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 8页

  • 40.50 KB
  • 2022-06-16 16:40:17 发布

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我们自私的“智慧” 记得解释学家伽达默尔曾经写道,“必须一开始便对文本的异已性保持敏感,这种敏感既不涉及所谓的中立,亦不意味泯除自我,而是为自己的先存之见和固有理解让出块空地。”是的。读罢这段材料,我可以赞叹丹麦人或孟子“放长线钓大鱼”的智慧,似乎让每条鱼都长到最大,也更符合“边际等效原则”。然而,至此我不禁要质问我先入为主的立场。对那些鱼来说呢?我们所谓的“智慧”对它们又是何等的残忍?捕杀它们的同时我们不再忏悔而在寻求利益的更大化!这是我们自私的“智慧”。我不否认我们应该有远见,然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不在于此。正如野夫所说,我们“不能摒除人为之人的底线思考和本能侧隐。”如果可恨的假奶粉制造商说,他们不会使那些食用假奶粉、毒奶粉的婴儿立即致命,这样他们可以只掺一点假成份,获得更多利益。我们会称之为“智慧”吗?如果这世上的霸权国家说,他们不会击溃一个国家,因为那样,他们可以慢慢侵蚀另一国家的资源。我们也曾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我们会称之为“智慧”吗?答案显而易见,我们不会原谅上述种种自私的“智慧”,因为那是不正义、不道德的。真正的智慧理应建立在更有效的利用而非无限制地对他人的榨取之上!真正的智慧是平衡种种利弊而决非不计成本、不分手段地去挖空心思,往往还忽略了对人、对社会、对生灵万物的迫害!所以,温总理说:“每一个企业家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我们环保的目的,不应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而是我们有愧于的地球。让我们可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种生存的立场带给我们的“自私的智慧”,这样同在丹麦的气候大会将不再有那么多的眼泪,泰米尔之湖不会响彻那么久的枪声,韩朝之间、巴以之间,甚至普通的人与人之间亦不会再有那么多冲突。改变我们的立场,别再有那些自私的“智慧”。8 向阳的诗写得好:“不一样的是立场,我们同时目睹马路两旁,众多脚步来来往往,如果忘记不同路向,我会答复你,人类双脚所踏,都是故乡。”而我要说,不止是人类,一个钓鱼人,请想想那些鱼。流经心灵的永恒 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同样丹麦人把钓起的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实则是给小鱼更多时间来生长,彼时收获的才会更多。而今,随着都市人的脚步越来越快,“等待”似乎已被现代人从大脑中删除,越来越快的生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越来越快的改变让我们目不暇接。但往往我们看到是那些并不成熟的思潮在涌动,铺天盖地的快餐文化早已没有了其营养。我们不需要等待吗?显然不是!更多的文化思想需要时间的浸润。快捷的现代通讯让我们少了“为客当在无雁处,故国难道有书来”的焦急等待,冷冷冰冰的键盘代替了拥有独特个性的手写字体。但我们失去的恰恰是家书传载的文化之厚、温情之重。还记得傅雷在家书中教导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你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这让一个严父的爱变得细腻,让一种精神的力量变得深沉。这怎是如今爆炸了的短信、电子邮件可比?引领新思想、新文化、新的发展方向的或许是一部或是几部著作,而更重要的乃是有着大智慧的大师。更多的大师需要时间的磨砺。可以说,学者成长到大师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苦的。大师之大不是因为职位大、袍子大、帽子大,而是因为大智慧、大境界、大人生。学术积累需要时间的沉淀。季羡林耗废十年进行世界上最大规范的吐火罗文研究;陈寅恪在双目几近失明的状态下,十年如一日写出《柳如是别传》;曹雪芹更是穷其一生叙写大观园里的《红楼梦》。