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8 MB
- 2022-06-16 16:41:2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⑩.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知识地图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二_以“.汉语拼音’’学习为例论文作者:j刘江娴指导教师:王忠华副教授.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年5月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TheDesignandDevelopmentofMicro-mobileLearningRes.ourcesBasedonKnowledgeMap—TheLearningofChinesePhoneticAlphabetasanExample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MasterDegreeinEducationalTechnologyBy-17iuJianLIUJlan酗1‘7a。anPostgraduateProgramCollegeofInformationTechnology,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s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Supervisor:WangZhongI-IuaAcademicTitle:AssociateProfessors;印a眦坦塑圣婴儿队ApprovedMay,2013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白卜峒日期:仍年y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导师签名:谚磐簪1日期:勋哆年多月沾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意途塞握交卮进卮;旦圭生;旦二生;:旦三生筮查!作者签名:移l>工嗣日期:伊侈年’r月嘶日导师签名:艺参军日期:≯J3年f月坫日日阚0kⅨ月叮JP工名妒签/者期作日
摘要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来开展学习活动、传递学习信息成为可能。为了满足学习者及时的、片段化的学习需求,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设计开发了很多实用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方便学习者无处不在的学习。但是,经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之后,知识在学习者的脑海中是处于离散状态,这些知识碎片一旦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建构,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逐渐淡化并慢慢消失,这样就达不到真正学习的目的。所以如何组织好学习资源至关重要。知识地图是当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工具之一,它能够可视化地呈现知识点间关系。将知识地图的特色与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组织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者有效组织学习到的片段化的知识。.笔者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开展研究的。通过文献查阅,首先探索知识地图的功能和特点,了解在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组织过程中使用知识地图的方法。先以幼儿“汉语拼音"学习为素材,以FlashCS6为工具,参照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原则设计开发了一些动画案例,然后以FlashCS6为工具设计开发了知识地图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跨平台运行、上传、修改、删除、构建关系等功能,使学习者在进行具体知识组块的学习又间接掌握了片段知识间的联系。在本文中,详细讨论和叙述了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过程和知识地图系统设计实现过程。本论文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现状以及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知识地图与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概述。主要介绍了相关概念的界定,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最后通过分析当今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使用现状和知识地图的优势,验证了用知识地图思想组织资源的必要性。第三章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包括设计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以及开发过程。第四章知识地图系统开发。详细介绍了系统结构、主要模块程序设计以及系统测试。第五章总结与展望。对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以及系统的不足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建议。。关键词:知识地图;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hightechnology,itispossibletotransferlearninginformationthroughmobiledevicesandmobilenetworkstocarryoutlearningactivities.Inordertomeetthefragmentlearningneedsoflearners,Manyexpertsandfront-lineteachersdesignedanddevelopedalotofusefulMicro—mobilelearningresourcesbasedonmobiledevicestohelplearners.However,afterlearningofthisway,Knowledgeinthelearner"smindisinadiscretestate.OncethesefragmentsofknowledgeCannotbeeffectivelyintegratedconstructed,theywillgraduallyfadeandslowlydisappearwiththepassageoftime,SOwecan’treachthepurposeofthelearning.Thereforeitisimportanttoorganizelearningresources.TodayKnowledgeMapisoneofknowledgemappingtoolsusingmodeminformationtechnology,whichcanbevisuallypresentstherelationshipbetweenknowledgepoints.IntegratingtheknowledgemapfeaturesandtheorganizationofMicro—mobilelearningresourcescallhelplearnerstoorganizefragmentknowledgeeffectively.Theauthoristoearlyoutresearchbasedonthisconcept.OverliteraturereviewFirstweexplorethefunctionsandfeaturesoftheknowledgemap,andunderstandthemethodofusingKnowledgeM印intheorganizationalprocessofMicro·mobilelearningresource.Firstwemakingyoungchildren“PinY"re"’learningasmaterial,referringtheMicro—mobileresourcesdesigningprinciples,designanddevelopanumberofanimationStoriesllsingFlashCS6.ThenwedesignanddevelopKnowledgeMapSystem,whichrealizestheoperationofthecross—platform,upload,modify,delete,buildrelationshipsandotherfunctions.WhenThelearnersCanmastertherelationshipoftheknowledgechunkswhentheyalelearning.ThisarticlediscussedindetailanddescribedtheprocessesofdevelopingMicro—mobilelearningreSOurceSandKnowledgeMapsystem,whichCanbedividedintofivechapters.ChapterI:Introduction.Mainlyintroducedthetopicresearchbackground,thepresentsituation,researchobjectives,ccrntentsandmethods.ChapterII:OverviewofKnowledgeMapandMicro—mobilelearningresources.Mainlyintroducedthedefinitionofrelatedconceptsandrelatedtheoreticalfoundation,atlastverifiedthenecessityofusingKnowledgeMapbyanalyzingoftheuseoftoday’SMicro.mobilelearningresourcesstatusandtheadvantageoftheKnowledgeMap.ChapterIII:DesigninganddevelopingMicro—mobilelearningreSOurCeS.Mainlyintroducedbasicprinciples,thedesignprocessaswellasthedevelopmentprocess.
ChapterIV:DevelopingKnowledgeMapsystem.DescribedindetailsystemStrI】c缸lre,programdesigningofmainmoduleandsystemtesting.V:Summarizationandexpectation.Ontheentiresystemdesignanddevelopmentprocessandthelackofasystemthatinthefutureandmakesuggestionsforimprovement.’Keywords:KnowledgeMap;Micro-mobileResources;Design;Implementation
目录摘要⋯⋯⋯⋯⋯⋯⋯⋯⋯⋯⋯⋯⋯⋯⋯⋯⋯⋯⋯⋯⋯⋯⋯⋯⋯⋯⋯⋯⋯⋯⋯⋯⋯⋯⋯⋯⋯⋯⋯⋯⋯⋯⋯.iAbstract⋯⋯⋯⋯⋯.1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一11.1.1选题的背景⋯⋯⋯⋯⋯⋯⋯⋯⋯⋯⋯⋯⋯⋯⋯⋯⋯⋯⋯⋯⋯⋯⋯⋯11.1.2选题的意义⋯⋯⋯⋯⋯⋯⋯⋯⋯⋯⋯⋯⋯⋯⋯⋯⋯⋯⋯⋯⋯⋯⋯⋯11.2相关研究现状⋯⋯⋯⋯⋯⋯⋯⋯⋯⋯⋯⋯⋯⋯⋯⋯⋯⋯⋯⋯⋯⋯⋯⋯⋯一21.2.1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方面⋯⋯⋯⋯⋯⋯⋯⋯⋯⋯⋯⋯⋯⋯⋯⋯⋯⋯⋯21.2.2知识地图方面⋯⋯⋯⋯⋯⋯⋯⋯⋯⋯⋯⋯⋯⋯⋯⋯⋯⋯⋯⋯⋯⋯⋯31.2.3相关文献研究现状⋯⋯⋯⋯⋯⋯⋯⋯⋯⋯⋯⋯⋯⋯⋯⋯⋯⋯⋯⋯⋯41.3。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51.3.1研究目标⋯⋯⋯⋯⋯⋯⋯⋯⋯⋯⋯⋯⋯⋯⋯⋯⋯⋯⋯⋯⋯⋯⋯⋯⋯.51.3.2研究内容⋯⋯⋯⋯⋯⋯⋯⋯⋯⋯⋯⋯⋯⋯⋯⋯⋯⋯⋯⋯⋯⋯⋯⋯⋯51.3.3研究方法⋯⋯⋯⋯⋯⋯⋯⋯⋯⋯⋯⋯⋯⋯⋯⋯⋯⋯⋯⋯⋯⋯⋯⋯⋯61.4论文框架⋯⋯⋯⋯⋯⋯⋯⋯⋯⋯⋯⋯⋯⋯⋯⋯⋯⋯⋯⋯⋯⋯⋯⋯⋯⋯⋯..62知识地图与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概述⋯⋯⋯⋯⋯⋯2.1相关概念的界定⋯⋯⋯⋯⋯⋯⋯⋯⋯⋯⋯⋯⋯⋯⋯⋯⋯⋯⋯⋯⋯⋯⋯⋯..72.1.1知识地图的相关概念⋯⋯⋯⋯⋯⋯⋯⋯⋯⋯⋯⋯⋯⋯⋯⋯⋯⋯⋯⋯72.1.2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相关概念⋯⋯⋯⋯⋯⋯⋯⋯⋯⋯⋯⋯⋯⋯⋯⋯82.2相关理论基础⋯⋯⋯⋯⋯⋯⋯⋯⋯...⋯⋯⋯⋯⋯⋯⋯⋯⋯⋯⋯⋯⋯⋯⋯⋯92.2.