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 KB
- 2022-06-16 15:12:2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剪纸》是三年级上半学期第十七课,既是《对称美,秩序美》的延伸和运用又为下一课《皮影戏》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课语言导入,以教室内精致、细心的剪纸作品布置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剪纸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中,充分的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由此教师揭题。紧接着,教师拿出一张纸就开始随意的剪。在教室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更加充满了对剪纸的好奇和探索心。对照老师手中剪的东西和布置在教师里的剪纸表达对剪纸概念的理解,王老师帮助总结。接下来认识了剪纸工具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这些预备工作完成后,王老师正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剪纸的艺术世界。PPT播放结合实物欣赏分析,边做边学。分为欣赏剪纸的用途、剪纸的题材、剪纸的特色、剪纸的剪刻方式、示范剪纸、制作剪影、剪纸的花纹和刻法、示范剪纸这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什么是剪纸,王老师运用课堂上营造的艺术氛围,让孩子去感受剪纸,并用语言表达。这是对剪纸的初步感受,也是整节课的预备操。第二个阶段剪纸的用途,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走下座位去看一看教室里的剪纸作品,以及PPT图片上展示的剪纸服装、剪纸镜框来体验剪纸的用途。第三个阶段剪纸的题材,王老师很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剪纸的作用还不知这些呢,以后我们可以慢慢了解”就为上个阶段做了总结,“这些剪纸上都有美丽的图案,那么你们想想这些图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句话直接明了地带领孩子们去寻找PPT图片上的各种内容的剪纸作品,并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概括,让学生知道动物、植物、人、建筑等等都是剪纸创作的题材。第四个阶段剪纸的特色,在以上几个环节的铺垫下,以及欣赏、对比、分析后,剪纸的特色就不难找出了,学生们认为特色是夸张、细致、简单也很美。第五个阶段剪刻方式,通过实物对照来进行分析,所选剪纸作品在剪刻方式上特征鲜明,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第六个阶段教师示范和学生进行剪影,紧紧相连。教师口述步骤比较清晰。第七个阶段剪纸的花纹和刻法,在学生完成了剪影之后来进行花纹的讲解和剪刻方法的介绍,我认为这个设计很不错,避免了学生盲目地进行操作,针对性更强。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以致用,对学生更好的掌握剪纸艺术有这实际的推动作用。教师还以实物的方式为学生罗列了剪纸艺术中常用的民间花样,带着学生一步步走,扎实的学。 本节课王老师在了解我国民间艺术——
剪纸的艺术氛围的营造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精美的剪纸作品布置满了整个教室,整体、大方、分类清楚。王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剪纸图片制作课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呈现,目的性明确,紧紧抓住孩子的视线。比如说在剪刻方式上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几幅不同剪刻方式,提问:“哪些是需要先折后剪?哪些是不需要的呢?”提问朴素、简洁、目的性明确、语言引导到位,使孩子很快可以明确需要观察的重点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导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实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可见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对学生的学情摸得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复杂且喻义深刻,王老师化繁为简,很好地把枯草的内容变得容易消化。整节课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和的充满童趣的趣味活动,但是流程清晰,一个环节和一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清新,层层递进。王老师在每个环节结束的时候都做简单扼要的总结归纳,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加强了美术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中我还认为PPT中的图片数量过多,还可以精减一些,列举出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展示。教师示范过程应该更加直观,比如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或者走到学生中去示范。总体来说,《剪纸》这一课涉及面广,包涵的意义深刻,准备工作复杂,并且是学生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内容,难理解。而王老师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向孩子阐述剪纸的内容,以扎实基本功带领孩子畅游剪纸的艺术世界,实为朴素、自然、饱满的一堂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