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99 KB
  • 2022-06-16 13:12:44 发布

《格林童话》的性别观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以《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为例.pdf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昆明学院学报2014,36(4):14一l7CN53—1211/G4ISSN1674—5639Journ~ofKunmingUniversity【儿童文学研究】《格林童话》的性别观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以《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为例邢燕萍,刘红丽(1.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楚雄675000;2.弥勒市宣武小学,云南红河652300)摘要:《格林童话》中以《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为代表的一类童话,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体现了男权文化传统影响下“男才女貌”“男刚女柔”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男主女从”“男主动女被动”的“两性关系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以故事讲述的方式,描述了男女两性的性别特质、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行为,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性别期待和榜样示范,使儿童不自觉地趋同于童话中的性别观念,并用它来指引自己的行为括动。关键词:格林童话;性别意识;刻板印象;男权话语;灰姑娘情结中图分类号:I10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639(2014)04—0014—04TheInfluenceofGrimmsTa/esforGenderConsciousnessofChildren-—-——TakeCinderellaandSnowWhiteforExamples—XINGYan-ping,LIUHong-li(1.SchoolofEducation,ChuxiongNormalUniversity,YunnanChuxiong675000,China;2.XuanwuPrimarySchoolofMileCity,YunnanHonghe652300,China)Abstract:ThespellbindingstoriesofGrimmsFairysuchasCinderellaandSnowreflectthegenderstereotypewhichismenshouldbeableandstrongwhilewomenshouldbebeautifulandgentleandthestereotypeofthegenderrelationships,whicharemanaredominantandactivewhilewomenaresubordinateandpassive.Withthestory—tellingmethod,thestereotypedescribesthegen—derfeatures.rolesandstandardizedbehaviorsofthemenandwomen.andofferschildrenagenderexpectationandmodeldemonstrationinorderthatchildrencanidentifythegenderconsciousnessinthefairytalesunconsciouslyandbeguidedwithit.Keywords:GrimmsFairyTales;genderconsciousness;stereotype;patriarchaldiscourse;Cinderellacomplex“性别观就是人们对性别总体的认识与观念,故事的同时,也为儿童提供了性别观的认知材料,成包括对性别角色及两性关系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为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重要载体。童话展现出来的式。”一个历史时期的性别观会影响人们性别刻性别角色分化、性别态度和性别价值取向对儿童性板印象的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又称』生别陈规’别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作用,甚至成‘眭别角色定型’,有时候又称为‘陛别偏见’,它是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效仿的性别角色模式。