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92.2.2泛在学习理论⋯⋯⋯⋯⋯⋯⋯⋯⋯⋯⋯⋯⋯⋯⋯⋯⋯⋯⋯⋯⋯⋯⋯92.2.3非正式学习理论⋯⋯⋯⋯⋯⋯⋯⋯⋯⋯⋯⋯⋯⋯⋯⋯⋯⋯⋯⋯⋯.102.2.4微型学习理论⋯⋯⋯⋯⋯⋯⋯⋯⋯⋯⋯⋯⋯⋯⋯⋯⋯⋯⋯⋯⋯⋯..102.3使用知识地图来组织资源的必要性⋯⋯⋯⋯⋯⋯⋯⋯⋯⋯⋯⋯⋯⋯⋯⋯112.4本章小结⋯⋯⋯⋯⋯⋯⋯⋯⋯⋯⋯⋯⋯⋯⋯⋯⋯⋯⋯⋯⋯⋯⋯⋯⋯⋯⋯.123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133.1设计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基本原则⋯⋯⋯⋯⋯⋯⋯⋯⋯⋯⋯⋯⋯⋯⋯⋯133.1.1资源设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133.1.2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基本原则⋯⋯⋯⋯⋯⋯⋯⋯⋯⋯⋯⋯.133.2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流程⋯⋯⋯⋯⋯⋯⋯⋯⋯⋯⋯⋯⋯⋯⋯⋯⋯⋯⋯15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3.2.1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框架⋯⋯⋯⋯⋯⋯⋯⋯⋯⋯⋯⋯⋯⋯⋯⋯.153.2.2前端分析⋯⋯⋯⋯⋯⋯⋯⋯⋯⋯⋯⋯⋯⋯⋯⋯⋯⋯⋯⋯⋯⋯⋯⋯.163.2.3切割知识组块⋯⋯⋯⋯⋯⋯⋯⋯⋯⋯⋯⋯⋯⋯⋯⋯⋯⋯⋯⋯⋯⋯.193.2.4资源设计⋯⋯⋯⋯⋯⋯⋯⋯⋯⋯⋯⋯⋯⋯⋯⋯⋯⋯⋯⋯⋯⋯⋯⋯⋯193.3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233.3.1开发工具⋯⋯⋯⋯⋯⋯⋯⋯⋯⋯⋯⋯⋯⋯⋯⋯⋯⋯⋯⋯⋯⋯⋯⋯.233.3.2素材准备和编写程序⋯⋯⋯⋯⋯⋯⋯⋯⋯⋯⋯⋯⋯⋯⋯⋯⋯⋯⋯.243.3.3模拟测试和发布成品⋯⋯⋯⋯⋯⋯⋯⋯⋯。:⋯-⋯⋯⋯⋯⋯⋯⋯⋯264知识地图(KnowledgeMap)系统开发⋯⋯⋯⋯⋯⋯⋯⋯⋯⋯⋯⋯⋯⋯⋯⋯⋯⋯..274.1需求分析⋯⋯⋯⋯⋯⋯⋯⋯⋯⋯⋯⋯⋯⋯⋯⋯⋯⋯⋯⋯⋯⋯⋯⋯⋯⋯⋯.274.1.1功能性需求⋯⋯⋯⋯⋯⋯⋯⋯⋯⋯⋯⋯⋯⋯⋯⋯⋯⋯⋯⋯⋯⋯⋯.274.1.2性能需求⋯⋯⋯⋯⋯⋯⋯⋯⋯⋯⋯⋯⋯⋯⋯⋯⋯⋯⋯⋯⋯⋯⋯⋯.284.1.3运行环境需求⋯⋯⋯⋯⋯⋯⋯⋯⋯⋯⋯⋯⋯⋯⋯⋯⋯⋯⋯⋯⋯⋯:284.1.4易用性需求⋯⋯⋯⋯⋯⋯⋯⋯⋯⋯⋯⋯⋯⋯⋯⋯⋯⋯⋯⋯⋯⋯⋯.284.1.5安全性需求⋯⋯⋯⋯⋯⋯⋯⋯⋯⋯⋯⋯⋯⋯⋯⋯⋯⋯⋯⋯⋯⋯⋯.284.2系统用例分析⋯⋯⋯⋯⋯⋯⋯⋯⋯⋯⋯⋯⋯⋯⋯⋯⋯⋯⋯⋯⋯⋯⋯⋯⋯284.3知识地图系统整体框架⋯⋯⋯⋯⋯⋯⋯⋯⋯⋯⋯⋯⋯⋯⋯⋯⋯⋯⋯.⋯⋯294.4系统设计⋯⋯⋯⋯⋯⋯⋯⋯⋯⋯⋯⋯⋯⋯⋯⋯⋯⋯⋯⋯⋯⋯⋯⋯⋯⋯⋯304.4.1系统模块设计⋯⋯⋯⋯⋯⋯⋯⋯⋯⋯⋯⋯⋯⋯⋯⋯⋯⋯⋯⋯⋯⋯.304.4.2数据库设计⋯⋯⋯⋯⋯⋯...⋯⋯⋯⋯⋯⋯⋯⋯⋯⋯⋯⋯⋯⋯⋯⋯⋯314.4.3xml数据结构设计⋯⋯⋯⋯⋯⋯⋯⋯⋯⋯⋯⋯⋯⋯⋯⋯⋯⋯⋯⋯⋯33’4.4.4主要模块详细设计⋯⋯⋯⋯⋯⋯⋯⋯⋯⋯⋯⋯⋯⋯⋯⋯⋯⋯⋯⋯.364.4.5系统UI设计⋯⋯⋯⋯⋯⋯⋯⋯⋯⋯⋯⋯⋯⋯⋯⋯⋯⋯⋯⋯⋯⋯⋯414.5知识地图系统测试⋯⋯⋯⋯⋯⋯⋯⋯⋯⋯⋯⋯⋯⋯⋯⋯⋯⋯⋯⋯⋯⋯⋯454.6本章小结⋯⋯⋯⋯⋯⋯⋯⋯⋯⋯⋯⋯⋯⋯⋯⋯⋯⋯⋯⋯⋯⋯⋯⋯⋯⋯⋯455总结和展望⋯⋯⋯⋯⋯⋯⋯⋯⋯⋯⋯⋯⋯⋯⋯⋯⋯⋯⋯⋯⋯⋯⋯⋯⋯⋯⋯⋯⋯⋯⋯⋯465.1研究的主要工作⋯⋯⋯⋯⋯⋯⋯⋯⋯⋯⋯⋯⋯⋯⋯⋯⋯⋯⋯⋯⋯⋯465.2研究中的不足⋯⋯⋯⋯⋯⋯⋯⋯⋯⋯⋯⋯⋯⋯⋯⋯⋯⋯⋯⋯⋯⋯⋯475.3结语⋯⋯⋯⋯⋯⋯⋯⋯⋯⋯⋯⋯⋯⋯⋯⋯⋯⋯⋯⋯⋯⋯⋯⋯⋯⋯⋯⋯⋯⋯⋯⋯⋯⋯⋯⋯47参考文献⋯⋯⋯⋯⋯⋯⋯⋯⋯⋯⋯⋯⋯⋯⋯⋯⋯⋯⋯⋯⋯⋯⋯⋯⋯⋯⋯⋯⋯⋯⋯⋯4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1i}l:谢⋯⋯⋯⋯..⋯⋯⋯⋯⋯⋯⋯⋯⋯⋯⋯⋯⋯⋯⋯⋯⋯⋯⋯⋯⋯⋯⋯⋯⋯⋯..⋯⋯⋯⋯⋯⋯⋯⋯⋯⋯⋯5:1
1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选题的背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以及随处可见的移动媒体,大力地促进了鼓励学习、鼓励创新、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社会文化环境的营造,也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带来了新的希望,那就是业界所展望的从e—learning到m-learning(移动学习)的蜕变【】J。移动计算机技术的实现使学习者能够在生活、工作甚至消遣之余,在开放的状态中体验无处不在学习的全新感受。为了满足学习者及时的、片段化的学习需求,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设计开发了很多实用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也就是把传统的学习资源碎片化、微型化,方便学习者自发地、自然地、随时随地地学习。但是,这些被碎片化、微型化后的移动学习资源如果不能得到统一、规范、有效的组织管理,那些资源被学习者学习之后,知识碎片在学习者脑海中是处于离散的状态,不利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构建。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就会逐渐淡化并慢慢消失,达不到真正学习的目的。因此,如何对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进行规范的组织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对知识管理还没有特别准确的定义,本文引用陈天、余胜泉在《知识管理与网络学习》中提到的在教育领域中的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将各种学习资源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相互之间网状联系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生产、利用和共享121。其目的是在整个知识管理过程中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时间段接受到最合适的知识,以便其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作出最恰当的决策[3】。综合国内J,I-的研究,资源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如:列表法、分类法、算法法、因果网络法等等,每种方法效果各异。认知主义教学观强调从大脑的认知结构分析进而导致对外部知识组织结构的分析,设想外部知识的组织若能按人脑组织与记忆知识的形式进行,那么学习者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在web2.0环境下,知识地图就是按照人的思维模式对知识进行个性化导航,其功能是动态呈现知识点间关系,是对学习资源进行组织管理的一种最佳途径。1.1.2选题的意义
本研究将微型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和知识地图应用两个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意义。(1)理论意义理论层面,通过研究,对微型学习理论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探索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组织管理的策略,探讨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对学习科学本身进行了完善和丰富,也为微型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指导【4J。(2)实践意义实践层面,本研究致力于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组织策略,提出了用知识地图来组织呈现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方法,设计开发了一些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并构建了知识地图系统,一方面满足了部分微型学习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组织方式提供了新思路,对知识地图的应用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1.2相关研究现状1.2.1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方面(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资源微型化的思想很早都在国外一些移动学习项目及其研究中有所体现,那就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进行特别设计来满足移动学习者的特殊需求。这些研究,若从资源面向人群角度来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针对某些特殊人群需要而设计开发的学习资源,如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NorthernAlbertaInstituteofTechnology,NAIT)专门为多伦多圣尼嘉学院(SenecaCollege)和NAIT会计专业的一年级学生设计开发了会计方面的移动学习资源;另一类是面向大众的综合类资源建设网站,如MobileLingo,它是一个提供移动学习资源的综合类资源网站,移动学习者可以从网站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源下载到手机上,包括最新的音乐、最热门的杂志、学习hip.hop的相关知识等,资源的特点是短小精炼,形式多样,有视频、游戏、文字等。这些学习资源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心理特点,对资源进行个性化设计,以适合对应群体的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了移动学习资源承载信息量短而精的特点,每个知识块相对独立,注重增强学习内容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中国作为移动设备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方面也是多方
参与,资源形式多种多样,这些资源的微型化发展趋势也逐渐显现。总的来说,国内针对移动学习用户的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外语类和综合类。或许是因为外语学习的特点以及较大的市场需求,针对移动用户的资源开发中,外语类资源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例如,北京某企业于2004年创建了“碟中碟移动英语通"资源网站,开发了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供用户利用手机进行外语的“听、说、读、译、考、背”等学习,覆盖了英、法、德、日、韩等不同语种,共有上千款产品,其中具代表性的产品有:“VOA.美国之音”系列、“CNN听力现场"系列、“BBC新闻听力"系列等。除了企业的参与,另一种资源开发的形式是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例如:以科研项目作为基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某企业合作推出了一套英语移动学习教材《掌上思维英语》,学习者可以使用网络学习机作为移动终端,根据配套的辅助资料,在教师、家长指导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包括一些课上课下强化练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趣味活动等。面向移动用户的综合类资源网站更是为数众多,不一而足。资源的内容也是或英语、或综合。从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目前在面向移动用户的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尝试,也积累了不少面向移动用户的资源建设实践经验,特别是针对移动用户的资源建设微型化这一思想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体现【51。1.2.2知识地图方面知识地图早期称为认识地图、认知地图。最早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es)设想应用认知地图原理来组织呈现知识,他所设想的地图是处于一种理想状态下,根据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把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呈现在一张地图中展现出来,就形成了知识地图。知识地图从开始研究到现在,由于各个领域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不尽相同,所以对知识地图的理解和认识就有所区别,显然对知识地图的定义也就不同了。在国内,有着李华伟等学者的知识管理工具观【6J、陈丽娜学者的知识分布图观f71、吴言的关系观【81、陈强等人的知识指南与目录观f9】等说法;在国外,、镒l认为知识地图是可视化显示知识关系的工具ll⋯,SlDeel等学者进一步讲知识地图作为分析知识领域过程、方法和工具【l¨,Grey更侧重知识地图的导航功能【12J等等。在早期的知识地图的研究中大部分都趋向于对知识地图理论的研究,比如概念地[虱(ConceptMap)和思维导[虱(MindMap)等,都是为了说明知识地图对于记忆和理
