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81 KB
- 2022-06-16 15:11:0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页眉折纸剪纸社团课程规划任课教师:杨琳2017月2月15日1/8
页眉一、课程简介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在大部分的折纸比赛中,要求参赛者以一张无损伤的完整正方形纸张折出作品。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折纸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还发展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折纸慢慢发展为一项儿童玩具,有益身心、开发智力和思维的活动,一个和平与纪念的象征手段,也是一个极佳的消遣方式。关于折纸的起源,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西班牙起源说,至今无从考证。但是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纤维制造的纸张,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由朝鲜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于当时摄政的圣德太子。所以更多人相信,折纸起源于中国,盛行于日本。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纸,发展成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艺术语言。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二、发展历史2/8
页眉折纸发源自中国,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折纸在日本才得到真正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折纸主要是孩子用作消遣的一门传统艺术,后来经日本折纸作家吉泽章加以改良,使之复兴。他提出了湿折法,并与美国人SamRandlett发明了吉泽章Randlett系统(图解折纸术语)。自1960年代起,折纸艺术开始发扬光大。从组合式折纸开始,之后更发展出各式各样的折纸思想派别,如切边折纸、纯粹主义折纸和净土折纸等等。毫无疑问的是,折纸诞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大约在西汉中期,中国人造出了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纸。由于早期的纸质量不高,而且产量也很低,显然不适合用于折叠。文献和出土文物始终并没有关于折纸的记载,所以折纸到底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可考,这也成为了今天许多日本人认为折纸起源于日本的间接证据。日本最早出现纸是隋炀帝大业六年,多才多艺的高句丽高僧昙征把造纸术传到了中国。最初,折纸在日本是用于祭祀方面。及至造纸普及化后才盛行于民间。而大约于十九世纪初,日本才正式出现了第一本有文字记载及以图示方式教导的折纸书籍。日本人一向把折纸视为他们的国粹之一。而折纸更是全国小学的必修科目。他们认为除了可保存固有的文化外,通过折纸可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更可促进手脑的协调。在日本,折纸技术的起飞始于十九世纪末。但真正的突破是来自一个名叫吉泽章的日本人。(他亦被公认为现代折纸之父)。他自一九三零年代起便不断创作折纸,并将折纸技术提升至一个新的层面。当他的作品在西方展出后,引起了广泛的热烈回应。因而激发起一批来自西方的热心人士3/8
页眉投身于折纸的创作及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经过新一代折纸家的不懈努力下,现代折纸技术己发展至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地步。因为,很难想像那些极其复杂而又栩栩如生的折纸作品是由一张完全未经剪接的正方形纸所折出来。因此,现代折纸已经不再只是儿童的玩意。它可以是一种既富挑战性又能启发思维的有益身心活动。能启发思维的有益身心活动。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人们不会像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4/8
页眉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非常美丽的图案。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手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5/8
页眉三、教学计划周次目标步骤剪纸制作的基本工具,并认识折叠符号:外形对它们的作用和用法进行线、虚线、反复折、折一学习。叠方向、卷折、剪开、剪掉等。学会剪纸:灯笼等1、初步了解纸艺的基本方法并折一些简单的动二物。2、折牛头、小猫、小兔、小马等学习复杂一些的剪纸样1、教孩子们学会剪纸艺式,并掌握基本的操作的基本剪法。2、对边三方法。折、对角折等。学会用三角形的剪纸剪出小花。1、教孩子们继续学习折1、正方形集中折:相邻纸的方法。2、学会折两边向对角线折就完成四纸:小动物等了。2、长方形集中折:同侧角向中线折就完成了。剪复杂一些的窗花,如喜用正方形纸两边对折,字等一角向前、一角向后折,五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对折,再用笔画出要剪的形状,最后用剪刀沿着画出来的图形剪,展开便完成了。6/8
页眉六教授动物信封的折纸方用正方形纸两边对折,法。一角向前、一角向后折,然后相邻两边向对角线折等最后根据自己的爱好给你的连衣裙画上漂亮的图案作点缀。第七周教授折纸多种服饰的方用正方形纸两边对折,法。一角向前、一角向后折,然后相邻两边向对角线折等。第八周剪纸乐器图案等。用正方形纸两边对折,一角向前、一角向后折,按照自己的风格画出连衣裙的领口和轮廓等,最后沿画线剪开,展开就完成了。第九周用正方形纸两边对折,1、继续学习剪纸的一角向前一角向后折,方法(双正方形、双三角然后用彩笔华出企鹅的形)。轮廓线,接着用剪刀沿2、学会剪纸:拉花等着画线剪下来展开。7/8
页眉8/8