而相比之下余秋雨的一本《文化苦旅》竟有上百余处错误,这不禁让我们反思,我们还有这些大儒们享受寂寞,默默等待,专于学术的劲头吗?8 反观如今的文化产业,“复制能力强大,思考能力低下”已成常态。这是我们这一代不会思考吗?虽然不是!我们过于急切地想把新点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钱物质,这就让我们看到令人咋舌的出书速度,一年一本,更有甚者一年几本!同样歌手的专辑、导演的电影都是如此。这些文化作品犹如压缩饼干,将精神的水分挤出,卡路里虽已足够,但滋味却没有了。等待也是种智慧,待小鱼长到大鱼,收获亦可颇丰。过早的展露头脚并非好事,何不让生命的宽度更加宽广后,再来横向地展示其博大精深。等待后的果实可凝成流经心灵的永恒,幻化出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引领我们达到一种无需伸张的厚实和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眺望远方的山 曾经登过黄山。黄山路险坡陡,攀登起来极是难行。在导游的带领下我随着众人一起向黄山第二峰光明顶前进。通向光明顶的路一如黄山其它山路,斗折蛇行,而又一眼望不到尽头。随着越发靠近山顶,树木越发稀疏,在我有些惊讶间,眼前兀然出现了光明顶的全貌——一个光秃秃的平台。惊讶和失望使我对费劲攀山感到后悔,如此景象又怎值得我的努力。走到峰底,游目回顾,再次惊骇,随之惊喜,但现在眼前的是远处的天都峰,云霞明灭间露出奇诡陡峭的身影。我释然了,攀登的过程并非无意义,只是我不懂得放远眼光,眺望远处的山。丹麦人会将捕获的体形过小的鱼放归水中,孟子主张留下鱼苗。因为现在的鱼苗就是将来的大鱼。可是人若无法放远眼光,又怎能看到鱼苗和大鱼,今日与明日的联系?又有多少人选择涸泽的渔,完全不考虑将来、不考虑事物的发展。也许未来美好的事物表现在当下,则是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废品”。正如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褪变。眼光的远近注定了选择的远近,也注定了美好的远近。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非兵不利,战不胜,弊在赂秦。”因为六国的8 君主只顾当下的“一夕之安”而没有具有长远眼光识明今之安与明之苦的关系。在当下,以城赂秦是美好的,而举兵抗秦是令人却步的;在未来,两者的结果正好相反。目光短浅的涸泽而渔显然无法带来成功,只有拥有了看得到事物发展,看得到远处美景的慧眼,才可能带来真正的成功。一如大鲧选择堵住洪水而决提,大禹疏导洪水而保得平安;一如刘邦入主咸阳约法三章秋毫无犯,项羽烧杀掳掠,化万间宫阙为万里焦土;一如明清为保皇权固步自封,日本打开大门明治维新。这都是眼光的长短最后所带来结果上的巨大差异。在到如今节能减排的大计上来,究竟有多少人愿意牺牲眼前的经济得益,挟取人类的未来?有多少人愿放弃既得利益去支持建设绿色地球?《京都议定书》与哥本哈根会议是否真的贯彻实行?这是对全人类目光长远的考量。脚下的秃峰不足虑,放长眼光,远处自有山景。手中的小鱼不足虑,放长眼光,它们自是肥鱼万梭。眼前的苦难亦不足虑,放长眼光,我们拭目以待灰烬中涅槃的凤凰。取舍间的仗量尺 我在想,那把用来测量鱼长短的尺,定能是钓鱼者赖以取舍的标准,我们称其为价值观。无独有偶,余秋雨先生笔下亦有两个钓鱼者。俩人一胖一瘦,胖者专钓小鱼“满载而归”,瘦者只等大鱼却“一无所获”,这正是两人价值观不同的体现。现实生活中孰优孰劣我想很难分辨,前者现实,后者执著而富于理想。但那后者,无疑更让人钦佩。8 在当今,能保留“只钓大鱼”而放弃“小鱼”价值观的人早已不多。特立独行的少数人只有两个下场,一者受人尊敬,二者遭人嘲笑。原因很简单,现代社会未免太过功利,成王败寇的自然淘汰法则迫使我们追逐眼前利益,于是,保有那仗量尺的人沦为独行者。其实,我们只能敬仰他们,因为他们有我们所丧失的追求与勇气。且看非合作博弈论的创始人约翰·纳什,这现在已被高度认可的理论当年却使纳什险些在普林斯顿肄业。他断然与那些在别人理论上徘徊的同学区别而孤身一派,又忍受当时统治经济学界的冯·诺伊曼元老的批评否定,这份无畏的追求与高人一等的价值观使他终于获得研究成果而被世界认同——尽管事隔数十年,他才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保有“只钓大鱼”的价值观是要付出代价的。