解知识方面的研究,很少有人在学科领域中去真正构建实现。而在近年来,可视化、目录学、知识地图的理论研究逐渐成熟,同时各学科领域对知识地图可视化的实验和应用逐步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这将是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得到全面有效发展的一种体现。教育领域中知识地图的应用只要体现在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图协助高校学习资源配置管理的实验。1.2.3相关文献研究现状在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中,以“知识地图”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截至目前,共有709条记录,而从2010年到2012年期间的记录共有256条,说明单就知识地图来说国内研究还是比较深入;以“学习资源组织"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有23条记录,其中7篇相对来说对笔者有参考价值;以“移动学习资源"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全部共有77条记录;以“微型学习资源”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结果仅有5条记录;而以“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发现仅有3条记录,分别是《共建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系统设计及实现机制》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这两篇分别是2010年2月和2009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系顾小清老师和她的学生一块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上的文章,且都属于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国家一般课题“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另一篇是张明明和殷强与2012年2月发表在《中小学电教》上的文章,该文对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参考价值很小。在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中以“知识地图”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有220条记录,2010—2012年间共有65条记录,大部分硕士论文都与系统开发有关,涉及资源组织方面的几乎没有;以“学习资源组织”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有23条记录,有参考价值的只有4篇;以“移动学习资源”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全部共有32条记录,以“微型学习资源"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结果有3条记录,是华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系李舒愫2010年的毕业论文《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共建及其系统原型》和河南大学杨建民2012年的毕业论文《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而以“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发现仅有1条记录,还是华东师大信息技术学系顾凤佳2010年的毕业论文《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可用性研究》。说明国内华东师大就该方面研究比较深入。由此可见,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在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4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的相关文章有涉及学习对象的描述方面(2011,谢明颖),有涉及资源设计开发方面(2011,姚佳豆《基于SCORM标准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和2010,李舒愫《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共建及其系统原型》),有涉及资源共建方面(2010,李舒愫《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共建及其系统原型》),但是几乎没有涉及到如何组织呈现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方面的研究,更没有用知识地图的思想去组织微型移动学习资源。1.3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1.3.1研究目标(1)分析知识地图的特点,并探讨用知识地图的思想来组织、呈现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优势。(2)依据已有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结合汉语拼音学习的特点和学习者特征,设计开发出汉语拼音学习微型移动学习资源部分案例。(3)运用相关的工具,利用知识地图的思想把已经开发出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组织呈现出来,并初步投入使用。1.3.2研究内容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探讨基于知识地图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理论基础。研究与分析知识地图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在国内外的现状,研究知识地图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理论基础。(2)探讨利用知识地图来组织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必要性。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方便学习者达到自发自然学习的目的。但是,经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之后,知识在学习者的脑海中是处于离散状态,这些知识碎片一旦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建构,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逐渐淡化并慢慢消失,这样就达不到真正学习的目的。而知识地图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所以很有必要选择使用知识地图来组织资源。(3)基于知识地图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研究。,依据大量教育教学理论,加上已有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结合汉语拼音学习的特点和学习者特征,使用Flash+XML+Dreamweaver+Access的开发工具,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设计并开发出用知识地图组织呈现的汉语拼音类微型移动学习资源部分案例。(4)将开发出的基于知识地图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进行试用。让试用者学习该资源,试用后进行访谈调查使用情况,发现有待改进的地方加以完善。。1.3.3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有关书籍、期刊、论文等以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知识地图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进行概念界定和系统了解国内外现状。(2)归纳法:对自己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有规律的归类,为自己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3)实验法:在资源开发完成后,选取个案进行试运行,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获取用户反馈意见,从而改进资源及其组织方式。1.4论文框架本文从3部分来写:(1)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界定了知识地图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概念,提出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确定了用知识地图组织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必要性。(2)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参考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原则设计并开发了一些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第四章对第三章开发的资源用知识地图思想组织起来得以实现,就是KnowledgeMap系统。(3)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分析了不足之处,对未来提出了展望。6
2知识地图与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概述2.1相关概念的界定2.1.1知识地图的相关概念不管是用来信息导航还是资源共享,知识地图都是一种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工具与技术。它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提出的,在其经典著作《情报学基础》【13J中,B.C.Brooks认为人类的客观知识结构可以绘制成一张以各个知识点为节点的学科导航图,这张导航图就是知识地图。近年来,学者们大多从信息组织和知识管理的角度给知识地图下定义。Davenport和Prusak认为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是索引,也就是我们能够通过地图找到目标知识,但是不能直接得到目标知识内容【141。Va.il将知识地图定义为:“可视化地显示可获得的信息及相互关系,它促使不同背景的使用者在各个具体层面上进行知识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在这样的地图中包括的知识项目有文本、图表、模型和数字”051。其他文献中的学者对于知识地图的定义大致与以上定义相类似。另外,台湾学者有时也把知识地图叫做知识分布图或者知识映射图,即“KnowledgeMap”。在对知识地图的研究中,笔者发现知识地图与知识图谱、主题图和概念图的定义很相似,有区别,也有联系,若不能对这些概念进行辨别分析和界定,会对以后的研究带来使用上的麻烦和混乱。下面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地图与类似概念的异同点用表格进行阐述,如表2.1所示。表2.1知识地图与知识图谱、主题图及概念图之间的异.--叫品‘。-h6]知识图谱主题图概念图1)提供一套标准技术方法来1)在知识的表示、知识组织用信息可视化的手段对各种知组织和共享知识以及组织协同与组织沟通相似点识资源、知识载体、人员及其相2)在Web应用方面具有信息导方面的功能航功能2)概念图可以作为知识地图互间的联系进行组织3)主题图可以作为知识地图构建的一种辅助技术的一种实现技术1)知识图谱用于揭示学科或主题图是一种描述信息资源的1)概念图仅是揭示学科或领领域研究热点和知识演进知识结构的元数据格式,它是对域中的大量概念及它们之趋势,揭示科学研究的社会数据进行管理的一种工具,它并间的联系。不同点网络关系。不能实现知识地图的所有功能。2)知识地图包含了指向知识2)知识地图通过统一的界面源的链接,相比概念图它帮助使用者准确快速地获更复杂。取所需知识。