针对不同的性别群体的简单概括表征。”2通常表《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在19世纪初搜集整理现为人们对两性角色特征和两性关系特征僵化的、的童话集,共收集童话200余篇,其中《白雪公主》固定的看法。《灰姑娘》《小红帽》等名篇脍炙人口。《格林童话》儿童在既成的文化背景下成长,必然受到包括作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珍宝,对儿童具有一种无可言“性别观”和“性别刻板印象”在内的各种文化因素喻的吸引力,其间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儿童生理上的性别差异虽然是天生的,但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和作用。与此同心理层面的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观念却是在后天文时,《格林童话》在性别观念方面的内容也在潜移默化背景的教育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每个儿童在化中成为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一个社会文化资源。其成长过程中逐渐获得他(她)的社会所认为的适只要是与童话中所提倡的性别观相一致的行为,儿合于男子或女子的价值、动机、性格特征、情绪反应童在社会行为中就有可能因不断受到强化而被保持和行为态度。”童话作为儿童成长时期掌握知识、巩固下来,成为较稳定的性别意识特征。而那些与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重要启蒙读物,在为儿童讲述传统性别观不相符的行为,则因自幼得不到强化而收稿日期:2014—05—21作者简介:邢燕萍(1973一),女,云南大姚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文学与性别文化研究;刘红丽(1988一),女,云南曲靖人,教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研究。 第4期邢燕萍,刘红丽:《格林童话》的性别观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以《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为例l5可能逐渐减少,甚至消退。别价值。久而久之,这种以外貌的美丽与否来判断透过《格林童话》所讲述的各式故事的表层,以自己的性别价值的观念就会定型化,进而稳定地指性别理论的眼光关注故事背后性别意识的深层内容导女孩的人生目标、价值选择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可以发现,格林童话对男女两性性别特质、性别角色方面。和性别规范行为的描述,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示范性而男主人公在《格林童话》的许多个故事中则榜样,成为儿童的模仿对象。童话所提供给儿童的往往表现出知识经验丰富、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具有一种性别期待,则强化着儿童对作品中的性别观的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性别价值特征。这种性别认同,稳固着儿童的传统性别意识,使儿童不自觉地价值特征在《白雪公主》中,可以说是表现到了极趋同于童话中的性别符号,并用它来指引自己的行致,这种极致的代表就是作品中七个小矮人的形象。为活动《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在外形上彻底颠覆了其他作品里传统的男性形象,他们既没有英俊的外一、《格林童话》中“男才女貌”“男刚女柔”表,更没有伟岸的身躯,但他们却是白雪公主人生绝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境中的“第一个”拯救者,是白雪公主感受和依赖的“第一次”人间的温情,甚至是白雪公主走向幸福生《格林童话》所包含的“性别刻板印象”体现在对男女主人公的外貌、性格与才干的描述上。“男活的“第一个”依托。白雪公主在继母的追杀下逃才女貌”是《格林童话》诸多故事中所展现的“性别人浓密的森林深处,在走投无路时误人七个小矮人刻板印象”的第一个传统倾向。的住所。最后,白雪公主在七个小矮人的守护、同情与帮助下,一次次脱离险境。在作品中,七个小矮人女性在《格林童话》中被突出的是娇美的外在形象,如《白雪公主》就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白雪的男性“力量”,更多的是通过他们的善良正义、聪公主的美貌。作品开头,王后对女儿外貌的想象与明才智以及对白雪公主适时的救助体现出来的。