几十年的非议、亲友的疏离都能置之度外,显然已是一种非凡的执著。我们很多人没有,那我们又有何权利予以指责?那种将小鱼放回河塘早已不是简单的行为,而是一个人的做事准则、价值观、仗量尺。放生小鱼背后已不仅体现钓鱼者对环境自然的关爱与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一种督促。当钱钟书杨绛夫妇在动荡年代拒绝“女皇”的邀请不去钓鱼岛的国宾馆避难;当哥白尼坚持自己的日心说而被教会拉入苦海;当俄国十二月党人奋起反抗沙皇而惨遭失败,他们都放弃生命的“小鱼”去追求更崇高的事物,试问,这等价值观吾辈几人能及?鱼,是我们的成果与追求;尺,是我们的仗量人格高度的价值观。“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若是我们只安于在小流时就截流饮水,那我们将来其实一无所有,这样的我们只能贻笑大方,望洋兴叹。而那种有着追求的价值观,才能让我们每个人屹立于人类文明之上,至少,能立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领地。我们从未瞧小鱼之不起,我们只在追求、期待我们的理想。不为苟得 钓鱼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同样是钓鱼,当我们觅得一条小鱼时亦会欣喜,与此同时,丹麦人却能理智地将这条小鱼放回河里。因为他们期待的是下次他们能够钓到更大的鱼,因为他们懂得不为苟得。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谓的放长线,钓大鱼吧!可是这个时代却不允许我们这样悠闲地钓鱼。在这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时代中,一切都瞬息万变。所以只要你抓住些什么,哪怕只是那一点蝇头小利,也是以让你感到兴奋。于是人们摘下他们的面具,涌入人群中,开始疯狂地掘取,甚至那么一粒如细沙般的财富他们也不肯放过。因为这个时代绝对不能“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所有的姜太公也已经化身为贪婪的渔夫,把渔网扎得又细又密,妄想一次收取最多的财富。8 但是,请那些忙碌的背影停下手中的事务片刻。也许,现在你很富足,但是在这些财富用尽之后,你还能获取什么,在你的苟得之后,内心的焦虑影响了整个社会。因为我们太过于忙碌,太过于焦躁不安,所以我们的眼中只有眼前的利益,却留不下一丝闲暇来判断:倘若苟得,我们会损失什么?失去的那些是不是比得到的更多?假使人们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去想想,那么也许他们会收回已经伸出去的手。不为苟得,我们才能构建出和谐的社会,中国近些年来遭受了无尽的灾难,且不去论天灾,而那些人祸却无不是由苟得引起。在利益的趋使下,行业潜规则在人民的健康甚至性命面前安然地潜伏着。商家为了苟得财富,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已经荡然无存。如今的传统文化也在遭受着考验。人们不假思索,对于外来文化照单全收;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江湖骗子,都能上大讲堂,且能博得阵阵好评。这样的“拿来主义”太过大方,这样的苟得太过浅陋与无知。因为苟得,面对自己不喜欢,甚至是错误的事,我们违心地不断敛取。殊不知,在苟得过程中恰恰是财富的流失和对自己的玷污。所以是时候,我们应该清醒了,将手中抓住的小鱼放回河里,不为苟得,期待更大的收获。不为苟得,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终身的学问。滋养文化的“活鱼” 《阿凡达》的光芒照射整个地球时,我国一名导演陆川曾经说过一句话:审视国内电影与卡梅隆的大片间的距离,我们不禁要问自己缺乏的到底是资金、技术还是真诚的心?丹麦人有自己独到的智慧,尺寸不够的鱼让它们长大不是更好吗?我国先贤孟子于冥冥中竟也将智慧的火光迸发于此。我宁愿相信,让小鱼长大不只是单纯的智慧,更是一种气度和心胸。余秋雨撰写《文化苦旅》时耗费了诸多日夜,但那不是空洞的时光。背起行囊,徜徉于江南水乡的旖旎温婉抑或是行走于丝绸之路的大漠孤烟,都是文化人必不可少的生命体验。