2.1.2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相关概念(1)微型学习资源在研究微型学习资源前,我们先了解微型学习的概念。微型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研究工作组MINE工作室提出,该工作室于2005年在奥地利西部城市因斯布鲁克(Innsbruck)召开了第一届主题为“微型学习”的年会,迄今已连续举办4年。目前微型学习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精确的定义。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教学科学学院教授TheoHug、德国吉森大学(JustusLiebigUniversityGiessen)成人教育学院Mosel、德国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TechnischeUniversityDarmstadt)教授Neuhold教授等都对微型学习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和定义,这些定义都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技术的发展,二是教育理念的发展【17】。综合以上很多定义,笔者认为:”微型学习就是以移动通信工具作为微型媒体来承载微型学习内容的学>--jr18r’。有了对微型学习的了解,我们对微型学习资源的理解会更加容易,目前尚没有准确定义,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先把微型学习资源定义为:适合微型学习的短小精悍、松散连接、自包含的知识模块或学习小单元。(2)移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资源是依据教学目标设计,通过合适的资源开发工具开发的能够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反映某种教学策略的,并能够在移动终端上运行并呈现学习内容,促进学习者学习的数字化信息资源【191。目前常见的形式有:(1)短消息类型。它通过文字、彩信还有现在流行的“微信”形式呈现,内容简单。(2)网页形式。这种形式可以让我们像平时浏览网页的方式学习资源。(3)Flash形式。该形式的资源画面生动形象,交互性强。(4)视音频形式。现在流行的智能手机都能播放视音频,包含信息量大而丰富。(5)自定义形式。可以用PowerPoint、AuthorWare、Premiere等开发出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f2川。(3)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有了以上微型学习资源和移动学习资源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微型学习资源和移动学习资源还是有区别和联系的,咬文嚼字地来看,移动学习资源更强调学习者在“移动’’的环境和场景下学习的资源,即resourceslearnedonthemove;而微型学习资源更注重体现学习资源的微小、轻便、精致的特点,这些知识可以让学习者通过很轻便的移动终端设备快速下载、收藏和流通,学习内容之微,学习时间之短,而学习不一定是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其实,大部分移动学习所使用的学习对象与
微型学习强调的“微内容”很大程度上是遥相呼应的,而本文所要研究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是以上两种资源的融合,即为它们的交集【211。我们用图2.1来表示各种类型学习资源之间的关系。图2.1各种类型学习资源的关系2.2相关理论基础2.2.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如:克勒(W.K.hler)、托尔曼(E.C.Tolman)、皮亚杰(J.Piaget)、布鲁纳(J.S.Bruner)、奥苏贝尔(D.EAusubel)等等,他们都重视人的认知结构的重要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并非简单地“刺激.反应”(S.R),学习者通过主动学习吸收新信息,大脑中原来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进而控制人的活动1221。所以,只要把握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研究他们大脑的认知结构,就可以促进学习。他们各自代表的理论观点虽大致相同都属于认知主义理论大范畴内,但也略有不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更强调了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结构化,只不过难易程度不一样而已,我们在组织教材的时候要尽量体现学科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的组织方式。用形象的比喻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把“知识房子”的“框架"搭建出来,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和需要给以装修和添置家具,组成拥有不同风格、不同内涵的“房子"。2.2.2泛在学习理论泛在学习(Ubiquitous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随时随地地学习,无时无刻地学习,无处不在地学习。对于泛在学习,目前尚未统一、明确的定义,大家普遍公9
认的说法就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工具获得任何信息的学习。简洁地说,就是4A式学习,即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泛在学习主要有持续性、直接性、可访问性、交互性等特点幽】。泛在学习的优势给教育平民化、终身化的实现带来希望的种子,所以我们要不断发展泛在学习技术,更好地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方便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这样就增强他们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创建泛在学习环境,我们需要设计开发最优质的资源,然后用最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让资源在学习者脑海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24】。2.23非正式学习理论学习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种,“正式学习”主要指的是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以后的继续教育,比如:看文件,听报告,参加培训等,有的可以取得相应的结业证书;而非正式学N(1aformflLearning)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下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的,比如:玩中学,做中学,聚会、打球等,它是有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学习发生的场所时间方式都不固定,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主要有泛在性、自主性、社会性、多样性等的特点【25】。表2.2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非正式学习的特点。表2.2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比较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时间时间有限时间自由场所教室和课堂公交车上、餐桌上、办公室里等主导教师、评价、赏罚学习者过程系统有组织自然发生,无意识状态,融于生活主题个人为主社会性非正式学习为移动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6】,有很多移动学习研究机构都开始对基于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比如日本的PocketEii的和诺基亚的“行学一族”。非正式学习的学习目标相对于正式学习来说更加具有实用性,课程的内容设计、开发和组织方式也会随之更加重视其实效性,更加地适合移动学习。2.2.4微型学习理论10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是近年来被视为新的学习环境下实现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实用模式,是学习及培训领域开始关注的一种新型学习形态,MicroLearning中的“Micro”中文意思就是微小,小而精的学习模块可以让学习者通过轻便的移动终端快速地下载、收藏以及传递,并在放松的环境下边玩边学【27】。微型学习的主要承载媒体有手机、电脑等,随着近些年智能机的发展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学习者选择的载体以手机为主。微型学习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28】:(1)学习内容模块化。由于微型学习大多数都是发生在非正式学习情景下,为保证学习者注意力的集中性,学习内容适于模块化,且每个模块要有一定的封装性。(2)学习时间短。学习者大多都是在平时生活工作的间隙来学习知识,所以时间比较短小。(3)学习设备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学习设备作为载体进行为微型学习。(4)学习形式个性化。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的学习者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来提高知识水平。2.3使用知识地图来组织资源的必要性在现当今微型移动学习趋势日涨的趋势下,为了满足各种水平、各种年龄段学习者及时的、片段化的学习需求,众多一线教师和专家设计开发了很多实用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也就是把传统的学习资源碎片化、微型化,方便学习者自发地、自然地、随时随地地学习。但是,随着这种学习方式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下:(1)操作易迷茫。基于移动终端(大部分是手机)的学习资源往往没有像基于电脑的学习资源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29】,当面对这些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多样化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字资源【30】,学习者会感到迷茫无从下手。(2)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学习内容大多是片断式的,加上屏幕又有限,尤其是当学习者处于“移动”的状态时,他们往往无法快速准确地定位与获取所需的知识内容,也难以长久保持注意力,学习效果并不好。(3)知识碎片难集合。这些资源被学习者学习之后,知识碎片在学习者脑海中是处于离散状态的,给学习者知识的二次建构带来很大障碍,不利于他们认知结构的建立。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就会逐渐淡化并慢慢消失,这样就达不到真正学习的目的。所以,基于以上问题,急需我们对这些碎片化、微型化的移动学习资源进行统一、规范、有效的组织管理。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认知主义教学观强调从大脑的认知结构分析进而导致对外部知识组织结构的分析,认为外部知识的组织管理如果按照人脑组织与记忆知识的形式进行,那么学习者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本文用“知识地图"的思想和方法来优化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整合。根据前文的研究我们知道,知识地图可以在学习者学习时为他们提供一个个性化智能导航工具,能够动态地呈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点与其“背后”蕴含资源的关联【3l】。将知识地图的优势与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制作相结合,有利于丰富微型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快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选择应用知识地图来组织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主要原因如下:(1)知识地图是关联知识,而不是将各种信息资源融为一体,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媒体素材的重复利用程度;(2)知识地图所组织联系的知识模块可以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这样就有助于降低服务器的负荷,提高资源的分布性;(3)知识地图强调元数据的应用,元数据可以为移动学习资源提供描述性信息,这样为以后统一规划学习资源、搭建更强大共享平台打下基础,节省了人力、财力和物力,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提高资源的可重用性僻J。