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57 KB
  • 2022-06-16 15:15:59 发布

对中班幼儿进行剪纸艺术教学活动的尝试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对中班幼儿进行剪纸艺术教学活动的初步尝试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中华民族艺术的观宝了,剪纸以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充满生活气息而普受欢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劳动人民既传承先人的优点又不断使剪纸这种民俗艺术发扬光大,然而随着「亚化社会的到来,这种来自于小农经济的民间艺术正不断地承受着艺术变异与消失的可能性。为了使这代表着中国国粹的艺术能在当代幼儿的心灵生根发芽,我们便有了“构建剪纸课程的园本化实践与研究”的意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匕”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我们教育的口标之一是“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既然,剪纸作为一种指尖上的艺术,它仃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力,同时又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小肌肉群的发展。我们何不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剪纸教学的尝试呢?但考虑到学前教育期的孩子年龄小,使用剪刀的能力较欠缺,同时本课题又处于刚试行阶段,没仃现成的教材和可以借鉴的东西,因此,我们只能在激发幼儿剪纸兴趣的基础上,再初步发展幼儿的智力及作智力因素。二、本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为结合理论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综介运用了案例记录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1.案例记泉法:适时地观察并记录下幼儿在集体叮非集体活动中的剪纸表现,及时分析、反思2.行动研究法:在贯彻、记录、分析、反思的情况下,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激发幼儿剪纸兴趣为II的3.经验总结法:以月、学期、学年的方法做好课题的小结【:作,为今后的剪纸教学提供有力依据。三、研究对象:本园中(二)班幼儿四、研究与实施过程-4- 剪纸是•门手部艺术活动,虽然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手部肌肉、创造性、想象力等的多种智力和“智力因素的发展,但它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表现活动,一张纸、一把剪刀在幼儿的手里能表现出什么!耍想让幼儿在既完成剪纸内容的基础上,再发展多种能力,其困难真的很大。4!剪纸活动是典型的手脑井用、手眼协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之一,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样的活动。我们若用以激发幼儿剪纸兴趣为主,在保持幼儿对剪纸活动保持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幼儿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尝试和探索。(一)激发并维持幼儿对剪纸活动浓厚的兴趣第多斯惠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剪纸活动仃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做,并积极探索,这样我们就能在剪纸活动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发展。1.给予幼儿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幼儿是•个能动的生命主体,口由、口主的发展空间有益于幼儿个性的发展,也容易促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剪纸活动中通过各种途行为幼儿创设个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这种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主耍体现在两种活动中,一种是在集体的剪纸教学活动,另一种是在非集体区域活动中。在集体剪纸教学斗呦儿既可以与教师预设的内容发生互动,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达表现。在首次“我做面条”的剪纸集体活动中,我提供了画仃宽度不同的在线条,一方面发展幼儿沿线条剪纸的意识与行为,另一方面让孩子们有一个参照的依据,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得心应手,也便于让幼儿更好地体舱成功的快乐。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80%的幼儿都没仃沿着线条剪纸。点看到这个情况后,我没有压制孩「们1"1山的表现预里,也没有过多的干预,而是允许他们的自主创作,因此,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高昂,他们为首次的剪纸表现感到由衷的高兴,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画行不同线条图案的剪纸样品及没有线条的空白彩色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及实际能力自由剪制。由于区域活动中没有老师明显的预设内容,因此,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就算什么也没剪出来,1.H兴趣依然不减。他们喜欢的是剪的过程,而非结果如何。2.采用剪、贴、涂等多种方式丰富剪纸内容-4- 剪纸教学刚进入试行阶段,孩子们使川剪刀的技能水平不是很高,应该是非常的不协调,如果单纯采用剪制的方法开展剪纸教学对幼儿来说学习内容过重,而口不利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兴趣的激发,同时教师准备的纸张浪费较严重,因此,在本学期中我们采用了以剪、贴、涂等多种方式参与的剪纸教学。幼儿的兴趣来源主要在r指的动作上,粘贴、涂色本身就是幼儿所喜爱的两大内容,再配合以剪纸,幼儿的兴趣便不遗余力地全部展露。第三次剪纸活动“美丽的小屋”中,教师提供了河仃■:角形、正方形的图.案轮怫(主要FI的是为了验证线条过多而造成幼儿对参照物的淡化——为“我做面条”活动而咬计的次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证明了教师的分析是正确的,当出现特定的某个参照物后,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便集中,沿货条剪纸的意识一下子便大幅度提高),孩子们不仅顺利地剪卜三角形、正方形,还将两笔节序地粘贴在--起。当孩子们用彩色的蜡笔把「I色的房子涂成五彩时,那种欢愉不消而喻。他们纷纷将n己的第一件成品作品带回家,与父母面一同体验他们的成功乐趣。1.用辅助物协助剪纸教学的开展孩子们对剪纸产生兴掘,那是因为孩『们手拿剪刀可以随意地剪,但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进步是很仃限的。同时在剪纸教学中,教师还发现有些内容在传授给孩子时比较枯燥,孩子们只能靠自己的观察或瞎弄来参与剪纸。随着剪纸教学的不断深入,内容开始趋于难度化,有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们对剪纸活动产生了一点的内惧心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考•虑到这点后,我们开始在剪纸教学中穿插儿歌教学、提供辅助物,渗透线条意•识,将烦琐、枯燥的剪纸教学内容化难为简,促进孩子们身心及能力水平的同时提高。在“对称剪苹果”的集体活动中,我们将以上的内容有机渗透。“小纸头,折一折。小剪刀,嚓嚓嚓。咔嚓一下从上往下剪。小剪刀转弯往外剪。小剪刀转弯剪里剪。咔嚓一下剪下来。大滓果剪出来了「在朗朗的儿歌声中,幼儿剪纸兴趣及能力同比例提高。2.现行的剪纸评价指标还需调整。上学期我们制定了剪纸教学评价指标,在本学期的运作中发现,评价指标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没疗起到适时、适宜的作用,因此,在卜学期中,我们也将对评价指标作适当的修改。-4- 七、启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