8 喜爱文学的我常有这样的体会,锱铢必较想精心雕琢每个字时,文章已于无形中失色,因为计较投入与产出比率的心思太多。当与自然为伴与生活为友,信手拈来有感而发,那种畅快才是无与伦比。不难理解近年来网络写手层出不穷,又如昙花一现般迅速沉寂是为什么,兴许我们的鼠标会短暂青睐无厘头的文字,但我们的心不会长久接纳文字背后的浮华与短视。你有勇气像卡梅隆一样拍完全世人惊艳的《泰坦尼克》花十几年光阴去打磨下一部巨作吗?你有决心像余秋雨带着一颗深味人世也沧桑的心踏上旅途边走边记吗?不用细密的鱼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折射出的是一份安然、平和的心境。我们常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要会舍才会得,但我想这当中除了舍得的辩证,更需要的是有一颗甘于等待的心。甘于放弃这一刻的光华,等待一整个太阳的普照;甘于让青杮子待在枝头挂着秋霜,等待下一季满枝盈盈的硕果。对于每个人,这种等待的方式有所不同,对于文化人来说,这份宁静的守候尤为关键。不要做只为一首歌脍炙人口的歌手,要做让音乐渗透几代人心灵的歌者。不要做只为票房而浪费胶片的导演,要做让唯美画面永驻人心的制作人。文化创办的起因动态繁多,但归宿终有一个,让文化滋养人心,润物细无声地抚摸我们的灵魂。陆川对卡梅隆的崇拜不如说是对丹麦人和孟子的崇拜,每个文化人担负起圣洁的文化使命,整个民族的华丽转身也就不难看到。把网洒开吧,只默默等待鱼儿长大,用这样的情怀不仅拥抱艺术,更要拥抱生活的每个片段。惟有为那些大美,大爱和大求预设空间,鱼儿才得到活水的滋养。到那时闲看花开花落,坐观云卷云舒,一拉钓竿,一切尽在不言中……带不走的云彩 徐志摩在著名的诗作《再别康桥》中写道:“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仔细读来却能惊喜地发现,这里面何尝不也藏匿着一颗正确的取舍之心。丹麦人和孟子无外乎都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只有舍得放弃小鱼,让它们长大继续繁殖,人类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鱼。以舍小利而换来更加丰盈的利益,原来早在几千年前就被睿智的孟子破解了。其实,生活难道不也是这样需要懂得适当的取舍吗?8 中国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樊锦诗,一个如锦如诗的女人。在从北大历史学考古系毕业后,义无返顾地来到了敦煌。她放弃了在故乡上海繁华舒适的都市生活,放弃了环境优越的工作,就这么满腔热情地奔向大漠了。纵然敦煌石窟内何等辉煌,美仑美奂,窟外却是狂沙漫舞,无尽沧桑。西北的粗犷磨平了她江南女子的柔弱。她竟就这样默默坚守了40年。40年间她不遗余力地研究再研究敦煌文化,最终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如今,当荣誉扑面而来时,谁又会想当年暮光日下,是怎样一颗坚毅的取舍之心在凡尘俗世的纷纷挠挠中坚守啊。生活在令你失去什么的同时也会送来希望的契机。舍弃有的时候更像一种美丽的幻影,或许它未给你许下一个如何辉煌的将来。但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我们要学会拥有不带走云彩的舍取心态。鱼网里漏出小鱼其实是一种积累的过程。所以失去也不是变相的获得。米兰·昆德拉曾说过:“你失去的是已知的,却永远不知道上帝将用什么弥补你。”所以,当我们正在为眼前蝇头小利而汲汲遑遑时,不妨静下来思考思考,何谓短暂,何谓永恒,自己碌碌终生的追求会是永恒之光吗?如果不是,那么就像有远见的丹麦人一样果断地放弃“小鱼”吧!中国古代除了孟子也不乏这样目光脱俗的人。以不羁号称的文人阮藉拒绝一切厚禄官位,排斥所有达官显贵,或有意或无意地舍弃了大大小小的升迁机会,在历史的长河,这样怪异的文人太多了,他们或啸或吟或弹或唱,与主流追求溯洄从之,在山林间惘然失我。却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华美诗文,令人敬仰。我想,舍弃是生活的常态,即使前方水气氤氲似无希望,我们也必须学会拥有正确的舍取之心。因为带不走的是云彩,放走的是小鱼留下的绝唱,是丰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