2.4本章小结在本章中,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比较知识图谱、主题图、概念图和知识地图的相关概念,更准确地了解知识地图的特点;通过分析微型学习资源、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更准备地把握了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接着,本文阐述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泛在学习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和微型学习理论,有了对相关理论的了解,这样就为基于知识地图来进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打下了理论根基,为后续研究作了铺垫,使之更加有章可循。最后我们分析了当今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知识地图的优势,认为很有必要用知识地图的思想来组织微型移动学习资源。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3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3.1设计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基本原则3.1.1资源设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1)SCORM标准为了应对资源共享难题,便于资源在各个平台之间移植,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资源制作过程要尽量统一规范,国际上很多组织制订了一系列学习资源相关的标准,使得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以及共享有章可循。目前最为广泛使用、比较成熟、应用性较强的标准就属SCORM标准了。SCORM标准(TheShambleContentObjectReferenceModel)即可共享对象参照模型,是美国国防部ADL(AdvancedDistributed·LearningInitiative)制定的一份规范,该标准将IEEE、AICC和IMS标准联合,以实现教材通过统一格式跨平台复用、快速定位和“教材、平台、学习者间的相互独立【33】,,。已有很多论文对SCORM做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不再赘述。霉--锺霹㈣内茗纂喜规筇图3.1SCORM标准体系【341(2)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CELTS一3)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简单地说,就是用机器能够理解的信息来表示描述信息资源【351。在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中,定义了学习对象的属性和它们的描述方式,也规定了如何对资源进行分类,需要对资源的哪些属性进行描述,怎样描述等等。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教育者以及自动化的软件等对学习对象进行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136J。3.1.2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基本原则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由于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在时间地点随意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的,他们的注意力高度分散,再加上移动设备性能和所处地区网络信号强弱也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设计相对容易的、适合于各种移动终端特别是手机的学习资源。目前,关于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原则研究方面研究很多,如华东师范大学顾小青老师的团队提出的最小粒度原则、学习对象自包含原则、最简组合原则、最简媒体原则、最简反馈原则等等都很实用,本文综合各方学者提出的观点,总结如下:(1)简明因为如手机、小型PDA等掌上移动终端的屏幕相对比较小,可供阅读的空间不大,操作起来也相对不便,因此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内容一定要言简意赅,每屏的信息量以不超一屏为宜,符合“最小颗粒”原则,学习时间保持在3分钟左右,表现形式要多以文本和图片为主,尽量少用占用系统资源的素材。呈现形式要简洁且概括性强,菜单要简单易手动操作,页面导航简洁友好,风格统一,各要素布局合理,以此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71。另外,设计开发资源的时候要注意移动终端屏幕分辨率的问题,每种移动终端都有自己的分辨率,我们开发的资源尽量符合屏幕的分辨率,保证清晰。(2)实用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很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也许等公交车的几分钟对学习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我们多作学习者需求分析,在前期设计开发学习资源的时候尽量多考虑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得这些资源是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尽量能让这些资源起到帮助学习者的作用。比如:可以找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吸烟的危害”、“生活保健小常识”、“商务英语"等等。(3)互动‘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且移动终端每次只能显示一个界面,所以学习资源界面的交互和学习内容的交互是辅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适当的交流互动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流通,.及时了解学习者遇到的疑惑并帮助他们第一时间解决,大大加快学习的脚步。界面的导航设计要注重简单明快,防止学习者迷航,要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方便他们回溯,要有电子书签帮助学习者随时收藏需要的学习资源【38】;学习内容一定要新颖,可以引入“激励机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内容中要有检测环节,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反馈。因此,学习资源的开发要重视其交互功能。14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4)关联“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是,学习是对自身知识结构的一种关系和节点的重构和建立【39】。这种观点也给我们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以启发;也就是我们不仅要从局部看问题,也要从整体角度看。也就是说学习者学习了分散的资源后,在脑海中还给他们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我们开发学习资源的时候,不仅要采用“打散内容”策略,还要注意“零碎内容”之间的关联,使开发出的资源的知识小单元组块化且相互之间还有隐含的逻辑结构。学习对象尽量要松散重组,每个学习对象都不能是孤点,应当相互联系组合呈现结构化的特点。3.2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流程在进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以传统的教学设计为基础,以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为中心,参考设计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基本原则,同时以SCORM标准规范与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CELTS.3)为指导。鉴于以上内容,笔者先对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框架进行简单概述,接着对所包含内容加以案例进行具体分析。3.2.1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框架借鉴以前学者提出网络学习资源教学设计基本步骤和模式,同时又要体现微型学习、移动学习的特点,符合SCORM规范的标准,笔者提出了如图3.2所示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框架。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图3.2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框架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方面:(1)前端分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它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为后面的教学设计打下根基。前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目标分析。(2)切割知识组块:知识组块是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最小的学习单元,它的大小决定了学习对象和学习方式。(3)资源设计:根据已经划分好的知识组块进行相关设计,包括内容设计、活动设计和媒体设计。(4)反馈修改:对前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不停地反馈修改,它是存在在教学设计整个过程中的。3.2.2前端分析前端分析是指我们在设计学习资源过程中首先对学习需要进行分析,搜集到相相对应的教材,然后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相关知识对这些素材中的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目标分析,如图3.3所示。图3.3前端分析(1)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验证学习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学习状况和期望学习状况之间差距产生原因,论证开发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是否能够填补这个差距的可行性【40】。如果能够填补,那么就开始下一步工作,设计开发资源,填补差距;如果不能,那么就放弃此方法寻找其他合适的方法。如图3.4所示。
图3.4学习需要分析流程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而汉语拼音学习是基础中的基础,它帮助儿童识字,在幼儿认知结构建立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光看字的构造是不能代表读音的,新入学小学生看字形是不能读出字音的。有了拼音这个工具,小学生就能自主识字,提高识字的速度,即使在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状态下,使用拼音就能很快提前进行阅读和写作,大大地促进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所以说汉语拼音是小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石1411。笔者于2013年2月,对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和部分家长进行了“汉语拼音学习状况调查"。调查主要采用测验和谈话等方法,调查完笔者发现,小朋友汉语拼音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学生对形音相近的声韵母分辨力低;平舌音、翘舌音的读法混淆,前后鼻音不分,导致读不到位不准确;分不清四个音调的区别;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区分不清等等。这跟我们期望值是有很大差距的,仔细分析原因,跟学校老师、家长等都有关,亟待我们想办法解决来缩小差距。目前汉语拼音主要学习方式是课堂学习,但在课外时间很多学习者也希望能够利用零零碎碎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此外,传统的网络学习必需要连接电脑进行查看,对于学习者(4-8岁孩子)爱动的特点来说是很不方便的。因此,很有必要开发基于微型移动学习设备的汉语拼音学习资源来辅助学习者进行学习,让学习者能够在空闲时间想学就学,并且移动终端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2)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就是我们先了解学习者的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来选择学习内容和资源呈现的方式【42】。学习者分析的结果也是我们分割知识组块大小的重要因素。知识组块的大小必须要适应学习者学习的能力,如果某个知识组块对学习者来说是
