范例:仁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假使秦爱六国之人,阿房宫何以变成一片废墟?剑破玉斗,范增怒骂,假使项羽听从军事之言,西楚霸王怎会自刎乌江?景公下席,愧对晏子,吸取失察之教训,终使齐国物阜民丰。游褒禅山,中途退却,王安石总结教训,悟出人生与学问的哲理。2、秦人假使能够吸取前人教训,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项羽假使吸取教训,而不是以一死谢天下,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大有可能;齐景公能够吸取教训,终使齐益兴盛,开创“景公中兴”;王安石吸取未竟其志的教训,相信今后定能极尽游览之乐。这两段文字就模仿了《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这一句。(四)变换角度,一材多用当然,对于素材的运用,更多同学担心的是怕准备的材料与作文话题不沾边,用不上。其实,就一则材料而言,可以从多种角度切入,只要进行必要的勾连,就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作文里面去。下面就结合部分高考作文题來具体解说一下怎么一材多用。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名人起步》:郭富城:在电视台做伴舞之前,郭富城是一名冷气技工,每天搬着笨重的冷气,在大楼里上上下下,过度的体力劳动不但没有让他的身体垮掉,反而使他成了健美的男子汉。梁朝伟:梁朝伟从不讳言自己家里的条件差,没钱时,全家只吃酱油拌饭。中学毕业后,成绩很好也没钱念书,只好到电器行当售货员。刘德华:华仔当年初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容院当洗头小弟,每天的工作便是恨勤快地为客人洗头,不管客人态度多恶劣,华仔都洗得特别认真,毫无怨言,日后让人称赞的敬业精神已见端倪。这则材料不少同学都比较熟悉,那么,这则材料如何运用呢?高考全国卷1的作文题是漫画,一个孩子摔跤,分别代表家庭、社会、学校的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孩了摔跤,是正常的现象,而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觉得是“出事了”,反映出 当今社会畸形的教育观念。可以先通过议论,说明孩子摔跤是正常的,11从一定程度來说,正因为摔跤才会使孩子在人生道路上经受挫折和磨难才能健康成长的道理。这样,上述材料就可以用上了,几位明星不就是在挫折中“站起來”而取得成功的吗?上海卷是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这就更好套用了,只要将“坎”理解成“挫折”“磨难”就叮以直接切入。明星们的经历不就是跨过“坎”而获得事业辉煌的吗?天津题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这也很好办,关键是对“有句话”的认识,不妨将“有句话”定义为“挫折成就未來”,然后就可以直接套用明星的材料了。广东卷是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传递什么?我们可以界定为传递这样一个信念:只要甘于寂寞,在苦难中奋起就口J以获得人生的成功。这样,套用明星的材料也就水到渠成了。辽宁卷是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个题只耍揭示出“我能”的内涵就行了。将“我能”理解成“我能战胜暂时的不幸,坚持不懈进而取得事业的成功”,便口J以引用明星的材料了。北京题是读古诗写感想。“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意境;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根据读这两句是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口J以选取第二和第三种“有的人”的提示,切入到人生的“寂寞”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这一角度,再联系几位明星的经历,说明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在寂寞中奋起,就可以大有所作为。四川是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作文。这个作文题,也可以直接引用明星材料,论证跨过“一步”(暂时的苦难和挫折),便可获得人生的成功。福建卷是以“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像这样的文题,可以稍微绕一下。季节不光在自然界,在人生的路途中,也可以分出季节来,在人生的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风景”。处于人生的“冬季”,那自然是寂寞冷清的,但冬天來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此思考,便可以引用明星的材料了。重庆题高考恢复30周年,学生们对高考有各种各样的看法,高考充满了酸甜苦辣,请结合你的自身体会,写一篇文章。认识到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途径,只要相信自己,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完全可以获得人生的成功,便可以联系到明星们的那段材料。江苏题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要求一“怀想的天空”为题作文。这个题目的开放性恨高,“怀想”恨宽泛,“天空”外延恨大。先说天空的景象:彩虹定在风雨后,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再引申到人生的景象,说明克服眼前的困难,就会成功在望。这样就可以过渡到明星的材料了。浙江题在一段文字提示后,指出: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惆怅,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题目提示中的“既有”“也有”是两个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切入“也有”的角度作文。“谁道人生无再少”其实就是说不要一味慨叹人生,而要着眼于未來,着眼于当下的奋斗,相信自己,不懈努力,就完全可以青春常在,事业有成。这时,就可以贴切自 然地引用明星的材料了。当然,这些素材运用的技巧,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做不少的准备工作。对于在高三冲刺阶段的学生们來说,也许没冇时间看更多的文章,但冇时间在回归教材的时候再次留意课文中的经典素材,背诵重点诗文,还可以对摘抄本上积累的优美词句,平时考场上写过的各种话题的作文,还有最喜欢的卬象最深刻的经常引用的材料等进行整合梳理。多写几个片段,多背几段经典,在平时的考场作文里试着运用进去,用到滚瓜烂熟,用到切换自如,对文章进行点缀和充实,从而提高作文分数,我想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