七期待便是“皮肤长得能像这洁白的雪一样娇嫩,头个小矮人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男性的勇敢、智慧和发能像这窗子的乌木一般乌黑发亮”_4。等她的女拯救弱者的力量,使他们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不仅儿渐渐长大,果真和王后想象的一样,长得白里透为男性读者所认同,更是对女性读者极富吸引力的。红,美丽动人,白雪公主以她的美丽形象留在了儿童而这种性格特征,正是传统男权文化下,人们对男性读者最初的印象里。随着白雪公主逐渐成长,她出美好人格和性别价值特征的认同与期待。落得比明媚的春光还要艳丽夺目,比王后更美丽动七个小矮人的形象特征,典型而极端地体现出人,最后还因其美丽的容颜,使得王子对她一见钟男性不一定要以外貌取胜,却一定要以品行与才能、情,哪怕当时王子所见到的只不过是公主的遗容。智慧与力量取胜的传统男性性别刻板印象。同样,至此,白雪公主的美貌不仅给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在《灰姑娘》中,王子依靠自己的智慧想办法辨认出象,而且在他们的意识里,白雪公主的美貌最终与她灰姑娘,使她成为自己的妻子;《聪明的小裁缝》中,的幸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白雪公主吸引王子并小裁缝以自己的聪明猜出公主的谜语,通过才智战获得王子拯救的条件,是拥有男权社会对女性性别胜了熊,才和公主举行了婚礼,从此过上了快乐的日特质的要求——美貌。正如灰姑娘要穿上“水晶子。《格林童话》中的这些男主人公们,虽然有着不鞋”后,才能以她的美貌迎合男性社会对女性的审同的出身、不同的外貌,但他们能够吸引读者的原美要求,从而才能得到王子的青睐,最终得到自己的因,都是他们的聪明才干和这种才干背后所体现出幸福。来的人格力量。与此相反的是,童话中的女主人公与白雪公主的美貌一样,《格林童话》里许多故大多表现出外貌美丽但应对困难与困境的能力低事的女主角总是美丽的化身:灰姑娘的美丽“使所下,往往需要男性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甚至才能走有的人惊叹不已”,莴苣姑娘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女向幸福。童话中所传递的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的信孩”,玛琳公主“国色天香”,“青蛙王子”中的小公主息,往往促使男孩更多地关注自己才能的培养与发“美得让太阳都惊讶不已”。最关键的是,这种对女展,而女孩则更加重视外貌形象的修饰与塑造。这性外貌美的描写,是置于男性的审视之下进行的。种性别意识可能削弱女孩对学习和事业方面的重视正如王子对灰姑娘美貌的赞可才让灰姑娘的美貌有与投资,使女孩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外表美了价值一样,男性赞许、认可的目光才是女性外貌美的追求之上,进而在对“外貌”的过度追求中,使女的衡量标准。《格林童话》所建构的“社会认可的理孩的从属地位不断延伸。想女性”,就这样对女童的性别价值判断产生了最如果说“男才女貌”主要体现的是对男女主人初也最深刻的影响。男性视野里的性别价值观念,公外貌方面的“性别刻板印象”,那么《格林童话》在使得女童对自身进行评价时会产生与这种评判标准另外一些故事中所传递的主人公“男刚女柔”的特相对应的自豪感或自卑感,这种心理迫使女童对自点,则体现了男权传统性别观念对男女两性人格方身进行反思,并使自己努力靠近人们普遍认可的性面的“性别刻板印象”。 16昆明学院学报2014年8月《格林童话》里有众多王子的形象,这些王子们福,来肯定并赞美她们让人爱怜的柔弱形象和忍耐总是拥有着不可撼动的权威,有着坚持不懈地追求顺从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无梦想的刚毅。《白雪公主》中的王子爱上了白雪公疑把女孩生性弱小,面对强势应该服从、顺从,面对主,想带走白雪公主的遗体,在遭到了小矮人的拒绝困难需要依赖于具有智慧、才能或权势的男性,通过后仍不肯放弃,并用他的虔诚和坚持感动了小矮人,获得他们的同情、帮助甚至是爱情来摆脱困境,获得勇敢地向白雪公主求婚,带白雪公主回到皇宫。幸福的性别观念传递给了儿童。这实质是男权话语《灰姑娘》中的王子因为拥有权威,才能举行选妻盛单方面对女性的归纳,也是男权话语单方面对女性会并认识了灰姑娘,最后凭借聪明才智找到灰姑娘的规范与要求,同时还是男权文化对男性自身强权的住所,并认出灰姑娘。《无所畏惧的王子》里,主地位的一种维护。这些女主人公的字典里没有“反人公“王子”自小就不愿被王宫的高墙深院所束缚抗”这个词,但她们都被虚拟了一个“幸福”的未来,而勇敢地出去闯荡大干世界,在无形之中传递给读一个通过依赖于男性而获得“幸福”的未来。这样者一种男性刚毅的信息。