复杂难以接受的,那么就要把这个知识组块继续细化,分割成更小的知识组块。另外,学习者分析的结果也是后续选择知识组块组织方式的重要依据。对于有不同初始能力的学习者,我们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知识组块组织方式,这样就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汉语拼音的学习者主要是4.8岁的小朋友,在起点水平上,大部分都是学习拼音阶段,一点都不会和熟练掌握的是少数;在观察能力方面,他们逐渐可以细心认真地观察,并且更加注重目标性,而且观察完能够得到丰富的信息,还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在注意力方面,他们能够潜意识下控制注意的能力,相对2—3岁小孩有很大提升,但持续时间还不是很长;在记忆力方面,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精确度和保持时间不断提高;在思维能力方面,想象力越来越强,不但想象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目的性;在学习态度方面,他们对未来的世界都充满了新奇,很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去模仿,去学习。(3)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除了分析本身的知识与技能、难易程度等外,还要分析这个内容是否适合开发成微型移动学习资源。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①知识组块化。考虑到移动学习设备特点,决定了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微”的特点,所以学习内容一定要在保证其整体性的基础上容易分割成一个个小单元,保证每个学习单元在几分钟内呈现结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汉语拼音学习包括声母、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每个标题下都是一个一个的字母,比如:声母由“b、P、m、f,,等组成,每一个字母可单独做成一个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简单快捷,方便学习。②难易程度。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一定要保证学习资源简单易学,才能让学习者在娱乐的环境下学习,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汉语拼音每个字母的学习时间都很短,只需用耳朵听发音和用嘴巴练习读即可,符合上述要求。⑨知识结构简单。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知识结构一定要简单,嵌套层次不能太多,避免学习者出现“迷路"现象。拼音学习嵌套层次只有两层,方便学习者梳理,‘符合上述要求。(4)学习目标分析微型移动学习就是让学生利用简短的时间进行简单快捷的学习,因此开发学习资源的目标就是让学习者明确自己已经学到了什么,还需要学习什么。汉语拼音的学习就是教会学习者认识全部的字母,并能够自如地用字母组合音节,提高识字的效率,为终身学习做准备。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表3.1汉语拼音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年龄:4.8岁汉语拼音学习主要包括要求孩子达到会背,会默特点:好奇心强,喜欢接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写23个声母,24个韵母受挑战,乐意学习新知识,16个整体认读音节。内容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以想象力丰富。独立性强,适合做微型移及打乱顺序会听写的地动学习资源步。3.2.3切割知识组块在切割过程中,知识组块是最基本也是最微小的学习单元,这些小的学习单元尽量要保证其可复用性,使学习者能在分散的时间内学习到信息量相对较大实用的知识。微型移动学习与传统的、大容量的、固定的正式学习有很大区别。传统的网络资源都是以一整节课或者--(1课程为单位进行开发,容量很大,对现在的移动学习是不适合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一定要短小精悍,相互独立并且容易学习,利用图像、文字和动画都很容易描述,所以学习内容一定要在保证其整体性的基础上容易分割成一个个小单元,保证每个学习单元在几分钟内呈现结束,简洁快速。汉语拼音包括声母、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的学习,每个标题下都是一个一个的字母,比如:声母由“b、P、111、f"等组成,每一个字母可单独做成一个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如:“b”资源和“P”资源等,方便简单,条理清晰。具体划分方法如图3.5所示。3.2.4资源设计图3.5汉语拼音学习资源知识组块组成19
有了前面的前端分析和划分好的知识组块,我们就可以开始对资源进行一系列相关设计,资源设计包括内容、活动和媒体设计,如图3.6所示。图3.6资源设计(1)内容设计.鉴于学习资源“微型移动”的特点,再加上对应学习者的特别,我们在设计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地组织语句,提炼文字,使得简单而简练的文字能够传递给学习者丰富的信息,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对于汉语拼音中的每一个字母的学习,笔者认为学习内容应该包括怎样去读这个字母,怎样读包含这个字母的句子以及怎么写这个字母。对于字母拼写类似的复韵母、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可以不用包括字母写法的学习内容。以字母“b”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为例,内容设计如表3.2所示。表3.2内容脚本示例学习对象ShengMub.swf所属主题汉语拼音内容角色学习内容读字母:读“b”时,要先把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打开,张开送气,要读得又短又轻噢。跟我一起试试看:大菠萝,b、b、b。我爱听广播。读句子:八(ba)只小白兔,地里(b矗)萝t-;伯(b6)伯听广播(b6);象鼻(bi)子,卷钢笔(bI);奶奶补(b/1)衣用画布(酏)。内容脚本写字母:“b"写在四线格的中上格,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写一根到达中格的底线的竖,然后在中格写一个右半圆。练字母:我爱吃菠()菜Ab6Bb6Cb6Db6爸()爸爱我。AbaBbhCMDbh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2)活动设计.接下来,我们该为学习内容设计对应的学习活动。鉴于学习者学习的时间是零碎的,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的特点,设计的每一个学习活动必须是短暂且易操作的。因为4.8岁的小孩本来就活泼爱动,他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很容易被其他的新事物所吸引进而不自觉转移注意力,所以学习活动要尽量有趣味,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笔者建议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从“学习者经历”的角度来写活动脚本。意思就是说,如果换位思考,我们是新入学的小学生,还不识字,对拼音毫无概念,希望通过哪些活动来达到学习的目标。针对学习者和汉语拼音学习的特点,笔者建议每个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应该包括“听"、“说”、“写”和“练”4个,考虑到复韵母、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写法大体类似,取消了“写”的活动,只用其他“听”、“说”和“练”三个。如表3.3所示。表3.3学习活动设计“听”学习者通过“听”的活动知道该字母的发音。学习者通过“说”的活动了解该字母应用到句子中是“说”如何读的。学习者通过。写”的活动知道该字母在四线表格的标“写”准写法。学习者通过“练”的活动复习了前面学到的知识,并“练”通过答案反馈巩固了新知识。另外在课件中,四个活动出现的顺序也应该有所讲究,笔者认为,在默认状态下,应该按照“听"、“说"、“写’’、“练"的顺序来学习,各项活动之间应该有提示,让学习者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学习者也可以依据学习进度在界面中选择自己下一个学习活动,或者复习刚进行的活动,或者跳跃性地进行另外的活动。具体流程如图3.7所示。21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图3.7活动流程(3)媒体设计设计好学习活动之后,我们还要进行下一步具体的媒体设计让其呈现出来,比如资源缓冲时间界面设计,学习内容出现时是图文混合还是单纯文字,每个元素出现的时间和停留的时间等。不同的媒体形式会有不同的媒体制作脚本,如图文混搭、动画、纯图片、纯文本等。媒体制作脚本不能过于细致,也不能过于粗糙,因为过于细致会限制媒体开发者的思维,不利于他们发挥;过于粗糙,会导致最终出现很多版本,以至于有很大的偏差。笔者以字母“b"学习资源其中一个场景为例,它的媒体制作脚本如表3.4所示。表3.4媒体制作脚本示例学习对象ShengMub.swf终端智能手机为主分辨率800*480场景编号l场景标题听场景时间30S背景图片蓝天自云绿草地背景音乐1.mp3读“b”时,要先把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打开,张开送气,要读得又短又轻噢。跟我一起试文字内容试看:大菠萝,b、b、b。我爱听广播。图片内容菠萝,广播,4个气球,蝴蝶,小猴子读“b”时,要先把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打开,张开送气,要读得又短又轻噢。跟我一起试音频内容试看:大菠萝,b、b、b。我爱听广播。先出现四线谱中的字母“b”,然后出现音频和文本内容“读“b"’时,要先把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打开,张开送气,要读得又短又轻噢。跟我一起试试看:”,当音频到“大菠萝,b、b、b。”时,屏幕中出现相应文本和菠萝的图片,当音频读到“我爱听广播。”时,屏幕中场景描述出现相应文本和广播的图片。另外屏幕中4个气球分别代表“听、说、写、练”四个活动,该场景中表示“听”的气球在飘动。等音频完之后,右下角出现“下一步”按钮。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场景示意图!I又平4个篓。雾兰誉雾蓦鍪誊j{}i蕾a垫11⋯iP睡:球i攀r茎l1I鎏—i下一步按镪}表3.5反馈修改事项切割知识组块学习内容的知识组块划分是否合理学习内容设计是否科学,是否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讲内容设计解是否详细,是否社会移动终端学习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者学习特点,是否能吸引学习活动设计者注意力,是否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页面布局是否简单,清晰,素材出现顺序和时间是否合理。媒体设计3.3.1开发工具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相对应的制作工具也有很多,如:Microsoftword、MicrosoftPowerPoint、AuthorWare、Dreamweaver、Flash等等,用这些工具,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整合,再添加些交互元素,就可以制作出形式多样具有微型化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了。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相对于其他制作工具来说,Flash是一种比较简单容易上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负责开发的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使用Flash界面中工具栏中的画笔等绘图工具来描绘用户界面,Flash还可以快捷方便地加载软件外部的多媒体素材,如:图像、声音、视频和SWF动画,很容易让文本给观众以动态视觉。它的优势可以总结如下:交互性强,只要是设计者能想到的动态效果,Flash都能制作出来,它通过按钮和ActionScript脚本创建动态按钮、反馈效果,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图文并茂,Flash可以导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可以创造出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效果,制作的资源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体积小,Flash对图片、声音压缩率很高,可以导入多种形式素材且最终生成的Swf播放文件很小,这迎合了微型学习资源“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习者移动状态下网速卡和流量超的现象,能够很方便地从网上下载下来,缓冲很快。在本次开发过程中,笔者选择使用了AdobeFlash中CS6版本,因为CS6版本与众不同,它能够设计出让观众身临其境、并且能在WindowsXP、Win7、Win8、Android各版本、ios等系统中表现一致的效果,兼容性强。3.3.2素材准备和编写程序有了前面的完整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稿本,下一步我们就要按照设计稿本搜集素材开始动工制作了。笔者一方面从Intemet上搜集了一些相关图片素材和音频,一方面通过图像制作软件PhotoshopCS5修改已有的素材或者重新制作新的图片,通过音频制作软件Cooledit编辑录好的资源脚本。在资源制作过程中编写的程序有很多,每个小知识组块的制作过程类似,笔者还是以声母b制作为例,只把主要功能模块代码列举如下:(1)“开始"按钮代码:On(release){gotoAndPlay(2);)在刚进入界面是处于停止状态,需要学习者自己点“开始"按钮,动画就跳到时间轴设置的帧数开始播放,即可进行学习。每次活动结束后界面右下角小猴子边有“下一步”按钮,点击后进入下一个活动,和前文效果类似,代码也类似,不再重复。“开始"按钮点击前后状态如图3.8和图3.9所示。24
图3.8“开始”按钮未点击图3.9“开始”按钮点击之后(2)“听"按钮代码:011(release)—·+++蚰odeid=“73“>+++-!-++一声母几器</title>边唱儿歌边复习声母吧!</conten七>《reso眦e>24一shengmuerge。翁ef</reSOuFCe></node>++鞠odeid="91“>++÷+</root>图4.4知识点XML结构关系数据的龇结构如图4.5所示。系的11),属性class为该关系的类别ID。其中relate为一个关系,属性id为该关该关系链接两个知识点,该relate下面的两个nodejNode节点的属性id为该知识点在数据库中的ID,node节点的值为该知识点在软件内部运行时的下标。
—-一o</node>1</node></relatE!>+《reIateid=“1”ClaSS=“:It”>++÷++++4-+++++++-t-+-I-++</root>图4.5关系数据XML结构图、≤≮交囊i%断。、评论数据的XML结构如图4.6所示。其中remark为一个评论,属性Uid为发表评论的用户id。属性kid为被评论的知识点id。属性star为用户给知识点所打的分数。Remark值为用户评论内容。—-这个资源很好,推荐!</remark>这个资源也不错</remark>这个资源很好,推荐!</remark>町emarkuid=”2”kid=。74“star=”110”>这个资嚣很好,推荐!</remark></root>图4.6评论数据Ⅺv几结构35
4.4.4主要模块详细设计知识地图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知识点数据加载模块、知识点管理模块与关系管理模块。以下就各个模块作大致介绍。一、知识点数据加载模块知识点数据加载模块负责从服务器读取知识点数据和关系数据,并按照一定方式展示出来。其流程图如图4.7所示。图4.7数据加载模块流程图数据加载模块首先从服务器读取知识点数据,循环创建知识节点,此时所有知识节是隐藏的。第二步从服务器读取关系数据,先将关系数据转化为一个3维数组,接着根据数组寻找知识地图的第一个节点,即没有指向该节点的关系的节点。然后使用递归方法依次遍历所有节点。对于节点的遍历,一个节点的所有子节点按照顺时针的顺序排列在这个节点周围。知识点加载以及排序效果如图4.8所示。其中黑色的矩形为知识点,红色代表父子关系,蓝色代表先后关系,绿色代表互补关系。
图4.8知识点加载及排序二、知识点管理模块知识点管理模块包括添加、删除、编辑知识点等功能。该模块流程图如图4.9所示。37
图4.9知识管理模块流程图在知识点管理模块中,主要有三个常用操作,分别是新建知识点、编辑知识点、删除知识点。1、新建知识点。当我们要新建知识点时,系统会弹出一个“新建知识点”对话框,如图4.10所示。主要填写知识点的标题、知识点的简介以及知识点的资源附件。点击“完成”按钮,系统会将该知识点数据传至服务器,经由服务器处理认证以后返回处理结果,至此,知识点添加完成。38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2、编辑知识点。当我们需编辑知识点时,点击某知识点编辑选项时,会弹出“知识点编辑"对话框,该对话框与“知识点添加”对话框一致,只是该对话框会接受已有的知识点的数据。如图4.11所示。编辑完成,点击“完成”按钮,系统会将编辑后的数据传至服务器,经由服务器处理,返回处理结果,如果修改成功,会修改软件中该知识点的数据。三、关系管理模块关系管理模块包括新建、删除关系等操作。该模块流程图如图4.12所示。39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图4.12关系管理模块流程图在关系管理模块中,我们可以进行添加关系与删除关系等操作。1、添加关系。当我们要添加一个关系时,首先选择该关系的第一个节点,即起始节点,接着在鼠标的移动过程中,系统会根据鼠标的位置来绘制一个与当前所选择的关系颜色一样的虚线,这里虚线的绘制采用循环绘制较短的实线来完成,效果如图4.13中图A蓝色圈起部分所示。当选择完第二个节点,即关系的结束节点时,将虚线删除,同时绘制~个从起始节点指向结束节点的箭头。如图4.13中图B蓝色圈起部分所示。当新建关系结束,系统会自动将所有关系重新整理,并将新的关系数据传给服务器,经由服务器处理返回处理结果。
图4.13新建关系示意图B2、删除关系。对于删除节点的操作,首先选择要操作的关系的箭头,如图4.14中图A蓝色圈起部分所示,被选中的关系箭头会出现阴影效果。当点击“删除”选项时,会将该关系删除,同时将该箭头删除,如图4.14中B蓝色圈起部分所示。删除完以后,会对关系数据重新整理,并将整理后的数据传至服务器,经由服务器处理,返回结果。AB图4.14删除关系操作示意图4.4.5系统UI设计在系统UI设计时,笔者考虑到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分别设计了Windows系统和Android系统下客户端的UI。因为管理模块只有Windows客户端,再加上Windows系统显示器大小不一致,以及操作主要为鼠标操作,因此采用宽高分辨率为900*600。管理模块的UI如图4.15所示。其中节点操作为主要界面,顶部为工具栏。为方便理解,这里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1.11。其中1号与2号操作分别是将整体缩小和放大,当知识点过多时,可以缩小来显示更多节点。3号为提示信息,用来提升4~11号几个工具的作用。441
号工具为添加一个新知识点。11号为保存数据操作。5号到10号为增加关系的操作。其他具体操作在模块设计中讲到,这里不再重复叙述。l234567891一ol图4.15管理端LⅡ设计对于客户端模块,分为W"mdows系统客户端以及Android系统客户端。两个客户端UI根据不同的系统定制,具有较大差别。W"mdows系统下的客户端如图4.16所示。其中右上角为操作菜单与图示,可以进行移动、返回中间位置、返回起始状态等操作。鼠标移到节点下面的三角处会显示该节点的详细信息。如果该知识点有资源附件,会在知识点左下角出现一个附件的标示,点击会在浏览器中打开附件。42
⑩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图4.16Windows客户端UI设计因Android系统操作方式比较特别,笔者专门做了客户端UI设计。Android客户端首界面如图4.17所示。首界面的中间部分为知识点地图,对于知识点地图,使用两个手指来进行整体的移动,整体的缩放等操作。使用单个手指来对单个知识点进行拖动,手指放到知识点上会出现“查看”按钮。点击“查看"按钮可以进入查看页面,如图4.20所示。当进行“双击"操作时,系统将隐藏与该知识点无关的知识点,只显示相关的内容,如图4.18所示。在首页顶部是软件的标题以及作者信息。首页底部的三个按钮从左到右为:帮助、返回初始位置、关闭程序。点击“帮助",界面如图4.19所示。点击“返回初始位置",屏幕中所有知识点将复位。点击“关闭程序”,点击将退出程序。43
一父子关亲正相关关系图4.17Android客户端首界面_:a雨■叼—三s匿r墨一焉【.I._墨承i嘲翘-__不该程序需要从互联网获取数据,请确保设备能够接入互联网≯2:使用单个手指来点击、移动、查看知识点。3:使用两个手指来缩放、移动显示区域;囊i鋈鋈按钮依次为;滏高攀鬻;初菇缺态、退出程序。j一父于蓑景正焉装完摹一盎焉荒美暴一生喜轰摹一超空曼量一n—Z和芰要图4.18相关知识点示意图图4.19Android客户端帮助界面图4.20查看知识点示意图
4.5知识地图系统测试对于知识地图系统的测试从2012年11月4日到2012年12月24日结束,测试功能点17个,执行304个测试用例,测试发现A类错误0个,B类两个,C类4个,D类7个,E类4个。测试按照标准的软件测试流程来进行,对系统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测试。知识地图系统实现了知识点编辑、关系编辑、知识点查看等核心任务。但是在用户界面上稍有不足。在管理模块中操作提示不够清晰、软件缩放不合理,工具栏不应该被缩放。系统评测与建议:在管理端界面方面,工具栏不够清晰,不能进行左右的移动操作。知识点编辑按钮不明显,删除知识点与关系没有提示。在W"mdows客户端方面,软件移动不方便,没有缩放的选项,知识点详细查看不够人性化,知识点附件按钮不好找。在Android客户端方面,退出没有提示,帮助信息中缺少部分提示信息。4.6本章小结本章严格按照软件开发的流程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先依据软件需求分析的方法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界面需求、安全性需求等基本需求。接着笔者根据系统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了用例分析。然后在对系统需求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运行框架(运行模式)。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设计、模块设计、主要流程设计等。在系统开发完毕以后,笔者依照软件测试的标准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45
5总结和展望近年来微型移动学习的设计与开发一直是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它符合时代的发展,有满足当代人移动学习、微型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实用学习需求。笔者只是站在以往诸多学者研究结果的肩膀上,依据自己的想法加上导师的建议进行的思考和尝试。本文主要探讨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知识地图”方式的组织,使得学习者更好地能在移动终端上学习。因为对知识地图的了解还不够深刻,虽然基于知识地图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方案得到了肯定,但是仍有很多不足。在这里,笔者将这几个月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5.1研究的主要工作本文研究成果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探讨知识地图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理论基础。研究与分析知识地图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在国内J,t-的现状,研究知识地图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理论基础。(2)完成知识组块的“切片"。微型移动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资源的特殊性,也就是必须要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到“片段化”的知识组块,所以我们必须将知识组块按照要求进行划分。(3)探讨用知识地图来组织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必要性。微型移动学习资源便学习者达到白发、自然学习的目的。但是,经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之后,知识在学习者的脑海中是处于离散状态,这些知识碎片一旦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建构,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逐渐淡化并慢慢消失,这样就达不到真正学习的目的。笔者通过多方面的文献调查,证明了知识地图在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组织中的优势,所以进行基于知识地图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4)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笔者参考传统的教学设计和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基本原则,以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为中心,设计了一套以“汉语拼音"学习为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并利用FlashCS6为实现工具,对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进行了开发实践,开发的资源满足微型学习的特点且能够在多种设备上移动学习。(5)知识地图(KnowledgeMap)系统的实现