后来,王子在面对比自己一种性别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得女孩们在强大的巨人时毫不畏惧,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回避、淡化甚至压制自我意识“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实力,而且还在无意中获的发展,自觉乃至自律地以男性的眼光来审视和体得了更强大的力量,又凭借勇敢和机智降伏了众魔,察自己,使自己从外形到人格都符合男权文化传统赢得了姑娘的芳心。这样的形象塑造,无疑是对王对女性的审美理想,形成了一种带有男权文化特点、子自主、权威和勇敢的一种肯定。富有象征意味的性别特质。这类童话里的男主人公具有无所畏惧的品质,二、《格林童话》中“男主女从”“男主动女被动”在面对困难时,他们选择的是用自己的能力和机智角色关系的刻板印象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去解决,从而使自己摆脱困境,获得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这种对男权传统文化意识里,男性应该具备聪《格林童话》所体现的男权传统的“性别刻板印明才智、应该勇敢坚毅的性别刻板印象的趋同,会通象”,还体现在男女主人公所扮演的角色关系方面。过童话故事的讲述促使男孩用“男儿当自强”的规在《格林童话》中,男性扮演着女性的领导者、保护范来要求自己,把这种男性所具有的才能和刚毅作者和拯救者的形象,进而形成“男主女从”“男主动为自己的追求。进而使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才能的女被动”的性别关系上的刻板印象。培养与事业的成就,加强他们对学习和事业方面的从《格林童话》中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关系来看,重视与投资,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问女性均以公主、女儿、妻子、母亲的面貌出现。她们题的解决与对成功的追求之上,进而在对理想的追是家庭中的一员,恪守妇道、忠于家庭、相夫教子是求中,使男孩的支配地位不断延伸,从而拥有操纵两她们不可违抗的职责。而男性的身份通常是王子、性世界的能力。领导者、冒险者、智者,他们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独立而在这些故事中,女性都以柔弱的性格特征被和强权。在这样的关系中,女性是被动的弱者,时常置于需要依附于男性的地位。温柔顺从是她们的性处于等待救赎的地位,而男性则往往扮演着评判者、格,“相夫教子”是她们的职责。《灰姑娘》中的主人拯救者的角色,对女性的人生有着决定权。公灰姑娘生来就是爸爸妈妈的“乖女儿”,母亲去《灰姑娘》中的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选择未世、父亲续弦后,面对继母和两个姐姐的虐待,从不婚妻,举办了一个为期三天的盛大宴会,邀请全国年抱怨,忍辱负重,依然很“乖”。正是这种无助与柔轻漂亮的姑娘前来参加,以便王子能精心挑选到自弱的形象,使得灰姑娘在遭受继母与姐姐的刁难时,己如意的新娘。于是,所有的年轻女性都在为自己得到了麻雀、百灵和神奇小鸟的同情与帮助。最终,能参加这个舞会而做全力的准备,包括灰姑娘和她灰姑娘以她美丽的外貌和温顺柔弱的性格,不但获的两个姐姐,她们都梦想着能够在舞会上受到王子得了王子的同情,而且获得了王子的爱情,最终与王的青睐,获得王子的爱情,进而实现自己最高也最美子举行了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婚礼。同样,《白雪公好的人生理想。在这个故事中男性拥有对女性的主》中的主人公白雪公主在遭受继母的嫉妒、迫害“选择权”和“评判权”,他们不仅可以主动地选择自和追杀时,既没有选择向父王告发继母的恶行,更没己的伴侣,而且只有他们才有这种优先选择的权利。有,也无力选择奋起反抗继母,而是选择了忍耐和逃而女性却只能等待着有这样的盛会举办,渴望自己亡。同样是她这种柔弱无助的形象,使她得到七个受到邀请,为了能在盛会中受到男性的青睐而装扮小矮人的帮助,获得王子的同情与爱情,最终改变命自己。“王子们”因为他们的男性性别而掌握着话运,获得重生。语权,“灰姑娘们”则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默默地女主人公们都被塑造为弱小的、服从的、依赖的等待“主动者”对自己的选择,默默地去成全“主动形象,这些美丽的童话不但没有责备她们的软弱无者”,她们为了捉住男性的目光而“打扮”自己的标能,反而以她们最终得到王子的爱情,获得人生的幸准,也是遵循并迎合着男性对女性的评判标准。透 第4期邢燕萍,刘红丽:《格林童话》的性别观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影响——以《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为例17过童话的内容,以《灰姑娘》为代表的诸多童话呈现的丈夫。白雪公主被抛弃在森林里,最后从七个小了一系列“男主女从⋯‘男主动女被动”的性别关系,矮人那里得到保护,从王子那里得到彻底的拯救。这种定型化了的两性关系,随着儿童对童话故事的灰姑娘长期受到继母与姐姐的欺凌,最后受到王子阅读、理解与接受,逐渐形成了儿童看待男女两性关青睐、被王子解救,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系的刻板印象,不断内化为儿童的性别意识,并最终这样的童话实质上是在告诉孩子:唯有男性才是女影响着儿童的社会性别认识和行动。