然后使用Flash+XML+Dreamweaver+Access的开发工具,将以上已开发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用知识地图的思想组织起来,并对其进行试用并加以完善,系统能在电脑和Android、苹果系统手机上运行。5.2研究中的不足由于笔者时间、精力有限,论文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总结如下:(1)理论基础不够完善、全面。因为教育学界对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理论本身还在不断地发展,尤其是对学习资源知识组块的划分问题研究还有待解决。笔者才疏学浅,对微型学习理论和知识地图的特性认识还不够全面,本身能力和知识的匮乏也会影响系统的制作。(2)知识地图界面还不够美观。笔者在美术功底方面尤其欠缺,导致系统色彩搭配、按钮形状等方面不够活跃,因时间有限未能找专业人士给以指导。(3)系统功能不够强大。笔者开发的知识地图系统只是完成了初步功能,还不够方便,如:上传资源的文件名字只能用英文,使用中文名字系统就会报错。日后还需进一步对系统功能进行改进。(4)资源选材不够丰富。因笔者能力有限,专业是教育类,只能设计开发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学习资源,对于高中课程、大学课程尤其是工科知识不甚了解,大大限制了学习资源的选材范围。这样就导致知识地图系统里丰富的知识点关系得不到应用。5.3结语伴着终身学习思想的不断深入,再加上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必定会伴随着更多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会愈加强烈。笔者的毕业设计就是基于这种需求产生的,希望尝试设计开发一种基于知识地图的一套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移动学习。虽然笔者的研究不能像预想那样完美解决这个问题,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以后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因时间原因,本文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完善。47
参考文献[1】顾风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可用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2】陈天,余胜泉.知识管理与网络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2(5):63.【3】PETRASHG.Dow’Sjourneytoaknowledgevaluemanagementculture[J].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1996,14(4):365—373.[4】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5】祝智庭,顾小清.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22.[6]李华伟,崇敬.知识管理:图书馆的作用[J].津图学刊,2003(01):卜5.[7】陈立娜.知识管理中企业知识地图的绘制[J].图书情报工作,2003(08):58-60.【8】谭玉红,吴岩.关于学校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地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30(03):17—19.[9】陈强,廖开际,奚建清.专家知识地图的关键技术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02):96—9.[10】Vail.MappingOrganizationalKnowledge[J].KnowledgeManagementReview.1999(11):10-15.【1l】SpeelP,ShadboltN.KnowledgeMappingforIndustrialPurposes[J].WorkshoponKnowledgeAequisitionModelingandManagement.1999(11):28—30.[12】KimS.Buildingtheknowledgemap:anindustrialcasestudy[J].KnowledgeManagement.2003,7(2):34-45.【13】陈强,廖开际,奚建清.知识地图研究现状与展望[J].情报杂志,2006,25(5):43—46.【14】DAVENPORTT,PRUSAKL.Workingknowledge:howorganizationsmanagewhattheyknow[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98.【15】EPPLERMJ.Towardapragmatictaxonomyofknowledgemaps:classificationprinciples,sampletypologiesandapplicationexamples[C]//Ten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Visualization,2006.【161唐钦能,高峰,王金平.知识地图相关概念辨析及其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
与实践,2011(1).[17】祝智庭,顾小清.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11(5):22.[18】顾小清,顾风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9】曾健.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20】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21】顾风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可用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22】姜红辉,蔡立媛.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J].现代广告,2009(6).【23】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24】曾健.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25】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26】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03):23—26.【27]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02):10—13.【28】陈维维,李艺.移动微型学习的内涵和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09):16—19.【29】郑方林.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资源需求调查与设计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30】赵娜.基于知识地图的多领域本体语义互联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1.【31】张抗.基于知识地图的多媒体教材研究与实现[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32】郑方林,王以宁.知识地图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76.[33】金颖云.SCORM:标准不等于品质[N].计算机世界,2003—03-17(E28).[34】谢明颖.移动学习对象元数据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351吴艳琴.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36】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信息模型CELTS一3.1(CD3.0)[oB/OL].49
http://www.eeltse.edu,en/68075Ic665875e93/folder.2006—04-03·8417036039/eelts-3/celts一3-1-cd3—0.Pde2007—10—17/201l一03-26.【37】王倩.面向移动学习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38】吴艳琴.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39】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5).【40】董坤坤.基于LMA软件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现代教育技术,2009(6).[4l】江西教师论坛:小学生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OB/OL].http://bbs.jxteaeher.com/showtopic-270617.html.【42】王伟.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4).5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刘江娴,王忠华,卓玲玲.基于微博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及应用研究.软件导刊,2012(7).[2】刘江娴,陈苏芳.基于三层结构的教育游戏开发模式的设计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6).
致谢当我的论文接近尾声时,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的内心不像以往一样压抑(下雨心情不好),而是有点小激动。论文的结束代表着我三年研究生生活的结束,比起10年那时候父母陪着我走出武昌火车站的迷茫,现在的我更加成熟勇敢了。回首这三年的求学历程,对读研期间给与过我帮助的人,我心中充满无限感激。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王忠华老师,他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在学习上,王老师要求严格,治学严谨,他的签名“细节决定成败"告诉了我们一切,深深地影响了我乃至以后的工作学习;在生活上,王老师有着慈父般的关怀,每次放假前他都交代大家注意安全,给我们很多的帮助。毕业之际,只想给王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感谢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所有老师们,是你们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是你们悉心的培养和指导,我才会在教育技术学这一领域走这么远,感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感谢我的舍友,苏芳,淑娟,贝贝,是你们的陪伴才会让我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不孤单,开心时你们陪我笑,伤心时你们陪我哭,找工作受挫了你们安慰我,写论文有瓶颈了你们给我分析,写累了你们陪我锻炼身体,武昌量贩、虎泉、在宿舍搭配衣服、喝啤酒等,我都不会忘的。感谢同导师组的园园,小丽,周艳,你们在我论文开题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感谢我的男朋友曲佳,在毕业设计实现方面给了我很多技术支持和指导,给了我很多精神财富。感谢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和在校的师弟师妹的鼓励和帮助。深深地感谢我的父母、姐姐、姐夫、外甥女和所有关心过我的亲人,拥有你们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是你们用无私的爱给予我默默的关心和支持,为我撑起一片蓝天,你们每周重复“家里一切都好,你好好照顾自己"的话让在外求学的我更安一tl,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我唯有以后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报答你们,因为我知道我快乐,你们就快乐!最后,向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我论文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