主人公的拯救者,女主人公幸福美满的结局需要依从接受的角度看,这种带有“男主女从”和“男靠男性的引领,男性才是幸福人生的创造者,而女性主动女被动”性别观念标识的刻板印象,通过重复注定要等待,注定被拯救。的童话模式把种种限制加诸女孩身上,使她们去接然而,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有获得王子“拯救”的受这些限制,并认为这才是自然的。与此同时,这种幸运,那些受到“拯救”并“过上幸福生活”的“灰姑重复的童话模式又使男孩一致认定男性应该是具独娘”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她们的外貌与人立精神的,富有竞争意识的,并且对女性应该主动地格特征都符合“王子”们的审美标准,她们的“好”与去选择与评判。“坏”,她们是否有资格获得“拯救”,都是由“王子”“男才女貌⋯‘男刚女柔”的性别刻板印象与“男们来评判的。他们首先是女性“美”与“好”的评判主女从⋯‘男主动女被动”的性别关系刻板印象相互者,其次才是带领“好”女人步人幸福生活的引领者交织、不断强化的结果,则进一步促成了男女两性在与拯救者。“英雄救美”的“拯救模式”,实际上为女爱情期待中的“英雄救美”的理想,并内化为人们的孩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性别期待:使自己从外貌到品心理认同,成为一种传统的男权文化积淀。这在性,甚至连人生境遇都尽量符合“灰姑娘”的范式,《格林童话》中体现为“拯救模式”与“灰姑娘情以美丽、善良而又勤劳、柔弱的形象,默默等待奇迹结”。的发生,等待拯救者的出现,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流亡到大森林里的白雪公主遭到继母的第一次活”。陷害,被继母用带子勒得失去知觉倒在地上时,是七这种“灰姑娘情结”实质上是女性自愿寻求庇个小矮人帮她剪断了带子,从而慢慢地开始呼吸。护和依附于男性的一种被动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白雪公主遭到继母的第二次陷害,被梳子毒倒在地碍着女性自身的发展。现实生活中,不少女孩总是失去知觉时,又是七个小矮人拔出毒梳子,使白雪公渴望通过其他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憧憬着邂逅一主苏醒过来。白雪公主遭到继母的第三次陷害,吃位强大的、优秀的“王子”,被“王子”拯救,并通过这了毒苹果后再也没有醒来,但在这关键时刻,她生命位“王子”实现自己的需求与梦想。而这种憧憬,已中的第二个拯救者出现了。王子叫人把棺材抬起准不再是摆脱人生悲惨遭遇这么简单,而是彻底把自备回家时,棺材被撞了一下,那块毒苹果突然从她嘴己的人生依托于男性,彻底地自愿放弃自己人格的里吐了出来,白雪公主马上苏醒了,王子将她带回自独立与自主的人生追求。己的王宫,举行了婚礼,白雪公主又再一次得到了拯三、结语救。灰姑娘则是在小鸟的帮助下参加了舞会,并因为她的美貌而使王子对她一见钟情。随后,在灰姑现实生活里,“灰姑娘情结”已内化为人们尤其娘自卑的闪躲与王子热切的追寻中,王子了解到了是女性的潜意识的一部分。“王子”是“灰姑娘”渴灰姑娘可怜的身世与遭遇,激发起了拯救灰姑娘的望的天长地久的传说,Jdz是灰姑娘们期待的风险投英雄情结,同时了解到灰姑娘勤劳、善良的美好人资。大部分具有“灰姑娘情结”的女性,她们的成就格,激起了对灰姑娘的更深的爱情。最后,王子不但欲望往往很可能转移到丈夫和孩子身上,当丈夫事想出找到灰姑娘的妙计,而且把灰姑娘带回了王宫,业取得成就,孩子身体健康、成绩优秀时,女性则能娶她为妻,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中看到自身的价值,得到一种替代性的成就满足。在这两个童话中,王子都扮演着女主人公的这种对自身弱势身份的认同,无疑极大地制约了女“拯救者”的角色。白雪公主、灰姑娘都是一生下来性自身的发展。就失去了母亲,并遭受着继母的欺凌,无一例外地无法从母亲或其他女性那里获得温暖与亲情。最后,[参考文献]使她们的人生出现转机,并走向幸福生活的关键所[1]刘纪红.人类性别观的演变[J].魅力中国,2009(12):1—4.在,并不是她们自己主动的反抗或努力,恰恰相反,[2]郑新容.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7.却是她们逆来顺受的默默忍受与等待。在这种忍受[3]何金梅.当前影视作品中母亲形象的性别意识形态建构[J].西与等待中,她们都以其善良、柔顺的性格,当然,最重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71.要的还有她们的美貌,等到了自己人生的“拯救[4]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话[M].项亚娟,译.长春:吉者”——一位王子、一位具有阳刚之气而出身高贵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